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生物質能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什麼app可以壓縮圖片 2025-09-19 01:43:01
鳥籠子圖片大全 2025-09-19 01:17:43

生物質能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3-04-09 17:56:27

『壹』 生物質能的利用

生物質能一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僅次於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而居於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個能源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有關專家估計,生物質能極有可能成為未來可持續能源系統的組成部分,到下世紀中葉,採用新技術生產的各種生物質替代燃料將佔全球總能耗的40%以上。
人類對生物質能的利用,包括直接用作燃料的有農作物的秸稈、薪柴等;間接作為燃料的有農林廢棄物、動物糞便、垃圾及藻類等,它們通過微生物作用生成沼氣,或採用熱解法製造液體和氣體燃料,也可製造生物炭。生物質能是世界上最為廣泛的可再生能源。據估計,每年地球上僅通過光合作用生成的生物質總量就達1440~1800億噸( 乾重 ),其能量約相當於20世紀90年代初全世界總能耗的3~8倍。但是尚未被人們合理利用,多半直接當薪柴使用,效率低,影響生態環境。現代生物質能的利用是通過生物質的厭氧發酵製取甲烷,用熱解法生成燃料氣、生物油和生物炭,用生物質製造乙醇和甲醇燃料,以及利用生物工程技術培育能源植物,發展能源農場。 2006年(丙戌年)底全國已經建設農村戶用沼氣池1870萬口,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14萬處,畜禽養殖場和工業廢水沼氣工程2,000多處,年產沼氣約90億立方米,為近8000萬農村人口提供了優質生活燃料。
中國已經開發出多種固定床和流化床氣化爐,以秸稈、木屑、稻殼、樹枝為原料生產燃氣。2006年用於木材和農副產品烘乾的有800多台,村鎮級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系統近600處,年生產生物質燃氣2,000萬立方米。
發展生物質能源重在解決「五難」
面對全球性的減少化石能源消耗,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形勢,利用生物質能資源生產可替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能源產品,已成為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國家出台了具體的補貼措施,並且規劃到2015年,生物質能發電將達1300萬千瓦的目標。然而受原料收集難、政策補貼不到位等難題,生物質能源產業的發展規模和水平遠遠低於風能、太陽能的利用。如何發揮生物質能企業掘賀絕的生產積極性,盡快解決這些難題,為此,記者采訪了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生物質專委會秘書長肖明松,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秦世平教授,以及可再生能源學會生物質拍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袁振宏。
一難:認識不夠
生物質能源正處在一個很尷尬的境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秦世平研究員開門見山地告訴本刊記者:「要說重要,在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質能源是最重要的,但相比而言,它的產業化程度,發展規模都是最差的。這其中有一些客觀原因,也有一些屬於認識問題。」
生物質能源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四點,秦世平介紹:第一,我國是地少人多的國家,農林剩餘物、城市垃圾等廢棄物是生物質資源的主要來源,以往農民處理秸稈大多是一把火點著,城市垃圾多是填埋,但廢棄物的處理是個剛性需判姿求,隨著國家對CO2的排放限制的提高,生物質的能源化利用成為更為先進和有效的方法;第二,我國化石能源短缺,其中液體燃料是最缺少的,而液體燃料只有利用生物質可以轉化;第三,生物質能的各個生產階段都是可以人為干預的,而風能、太陽能只能靠天吃飯,發電必須配合調峰,而生物質能源則不需要,甚至可以為其他能源提供調峰;第四,生物質原料需要收集,這樣能夠增加農民收入,刺激當地消費,可以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一個2500萬~3000萬千瓦的電廠,在原料收集階段農民獲得的實惠約有五六千萬元。「三農」問題解決好了,對於整個社會發展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了客觀上發展規模受限以外,秦世平認為:對生物質能的認識各不相同,對其投資的額度,與地方的GDP增長是不相符的,資源的分散性導致生物質能源在一地的投資,最多也就2億多;這在某些政府官員那來看,生物質能源有點像「雞肋」,有呢吃不飽,丟了又有點可惜,並且地方政府還要幫助協調農民利益、禁燒等「麻煩事」。由此導致生物質能源整體項目規模較小,技術投入不足,盡管它是利國利農的好事,卻處於發展欠佳的尷尬地位。
可再生能源學會生物質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袁振宏也在電話里向記者表示,相比於煤炭、石油、天然氣這些傳統能源,生物質能源在技術上的投入顯然要低得多。對於生物質能源發展,首先要從上層統一思想,提高對生物質能源重要性的認識,並要在技術上加大投入。
二難:補貼門檻過高
對生物質能源的支持,國家採取了多種補貼手段。但補貼門檻過高,手續繁瑣、先墊付後補貼也困擾著不少企業。財政部財建[2008]735號文件規定,企業注冊資本金要在1000萬元以上,年消耗秸稈量要在1萬噸以上,才有條件獲得140元/噸的補助。對此,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生物質專委會秘書長肖明松認為:1000萬元的注冊資金,是國家考慮防範企業經營風險時的必要手段,這對大企業無所謂,但對一些中小公司則很難達到。而1萬噸秸稈的年消耗量,需要相當規模的貯存場地,由此帶來的火災隱患,成本增加問題也是企業不得不考慮的事情。事實上,如果擴大鼓勵面的話,三五千噸也是適用的。受制於這些現實難題,財政部的萬噸補貼政策遭遇落地難。
而參與國家補貼政策制定的秦世平對此解釋說,國家制訂政策的初衷並不鼓勵生物質能源企業因陋就簡,遍地開花,而是鼓勵企業專門從事生物質能源,培養骨幹型企業,這就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一萬噸的廠子,固定資產就大概需要400萬元,加上流動資金,1000萬元並不算多。而萬噸規模在能源化利用上,剛稱得上有點規模,只要是同一個業主,生產點可以分散,如果規模太小,補貼監管成本也太高。對於補貼方式上,秦世平承認存在一定缺陷,整個機制缺乏能源主管部門、技術部門的參與。制度怎樣更有利於監管,公平公開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而該行業的快速發展,補貼政策功不可沒,但不能因為出現一些問題,因噎廢食,取消這個補貼政策,那將會對剛剛起步的生物質能源化利用產業造成重大的打擊。因為國家補貼不僅僅是提供資金,還表明國家對該行業的支持態度,對企業和投資具有強力的引導作用。
除此之外,固定電價也是補貼的重要一塊。生物質發電是0.75元/度,垃圾和沼氣發電是0.65元/度。增值稅實行即征即退,所得稅按銷售收入的90%來計算。袁振宏則指出政府鼓勵生產,生產完了沒有銷路,這個產業還是發展不起來。所以生產者和用戶兩頭都要鼓勵,為企業開拓市場。產業發展了國家才有政策,反過來不給政策,企業也難有市場。
三難:布局不好要吃虧
到底企業要建多大產能的好?秦世平經常碰到有企業負責人向他請教。
「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的,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比如蘇南地區每人只有幾分地,那就沒法收,這些地方就沒法建大廠,但東北墾區就比較適合建大型電廠,有條件上規模,成本才越低,效益才越高。一定要因地制宜。密集地區可以建氣化發電,做成型燃料,不一定去建發電廠。」
肖明松也建議企業要多方考慮,合理布局,否則很容易陷入發展困局。建生物質能電廠首先要考慮可持續發展,原料分散,就需要分散性利用,要考慮水資源、電力、人文環境是不是可以支撐這個項目。
四難:成本價格難控
受耕作制度的限制,我國農村土地高度分散,從資源的收集儲存運輸帶來很大不利因素,在後續的環節上會放大很多倍。「有些人認為收集半徑的擴大就是多一個油錢,實際上運輸工具、人力成本都不一樣。」秦世平解釋說,「裝機容量3萬千瓦的生物質電廠,一年大概需要25萬-30萬噸秸稈,按我國戶均10畝耕地計算,需要大約20萬農戶來完成,那麼收購時你要帶秤,光開票都需要20萬張。還要一個個裝車,不能實現高效的機械化。」
肖明松也非常理解企業的苦楚。「生物質能源要依賴農業,資源掌握在老百姓手裡,農民的市場意識很好,完全隨行就市。如果收集半徑過大,需要農民花費大量時間收集、運輸,那農民就會要求按外出打工時計算人力成本,如此一來,企業為原料支出的成本就會大大提高。如果企業堅持不抬價,就可能造成企業吃不飽,縮量生產,影響經濟效益。每度電原料成本如果超出一定范圍,無論怎麼發電都是賠錢。加上人工費用近年來的快速增加,成本成了扼住企業脖子的一道枷鎖。」
「所以准備入行的企業首先要考慮的是原料資源的可獲得性,如果不成熟千萬不要貿然進入。」肖明松認為地方政府可以進行協調,比如利用示範效應,鼓勵農民種植秸稈作物,做好企業加農戶的結合,平衡好企業和農戶之間的利益。
五難:技術投入小
「我國的生物質能源技術與國外有一定的差距,但目前的技術加上國家的補貼可以維持產業化經營。技術進步永無止境,國外的技術、設備成本太高並不一定適合我們,轎車科技水平高,但要是去農田就不如拖拉機。」秦世平笑著向記者打了個比方。科研部門每年都在做前端的研究,力度並不大。從實驗室到田間再到工業企業的規模化生產,技術的創新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企業可以一邊生產一邊進行探索。
「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有些研究成果與生產有些脫節,並沒有轉化為生產力,推向社會。」肖明松說,一方面技術部門因缺少資金,無法進行規模化生產,另一方面為了盡可能多地收回技術成本,企業有意拉長新技術向市場投放的周期。「但是,我們現在面臨的是國際化的市場,如果抱著老的技術不放,一旦有新技術投放市場,企業始終面臨著效率低下,最終難以維持。」
「生物質能源的技術投入還很小,從宏觀方面來說,現有能源還沒有用盡。壟斷企業控制著部分能源的終端,也限制了中小企業的技術投入。中石油若投入生物質能源,生產乙醇汽油很容易,因為燃料乙醇按標准要求添加到汽油里形成乙醇汽油,整個產業鏈他們可以控制,別人加不進去。當大能源還能夠持續的時候,就不會在生物質能源上下太大的力氣。」此外,國際石油、煤炭,天然氣價格有一個聯動關系,當他們的價格逼近生物質能源的產品價格時,企業就會有更多的利潤,當化石能源資源枯竭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生物質能源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1. 直接燃燒
生物質的直接燃燒和固化成型技術的研究開發主要著重於專用燃燒設備的設計和生物質成型物的應用。現已成功開發的成型技術按成型物形狀主要分為大三類:以日本為代表開發的螺旋擠壓生產棒狀成型物技術,歐洲各國開發的活塞式擠壓制的圓柱塊狀成型技術,以及美國開發研究的內壓滾筒顆粒狀成型技術和設備。
2. 生物質氣化
生物質氣化技術是將固體生物質置於氣化爐內加熱,同時通入空氣、氧氣或水蒸氣,來產生品位較高的可燃氣體。它的特點是氣化率可達70%以上,熱效率也可達85%。生物質氣化生成的可燃氣經過處理可用於合成、取暖、發電等不同用途,這對於生物質原料豐富的偏遠山區意義十分重大,不僅能改變他們的生活質量,而且也能夠提高用能效率,節約能源。
3. 液體生物燃料
由生物質製成的液體燃料叫做生物燃料。生物燃料主要包括生物乙醇、生物丁醇、生物柴油、生物甲醇等。雖然利用生物質製成液體燃料起步較早,但發展比較緩慢,由於受世界石油資源、價格、環保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日益重視生物燃料的發展,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4.沼氣
沼氣是各種有機物質在隔絕空氣(還原)並且在適宜的溫度、濕度條件下,經過微生物的發酵作用產生的一種可燃燒氣體。沼氣的主要成分甲烷類似於天然氣,是一種理想的氣體燃料,它無色無味,與適量空氣混合後即可燃燒。
1) 沼氣的傳統利用和綜合利用技術
我國是世界上開發沼氣較多的國家,最初主要是農村的戶用沼氣池,以解決秸稈焚燒和燃料供應不足的問題,後來的大中型沼氣工程始於1936年,此後,大中型廢水、養殖業污水、村鎮生物質廢棄物、城市垃圾沼氣的建立擴寬了沼氣的生產和使用范圍。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建立起的沼氣發酵綜合利用技術,以沼氣為紐帶,將物質多層次利用、能量合理流動的高效農業模式,已逐漸成為我國農村地區利用沼氣技術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方法。通過沼氣發酵綜合利用技術,沼氣用於農戶生活用能和農副產品生產加工,沼液用於飼料、生物農葯、培養料液的生產,沼渣用於肥料的生產,我國北方推廣的塑料大棚、沼氣池、氣禽畜舍和廁所相結合的「四位一體」沼氣生態農業模式,中部地區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果園模式,南方建立的「豬-果」模式,以及其他地區因地制宜建立的「養殖-沼氣」、「豬-沼-魚」和「草-牛-沼」等模式,都是以農業為龍頭,以沼氣為紐帶,對沼氣、沼液、沼渣的多層次利用的生態農業模式。沼氣發酵綜合利用生態農業模式的建立使農村沼氣和農業生態緊密結合,是改善農村環境衛生的有效措施,也是發展綠色種植業、養殖業的有效途徑,已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2)沼氣發電技術
沼氣燃燒發電時隨著大型沼氣池建設和沼氣綜合利用的不斷發展而出現的一項沼氣利用技術,它將厭氧發酵處理產生的沼氣用於發動機上,並裝有綜合發電裝置,以產生電能和熱能。沼氣發電具有高效、節能、安全和環保等特點,是一種分布廣泛且價廉的分布式能源。沼氣發電在發達國家已收到廣泛重視和積極推廣。生物質能發電並網電量在西歐一些國家占能源總量的10%左右。
3) 沼氣燃料電池技術
燃料電池是一種將儲存在燃料和氧化劑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當源源不斷地從外部向燃料電池供給燃料和氧化劑時,它可以連續發電。依據電解質的不同,燃料電池分為鹼性燃料電池(AFC)、質子交換膜(PEMFC)、磷酸(PAFC)、溶融碳酸鹽(MCFC)及固態氧化物(SOFC)等。
燃料電池能量轉換效率高、潔凈、無污染、雜訊低,既可以集中供電,也適合分散供電,是21世紀最有競爭力的高效、清潔的發電方式之一,它在潔凈煤炭燃料電站、電動汽車、移動電源、不間斷電源、潛艇及空間電源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潛在市場。
5.生物制氫
氫氣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有著廣泛的工業用途,潛力巨大,來生物制氫究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但將其他物質轉化為氫並不容易。生物制氫過程可分為厭氧光合制氫和厭氧發酵制氫兩大類。
6. 生物質發電技術
生物質發電技術是將生物質能源轉化為電能的一種技術,主要包括農林廢物發電、垃圾發電和沼氣發電等。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發電在國際上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我國也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關注和民間的擁護。
生物質發電將廢棄的農林剩餘物收集、加工整理,形成商品,及防止秸稈在田間焚燒造成的環境污染,又改變了農村的村容村貌,是我國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戰略選擇之一。如果我國生物質能利用量達到5億噸標准煤,就可解決目前我國能源消費量的20%以上,每年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中的碳量近3.5億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減排量近2500萬噸,將產生巨大的環境效益。尤為重要的是,我國的生物質能資源主要集中在農村,大力開發並利用農村豐富的生物質能資源,可促進農村生產發展,顯著改善農村的村貌和居民生活條件,將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7.原電池
通過化學反應時電子的轉移製成原電池,產物和直接燃燒相同但是能量能充分利用。 脂肪燃料快艇(說明:本詞條頂部圖片即為脂肪燃料快艇)
紐西蘭業余航海家和環境保護家皮特·貝修恩宣布,他將駕駛以脂肪為動力的快艇「地球競賽」號,進行一次環球航行。據悉,貝休恩將於2008年3月1日從西班牙的瓦倫西亞出發,開始全長約4.5萬公里的環球航行。貝休恩表示,他打算挑戰英國船隻「有線和無線冒險」號於1998年創造的75天環球航行的世界紀錄。
脂肪當燃料「地球競賽」號被稱為世界上最快的生態船,造價240萬美元,融合多項高科技。「地球競賽」號長約23.8米,形似一隻展翅欲飛的天鵝。船身有三層外殼保護,內有兩個功能先進的發動機,最高時速可達每小時40節(約74公里),即使航行在巨浪中,速度也不會減慢。
雖然動物脂肪種類豐富,但貝修恩計劃只利用人類脂肪轉化成的生物燃料作為「地球競賽號」的動力來源,百分之百採用生物燃料完成一次環游世界的環保之旅。
為了能募集到足夠的脂肪生物燃料,貝修恩身先士卒,主動躺到了手術台上。然而整形醫生盡管做了很大努力,從他體內抽出的脂肪也只夠製造100毫升的生物燃料。他的兩名助手抽出的10升脂肪能夠製成7升生物燃料,可供「地球競賽」號航行15公里。
而皮特進行「綠色」環游世界之旅,以打破英國「有線和無線冒險者」號於1998年創造的75天環游世界的紀錄,總共需要7萬升的生物燃料,也就是說,皮特需要胖子志願者們捐贈出大約7萬公斤的脂肪。

『貳』 全球有幾多種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一種通過天然過程所取得,而且用之不竭的能源。可再生能源有多種類型,他們均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太陽,或是地底深處的熱能。(國際能源署2003年) 以下是幾種比較常見的可再生能源: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晌灶23B163B6-D205-4902-80C7-F621091EE969/0/renewable_flash_01_tchi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B13BCE15-03FF-41D9-B5F2-BCB953A437C8/0/renewable_flash_01_schi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645F42E2-D39A-45C4-94D7-330E27C6D470/0/renewable_flash_01_schi_mo 太陽能將太陽的輻宴首扮射能量轉化為熱能或電能。 風能將風力轉化為機械能或電能。 潮汐能、海浪能及海流能將流動的水產生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或電能。 生物質能包括燃燒有機組織例如樹木,農業廢棄物及其他有機物料產生熱能。另外亦可透過分解生物內的有機物質,產生沼氣作為燃料。 地熱能利用地球內部的天然熱能直接產生熱水或蒸氣,或藉此來產生電能。 水能水自高處向下流產生能量推動機器發電。 再生能源的種類 潮汐能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A923DBBE-D3D8-4388-8C88-E8E6ADF3EF92/0/renewable_flash_03_tchi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082AD3AE-02D5-4FC9-8C4E-872809775A0C/0/renewable_flash_03_schi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2BCEDE5F-C444-4B67-BE4A-14D85FDA507B/0/renewable_flash_03_schi_mo 太陽和月亮對自轉中的地球所產生的引力,令海洋出現潮漲潮退的現象。人類便利用海洋潮汐漲退的特點,興建潮汐能發電廠來生產電力。潮漲時,海芹歲水湧入水庫,經過渦輪機時,推動發電機發電。潮退時,海水自堤壩退卻,水被排放出來時,流經渦輪機,同樣推動發電機發電。 海浪能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D4C0978B-3656-4055-8679-E5F4A4369220/0/renewable_flash_04_tchi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5467FCEE-C92E-4727-B647-8B2A1AEF7048/0/renewable_flash_04_schi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2FFD49FE-C6C6-4960-B2C2-20773C468061/0/renewable_flash_04_schi_mo 海浪主要由風所引起,海面在風的推動下產生波浪。海浪令沉箱內的水位升降,導致空氣進出沉箱的頂部,流動的空氣會驅動渦輪,再推動發電機發電。 海流能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7CB96C97-7287-4031-8F4B-25467D35D8B1/0/renewable_flash_05_tchi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C60A518C-3DA8-4DCE-BFD2-7B99996A8C6A/0/renewable_flash_05_schi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34895AF4-4342-40A5-AFC8-12A33A42B0A7/0/renewable_flash_05_schi_mo 海流能源主要由潮汐產生,能夠利用來產生電力。水底設置渦輪機及發電機,當海水流過渦輪機上的葉片的時候,發電機藉著水流的動力就能發電。 地熱能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2519F3A0-2B4C-4D0D-974B-B3075848B4F5/0/renewable_flash_06_tchi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1AFAF6C6-ABB6-4F08-A856-63AD129FAEF9/0/renewable_flash_06_schi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ABEC524E-2AE3-480B-9978-2F01510627C0/0/renewable_flash_06_schi_mo 蘊藏在地殼內的熱能稱為地熱能,地球內部的熔岩溫度極高,可以將其附近的地下水加熱,滲出地面的熱水和蒸氣可被直接取用。科學家相信,儲存於地心的地熱能藏量,相等於現今全球石油及天然氣資源藏量的數萬倍。 生物質能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2FB45707-0042-4021-A0CD-6BE4FB5BECFE/0/renewable_flash_07_tchi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E4C20674-AECC-4762-B797-706186861430/0/renewable_flash_07_schi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7EBBDABD-D358-439F-AC5E-088C7DA25BB4/0/renewable_flash_07_schi_mo 生物質能是以植物,樹木或廢物等有機物質為燃料,產生電能和熱能。燃燒樹木來產生熱力就是一個最佳例子。另外,棄置於堆填區的有機廢物,經過一段時間分解而產生甲烷(或稱沼氣) ,可用作發電燃料。 水能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D1A20EC1-07C0-4115-93E2-D4DBC664FB85/0/renewable_flash_08_tchi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D9F8E942-85E7-48F5-A87D-20E8ED3B3B84/0/renewable_flash_08_schi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B3D72834-FB97-4438-9C75-827C03B145E4/0/renewable_flash_08_schi_mo 水力發電的原理是利用水位的差距,將較高位置的水所蘊含的位能轉化成電能。在高地築起堤壩分隔河水,然後讓堤壩內水庫存儲著的水自高處向下流去,流動的水經渦輪,推動發電機發電。由於大型水力發電設施經常影響河流生態和附近居民,因此有些研究人員認為小型的水力發電設施才算是可再生能源項目。燃料。 注意: 有關太陽能及風能的詳細資料,請參看其他展示板。 可再生能源的歷史 古代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A4F05573-9817-4C78-A451-E63186D2417D/0/renewable_01_schi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AAA00FCC-4456-4979-8513-4DF0B64526B2/0/renewable_01_schi_mo 幾千年前,人類已經開始採用可再生能源。 遠古時代,人們已經懂得鑽木取火,用以照明及保暖。 太陽的輻射能把衣服及農作物曬干。 農夫利用風力來推動機器研磨穀物及灌溉。 工業革命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65229621-7779-4390-9F83-3F09DAD0C96D/0/renewable_02_schi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8D218E14-A5D2-4CE1-B4DA-AF6C83900B97/0/renewable_02_schi_mo 十九世紀時,有些國家開始使用可再生能源來發電。 1891年,首個實用的太陽能熱水器在美國取得專利。 位於英國柯克拜的水車。 美國開始流行小型風力發電。 現代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6CB4585E-6FB4-4A56-AD89-17DC2D2227D2/0/renewable_03_schi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A18694B2-545B-4F3B-B3DF-4CAF1C6B7919/0/renewable_03_schi_mo 現在,可再生能源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我們可以在世界各地找到大規模的風力發電場、水力發電站及其他採用太陽能的工程項目。 位於美國科羅拉多的Ponnequin風力發電場。 位於荷蘭阿麥斯福的Cascade house容量達1兆瓦。 由百份百生物柴油(即循環再用的菜油)作為燃料的出租汽車,位於美國夏威夷檀香山的茂宜島及歐胡島。 可再生能源在世界各地的應用實例 基於環保的考慮,以及人們意識到地球現有的化石燃料正被迅速消耗,科學家們已在努力尋找其他可以代替化石燃料的能源。因此,發達國家投放了很多資源於開發可再生能源及其相關科技。多種可再生能源已被廣泛採用,另外,海流能及海浪能亦正在初步發展階段。 例如: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E595C115-3AF9-444A-9BEF-F83F18032C79/0/renewable_flash_02_tchi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1D57F42A-3D59-4C4D-A78E-00F8DB083C91/0/renewable_flash_02_schi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03353A75-8717-4AD2-B032-67E8651A5798/0/renewable_flash_02_schi_mo 位於法國La Rance的潮汐發電廠,於1966年投產。 位於挪威的海流能發電設備,於2003年投產,屬試驗性質,可連接電網,裝機容量為300千瓦。 位於英國蘇格蘭小島Islay,島上的 LIMPET海浪能發電設備,屬試驗性質,裝機容量為500千瓦。 位於美國加州北部的The Geysers地熱能發電廠,於1960年投產,最初裝機容量為11
000千瓦。 位於澳洲新南威爾斯中部的Drop Hydro 發電廠,於2002年投產,裝機容量為2
000千瓦。 位於美國佛蒙特州百靈頓的生物質能(以樹木為燃料)發電廠,於1984年投產,裝機容量為50
000千瓦。 可再生能源在本港的應用實例 在中國香港應用太陽能已有20多年歷史,只是規模較小,應用范圍亦主要為供應熱水。 太陽能熱水器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06F7F080-28C4-4C2E-8CE4-2A79C1E8A6BA/0/renewable_04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0795C14B-4B2B-44DE-8353-EAF892F67DED/0/renewable_04_mo 現時安裝地點多見於新界地區的低密度住宅,而最大型的太陽能熱水系統則安裝於上水屠房。 太陽能光伏板系統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321EA6A4-6096-4BE8-9929-15E9CE514575/0/renewable_06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0401E04E-5892-49F3-928A-CE03E8CF067B/0/renewable_06_mo 一些 *** 及私人項目都有安裝太陽能光伏板系統,這些系統可接入電網內,包括灣仔 *** 大樓,位於啟德的機電工程署總部及沙田的科學園。 風能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7F79A386-56C2-49D0-9F89-764C53D4E564/0/renewable_05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73F9EB21-16C2-4549-B30A-74816F24E606/0/renewable_05_mo 2006年初,中國香港電燈有限公司興建的全港第一台具商業規模的風力發電機落成啟用,為本港的電力發展史揭開新一頁。這台發電機的容量為八百千瓦。 可再生能源的優點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B25F8B19-113F-45E5-8E96-E3DFF3CAD34C/0/renewable_07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4D66F35A-3064-48EE-966C-A0B01185476B/0/renewable_07_mo 保護環境 潔凈,不會排放有害物質。 用之不竭 可以不停地補給,不但不會像化石燃料般會有耗盡的一天,亦不會消耗地球上的任何其他資源。 不需燃料 從大自然中取得,可以直接用來產生能源或電力。 可再生能源面對的挑戰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5312F450-0D9B-4B7E-9B1A-4B2A0B1821E4/0/renewable_08 圖片參考:heh/NR/rdonlyres/5B26464F-1672-4A0E-BBE0-53692D13AB1C/0/renewable_08_mo 難以預測,供應不穩 風能需要充足的風力,而太陽能亦只能在天朗氣清和陽光普照下有效使用。 部份項目需要大片土地 例如,一個可以生產4億度電(約中國香港全年用電量的百分之一)的風力發電場,需要約4000公頃土地。 建造成本高於傳統發電項目 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效益不及傳統能源項目,因其投資較高,但使用率低。
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種取之不竭的能源,嚴謹來說,是人類有生之年都不會耗盡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現時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實都是太陽能的儲存。可再生的意思並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隨著能源危機的出現,人們開始發現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太陽能地熱能水能風能生物質能 歷史 所有人類活動的基本能源都來自太陽,透過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被吸收。ca va 生物能bonjour 木材 柴是最早使用的能源,透過燃燒成為加熱的能源。燒柴在煮食和提供熱力很重要,它可讓人們在寒冷的環境下仍可生存。 動物牽動 傳統的農家動物如牛、馬和騾除了會運輸貨物之外,亦可以拉磨、推動一些機械以產生能源。 水能 磨坊就是採用水能的好例子。而水力發電更是現代的重要能源,尤其是中國、加拿大等滿是河流的國家。此外,一些沿海的國家的海岸線,也很適合用來作潮汐發電。 風能 人類已經使用了風力幾百年了。如帆船。 太陽能 圖片參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4/4a/Commons-logo.svg/30px-Commons-logo.svg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可再生能源 2個分類: 科學技術小作品 | 能源 圖片參考:tbn0.google/images?q=tbn:NKgDiGqlm63HKMwaterheating/uploadfile/getpic/2006-7/2006725218321591 ... 能源利用效率和發展可再生能源,如 ... 400 x 300 - 11k - wwfchina二、在發電領域內幾種主要的可再生能源 ... 390 x 294 - 55k - scitech.people... 各顯神通的新能源~~~ 321 x 236 - 24k - ceclub電網企業根據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建設 ... 250 x 400 - 66k - sast[行業法規] 可再生能源促進… 600 x 400 - 51k - waterheating 圖片參考:tbn0.google/images?q=tbn:Jnz2Mhp2pdBu6Mndrcredp/images/logo_cresp 10月12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從業指南》 ... 500 x 379 - 54k - au.china-embassy學者們認為,開發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對全 ... 500 x 375 - 44k bioinstry從長遠來看,可再生能源將是未來人類的 ... 473 x 297 - 29k - chinasolar2002年世界可再生能源供應 580 x 317 - 32k - un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項目 493 x 283 - 20k - ndrcredp 圖片參考:tbn0.google/images?q=tbn:JCjO5_3DWG1OYMgreenlifemtl.files.wordpress/2007/09/windpower1 10月24日,2006長城世界可再生能源論壇 ... 400 x 300 - 65k - zjkhl.heagri附:美國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簡介 400 x 300 - 69k - cwera.cma... 其它能源(LPG、干氣和可再生能源 ... 671 x 379 - 73k - bjpc可再生能源再生巨大商機 320 x 212 - 10k - lifeweek雖然我們已經擁有發展可再生能源的 ... 1351 x 1200 - 95k - greenlifemtl.files.wordpress 圖片參考:tbn0.google/images?q=tbn:vSMcw8Fz9WCU4Mce/cysc/ny/xny/200711/14/W020071114503610505779 林木生物質能源林業發展的新契機(圖) 400 x 281 - 45k - xh.chinaxh我國可再生能源步入快速發展期 500 x 334 - 110k - big5.xinhua可再生能源,是指從自然界中獲取的、 ... 400 x 330 - 16k - dfdjw我國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國際 ... 500 x 336 - 35k - big5.ce我國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國際 ... 500 x 336 - 52k - big5.ce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參考: myself
可再生能源是從自然取得的能源,並且基本上是取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也被稱為清潔能源或綠色能源,這是因為它不污染環境。可再生能源的例子有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量能和地熱能。 1)太陽能 是從太陽直接而來強大的能源。太陽能板由半導體製成,可以吸收陽光,然後再把太陽能轉化成電力,供我們日常使用。太陽能電池板正好是用光電效應原理於電力生產上。陽光照射到金屬的表面上時,部份光子會擊中金屬原子,光子的部份能量轉化為提升原子外層電子的位能,使該電子從原子中游離出來,另一部份能量則轉化為該電子從原子中飛脫出來的動能。游離出來的電子具有負電場,在導體之內形成負電壓,故此會流向電位相對較高(又即負值較低)的區域,若能夠適當地將之加以調控,即可以做成供人類應用的電能。 2)風能 嚴格來說,風能來自太陽能。 簡單來說,風的成因,是太陽照射地面受熱,在其上的空氣受熱而產生對流作用。這種對流就是空氣的流動,也就是「風」。 由於地球與太陽相對運動的結果,使地球上不同緯度、不同地形﹝高度﹞的地方,產生季節及日夜的溫度變化,而氣流之流動又受各地方溫度、氣壓、地形的影響,因此各地方的風向、風速均時時在變。 風力發電的原理,簡單來說是利用風力帶動風車葉片旋轉,再透過增速機將旋轉的速度提升,來促使發電機發電。 3)水力發電 用水力進行發電,是以人工方法,利用堤壩將河流截斷,流水因堤壩阻擋,因而蓄集於堤壩後面,蓄集的水位因不增加的流水而使水位不斷升高,直至堤壩的高度極限。當水位上升,水儲存了水流的能量,以位能形態存在。每逢堤壩的活門開啟,水便從高處瀉下,以高速沖擊水輪機,帶動水輪機和發電機的旋轉, 從而產生電力。 因此,一般在水電站的上游,建造攔河壩和蓄水庫,積蓄水量,提高落差(水頭)。 4)生物質能 燃燒柴薪、農作物殘渣或畜牲糞便等有機物便可直接取得熱能;另外,把這些有機物發酵,產生的沼氣也是一種能量,這些都稱為生物能。除了動物糞便和植物,我們亦可收集垃圾堆填區的沼氣,用作發電燃料。現在本港堆填區所用的沼氣發電裝置,可為整個堆填區提供電力。 其實全球有好多再生能源
不過比較普遍既有太陽能
風能
潮汐能和波浪能
地熱能等等既再生能源。 如果你想知詳細既資料
你可以到以下既網站
參考: kws.e/energy/renewable
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種取之不竭的能源,嚴謹來說,是人類有生之年都不會耗盡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現時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實都是太陽能的儲存。可再生的意思並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隨著能源危機的出現,人們開始發現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太陽能 地熱能 水能 風能 生物質能

『叄』 生物質能!!

生物質是指通過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種有機體,包括所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生物質能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轉化為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一種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的原始能量來源於太陽,所以從廣義上講,生物質能是太陽能的一種表現形式。 依據來源的不同,可以將適合於能源利用的生物質分為林業資源、農業資源、生活污水和工業有機廢水、城市固體廢物和畜禽糞便等五大類。 林業資源:林業生物質資源是指森林生長和林業生產過程提供的生物質能源,包括薪炭林、在森林撫育和間伐作業中的零散木材、殘留的樹枝、樹葉和木屑等;木材采運和加工過程中的枝丫、鋸末、木屑、梢頭、板皮和截頭等;林業副產品的廢棄物,如果殼和果核等。 農業資源:農業生物質能資源是指農業作物(包括能源作物);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如農作物收獲時殘留在農田內的農作物秸稈(玉米秸、高粱秸、麥秸、稻草、豆秸和棉稈等);農業加工業的廢棄物,如農業生產過程中剩餘的稻殼等。能源植物泛指各種用以提供能源的植物,通常包括草本能源作物、油料作物、製取碳氫化合物植物和水生植物等幾類。 生活污水和工業有機廢水:生活污水主要由城鎮居民生活、商業襪滑和服務業的各種排水組成,如冷卻水、洗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廚房排水、糞便污水等。工業有機廢水主要是酒精、釀酒、製糖、食品、制葯、造紙及屠宰等行業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廢水等,其中都富含有機物。 城市固體廢物:城市固體廢物主要是由城鎮居民生活垃圾,商業、服務業垃圾和少量建築業垃圾等固體廢物構成。其組成成分比較復雜,受當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準、能源消費結構、城鎮建設、自然條件、傳統習慣以及季節變化等因素影響。 畜禽糞便:畜禽糞便是畜禽排泄物的總稱,它是其他形態生物質(主要是糧食、農作物秸稈和牧草等)的轉化形式,包括畜禽排出的糞便、尿及其與墊草的混合物。 [編輯] 燃料 圖片參考:upload.wikimedia/ *** /mons/thumb/9/93/Alcohol_fuel_pump_in_Brazil/180px-Alcohol_fuel_pump_in_Brazil 圖片參考:zh. *** /skins-1.5/mon/images/magnify-clip 巴西的油站。左:汽油;右:酒精 巴西是其中一個努力推廣乙醇燃料的國家。 蔗渣是甘蔗提取汁液後剩下的物質。英語中的蔗兄旦渣「bagasse」來自法語的bagage、西班牙語的bagazo,原指垃圾。蔗糖作坊常將蔗渣重作為燃料,燃燒時釋放的二氧化碳約等於蔗生長時吸入的二氧化碳。它的灰份只有2.5%(煤約為30~50%),在較低溫便可燃燒,只生產少量氧化氮。以蔗渣為原料的酒精原料在巴告塵臘西十分流行,每年生產344
000
000噸的蔗中,便有一半拿來作乙醇。 參見:en:Ethanol_fuel_in_Brazil Biomass
in the energy proction instry
refers to living and recently living biological material which can be used as fuel or for instrial proction. Most monly biomass refers to plant matter grown for use as biofuel
but also includes plant or animal matter used for proction of fibres
chemicals or heat. Biomass may also include biodegradable wastes that can be burnt as fuel. It excludes anic material which has been trformed by geological processes into substances such as coal or petroleum. It is usually measured by dry weight. The term "biomass" is especially useful for plants
where some internal structures may not always be considered living tissue
such as the wood (secondary xylem) of a tree. Biofuels include bioethanol
biobutanol
biodiesel & biogas. Biomass is grown from several plants
including switchgrass
hemp
corn
willow and sugarcane[1]. The particular plant used is usually not very important to the end procts
but it does affect the processing of the raw material. Proction of biomass is a growing instry as interest in sustainable fuel sources is growing.[citation needed] Though biomass is a renewable fuel
it can still contribute to global warming. This happens when the natural carbon equilibrium is disturbed; for example by deforestation or urbanisation of green sites. Biomass is part of the carbon cycle. Carbon from the atmosphere is converted into biological matter by photosynthesis. On decay or bustion the carbon goes back into the atmosphere. This happens over a relatively short timescale and plant matter used as a fuel can be constantly replaced by planting for new growth. Therefore a reasonably stable level of atmospheric carbon results from its use as a fuel. Although fossil fuels have their origin in ancient biomass
they are not considered biomass by the generally accepted definition because they contain carbon that has been 'out' of the carbon cycle for a very long time. Their bustion therefore disturbs the carbon dioxide content in the atmosphere. Other uses of biomass
besides fuel: Building materials Biodegradable plastics and paper (using cellulose fibres) Contents[hide] 1 Biomass proction 2 See also 3 External links 4 References
參考: zh. *** /w/index?title=%E7%94%9F%E7%89%A9%E8%B3%AA%E8%83%BD&variant=zh-
生物質能 生物質能科技是利用植物物質產生能量。貯存於動植物或動物糞便的化學能量,我們稱之為生物能,燃燒生物質可釋放出熱能,我們以這些熱能推動發電機,以產生電力。由於科技越來越先進,我們可以運用不同方法甚至是更節能的轉化過程,例如氣化及使用厭氧分解,來產生生物質能。
參考: energyland.emsd/chi/energy/renew_biomass

『肆』 綠色能源手抄報圖片

綠色能源手抄報圖片

們的地球就只有高攜一個,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都是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但是我們現在的家園正在遭受到破壞,而破壞環境的就是我們人類自己。我們用對環境的破壞換來現在的經濟發展,現在就要以保護環境為任務,吧地球重新變成綠色的地球呢。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關於綠色能源手抄報圖片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綠色能源概念

“綠色”能源有兩層含義:一是利用現代技術開發干凈、無污染的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二是化害為利,同改善環境相結合,充分利用城市垃圾淤泥等廢物中所蘊藏的能源。與此同時,大量普及自動化控制技術,不斷提高設備能源利用率。1987年以來,工業化國家利用太陽能、水力、風力和植物能源獲得的電力相當於900萬噸標准煤的能量,而且這種增幅在本世紀內將以平均每年15%~19%的速度增長。從1981~1991年工業化國家僅在風力和太陽能兩種發電設備方面的成交額就達120億美元,其中,美國、德國、日本、瑞典、中國和荷蘭等國家進展最快。

綠色能源[1] 不僅包括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海洋能等;還包括應用科技變廢為寶的:秸稈,垃圾等新型能源。人們常常提到的綠色能源,如太陽能、氫能、風能等,但另一類綠色能源,就是綠色植物提供的燃料,叫做綠色能源,又叫生物能源或物質能源。其實,綠色能源是一種古老的能源,千萬年來,人類的祖先都是伐樹、砍柴燒飯、取暖、生息繁衍。這樣生存的後果是給自然生態平衡帶來了嚴重的破壞。沉痛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利用生物能源,維持人類的生存,甚至造福於人類,必須按照它的自然規律辦事,既要利用它,又要保護它,發展它,使自然生態系統保持良性循環。

但在綠色能源中,另一種資源是草類。據統計資料表明,目前世界上的草場面積有26億公頃,絕大部分是天然草場。它既能放牧,又是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樂園。還有一部分草場專為牲畜越冬提供飼料,極少部分的草場才是為人們生活提供燃料的。由於廣大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氣化程度也在不斷地提高,大多數農民們的燃料結構發皮清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許多農民朋友,冬季取暖不再燃念前用柴火燒炕,而是電熱毯一插溫暖如春,做飯也不再燒柴、燒秸稈了,而是用上了蜂窩煤爐、液化氣灶以及沼氣。即使燒秸稈,也是邊遠山區極少一部分,或個別農家。而大量的秸稈堆放在田間,成堆成山,有的甚至侵佔了農田。因此,有的農民在田間大量焚燒秸稈,造成環境污染,甚至影響高速路行車和飛機起降。

綠色能源有哪些

一、太陽能

太陽能清潔能源是將太陽的光能轉換成為其他形式的熱能、電能、化學能,能源轉換過程中不產生其他有害的氣體或固體廢料,是一種環保、安全、無污染的新型能源。

二、生物能

生物能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中的一種能量形式,一種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各種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質是獨特的,它是貯存的太陽能,更是一種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轉化成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

三、氫能

氫能的性能很好,有很多優點,無毒,與其他燃料相比氫燃燒時最清潔,除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氫外不會產生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氫化合物、鉛化物和粉塵顆粒等對環境有害的污染物質,少量的氮化氫經過適當處理也不會污染環境,而且燃燒生成的水還可繼續制氫,反復循環使用。

四、風能

風能的利用主要是以風能作動力和風力發電兩種形式,其中又以風力發電為主。以風能作動力,就是利用風來直接帶動各種機械裝置,如帶動水泵提水等這種風力發動機。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能源危機,各國都在加緊對風力的開發和利用,盡量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五、海洋能

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過各種物理過程接收、儲存和散發能量,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溫度差、鹽度梯度、海流等形式存在於海洋之中。

六、地熱能

地熱能是由地殼抽取的天然熱能,這種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岩,並以熱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發及地震的能量。現在許多國家為了提高地熱利用率,而採用梯級開發和綜合利用的辦法,如熱電聯產聯供,熱電冷三聯產,先供暖後養殖等。

七、水能

水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是清潔能源,是指水體的動能、勢能和壓力能等能量資源。隨著礦物燃料的日漸減少,水能是非常重要且前景廣闊的替代資源。目前世界上水力發電還處於起步階段。河流、潮汐、波浪以及涌浪等水運動均可以用來發電。

綠色能源的應用

太陽能

太陽是一個巨大、久遠、無盡的能源,同時也是許多能源的來源。盡管太陽輻射到地球大氣層的能量僅為其總輻射能量(約?3.75×1026W)的22億分之一,但已高達173,000TW,也就是說太陽每秒鍾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當於500萬噸煤。 地球上的風能、水能、海洋溫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質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來源於太陽;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等)從根本上說也是遠古以來貯存下來的太陽能,所以廣義的太陽能所包括的范圍非常大,狹義的太陽能則限於太陽輻射能的光熱、光電和光化學的直接轉換。 太陽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的資源豐富,既可免費使用,又無需運輸,對環境沒有任何污染。但太陽能也有兩個主要缺點:一是能流密度低;二是其強度受各種因素(季節、地點、氣候等)的影響不能維持常量。這兩大缺點大大限制了太陽能的有效利用。

地熱能

地熱能是來自地球深處的可再生熱能,它起源於地球的熔融岩漿和放射性物質的衰變,其利用可分成地熱發電和直接利用兩大類。 地熱能的儲量比目前人們所利用的總量多很多倍,而且集中分布在構造板塊邊緣一帶、該區域也是火山和地震多發區。如果熱量提取的速度不超過補充的速度,那麼地熱能便是可再生的。地熱能在世界很多地區應用相當廣泛,據估計,每年從地球內部傳到地面的熱能相當於100PW·h。 不過,地熱能的分布相對來說比較分散,開發難度較大。

風能

風是地球上的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由太陽輻射熱引起的。太陽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各處受熱不同,生溫差,從而引起大氣的對流運動形成風。據估計到達地球的太陽能中雖然只有大約2%轉化為風能,但其總量仍是十分可觀的。全球的風能約為2.74X109MW,其中可利用的風能為2X107MW,比地球上可開發利用的水能總量還要大10倍。

風能是一種有巨大發展潛力的無污染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對沿海島嶼、邊遠山區,地廣人稀的草原牧場,以及遠離電網和近期內電網還難以達到的農村、邊疆,作為解決生產和生活能源的一種可靠途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即使在已開發國家,高效潔凈的風能也日益受到重視。

海洋能

大海,不僅為人類提供航運、水源和豐富的礦藏,而且還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它將太陽能以及派生的風能等以熱能、機械能等形式蓄在海水裏,不像在陸地和空中那樣容易散失。

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過各種物理過程接收、儲存和散發能量,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溫度差、鹽度梯度、海流等形式存在於海洋之中,分述如下:

潮汐與潮流能來源於月球、太陽引力,其他海洋能均來源於太陽輻射,海洋面積佔地球總面積的71%,太陽到達地球的能量,大部分落在海洋上空和海水中,部分轉化成各種形式的'海洋能。

海水溫差能是熱能,低緯度的海面水溫較高,與深層冷水存在溫度差,而儲存著溫差熱能,其能量與溫差的大小和水量成正比。

潮汐、潮流,海流、波浪能都是機械能,潮汐能是地球旋轉所產生的能量通過太陽和月亮的引力作用而傳遞給海洋的,並由長周期波儲存的能量,潮汐的能量與潮差大小和潮量成正比;潮流、海流的能量與流速平方和通流量成正比;波浪能是一種在風的作用下產生的,並以位能和動能的形式由短周期波儲存的機械能,波浪的能量與波高的平方和波動水域面積成正比。

河口水域的海水鹽度差能是化學能,入海徑流的淡水與海洋鹽水間有鹽度差,若隔以半透膜,淡水向海水一側滲透可生滲透壓力,其能量與壓力差和滲透流量成正比。因此各種能量涉及的物理過程開發技術及開發利用程度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

生物能

生物質是指由光合作用而產生的各種有機體,生物能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中的一種能量形式,一種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各種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質是獨特的,它是貯存的太陽能,更是一種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轉化成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

據估計地球上每年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達2x1011t,含能量達3x1021J,因此每年通過光合作用貯存在植物的枝、莖、葉中的太陽能,相當於全世界每年耗能量的10倍。生物能是第四大能源,生物質遍布世界各地,其蘊藏量極大。世界上生物質資源數量龐大,形式繁多,其中包括薪柴,農林作物,尤其是為了生產能源而種植的能源作物,農業和林業殘剩物,食品加工和林農業品加工的下腳料,城市固體廢棄物,生活污水和水生植物等等。

磁能

泛指與磁相聯系的能量,嚴格地說應指磁場能。在線圈中建立電流,要反抗線圈的自感電動勢而做功,與這部分功相聯系的能量叫做自感磁能。兩個線圈之間存在互感作用,在兩個線圈中分別建立電流,除了反抗線圈的自感電動勢而做功外,還將反抗線圈的互感電動勢而做功,與後者相聯系的能量叫做互感磁能。

在靜磁情形,電流與磁場總是相伴存在的,因此,將磁能看成與電流聯系起來還是儲存在磁場中,效果完全相同。然而科學實踐證明磁場是一種特殊形態的物質,它可以脫離電流而存在。變化的電場也能產生磁場,這種變化電場產生的磁場亦具有能量,其場能密度與靜磁相同。在一般情形下,變化的電磁場以波的形式傳播,傳播過程中伴隨著能量傳遞。

氫能

氫能是一種二次能源,因為它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利用其他能源製取的,而不像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可以直接從地下開采,這種能源總有枯竭的一天,而氫能若能從中生產,則可望能抒解能源危機的警戒。

在自然界中,氫已和氧結合成水,必須用熱分解或電分解的方法把氫從水中分離出來。燃料電池即是將氫與氧直接通過電化學反應產生電與水,一個步驟就可發電,發電較傳統方式有效率。商品化後,這樣的發電系統不但適合一般家庭使用,其副產品所產生的熱水,大約在攝氏40到60度間,相當適合家庭洗澡與廚房利用,一舉兩得。

如果用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燃燒所產生的熱或所轉換成的電支分解水制氫,那顯然是劃不來的。現在看來,高效率的制氫的基本途徑,是利用太陽能。如果能用太陽能來制氫,那就等於把無窮無盡的、分散的太陽能轉變成了高度集中的干凈能源了,其意義十分重大。

熱泵

工質是將低品位熱能吸收後經壓縮機轉為高品位熱能的一種工作介質,它在壓縮機里也常以這5種基本形態存在。也是熱力學研究的基礎。

;

『伍』 作文素材

2009年最新高考作文素材2009-05-07 21:582009年最新高考作文素材

(一)社會時事類

1.淚水的濕度

2008年7月20日,在重災區青川縣木魚鎮參與救災的濟南軍區某「猛虎師」官兵撤離歸建。木魚鎮鄉親們含淚送別,空氣中彌漫著鞭炮的味道和感動中淚水的濕度,長長的送別隊伍,群眾們站滿了道路兩邊,短短的一公里,撤離的官兵們手舉「為人民服務」的橫幅,表達了戰士們一切為了人民的心聲,車隊走走停停,整整用了三個小時。鄉親們捨不得戰士們走,送別的群眾中有的是戰士們用雙手在廢墟中挖出來的災民,有的受傷群眾是經過部隊醫療隊治療痊癒的。這支部隊在抗震一線搶救傷員、轉移群眾、清理廢墟,搭建簡易房,在受災群眾眼中,他們已經成為這塊土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是第一支重災區抗震救災撤離的部隊。

【分析品悟】「為人民服務」,再一次讓人民淚流滿面。因為它不是口號,而是行動,是付出,是表裡如一的真實,是人民子弟愛人民的寫照。

【適用話題】心聲 行動 付出 感動

2.「引咎辭職」何以芳蹤難覓

最近在陝西的所謂虎照「真相大白」中,林業廳的兩個副廳長、一個廳信息中心主任被免職;在貴州甕安群體性事件中,先是縣公安局政委、局長,接著是縣委書記、縣長,相繼被免職。遺憾的是,沒有主動,只有被動,「引咎辭職」仍然難覓芳蹤。

號稱虎照如果有假就將引咎辭職的副廳長朱巨龍,即使在免職之時,他也沒有絲毫愧疚之意,聲稱還要繼續「開心生活,開心享受」。要求這樣毫無羞恥意識的官員引咎辭職,無異於元稹所說的「放鶴在深水,買魚在高枝」。

【分析品悟】 沒有哪個領導幹部引咎辭職,也就等於是沒有哪個領導幹部對事件的發生認為自己有責任或想承擔責任,甚至沒有人為此感到愧疚。這該是引咎辭職難露芳蹤的根本原因。在一些人削尖了腦袋想要當官的社會背景下,「引咎辭職」的規定頗類空中樓閣。什麼時候,在我們的國土上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引咎辭職,或者可以表明,我們的幹部真正有了公僕的意識了。

【適用話題】 公僕納凳意識 自省 責任 主動與被動 羞恥之心(素質)

3.干凈的乞丐

汶川地震中,慈善總會正在安排接受社會募捐。

現場捐款的人很多,一個乞丐端著紅色的塑料大碗怯弱地立在一邊,格外引人注目。乞丐的碗里放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零鈔和硬幣。

乞丐把碗伸到工作人員的面前,小心翼翼地說:「零錢能捐嗎?」「能啊,不論錢多少,關洞老旅鍵是一顆心!」工作人員象徵性地敷衍著他。

「哦,可是我……這錢臟兮兮的。」乞丐望了工作人員一眼,端起碗離開了。

只見他走到一個公用的水龍頭前,沖洗過手上的污垢後,從破衣兜里盒出一個手絹來。乞丐把碗里的硬幣全部倒在手絹上反復擦拭,隨後把乾乾凈凈的硬幣和疊得整整齊齊的紙幣全部投進了募捐箱。

現場一下子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分析品悟】 貧賤,並不代表矮小;富貴,並不等於高大。貴賤之分,真正在於是否有干凈的心靈。

【適用話題】 慈善 愛心 純潔的心靈 貧賤與高貴

(二)文化教育類

1.孔子是人不是神

「孔子」越來越熱鬧,終於由官方出面搞起了祭孔大典。《中國文化報》7月7日刊登趙士林的文章認為,我們應該敬重的,是本來面貌的孔子。我們應紀念作為偉大的文化人、教育家、知識分子的孔子,不應尊奉作為專制王朝的精神符號和意識形態偶像的孔子;我們應梳理、批判、繼承儒學這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不應頂禮膜拜作為精神枷鎖的儒教。因此,我們可以贊成建孔子學院,可以贊成設孔子獎,但堅決反對祭孔。

其實,先秦那位不得勢的孔夫子可不是那麼板著面孔一本正經,望之儼然。相含脊反,他老人家倒是很隨和、很自然、很有趣、很親情的一個人,所謂「吾與點也」。我想老人家若是趕上「超級女聲」如火如荼的時候,沒准兒也會給李宇春發個簡訊什麼的。

【分析品悟】 不言而喻,現代社會所追思、學習、敬重的孔夫子,不能再是精神禁錮的孔夫子,不能再是專制偶像的孔夫子,更不能再是三跪九叩的孔夫子,而是可以切磋琢磨的老師、學者、朋友,可以像和李宇春那樣「互動」的孔夫子。我想,本來面貌的孔夫子是很願意這樣做,而不願被抬到祭壇上去的。孔子是人,不是神;儒家是學派,不是宗教;《論語》是文獻,不是聖經。

【適用話題】 文化遺產 盲目崇拜(盲動)傳承的誤區 師道

2.「門道」和「味道」

7月14日《文匯報》刊載易中天的文章:我曾有幸觀看梅蘭芳先生的表演,親睹大師風采。那是在1957年,梅先生率團來武漢演出,地點在武昌閱馬場湖北劇場。當時我家住在大東門。從大東門到閱馬場,大約一站之地。但我們排隊買票用去的時間,足以在這兩地之間走十幾個來回。戲迷們有序地排著隊,一字長蛇從售票窗口綿延而至尚未通車的長江大橋引橋上,堪稱盛況空前。

那天晚上梅先生演的是《貴妃醉酒》。爸爸、媽媽、舅舅的票,在前排。給我買的是站票,其實不站,坐在爸爸懷里,所以看得真切。看得懂嗎?不懂,但入迷,喜歡看。梅先生的演出實在太好看了。動作、神態,都忘不掉。唱腔,也記得一句「那冰輪」。我的熱愛京劇,大約與這次經歷有關。

【分析品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際上,藝術教育之要,不在「門道」,而在「味道」。藝術欣賞之要,也不在「懂得」,而在「喜歡」。研究講「門道」,欣賞講「味道」。欣賞藝術,喜歡就行,干嗎非得要「懂」?動不動就拿「懂行」說事,只能把許多原本可能成為愛好者的人關在門外,並不利於藝術的發展和傳播。當然,做傳播的人,既懂「門道」,又懂「味道」,就更好。

【適用話題】 藝術教育 「門道」與「味道」 興趣與學問

3.「醜陋」的圖書館

英國伯明翰有一座中央圖書館,這是一幢十分奇怪的建築物,遠遠望去,像一座上下顛倒的金字形神塔,感官比例失調。讓人覺得十分突兀。伯明翰中央圖書館建於1974年,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它就一直被人們詬病,伯明翰的一些議員甚至把它上升到城市形象的高度,要求政府必須盡快將它炸毀。

就在無盡的非議當中,中央圖書館的大門口張貼了一封信,這封信很快被圖書館工作人員清除,但也被人抄錄下來,放到了互聯網上。

這封信這樣寫著:「我是一個醜陋的孩子,從來沒得到過別人的表揚,我很努力,但是仍然沒有人肯定我。但是,誰又能剝奪個人的生存權,我雖然醜陋,但我有活著的權利……我的名字叫中央圖書館。」

許多網友在這個帖子後面跟帖,有網友爆料,中央圖書館是整個歐洲最大、最繁忙的圖書館,平均每天接待讀者5000人次,每年借出圖書70萬冊。而那些所謂漂亮的圖書館,沒有一座可以與之相提並論。還有網友說,中央圖書館採光極好,但陽光又不會照射到書籍上。此外,圖書館冬暖夏涼,在炎熱的夏天,不開空調,室溫仍然保持在攝氏30度以下。這也是設計得「醜陋」的重要原因。如果改變那種設計,造得好看一點,那就成了—個賓館,或是議政廳,這根本不適合圖書館。

伯明翰市政府的官員在這個「丑孩子」的驕人成績面前,也不敢再談炸毀之類的話。前不久,伯明翰一位政府官員表態,中央圖書館代表了一個時代,應該讓他好好活下去。中央圖書館這個「丑孩子」終於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分析品悟】

中央圖書館代表了一個時代,應該讓它好好活下去。也許,這和人生差不多,醜陋,總是天生要受苦難的,但總有一天,每個人都會讀懂它,知道它的珍貴所在。

【適用話題】 人生 珍貴 網路 外表與品質人不可貌相 民意的力量

4.倆熊貓

2002年,美國鹽湖城冬奧會期間,當地的邦尼維爾小學邀請中國花樣滑冰運動員到學校聯歡,3對中國花樣滑頂尖高手悉數到場。聯歡會在校禮堂舉行,例行致詞、演節目、合影之後,中國駐美使館的文化參贊上台宣布他帶來了兩個大熊貓玩具。

「我把熊貓只送給兩位同學,」參贊說,「一個送給一位學習成績最好的男同學,另一個送給一位學習成績最好的女同學!」令我驚訝的是,翻譯把這句話譯成英文之後,孩子們臉上是似乎沒有聽懂的茫然的表情。

孩子們不喜歡大熊貓嗎?謎底當晚揭曉。邦尼維爾小學有5個中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的母親晚上打來電話說,那兩個熊貓給學校出了個小小的難題。「你知道,美國的小學教育是不強調名次的,根本沒有『誰的學習成績最好』這個概念。我女兒就是只知道自己的分數,從來都不知道別人的分數。」這位母親說。

「倆熊貓怎麼處理?」「學校一開始也不知道該給誰。使館送的熊貓脖子上各有一條綵帶,寫著給最好的boy和最好的girl。學校想了個辦法,在boy和girl後面都加上s,改成了給男孩子們和女孩子們。這樣,學校將永久保存這兩個熊貓。」

[分析品悟]中西方教育觀念的差異,由來已久。而中國駐美使館的文化參贊的按名次最好來獎勵的事情,確實說明我們的應試教育在許許多多人的心中已根深蒂固了,因為他畢竟是「住美」的高級官員啊,何況我們這些「身在廬山」的布衣呢?總之,「倆熊貓」最終被那所學校保存是幸事也是不幸!

5.不吃虧

廣場的長椅上坐著兩位年輕的母親,正幸福地在談論著各自的孩子,一個說:「我那寶貝特聰明,在哪兒都不吃虧,我一旦買回他不喜歡吃的零食,他總要帶到幼兒園去,與其他的小朋友交換些他喜歡吃的零食,吃不完就藏在書包里,回家後還向我們炫耀。」

另一個說:「我家那寶寶也是,以前在幼兒園常被小朋友欺負,每天都哭著回家,但他吃過虧之後,每天都在他爸爸身上操練,現在在幼兒園,可只有他欺負別人的份兒。」

有一個老太太在她們旁邊的垃圾桶里「掏寶」。聽到她倆的談話後插話說:「我那倆兒子小時候跟你們的小孩兒很相像。」兩位媽媽一臉的唐突,但聽到老太太在講兒子的話題,便饒有興致地問:「那現在你的兒子怎麼樣了,為何你落到要靠撿垃圾為生?」

老太太嘆道:「就是因為他們倆太聰明,小兒子不願吃虧,打死了人後坐牢去了。大兒子不願吃虧,他家裡有錢,可就是一個子兒也不給我。」

[分析品悟]前兩者是現在,是原因,後者是未來,是結果。故事看似巧合,卻又是那麼真實合理,因為這是一種必然。「吃虧是福」,是有點不合時宜,但討小便宜吃大虧,確是社會中的常見現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在崇尚競爭的當今社會和現代教育中,也絕不過時,甚至非常重要。

[適用主題] 現在和未來 原因和結果 辯證看「吃虧」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競爭教育 家庭教育

6.「陪玩家教」遇冷折射教育困境

據《新民晚報》8月13日報道,暑假裡,父母別出心裁地為自己上小學或初中低年級的孩子請個大學生到家裡來「陪玩」,這樣的新鮮事在申城已經悄然出現。有意思的是,這個家教新模式甫一面市就不太被看好。某家教公司接待人員說,這類「訂單」目前不僅比較少,而且失敗率還極高,很少有大學生能堅持做滿一個月的。分析下來主要原因在於,現在的「80後」大學生,做題目應付考試或許是他們的強項,而一旦要他們像模像樣地玩,且要能玩出高雅、玩出水平、玩出智慧,甚至玩出體力,還真有點勉為其難。特別是一些「書獃子」,自己從童年、少年一路走過來,除了擅長與教科書、教輔書打交道,他們壓根就不會玩。

[分析品悟]小孩子沒人玩,大學生不會玩,這絕不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在我們的社會在大踏步前進的今天,在教育越來越受寵的現在,我們生存能力和生活的樂趣,卻與日俱減了。其實,很多時候,玩也是創造發現、獲取知識、學會生存的有趣並有效途徑。

[適用主題] 學與玩 教育 知識與能力 應試教育的弊端 生活的樂趣

(三)體育類

1.天才射手緣何重蹈覆轍

雅典奧運會最後時刻戲劇性丟金的美國名將埃蒙斯再次在最後一槍出現嚴重失誤,在北京奧運會上又一次將幾乎到手的金牌拱手讓給了中國選手邱健。

應該承認,年少成名的埃蒙斯是當今男子步槍射擊屆少見的天才射手,今年才27歲的他已經在大大小小的國際賽事中收獲了眾多的世界冠軍頭銜。然而,當躊躇滿志的埃蒙斯在雅典奧運會上最後一槍脫靶,將金牌拱手相讓給中國選手賈占波後,他所表現出的只有慌亂,甚至自己將槍栓打開,檢查最後一發子彈究竟射向何處……

四年一個輪回,當埃蒙斯再次站在北京奧運會男子50米步槍三姿賽的決賽賽場上時,自第一槍起就一直牢牢確立著領先優勢的他似乎已經讓我們看到了他的成長,埃蒙斯再一次帶著巨大的領先優勢來到了最後一槍。然而,他卻不可思議地再次上演了悲情一幕,盡管這一次埃蒙斯沒有再次將子彈打到別人的靶子上,但僅僅4.4環的成績幾乎已經等同於脫靶,幾乎已經到手的金牌再次不翼而飛,連坐在看台上為丈夫加油助威的首金得主、捷克美女卡特琳娜都驚訝地瞪大的雙眼……

[分析品悟]連續兩屆奧運會,在同一個項目上出現幾乎一樣的重大失誤,看似偶然實屬必然。正是因為太想得到了,埃蒙斯的心理才會出現如此巨大的波動。眾所周知,能夠來參加奧運會的選手都是世界上最出色的選手,因此在決賽中選手們所要較量的,遠不僅僅是技術戰術,心理因素應該毫無疑問提升至了第一位,誰的心態更為放鬆,誰能將期望值降到最低點,誰就有很大希望成為最後的王者。競技體育如此,人生也如此。

[適用主題] 較量 心理因素 平常心 失誤 偶然與必然 期望值

2.美媒體給菲爾普斯潑冷水

楊晴川在8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撰文說,菲爾普斯無疑是奧運史上的一個傳奇。在本屆奧運會上,這位「泳壇一哥」實現了8金夢想。不過,對於這位游泳天才,美國媒體並非鋪天蓋地一邊倒的褒揚。在一片叫好聲中,也有一些「潑冷水」的另類聲音。

麥克拉奇報業集團撰文認為,盡管菲爾普斯是奧運史上榮獲金牌最多的運動員,並將游泳運動提升到了一個更新的高度,但不意味他已經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奧運選手。

文章認為,菲爾普斯能夠成為「奧運多金王」,除了自身努力之外,還有一些客觀因素。首先是游泳項目的賽制特點,易於產生「多金王」。田徑名將邁克爾·約翰遜就曾指出,如果短跑也能「側著跑」和「倒著跑」,一樣也能產生「多金王」。這雖是戲言,卻不無道理。其次,現代社會,商業與體育的聯系日益緊密,給運動員奪金增添了巨大動力。如果一百年前的奧運選手面前也擺著數百萬美元的商業廣告合同,他們可能做得更好。此外,科技進步極大促進運動水平的提高。如今游泳破個世界紀錄,似乎不像過去那麼難。

《芝加哥論壇報》則從另一方面對菲爾普斯提出了批評:在奧運冠軍領獎台上,這位天才從未跟著國歌聲一起哼唱。而且,有一次在奏美國國歌時,他和隊友羅切特甚至在說笑。「哥們兒,別忘了你代表的是美國!」該報尖銳地指出。

[分析品悟]在體育史上,少年成名卻終被「捧殺」的例子並不少見。美國媒體的「潑冷水」,值得深思。在對奧運冠軍們給予充分肯定的同時,也需要這類善意的提醒。

[適用主題] 一邊倒 「捧殺」 「潑冷水」 表揚與批評 肯定與否定 提醒

3.劉子歌的得與失

關於在北京奧運會女子200米蝶泳決賽中打破世界紀錄的上海選手劉子歌的報道,有個細節值得注意:這位19歲的少女沒有手機、沒有電腦,一年四季基本上都穿運動服。19歲是一個愛漂亮、追求時尚的年齡。但這一切,距離劉子歌都是那麼的遙遠。

在劉子歌的心裡,幾乎就只有一樣東西,那就是游泳。無論是當年在上海游泳隊,還是如今在中國游泳隊,劉子歌都是練得最苦的一個人。她每天的訓練量達到15公里左右,一年365天,幾乎天天如此。劉子歌愛讀書,她讀《道德經》,對老子的「無為而治」有自己獨到之見:「無為而治和我平時對待事物的態度很像。我今天得這塊金牌,應該也是功到自然成的吧!」這也是劉子歌比無數同齡青年的過人之處。

[分析品悟]得與失,是辯證的。但許多時候,「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就需要我們分清楚「魚」和「熊掌」誰更重要,把握好「舍」與「得」,然後瞄準目標,集中精力,持之以恆,勇敢追求。

[適用主題]

得與失 舍與得 生活的辯證法 理想與奮斗 梅花香自苦寒來

4.站起來比倒下只需多一次

1988年,美國速滑運動員簡森首次參加冬奧會,他在報名參加的500米、1000米速滑比賽上都具有奪冠的實力。比賽前幾天,簡森突然得到了一個不幸的消息,他的妹妹因為身患白血病去世了。他強忍悲痛參加了500米的速滑比賽,但剛一出發,就重重地摔倒在地,無奈只能退出比賽。帶著遺憾他向1000米速滑冠軍發起沖擊,兩圈過後,他把對手遠遠甩在後面,此時計時器顯示,他是所有參加這項賽事運動員中速度最快的選手。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再次摔倒在賽場上。

4年後的冬奧會,簡森再次在賽場上滑倒,與獎牌擦肩而過。

1994年,簡森第四次站在冬奧會速滑比賽的賽場上,在比賽中,簡森遙遙領先於其他選手,但也出現了兩次可怕的手扶地的險情,許多觀眾都嚇得閉上了眼睛,擔心噩夢再次降臨到簡森的頭上。但他並沒有滑倒,最終以打破世界紀錄的成績獲得自己第一枚也是唯一一枚奧運會金牌。

[分析品悟]簡森四次在賽場上滑倒,這樣的人生際遇足以把一個運動員徹底打倒。但簡森並沒有屈服於命運的安排,他用堅定的信念作為支撐,一次次站在了奧運會的賽場上。他的站立只比倒下多一次,但也正是這多出來的一次,使他最終戰勝了厄運,實現了心中的奧運夢想。人生如賽場。

『陸』 關於太陽能的盡可能詳細的資料,圖片,文字,視頻之類都可以~ 越詳細越好

陝西清立新能源有限公司——太陽能採暖

一、太陽能採暖

太陽能地板輻射採暖——這里沒有冬季

太陽能地板輻射採暖是以太陽能作為熱源,通過與地板輻射採暖技術相結合的一種新型採暖系統。該系統以整個地面作為散熱面,以輻射散熱為主,能夠在白天與夜間持續穩定地提供熱量,形成恆溫供暖。不但節約能源,更能提高效率。溫濕度適宜,人體倍感舒適,同時告別傳統暖氣片的「黑牆」時代。

採用德國菲斯曼供熱技術,戚空好使用菲斯曼Vitosol大功率太陽能集熱器以及高靈敏度中央控制器,使得太陽能採暖正式進入大量應用階段。晴朗的日子免費使用熱能。

1、集中採暖

顛覆傳統取暖方式擁抱自然陽光溫暖

太陽能集中採暖是採集太陽能源作為建築物採暖熱源,利用太陽能集熱器將太陽能虧譽轉換成熱能,並通過儲熱設備儲備熱能供日夜採暖使用。太陽能採暖徹底顛覆了傳統採暖方式,是完全的綠色能源,低碳、環保、節能、高效。同時解決全年日常用生活熱水。

特點:集中集熱、儲熱、供熱,同時實現了集中控制、維護、集中成本分擔。不受任何部門和條件約束,隨意安排採暖時間和採暖溫度調節。

適合:機關、廠房、煤礦、油田、學校、醫院、酒店、公寓、宿舍樓、住宅樓、寫字樓、養老院等整棟建築。

設備:集熱器、儲熱水箱、控制器、輔助熱源(電加熱、鍋爐、空氣源熱泵)、採暖末端(地輻熱盤管)

投資:一般投資在5年內可收回成本,節能60%以上。

2、分戶採暖

高品質家居高鉛生活我的溫暖我決定

太陽能分戶採暖是指在不適合集中採暖的建築上採用的分戶太陽能供熱採暖,一戶一個系統,獨立安裝、獨立使用、獨立維護,以家庭為單位自由決定採暖時間。同時解決全年日常生活用熱水。

特點:隨意安裝、獨立運行、個性化設計

適合:別墅、高層、獨院、野外建築、營房、農村建築等。

設備:集熱器、儲熱水箱、控制器、輔助熱源(電加熱、壁掛鍋爐、生物質鍋爐、空氣源熱泵)、採暖末端(地輻熱盤管)

投資:一般投資5年內收回成本,節能60%以上。

『柒』 可再生能源有哪些

在19世紀中葉煤炭發展之前,所有使用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其主要來源是人力和畜力的形式利用牛,騾,馬,水磨和風磨糧食,和柴火。在右邊的美國能源使用的兩幅曲線圖中,直到1900年的石油和天然氣的重要性,和風能和太陽能在2010年發揮一樣的重要性。
除了核能、潮汐能、地熱能之外,人類活動的基本能源主要來自太陽光。像生物能和煤炭石油天然氣,主要透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太陽能儲存起來。其它像風力,水力,海洋潮流等等,也都是由於太陽光加熱地球上的空氣和水的結果。
木材
柴是最早使用的典型的生物質能源,燒柴在煮食和提供熱力很重要,它可讓人們在寒冷的環境下仍可生存。
役用動物
傳統的農家動物如牛、馬和騾除了會運輸貨物之外,亦可以拉磨、推動一些機械以產生能源。
水能
磨坊就是採用水能的好例子。而水力發電更是現代的重要能源,尤其是中國、加拿大等滿是河流的國家。
風能
人類已經使用了風力幾百年了。如風車,帆船等。
太陽能
自古人類懂得以陽光曬干物件,並作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鹽和曬咸魚等。
地熱能
人類很早以前就開始利用地熱能,例如利用溫泉沐浴、醫療,利用地下熱水取暖、建造農作物溫室、水產養殖及烘乾穀物等。
海洋能
海洋能即是利用海洋運動過程來生產的能源,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洋溫差能和海水鹽差能等,一些沿海國家的海岸線,就很適合用來作潮汐發電。
生物能
生物質能是指能夠當做燃料或者工業原料,活著或剛死去的有機物。生物質能最常見於種植植物所製造的生質燃料,或者用來生產纖維、化學製品和熱能的動物或植物。許多的植物都被用來生產生物質能,包括了芒草、柳枝稷、麻、玉米、楊屬、柳樹、甘蔗和沼氣(甲烷)牛糞等。

『捌』 什麼是生物質燃料

生物質能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於地球上的太陽能,最有可能成為21世紀主要的新能源之一。據估計,植物每年貯存的能量約相當於世界主要燃料消耗的10倍;而作為能源的利用量還不到其總量的l%。這些未加以利用的生物質,為完成自然界的碳循環,其絕大部分由自然腐解將能量和碳素釋放,回到自然界中。事實上,生物質能源是人類利用最早、最多、最直接的能源,至今,世界上仍有15億以上的人口以生物質作為生活能源。生物質燃燒是傳統的利用方式,不僅熱效率低下,而且勞動強度大,污染嚴重。通過生物質能轉換技術可以高效地利用生物質能源,生產各種清潔燃料,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燃料,生產電力。而減少對礦物能源的依賴,保護國家能源資源,減輕能源消費給環境造成的污染。專家認為,生物質能源將成為未來持續能源重要部分,到2015年,全球總能耗將有40%來自生物質能源。

1.2能源與環境

人類正面臨著發展與環境的雙渣亂重壓力。經濟社會的發展以能源為重要動力,經濟越發展,能源消耗多,尤其是化石燃料消費的增加,就有兩個突出問題擺在我們面前:一是造成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二是地球上現存的化石燃料總有一天要掘空。按消費量推算,世界石油資源在今後50年到80年間將最終消耗殆盡。到2059年,也就是世界上第一口油井開鑽二百周年之際,世界石油資源大概所剩無幾。另一方面,由於過度消費化石燃料,過快、過早地消耗了這些有限的資源,釋放大量的多餘能量和碳素,打破了自然界的能量和碳平衡,是造成臭氧層破壞,全球氣候變暖,酸雨等災難性後果的直接因素。這就是說,如果不發展出新的能源來取代化石常規能源在能源乎卜結構中的主導地位,在21世紀必將發生嚴重的、災難性的能源和環境危機,是人類在下一世紀所面臨的三大最可能發生的災難之一。

1.3國家安全

固然,發展生物質能源不是獲得新的能源的唯一途徑,人類可以採用高技術手段獲得核能源,甚至從外太空獲得能源,但其中的危害也是有目共睹的。首先,核能源的發展極可能給已經不安的世界帶來新的不穩定因素,甚至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其次,各國或各集團在人類下世紀技術水平下所能到達的有限外太空區域內進行的能源開發,將不可避免地引發新的爭奪或爭端,其禍福不言自明。而生物質能源則不僅是最安全、最穩定的能源,而且通過一系列轉換技術,可以生產出不同品種的能源,如固化和炭化可以生產因體燃料,氣化可以生產氣體燃料,液化和植物油可以獲得液體燃料,如果需要還可以生產電力等等。目前,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都在致力於開發高效、無污染的生物質能利用技術,保護本國的礦物能源資源,為實現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根本保障。

2.國外生物質能技術的發展狀況

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早已引起世界各國政府和科學家的關注。有許多國家都制定了相應的開發研究計劃,在日本的陽光計劃、印度的綠色能源工程、美國的能源農場和巴西的酒精能源計劃等發展計劃。其它諸如丹麥、荷蘭、德國、法國、加拿大、芬蘭等國,多年來一直在進行各自的研究與開發,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物質能源研究與開發體系,擁有各自的技術優勢。

2.1沼氣技術

主要為厭氧法處理禽畜糞便和高濃度有機廢水,是發展較早的生物質能利用技術。80年代以前,發展中國家主要發展沼氣池技術,以農作物秸稈和禽畜糞便為原料生產沼氣作為生活炊事燃料。如印度和中國的家用沼氣池;而發達國家則主要發展厭氧技術,處理禽畜糞便和高濃度有機廢水。目前,日本、丹麥、荷蘭、德國、法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均普遍採取厭氧法處理禽畜糞便,而象印度、菲律賓、泰國等發展中國家也建設了大中型沼氣工程處理禽畜糞便的應用示範工程。採用新的自循環厭氧技術。荷蘭IC公司已使啤酒廢水厭氧處理的產氣率達到10m3/m3.d的水平,從而大大節省了投資、運行成本和佔地面積。美國、英國、義大利等發達國家將沼氣技術主要歲梁穗用於處理垃圾,美國紐約斯塔藤垃圾處理站投資2000萬美元,採用濕法處理垃圾,日產26萬m3沼氣,用於發電、回收肥料,效益可觀,預計10年可收回全部投資。英國以垃圾為原料實現沼氣發電18MW,今後10年內還將投資1.5億英鎊,建造更多的垃圾沼氣發電廠。

2.2生物質熱裂解氣化

早在70年代,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加拿大、歐共體諸國,就開始了以生物質熱裂解氣化技術研究與開發,到80年代,美國就有19家公司和研究機構從事生物質熱裂解氣化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加拿大12個大學的實驗室在開展生物質熱裂解氣化技術的研究;此外,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印尼等發展明家也先生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芬蘭坦佩雷電力公司開始在瑞典建立一座廢木材氣化發電廠,裝機容量為60MW,產熱65MW,1996年運行:瑞典能源中心取得世界銀行貸款,計劃在巴西建一座裝機容量為20-3OMW的發電廠,利用生物質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等先進技術處理當地豐富的蔗渣資源。

2.3生物質液體燃料

另一項令人關注的技術,因為生物質液體燃料,包括乙醇、植物油等,可以作為清潔燃料直接代替汽油等石油燃料。巴西是乙醇燃料開發應用最有特色的國家,70年代中期,為了擺脫對進口石油的過度依賴,實施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乙醇開發計劃,到1991年,乙醇產量達到130億升,在980萬輛汽車中,近400萬輛為純乙醇汽車,其餘大部分燃用20%的乙醇-汽油混合燃料,也就是說乙醇燃料已佔汽車燃料消費量的50%以上。1996年,美國可再生資源實驗室已研究開發出利用纖維素廢料生產酒精的技術,由美國哈斯科爾工業集團公司建立了一個1MW稻殼發電示範工程:年處理稻殼12,000噸,年發電量800萬度,年產酒精2,500噸,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

2.4其它技術

此外,生物質壓縮技術可書固體農林廢棄物壓縮成型,製成可代替煤炭的壓塊燃料。如美國曾開發了生物質顆粒成型燃料: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第三世界國家發展了棒狀成型燃料。

3.我國的生物質能源

我國基本上是一個農業國家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70%以上,生物質一直是農村的主要能源之一,在國家能源構成中也佔有益要地位。

3.1生物質能資源

我國現有森林、草原和耕地面積41.4億公頃,理論上生物質資源理可達650億噸/年以上(在但第平方公里土地面積上,植物經過光合作用而產生的有機碳量,每年約為158噸)。以平均熱值為15,000千焦/公斤計算,摺合理論資源最為33億標准煤,相當於我國目前年總能耗的3倍以上.

實際上,目前可以作為能源利用的生物質主要包括秸稈、薪柴、禽畜糞便、生活垃圾和有機廢渣廢水等。據調查,目前我國秸稈資源量已超過7.2億噸,約3.6億噸標准煤,除約1.2億噸作為飼料、造紙、紡織和建材等用途外其餘6億噸可作為能源用途:薪柴的來源主要為林業採伐、育林修剪和薪炭林,一項調查表明:我國年均薪柴產量約為1.27億噸,摺合標准煤0.74億噸:禽畜糞便資源量約1.3億噸標准煤;城市垃圾量生產量約1.2億噸左右,並以每年8%-10%的速度增,據估算,我國可開發的生物質能資源總量約7億噸標准煤。

3.2生物質能源和利用

我國生物質的能源利用絕大部分用於農村生活能源,極少部分用於鄉鎮企業的工業生產:而利用方式長期來一直以直接燃燒為主,只是近年來才開始採用新技術利用生物質能源,但規模較小。普及程度較低,在國家,甚至農村的能源結構中佔有極小的比例。

生物質直接燃燒方式不僅熱效率低下,而且大量的煙塵和余灰的排放使人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日益惡化,嚴重損害了婦女、兒童的身心健康。此外,還對生態、社會和經濟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

1.在必須使用生物質能源而利用方式不合理的情況下,必然對森林等自然資源進行不合理採伐,破壞了自然植被和生態平衡;

2.對於有機垃圾、有機廢水、有機廢渣、禽畜糞便以及部分農業廢棄物等資源沒有充分加以利用,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使其成為主要的有機污染源,除造成嚴重的大氣和水污染之外,還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加劇了全球溫室效應;

3.同時,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短缺問題必將成為21世紀阻礙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著力加以解決。

事實上,大力開發和利用生物質能源,對於緩解21世紀的能源、環境和生態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產生諸多利益;

4.減少污染,改善人民生活條件。不管是有機污水處理、城鎮垃圾能源的利用還是秸稈熱解利用中一個重要的共同點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這也是大部分生物質利用的首要目標。

5.解決農村能源供應問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我國農村能源供應緊張,而生物質源豐富,所以可利開展利用生物質能,可以改善農村的能量供應。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

6.改善能源結構,減輕對對環境的壓力。我國可開發的生物資源達7億噸,如果能充分開發,可以在我國的能源消費中占重要的地方,這對改善我國能源結構,減少我國對石化燃料的依賴,進而減少我國CO2和SO2等污染物的排放,最終緩解能源消耗給環境造成的壓力有重要的意義。

3.3市場需求

可以預計,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物質能利用技術和裝置的市場前景將會越來越廣闊。主要依據:

1.目前,絕大部分農作物秸稈因得不到有效利用而就地焚燒於農田,不僅浪費了大量的能源,而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給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如發生在成都雙流機場和首都機場的煙塵事件。逐漸富裕起來的農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改變原來直接燃用秸稈薪柴煙薰火燎的炊事取暖局面,以生物質可燃氣作為他們的生活能源,就會改善其衛生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減輕勞動強度。

2.眾多糧食、木材、茶葉、果類等加工廠,每天都有大量的谷殼、鋸末、木屑、果殼等廢棄物產出堆放,利用生物質氣化技術將其轉換成可燃氣,生產出優質能源,變廢為寶,可謂一舉兩得。

3.禽畜糞便既是極為有害大環境污染源泉又是重要的生物質能資源,隨著大型畜牧場的不斷建成和發展,所產生的環境污染也日趨嚴重。應用厭氧技術處理禽畜糞便更具有能源與環境雙重意義。

4.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人口的增多和居民生活的改善,城市的垃圾處理問題便顯得日益突出。我國的以北京為例,1995年,年垃圾產量均已突破400萬噸,1996年北京的垃圾量則達485萬噸。採用厭氧技術處理有機垃圾,不僅可獲得能源,而且達到低費用治理污染的目的。

5.我國的邊遠地區,生物質資源豐富,多屬於缺電、少電地區,可將生物質氣化發電,或供熱可自產自用。

6.事買上,生物質能源技術之所以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其優勢在於開發利用生物質能源不僅可以獲得取之不盡的能源,而且具有保護環境,節省資源的功能。

3.4我國生物質能技術發展現狀與問題

我國政府及有關部門對生物質能源利用極為重視,國家幾位主要領導人曾多次批示和指示加強農作物秸稈的能源利用。國家科委已連續在三個國家五年計劃中將生物質能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列為重點研究項目,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科研成果和成功的應用範例,如產用沼氣池、禽畜糞便沼氣技術、生物質氣化發電和集中供氣、生物壓塊燃料等,取得了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我國已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隊伍,包括國內有名的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擁有一批熱心從事生物質熱裂解氣化技術研究與開發的著名專家學者。

a.沼氣技術是我國發展最早、曾晉遍推廠的生物質能源利用技術。70年代,我國為解決農村能源短缺的問題,曾大力開發和推廣戶用沼氣地技術,全國已建成525萬戶用沼氣池。在最近的連續三個五年計劃中,國家都將發展新的沼氣技術列為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計劃實施了一大批沼氣及其利用的研究項目和示範工程。至今,我國已建設了大中型沼氣池3萬多個,總容積超過137萬m3,年產沼氣5,500萬m3,僅100m3以上規模的沼氣工程就達630多處,其中集中供氣站583處,用戶8.3萬戶,年均用氣量431m3,主要用於處理禽畜糞便和有機廢水。這些工程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對發展當地經濟和我國厭氧技術起到了積極作用。在「九五」計劃中,應用於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和城市垃圾的高效厭氧技術被列為科技攻關重點項目,分別由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杭州能源環境研究所承擔實施,現已取得預期的進展。

我國厭氧技術及工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相關技術研究少、輔助設備配套性差、自動化程度低、非標設備加工粗糙、工程造價高、開放式前後處理的二次污染嚴重等。

b.我國的生物質氣化技術近年有了長足的發展,氣化爐的形式從傳統上吸式、下吸式到最先進的流化床、快速流化床和雙床系統等,在應用上除了傳統的供熱之外,最主要突破是農村家庭供氣和氣化發電上。「八五」期間,國家科委安排了「生物質熱解氣化及熱利用技術」的科技攻關專題,取得了相當成果:採用氧氣氣化工藝,研製成功生物質中熱值氣化裝置;以下吸式流化床工藝,研製成功l00戶生物質氣化集中供氣系統與裝置:以下吸式固定床工藝,研製成功食品與經濟作物生物質氣化烘乾係統與裝置;以流化床干餾工藝,研製成功1000戶生物質氣化 集中供氣系統與裝置。「九五」期間,國家科委安排了「生物質熱解氣化及相關技術」的科技攻關專題,重點研究開發1MW大型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和農村秸稈氣化集中供氣技術。目前全國已建成農村氣化站近200多個,谷殼氣化發電100多台套,氣化利用技術的影響正在逐漸擴大。

c.「八五」期間,我國開始了利用纖維素廢棄物製取乙醇燃料技術的探索與研究,主要研究纖維素廢棄物的稀酸水解及其發酵技術,並在「九五」期間進入中間試驗階段。我國已對植物油和生物質裂解油等代用燃料進行了初步研究:如植物油理化特性、酯化改性工藝和柴油機燃燒性能等方面進行了初步試驗研究。「九五」期間,開展了野生油料植物分類調查及育種基地的建設。我國的生物質液化也有一定研究,但技術比較落後,主要開展高壓液化和熱解液化方面的研究。

d.此外,在「八五」期間,我國還重點對生物質壓縮成型技術進行了科技攻關,引進國外先進機型,經消化、吸收,研製出各種類型的適合我國國情的生物質壓縮成型機,用以生產棒狀、塊狀或顆粒生物質成型燃料。我國的生物質螺旋成型機螺桿使用壽命達500小時以上,屬國際先進水平。

雖然我國在生物質能源開發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技術水平卻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如:

a.新技術開發不力,利用技術單一。我國早期的生物質利用主要集中在沼氣利用上,近年逐漸重視熱解氣化技術的開發應用,也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其他技術開展卻非常緩慢,包括生產酒精、熱解液化、直接燃燒的工業技術和速生林的培育等,都沒有突破性的進展。

b.由於資源分散,收集手段落後,我國的生物質能利用工程的規模很小;為降低投資,大多數工程採用簡單工藝和簡陋設備,設備利用率低,轉換效率低下。所以,生物質能項目的投資回報率低,運行成本高,難以形成規模效益,不能發揮其應有的、重大的能源作用。

c.相對科研內容來說,投入過少,使得研究的技術含量低,多為低水平重復研究,最終未能解決一些關鍵技術,如:厭氧消化產氣率低,設備與管理自動化程度較差;氣化利用中焦油問題沒有徹底解決,給長期應用帶來嚴重問題;沼氣發電與氣化發電效率較低,相應的二次污染問題沒徹底解決。導致許多工程系統常處於維修或故障的狀態,從而降低了系統運行強度和效率。

此外,在我國現實的社會經濟環境中,還存在一些消極因素制約或阻礙著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的發展、推廣和應用,主要表現為:

a.在現行能源價格條件下,生物質能源產品缺乏市場竟爭能力,投資回報率低挫傷了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而銷售價格高又挫傷了消費者的積極性。

b.技術標准未規范,市場管理混亂。在秸桿氣化供氣與沼氣工程開發上,由於未有合適的技術標准和嚴格的技術監督,很多未具備技術力量的單位和個人參與了沼氣工程承包和秸桿氣化供氣設備的生產,引起項目技術不過關,達不到預期目標,甚至帶來安全問題,這給今後開展生物質利用工作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c.目前,有關扶持生物質能源發展的政策尚缺乏可操作性,各級政府應盡快制定出相關政策,如價格補貼和發電上網等特殊優惠政策。

d.民眾對於生物質能源缺乏足夠認識,應加強有關常識的宣傳和普及工作。

e.政府應對生物質能源的戰略地位予以足夠重視,開發生物質能源是一項系統工程,應視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建設工程。

4.發展方向與對策

4.1發展方向

我國的生物質能資源豐富,價格便宜,而經濟環境和發展水平對生物質技術的發展處於比較有利的階段。根據這些特點,我國生物質的發展既要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又要強調自己的特色,所以,今後的發展方向應朝著以下幾方面:

a.進一步充分發揮生物質能作為農村補充能源的作用,為農村提供清潔的能源,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及提高人民生活條件。這包括沼氣利用、秸桿供氣和小型氣化發電等實用技術。

b.加強生物質工業化應用,提高生物質能利用的比重,提高生物質能在能源領域的地位。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擴大生物質能的影響,為生物質能今後的大規模應用創造條件,也是今後生物質能能否成為重要的替代能源的關鍵。

c.研究生物質向高品位能源產品轉化的技術,提高生物質能的利用價值。這是重要的技術儲備,是未來多途徑利用生物質的基礎,也是今後提高生物質能作用和地位的關鍵。

d.同時,利用山地、荒地和沙漠,發展新的生物質能資源,研究、培育、開發速生、高產的植物品種,在目前條件允許的地區發展能源農場、林場,建立生物質能源基地,提供規模化的木質或植物油等能源資源。

4.2對策

根據上面的主要發展方向,今後我國生物質利用技術能否得到迅速發展,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

a.在產業化方面:加強生物質利用技術的商品化工作,制定嚴格的技術標准,加強技術監督和市場管理,規范市場活動,為生物質技術的推廣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b.在工業化生產與規模化應用方面:加強生物質技術與工業生產的聯系,在示範應用中解決關鍵的技術在技術研究方面:既重點解決推廣應用中出現的技術難題,在生產實踐中提高並考驗生物質能技術的可靠性和經濟性,為大規模使用生物質創造條件。

c.在技術研究方面:既重點解決推廣應用中出現的技術難題,如焦油處理,寒冷地區的沼氣技術等,又要同時開展生物質利用新技術的探索,如生物質制油,生物質制氧等先進技術的研究。

d.制定一項生物質能源國家發展計劃,引進新技術、新工藝,進行示範、開發和推廣,充分而合理地利用生物質能資源。在21世紀,逐步以優質生物質能源產品(固體燃料、液體燃料、可燃氣、由、執等形式)取代部分礦物燃料,解決我國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等問題。

4.3優先領域

.秸稈能源利用

.有機垃圾處理及能源化

.工業有機廢渣與廢水處理及能源化

.生物質液體燃料

4.4重大關鍵技術

.高效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

.有機垃圾IGCC發電技術

.高效厭氧處理及沼氣回收技術

.纖維素製取酒精技術

.生物質裂解液化技術

.能源植物培育及利用技術

5.結語

生物質能源在未來世紀將成為可持續能源重要部分。我國幅員遼闊,但化石能源資源有限,生物質資源豐富,發展生物質能源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採用高新技術將秸稈、禽畜糞便和有機廢水等生物質轉化為高品位能源,開發生物質能源將涉及農村發展、能源開發、環境保護、資源保護、國家安全和生態平衡等諸多利益。希望得到社會各界、各級政府、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與支持,為我國的生物質能源事業創造有益的發展環境。
參考資料:我弄得好辛苦噠.分給我啦

『玖』 什麼是生物質能

生物質能是指植物葉綠素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生物質內部的能量,通過熱化學轉換技術將固體生物質轉換成可燃氣體、焦油等,通過生物化學轉換技術將生物質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下轉換成沼氣、酒精等,通過壓塊細密成型技術將生物質壓縮成讓唯告高密度固體燃料等。

生物質能源包括:能源林木、能源作物、水生植物、各種有機的廢棄物等,它們是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轉化而成的可再生資源。

生物質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生物質是指利用大氣、水、土地等通過光合作用而產生的各種有機體,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長的有機物質通稱為生物質,包括所有的植物、微生物以及以植物、微生物為食物的動物及其生產的廢棄物。

狹義上的生物質主要是指農林業生產過程中除糧食、果實以外的秸稈、樹木等木質坦明纖維素、農產品加工業下腳料、農林廢棄物及畜牧業生產過程中的禽畜糞便和廢棄物等物質。

(9)生物質能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生物質能具有四大特徵:

1、一是可再生性。由於可以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山純而形成,生物質能與風能、太陽能等一樣是可再生能源,源源不斷生產,保障永續利用。

2、二是綠色環保。一方面,由於生物質中硫含量、氮含量很低,燃燒過程中基本不會造成有害氣體;另一方面,生物質燃燒排放釋放的二氧化碳的量與其生長需要的二氧化碳相當,因而對大氣的二氧化碳凈排放量近似於零,不會加劇溫室效應。

3、三是分布廣泛、總量豐富。根據生物學家的估算,陸地每年生產1000億一1250億噸生物質;海洋年生產500億噸生物質。生物質能源的年生產量遠遠超過全世界年能源需求總量。

4、四是廣泛應用性。生物質能源可以以沼氣、壓縮成型固體燃料、氣化生產燃氣、氣化發電、生產燃料酒精、熱裂解生產生物柴油等形式存在,應用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

『拾』 核聚變是由什麼能轉化為什麼能

核瞎氏型聚變的原理是物質轉化能量,目前核能安全利用方法都是以核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量再利用.
其他發電原理磨猜:化學能轉化電能,此種也是常用的一種發電原理,如電池;生物質能轉化電能,如電鰻等,還有溫差能轉化為電能,這種原理我也只核芹是聽到過,並不知是否已經研發出此種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