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泰山圖片清晨唯美
擴展閱讀
攝影分析圖片在哪裡 2025-09-22 07:06:42
小霸王龍搞笑圖片 2025-09-22 06:40:44

泰山圖片清晨唯美

發布時間: 2023-02-17 16:09:51

1. 關於泰山的優美句子

關於泰山的優美句子

1、初冬,泰山已是白雪皚皚一片,山半腰上掛滿冰瀑,玲琅滿目,折射著燦爛的陽光,晶螢璀燦,山道的石階上,消融的冰雪,又重新凝結成冰,布滿台階,閃爍著冷冷的日輝,滑滑地從山腳下,一直鋪到南天門。

2、泰山的清晨,第一縷陽光透過晨霧,照耀在山頂上時,彷彿從天而降的巨幅山水畫卷展現在眼前,晨光一掃陰霾。山更近了,樹更綠了,風更清了,那錯落有致的山景更迷人了。

3、在蜿蜒起伏的山路上,抬頭仰望泰山,泰山山勢高峻挺拔,山峰連綿起伏,清澈的泉水從山上流淌下來,石頭千姿百態;山花爛漫,松柏蒼翠欲滴。

4、泰山的一條小溪,流水潺潺,清澈見底,將手放在水中,水是那樣溫和、舒服、像媽媽的手扶摸著你,使我完全陶醉。

5、習習微風吹過,帶著泰山的山泉清氣,路邊的松柏傲然挺立,與藍天、白雲、鳥兒組成一幅自然工筆畫,給人一種大自然安逸靜美的享受,叫人贊嘆不已。

6、站在泰山上看,雲霧繚繞,有的一片一片,如千里棉絮;有的一望無際,如汪洋大海,山峰直插雲霄,敢戲白雲,有如浮在海面上的蓬萊仙島,每一座山峰,每一片雲霧都彷彿在細細低語,都像一幅美妙的山水畫,一首優美的散文詩。

7、泰山的陰天,群山籠罩著薄薄的霧,朦朦朧朧。山峰之間界限不明,稜角若隱若現。林子茂密,樹葉蒼翠欲滴。來路幾經曲折,早已隱沒在一片蔥郁之中了。

8、走進泰山,路旁的參天大樹,蔥蔥鬱郁,蒼翠挺拔;遠處的群山,連綿起伏;白雲自由自在地飄浮著,周圍到處是聳峙的峰巒,險峻的崖壁。

9、站在南天門上飽覽那壯麗的山色,泰山真不愧是五嶽之首呀。泰山隊景色真美呀,群峰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泰山的山峰真奇呀,有的陡直矗立在天邊,有的山峰像一位老人,真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0、泰山的十八盤非常險要,它就像一架陡梯直插雲間讓我膽戰心寒,爬到十八盤,峰上雲霧繚繞,山徑蜿蜒曲折,像一條綵帶從雲間飄落下來,遊人似一個個小彩點,零零星星散布在綵帶上。

11、只見一股股白色的溪流在山間蜿蜒穿行,雨大溪急,溪水沖擊著山間的巨石,發出嘩啦啦的笑聲;數條溪流匯聚成一道壯觀的瀑布,飛流直下,濺起雪白的水花;挺拔的大樹像一個個巨人,保衛著泰山。

12、泰山上綠樹成蔭,小溪穿梭其中,山路盤旋而上,四周是高聳的峭壁,上面長滿藤蔓,很是壯麗。

13、泰山的四周的景物都被霧氣縈繞,松樹套上了白紗做的外套,柳樹穿上了美麗的白紗裙;楊樹披上了白沙披肩。它們向霧表示感謝,而霧繼續向上飛去,撒下一片片輕紗,讓林木間多了些幽靜、神秘的氣氛。

14、泰山風景壯麗,累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雲煙嵐光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

15、在泰山上看日出,太陽離開山頂慢慢上升,頓時霞光萬道,好像天空也被燃燒起來,白雲在山間飄盪,遠處群山的山峰在雲間時隱時現,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畫。

16、來到泰山腳下,抬頭望去,只見雄偉的泰山巍然屹立,直入雲霄,隱隱約約地看到山頂的南天門,彎彎曲曲的十八盤,就像一條銀色的絲帶,從天上飄落下來。

17、泰山不只一座,大大小小的山峰個個相連,有高的、低的、寬的、窄的,不計其數.山峰上是無數塊奇形怪狀的石頭,有的石頭縫里還長出了幾棵小樹,遠遠望去,滿山蒼翠。

18、放眼眺望那籠罩在晨霧里的泰山,宛如是一位欲說還休的仙子,顯得那麼朦朧、羞澀,靜靜地等待著我們去頂禮膜拜。

19、離開玉皇頂.沿著十八盤下山,極目望去,兩邊的山真秀麗啊!一座座拔地而起,有的像多姿少女;有的像千年松柏;有的像雄鷹起飛;還有的像紅燭燈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20、走過泰山的仙人橋頭,只見山谷之中,靄靄的雲煙飄過來,飄過去,將那綠色的峰巒時而掩蓋住,時而又顯出來。透過薄紗似的輕煙,我隱約看見了金黃色的琉璃瓦,朱紅色的牆壁。

關於贊美泰山的句子



1、朝欽王母池,暝投天門關。

2、兜羅天近雲煙濕,婆律風清草木香。

3、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開。

4、盤石暫憩舒清眺,洞壑風來號萬竅。

5、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

6、浮生夢覺黃梁熟,何得驅嫗重名祿。

7、天門倒瀉銀河水,日觀翻懸碧海流。

8、流水來天洞,人間一脈通。

9、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間。

10、北石依五松,蒼蒼幾千載。

11、清亭忝民牧,倏爾兩月余。懇側理辭訟,倉皇行簡書。

12、靈岩突兀方山曲,古殿般舟枕岩腹。

13、泰山天壤間,屹如郁蕭台。

14、山光空濛不可寫,正要雲氣相縈紆。

15、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

16、碧嶂排空千仞矗,清泉漱頰十分甘。

1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8、洞天府地三千里,神府仙閭第一家。

19、萬古齊州煙九點,五更滄海日三竿。

20、手摩紅日登三觀,袖佛黃埃看九州。

21、岱宗何崔嵬,群山無與比。

贊美泰山的優美詩句


1、萬古齊州煙九點,五更滄海日上竿。 元曲《登泰山》 張養浩

2、我夢天倪子,同登日觀峰。元徐世隆《紀夢》

3、昔年留字識曾來,事滿華夷遍九垓。無賴蚊虯知我字。 再書王母池 [唐]呂洞賓

4、仙人游碧峰,處處笙歌發。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5、陽明無洞壑,深厚去峰巒。明末清初張岱《泰山》

6、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間。元張志純《泰山喜雨》

7、洞天府地三千里,神府仙閭第一家。元徐世隆《送天倪子還泰山》

8、峨峨東岳高,秀極沖蒼天。《泰山詠》 晉代謝道韞

9、風雲一舉到天關,快意平生有此觀。元張養浩《登岳》

10、俯首無齊魯,東瞻海似杯;斗然一峰上,不信萬山開。日抱扶桑躍,天橫碣石來。君看秦始後,仍有漢皇台。 《泰山》 李夢陽

11、高而可登,雄而可親。松石為骨,清泉為心。呼吸宇宙,吐納風雲。海天之懷,華夏之魂。 泰山頌 楊辛

1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13、雞鳴日觀望,遠與扶桑樹。滄海似鎔金,眾山如點黛。遙知碧峰首,獨立煙嵐內。此石依五松,蒼蒼幾千載。 泰山石[唐]李德裕

14、晉代謝道韞 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 《泰山詠》

15、客來花雨際,秋水落金池。片石含清錦,疏鬆掛綠絲。高僧拂玉柄,童子獻雙梨。惜去愛佳景,煙蘿欲暝時。 題靈岩寺泉池 [唐]李 白

16、林巒類拱抱,澗壑如交趨。元張士明《呈靈岩方丈》

17、六龍過萬壑,澗谷隨縈回。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18、捫蘿欲就語,卻掩青雲關。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19、明晨坐相失,但見五雲飛。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20、攀崖上日觀,伏檻窺東溟。唐李白《游泰山》其四

21、盤石暫憩舒清眺,洞壑風來號萬竅。元李簡《登岳》

22、平明登日觀,舉手開雲關。唐李白《游泰山》其三

23、憑崖覽八極,目盡長空閑。唐李白《游泰山》其三

24、千峰爭攢聚,萬壑絕凌歷。唐李白《游泰山》其五

25、清代施閏章 碧海煙歸盡,晴峰雪半殘。冰泉懸眾壑,雲路郁千盤。 《雪中望岱宗》

26、清曉騎白鹿,直上天門山。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27、日觀東北傾,兩崖夾雙石。唐李白《游泰山》其五

28、三峰突兀與天齊,天門未到勞攀躋。元李簡《登岳》

29、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唐李白《游泰山》其二

30、山明月露白,夜靜松風歇。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31、深秋訪農事,東馳岱宗途。元張士明《呈靈岩方丈》

32、石徑俯雲壑,竹林開幽境。元王旭《游竹林寺》

33、手摩紅日登三觀,袖佛黃埃看九州。元王奕《和元遺山呈泰山天倪布山張真人》

34、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開。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35、松風振岩谷,石泉溜皰廚。元張士明《呈靈岩方丈》

36、泰山天門,無室宇尚矣,布山張煉師為之經構;累歲乃成,可謂破天荒者也。元杜仁傑《天門銘》

37、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晉陸機《泰山吟》

38、泰宗秀維岳,崔崒刺雲天。南朝謝靈運《泰山吟》

39、天門倒瀉銀河水,日觀翻懸碧海流。《登岱》 明代王世貞

40、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41、碧海煙歸盡,晴峰雪半殘。冰泉懸眾壑,雲路郁千盤。《雪中望岱宗》 清代施閏章

42、層層石磴出林杪,縈回百折青雲梯。元李簡《登岳》

43、岱頂凌霄十八盤,中原蕭瑟思漫漫。振衣日觀三秋曙,依劍天門六月寒。風雨黃河通瀚海,星辰紫極近長安。小臣願獻蓬萊頌,閭闔高懸謁帝難。《岱宗》明代徐文通

44、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 杜甫

45、岱宗何崔嵬,群山無與比。元賈魯《登泰山》

贊美泰山的詩句名句有哪些古詩 贊美泰山的優美句子


贊美泰山的優美句子
在泰山山腳下向上望,只見它連綿起伏,氣勢雄偉。泰山樹木長得鬱郁蔥蔥。雪白的雲朵圍繞著山頂,像是給泰山戴上了雪白的絲巾。

泰山具有極其美麗壯觀的自然風景,其主要特點為雄、奇、險、秀、幽、奧等。泰山巍峨,雄奇,沉渾,峻秀的自然景觀常令世人慨嘆,更有數不清的名勝古跡,摩崖碑碣,使泰山成了世界少有的歷史文化游覽勝地。

在天街上往下望,爬山的人們就像一隻只小螞蟻。我終於看到泰山的所有的景色,白雲就在我的腳下,泰山真美啊!我彷彿自己就像一個美麗的仙女飛舞於白雲之間,真是令人引起無限遐想,心曠神怡!

這奇、美、險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絕倫的圖畫。泰山顯得更加壯麗,更加富有魅力,使我流連忘返。

登上幾十段石階小路。小路的左側是山石,山石上刻著一些古人的詩句。字體工整有力,真值得我學習。一些松樹在山石間長出來,它們的生命力真頑強啊!小路右側是一些千年古樹。松樹下面還有一條小溪從山上流下來。叮叮咚咚的向下流淌。它就像一個小姑娘,唱著歡快的曲子,向山下跑去。

到了十八盤更是陡峭好似天梯啊!不得已我們買了一根拐杖一步一步往上走。石梯兩邊的鬱郁蒼蒼的樹木就像一個個穿著軍裝的戰士守衛著泰山。走到了沒有梯子的地方,我仰頭一看上面寫著南天 門三個大字。我們又走了一段路終於到了玉頂峰,一塊巨石上寫著五嶽獨尊四個大字真有帝王風范。

我游覽過四川的峨眉山,我游覽西安的華山,我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可是,我最愛峰巒雄偉的泰山

在泰山頂上看黃河金帶更是一道奇觀。黃河金帶新霽無塵、夕陽西下時,舉目遠眺,在泰山的西北邊,層層峰巒的盡頭,還可看到黃河似一條金色的飄帶閃閃發光;或是河水反射到天空、造成蜃景,均叫黃河金帶。它波光鱗鱗,銀光閃爍,黃白相間,如同金銀鋪就,從西南至東北,一直伸向天地交界處。清代詩人袁枚在《登泰山詩》中對黃河金帶描寫生動而傳神:一條黃水似衣帶,穿破世間通銀河。

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勢,擎天捧日之姿,巍然屹立在齊魯大地上,海拔1545米,被稱為五嶽之首。古人盛贊泰山萬古此山先得日,諸峰無雨亦生雲,生動描寫了泰山的壯麗景色。

泰山那繼而天空的雲朵,赤紫交輝,瞬息萬變,有的象萬馬賓士,有的象神牛角斗,有的象鳳凰展翅,有的象孔雀開屏但見滿天彩霞與地平線上的茫茫雲海融為一體,猶如巨幅油畫從天而降。雲霞霧靄相映,嵐光寶氣閃爍。浮光耀金的海面上,日輪掀開了雲幕,撩起了霞帳,披著五彩霓裳,像一個飄盪著的宮燈,冉冉升起在天際

泰山的美麗風光令人嚮往、贊美、真不愧為五嶽之首。我多麼希望將來在游一次者如有人間仙境的泰山啊!我不禁深深贊嘆:俗話說的好,廬山秀,黃山之風光,泰山之雄偉!

果然,一個金黃的亮點從群霞中倏地跳躍出來,燃亮了雲端,與朝霞融在一起,彷彿它就是從那霞光中衍生的,那般輪廓分明,金光熠熠,黯淡了一切事物,透徹著亘古的氣概,燃人之雄心壯志。從前只是聽聞泰山日出的宏麗,不想真正見到後,還是被震懾住。它耀武揚威般地踩著雲霞緩緩攀登,與天齊肩,當真是榮耀秋菊,華茂春松。


贊美泰山的詩句名句

◆泰山

年代:【明】 作者:【李夢陽】

俯首元齊魯,東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萬山開。

日抱扶桑躍,天橫碣石來。

君看秦始後,仍有漢皇台。

再書王母池 [唐]呂洞賓

昔年留字識曾來,事滿華夷遍九垓。無賴蚊虯知我字

《鄭生至自泰山》 明代詩人李夢陽

昨汝登東岳,何峰是絕峰?有無丈人台,幾許大夫松。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泰山樑父行》

三國曹植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

劇哉邊海民,寄身於草野。

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

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

天門倒瀉銀河水,日觀翻懸碧海流。

流水來天洞,人間一脈通。

《游泰山》

唐李白

笑我晚學仙,蹉跎凋朱顏。

躊躇忽不見,浩盪難追攀。

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間。

北石依五松,蒼蒼幾千載。

2. 泰山的圖片帶簡介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E6%B3%B0%E5%B1%B1
泰山在山東是中國五嶽之一
泰山是中國五嶽之首,古名岱山,又稱岱宗。位於山東省中部,泰安市境內,矗立在魯中群山間,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7米[1]。泰山是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又是天然的藝術與歷史博物館。
自然地理
泰山原名岱山、亦名岱宗。位於濟南、長清、肥城、泰安之間。其南麓始於泰安城,北麓止於濟南市,方圓426平方公里。主峰位於泰安市境內的玉皇頂,海拔1532.7米。相對高差約1300米。

[編輯] 地質成因推測
泰山約形成於3000萬年前新生代中期。泰山區域地層古老,主要由混合岩、混合花崗岩及各種片麻岩等幾種古老岩石構成,距今約24-25億年,屬於太古代岩類。魯西地區(包括)泰山曾是巨大的沉降帶或海漕。造山運動使沉降帶上的岩層褶皺隆起為古陸,形成規模巨大的山系,經歷長達20億年風化剝蝕,地勢逐漸平緩。距今6億年前左右,泰山再次沉入大海,大約又經歷1億多年,整個地區再次抬升為陸地,古泰山隆起為一個較為低矮的荒丘。距今約1億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由於太平洋板塊向亞歐大陸板塊的擠壓和俯沖,泰山在燕山運動的影響下,地層發生廣泛褶皺和斷裂。在頻繁的地殼運動中,泰山山體快速抬升,均近約3000萬年前的新生代中期,今天的泰山輪廓基本成型。

[編輯] 氣候植被
泰山因其高度,氣候也呈垂直變化,山下為暖溫帶,山頂為中溫帶。山上多雲霧,年均降水量為1132mm,而山下只有750mm。泰山植被覆蓋率達80%,山麓上依次可見落葉林、闊葉針葉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木草叢,林帶垂直界線分明,植被景觀各異。現有種子植物144科,989種,其中木本植物72科433種,草本植物72科556種,葯用植物111科462種。

[編輯] 人文景觀

泰山日出
[編輯] 人類歷史宏觀影響
泰山山體雄偉壯觀,景色秀麗。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盤古死後,頭部化為泰山[2]。據《史記集解》所載:「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古人形容「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恆,為五嶽之長」。古代傳統文化認為,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嶽之長」、「五嶽獨尊」的稱譽。因其氣勢之磅礴為五嶽之首,故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譽。5萬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遺存和40萬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遺存顯示出這一帶早期的人類活動。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遺存也反映出早期黃河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動狀況。戰國時期,齊國沿泰山山脈直達黃海邊修築了長約500千米的長城,今遺址猶存。進入秦漢之後,泰山逐漸成為政權的象徵。

幾千年來泰山自然景觀融入了帝王封禪、詩文渲染、工匠藝術以及科學考察等因素,構成了泰山風景。風景區內形成了以主峰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三重空間(以岱廟為中心的泰安城,城西南蒿里山的「陰曹地府」,南天門以上的「仙界天府」)一條軸線(連接這三重空間的景觀帶,主要是岱廟中軸線北延直到玉皇頂)的景觀格局。從海拔150餘米的山麓泰安市區,至中天門海拔847米,南天門1460米,玉皇頂1545米層層迭起,構成泰山的獨特景觀。

[編輯] 封禪祭祀
歷經幾千年文化積淀,泰山上存有許多人文景觀。泰山是齊魯文化的中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據中國古代各朝代文獻記載,此山經常是皇帝設壇祭祀祈求國泰民安和舉行封禪大典之地。相傳遠古時代就有72位首領來此巡狩祭祀。自秦以降,中國古代有12為帝王來此封禪朝拜。第一個在此舉行大規模封禪儀式的是秦始皇,留下五大夫松的傳說;漢武帝八登泰山,驚嘆「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駭矣!惑矣!」。在泰山封禪祭祀成為中國歷史上一種極其隆重的曠世大典。被人認為凡是異性而起或功高顯德的帝王,天神必將賜予吉祥的「符瑞」,他便有資格到泰山報告成功,答謝受命於天之恩,這便形成泰山大典的歷代傳統。

「封」是在泰山極頂聚土築圓壇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於天;「禪」是在山下小山丘積土築方台壇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報福廣恩厚之情。圓台方壇表示天圓地方。一代帝王若登封泰山即視為天下太平、國家興旺的標志。而皇帝本人也就成為名副其實的真龍天子。所以漢代史學家班固在《白虎通封禪篇》中說:「王者異性而起,必升封泰山何?報告之義也。始受命之時,該制應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禪以告太平也。所以必於泰山何?萬物之始,交代之處也。」

[編輯] 宗教影響

增福廟佛教於公元4世紀中期傳入泰山。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到泰山岱陰創建了朗公寺和靈岩寺。魏晉南北朝時期,泰山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 寶寺、普照寺等。著名的泰山經石峪是北齊人所刻的佛教經典《金剛經》。唐宋時,靈岩寺極為鼎盛,唐宰相李吉甫反把泰山靈岩寺稱為天下「四絕」之一。
道教:據傳說戰國時就有方士隱居岱陰岩洞;秦漢後詞廟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宮(龍泉觀)、碧霞祠、後石塢廟、元始天尊廟等。其中以王母池為最早,創建於公元220年以前;以碧霞祠影響最大。

[編輯] 文人墨客

泰山上的石刻數千年來泰山自然景觀被融入帝王封禪、宗教神話、書畫意境、詩文渲染、工匠藝術等文化因素,構成了龐大的泰山美學文化。孔子、杜甫等名人雅士更曾到訪此山,並留下詩句。孔子的名言是「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的詩歌望岳;姚鼐的散文登泰山記等等。

[編輯] 泰山石刻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泰山石刻
所在 山東省泰安市
分類 石窟寺及石刻
時代 北齊至唐
編號 5-454
登錄 2001年
歷代帝王到泰山祭天告地,儒家釋道、傳道、受經,文化名士登攀覽勝,留下了琳琅滿目的碑刻、摩崖、楹聯石刻,而泰山的摩崖石刻也是名山之最。泰山石刻現存1800餘處,其中碑碣800餘塊,摩崖石刻1000餘處,大體分布為岱廟157塊、岱麓215處、登山東路576處,岱頂258處,岱西80餘處,岱陰44處,靈岩寺400餘處,神通寺100餘處。石刻主要包括歷代帝王封禪告祭文、寺廟創建重修記、石經墓銘、頌岱詩文、提景及楹聯等5類,大部分為自然石刻。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雙遺產之一。

http://images.google.cn/images?hl=zh-CN&q=%E5%8C%97%E5%B2%B3%E6%81%92%E5%B1%B1&btnG=%E6%90%9C%E7%B4%A2%E5%9B%BE%E7%89%87&gbv=2&aq=f&oq=
北嶽恆山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Category:Hua_Shan?uselang=zh-cn
華山

http://images.google.cn/images?hl=zh-CN&q=%E5%B5%A9%E5%B1%B1&btnG=%E6%90%9C%E7%B4%A2%E5%9B%BE%E7%89%87&gbv=2&aq=f&oq=

嵩山

http://images.google.cn/images?hl=zh-CN&q=%E8%A1%A1%E5%B1%B1&btnG=%E6%90%9C%E7%B4%A2%E5%9B%BE%E7%89%87&gbv=2&aq=f&oq=
衡山

3. 泰山頂峰主峰長什麼樣子

玉皇頂,是五嶽之首泰山的主峰之巔,因峰頂有玉皇殿而得名,主祀玉皇上帝。玉皇頂舊稱太平頂,又名天柱峰,始建年代久遠無考,明成化年間重修。神龕上匾額題「柴望遺風」,說明遠古帝王曾於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諸神。
相傳最初秦始皇曾到此祭天。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3)泰山圖片清晨唯美擴展閱讀:
玉皇頂舊稱「太平頂」,也叫做「玉皇頂」,這里是泰山絕頂,為泰山地勢最高的建造物,由山門、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和東西禪房組成。
主殿供奉玉皇上帝神像,廟院中央有塊極頂石,極頂石上有通石碑,上刻著「泰山極頂」和「1545米」兩行字(實際高度1532.7米,國家測繪局二〇〇七年四月二十七日公布的數據)。氣勢雄偉,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峰」之美譽。
玉皇頂位於碧霞祠北,為泰山絕頂,舊稱太平頂,又名天柱峰。玉皇廟位於玉皇頂上,古稱太清宮、玉皇觀。東亭可望「旭日東升」,西亭可觀「黃河金帶」。
自入南天門,遊人漫步在平坦的天街上,已消除了一些攀登十八盤時的疲勞。從天街到玉皇頂雖又要登百餘石階,已是「大巫見小巫」。

4. 圖片上這是哪個景區

泰山吧?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5. 描寫泰山的優美句子

1、走在台階的兩邊,看著參天大樹,密密麻麻的叢林,碧綠而又嫩綠的小草鋪滿了大地,五顏六色的花兒長在草地上給草地加上了漂亮的衣服。當我們爬上山頂的時候,放眼望去真是一片綠色的海洋,一覽眾山小啊!

2、在玉皇頂上空,我看見一片瀑布,飛流直下,像一條條銀色的巨龍。可是一會兒就不見了。爸爸告訴我說:那是海市蜃樓。你看,那雲海,白茫茫一片,再配上一半黃昏,顯得更加壯觀,更加美麗了。

3、在天街上往下望,爬山的人們就像一隻只小螞蟻。我終於看到泰山的所有的景色,白雲就在我的腳下,泰山真美啊!我彷彿自己就像一個美麗的仙女飛舞於白雲之間,真是令人引起無限遐想,心曠神怡!

4、在泰山山腳下向上望,只見它連綿起伏,氣勢雄偉。泰山樹木長得鬱郁蔥蔥。雪白的雲朵圍繞著山頂,像是給泰山戴上了雪白的絲巾。

5、在泰山頂上看晚霞夕照更是變化多端。當雨過天晴,天高氣爽,夕陽西下的時候,若漫步泰山極頂,仰望西天:朵朵殘雲如峰似巒,一道道金光穿雲破霧,直瀉人間。在夕陽的映照下,雲峰之上均鑲嵌著一層金燦燦的亮邊,閃爍著奇珍異寶般的光輝。

6、在泰山頂上看日出真是壯觀而動人心弦,隨著旭日發出的第一縷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從而使東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漸轉為魚肚白、紅色,直至耀眼的金黃,噴射出萬道霞光,最後,一輪火球躍出水面,騰空而起,整個過程象一個技藝高超的魔術師,在瞬息間變幻出千萬種多姿多彩的畫面,令人嘆為觀止。

7、在泰山頂上看黃河金帶更是一道奇觀。黃河金帶新霽無塵、夕陽西下時,舉目遠眺,在泰山的西北邊,層層峰巒的盡頭,還可看到黃河似一條金色的飄帶閃閃發光;或是河水反射到天空、造成蜃景,均叫黃河金帶。它波光鱗鱗,銀光閃爍,黃白相間,如同金銀鋪就,從西南至東北,一直伸向天地交界處。清代詩人袁枚在《登泰山詩》中對黃河金帶描寫生動而傳神:一條黃水似衣帶,穿破世間通銀河。

8、在泰山頂上觀雲海玉盤簡直是一奇特仙境。夏天,雨後初晴,大量水蒸氣蒸發上升,加之夏季從海上吹來的暖溫空氣被高壓氣流控制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時,如果無風,在頂上就會看見白雲平鋪萬里,猶如一個巨大的玉盤懸浮在天地之間。遠處的群山全被雲霧吞沒,只有幾座山頭露出雲端;近處遊人踏雲駕霧,彷彿來到了天外。微風吹來,雲海浮波,諸峰時隱時現,像不可捉摸的仙島,風大了,玉盤便化為巨龍,上下飛騰,倒海翻江。

9、在上面往下望,只見白色的雲層里,帶著一點點墨綠色。它的旁邊有一個大瀑布。中間有一塊巨石,把大瀑布分成兩條小瀑布。水花四濺,飛起一團團水霧。我忽然想起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又恍然大悟:原來泰山下面小溪的源泉在這里啊!泰山從簾簾飛瀑到涓涓細流,真是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10、在山頂,四處一望,一切盡在眼底。山下的水庫像一面鏡子,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樹木像小草,人群像甲蟲,房屋像鳥籠,就連寬闊的馬路也像條銀白色的帶子。在山頂上,風雲升至足下,看山裡,山風呼嘯,濃霧彌漫,好似墜入混沌世界,像處於仙境一般,能看到雲海奇景。晴天時,還能看到黃河金帶,晚霞夕照。當然要看到這四大奇觀必須在泰山上多住幾日或勤來泰山游覽。

11、天已泛出白色,恍若有淡紅的朝霞徐徐升起,像滴在淡藍色布匹上的紅顏料,由濃漸淡,溫潤的暈散開來,像毛筆濃墨重彩的粗粗勾勒,又細膩柔美似仙女飄浮的輕紗水袖,漫灑在層層雲海之上,瑰麗而隨意地向天空射出萬丈紅光,染紅了我們爬過的座座山嶺,奇雄華美,天下獨絕。

12、天空雲纏霧繞灰濛蒙的一片,可惜那天是陰天看不到日出,只能看到縷縷紅霞朦朦朧朧的。我們懷著遺憾的心情下山,到了半山腰抬頭看也是霧,低頭看下面也是霧感覺置身於仙境之中都看不清泰山的真面目了。使我不禁想到蘇軾的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3、泰山那繼而天空的雲朵,赤紫交輝,瞬息萬變,有的象萬馬賓士,有的象神牛角斗,有的象鳳凰展翅,有的象孔雀開屏但見滿天彩霞與地平線上的茫茫雲海融為一體,猶如巨幅油畫從天而降。雲霞霧靄相映,嵐光寶氣閃爍。浮光耀金的海面上,日輪掀開了雲幕,撩起了霞帳,披著五彩霓裳,像一個飄盪著的宮燈,冉冉升起在天際。

14、泰山腳下有無數座名橋,如泰山西路、黑龍潭上面的瀑布之顛,峭壁峽谷之間有一座橋叫長壽橋,長60多米,寬10米左右。山間淙淙溪水從大橋洞流過。每當雨訊到來,山洪暴發的時候,水傾瀉而下,從懸崖跌入潭內,形成瀑布,遠遠望去真是青山結碧水,白銀連彩虹。河水以排山倒海之勢,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瀑布濺起的水花如煙、如霧、如塵。真像李白詩中描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5、太陽的光芒照在我們的臉上、身上,頓時全身暖和起來。現在我看清了,太陽是從山的頂上跳出來的。太陽離開山頂慢慢上升,頓時霞光萬道,好像天空也被燃燒起來了,真漂亮!白雲在山間飄盪,遠處群山的峰頂在雲間時隱時現,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畫。而我們所在的山峰和大地都穿上金色的大衣,一切清新亮麗。

16、絲絲縷縷的光線透過樹縫,地面上有無數光斑在搖曳,周圍綠意盎然。晶瑩的汗珠在青絲間悄然滑落,沉重的腳步終於邁過了最後一級石階,南天門三個大字在眼前印刻,已經偏過幾十度角的太陽微笑地望著勝利的我。

17、十八盤是泰山最險的一條山路,共有石階1600餘級,兩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盤路鑲嵌其中,遠遠望去,恰似天門雲梯。泰山之雄偉,盡在十八盤;泰山之壯美,盡在攀登中!泰山之奇觀,盡在泰山頂。我們登上泰山頂,舉目遠眺,只見山外有山,景外有景,無限風光,攝人心魄。

18、盤旋曲折的山路像一架雲梯展現在面前,特別是十八盤直下,幾乎是90度。上面的人像站在頭上,下面的人踩在腳下,路旁有野花萬紫千紅,各具特色,散發出醉人的芳香。

20、果然,一個金黃的亮點從群霞中倏地跳躍出來,燃亮了雲端,與朝霞融在一起,彷彿它就是從那霞光中衍生的,那般輪廓分明,金光熠熠,黯淡了一切事物,透徹著亘古的氣概,燃人之雄心壯志。從前只是聽聞泰山日出的宏麗,不想真正見到後,還是被震懾住。它耀武揚威般地踩著雲霞緩緩攀登,與天齊肩,當真是榮耀秋菊,華茂春松。21、古樸典雅的古代建築一個接一個,隨時進入你的眼簾。從岱宗坊向上便是王母池、紅日、萬仙樓,再向上是中天門、玉皇頂等名勝古跡,數不勝數。愛好書法的文人看到歷代騷人墨客留下的佳句,更是留戀不舍。

22、登上幾十段石階小路。小路的左側是山石,山石上刻著一些古人的詩句。字體工整有力,真值得我學習。一些松樹在山石間長出來,它們的生命力真頑強啊!小路右側是一些千年古樹。松樹下面還有一條小溪從山上流下來。叮叮咚咚的向下流淌。它就像一個小姑娘,唱著歡快的曲子,向山下跑去。

23、到了十八盤更是陡峭好似天梯啊!不得已我們買了一根拐杖一步一步往上走。石梯兩邊的鬱郁蒼蒼的樹木就像一個個穿著軍裝的戰士守衛著泰山。走到了沒有梯子的地方,我仰頭一看上面寫著南天 門三個大字。我們又走了一段路終於到了玉頂峰,一塊巨石上寫著五嶽獨尊四個大字真有帝王風范。

關於泰山的優美句子



關於泰山的優美句子

1、初冬,泰山已是白雪皚皚一片,山半腰上掛滿冰瀑,玲琅滿目,折射著燦爛的陽光,晶螢璀燦,山道的石階上,消融的冰雪,又重新凝結成冰,布滿台階,閃爍著冷冷的日輝,滑滑地從山腳下,一直鋪到南天門。

2、泰山的清晨,第一縷陽光透過晨霧,照耀在山頂上時,彷彿從天而降的巨幅山水畫卷展現在眼前,晨光一掃陰霾。山更近了,樹更綠了,風更清了,那錯落有致的山景更迷人了。

3、在蜿蜒起伏的山路上,抬頭仰望泰山,泰山山勢高峻挺拔,山峰連綿起伏,清澈的泉水從山上流淌下來,石頭千姿百態;山花爛漫,松柏蒼翠欲滴。

4、泰山的一條小溪,流水潺潺,清澈見底,將手放在水中,水是那樣溫和、舒服、像媽媽的手扶摸著你,使我完全陶醉。

5、習習微風吹過,帶著泰山的山泉清氣,路邊的松柏傲然挺立,與藍天、白雲、鳥兒組成一幅自然工筆畫,給人一種大自然安逸靜美的享受,叫人贊嘆不已。

6、站在泰山上看,雲霧繚繞,有的一片一片,如千里棉絮;有的一望無際,如汪洋大海,山峰直插雲霄,敢戲白雲,有如浮在海面上的蓬萊仙島,每一座山峰,每一片雲霧都彷彿在細細低語,都像一幅美妙的山水畫,一首優美的散文詩。

7、泰山的陰天,群山籠罩著薄薄的霧,朦朦朧朧。山峰之間界限不明,稜角若隱若現。林子茂密,樹葉蒼翠欲滴。來路幾經曲折,早已隱沒在一片蔥郁之中了。

8、走進泰山,路旁的參天大樹,蔥蔥鬱郁,蒼翠挺拔;遠處的群山,連綿起伏;白雲自由自在地飄浮著,周圍到處是聳峙的峰巒,險峻的崖壁。

9、站在南天門上飽覽那壯麗的山色,泰山真不愧是五嶽之首呀。泰山隊景色真美呀,群峰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泰山的山峰真奇呀,有的陡直矗立在天邊,有的山峰像一位老人,真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0、泰山的十八盤非常險要,它就像一架陡梯直插雲間讓我膽戰心寒,爬到十八盤,峰上雲霧繚繞,山徑蜿蜒曲折,像一條綵帶從雲間飄落下來,遊人似一個個小彩點,零零星星散布在綵帶上。

11、只見一股股白色的溪流在山間蜿蜒穿行,雨大溪急,溪水沖擊著山間的巨石,發出嘩啦啦的笑聲;數條溪流匯聚成一道壯觀的瀑布,飛流直下,濺起雪白的水花;挺拔的大樹像一個個巨人,保衛著泰山。

12、泰山上綠樹成蔭,小溪穿梭其中,山路盤旋而上,四周是高聳的峭壁,上面長滿藤蔓,很是壯麗。

13、泰山的四周的景物都被霧氣縈繞,松樹套上了白紗做的外套,柳樹穿上了美麗的白紗裙;楊樹披上了白沙披肩。它們向霧表示感謝,而霧繼續向上飛去,撒下一片片輕紗,讓林木間多了些幽靜、神秘的氣氛。

14、泰山風景壯麗,累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雲煙嵐光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

15、在泰山上看日出,太陽離開山頂慢慢上升,頓時霞光萬道,好像天空也被燃燒起來,白雲在山間飄盪,遠處群山的山峰在雲間時隱時現,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畫。

16、來到泰山腳下,抬頭望去,只見雄偉的泰山巍然屹立,直入雲霄,隱隱約約地看到山頂的南天門,彎彎曲曲的十八盤,就像一條銀色的絲帶,從天上飄落下來。

17、泰山不只一座,大大小小的山峰個個相連,有高的、低的、寬的、窄的,不計其數.山峰上是無數塊奇形怪狀的石頭,有的石頭縫里還長出了幾棵小樹,遠遠望去,滿山蒼翠。

18、放眼眺望那籠罩在晨霧里的泰山,宛如是一位欲說還休的仙子,顯得那麼朦朧、羞澀,靜靜地等待著我們去頂禮膜拜。

19、離開玉皇頂.沿著十八盤下山,極目望去,兩邊的山真秀麗啊!一座座拔地而起,有的像多姿少女;有的像千年松柏;有的像雄鷹起飛;還有的像紅燭燈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20、走過泰山的仙人橋頭,只見山谷之中,靄靄的雲煙飄過來,飄過去,將那綠色的峰巒時而掩蓋住,時而又顯出來。透過薄紗似的輕煙,我隱約看見了金黃色的琉璃瓦,朱紅色的牆壁。

描寫泰山的詩句



1、泰山天壤間,屹如郁蕭台。元好問《登岱》

2、綠野風煙,平泉草木,東山歌酒。辛棄疾《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

3、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蘇軾《念奴嬌中秋》

4、山映斜陽天接水。范仲淹《蘇幕遮懷舊》

5、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

6、齊景升丘山,涕泗紛交流。阮籍《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7、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許渾《金陵懷古》

8、萬里江山知何處。張元干《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9、對朝雲叆叇,暮雨霏微,亂峰相倚。黃庭堅《醉蓬萊》

10、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杜甫《望岳》

11、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杜甫《望岳》

12、海色動遠山,天雞已先鳴。李白《游泰山》

13、岱頂凌霄十八盤,中原蕭瑟思漫漫。徐文通《岱宗》

14、況有文章山斗。辛棄疾《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

15、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李白《從軍行》

16、對山河百二,淚痕沾血。張瓊英《滿江紅題南京夷山驛》

17、願登太華山,上與松子游。阮籍《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18、黃河從西來,窈窕入遠山。李白《游泰山》

19、登高望蓬瀛,想像金銀台。李白《游泰山》

20、客館夜驚塵土夢,宮車曉轉關山月。張瓊英《滿江紅題南京夷山驛》

21、泰山嵯峨夏雲在,疑是白波漲東海。李白《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22、今日樓台鼎鼐,明年帶礪山河。劉過《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

23、扶搖九萬里,未可誣齊諧。賈魯《登泰山》

24、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25、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李白《游泰山》

26、岱宗何崔嵬,群山無與比。賈魯《登泰山》

27、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開。李白《游泰山》

28、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29、清曉騎白鹿,直上天門山。李白《游泰山》

描寫泰山的語句


描寫泰山的語句

1.起伏的黃土山頭,真像一片大洪水的波濤。

2.山溝被雪填平了,和山背一樣高,成了一片片平平的雪鋪的大廣場。

3.山浪峰濤,層層疊疊。

4.山是一部辭典,年輕時讀它薄,年長時讀它厚。「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山讓人類讀了千萬年而永遠讀之不完。山依然那樣虛懷若谷,山總是樂於把豐富的寶藏奉獻給熱愛它的人們。搜尋世上所有的形容詞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5.山最樸素的品質是石頭,而石頭從不代表山,山是它身上所有存在的總和。山的身體潛藏無數的財富,金銀銅鐵,錫鋁鎳鉻,鮮花美玉,礦泉溫泉,鑽石石墨,木材草葯,珍禽異獸,只要你善於發掘,決不會寶山空回。即使普通如石頭,也有許許多多的品格。山身上還有人類至今尚未發現的資源。珍貴出於山,平凡出於山,山的身上凝聚著人類物質和精神的豐厚成果。

6.泰山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突起於華北平原,凌駕於齊魯丘陵,相對高差達1300米,視覺效果格外高大,具有通天拔地之勢,形成"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泰山綿亘200餘公里,盤卧方圓426平方公里,形體集中,產生厚重安穩之感,正如"穩如泰山"一詞所述。泰山岩性堅硬,節理發育。古松與巨石相互襯托,雲煙和朝日彼此輝映,突兀峻拔,耀眼磅礴。

7.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範千古,啟迪萬物。這是山給予我的厚重酬報。我對於門前的山,彷彿讀懂了李白與敬亭山,產生了「相看兩不厭」的情感。

8.峽江兩岸的山直起直落,高得讓人頭暈。

9.幽幽的深谷顯的駭人的清靜和陰冷。

10.再沒有比春雨洗浴後的青山更迷人了,整個山坡,都是蒼翠欲滴的濃綠,沒來得散盡的霧氣像淡雅絲綢,一縷縷地纏在它的腰間,陽光把每片葉子上的雨滴,都變成了五彩的珍珠。

11.周圍的大山像一幅五顏六色的花布。

12.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隱若現,日落西山,餘光橫照。

13.大地何其廣袤,而山其實更壯闊。山的面積是陸地的三倍。山雖然以石為懷,卻從不嫌棄泥土,始終與泥土相依相伴。山雖然雄奇偉岸,卻甘願把泥土表露在自體周圍。人們贊嘆山之偉大,而山卻把泥土捧在自己的峰巔。山因為有泥土,孕育了堅貞不渝的青松,青松以其蒼翠蔥蘢描繪著大山永遠不老的情懷。山正因為有泥土為伴,方襯出挺拔茂盛英姿勃發青春常在。

14.大山黑蒼蒼沒邊沒沿,刀削斧砍般的崖頭頂天立地。

15.龍山頭,像一座大墓似的聳立在夜色中。

16.露出雲層的群山似島嶼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懸浮著。

6. 山東泰山景區暫停對外開放了!發幾張大年初一從泰山頂上拍的圖片

泰山玉皇頂,是泰山主峰之巔,因峰頂有玉皇廟而得名。玉皇頂舊稱太平頂,又名天柱峰,始建年代無考,明成化年間重修。玉皇頂殿前有「極頂石」,標志著泰山的最高點。極頂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是歷代帝王登封泰山時設壇祭天之處。玉皇廟位於玉皇頂上,古稱太清宮、玉皇。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峰」之美譽。

7. 泰山是什麼樣的

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境內,成山於太古代,距今約有24.5億年,是由片麻岩、花崗岩構成的斷塊山地,雄居於平原和丘陵之上。主峰玉皇頂,海拔1524米,突起於群峰之上,巍峨挺拔,氣勢磅礴。登頂眺望,有「一覽眾山小」之感。泰山自古以「雄」而聞名天下。

泰山古稱「岱山」或「岱宗」。古人以東方為萬物交替、日月升華之地,所以泰山有「五嶽獨尊」、「五嶽之長」的稱譽。歷代帝王把泰山當做神的化身,在登基之初和太平之年多來泰山封神祭祀天地,建廟塑神,刻石題字,給泰山加上許多封號。因此,山間遍布詩文碑刻、古詩亭橋等古跡。歷代文人也多愛慕泰山,留下了大量描繪、贊美泰山風景的詩文佳作,為泰山錦上添花。泰山的奇峰幽谷,蒼松翠柏與名勝古跡和諧地融為一體。它既是我國一個大型的山嶽公園,又是一個天然的歷史、藝術博物館。泰山已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清單。

登泰山始自岱家坊,登山路線長9000米,可劃分為岱廟、南麓、東路、岱頂和西路五個游覽小區。沿途風景名勝眾多,較為著名的有王母池、斗母宮、經石峪、中天門、五大夫松、升仙坊、南天門、碧霞祠和記泰山銘碑等。登頂可觀雲海玉盤、黃河金帶、旭日東升和晚霞夕照四大奇觀。徒步登泰山絕頂,不但可以縱覽泰山遠近風光,而且還是身心和體力的鍛煉。年輕或身強力壯的旅遊者,從秦安出岱宗坊取東路登山頂,經西路下山,當天可以往返。但對年老體弱者,登山猶如登天。因此,解放後在修建名勝古跡的同時,十分重視登山道路的建設。現在不但有汽車且還有空中索道——纜車這一現代化交通工具,方便遊客「一步登天」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泰山的旅遊價值。

岱廟是泰山第一名勝,位於泰山南麓泰安市內,是歷代帝王祭祀泰山舉行大典的地方。從秦漢起,歷經修建,建築面積96000多平方米。主殿天貺殿高22.3米,寬19.8 米,重檐八角,紅牆黃瓦,斗拱彩繪,雄偉壯觀,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大成殿並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殿宇。廟內藏有自秦代以來的壁畫和石碑150餘方,與西安、曲阜等地碑林齊名,為國內重要碑林之一。

8. 泰山日出沒有看到怎麼發朋友圈

1、在泰山山腳下向上望,只見它連綿起伏,氣勢雄偉。泰山樹木長得鬱郁蔥蔥。雪白的雲朵圍繞著山頂,像是給泰山戴上了雪白的絲巾。
2、十八盤是泰山最險的一條山路,共有石階1600餘級,兩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盤路鑲嵌其中,遠遠望去,恰似天門雲梯。泰山之雄偉,盡在十八盤;泰山之壯美,盡在攀登中!泰山之奇觀,盡在泰山頂。我們登上泰山頂,舉目遠眺,只見山外有山,景外有景,無限風光,攝人心魄。
3、走在台階的兩邊,看著參天大樹,密密麻麻的叢林,碧綠而又嫩綠的小草鋪滿了大地,五顏六色的花兒長在草地上給草地加上了漂亮的衣服。當我們爬上山頂的時候,放眼望去真是一片綠色的海洋,一覽眾山小啊!
4、果然,一個金黃的亮點從群霞中倏地跳躍出來,燃亮了雲端,與朝霞融在一起,彷彿它就是從那霞光中衍生的,那般輪廓分明,金光熠熠,黯淡了一切事物,透徹著亘古的氣概,燃人之雄心壯志。從前只是聽聞泰山日出的宏麗,不想真正見到後,還是被震懾住。它耀武揚威般地踩著雲霞緩緩攀登,與天齊肩,當真是榮耀秋菊,華茂春松。
5、泰山那繼而天空的雲朵,赤紫交輝,瞬息萬變,有的象萬馬賓士,有的象神牛角斗,有的象鳳凰展翅,有的象孔雀開屏……但見滿天彩霞與地平線上的茫茫雲海融為一體,猶如巨幅油畫從天而降。雲霞霧靄相映,嵐光寶氣閃爍。浮光耀金的海面上,日輪掀開了雲幕,撩起了霞帳,披著五彩霓裳,像一個飄盪著的宮燈,冉冉升起在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