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讀「堰塞湖形成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2題。 1、圖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1、A 2、C |
⑵ 速求幾幅天山天池圖片,謝謝!
高清原圖,像素4160×3120
網頁鏈接
提取碼:fgwx
網頁鏈接
提取碼:gwkd
網頁鏈接
提取碼:cb4b
⑶ 世界上最大的堰塞湖,人類在這里第一次知道了聲音的速度
阿爾卑斯湖群中最大的日內瓦湖(Lake Geneva)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湖泊。它棲身於瑞士和法國之間,佔地224平方英里,其中,瑞士國境內佔140平方英里,法國境內佔84平方英里。可以說,最精彩最吸引人的當屬瑞士這一段了,每次來到這里,都給我不一樣的感受,它優雅恬靜,美的像一幅油畫。
日內瓦湖的形成源自羅納冰川,冰川受到季節和不可抗拒因素的影響會慢慢消融,之後變成了羅納河,並自東向西源源不斷地注入日內瓦湖。有了湖泊,又有了適宜生活的氣候環境,便在湖的周圍興起了不少 旅遊 度假勝地,所以瑞士紅火的 旅遊 產業得益於此。
日內瓦湖又是世界上第一大高山堰塞湖,堰塞湖是指由火山熔岩流,冰磧物或由地震活動使山體岩石崩塌下來等原滲局御因,引起山崩滑坡體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後貯水而形成的湖泊。可能有人會擔心堰塞湖會逐年上漲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但羅納河一直以來保持一個平穩是高度。讓人不僅感嘆,這真的是得益於上天的恩賜。
湖的名字在漫長的 歷史 演變中,幾經更迭。羅馬時期第一次以Lacus Lemannus命名,後來就在法語的Lac Léman和英語的 Lake Geneva之間不斷轉變。到了瑞士境內,當然要叫日內瓦湖啦!
日內瓦湖周圍環繞了有許多大城小鎮,像日內瓦、蒙特勒(Montreux)、沃韋(Vevey)等等,這些城鎮不僅擁有久遠的 歷史 ,還有數不勝數的古建築和遺跡,但最能讓我過目不忘的是優美的自然風景。選一家有眼緣的咖啡店,坐下來品著咖啡點心,面對這湖光山色。生活中一切攪擾和煩心都煙消雲散。
歷史 上很多名人都熱愛在這里生活,並將其寫進自己的作品裡,拜倫則把它比喻成一面晶瑩的鏡子,亨利·詹姆斯稱它是"出奇的藍色的湖",巴爾扎克把它說成是"愛情的同義詞",想必不少遊客是沖著文中的描述而來的。
日內瓦湖不止有文人墨客的贊譽,這里也曾經做過一個非常重要的科學試驗。1827年這里做過一個物理學上著名的實驗,為了確定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使兩只船相距13847米,其中一隻船上實驗員往水裡放了一個可以發聲的鍾。他敲鍾的時候。船上的火葯同時發光,另一艘船上實驗員往水裡放一個收音器,實驗員看到火葯發光9.65秒臘茄後水下的鍾聲響起,根據這些數據,人們第一次計算出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約為1500米每秒。
沐浴在陽光下,吹著濕潤的微風,漫步於湖邊,真的浪漫至極。現正是百花爭艷的季節,湖畔開滿各種顏色的鮮花,十分討人喜愛。
藍天白雲與碧綠湖水之間是連綿起伏的山脈,畫面唯美,宛若夢境一般。見此盛世美顏,我的腳步不自覺地慢下來,是我的心叢岩已經離不開這里了吧。
⑷ 一道地理題,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是什麼一,地質構造
對於堰塞湖,你首先要心理有個堰塞湖的大致樣子,在網路上有圖片。這里不上傳了,圖片來得慢。
堰塞湖的形成過程
1、原來有河流。
2、原有河流被堵塞物堵住。堵塞物可能是火山熔岩流,可能是地震活動等原因畢笑啟引起的山崩滑坡體,可能是泥石流,亦可能是其他的物質。
3、河谷、河床被堵塞後,流水聚集並且往四周漫溢。
4、儲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容易潰壩出現洪水。
從以上過程,我們不難看出有1、2、3、的參與(堰塞湖需要堵,還需要存水;堵需要滑坡、泥石流、火山熔岩;存水需要峽谷、河谷)
具體解釋如下
一,地質構造不穩定----------為什麼會有地震呢?地震的原因之一就是有斷層,即地質構造不穩定;泥石流也有關
二,岩性疏鬆------------泥石流的出現和地質構造不穩定,岩性疏鬆有關系。地表物質疏鬆,遇到暴雨時容易發生泥石流。
三,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峭。--------高差大即地形起伏大,才可能出現滑坡、泥石流等,平原不會有滑坡、泥石流;
河谷陡峭--------你想一想堰塞湖,要存水啊,峽谷兩側是高山,一旦河流被堵,水才會淤積成升滲湖泊。而河流的下游,往往是平原,即使河水被堵住(當然這種可能性極低),河水就會溢出手如河床,形成洪水泛濫,沒法形成漂亮的湖泊啦。
知識需要前後聯系,理解他的來龍去脈。
⑸ 什麼是堰塞湖
是由於地震而造棚局搭成的山體滑坡,堵截河谷或河床後貯水而形成的湖泊。如果遇到強餘震、暴雨,可鏈拿能會發生潰壩,對下臘唯游百姓的生命財產造成威脅。
20058.5.12發生的汶川8級地震是相當的厲害,震後的堰塞湖有1億立方米,1億立方米是什麼概念?國土資源部昨日提供的資料顯示,根據國土資源部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對航拍圖片及衛星數據解譯後,在地震災區共發現34處堰塞湖,其中水量在300萬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堰塞湖8處。
⑹ 冰川湖是什麼地貌類型的
冰川湖[bīng chuān hú]
小型山地湖泊
科普中國 | 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網路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審核
審閱專家 張勇
冰川湖,是指小型山地湖泊,尤其是冰川侵蝕而成的圍椅狀窪地(即冰斗)中的湖泊。
2015年9月,比利時攝影師維姆(Wim)在冰島拍到了一組十分唯美的冰川湖照片。
中文名
冰川湖
外文名
tarn
相關視頻
5609播放|01:55
【30年來冰川湖增長了百分之五十 】幾十年來衛星一直在監控著冰川湖,氣候變化對世界各地冰川湖的增長產生了重大影響。從太空發現自從1990年以來,冰川湖已經增長了50%。
全景網
5611播放|04:25
川藏中線無名冰川湖,炎炎夏日可以感受一下涼爽,可惜不能過去
酒窩旅行記
5456播放|03:14
川藏中線能開車直達的祥格拉冰川湖,路況好還免費
覓劍和露露在路上
5111播放|02:55
原始孝答飢森林,冰川湖泊!四川一景區,景色優美,被譽為夢開始的地方
浪在成都
5146播放|06:49
「原創」穿越冰川湖,零距離接觸西藏邊壩祥格拉冰川
景探老高
相關星圖
湖泊分類(按成因)
共9個詞條
1.1萬閱讀
構造湖
構造湖是(Tectonic Lake)地殼構造運動所造成的坳陷盆地積水而成的湖泊。以構造斷裂形成的斷層湖最常見其特徵為水深,岸坡陡峻,常成狹長形。如中國雲南滇池,非洲東非大裂谷的坦噶尼喀湖等。有的是大塊陸地下沉而成湖盆,瀦水成湖。也有的是岩層同時發生斷裂、褶皺兩種地殼變動生成的湖盆,如俄羅斯的貝加爾湖。
火山湖
火山噴發後,噴火口內,因大量浮石被噴出來和揮發性物質的散失,引起頸部塌陷形成漏斗狀窪地,即火山口。後來,由於降雨、積雪融化或者地下水使火山口逐漸儲存大量的水,從而形成火山湖。包括火山口湖、火口原湖和熔岩堰塞湖。火山湖多為淡水湖泊。
堰塞湖
堰塞湖yàn sè hú (堰:是指較低的擋水建築物。塞sè 通「僿」,實、堵、填充空隙,用於書面詞語中,此處意為「堵塞」。) 英文翻譯:barrier lake, dammed lake, quake lake (推薦用 barrier lake。)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磧物或由地震活動使山體岩石崩塌下來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體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後貯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稱為熔岩堰塞湖。
查看更多
形成成因分布地區美景拍攝TA說參考資料
形成成因
冰川湖是由冰川挖蝕成的窪坑和水磧物堵塞冰川槽谷積水而成的一類湖泊。
1、冰川在山谷中緩慢的流淌著
2、 冰川流淌時,對流過的地形進行各種方式的侵蝕和刨蝕,冰川以它自行的軌道向前進,在周邊留下一些湖泊。
3、冰川流動中還夾帶著不少的泥沙和碎石,這些沙石會逐漸堆積起來。
冰川湖
4 、冰川堆積物會堵塞河川或冰川本身,形成冰積物。
分布地區
冰川湖主要分布在高山冰川作用過的過程,其中的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馬拉雅山區較為普遍。它們分布的海拔一般較高,而湖體較小,多數是有出口的小湖。如藏南的八宿錯,它是由扎拉弄巴和鍾錯弄巴兩條古冰川匯合以後,因挖蝕作用加強所形成的冰川槽谷,後谷口被終磧封閉堵塞形成,湖面高程3460m,面積26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0米。藏東的布沖錯是由於出口處有四條平巧返行側磧壟和兩條終磧壟圍堵而形成的冰蝕湖。湖區古冰川遺跡保留完整,東南岸有一片冰磧丘,沿湖伸展30.0km以上。
共6張
冰川湖
新疆境內的阿爾泰山、天舉稿山和昆侖山亦有冰川湖分布,它們大多是冰期前的構造谷地,在冰期時受冰川強烈挖蝕,形成寬坦槽谷,冰退時,槽谷受冰磧壟阻塞形成長條形湖泊,如博格達山北坡的新疆天池,古稱瑤池,相傳是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還有小天池,相傳是王母娘娘洗腳的地方。它們水深且碧藍,此冰川之緣故。
川西及昌都地區也保存一些冰川湖。如峨邊泰永場的大小天池、輪池、天生塘等,湖口至今仍可見到冰磧物。甘孜以西的新路海,青海省文果縣的果海也是冰川湖。
極光下的冰川湖
新路海,是我國最大的冰川終磧堰塞湖,大約成湖於大理冰期後期。湖區屬高寒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只有5.5℃,一月份平均氣溫-15℃,極端最低氣溫達-32℃。湖面從每年九月下旬開始封凍至翌年三月下旬解凍,冰凍期長達半年之久,冰厚60㎝。湖周布滿雲杉樹,其中新路海上游冰川側磧上的雲杉林,樹齡均在100年以上,而新路海下游冰川終磧壟上的雲杉,樹齡可達580年。暗綠色的雲杉,映著冰清如玉的湖面,真乃純潔之仙境。[1]
美景拍攝
2015年9月,比利時攝影師維姆(Wim)在冰島拍到了一組十分唯美的冰川湖照片。
⑺ 何謂堰塞湖
圖片參考:.yimg/iugc/rte/ *** iley_1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動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體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後貯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溶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稱為熔岩堰塞湖。 堰塞湖形成過程 1、原有的水系 2 、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堵塞物可能是火山熔岩流,可能是地震活動等原因引起的盯擾山崩滑坡體,可能是泥石流,亦可能是其他的什麼物質。 3、河谷、河床被堵塞後,流水聚集並且往四周漫溢 4、儲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 !!!!!!!!!!!!!!!!!!!!!!!!!!!!!!
參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8052301584
堰塞(dammed)湖(lake)是由火山熔岩流、地震活動等原因所引起的山崩、滑坡,堵截河谷或河床後,儲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堵塞物一旦被侵蝕、風化、或地震等破壞,或進一步的山崩滑坡如泥石流進入湖中,湖水便漫溢而出,形成洪水。 在全球有數以千計的大大小小堰塞湖,遍布歐洲阿爾卑斯山,日本,中國,美洲等著名山脈地帶。而在中國, 由山崩滑坡所形成的堰塞湖,多見於 *** 東南部的峽谷地區,且年代都很桐橡新近。 最新的堰塞湖,是2000年4月發生的 *** 易貢藏布大滑坡,堵斷易貢河後形成的一個覆蓋面積約33km2的大湖 -- 易貢湖。 到中國四川著名自然觀景區九寨溝的公路,就是沿著峽谷中的岷江而上,沿途多高山湖泊﹑斷層﹑峭壁等壯麗景觀。這些景觀之所以形成,就是因為「地震」。自古以來這條公路身處的區塊,就是地震頻繁地帶。公路上的「疊溪海子」以,其高山峭壁中的碧藍湖泊的景色而聞名。「疊溪海子」就是因為1933年間一凱輪旦場強達7.5的「疊溪大地震」所造成的岷江堰塞湖。這個堰塞湖寬1公里﹑長10公里﹐湖下還埋著一個當年因為地震而淹沒的千年古城。 地震活動頻繁的台灣,1941年12月, 嘉義東北發生一次強烈地震,引起山崩,濁水溪東流被堵,在海拔高度580m處溪流中,形成一道高100m的堤壩,河流中斷,10個月後,上游的溪水滯積起來,在天然堤壩以上形成一個面積達6.6km2,深160.0m的堰塞湖。 1999年9月21日的台灣著名集集7.3級大地震,令雲林縣古坑鄉草嶺村一帶的大規模山崩,多次餘震令大量土石坍塌,阻斷清水溪,河道阻斷長度約5公里,高度約40~50公尺,並於崩塌區上游形成一處堰塞湖,其水量體積相當於一個水庫。
堰塞湖的形成原因: 堰塞湖是由於地質變動,例如火山熔岩流、地震活動等原因引起山崩,造成河谷或河床的堵塞,之後儲水形成的湖泊。若是因為火山熔岩堵住而形成的堰塞湖,叫熔岩堰塞湖,例如竹子湖和草嶺潭就是典型的堰塞湖。 誘發堰塞湖的主要因素有二,分別為降水(含降雨及融雪)及地震,合計佔84%;其次為火山噴發物堵江而成,佔7%;另外尚有其他因結冰或植物堵塞等因素所形成之堰塞湖,占剩餘比例的9%。 詳細資料及圖片可以參考以下網址: nmmba/Defaultx?tabid=199
「堰塞湖」源於「堰」字
因為由人工將流水用坭石之類物質堵塞起來
使得流水蓄存起來
這道堵塞物便叫做「堰」。 今次新聞提到的「堪塞湖」就因為地震
把河流兩邊的大山震塌下來
將河水阻塞
不能流過。這道堵塞河流的土石堤壩
就是「堰」。 當河水越蓄越多時
便形成一個「湖」
所以就稱之為「堰塞湖」。
⑻ 求地理高手解答 以下圖片分別是什麼地貌,會產生什麼災害
第一張圖片是陡崖地貌,斷層形成,容易誘發山體崩塌;第二張圖片是花崗岩地貌,是花崗岩被侍桐風化後的球形地貌,容易引發滾石災害;第激閉三張圖片是喀斯特地貌,容易發生地面塌陷、地裂縫隙,一般這類型地貌發生旱澇災害頻率較高;第四張圖片是山間河谷平原,容易發生旱澇災害;第五張圖片是河流侵蝕地貌,容易誘發滑坡泥石流,山洪;第六張圖明談裂片是河流溯源侵蝕地貌,容易發生泥石流災害。
⑼ 這個圖片是什麼地方
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
內蒙古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隸屬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阿爾山市境內,地處大興安嶺西南麓,2000年2月22日經國家林業局正式批准成立,總面積10315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0%。
公園屬於火山熔岩地貌,生態環境良好,自然景觀神奇而多樣,整體資源集原始性、自然性、神奇性和多樣性於一身,是亞洲最大的火山熔岩台地,世界第二大功能型礦(溫)泉群, 擁有原始森林、火山遺跡、高位火山口湖、熔岩堰塞湖、溫泉礦泉、高山濕地、河流湖泊、峽谷奇峰等地質資源。 園內現存50餘座火山錐,19個高位火山口,8大天池,9大熔岩堰塞湖。園內礦泉資源得天獨厚,世屬罕見,舉世聞名。礦泉群集飲用、洗浴、治療於一體,被稱天下奇泉。
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先後獲得「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最具影響力森林公園」、「中國最美森林旅遊景區」、「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等榮譽稱號。
⑽ 一道地理題,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是什麼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動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體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後貯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稱為熔岩堰塞湖純基槐。
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遠不變的,它們也會受沖刷、侵蝕、溶解、崩塌等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壞,湖水便漫溢而出,傾瀉而下,形成洪災,極其危險。伴隨次生災害的不斷出現,堰塞湖的水位可能會迅速上升,有可能導致重大洪災。
災區形成的堰塞湖一旦決口後果嚴重。堰塞湖一旦決口會對下游形成洪峰,破壞性不亞於災害的破壞力。
(10)唯美堰塞湖圖片擴展閱讀
要由專家進行堰塞性質判斷做友和危險性評估。堰塞湖一般有兩種潰決方式:逐步潰決和瞬時全潰。逐步潰決的危險性相對較小;但是,如果一連串堰塞湖發生逐步潰決的疊加,位於下游的堰塞湖則可能發生瞬時全潰,將出現危險性最大的狀況。
專鋒老家可根據堰塞湖的數量、距離,堰塞壩的規模、結構,堰塞湖的水位、水量等進行判斷。如堰塞壩是以粒徑較小、結構鬆散的土石堰塞壩,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潰決的。
對於危險性大的堰塞湖,必須以人工挖掘、爆破、攔截等方式來引流,逐步的降低水位,以免造成大的洪災。水被蓄高,具有了很大的勢能,一旦堰塞湖的湖口破裂,水的勢能化為動能,就具有很大的動能,因此破壞性增強,方案由疏通導渠,逐步排水,並且炸開堰塞體。
在排險的同時,堰塞湖要及時進行監測和預警。應立即開展對危害嚴重、情況危急的堰塞湖現場調查評估,進行動態監測。
預測堰塞湖潰決時間及泛濫范圍,撤離居住在泛濫范圍內的受災群眾,安置搶險救援人員的臨時駐扎場所,並制定下游危險區的臨災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