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苦苣圖片素材大全
擴展閱讀
歌手合影照片圖片搜索 2025-09-20 23:42:53
水龍卷圖片動態圖像 2025-09-20 22:41:45

苦苣圖片素材大全

發布時間: 2023-03-10 05:41:40

⑴ 苦麻菜是什麼

苦麻菜是苦菜的別稱,除此還有山苦蕒、苦葉苗、活血草、苦丁菜、黃鼠草等別稱。苦麻菜有栽培和野生兩種,提問者所提供的圖片和上圖是一樣的,是苦麻菜的栽培品。在我這里,栽培的苦麻菜也稱為苦麥菜,是生活中常見的蔬菜,市場上皆有賣。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野生的苦麻菜。

中醫認為,苦麻菜性寒味苦,歸心、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破瘀活血、排膿等功效,可用於腸炎、細菌性痢疾、肺膿腫、化膿性肺炎、肺壞疽、支氣管擴張、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空洞、急性闌尾炎、膽囊炎、盆腔炎、癤瘡腫毒、跌打損傷等。葯用口服一般9-15克,外用適量。

⑵ 這是什麼草

這種草叫蒲公英。

蒲公英

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圓錐狀,表面棕褐色,皺縮,葉邊緣有時具波狀齒或羽狀深裂。

基部漸狹成葉柄,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花葶上部紫紅色,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

頭狀花序,總苞鍾狀,瘦果暗褐色,長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



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華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花開後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根略呈圓錐狀,彎曲,長4~10厘米,表面棕褐色,皺縮,根頭部有棕色或黃白色的毛茸。

葉成倒卵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4~20厘米,寬1-5厘米,先端鈍或急尖,邊緣有時具波狀齒或羽狀深裂。

有時倒向羽狀深裂或大頭羽狀深裂,頂端裂片較大,三角形或三角狀戟形。

全緣或具齒,每側裂片3~5片,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通常具齒,平展或倒向,裂片間常夾生小齒,基部漸狹成葉柄。

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疏被蛛絲狀白色柔毛或幾無毛。

⑶ 什麼是苦菜苦菜是什麼樣子

苦菜

編輯[kǔ cài]

聲明本詞條可能涉及專業知識,中草葯並非沒有毒副作用,請遵醫囑服用,請勿輕信網上用葯建議。菊科植物苦定菜的嫩葉。葯食兼具多 年生草本植物。葯名叫敗醬草,異名女郎花、鹿腸馬草。民間俗稱苦菜,別名天香菜、荼苦莢、甘馬菜、老鸛菜、無香菜等。味感甘中略帶苦,可炒食或涼拌。涼拌時先將苦菜擇好洗凈,過水輕焯控干晾涼,姜蒜切末,加入鹽、雞精、香油、白糖、米醋、辣椒油少許,攪拌均勻後裝盤即可。有抗菌、解熱、消炎、明目等作用。基本資料編輯

苦菜隨地域的差異,所指植物不同。一般是指菊科(Compositae)、苦苣菜屬(Sonchus)一類植物。該屬據資料記載有九種,分別是:

1、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inn.

2、苣蕒菜:Sonchus arvensis Linn.

3、花葉滇苦菜:Sonchus asper (Linn.) Hill.

4、短裂苦苣菜:Sonchus uliginosus M. B.

5、長裂苦苣菜:Sonchus brachyotus DC.

6、南苦蕒菜:Sonchus lingianus shih

7、全葉苦苣菜:Sonchus transcaspicus Nevski

8、續斷菊:Sonchus asper (L.)Hill.

9、沼生苦苣菜:Sonchus palustris Linn.10.蛐蛐菜(濱州)叫法。

山西把第五種「長裂苦苣菜:(Sonchus brachyotus DC.)」當作野菜普遍食用,稱作 甜苣菜。另外山西北部把菊科乳苣屬植物乳苣(Mulgedium tataricum (Linn.) DC.)也當苦菜食用,稱作苦苣菜。

【葯 材 名】苦菜

【拉 丁 名】Sonchus oleraceus L.

【別名】荼,芑,荼草,選,游冬,野苦馬,青菜,紫苦菜,堇菜,苦苣,苦蕒,天香菜,老鴉苦蕒,滇苦菜,苦馬菜

【名稱考證】苦菜 (《本經》) ,荼、芑(《詩經》)、荼草、選(《本經》)、游冬(《別錄》)、野苦馬(《普濟方》)、青菜、紫苦菜(《滇南本草》)、堇菜(《品匯精要》)、苦苣、苦蕒、天香菜(《綱目》)、老鴉苦蕒(《醫林纂要》)、滇苦菜、苦馬菜(《植物名實圖考》) 【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葯菊科植物

【葯用部位】菊科苦苣菜的全草。

【性味歸經】苦,寒。①《本經》:「味苦,寒。」②《別錄》:「無毒。」入心、脾、胃、大腸經;①《本草經疏》:「入心、脾、胃三經。」②《本草求真》:「入心、胃、大腸。」

【功效主治】清熱,涼血,解毒,明目,和胃,止咳。治痢疾,黃疸,血淋,痔瘺,疔腫,蛇咬傷,咳嗽,支氣管炎,疳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打汁或研末。外用:搗汁塗或煎水熏洗。

【用葯忌宜】①《本草經疏》:「脾胃虛寒者忌之。」②《隨息居飲食譜》:「不可共蜜食。」

【資源分布】我國大部地區均有分布。

【葯材鑒定】有些學者,對《本經》苦菜的學名,擬定為Sonchusarvensis L.,參見「牛舌頭」 條。

【古籍考證】出自《名醫別錄》①《別錄》:「苦菜,生益州川穀、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陰干。」②陶弘景:「《桐君錄》雲,苦菜三月生,扶疏,六月花從葉出,莖直花黃,八月實黑,實落根復生,冬不枯。今茗極似此。」③《唐本草》:「茗乃木類,殊非菜流,茗春采為苦荼。按《爾雅·釋草》雲,荼,苦菜。《釋木》雲,檟,苦荼。二物全別,不得比例。又《顏氏家訓》按《易通卦驗·玄圖》曰,苦菜生於寒秋,經冬歷春,得夏乃成,一名游冬,葉似苦苣而細,斷之而有白汁,花黃似菊。此則與桐君略同,今所在有之也。」④《綱目》:「苦菜,即苦蕒也。家栽者呼為苦苣,實一物也。春初生苗,有赤莖、白莖二種,其莖中空而肥,折之有白汁出。葉似花蘿卜菜葉,而色綠帶碧,上葉抱莖,梢葉似鶴嘴,每葉分叉,攛挺如穿葉狀。開黃花,如初綻野菊。一花結子一叢,如茼蒿子及鶴虱子,花罷則收斂。子上有白毛茸茸,隨風飄揚,落處即生。」

【化學成分】全草(產於澳大利亞者)含抗腫瘤成分,在小鼠大腿肌肉接種肉瘤-37後第6天,皮下注射苦菜的酸性提取物,6~8小時後殺死小鼠,肉眼及顯微鏡觀察,均可見到肉瘤受到明顯的傷害(出血、壞死等)。

【相關選方】①治肝硬化:苦萊、酢漿草各一兩。同豬肉燉服。(江西) ②治朴蛇瘴:野苦馬汁、燈心(浸水良久捻其末)。和朋之。(《普濟方》) ③治慢性氣管炎:苦菜一斤,大棗二十個。苦菜煎爛,取煎液煮大棗,待棗皮展開後取出,余液熬成膏。早晚各服葯膏一匙,大棗一枚。(內蒙古《中草葯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④治小兒疳積:苦菜一兩,同豬肝燉服。(江西) ⑤治對口惡瘡:野苦蕒擂汁一鍾,入薑汁一匙,酒和服以渣敷。(《唐瑤經驗方》) ⑥治壺蜂叮螫:苦菜汁塗之。(《摘元方》) ⑦治婦人乳結紅腫疼痛:紫苦菜搗汁水煎,點水酒服。(《滇南本草》)

【原生形態】苦苣菜,菊科。一年至二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莖直立,中空,具乳汁;基部無毛,頂端及中上部或具有稀疏的腺毛。葉互生;長橢圓狀廣披針形,長15~28厘米,寬3~6厘米,羽裂或提琴狀羽裂,邊緣具不整齊的刺狀尖齒;基部葉有短柄,莖上葉無柄、呈耳廓狀抱莖。頭狀花序數枚,頂生,直徑約2厘米。總苞圓筒狀,長12~15毫米,基部具有脫落性的絹狀毛,內層苞片線狀披針形,先端尖銳,具疏生的長毛;花全部為舌狀,黃色;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細長,柱頭2深裂。瘦果倒卵狀橢圓形,扁平,每面除有3條明顯的縱紋外,並有粗糙的橫紋,成熟後紅褐色。冠毛白色,細軟。花期4~6月。生長於路邊及田野間。【參考出處】《名醫別錄》,《唐本草》,《綱目》

【相關葯材】山苦菜 苦菜花子 苦菜根

【關 鍵 詞】清熱涼血 解毒 明目 和胃 止咳 痢疾 黃疸 血淋 痔瘺 疔腫 蛇咬傷 咳嗽 支氣管炎 疳積

⑷ 圖片上是什麼蔬菜呀

形態特徵

二年生粗壯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全株光苤藍種現象在蔬菜生產上稱為未熟抽薹或先期抽薹。

結球甘藍的未熟抽薹現象,要西南及南亞熱帶地區時有發生,往往造成重大損失或嚴重影響商品質量。

引起未熟抽薹的原因,主要是結球甘藍在未結球前,幼苗莖達到了通過春化的直徑(粗度),通過一段時間的低溫和長日照開始分化了花芽,而不分化球葉,再遇春季氣溫回升,未結球或結球不緊時抽出花薹。

在川滇交界的金沙江流域9月下旬至10月播種,11月下旬至12月定植的結球甘藍,易在翌年2月未熟抽薹。

西南及南亞熱帶地區避免的辦法是避開這段時間播種,採取品種早中晚熟配套,冬播春種,春播夏種,早秋播冬種,可獲優質豐產。

折疊編輯本段分布范圍

原產地中海沿岸,由葉用甘藍變異而來。在德國栽培最為普遍。16世紀傳入中國,現中國各地均有栽培。

折疊編輯本段主要價值

折疊醫用價值

營養分析

苤藍是甘藍的一種,學名叫球莖甘藍。苤藍是介於大頭菜和包心菜之間的蔬菜,可以拿來清蒸當作小菜,或切絲做成涼拌沙拉。它的維生素C含量極高,一杯煮熟的苤藍含有"每日建議攝取量"的1.5倍。它還含大量的鉀,而維生素E的含量也超過"每日建議攝取量"的10%。

苤藍是從歐洲引進的特菜新品種,以膨大的肉質球莖和嫩葉為食用部位,球莖脆嫩清香爽口,營養豐富,適宜涼拌鮮食;嫩葉營養豐富,含鈣量很高,並具有消食積、去痰的保健功能,適宜涼拌、炒食和作湯等。在裝箱禮品菜和超市銷售很受歡迎。其生育期短,病害少,種植容易。

據營養學家分析,每500克苤藍中含蛋白質5.9克.糖11克,粗纖維4.1克,灰分3.3克,鈣81毫克,磷122毫克,鐵1.1毫克,胡蘿卜素微量,硫胺素0.19毫克,核黃素0.07毫克,尼克酸1.5毫克,維生素C152毫克。

苤藍維生素含量十分豐富,尤其是鮮品絞汁服用,對胃病有治療作。其所含的維生素C等招牌營養素,有止痛生肌的作用,能促進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的癒合。內含大量水分和膳食纖維,可寬腸通便,防治便秘,排除毒素。苤藍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有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所含微量元素鉬,能抑制亞硝酸胺的合成,因而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

性味

甘辛,涼。

①《滇南本草》:"味辛澀。"

②《本草求原》:"甘辛,冷,無毒。"

功能主治

治小便淋濁,大便下血,腫毒,腦漏。

①《滇南本草》:"治脾虛火盛,中膈存痰,腹內冷疼,小便淋濁;又治大麻風疥癩之疾;生食止渴化痰,煎服治大腸下血;燒灰為末,治腦漏;吹鼻治中風不語。皮能止渴淋。"

②《綱目拾遺》:"解煤毒。"

③《本草求原》:"寬胸,解酒。"

④《四川中葯志》:"利水消腫,和脾。治熱毒風腫;外用塗腫毒。"

⑤《中國高等植物圖鑒》:"治療十二指腸潰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兩;生食或燒存性研末。

【外用】:搗敷、研末吹鼻。

宜忌

《本草求原》:"耗氣損血,病後及患瘡忌之。"

附方

治陰囊腫大如斗:苤藍、商陸,切片搗絨外敷。(《四川中葯志》)

折疊膳食價值

醬苤藍絲

【質量標准】:色棕紅,質脆嫩,味鮮略咸。

【配方】:咸苤藍100公斤,醬油30公斤。

【製作方法】:

1、選不糠不爛的大個鮮苤藍,沖洗干凈後,切成3×3毫米見方的長絲。

2、用清水浸泡5小時,上榨壓出30%的水分,再放入醬油內浸清,每天倒2次缸。2天後即為成品。

腰果拌

【材料】:球莖甘藍,腰果

【調料】:鹽,糖,醋,雞精,生抽,胡椒粉,橄欖油。如果吃辣的話還可以放辣椒油。

【做法】:

1.把球莖甘藍削皮,切成條狀,在開水中焯一下。

2.把上面所說的調料放在焯過水的球莖甘藍條里。

3.把小番茄切2刀,用來裝飾。

高纖維拌

【調料】:竹鹽、松茸、橄欖油。原料:球莖茴香半個,孢子甘藍50克,甜脆豆20克,西芹50克,紫葉生10克,紅、黃西紅柿20克。

【做法】:

1.球莖茴香、孢子甘藍、西芹、甜脆豆分別洗凈改刀後,焯水待用。紅、黃西紅柿洗凈對半切開。

2.紫葉生洗凈鋪底,上擺上述蔬菜。

3.竹鹽、松茸、橄欖油調勻,澆在菜上即可。

抵制不了肉食的誘惑?那麼4∶1(4份蔬菜搭配1份肉食)的攝入比例是你的最好選擇。

苤藍牛肉

【特色】:湯汁紅亮,牛肉軟爛,鮮香味美,滋潤不膩。

【主料】:牛肉(肥瘦)500克

【輔料】:苤藍200克,蘋果50克

【調料】:鹽4克,沙姜2克,花椒2克,大蔥5克,姜5克,八角2克,醬油5克,豬油(煉制)20克,豆瓣10克。

【做法】:

1.牛肉洗凈,切2厘米見方的塊;

2.苤藍削皮,切同樣大小的塊;

3.鍋中燒清水,放入牛肉,舀去浮沫,再放蔥、姜、花椒、醬油、鹽、沙姜、八角、蘋果,改用小火燒至牛肉七成熟;

4.另鍋燒豬油,下豆瓣炒出紅油,摻鮮湯燒開,濾去殘渣,將汁水倒入牛肉鍋內,再加入苤藍同燒至肉軟,苤藍熟時即成。

炒苤藍絲

見詞條:炒苤藍絲

豆腐丸子

【特色】:丸子外焦里嫩,味道鮮美,食之軟脆適口,外配調料,氽味雋永。

【主料】:泰安豆腐200克,雞蛋20克,海米末50克,甜面漿25克,醬薑末10克,蔥末10克,醬苤藍末10克,香菜末10克,精鹽5克。

【做法】:

1.豆腐入籠蒸15分鍾取出,瀝干水分,用刀面壓成泥,放入大碗內,加雞蛋、海米末、甜面醬、醬姜芽末、蔥末、醬苤藍末、香菜末、精鹽、花椒面拌勻成餡,擠成直徑3.5厘米的九子,滾上干澱粉,放入八成熱(約200℃)油鍋內炸1一2分鍾撈出。

2.待油溫開至九成熱(約225℃)時,再將丸子放入油內,炸至金黃色撈出裝盤。外帶花椒鹽或糖醋汁上席食用。

苤藍腌制

材料:苤藍十斤去皮,鹽7兩,醬油和醋各兩袋,辣椒1-2斤(根據個人口味),曲酒半斤(幾元一斤的純糧酒就行),鮮生薑和蒜各4兩,白糖6-8兩,味精2-3兩,花生米一斤。

製作方法:1.將苤藍去皮洗凈後切絲,放鹽腌制36小時,然後甩干水分(可使用網兜包裹,洗衣機甩干)。

2.將蒜姜切絲或切片,辣椒切絲拌勻,花生米煮熟備用。

3.將腌制好的苤藍,蒜,姜,辣椒絲,花生米攪拌均勻(不放水)。

4.將醬油醋燒開晾涼,把白酒,味精,白糖倒入,攪拌均勻放入缸內,腌制兩天即可食用。(為減少 亞硝酸鹽的攝入,半個月後食用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