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能幫我解釋一下「書籍裝幀」是什麼還有做一本書籍裝幀需要哪些准備跟素材,步驟有哪些越詳細越好!
書籍裝幀
書籍裝幀書籍生產過程中的裝潢設計工作。又稱書籍藝術。書籍裝幀是在書籍生產過程中將材料和工藝、思想和藝術、外觀和內容、局部和整體等組成和諧、美觀的整體藝術。
目錄
基本介紹設計
正文
封面
書籍裝幀介紹書籍
《中國古代書籍裝幀》
《書籍裝幀設計》
基本介紹 設計
正文
封面
書籍裝幀介紹書籍 《中國古代書籍裝幀》
《書籍裝幀設計》
展開 編輯本段基本介紹
設計
書籍裝幀設計是書籍造型設計的總稱。一般包括選擇紙張、封面材料、確定開本、字體、字型大小,設計版式,決定裝訂方法以及印刷和製作方法等。
正文
正文版式設計是書籍裝幀的重點,設計時應掌握以下幾個要點: 1.正文字體的類別、大小、字距和行距的關系。 2.字體、字型大小符合不同年齡人們的要求。
3.在文字版面的四周適當留有空白,使讀者閱讀時感到舒適美觀。 4.正文的印刷色彩和紙張的顏色要符合閱讀功能的需要。 5.正文中插圖的位置以及和正文、版面的關系要恰當。 6.彩色插圖和正文的穿插要符合內容的需要和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在設計過程中應掌握3個基本原則:有效而恰當地反映書籍的內容、特色和著譯者的意圖。符合讀者不同年齡、職業、性別的需要,還要考慮大多數人的審美欣賞習慣,並體現不同的民族風格和時代特徵。符合當代的技術和購買能力。
封面
封面設計是書籍裝幀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1.兒童類書籍 形式較為活潑,在設計時多採用兒童插圖作為主要圖形,再配以活潑稚拙的文字,來構成書籍封面。 2.畫冊類書籍 開本一般接近正方形,常用12開、24開等,便於安排圖片。常用的設計手法是,選用畫冊中具有代表性的圖畫再配以文字。 3.文化類書籍 較為莊重,在設計時,多採用內文中的重要圖片作為封面的主要圖形,文字的字體也較為莊重,多用黑體或宋體;整體色彩的純度和明度較低,視覺效果沉穩,以反映深厚的文化特色。 4.叢書類書籍 整套叢書設計手法一致,每冊書根據介紹的種類不同,更換書名和主要圖形。這一般是成套書籍封面的常用設計手法。 5.工具類圖書 一般比較厚,而且經常使用,因此在設計時,防止磨損多用硬書皮;封面圖文設計較為嚴謹、工整,有較強的秩序感。 書籍裝幀設計是指書籍的整體設計。它包括的內容很多,其中封面,扉頁和插圖設計是其中的三大主體設計要素。 封面設計是書籍裝幀設計藝術的門面,它是通過藝術形象設計的形式來反映書籍的內容。在當今琳琅滿目的書海中,書籍的封面起了一個無聲的推銷員作用,它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將會直接影響人們的購買欲。 圖形、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設計的三要素。設計者就是根據書的不同性質、用途和讀者對象,把這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表現出書籍的豐富內涵,並以一種傳遞信息為目的和一種美感的形式呈現給讀者。 當然有的封面設計則側重於某一點。如以文字為主體的封面設計,此時,設計者就不能隨意地丟一些字體堆砌於畫面上,否則只僅僅按部就班地傳達了信息,卻不能給人一種藝術享受。豈不說這是失敗的設計,至少對讀者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殊不知,沒有讀者就沒有書籍,因而設計者必須精心地考究一番才行。設計者在字體的形式、大小、疏密和編排設計等方面都比較講究,在傳播信息的同時給人一種韻律美的享受。另外封面標題字體的設計形式必須與內容以及讀者對象相統一。成功的設計應具有感情,如政治性讀物設計應該是嚴肅的;科技性讀物設計應該是嚴謹的;少兒性讀物設計應該是活潑的等等。 好的封面設計應該在內容的安排上要做到繁而不亂,就是要有主有次,層次分明,簡而不空,意味著簡單的圖形中要有內容,增加一些細節來豐富它。例如在色彩上、印刷上、圖形的有機裝飾設計上多做些文章,使人看後有一種氣氛、意境或者格調。 書籍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一種文化。因而在封面設計中,哪怕是一根線、一行字、一個抽象符號,一二塊色彩,都要具有一定的設計思想。既要有內容,同時又要具有美感。達到雅俗共賞。 扉頁是現代書籍裝幀設計不斷發展的需要。一本內容很好的書如果缺少扉頁,就猶如白玉之瑕,減弱了其收藏價值。愛書之人,對一本好書將會倍加珍惜,往往喜歡在書中寫些感受或者緘言之類的警句,若此時書中缺少扉頁,該是多少的遺憾。 書中扉頁猶如門面里的屏風,隨著人們審美觀的提高,扉頁的質量也越來越好,有的採用高質量的色紙;有的還有肌理,散發出清香;有的還附有一些裝飾性的圖案或與書籍內容相關並且有代表性的插圖設計等。這些對於愛書的人無疑是一份難以言辭的喜悅,從而也提高了書籍的附加價值,吸引更多的購買者。隨著人類文化的不斷進步,扉頁設計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真正優秀的書籍應該仔細設計書前書後的扉頁,以滿足讀者的要求。 插圖設計是活躍書籍內容的一個重要因素。有了它,更能發揮讀者的想像力和對內容的理解力,並獲得一種藝術的享受。尤其是少兒讀物更是如此,因為少兒的大腦發育不夠健全,對事物缺少理性認識,只有較多的插圖設計才能幫助他們理解,才會激起他們閱讀的興趣。 目前書籍里的插圖設計主要是美術設計師的創作稿、攝影和電腦設計等幾種。攝影插圖很逼真,無疑是很受歡迎,但印刷成本高,而且有的插圖受條件限制而通過攝影難以達到,如科幻作品,這時必須靠美術設計師創作或電腦設計。在某些方面手繪作品更具有藝術性,或者是攝影力所不及的。總之,各有所長。 總之,一本好的書籍不僅要從形式的吸引上打動讀者,同時還要經得「耐人尋味」,這就是要求設計者具有良好的立意和構思,從而使書籍的裝幀設計從形式到內容形成一各完美的藝術整體。
編輯本段書籍裝幀介紹書籍
《中國古代書籍裝幀》
作者: 楊永德 ISBN: 9787102035666 頁數: 424 頁 定價: 69.0 出版社: 人民美術出版社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06-04-01 本書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視角敘述中國古代書籍裝幀,從產生、發展到其中的文化內涵、文字的承載物及相關的筆、墨、紙、印刷和有關的發明創造進行全方位、系統的介紹。從遠古的結繩書一直敘述到清代的線裝書,作者力圖將多年搜集的資料,進行梳理,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對中國傳統文化,從哲學、美學的視角分析、研究,形成有獨到見解的、涵蓋中國幾千年文化史的、系統的中國古代書籍裝幀專著。這是一部嘔心瀝血之作,學術價值很高,填補了中國古代書籍裝幀沒有理論專著的空白。
《書籍裝幀設計》
作者: 李慧媛,朱春玲,樊海燕編著 I S B N : 9787560943039 頁數: 92 出 版 社: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2-1 裝幀: 平裝 本書是一本介紹書籍裝幀設計的教材,集實用性、藝術性、欣賞性於一身。 本書詳細介紹了書籍裝幀設計的整個過程,通過對書籍裝幀設計的歷史和現狀的回顧,總結了書籍裝幀設計的特徵和屬性,並對書籍裝幀設計的構成元素,書籍裝幀設計的基本原則與設計流程,書籍封面、護封的視覺傳達設計,版式設計,附件設計等做了較詳細的闡述。本書側重於書籍封面的視覺傳達設計,既有基礎理論,又有經典案例和創意理念,圖文並茂,對學生研究書籍裝幀藝術,提高想像力和動手能力,具有較強的啟迪和指導作用。本書創造性地加入了書籍設計的形態和材料一章,為書籍裝幀設計的未來走向、專業訓練、創意開發做了系統的思考。 書的形態,在人們頭腦中固有的概念是六面體,這是牢固根植在人們腦海中的形象。但當我們沉浸在一成不變的六面體的書籍形態的時候,是否意識到當今信息時代所面臨的多媒體傳播對六面體的書籍形態有何種沖擊。我們不能滿足於現狀,六面體的書籍形態也不一定就是完美無缺的唯一的書籍形態,它有待於出版社、作家和設計家共同探索從傳統到現代以至未來書籍構成的內在與外在、文字傳達與圖像傳播、形態的構成等一系列新的課程。
② 求PS高手做書籍裝幀封面 可以加分!! 急急急!!
已經加你了,請速發素材
③ 錢君陶的裝幀藝術
書籍裝幀這個名詞是外來語,含義包括一本書的從里到外的各方面的設計,即書的字體、版式、扉頁、目次、插圖、襯頁、封面、封底、書脊、紙張、印刷、裝訂,以及書的本身以外的附件,如書函、書箱之類等等。
我國的書籍裝幀,和其他各門文學藝術的傳統有著相應的共通關系,屬於東方式的淡雅的、豪華的、內涵的風格。 書籍裝幀絕不是什麼雕蟲小技。書籍裝幀不僅要求形式美觀,而且要求能夠烘托和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它給一部作品裝上了「擴音喇叭」,以形象、色彩等造型手段,向廣大讀者揭示作品內容的精髓,擴大了社會效果。優良的書籍裝幀,可以提高讀者的讀書興趣。
我設計書籍裝幀,色彩總是從和諧、純朴上考慮,或者反其道而採用現代化的強烈的對比手法,要注意民族特色,但不主張復古;強調時代氣息,是為了體現中國今天特有的鄉土風味,用單純、明快的筆調來描寫自己要描寫的東西。
裝幀是書籍的外衣,書面是書的衣冠,力求簡練、質朴有藝術特徵。一本書放在一千本書中,要能第一個吸引讀者的視線,使之不忍離去,不由自主地想翻開看上一眼,這本書的裝幀才算是成功的。當然,這絕不能靠嘩眾取寵。 有些書題不入畫。內容也非畫可以,概括的構思,用純圖案去裝幀,同樣能處理得很美。書籍裝幀應當具備自然畫的雄厚基礎,還須加上自己的獨特的意象。基礎有了,意象不佳,仍不能成為上乘的書籍裝幀,何況還要反映書的內在精神,還要通過選用材料、製版印刷等來反映,有時還需涉及整本書的其它設計。書籍裝幀,絕不能摘成書名的簡單模擬或圖解,而應當是一門獨立的藝術。一本書裝幀得好壞,直接影響到讀者的閱讀情緒。成功的書面畫,要把書的中心內容和盤托出,又杜絕淺、露、甜、媚、尖、脆,跳過這幾條鐵門檻,達到渾厚、含蓄,有畫外之味,圖有盡而意無窮。也可以用象徵隱喻手法,從側面體現書的意境,道是有關卻無關,撥動讀者想像之弦,使之餘音裊裊。更可以不涉及書的內容,僅僅是一種裝幀美,引起人們渴望了解書的主題與表現特徵的願望。無論是正面、側面去開掘書的內涵,或借重於裝幀手段,都要杜絕陳言,唯有新穎的內容與形式,方能征服讀者。
一部歌劇的序曲,可以概括地展示全劇的輪廓,帶有濃縮升華的意味,有吸引力,又不昌華彩樂章;過去農村唱草台戲,鬧台打得戲迷們腳板直癢癢,非跑到戲台下面看個究竟不可。封面應當起到序曲和開台作用。正如某引些序曲可以單獨演奏一樣,封面離開書籍,也應當能供人欣賞,給人以美的享受。而裝幀使用的「語言」,必須是繪畫的語言。 我們的封面設計,不能開門見山,一點不加含蓄。要把音樂的旋律、和聲、節奏、音色等,想盡方法和裝幀結合起來。當然,音樂語言不就是繪畫語言,也不就是裝幀語言,但它們有一個共性,可以相互影響,相互運用。音響的效果等於色彩的效果,如果把從事音樂創作的手法,用到裝幀中去,所到得的效果一定會不同尋常的。
學書法,對裝幀更有直接的關系:書法是線條組成的,學好了它,筆底下的線條就能勁挺有力,有時不用圖案字作書名,書法來寫書名,更能得心應手。
書籍裝幀,顧名思義,總要有濃厚的書卷氣,要含有一種內在的感情。要有曲折,要有隱晦,不能直截了當地和一般繪畫那樣的寫實。
書籍裝幀最怕作為書籍的低級圖解,如果這樣對待,就失去了書籍裝幀的藝術意味和藝術價值,應該盡量避免。好的設計可以引人入勝,愛不忍釋。書籍裝幀或者純粹成為一本書精美的裝幀,或者高度概括書的內容並化為形象。 書本的書面美觀,對於銷路也有不少幫助,以我所知甚至有因書面的美觀而暢銷的。書面的裝幀優美,就是在讀者的案頭陳列時也覺得有一種新鮮的趣味。
作為書籍的美的裝幀和書的內容無關,這是一種設計方法。有的設計是要反映內容的.如我為巴金的《新生》所設計的,即以小草從石階的縫中強行抽枝發葉,寓新生之意。又如為沈雁冰的《雪人》所設計的,著眼在「雪」這個字上,用雪花來變化,既表達了書的內容,又作了美的裝幀。
封面設計不等於任何自然畫,不能隨便讓哪一個畫家隨便拿幅畫來胡亂放在書面上。如果一個裝幀設計得和一般商品一樣,僅僅著眼在說明商品的本身,拿商品炫耀人的耳目,也過於淺薄。書籍裝幀是比較復雜的,不像油畫、水彩畫等自然畫那樣,只要對自然的描寫成功了就算。書面是書籍的外觀,不是整個書籍裝幀。 畫書面、插圖都要考慮節約和印刷條件,對書籍的生產過程要有全面的了解。我們所說的書籍裝幀,僅指書面一項而言。書面設計是書籍的外觀,不是整個書籍裝幀。……不過,我們應該提倡全面的書籍裝幀,書面固然要摘,而版式、目次、扉頁、襯頁、封底等,都應同樣重視.在設計時應該全面顧及,不要以搞好書面設計就算滿足。書面設計可以僅僅作為書籍的精美的裝幀,也可以把書籍的內容高度概括而成為形象,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我覺得書籍裝幀要有東方的 、中國的氣派,把「古為今用」這句話體現出來,取法我國古代的銅器石刻的紋樣,是大有可為的。不但如此,凡我國古代優秀的繪畫、書法、工藝品、服飾等各方而遺留下來的東西,無論是造型、結構、色彩、線條等,都可以在設計書面時,根據實際需要,融會化合到創作中去,成為現代的有民族特色的裝幀作品。 有人問,書籍裝幀要不要民族化、現代化?我說是要的,我的意思是既要民族化,而又要現代化。我以為民族化和現代化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沒有民族化,只有現代化,就分別不出這是出於哪個國家的設計;僅僅民族化,老是在一成不變的古老的東西里翻筋斗,也是沒有出息的。民族化不能停留在模擬、搬用上,現代化也要有別於一般商品設計。我想它們之間總應該有一段距離。
魯迅、陶元慶和我,曾就書籍裝幀要不要採取民族風格的問題交換過看法,大家一致認為要有民族風格。
錢君陶作《魯迅印譜》
談書籍裝幀,不能不先從古書談起。我國古代的書籍,以木刻印線裝的一種形式最為普遍。這種形式的書籍,其封面都用深色的紙或織物 ,書名一般都製成簽條 ,粘在書而的左邊 ,用絲線明訂,絹包角 。翻開一看,首先見到的是一張雙折的襯頁,翻過襯頁,就出現了印著書名的扉頁,它的背而還有印著雕板和印刷的主持者,以及記年等。接著是序目之類,隨後才能是正文。翻到末了,還是以襯頁而終。封底的用料,和封而相同。 我國古代的書籍,雖然沒有提出裝幀設計這個名目靈,毫無疑義,可以看到其中每一項都是下過一番苦心的,就是裝幀設計的具體表現。
晚清的一些通俗小說,已採用活字排印,平裝形式,在封面上大都印著彩色的繪畫。在此以前,在書面上印繪畫是從來不曾有過的,因此,把它看作書籍裝幀中書面畫的萌芽,也末始不可。
三十年代的書籍裝幀 ,一般指的就是書面,不涉及其它。當時商務印書館所出的林譯小說,其書面採用外來形式的花邊圖案,另有一種風格。和晚清通俗小說的書面差不多同時出現的,還有一種健康的書而設計。這種書面設計,給後來這方而的事業很大的影響。……這種書面設計,最初是在魯迅所印的書上出現的。魯迅對書籍裝幀——書面設計的提倡,可說是不遺餘力的。他自己也投入了這項工作。由於他的博學多才,對我國傳統的書籍裝幀有精深的研究,所以出自他的設計的書籍,風格非常優美新穎。
魯迅在這方面的大力提倡,引起了整個文藝界和出版界的注意。在他的培養和扶植下,最著名的設計者是陶元慶,他為魯迅的絕大部分著作設計了極其優秀的書面。
陶元慶之所以能取得這種獨特的風格,不是單靠孤立的繪畫技術,而是靠善於從書籍裝幀之外求書籍裝幀。陶元慶無論在詩文方面,國畫和西畫方面,都有一定的修養。 當時從事書籍裝幀的除陶元慶和我之外,還有一些人。例如司徒喬,他的作品是用鋼筆畫的技法來製作的,比較寫實,沒有什麼圖案意味,和別人的作品完全兩樣;陳之佛所作的書面,都用古圖案為素材,古樸渾厚,不同於陶元慶等人風格;張光宇和張正字兄弟兩人的作品,用中國傳統木刻的形式,對人物、事物的形象都加以變形,非常耐人尋味,又是一種風格;後來有鄭川穀,他的作品大膽而洗煉,圖案的成分十分濃厚;沈振璜的作品,清新而有活力,頗能吸引讀者;莫志恆所作的作品,比較淳樸厚重。蔡振華,他的作品思想性極高,技巧縝密嫻熟,畫而有圖案的獨特趣味。豐子愷的封面設計,和他所作的漫畫相結合,充滿了詩情,有幽默感,另外走了一條路,也是非常傑出的。曹辛之的作品蘊藉優美,有詩意,有夢境,有民族的優秀風格,他同時又是濤人,對篆刻、竹刻有甚高的造詣,又精於裝裱書畫。任意,完全屬於洋派,有奇特的構思,用色大膽。張慈中的作品非常洗煉,構思極其高雅,常有出人意外的設想,用色用筆都極其精到。
④ 畢業設計,書籍裝幀,要求中國風,做一套,不知道選什麼內容,請大家幫忙啊!
中國風內容其實可以選很多了,3,4本就做一個系列吧,可以選擇中國建築系列,不同時代的或者是不同地區的,比如,上海的街道以弄為名,南京的街道以巷為名,都是各有特色,蘇州的園林啊,東北哈爾濱的巴洛克風格建築啊,圖片多,好尋找素材,版面設計也簡單的多,視覺上也很好。主要是整體風格要統一,既然要求做一套我想主要是看整體的把握,做之前先定好主題,不要單單注重細節設計,先選好主題,選定素材。
⑤ 書籍裝幀的封面設計要素有哪些
封面是書籍的主題精神體現,無論書籍的內容是涉及哪一方面的,其封面的作用是不變的。它反映的是書籍的主題和書籍的品質,體現的一本書籍的整體形象,甚至關乎到書籍的銷售狀況。可見,書籍封面對與整本書籍至關重要。在設計一本書籍的封面時首先要把握好封面的基本元素,將基本元素的完美體現出來,能夠在其基礎上添加裝飾美化元素。
書籍封面的基本元素從大方向來說主要包括文字和圖形,色彩也是其中之一,色彩的運用也是根據文字和圖形體現的。
1、書籍封面設計的文字
封面上簡練的文字,主要是書名(包括叢書名、副書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這些留在封面上的文字信息,在設計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設計過程中,為了豐富畫面,可重復書名、加上拼音或外文書名,或目錄和適量的廣告語。有時為了畫面的需要,在封面上也可以不安排作者名有出版社名,讓它們出現在書脊和扉頁上,封面只留下不可缺少的書名。說明文(出版意圖、叢書的目錄、作者簡介)責任編輯、裝幀設計者名、書號定價等,則根據設計需要安排在勒口、封底和內頁上。 充滿活力的字體何嘗不是根據書籍的體 裁、風格、特點而定,字體的排列同樣象廣告設 計構圖中所講述的,把它們視為點、線、面來進行設計,有機地融入畫面結構中,參與各種排列組合和分割,產生趣味新穎的形式,讓人感到言有盡而意無窮。
2、書籍封面設計的圖形
封面上的圖形,包括了了攝影、插圖和圖案,有寫實的、有抽象的、還有寫意的。具體的寫實手法應用在少兒的知識讀物、通俗讀物和某些文藝、科技讀物的封面設計中較多。因為少年兒童和文化程度低的讀者對於具體的形象更容易理解。而科技讀物和一些建築、生活用品之類一畫冊封面運用具象圖片,就具備了科學性、准確性和感人的說明力。有些科技、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書籍封面設計,有時很難用具體的形象去提煉表現,可以運用抽象的形式表現,使讀者能夠意會到其中的含義,得到精神感受。
在文學的封面上大量使用「寫意」的手法,不只是象具象和抽象形式那樣提煉原著內容的「寫意」。而是似象非象的形式去表現。中國畫中有寫意的手法,著重於抓住形和神的表現,以簡練的手法獲得具有氣韻的情調和感人的聯想。有人把自然圖案的變化方法也稱為 「寫意變化」,在簡練的自然形式基礎上,發揮想像力,追求形式美的表現。進行誇張、變化和 組合。而運用寫意手法作為封面的形象,會使封面的表現更具象徵意義和藝術的趣味性。
以上是書籍裝幀中封面設計的兩個主要構成元素,兩者相輔相成,構成整個封面的畫面,其中,那些具有寫意的中外古今圖案,在體現民族風格和時代特點上也起著很大的作用。
⑥ 書籍這種裝幀是什麼裝幀,叫什麼名字,
是線裝的, 中國書籍裝訂形式發展史的一個階段,是最接近現代意義的平裝書的一個裝訂形式。在線裝之前書籍的裝訂形式還有包背裝、蝴蝶裝、經折裝等等。現實生活與藏書中,前面的幾種裝訂形態早已退出了實用階段,惟有線裝書還殘留在舊書店,作為古老文明的象徵,飽受蒙塵之苦,也飽受後人的崇敬。線裝書的折頁方法和包背裝相同,主要不同處在封面和訂書方法上。線裝書的封面不是用一整張紙包上,而是上面一張,下面一張,不包書脊。線裝書的訂書方法,是將書的外口戳齊,書脊剪切齊後,在書脊處邊上打眼訂線。自明清時期一直到現在,線裝書都是採取四眼穿線裝訂的方法。有的採用包角的方法,使線裝書既顯得莊重大方,又很堅固,不易開散。有些線裝書還加上書套,將線裝書裝在書大部分,既保護了線裝書,又嗇了裝幀美。如:《四庫全書》線裝就是《四庫全書》的線裝本。
⑦ 書籍裝幀設計發展過程中幾種主要的裝幀形式
書籍裝幀形式分為中式和西式兩類。中式包括 ①簡策裝、②卷軸裝、③旋風裝、④經折裝、⑤蝴蝶裝、⑥包背裝和⑦線裝;西式分為①平裝裝訂、②精裝裝訂、③活頁裝訂和④散裝裝訂。
這里說一說中式的書籍裝幀形式:
1、簡策裝。竹簡約起源於西周後期,一直延用到公元4世紀。竹簡是紙發明前最具代表性的書籍形制。它可以根據文章的長短,任意確定簡數,一簡書字一行,最後用上下兩道繩編串起來,卷捆後保存,還有葦編和絲編兩種,考究者用織物縫袋裝入。竹簡除以竹製成外,也有用木者稱木簡。與竹簡並行的還有木牘,製成長方形木片,用於書寫短文。
2、卷軸裝。又稱卷子裝,它是早期的圖書裝幀形式。與裝裱好的書畫相似,在長卷帛書、紙書的左端安裝木軸,旋轉捲起。
3、旋風裝、經折裝。唐代初期,在卷軸裝的基礎上,又出現一種旋風裝,過去,由於只見記載,未見實物,因而對旋風裝的形制眾說不一,也有人認為是將經折裝首尾相連即為旋風裝。經折裝起源下南北朝,其形制是將所寫書頁按順序裱貼在一起,再一正一反連續折疊,再裱以前後護封。印刷術發明後,卷軸裝、經折裝仍在繼續使用,但在使用材料,開本的大小,裝潢工藝等 方面,仍不斷有新的發展。並且隨著印刷技術的發展,新的書籍裝幀形式也不斷出現,先後有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等。
4、蝴蝶裝。蝴蝶裝是印刷術發明後新出現的書籍裝幀形式。蝴蝶裝的應用,是書籍裝幀形制的一大改革。是書籍從卷軸、經折向冊頁的轉變,從而確定了一直延用至今的書籍基本裝幀形制。
5、包背裝。是指將印好的書頁版心向外對折,書口向外,然後用紙捻裝訂成冊、再裝上書衣,由於全書包裝上厚紙做皮,不見線眼,故稱為包背裝。
6、線裝。線裝書是傳世古籍最常用的裝訂方式。它與包背裝的區別是不用整幅書頁包背,而是前後各用一頁書衣,打孔穿線,裝訂成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