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清朝格格頭上的是什麼東西
是旗頭。
旗頭主要指滿族婦女的發式。滿族已婚婦女的發式多是綰髻。旗頭是由"兩把頭"發展而來的,由於是進關以後才流行起來的,所以,人們也把它叫"大京樣"。
一般加戴在真發梳成的二把頭之上,與之共同構成誇張的大二把頭形狀。常見的大拉翅是扇面狀的中空硬殼,高度一尺左右,下方是頭圍大小的圓箍。
以鐵絲做架,布袼褙(漿糊粘合起來的多層布)做胎,表麵包裹黑色緞子或絨布。大拉翅的表面可以插絹花、簪、釵等眾多裝飾,有時候側面還懸掛有流蘇。
大拉翅、又名大京樣、大翻車、達拉翅、答喇赤、旗頭、旗頭板等,清朝晚期在滿族及清宮中為婦女所流行的一種頭飾,為板狀冠型,呈現如牌樓般高聳挺立的風貌。大拉翅使用的時候用扁簪固定在頭上,不用的時可取下。
(1)格格旗頭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兩把頭」的發展越來越高大,所以後期的「兩把頭」幾乎已經不可能用真發了,便用假發仿製,真是用青緞製作(這種也是我們現在電視劇里最常見的),街上甚至出現了製作兩把頭的營生。
在清宮戲里所熟知的正中一朵超級大花兩把頭造型從何而來呢?首先,這樣高大的兩把頭必然已經是進入民國後的產物,而普通旗人是不會在路上戴一朵如此引人注目的大花走來走去的。此時的兩把頭不僅更為碩大,花朵與下面的裝飾也更為戲劇化了。
而現在清宮戲里的兩把頭造型絕對是追溯不到民國的,因為她們就是活生生來自於京劇。京劇一直有旗裝表現異族番邦的習慣(不論什麼朝代,一律穿旗裝)。由於「兩把頭」生活造型到民國後期在現實生活中就幾乎不復存在了,所以京劇造型也就一直停留在這個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