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哈蘇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攪笑動態圖片 2025-09-22 19:10:10
女人肛門息肉早期圖片 2025-09-22 19:08:06
最強王者logo圖片素材 2025-09-22 19:05:35

哈蘇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3-02-09 10:29:53

『壹』 那些高清圖片怎麼來的

樓上,首先,專業的單反相機拍出的照片都能做到高清,噪點的存在跟iso有關,iso也就是感光度,iso值越高感光度越高,照片明亮但是有噪點,這點在專業點的單反相機中是可以設置的。最重要的是D3X是Nikon的,不是Canon的,Canon比較高端的機子有5D mark II,

『貳』 手機照片怎麼更換背景

可以利用軟體實現。
通常表示照片

規格會用「寸」來表示,和顯示器之類的產品用對角線長度表示尺寸的方式不同,照片所說的「幾寸」是指照片長的一邊的英寸長度。比如6寸照片,就是指規格為6×4英寸的照片。而國際上還有一種通行的表示照片尺寸的方法,即取照片短的一邊的英寸整數數值加字母R來表示。比如6寸照片,規格為6×4英寸,即4R。

另外,數碼的片子別管像素是幾百萬,只看長邊的像素數,1200出5寸、1400出6寸,1700出7寸,類推 ……1寸(是指英寸)=2.54cm。我們說的x寸是指照片的長邊,如5寸就是照片長2.54x5=12.7cm,12寸就是2.54x12=30.5cm,8x12就是長邊2.54x12=30.5cm ,短邊2.54x8=20.3cm。

3R指紙,3R為89MM,5R為127MM,通常3R指3*5,就是5寸,5R指5*7,就是7寸。R的意思是長方型(英文是Rectangle),都以最短邊耒算。

1828年世界第一張照片《窗外的屋頂》
1828年世界第一張照片《窗外的屋頂》
像135機拍的相片大都洗成3R,4R或5R以上,如果120機的6x7底洗成3R相片,那它就沒"3寸,5寸"了,它按照比例出片是"3寸x3.5寸"了,這也算是3R相片,還有3寸一定要足夠。又像120哈蘇6x6底出的相片,因它的底片是正四方型,如果要出正四方的相片,如"3寸x3寸","5寸x5寸",在這種情行我們不叫3R,而是3S或5S,S代表正四方型(英文是Square)。

數碼相機拍攝的照片一般是4:3的比例(與我們的顯示器的比例一致),而擴印的照片的比例一般是3:2左右的(與膠卷負片的長寬比例一致),所以,講數碼相機的照片擴印出來一般要把照片的比例剪裁成3:2左右的,這樣擴印出來的照片才是正好充滿整張相紙。如果,您的照片不希望剪裁,或者是拍攝的內容太滿,沒有剪裁的餘地,就只好在擴印的時候左右兩邊留一點白邊了。比如:您的照片是1600*1200的即比例是4:3的,而6寸照片是15.2*10.2的即比例是3:2的。如果您的照片不剪裁,4:3比例的照片放在3:2的相紙上面只能照片的兩邊各留一點白邊了,就像兩邊加了白框(上下不加)。如果不想留白邊,可以把照片的上面或下面剪裁掉一些,使照片成為1600*1074的 (1600/15.2*10.2=1074),這樣就是3:2了,正好放滿整張6寸相紙。8寸照片的規格是6*8(15.2*20.3cm)比例是4:3的,擴印大多數數碼照片是正好不用剪裁的。

『叄』 有哪些世界聞名的攝影獎項

1、世界新聞攝影比賽

世界新聞攝影比賽(WPP)又稱荷賽,是1956年由荷蘭三位攝影家發起創立的基金會支持的,該基金會的宗旨是:「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並增強人們對新聞攝影的廣泛興趣,傳播信息並加強國際間的相互理解。」

四十年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的規模在不斷擴大,每年都有數十個國家近萬幅作品參賽,比賽項目發展到9類19項,是世界上參與范圍最廣,最具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新聞攝影大賽。荷賽每年還常增設一些特別獎,如「匈牙利李斯特獎」、「奧斯卡·巴納克獎」等。

荷賽所涉及的題材的多樣性使其參賽及獲獎照片不但能基本涵括每年的重大事件,也能深入人類的日常生活,它的作品已成為人類所處的時代和歷史的見證。

2、哈蘇國際攝影獎

哈蘇基金會是由厄納和維克多·哈蘇捐贈的遺產於1979年建立的。基金會的宗旨是促進自然科學和攝影領域的科學教育和研究。該基金會每年都撥款資助眾多項目,其中之一就是每年一度的哈蘇國際攝影獎。

1989年,該基金會在瑞典哥德堡成立並向公眾開放了哈蘇攝影中心(哈蘇中心),該中心已經舉辦了一系列展覽和文化演講活動。值得一提的是,該中心還建有一個面向研究者和學生的攝影研究與參考書圖書館,收藏有包括歷屆哈蘇國際攝影獎獲獎者作品在內的豐富的圖片。

哈蘇國際攝影獎創辦於1980年,當前已經逐步成為一項國際攝影界重要的攝影賽事,主要宗旨是獎勵「一位公認的攝影師的主要成就」。該獎項由一批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攝影家和資深專家推薦3名候選人,最終得主則由哈蘇基金會董事會從3名候選人中選定。

3、普利策新聞攝影獎

開始於1917年的普利策獎由美國著名報人約瑟夫·普利策創立,主要分為新聞獎和文化藝術獎。

普利策逝後立下遺囑,將財產捐贈給哥倫比亞大學,設立普利策獎,獎勵新聞界、文學界、音樂界的卓越人士,該獎自1917年以來每年頒發一次。 85年來,普利策獎象徵了美國最負責任的寫作和最優美的文字。

特別是新聞獎,更是美國報界的最高榮譽。每一個希望有所作為的美國記者無不以獲得普利策新聞獎作為奮斗的目標。 普利策獎的評委由有成就的名記者組成。

當年的優勝者由評委審查、挑選,但評選結果需經哥倫比亞大學顧問委員會通過,並由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宣布。 首屆普利策攝影獎是1942年頒發的。此後,除1946年外,每年頒發一次。從1968年開始,攝影類增設了專題新聞攝影獎,獲獎作品通常由一組照片組成。

普利策攝影獎獲獎作品具有重要意義。不少美國人對於許多重大事件的深刻印象是由當年普利策獎獲獎照片形成的。事實上,許多美國人是通過回憶他們第一次看到這些影像時正在做什麼來記錄自己的一生的。

4、國家攝影大典

國家攝影大典是國家攝影一年一度、面向全球攝影人的年度盛典,是全球攝影產業發展的風向標,同時也是一年一度全球攝影人的思想盛宴。

一年一度的國家攝影大典,將對本年度涌現出來的全球攝影領域的大事件進行盤點;將對本年度涌現出來的影響全球的圖片進行評選和頒獎;將對本年度涌現出來的攝影事件進行多角度的剖析;將對下一年度及未來全球攝影發展趨勢進行分析、預測和展望。

2012年4月22日,國家攝影大典首屆盛典在中國北京勝利舉行,1200多人參加了本屆盛典,會議現場展出了1000多幅優秀攝影作品。盛典還對首批「達蓋爾獎」進行了揭曉和頒獎。

國家攝影大典是全球攝影人的尖峰盛會,每年將在不同國家或不同地區舉行。

5、達蓋爾獎

達蓋爾獎,是國家攝影大典的最高獎項,以照相機的發明人法國著名發明家、化學家和藝術家路易·雅克·曼德·達蓋爾(Louis·Jaque·Manteis·Daquelle)的名字命名。為了紀念他對人類攝影事業的貢獻,國家攝影大典把每年的最高榮譽獎定為達蓋爾獎。

(3)哈蘇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攝影簡史:

1842年5月5日,德國漢堡發生了一次大火,大火連燒了四天,比鷗烏和史特爾茨納二人奔赴火場,拍下了有關廢墟的許多照片,後來大多失散,僅存一幅。這次拍攝和這張照片是今天人們公認的世界上第一次新聞攝影活動和第一張新聞照片。

攝影術的誕生是隨著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應運而生的,150多年來,它經歷了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速向高速、由手工向自動化方向發展的過程,但萬變不離其宗,總也脫不開照相機和膠卷的傳統模式,代代相傳,直至今日。

100多年來,人們也一直在為尋求一種新的感光材料和更為方便實用的攝影方法而苦苦追求,以取代復雜、陳舊、落後的傳統攝影方式。

二十世紀末葉以來,伴隨著計算機在各個領域的迅速普及,數字時代已經來臨,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新的沖擊,應運而生的數碼相機,開拓了數字影像豐富的世界。

數碼相機的誕生,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攝影工藝和攝影體系,它不僅影響並改變著攝影業的經營觀念 、經營方法、管理及服務質量,而且導致每一位攝影工作者創作觀念、創作方法的更新。

可以說,數碼攝影是世紀之交攝影技術領域中的一次非常引人注目的革命。數碼攝影為新聞攝影、圖片等各類攝影開創了發展的新機遇,在新舊技術的轉型期,我們能否做出快速反應,及早切入,充分享受高科技給人類提供的創作愉悅,也是我們攝影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

數碼攝影的誕生,向傳統攝影發起了嚴峻的挑戰,迫使我們不得不從零開始,來認識數碼相機。而數碼相機就是由無數個0和1在計算機里或電子器件里排在一起。

通俗一點的講,數碼相機就是用電子元器件(一般是CCD或CMOS)替代膠卷作為感光材料並將其所攝物體記錄下來的圖像以數碼的形式保存在可多次重復使用的存儲卡中的照相機。

後邊的事情就交給電腦(也稱「電子暗房」)去完成。 現代社會進入了數字時代,隨著圖片處理的電腦化,傳遞方式的通訊衛星化,幅大量多的彩色化趨勢的發展,必將為新聞攝影帶來新的繁榮和發展,以嶄新的面目和姿態在信息傳播領域發揮新的獨特重要作用。

『肆』 哈蘇的分類

一、 早期的F系列相機二、 超廣角S系列相機
三、 500系列的的「主幹」503型
四、500系列中的EL型
五、500系列的「枝幹」C型
六、 新的2000系列
七、哈蘇的200系列
八、 特殊用途相機及最新35毫米雙制式相機 早期的F系列相機
1948年10月6日,是哈蘇公司最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首台哈蘇中畫幅單反相機1600F在美國紐約上市。哈蘇首創的組合式結構,高達1/1600秒的快門速度,均使人們贊嘆不已。1600F採用金屬簾幕快門,機身右側旋鈕可向外拉出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調校快門速度,向里縮回往前轉即是快門上弦及連動過片。(可卸式後背與機身連接點有齒輪聯動)鏡頭與機身接環無任何機械接點。需全開光圈調焦,否則取景器太暗;曝光前須再收縮光圈至預調級數,否則會曝光過度。1600F的缺陷顯而易見,尤其是高速快門精度不高。維克多是造詣很深的攝影師,自然明白這些缺陷會帶來什麼。以後的許多年裡,他悉心致力於改進。1953年出品的1000F,最高快門速度降至1/1000秒,快門速度旋轉調節由雙向改為單向,快門精度與快門旋鈕的耐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超廣角S系列相機
單反相機廣角鏡的像差與畸變校正是個技術難題。當時由於非球面技術尚未開發,光學修正遇到了更大的局限。而哈蘇則另闢蹊徑,採用旁軸取景,捨去了反光鏡,則能使鏡頭後鏡組能更近地接近焦平面,這樣使畸變校正的效果十分理想。1954年哈蘇發布了基於這一技術的SWA廣角型相機。這台旁軸取景、機身極短的相機,將視角極廣的38毫米鏡頭固定於機身(相當於135相機的22毫米左右焦距)。SWA的成像特別明銳,解像力極高,沒有線性變形,層次豐富,其影像質量能與當年4×5座機的廣角鏡相媲美。SWA相機在1954年的科隆攝影器材博覽會上大出風頭,成為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SWA的C鏡頭在1982年改換成CF鏡頭,機頂水平儀改設到取景器內,改型後稱為SWC/M型。後來的最新型號被稱為903SWC,售價高達46000元人民幣,是哈蘇唯一的一款固定鏡頭的中畫幅相機。 500系列的的「主幹」503型
1957年,是哈蘇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哈蘇500系列的首台相機500C率先採用鏡間葉式快門自動收縮光圈鏡頭。盡管最高快門速度由1000F的1/1000秒降至1/500秒,但快門精度及快門壽命有明顯的提高。首次實現的全程閃光同步較先前1600F的1/30秒同步而言,實在是一個質的飛躍。值得一提的是,首創的鏡間快門自動收縮光圈鏡頭,是中畫幅相機製造技術上的一次革命,擺脫了對焦、拍攝收放光圈的繁瑣操作程序。500C開創了500經典系列的先河,是哈蘇佔領中畫幅相機灘頭陣地的重要歷史轉折點,它使哈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平心而論,500C尚有某些不盡人意之處,如取景器不夠明亮;焦長大於150毫米時,取景器未能顯示整幅影像等等,但這些終歸是瑕不掩瑜。1970年500C/M型,對焦屏改成了可換式;1982年CF鏡頭取代了C鏡頭,使500系列更趨成熟。1988年的503CX取代了500C/M。這是500系列的一個最為重要的主幹——503系列的第一代相機。503CX首次採用「鏡後焦平測准閃光燈曝光系統」(TTL),並引進了美能達的Acute Matte-D型對焦屏技術,使取景器明亮了許多。同時推出的專業閃光燈Proflas配合503CX,使哈蘇機械相機具有更為廣泛的適用性。 503CX仍繼續改進,1994年503系列的第二代機型503CXⅠ問世,其特點是:
1、加大了快門按鈕的直徑,使手感更柔順,手震更小。取消了503CX的快門鎖鈕,以免操作中無意鎖上快門。
2、改良了卷片曲柄,改503CX的Ⅰ型前轉曲柄為可卸式E型曲柄(這是503CXⅠ能安裝1996年出品的附件CW卷片器,而503CX則不能的關鍵所在)。
3、機身底座的改良。503CXⅠ機身座部新增一個3/8英寸螺絲孔,兼備了對各種三腳架的適應性。並增設底部塑料托板,以防機身受損。
4、503CXⅠ機身增設的接座,可容納6×4.5及全景片幅的擋板。
哈蘇公司1996年又推出503CW,它的出現使503系列完全走向成熟。該機首次採用滑動反光鏡系統(GMS)。每次快門上弦時,反光鏡在回落的過程中會向下滑動約3毫米距離,從而使配用焦距長於150毫米的鏡頭或使用延伸接圈和皮腔時,取景器能完整地顯示整幅影像。503CW配用同時推出的CW卷片器,有以下拍攝模式:S-單張拍攝;C-每秒0.8幅的連續拍攝;M-多重曝光;RC-遙控拍攝。10米內的紅外線遙控對於微距攝影,非常實用,是機械相機具有開拓意義的一種改進。503CW還有反光鏡預升功能,使用RC模式時尤為方便實用。在配用CW卷片器後,對於手持拍攝來說,由於右手握持承擔重量,同手食指釋放快門,減輕了釋放快門的手震。CW卷片器的開發,使503系列步入顛峰。 500系列中的EL型
就機械相機而言,電動過片的確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比如,它能使攝影師全神貫注地注意被攝體的不斷變化,爭取拍攝時機抓住精彩瞬間。早在60年代初,哈蘇就致力於這方面的開發,幾經試驗,首台500EL於1965年推出。500EL是在500C的基礎上增設連體電動卷片馬達,實現每秒1.2張的自動過片。500EL的面市,立即受到美國宇航局的重視,後來被選定為太空機型。除了哈蘇性能可靠,像質優異,EL機型更適於宇航員戴著肥厚手套的操作。1969年阿波羅號宇宙飛船載著人類首航月球,那張載入人類史冊的「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的宇航員登上月球的照片,就是哈蘇500EL/70型相機拍攝的傑作。
1971年出品的500EL/M,對焦屏可選擇更換;1984年的500ELX增加了TTL;1988年的553ELX則改用了美能達Acute-Matte對焦屏,加大了的反光鏡(不同於GMS)使得裝用長焦鏡頭時取景器能完整地顯示整幅影像。1996年,CW電動卷片器面市後,503CXⅠ、503CW均能配用CW卷片器,實現電動過片,只是比553ELX每秒慢了0.4幅,EL系列的優勢正在失去。哈蘇不忍其消亡,又推出555ELD,可置換數碼後背,配用哈蘇IR遙控器,又能進行遙控拍攝。哈蘇555ELD順應了數碼攝影的發展潮流,EL系列再次令攝影界矚目。 500系列的「枝幹」C型
500系列的「元老」是500C,1970年的500C/M改動不大,但由此分枝——503CX是「升級版」501C是「同級」的改進型(1994年出品)。與500C/M相比,501C的機身沒有上弦/快門釋放指示窗。快門前轉曲柄為Ⅰ型非可卸式,使其不能適配CW卷片器(這可能是哈蘇公司故意設置的「身價」分級)。501C的最新版是501CM,採用了滑動式反光鏡系統,套機配置的標頭是CB頭,在鏡組上比CF鏡頭略有簡化,並省略了「F」擋,但哈蘇公司稱「CB系列的鏡頭相當於CFI及CFE系列之鏡頭,有CF鏡頭改良後的種種質素及使用葉式鏡間快門。」與503CW相比,501CM省略了TTL功能。
501CM是整個哈蘇中畫幅體系中性價比最高的相機,曾被評為世界十大物超所值的相機之一。 新的2000系列
本世紀70年代,相機開始朝電子化方向發展,為了適應新的歷史潮流,哈蘇公司作了很大努力,但同時又不願放棄原始設計的概念。1977年發表的2000FC正是這樣的一種「矛盾」機型——雖增設1/2000秒的電子焦平快門,基本框架卻還是不落窠臼:無內測光及自動曝光功能。2000FC的缺陷是,裝卸後背時金屬簾幕快門極易受損起皺。(如今的基輔88同樣存在這個問題)哈蘇公司接到用戶投訴後,迅速作出改進。2000FC/M就是後來推出的改進型。巧奪天工的設計解決了這個難題——在後背卸除機身的剎那,快門簾會自動縮回機身,簾幕就此免遭其損。
2000系列的主要優勢還是來自配套鏡頭。當時卡爾·蔡司為其配套的被稱為「F」的鏡頭,均是全新設計,擁有更大光圈的優勢(除標頭外,較同型號的「C」鏡頭要大一擋光圈)2000型同時又能兼容C系列鏡頭。後來的2003FCW只是在卷片手柄上附加了電動推進器,2000型的發展就此終結。 哈蘇的200系列
經過2000型的探索,哈蘇公司在相機電子化方面積累了初步的經驗,為後來真正邁入電子化奠定了基礎。205TCC是哈蘇電子控制焦平面的第一代頂級相機。為了配合多種調控,機身、鏡頭、後背均是全新設計。新設計的鏡頭內置測光資料庫,並在介面處設有四個電子接點,用於訊息交流。205TCC及其配件都以雙藍線為記,並有TCC以作識別。205TCC擁有16秒至1/2000秒的快門速度,精度極高。點測光的測讀面積是整個影像面積的1%,且光敏感應元件完全不受外來雜光的干擾。測光系統有20EV光值的測讀范圍。205TCC具有多種曝光模式,其中部分可以個別設定程式。它有自動曝光模式,分析光暗對比模式及區域測光模式——都可預定光圈由相機自選快門速度配合自動曝光。手動調校,也與測光系統連動。同時,205TCC能夠適配哈蘇F型電動卷片器,實現每秒1.3張的自動過片。
201F是200系列的最簡單型,最高快門速度為1/1000秒,無內測光及自動曝光,唯一的優勢是能夠使用大口徑鏡頭及能夠加裝F型電動卷片器。203FE同樣擁有區域性測光系統,其機身價格低於FCC7000元左右。
202FA是200系列性價比最高的一台相機。與哈蘇203FE相比,主要的差別僅是最高快門速度由203FE的1/2000秒降至1/1000秒。202FA許諾低價位提供比以往的哈蘇200系列更多的功能。205FCC是200系列的第二代頂級相機。較第一代頂級機205TCC相比,其重大進展首先表如今程序化測光區域定位、程序化閃光燈輸出及程序化電動輸片自動包圍式曝光。(附加F型卷片器)變數為1/4擋。
205FCC的快門速度由205TCC的16秒——1/2000秒,增寬到34分鍾——1/2000秒;在自動曝光模式下,最長曝光時間為90秒。新的自拍裝置與反光鏡預升功能合二為一,並且在使用C或CF、CFI鏡頭時指示測光數據。自動測光表能控制快門速度的范圍是90秒——1/2000秒,輕按快門鈕即能儲存當前的曝光值。
205FCC可稱得上多才多藝。它的分區法測光非常實用。分區法測光功能即是通過1%點測光,測得任何部位的讀數,將其鎖定,即表現為中灰區,再通過按鈕,將其轉移到任意部位,便可得出該部位在分區法中應當屬於哪一區,利用差別模式作出光圈優先自動曝光。205FCC擴展了205TCC的功能,造型更具有現代感,操作更加方便。 特殊用途相機及最新35毫米雙制式相機
哈蘇的配套鏡頭中,雖擁有CFI 120毫米f/4和CF 135毫米f/4兩只微距鏡頭,能拍出大至1:1的影像,但景深上的局限,限制了它的適用范圍——尤其是廣告攝影。於是哈蘇公司在1995年推出了FlexBody這首台特殊用途的中畫幅相機。
FlexBody的機身置有伸縮皮腔,適配鏡頭是哈蘇原有的鏡間葉式快門鏡頭(C、CF、CB、CFI、CFE),同時亦適配哈蘇原有的配件。機身重量為1400克。對於哈蘇相機的老客戶,只要購置一台機身即可。
FlexBody能控制景深並能作15度的移軸,但移軸後,因鏡頭像場的不足,畫面像質難保(主要是邊緣與中心相去甚遠)。於是,哈蘇公司在1997年推出特殊用途相機的改進型ArcBody,配用4×5寸像場的羅敦斯得鏡頭,解決了這個難題。ArcBody的機身能適配哈蘇後背及取景器,但前機架的四爪插刀卡口,使原有的鏡頭不能裝上ArcBody。
ArcBody適配的鏡頭均設有鏡間快門,快門速度1-1/500秒及B門、T門。鏡頭上固定有一根堅固的紅色快門線。配合哈蘇PME90後,能增加ArcBody所缺少的內測光功能。與FlexBody相比,ArcBody作15度移軸後,仍擁有出色的像質,但非兼容哈蘇原有的配套鏡頭,使其適用范圍大打折扣,成為更「專業」的特殊用途相機。
哈蘇的寬幅雙制式相機Xpen,於1998年科隆世界攝影器材博覽會上推出,是哈蘇首台35毫米旁軸相機,很快在專業市場上再次引起轟動。筆者曾撰寫《雙制式相機新概念》一文介紹這款相機,在此就不再贅述了。
歷經半個世紀的演繹,哈蘇相機終於形成上述的幾大系列。至今仍在生產的尚有以下幾大系列:500系列:501CM、503CW、555ELD;200系列:202FA、203FE、205FCC;超廣角、特殊用途及寬幅系列:903SWC、FlexBody、ArcBody、Xpen。此外,哈蘇尚有兩台從事測量攝影的相機:哈蘇MKWE和MK70。哈蘇就此擁有了全球最為龐大和最為完整的中畫幅相機體系,佔有了中畫幅相機的「半壁江山」。
1978年,維克多·哈蘇辭世,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相機王國,仍然在不斷發展發展壯大。 2013年6月,哈蘇進一步拓展產品類型,呈獻「Lunar」系列──集先進科技、義大利設計與極致奢華於一身的消費型相機。
鄰近威尼斯(義大利) 的Hasselblad設計中心工作的工程師及設計師致力開發一款結合精湛科技及獨特個性化細節的相機型號。設計團隊以世上最具魅力的超級跑車、最豪華的腕錶和一級方程式技術為創作靈感,攜手打造Lunar型號,揉合義大利設計與瑞典優良質量,讓人屏息以待。
充滿懷舊氣息的Hasselblad Lunar,外型散發著500C的典雅氣質,除了賦予舊款型號的著名鍍鉻外框,也抹去所有稜角,呈現流暢線條。Lunar堪稱一項相機美學成就,無論在視覺或觸感上均無懈可擊。人體工程學元素加上恰到好處的重量和出色設計,懾人魅力叫人無法抵擋。沿用傳統生產技術的Lunar採用手制木材原型,功能規格自然無與倫比。然而,此型號最絕妙的地方就是其別具創意的材質應用。Lunar推出五款特色手把設計,全部以最名貴、觸感最豐富的材料和人工打造。鍾情於性感簡約風格的人士,可選擇輕盈堅固的碳纖維設計。
至於追求獨一無二的人士,天然義大利純木設計或會成為其新寵兒,備有橄欖木及桃木選擇,兩者均為未經染色的啞面設計。此外,Lunar也提供常見於豪華轎車內飾的托斯卡尼皮革素材,有黑、棕兩色以供挑選。而金屬材質則有銅及鈦選擇。
Lunar作為出類拔萃的先驅型號,可根據顧客的生活方式、需求及品味度身訂造,享受猶如個性化豪華轎車和遊艇的驚喜體驗。相機更可採用黃金或鉑金精心製造,也可鐫刻以至鑲嵌寶石。
出自相機界翹楚的全新型號,功能當然領先一步。Hasselblad憑借Lunar昂然邁進可換鏡式無反光鏡相機市場,不但結合該類型相機領導品牌Sony的技術,更設有大量功能,務求締造完美相片質量之餘,也為用戶帶來無窮樂趣。
Lunar標准型號相機定價5,000歐元(已扣除關稅及有關稅項),將於世界各地的指定零售商及高級精品店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