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紅軍圖片素材大全紅色背景
擴展閱讀
搜索火爆辣椒叫的圖片 2025-09-21 11:13:13
含愛心的唯美圖片 2025-09-21 11:08:01
情侶穿校服唯美圖片 2025-09-21 11:06:30

紅軍圖片素材大全紅色背景

發布時間: 2023-03-03 10:00:07

㈠ 紅軍的旗幟是什麼樣子的 圖

工農革命軍打出第一面斧鐮軍旗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在此的槍聲宣告了中共獨立領導的軍隊誕生。然而,這次起義是以國民黨左派的面貌出現的。起義後,成立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部隊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仍然打著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

一個多月之後,秋收起義爆發,起義部隊樹起了建軍史上的第一面軍旗。8月7日,中共中央召開八七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總方針。會後,毛澤東作為中共中央特派員到湖南改組中共湖南省委並領導秋收起義。8月20日,新的湖南省委在給中央的信中說:「我們不應再打國民黨的旗子了。我們應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國民黨的旗子已成為軍閥的旗子,只有共產黨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我們則應立刻堅決地樹起紅旗。」中共中央認為這種觀點超前了,對湖南省委進行了批評。9月初,秋收起義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在安源張家灣召開地方黨組織和軍事負責人會議,將參加起義的武裝統一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9月9日,起義爆發,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分駐各處的部隊同時打出了統一樣式的軍旗。毛澤東1927年9月的《西江月•秋收起義》寫道:「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軍旗參照蘇聯紅軍軍旗,長方形,紅底象徵革命,旗幅正中的白色五角星代表中共的領導,嵌於五角星內交叉的黑色鐮刀、斧頭代表工農大眾,靠旗柄一端有條幅式部隊番號。

10月15日,中共南方局和廣東省委聯席會議提出南昌起義部隊應改稱工農革命軍,「一律廢除青天白日旗,改用紅旗,以斧頭、鐮刀為標識,與國際旗同」。11月,中央擴大會議決定,起義部隊正式定名工農革命軍。1928年5月,根據共產國際的意見,中共中央發布通告,取消工農革命軍名義,正式命名為紅軍。

1930年4月,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關於紅軍各級軍旗的規定的通知》,規定旗幅上方增加橫寫的文字「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旗邊加飾旗須,並確定了旗幟的規格、斧頭樣式和刃鋒的方向等。

這段時間對軍旗有過一些新的規定,囿於當時的條件,紅軍各部的軍旗在細節上不盡相同,但其基本旗式是一致的:長方形,紅地,圖案皆為黑色鐮刀、斧頭(或有鐵錘),白色五角星。

中國工農紅軍的正方形錘鐮旗

1930年5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開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會議,會議指出:「蘇維埃區域的最主要任務是建立紅軍。」此後開始起草中國工農紅軍編制草案、政治工作草案和紀律草案。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頒布上述條例,正式使用中國工農紅軍稱謂。《中國工農紅軍編制草案》對中國工農紅軍軍旗作出如下規定:中國工農紅軍軍、師、團三級旗幟為尺寸不同的正方形;靠旗柄的一邊為條幅式部隊番號;上邊為橫幅式「全世界無產階級及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的文字;中間綴嵌有交叉的鐮刀錘子圖案的五角星;除旗柄一邊外,其他三邊綴飄穗。

這是一面隨中國工農紅軍定名而規定使用的軍旗,它存世的時間不長,較前者有兩個重要的變化:(一)原五角星中的斧鐮交叉圖案改為錘鐮交叉。正式結束「旗號鐮刀斧頭」的歷史。(二)旗幟由長方形改為正方形。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公布新軍旗

1931年3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布《蘇維埃和群眾團體紅軍旗幟印信式樣》。紅軍軍旗樣式為之一變:鐮刀斧頭中的斧頭改為鐵錘,色彩由黑色改為金黃色,置於旗幅中央;五角星由白色改為金黃色,單獨置於旗幅內上角;用紅、黃、黑、白、藍、綠色旗穗區分部隊步、騎、炮、工、輜、醫等兵種。同時規定了授旗范圍和紅軍各級旗幟規格:中央軍委5.6×4(單位為市尺),集團軍5×3.6,軍4.4×3.2,師、團3.8×2.8,營、連3.2×2.4。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一大」結束後,在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毛澤東即席講話:我們甚至連國歌、國旗、國徽都來不及制定出來。這沒有什麼關系,孩子都生出來了,還怕取不出名字?沒有國歌就唱《國際歌》,沒有國旗就暫時打紅軍的軍旗嘛。毛澤東所指紅軍的軍旗即上述軍旗。

1933年5月,中央軍委總參謀部發布命令,要求中國工農紅軍一律更換新樣式的軍旗。

1934年1月召開的全國第二次蘇維埃代表大會作出《關於國徽、國旗、軍旗的決定》,規定軍旗的樣式為:「軍旗為紅色底子,橫為五尺、直為三尺六寸,中為黃色的交叉鐮刀錘子,右角上為黃色的五角星,旗柄為白色。」這是一面深受前蘇聯國旗影響的軍旗。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7月15日,中共為公布國共合作發表宣言:「取消紅軍的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中國工農紅軍軍旗雖名義上被取消,但在根據地並未完全停止使用。

建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軍旗誕生

抗日戰爭後期,一些部隊改稱為人民解放軍。解放戰爭初期,為爭取國內和平,中共中央命令有關部隊停止使用解放軍稱謂。內戰爆發後人民解放軍稱謂開始全面使用。1947年10月10日,中央軍委公布《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關於軍旗的決議》。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聯名簽署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為紅底,上綴金黃色的五角星及『八一』兩字,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自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南昌起義誕生以來,經過長期奮斗,正以其燦爛的星光,普照全國。」

1992年9月5日,中央軍委主席**發布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使用的陸軍、海軍、空軍軍旗樣式10月1日起啟用。陸軍、海軍、空軍軍旗上半部(占旗面的八分之五)均保持軍旗基本樣式;下半部(占旗面的八分之三)陸軍草綠色,海軍藍白條相間,空軍天藍色。http://tieba..com/f?kz=33924105

解放軍建軍史上早期軍旗的圖案是斧鐮,還是錘鐮?(附圖)
http://5039.blogchina.com/blog/1041660.html

㈡ 紅軍長征有關的圖片哦,一些故事。

飛奪瀘定橋---紅軍長征期間重要戰役

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4團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牆密布的鐵索奪下橋頭,並與左岸部隊合圍佔領了瀘定城。中央紅軍主力隨後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大渡河以南的企圖。

㈢ 手抄報紅色文化為內容

紅色之旅手抄報圖片
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1934年10月,開始長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紅二十五軍和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分別離開原有根據地開始長征。1935年11月,紅二、六軍團也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征。1936年6月,第二、六軍團組成第二方面軍。同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合,結束了長征。其中紅一方面軍長征歷時一年,轉戰十一個省,最遠行程約二萬五千里。

㈣ 關於紅色革命的手抄報要寫些什麼內容,畫什麼圖啊

可以畫紅旗,還可以畫英雄人物,例如,毛澤東,雷鋒,不會畫可以查一查!可以寫毛澤東寫的☞七律·長征哦!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㈤ 孩子講紅色故事比賽,在哪裡找背景音樂和圖片

可以在ppt網站里找素材。
裡面有很多紅色主題背景和圖片。
圖片是指由圖形、圖像等構成的平面媒體。圖片的格式很多,但總體上可以分為點陣圖和矢量圖兩大類,我們常用BMP、JPG等格式都是點陣圖形,而SWF、CDR、AI等格式的圖形屬於矢量圖形。有形式的事物,我們看到的,是圖畫、照片、拓片等的統稱。圖是技術制圖中的基礎術語,指用點、線、符號、文字和數字等描繪事物幾何特徵、形態、位置及大小的一種形式。隨著數字採集技術和信號處理理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圖片以數字形式存儲。

㈥ 紅軍長征的背景

紅軍長征是在中國面臨民族危亡的危機、抗日救亡成為全民族最緊迫的任務情況下發生的。「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企圖滅亡中國的開始。

1932年,日軍向上海發動進攻,製造了「一二八」事變,進一步加快侵華步伐。1933年春,日軍相繼攻佔山海關、熱河,並侵佔長城以北沿線部分地區,鋒芒直指平津。

但蔣介石卻逆歷史潮流而動,頑固以「攘外必先安內」作為處理內外關系的基本國策,一再對日妥協,不斷調集重兵「圍剿」蘇區和紅軍。

在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的形勢下,蔣介石集團「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遭到國人不滿和輿論譴責,甚至遭到了國民黨統治集團內部一部分人和地方實力派的反對。

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抗日大旗,不斷發表宣言,強烈譴責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表示對日宣戰,號召全國人民團結抗日;

在日本加緊侵華,全國抗日救亡運動興起的時候,高舉著抗日旗幟的中國共產黨,本應根據國內階級關系劇烈變動的新情況,進一步制定出正確的戰略策略,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推動以抗日戰爭為中心的中國革命事業的發展。

然而,在黨內取得統治地位的以王明為代表的教條主義者,卻在革命的生死關頭犯了「左」傾錯誤,使黨和紅軍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機之中。

王明「左」傾錯誤推行的惡果,是鄂豫皖、湘鄂西蘇區的第四次反「圍剿」和中央蘇區、湘贛、湘鄂贛、閩浙贛蘇區的第五次反「圍剿」相繼失敗,紅軍遭受慘重損失。

部隊的建設受到嚴重破壞,黨和紅軍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被迫實行戰略轉移。中央蘇區反「圍剿」的失敗,改變了中國革命戰爭的大格局,影響了其他蘇區,使長征由局部演變為全局性的戰略轉移。

兩大危機,考驗著瀕臨絕境的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以謀生存、圖發展為主旨的長征隨之在中華大地上展開。

(6)紅軍圖片素材大全紅色背景擴展閱讀:

長征起因:

長征的起因就是中央根據地在先後打敗國民黨4次反圍剿斗爭後,第五次失敗,為了保住革命火種,保存實力,被迫撤退,開始長征。

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長征中關鍵轉折點是毛澤東提出向國民黨部隊實力較弱的貴州轉移,隨後大事件遵義會議,確定了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三人軍事小組,扭轉了國際共產主義的教條軍事指揮,把長徵引向了勝利的方向。

還有著名的四渡赤水,為了擺脫消滅國民黨的主力部隊,被列為世界經典軍事教科書的四渡赤水的勝利,使得中央紅軍主力擺脫了國民黨幾十萬主力軍隊的圍追堵截,奠定了長征勝利的基礎。

紅軍在遵義進行整修,傷員較多,當地老百姓熱心擁軍,在董公寺,老百姓拿出董酒為戰士消炎,療傷,活血化瘀。因為董酒為高度純糧固態釀造的白酒,百草入曲具有一定的葯酒特性,效果奇佳,深為紅軍戰士認可。

㈦ 純玖紅色背景素材圖片

向你推薦:貝殼素材網 、享圖網、佳圖網

都是不用注冊的,免費下載的

㈧ 紅軍長征背景是什麼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蘇區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由於中共中央領導人博古和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又名華夫,原名奧托·布勞恩,德國共產黨黨員),先是實行冒險主義的進攻戰略,後又實行保守主義的防禦戰略,致使紅軍屢戰失利,蘇區日漸縮小。1934年4月,中央紅軍(1月,由紅一方面軍改稱)在江西省廣昌與國民黨軍進行決戰,損失嚴重,形勢危殆。7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紅軍第7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向閩浙皖贛邊挺進,建立新的蘇區;命令紅軍第6軍團從湘贛蘇區突圍西征,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中革軍委派出兩個軍團分別北上、西征,意在調動國民黨"圍剿"軍,以減輕中央蘇區的壓力,但未能達到目的。10月初,國民黨軍向中央蘇區的中心區域進攻,迅速佔領了興國、寧都、石城一線。紅軍的機動迴旋餘地更加縮小,在蘇區內打破國民黨軍的"圍剿"已無可能,於是被迫退出蘇區,進行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