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突尼西亞2014」突尼西亞人(附小貼士)
突尼西亞位於非洲最北端,但整個行程中沒見過一個黑人,因為這里90%以上都是阿拉伯人,而且大多是歐洲人的後裔,盡管突尼西亞在非洲和阿拉伯國家中經濟名列前茅,但城市發達程度遠遠不及我們上海等大城市,甚至感到有些貧窮。但在突尼西亞的這些日子裡,始終感受到的是當地人的休閑和享受生活。突尼西亞其實資源豐富,但沒有過多的去開采。我們可以認為他們懶,但勤勉的國人又得到了啥呢,去別國享受別人的碧水藍天,悠閑生活嗎?
突尼西亞治安良好、民風淳樸,突尼西亞人的熱情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最後秀下行程中當地人的照片。
凱魯萬的大清真寺,兩個男孩主動過來要求給他們拍照,把自己的形象讓我們帶回遙遠的東方去。突尼西亞實行義務教育,大學教育也都是免費的,孩子不用為升學而煩惱。
托澤尓的酒店餐廳內,當時只是給餐廳留個影,回來才發現遠處的一位先生見我拍照,就沖著我微笑。
托澤尓的大瀑布,偶遇了當地的一個旅行團,他們拍集體照時熱情的要求我們一起加入。
托澤尓的酒店門口,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坐在摩托上玩。突尼西亞人的小孩活脫就是「洋娃娃」,尤其那小女孩成了團友的合影明星,而此時孩子的大人並不在旁邊。過了會女孩的父親才出現,看到自己孩子成了明星,笑呵呵的直說「thank you」。
在哈馬馬特麥地那老城街頭閑逛時,一個男孩在街道上玩摩托,而他旁邊的白色建築其實是座兵營。
男孩見我們沖他拍照,特意轉回來在我們面前秀他的車技。
而後不久偶遇幾名也是來旅行的青年女子,主動要求和我們合影。突尼西亞在阿拉伯國家中是比較開放的,女子在非宗教場所已經不需要包頭了,與男子交往也沒有那麼多禁忌。
之後和LP在海邊長椅上休息時,遇見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一對高大威猛的黑衣男子,騎著一輛很拉風的摩托停在了我們面前,沖著我們講著英語。他們英語講的並不好,而我們的英語水平更不咋地,開始沒明白啥意思。後來發現摩托車上寫著「police(警察)」,明白了是問我們要不要一起合個影。警察主動要求合影,這樣的禮遇在走過的二十個國家中還是第一次。不過LP去合影遭到了拒絕,他們只和男人合影,做男人總算揚眉吐氣了一回。而且他們一定要親自查看拍照效果,發現很「good」,才告別離去,國家形象很重要啊。
不過不是所有突尼西亞人的熱情都是免費的,有時也會隱藏著「溫柔一刀」。這位造型奇特的人是和遊客合影賺錢的,頭上的鮮花說是送給你,但其實也是收費的。還有 旅遊 區景點的商鋪,基本都得從十分之一開始討價還價。
但通常的店鋪和超市標的都是實價。
椰棗是當地的特產之一,產於當地的某種棕櫚樹。採摘後,直接風干就行,不需要加工,吃著和蜜餞一樣。
在哈馬馬特老城區找了好久才找到家椰棗店。
看店的是一位老帥哥和一位大帥哥,交談後知道是祖孫關系,義大利後裔。
椰棗都按等級分價格歸了類,最好的是8第納爾/公斤,有預先用紙盒裝好的2公斤一盒的。經過查看,預裝的與擺放的都是同樣的東西,沒有絲毫的作假。
大帥哥相貌英俊,忍不住要一起合個影,老帥哥也興致勃勃的擠了進來,還特意換了副拉風的墨鏡。
大帥哥還有些靦腆。
一會又來了位小帥哥,應該是大帥哥的弟弟,顯得就外向的多,拍照還不忘給自家店鋪做廣告,「歡迎來突尼西亞,歡迎來我家椰棗店。」
最後再提下我們的導游艾米爾。四十多歲(2014年)的法國後裔,在一個可以娶二、三個老婆的國家,依然過著單身生活。是淳樸的突尼西亞人的典型代表,雖不會說中文,但整個行程中敬職敬責。因為買水不方便,每天早上出發時,他給我們每人發一瓶礦泉水,解決了我們的飲水問題。在杜茲服務站時,不少團員(包括LP和她朋友)穿當地服裝騎沙漠摩托,老闆拍照列印後,4第納爾/張自願購買。但我們都沒有買,因為自己都拍了照。艾米爾自費買了下來,最後一天一張張的交到了本人手中,實在讓人感動。
小貼士:
1、國內銀行沒有第納爾的兌換業務,突尼西亞當地也不能直接拿人民幣兌換第納爾,所以要現在國內換成歐元或者美元,再從突尼西亞拿美元或歐元兌換成第納爾。回國前在突尼西亞機場可將第納爾再兌換成人民幣,但硬幣只能留作紀念了。
2、國內GSM 手機與突尼西亞兼容,出國前開通國際漫遊即可自由撥打電話。
3、突尼西亞酒店有簡單的肥皂、沐浴露等洗漱用品,但牙刷,牙膏和拖鞋要自備。
4、一般酒店的大堂都可無線上網,不少還能免費。
5、突尼西亞的電壓為220V,插座類型同歐洲的一樣,「德標」插頭轉換器。
6、酒店浴室內的冷熱水都是不能飲用的,在酒店餐廳用自助餐時桌上會發礦泉水,通常只能在餐廳飲用,但如果要帶走一般也不會有人反對。要喝熱水,就只能自帶熱水壺了。
7、突尼西亞冬季也很暖和,但日夜溫差較大,沙漠中風大,地中海陽光厲害,因此墨鏡、帽子、風衣都不可缺少。
❷ 電影里的這些神仙建築竟然都是真實存在的!
建築在電影里一直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它們有的取材於真實建築,比如《魔女宅急便》中的海濱城市▼
湛藍的天空下,漂亮的紅房子,安靜的街道,純潔、天真的魔女在這里進行著自己的修行。
而這些均取材自 維斯比小鎮 ,位於瑞典的哥特蘭島。
還有《千與千尋》中的「油屋」▼
VS.
據說道後溫泉約在3000年前「開池」,號稱日本最古老的溫泉。動畫中湯婆婆的溫泉旅館「油屋」的原型便來自於此。
除了動畫,各類建築最常出現的還是科幻片,如《星球大戰》塔圖因行星▼
作為塔圖因行星的取景地,突尼西亞的風格是極為獨特的,它位於非洲大陸的最北端,是世界上少數幾個集中了海灘、沙漠、山林和古文明的國家之一。
同時突尼西亞的建築融合了迦太基、古羅馬、阿拉伯等多個帝國的文化精髓。從拉爾斯之家的取景地——突尼西亞的Matmata山區酒店▼
到「天行者」阿納金的家鄉——突尼西亞的糧倉建築群Ksar Ouled Soltane▼
身在非洲,卻不像非洲,神似歐洲,卻不是歐洲,怪不得人們評價它「左手撒哈拉,右手地中海」了。
而在《機械戰警》中的OCP總部大樓則是另一種風格▼
以某一建築為原型,進行後期CG特效製作,晃眼看去是不是看不太出來~~
OCP大樓在達拉斯市政廳的基礎上加高了不少。
達拉斯市政廳呈倒轉金字塔形,正面向前傾斜34°,既為正門入口和窗戶遮陽,又可節能。
內部連接大廳的走廊逐層向上退縮,自然光自屋頂灑下,整個空間開闊而有生氣。
除了這些取材自現實建築的,還有的直接來源於建築理論,比如《星球大戰》中的帝國步行機▼
其靈感則來自於「電訊派」建築師海隆提出的設想——「行走的城市」▼
而後概念建築師利布斯·伍茲(Lebbeus Woods)獲得了啟發,做出了「步行城市」的成果▼
以上的設計我們尚且能找到原型,還有的則完全是虛擬建築,由設計師結合現實建築重新進行設計,比如最近奧斯卡大熱的《黑豹》中的城市瓦坎達(Wakanda)▼
根據設計師 Hannah Beachler的說法,瓦坎達(Wakanda)中的未來主義建築是扎哈·哈迪德和白金漢宮的意外結合。
金色城市中的曲線結構參考基於扎哈·哈迪德(已故)在首爾的DDP大樓和北京的望京SOHO。
這兩種結構都是扎哈最慣用的曲率和材料,如混凝土、金屬或木質,而不是清一色的玻璃幕牆。
而瓦坎達(Wakanda)王國金色城市首府的摩天大樓則參考傳統的設有圓錐形茅草屋頂的南非圓形茅屋;《黑豹》宮殿的靈感來源則是白金漢宮。
同時,在《黑豹》中,設計師還融入了非洲未來主義▼
不同的非洲文化中存在的東西都放置在同一條繁忙的街道中進行了二次創造
完全出自設計師二次創造的建築,也讓我們從全新的角度去解讀這些建築;在此之中,我們無從說到底是建築啟發了電影,還是電影啟發了建築。
但是同一棟建築在不一樣的電影中,就有不一樣的面孔,我們也在電影中認識了它們新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