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沐猴而冠」指的是猴子帶上帽子裝扮的像人一樣,那麼這個故事是出自哪本書,諷刺的是哪個歷史人物
「沐猴而冠」指的是猴子帶上帽子裝扮的像人一樣,那麼這個故事是出自哪本書,諷刺的是哪個歷史人物?
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譏嘲為人愚魯無知空有表面。 出自《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
還說明的一個問題就是項羽沒有大志。首先就是只要富貴,不要江山。所以才不會過江東,因為受不了江東父老的眼神和責問。其次就是胸襟小,因為別人的一句嘲諷,就將人煮了。這樣的人是不是有點小?人家常說:宰相肚裡能撐船,項羽的度量好像僅僅就是一個九品芝麻官,就輸納斯九品芝麻官,也不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將人家煮了,你說是不是?
項羽,一個被李清照認為是英雄的人,一個被人告誡不要沽名學霸王。到底霸王這個人是怎樣的,你來說一說吧!
『貳』 看圖猜成語一隻猴子帶著帽子的答案是什麼資訊
猴子戴帽子。
謎底成語就是,
沐猴而冠!
『叄』 看圖猜成語猴子戴帽子是什麼成語答案介紹
沐猴而冠[ mù hóu ér guàn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mù hóu ér guàn ]
沐猴:獼猴;冠:戴帽子。 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出 處
《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例 句
那些肥頭胖腦的紳士,大肚皮的豪商,~的穿著西洋禮服,其實都是資本家的走狗。
近反義詞
近義詞
衣冠禽獸
『肆』 什麼叫沐猴而冠
沐猴而冠
[拼音] mù hóu ér guàn
[釋義] 沐猴(獼猴)戴帽子。比喻裝扮得像人,實際卻虛有其表。常用來諷刺依附權勢竊據一定權位的人。《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冠:戴帽子。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伍』 沐猴而冠什麼意思
沐猴而冠的意思是:獼猴戴帽子。比喻外表雖裝扮得很像樣,但本質卻掩蓋不了。常用來諷刺依附權勢、竊據名位之人。
成語寓意:
項羽雖然能征善戰、霸氣十足,但他為人剛愎自用,心胸狹隘。劉邦雖出身貧寒,用兵打仗的本領也不及項羽,但後來項羽身邊的很多能人志士都跳槽到了劉邦門下。項羽流失大量人才,最終落得四面楚歌,自刎烏江。成語告訴人們,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應該是那種能傾聽來自四面八方聲音,且能斟酌損益,採納良言的人。那種獨斷專行、自以為是的人如同「沐猴而冠」,最終成不了大氣候。
『陸』 瘋狂猜成語猴子系列圖片和答案
沐猴而冠
【解釋】:沐猴:獼猴 ;冠:戴帽子。本意: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出處】: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漢書·伍被傳》,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
『柒』 猴子的簡筆畫步驟
步驟1
步驟2
步驟3
步驟4
步驟5
步驟6
步驟7
步驟8
完成圖
與猴相關的文化
成語
獼猴騎土牛:比喻職位提升很慢。 弄鬼掉猴:比喻調皮搗蛋。
尖嘴猴腮:形容人相貌醜陋粗俗。 土龍沐猴: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其實。
猿猴取月:比喻愚昧無知。也比喻白費力氣 猴頭猴腦:像猴子那樣好動,形容行動浮躁。
猴年馬月:( 猴、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來的歲月)
軒鶴冠猴:乘軒之鶴,戴帽之猴。比喻濫廁祿位、虛有其表的人。
殺雞儆猴:殺雞嚇猴,殺雞駭猴 。(宰雞教猴比喻懲罰一人以恐嚇或警戒其它人)
沐猴而冠:(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弄鬼掉猴:比喻調皮搗蛋。
猴子搏矢:形容喜歡賣弄小聰明的人容易上當。
殺雞駭猴:傳說猴子怕見血,馴猴的人便殺雞放血來恐嚇猴子。比喻懲罰一人以恐嚇或警戒其他人。
歇後語
猴子學走路――假惺惺(猩猩)
猴子戴禮帽――假充文明人
猴子偷桃――毛手毛腳
猴子唱戲――想起一出是一出
猴子帶鬍子――要哪出沒哪出
猴子偷瓜――連滾帶爬
猴子扛大樑――受不了
猴子吃大象――虧他張得開嘴
猴子撈月亮――空歡喜
猴子坐火箭――遠走高飛
猴子推磨――玩不轉
猴子坐到旗桿上――唯我獨尊
猴子學人樣――裝相
猴子耍扁擔――胡掄
孫悟空更使這類詞條數目大增:
孫猴子跳出水簾洞――好戲在後頭
孫猴子封了個弼馬溫――不知官大官小
孫猴子變山神廟――露了尾巴
跟孫悟空比跟頭――差著十萬八千里
白骨精遇上孫悟空――原形畢露
六耳獼猴充悟空――冒牌貨
孫悟空的金箍棒――神通廣大
孫悟空到了花果山――稱心如意
生肖
猴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九位。而下次的.猴年將會是2028年。
《搜神記》載:「楚王游於苑,白猿在焉,王令善射者射之,矢數發,猿搏矢而笑。乃命由基,由基撫弓,猿即抱木而號。」這只白猿能夠將射來的箭一一打掉,而且還在笑。當神箭手由基基拿起弓時,白猿自知不妙,抱樹而號。在這里猿被人格化,正如進化論告訴人們,人類是由類人猿轉變而來的。
中國古人對猴子的觀察是相當仔細的。三國時東吳有個叫萬震的人寫過一部《南州異物志》,其中有一段說:「交州以南,有果然獸,其鳴自呼,身如猿,犬面,通身白色,其體不過三尺,而尾長四尺余,反尾度身過其頭。視其鼻,仍見兩孔,作爺向天。其毛長,柔細滑澤,色以白為質黑為文,視如蒼頭鴨。肩邊班文集十餘皮,可得一蓐,繁文麗好,細厚溫暖。」透過這段文字,猴的一概而論躍然紙上。在另一隻猴的背上,取「輩輩封侯」之意。
『捌』 猴子帶帽
這是一個典故: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西楚霸王項羽將秦朝都城咸陽燒了個底朝上,然後氣宇軒昂的分了天下。項羽很思念他的家鄉,雖然關中土地肥沃,沃野千里,但是項羽一點都不留戀。有個人勸說他學習秦國,利用自然條件在關中稱霸,但是項羽就像是讀書人一樣,一定要衣錦還鄉。這個答案讓這位進言者非常失望,以至於開口就罵:「怪不得很多人都說楚人是猴子,只是帶了一個人帽子,其實還是象猴子一樣傻。」 上述內容摘自 老李船長所著的大漢王朝 之 《秦亡漢興與劉邦登基》
如果項羽聽了這個進言,漢朝也許就不存在了。
有時候也用作諷刺人的意思,就是猴子戴帽子——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