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蒲公英圖片
蒲公英的花語
蒲公英的花語是無法停留的愛。不同顏色的蒲公英又具有不同的花語。
黃色蒲公英黃色蒲公英的花語正如它的花色一樣,明媚又開朗。
Ⅱ 蒲公英的樣子,蒲公英的圖片
一、樣子
1.葉片:葉片呈倒卵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度大多在4-20cm之間,寬為1-5cm左右。葉片先端鈍或急尖,邊緣有波狀齒、羽狀深裂、倒向羽狀深裂或大頭羽狀深裂等不同樣子。葉柄及主脈常帶有紅紫色,外表有蛛絲狀白色柔毛或幾無毛。
Ⅲ 有誰知道蒲公英是長什麼樣子發個圖好嗎
沒開花時就是單單只有葉子在地面上,葉根生,排成蓮座狀,狹倒披針形,大頭羽裂,裂片三角形,全緣或有數齒,先端稍鈍或尖,基部漸狹成柄,無毛蔌有蛛絲狀細軟毛。圖片上是有開花的蒲公英,沒開花的蒲公英就是你把花去掉就是了那個樣子了。 希望您采娜
Ⅳ 蒲公英葉子圖片
1、圖中即為蒲公英成長期的葉子。
拓展資料:
蒲公英屬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圓錐狀,表面棕褐色,皺縮,葉邊緣有時具波狀齒或羽狀深裂,基部漸狹成葉柄,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花葶上部紫紅色,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頭狀花序,總苞鍾狀,瘦果暗褐色,長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
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華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花開後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多年生草本。根略呈圓錐狀,彎曲,長4~10厘米,表面棕褐色,皺縮,根頭部有棕色或黃白色的毛茸。
瘦果倒卵狀披針形,暗褐色,長約4~5毫米,寬約1~1.5毫米,上部具小刺,下部具成行排列的小瘤,頂端逐漸收縮為長約1毫米的圓錐至圓柱形喙基,喙長6~10毫米,纖細;冠毛白色,長約6毫米。花期4~9月,果期5-10月。
Ⅳ 幫找幾張蒲公英花海的圖片 可以是合成的 要白色 已經開了 有陽光青春朝氣意境的(沒有的話不要花海也行
Ⅵ 請問大神這是什麼植物,有圖,感謝感謝!
圖片的植物應該是蒲公英。
一、蒲公英的醫學作用
1、清熱解毒
蒲公英和婆婆丁的區別,同一種植物沒有區別
蒲公英是一種在路邊很常見的野生植物,它的植株中含有特有的蒲公英醇和蒲公英素,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的膽鹼和有機酸。這些物質都是有著很好的去熱毒的作用,非常適合在夏天的時候治療熱毒和上火現象,是一種清熱解毒良品。
2、利尿通淋
蒲公英和婆婆丁的區別,同一種植物沒有區別
蒲公英裡面含有的膽鹼是可以清膽的,可以抑制肝膽臟腑的濕熱現象。除此之外還有利水作用,對於一些因為膀胱濕熱感染導致的小便不利,以及泌尿系統感染引起的小便短赤,疼痛,以及尿不盡的現象也有著很好的治療作用。
3、抗菌消炎
蒲公英和婆婆丁的區別,同一種植物沒有區別
經過醫療實驗驗證,蒲公英是一種抗菌消炎,抗病毒的植物。市面上也是有琳琅滿目的蒲公英提煉出來的抗病毒葯物。將蒲公英的葉子,還有防風和大青葉洗干凈之後,用水煎服口服之後,就可以治療病毒感染導致的感冒現象,令身體迅速恢復健康。
二、蒲公英食用方法
1、泡水
蒲公英和婆婆丁的區別,同一種植物沒有區別
蒲公英泡水喝是很多注重養生的人喜歡的進食方式,將蒲公英曬成干之後,拿開水沖泡,這樣能夠將蒲公英的醫學作用最大化保留。不少夏日上火,暑熱難耐的人都會泡上一杯蒲公英水喝。除此之外,很多小便不順暢的人也會喝蒲公英水。但是蒲公英性寒,千萬不要長期服用。
2、涼拌
蒲公英和婆婆丁的區別,同一種植物沒有區別
在春天的時候,掐上一把很嫩的蒲公英葉子,將其下水焯2分鍾,去掉植株的苦澀感,然後加入蒜末香油、食醋和鹽等調料攪拌均勻之後就能夠吃了。這樣的食用方法操作簡單,還很好的降火作用。是很多陰虛火旺,經常上火的人的最佳菜餚。
3、炒菜
蒲公英和婆婆丁的區別,同一種植物沒有區別
蒲公英也是可以炒菜的,將蒲公英嫩芽洗干凈之後,直接下鍋爆炒,只要1~2分鍾就可以出鍋了。喜歡吃葷菜的人也可以用蒲公英炒豬肉,不僅口感很好,還有著補中益氣和解毒的作用。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了蒲公英和婆婆丁根本就是一種植物,它們並沒有任何區別。蒲公英不僅可以清熱解毒,還能抗菌消炎和利尿通淋,是一種對身體很好的植株呢
Ⅶ 蒲公英是什麼樣子有圖片嗎
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圓錐狀,表面棕褐色,皺縮,葉邊緣有時具波狀齒或羽狀深裂,基部漸狹成葉柄,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花葶上部紫紅色,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頭狀花序,總苞鍾狀,瘦果暗褐色,長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華花郎等。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花開後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7)蒲公英圖片唯美浪漫擴展閱讀:
蒲公英是多年生宿根性植物,野生條件下二年生植株就能開花結籽,初夏為開花結數隨生長年限而增多,有的單株開花數達20個以上,優良品種單株開花數量可高達20個以上,開花後經13~15天種子即成熟。
花盤外殼由綠變為黃綠,種子由乳白色變褐色時即可採收。切不要等到花盤開裂時再採收,否則種子易飛散失落損失較大。一般每個頭狀花序種子數都在100粒以上,大葉型蒲公英種子千粒重為2克左右,小葉型蒲公英種子千粒重為0.8~1.2克左右。
采種時可將蒲公英的花盤摘下,放在室內存放後熟一天,待花盤全部散開,再陰干1~2天至種子半干時,用手搓掉種子尖端的絨毛,然後曬干種子備用。
在蒲公英野生資源豐富的地方,也可直接控取野生蒲公英的根用於栽培。通常在10月份,挖根後集中栽培於大棚中,株行距8厘米×3厘米,栽後澆足水,至次年2月即可萌發新葉,這時再施一次有機肥,生長到一定程度即可采葉上市。
蒲公英整地施肥
選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種植。要畝施有機肥2000~3500千克,混合過磷酸鈣15千克,均勻地撒到地面上。深翻地20~25厘米,整平耙細,做平畦寬1.2米、長10米、起20厘米高小壟。
蒲公英播種前,應先翻地作畦,在畦內開淺溝,溝距12厘米,溝寬10厘米,然後將種子播在溝內,播種後覆土,土厚0.3~0.5厘米。播種時要求土壤濕潤,如土壤乾旱,在播種前兩天澆透水。春播最好進行地膜覆蓋,夏播雨水充足,可不覆蓋。
蒲公英播種繁殖
蒲公英繁殖採用種子繁殖。種子無休眠期,成熟採收後的種子,從春到秋可隨時播種。根據場需求,冬季也可在溫室內播種,露地直播採用條播,在畦面上按行距25~30厘米開淺橫溝,播幅約10厘米,種子播下後覆土1 厘米,然後稍加鎮壓。播種量每畝0.5~0.75千克。平畦撒播,畝用種1.5~2.0千克。
為提早出苗可採用溫水燙種催芽處理,即將種子置於50~55℃溫水中,攪動至水涼後,再浸泡8小時,撈出種子包於濕布內,放在25℃左右的地方,上面用濕布蓋好,每天早晚用溫水澆1次,約3~4天種子萌動即可播種。
根據試驗結果得知:5月未採收種子後立即播種,從播種至出苗需10~12天;延至夏季7~8月份播種,則從播種到出苗需15天。播種量一般每平方米為3~4克左右,可保苗700~1000株。
Ⅷ 蒲公英的資料,蒲公英圖片
一、形態特徵
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根為圓錐狀,帶有一點彎曲,長度在4-10厘米之間,表面是棕褐色的。其葉子為披針形,有時有羽狀深裂,頂端的裂片比較大,多呈三角形,而且邊緣有齒。它的花葶高度在10-25厘米左右,上部為紫紅色,有白色的柔毛,花為頭狀花序,舌狀花黃色,背面有紫紅色條紋。果實為瘦果,顏色是暗褐色,長度不足5毫米,上面有白色冠毛,可以隨風飄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