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小青島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太網電纜是什麼圖片電腦 2025-09-23 22:38:00
圖片到底哪些地方 2025-09-23 22:15:49
怎麼查某個圖片出自哪裡 2025-09-23 21:36:58

小青島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3-01-25 06:55:18

① 寫作好素材丨「天象」描寫(二):名家名句名段

(一)天空描寫

[碧藍的天空]碧藍的天空。凈如秋水般的天空。在四月陽春里,象透明的翠湖倒過來穹覆在天頂。

[烏黑的天空]天空象一張綳得緊緊的黑帳棚,有幾點雨花飄落著。

[飄雪的天空]忽地半空晦暗,漫天的雪花,層層的如鵝毛飛舞,紛紛地向大地上墜下,我從窗口仰望著這充滿雪片的天空,似乎是見了一張深灰色的布幕。

[遼闊的天空]藍湛湛的天空一望無際。萬里碧空中,只有幾絲白雲,迎風多姿,輕輕地飄動著。

[天空]我總想,天空也是一個世界,一個比我賴以生存的世界還要廣闊的世界。那裡也有矛盾,也有沖突。不是嗎?它有時發怒,可飛砂走石;有時撣淚,可傾盆汪洋;有時憂愁,可數日不見笑臉。但一切問題常常都由於天空的寬宏大量而迎刃而解了。因此,在大部分日子裡,它是那樣明朗,那樣的和善。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嗎:海是廣闊的,但天比海寬,而人的心胸則比天寬。....

(二)太陽描寫

[太陽]太陽好象用海水洗過一樣燦爛光明。

[日出]一輪紅日, 從白雪皚皚的群山背後冉冉升起,燦爛的光輝帶著一股溫暖的氣流沖進了偏僻的山村。

[山間日出]水霧象玻璃罩一般罩住了山崗、住房、道路……。

隔著山的日 頭即將出來,霧開始飄動,一層淡似一層,一層輕似一層,慢慢地、慢慢慢地離開了只屬於自己一時的天地。

突然,東邊的山變紅了,紅得耀眼,光芒如火蛇一般竄了出來。

稍一眨眼,太陽露出了羞紅的臉兒,周圍的群山也都變紅了。

[平原日出]清晨跑步到了田野;朦朦亮的天是那種可受的藍灰色,不多的星星閃爍其上。不知不覺中,東方樹梢上的一大片雲層亮起來,象宣紙上的水漬向四周擴散,那中心的亮點是白熾樣的光,然後是緋紅的一圈,接上去又是月白色,淡青色....這種圓周樣的擴散持續了一會,突然圓周中心部位以條狀伸展開,色彩陡然斑斕起來,這是太陽出來前的騷動!林梢上「那一抹」象一根銀條蜿蜓在眾多參差的黑瓦脊上。

噢!太陽出來了,開始約五分之一的球體顯露,停留了一會兒,似乎想欣賞一下萬物蘇醒的情態。隨即太陽快速升起,又有約五分之一藏在雲層中。大地終於松開了對太陽的擁抱,太陽完全出來了!鮮紅鮮紅,象是從地心裡噴出。啊!平原日出,同樣壯觀,同樣絢麗,同樣多姿,同樣美妙!

[海上日出]不知過了幾時,東方一片魚肚白,成群的海鷗在海上盤旋,灰白色的海水依然起伏不定,遠處迷茫浩渺。

魚肚白逐漸擴展,天色由深藍轉入淺藍,魚肚白之中微微露出點淺紅,海水由淺紅變成緋紅,太陽的弧邊已染入紅的海洋。

太陽 在不斷努力地上升,終於露出了它半個身軀,依然是那樣紅,第一個火球從海邊滾來。就在它要撕碎紅綢帷幕的時候,遠處飄來的烏雲遮住了它。然而紅綢帷幕還是被撕得粉碎,剎那間刺眼的光芒從雲後射出來。

[落日]一輪落日--那樣圓, 那樣大,象鮮紅的珊瑚球一樣,把整個江面籠罩在一脈淡淡的紅光中。[日落] 太陽在薄薄的雲層中漸漸下落, 它把柔和的余輝輕輕地灑在大地上。它不斷地酒著,一層層地給天下萬物著色,使大地的一切,包括姑娘在內,每一分鍾,每一秒鍾都在發生著色彩的變化。[夕陽]這時,夕陽已接近西邊的天空一片通紅,把它下面的黝黑的青山清清楚楚地勾畫了出來。夕陽映在海面上,金光閃閃,象撒上了一些碎金,晃得人不敢睜眼。夕陽照射出的那條「金光大道」,從我們腳邊伸向西邊,彷彿想引我們去把那神秘的世界探個究竟,火紅的晚霞襯著黝黑的山巒,黝黑的山巒托著通紅的夕陽,火紅的夕陽映著藍藍的海面,藍藍的海面浮著神話般的棧橋,棧橋呼應著秀麗的「小青島」……多麼美麗的景緻,多麼神奇的境界!我完全陶醉了。

正欣賞者美景,抬頭一望,夕陽已藏起了半個臉。好快呀!我不覺集中精力看起日落來。誰知它卻象一位害羞的姑娘,臉漲得更紅了,匆匆直往下躲……不知不覺地,夕陽只剩下一輪紅邊了。我頓時緊張起來,生怕它在我眨眼之間,完全落下去。可要仔細看時,它已不復存在了--夕陽確實就在我眨眼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西山仍留下緋紅的晚險,而海面上那條「金光大道」卻被夕陽收了回去,大海頓時暗淡起來。此時,我彷彿失掉了什麼,心中升起莫名的惆悵。

(三)月亮描寫

[新月]一彎新月高高地掛在天空,在水面上投下淡淡的銀光,增加了水上的涼意。對面晚香冷清清地聳立在銀光下,樓前是一片白燦燦的花朵。還有山、石壁、桃樹、柳樹各有各的顏色和姿態,在銀白的月光下,似乎都含著一種不可告人的秘密。

[月出]風停雨住,一輪銀盤似的月亮從雲縫里露出笑臉,皎治的月光照亮了大地。

[月盤]這里誰也不知道月球是什麼--大家都喚它月亮就是。它睜大著眼睛,和藹地望著村莊和田野,極象一隻擦亮的銅盤。

[水上月影]朦朧的月色投下神秘的影子,在水面上撒開浮動不定的光,好似無數的銀魚兒在那裡跳動。

[月影]月亮圓得很,也亮得很,投下來的倒影,在湖面上映出一片亮瑩瑩的白波,閃閃爍爍,好象一條游龍的銀鱗。

[月夜]月亮離開樹梢,升到高高的深冬的天空,那銀晃晃,明亮亮的光輝灑滿大地。多麼靜謐而美麗的月夜啊!

[月升]天空上閃耀起無數的星光,一路上遠遠近近都有燈火,光線從黑暗裡穿射出來; 猛然從一座小山後,在松樹林間,睡眼惺松的月亮升起來了,又紅又大。

[滿月]今天的月亮,升上來得特別早,特別圖,也特別亮。它象個得了喜事兒的小夥子一樣, 傻乎乎地張開大嘴巴,朝著那恬靜的田野、歡樂的村莊笑著。

[殘月]午夜的天空,稀稀落落的星星,眨巴著眼睛,西邊天上正掛著一鉤同鐮刀似的下弦殘月,發出灰淡的光,象一隻小船在雲海中穿行。

(四)星辰描寫

[啟明星]最早出現的啟明星,在這深藍色的天幕上閃爍起來了。它是那麼大,那麼亮,整個寬廣的天幕上只有它一個在那裡放射著令人注目的光輝,活象一盞懸掛在高空的明燈。

[海空上的星星]在海的上空,小小的星星一個接著一個鮮明地亮了起來。星星是這樣的純潔,這樣新鮮,它們好象是昨天才做出來點綴天鵝絨一般的南方天空。

[繁星]星兒不明,象誰把細碎發亮的一把芝麻, 撒滿了天宇。

[黑幕上的寶石]天上內爍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放射著耀眼的光輝。

[太白星]太白星象有人小心地擎著走的蠟燭一股悄悄地閃爍著出現在這上面。

[星河]密密的小星星眨著限,怕冷似的擠呀擠,擠出了一條長長的銀河。

② 80後的童年記憶:櫸林山公園

櫸林山公園

80後童年的記憶




 青島櫸林公園位於中山公園東側的太平山下。太平山是橫跨市南市北的一座具有戰略歷史意義的山頭,當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所在地。1898年,德國殖民者佔領了這座城市,在山上修築工事,暗道,碉堡,建有炮台。太平山原稱「會山」,海拔150餘米,市區第一高峰。德佔時期,稱其為「伊爾梯斯山」,建有炮台。日本第一次侵佔青島後改稱「旭山」。中國政府收回青島後定名為「太平山」。


太平山是青島的登高觀景地之一,1984年封山建園,1986年建成開放。由於園內櫸樹成片,鬱郁蔥蔥,故取名為「櫸林公園」。公園建有亭、閣和1組花崗岩「大象」雕塑,建有人工湖、母子像、走廊、櫸林樂園等設施和景點。


櫸林公園位於海拔148米的太平山北部,西面與中山公園、動物園接壤,南臨植物園,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是十處山頭公園之一,建成於1985年。建國後,太平山經過多次造林綠化,形成了較為密集的山林,山北坡櫸樹較多,故建公園時以櫸林命名。


相信很多青島小夥伴對這里並不陌生,也曾經在這里拍下很多美美的照片。


圖片素材源自網路 攝於1994年

圖片素材源自網路 攝於1994年

這里有「第一次世界大戰亞洲唯一戰場遺址」。其實,青島有多處一次大戰的遺址,一次大戰中,青島作為唯一的亞洲戰場,戰斗進行得很是慘烈......



如今,這座有著近三十年歷史的老公園於去年迎來改造,通過改造,補植了綠化苗木,修建了步行道,讓這座銘記在很多70後、80後記憶中的老公園重新煥發了生機,下面跟隨我一起看看改造過後的公園吧。



改造中

師傅們在辛苦的工作中

改造中




經過一年的改造,這里的植物已經深深紮根了, 讓我們跟隨經常來這里攝影的老來客老師的鏡頭一起領略這里的秋色吧


③ 青島地名的由來

青島」本是指膠洲灣海口北側的海中小島(就是今天的小青島),面積僅零點零一二平方公里,海拔十七公尺有餘,北側距陸地一華里多(約720公尺)。[即墨縣志]卷一「島嶼」條目中記載,「青島,縣西南百里」。是說「青島」位於即墨縣城西南百里的海中。在「山川脈絡圖」和「七鄉村莊圖」中都標注有這個海中島嶼。[膠澳志]還明確地說:「青島,在青島灣內不足一海里」,以「山岩聳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島」。

從明朝開始,「青島」這個地名開始從海中間逐漸移向陸地。「青島」北面的海灣稱為青島灣;灣邊的村莊稱為青島村;村南的小河稱為青島河;村東南的山稱為青島山。[膠澳志]中說:「青島村,初為漁舟聚集之所,舊有居民三,四戶,大都以漁為業。」青島村地處「青島」的對岸,為什麼叫青島村,未見記述,但從我國地名命名的特點來分析,是不是可以說青島村是以*近「青島」得名的,青島村附近的海口,小河,小山也都以青島命名了。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六月,清廷決定在膠澳設防,膠澳就是現在青島市區當時的名字,調派登洲鎮總兵章高元移駐膠澳。建總兵衙門於青島村旁。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三月,即德國侵佔的前半年多,膠澳鎮的商貿店鋪已達60餘家,成為一個繁華的小鎮。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十一月,德國派兵侵佔了膠澳。1898年3月6日,德國脅迫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據[膠洲灣]一書記載,1898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借用「青島」這個名稱命名膠澳租借地的新市區為青島,范圍也只有現市南區和市北區的一部分,青島也只是整個膠澳租界地中的一個區。

1922年,中國從日本人手中收回了膠澳租借地,定名為「膠澳商埠」(直屬中央政府),同年十一月先後頒布[膠澳商埠章程及青島市施行自治制令],這是稱為「青島市」的最早記載。這個青島市也只是膠澳商埠的一部分,並受膠澳商埠的監督。直到1929年,膠澳商埠局撤消,原膠澳商埠的轄區被命名為青島特別市,從這時起,青島這個地名才代表了全市區。此後,盡管所轄范圍時有變遷,但青島市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現在,青島市轄范圍一萬余平方公里,計有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嶗山,城陽,黃島七區,即墨,平度,膠洲,膠南,萊西五市。

可見「青島」這個名稱是由島名到村名,由村名到區名,最終到市名的。其中,也反映出青島的發展歷程。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927263.html

④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人手抄報圖片圖片圖片

說到這位,不得不好好回憶一下。這位有卷卷的頭發,亮亮的眼睛,鼻子下總是一張開心的嘴巴。還有,她可是一名標準的小學女生。

說道朋友,她可就是我的開心果。上學時,我們倆手拉手,一蹦一跳的走著;課間,我們出了教室,玩著百玩不厭的游戲;放學,她就是火車頭,我就是車廂,拉著她的衣服奔跑起來。

不過有時候,她還不講「江湖義氣」,每當我放學要做清潔時,她便邁著方步,慢悠悠的揚長而去。「丟」下我一個人在那裡努力的做清潔。

再說說她的畫畫吧,那水平能用一個字概括「高!」。比如那一次美術課,老師讓我們畫人,同學們畫的都不錯,唯獨她,畫的啥也不像。

想知道她是誰嗎?哈哈,告訴你們,她就是我最要好的一年級的朋友——張華益。

暑假裡,爸爸媽媽帶我去日照青島遊玩,我們一路上游覽了很多地方,也認識了許多人,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青島的「海上觀光」的快艇上的代理導游。

那天的天氣不怎麼好,天上飄著毛毛雨,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的愉悅心情。我們剛上快艇,我們的新一任導游——船上解說員就從船艙里走了出來,一開始給導游的印象就是高高瘦瘦的,表情嚴肅。等人都上齊了,船啟動了,我們急著欣賞海邊的景色,這時導游發話了 :「大家好,現在開始你們的導游正式的被拋棄在了岸邊,我就是你們的代理導游。」可大家都沒笑,「接下來我會製造笑點的。」

我們乘的船在東海中行駛,風兒吹向海面,掀起了陣陣波濤,船在海中搖搖晃晃的,導游又說:「女士們先生們,請不要把頭伸出去,我的船上有一個免費的活動,那就是你從船上跳下去,我跳下去把你救上來,但如果很多人都想讓我救上來的話,那就對不起了,請你自己游上來,我是可以的,不知道你行不行。」果然許多人都把頭伸進裡面了,還有人開心的笑了,還說:「這導游可真幽默!」

導游用著幽默的話語向我們介紹著岸邊的景色,使船上充滿了歡聲笑語。瞧,船的左前方有一座小島,叫做小青島。青島的名字是借用小青島的名字,小青島上的環境優美,許多遊人都贊賞它。船繼續向前行駛,導游指著遠處一座小島:「那座島上的一個燈塔尖尖的,看上去像一根魚竿,所以我們都稱它為『釣魚島』(這可不是真的釣魚島)。」

⑤ 山東青島有青島、黃島、紅島,青島真是島嗎黃島難道不是島嗎

青島是個美麗的海濱城市,是國務院確定的中國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國家計劃單列市,有了這些光環和屬性,它自然吸引著太人關注的目光。可能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去青島 旅遊 之前,或者僅僅是單純想了解這座城市,那麼想做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查找這個城市的地圖或者是衛星圖片。等大家看完,很多人可能就疑惑了,青島是有不少島嶼不假,但是青島市的本身哪是島?分明就是個半島好不好。

因此,很有必要對於這件事情來進行專門的考證,並且順便把青島、黃島、紅島這三個放到一起後,更加容易引起大家疑惑和困擾的問題一並解決。

在一些大比例尺的地圖上,會發現環繞膠州灣一圈正好有青島、黃島、紅島三個呈「品」字形排列的地名,由於這三個地方都以顏色命名,難免會讓一些善於聯想的人有所猜測,是不是有什麼美麗的故事以這三個地方為主角,才產生了這樣的名字?或者是因為什麼原因讓這三個「島」產生了不同的顏色?

不管怎麼說,一個地方以顏色的命名是最正常不過的了,但是集中到很小的范圍之內有三個以顏色為名字的地方難免就有些醒目了。

大家都知道,我國是大陸型國家,講究的是在大陸上開疆拓土,這是每個有遠大志向的皇帝必做之事,因此對海洋特別是沿海的地帶就算不上那麼重視。秦漢時繁華地區還僅限於中原,隋唐時期也差不太多最多范圍有所擴大,哪怕就是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已發展出遠洋貿易的宋朝,也僅僅是海邊幾個有限的優良海港在發展。在這些時候,雖然今天的山東半島東部有城市,但是比起中原地區來說,還是稀疏的很。在反映金代時期的地圖上,今天的青島一帶僅有即墨、膠西等城市。

山東半島東部地區迎來大發展的轉機出現在了元代。這個典型的大陸型民族卻有著對大海的迫切希望。因為作為第一個定都在今天北京的大一統國家來說,養活京城的居民、駐軍成為天大的任務。為此疏通、取直了大運河,但是大運河運力始終滿足不了需要。隨即又寄希望於通過海運、膠萊運河的運糧方式來解決,但膠萊運河又多淤塞不給力。最後只能用大運河和海運並舉的方式運輸糧食。元朝的國祚不到百年,所以經過修大運河、開鑿膠萊運河兩項大工程後,想再去深度開發海運時已沒了時間,還沒等發揮效益的就滅亡了。因此元朝時青島一帶也沒有機會出現在史書上。

明朝時候才是青島包括山東半島東部一帶開始迅速發展,並且被史書記載的時期。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和元朝一樣,需要海運;二是為了應對倭寇的侵擾,在沿海地帶大量修建衛、所保護海防。像今天的青島市一帶就屬於鰲山衛浮山所。雖然不是很大,浮山所也僅有五十六個人的編制。但畢竟已經嶄露頭角。

在明朝中葉的海圖、史書上已經有了青島的記載,但是在這些史籍里記載的青島並不是今天的青島。

比如明代的人文地理學家王士性(1547年—1598年)所寫的《廣志繹》記載:「膠萊河與海運相表裡,若從淮口起運至麻灣而逕度海倉口,則免開洋轉登、萊一千五六百里,其間田橫島、 青島、黃島 、元真島、……此皆礁石如戟,白浪滔天,其餘小島尚不可數計,於此得避,豈不為佳?」

有人就以此斷定《廣志繹》里記載的這個青島就是現在的青島,這顯然是極為錯誤的。因為這一段話是王士性在闡述走膠萊運河的優勢,膠萊運河的南口就是膠州灣內的靈山海口,他的意思是如果不走膠萊運河的話,往東會依次遇到田橫島、青島、黃島、元真島……等礁石密布的島嶼海域,如果走膠萊運河就會避開這些島嶼。這段話所說的青島以及黃島是在田橫島以東的位置,分別是今天的乳山市的小青島和南黃島。

類似的記載還有明代出現的 《海運里程》 ,這篇文章被明末清初傑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顧炎武收錄到他的《天下郡國利病書》中。《海運里程》一文記述的是從淮安府開船到天津大沽河的海道,一共分為了十三程,在其中的第六程:「自田橫島,由青黃島遠望槎山,前投玄真島灣泊,共約四百餘里,用西南順風,一日可到,為一大程」,路線、航標、停泊地、風向都有了,大意為在田橫島開始,從青黃島看槎山,沿此方向最後在玄真島泊船,這是一天的航程。

在這一段文字中的青、黃島也是今天乳山的小青島和南黃島,因為它們就是位於田橫島和榮城市的槎山之間,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是可以看到槎山把槎山當作航標的。如果在今天的青島市的位置上,距離槎山足有200公里,是怎麼樣也無法把槎山當航標,因此明朝典籍上的青、黃島不可能是指今天的青島市及黃島區。

其實在顧炎武的這本 《天下郡國利病書》 中同一篇文章中已提到了今天的青島市,不過當時它的名字叫做「小青島」。

出現「小青島」的記載是在有青黃島記載之前的第四程:「自齋堂島等處開船,正東由膠州靈山島,東北望遠勞山,前投福島灣泊,共約二百餘里,用西南順風,半日可到,為一大程。……齋堂島東至靈山島五十里……又東北至唐島六十里……又東至小青島五十里,可容船三十隻,避正北、東北風,又到董家灣六十里……」。這一段話記載的是從今天的黃島區齋堂島向東分別經過靈山島、唐島,就到了小青島,小青島北側海灣可泊船三十隻,在這里可以避正北和東北風。

從這個記載中,無論是位置、以及附近海灣的大小,都可以清晰的看出來,這個小青島就是今天青島市海面上的那個有「琴島」別稱的小青島。

另外「小青島」這個名字,在2014年出版的反映山東省 歷史 上自然和人文地理變遷的《山東省 歷史 地圖集》自然卷中記載的也很明確,在海島篇里的沿海主要島嶼條目里,青島市市南區有小青島、城陽區有紅島、黃島區有黃島。

明朝時隨著駐軍的增多,以及商貿、交通的發展,山東半島東部一帶越來越繁榮,小青島北部的陸地上也逐步在一個小小的衛所周邊發展出了村落、市鎮。因此就需要有個正式的名字,可能在最初時還被過往的人們稱為「小青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就逐漸演變成青島了,最起碼在清初時已經開始正式叫做「青島」,在清同治年間《募建戲樓碑記》的石碑上記載:「竊聞青島開創以來,百有餘年矣。迄今旅客商人,雲集而至。」,同治年間的百餘年正是康熙、乾隆時期。而光緒皇帝接同治帝「班」之後的20多年後,德、日開始先後將青島作為殖民地,在他們的統治之下,青島也迎來了快速發展期。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國民政府接管青島,成為了特別市。青島的面積越來越大,名字越來越響,影響力也越來越強。

可以說,在最開始的時候,青島確實是個島,哪怕它叫做「小青島」,但也是個島。但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其范圍以及含義越來越大,已經確實不是簡單的「島」了,成為了一個地理名稱。

隨著青島之名的影響越來越大,還波及到今天乳山市的「青島」名字。在明朝的海道上,那時的青島、黃島的知名度是要高於今天「小青島」的,因為它們是海道上的標志性的島嶼。但到了近、現代,估計應該在清朝康、乾的時候,「青島」這個地理名稱創立之時,人們或者政府為了避免與乳山的青島、黃島混淆,就把知名度比較低的地方改了名字,成為了「小青島」、「南黃島」。至此青島和小青島兩個名字完成了互換。

在完成今天的文章之前,專門在網上查找了相關的資料,發現真的有人不知道黃島到底是不是島,甚至在某著名問答平台上,有人問的非常懇切:「黃島是島嗎」,回答之人也挺乾脆:「不是島,是個經濟開發區……」,此外還有另外兩個搜索結果,對這個問題都是沒有給出准確答案。那麼黃島究竟是不是島呢?

如果從現在的衛星圖片上看青島市黃島區的話,得到的結論肯定黃島不是個島!但是如果再看上個世紀70年代左右的衛星圖片,會發現黃島還真是個島,在這張衛星圖片上,黃島是獨立的,僅僅在其西部與西北部有大片的灘塗與大陸相連,相信在海水是低潮位的時候,人們是可以步行上島的。

黃島的情況在1928年編纂《膠澳志》中可以找到答案:黃島亦名「齊伯山」、「齊伯山島」。春秋戰國為齊國某一侯之封地。1931年的《增修膠志》上更是有詳細記載:「黃島在黃庵北,有島之名,實為平岡。潮來則四面皆水,潮落則徒步可入。其北可暫爾避風,不可久泊」。大意思就是黃島在黃島庵山之北,雖然說是島,實際上是個比較平緩的山岡中,漲潮時四周都是水,潮落下去後可徒步上島。在其北方可以停船避風,但是不可長久停泊。

因此從這一點看,黃島確實是個島。那麼黃島現在為什麼又不像是島了呢?

是因為在上個世紀的1973年,位於山東省西北方的勝利油田生產的石油,迫切需要一個輸出碼頭,國務院決定決定就建在黃島了!除了建設年吞吐量1000萬噸的原油輸出碼頭之外,還有原油儲存庫,油田和碼頭之間以原油管線連結。藉助這個機遇,黃島這個原本在青島膠州灣西側的貧瘠之地,成為了今天擁有國際高端海洋產業集聚區、海洋經濟國際合作示範區、國際航運樞紐等一系列閃光頭銜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有了這樣的經濟條件,以前漲潮就可以沒過的灘塗自然就不能讓它「閑置」,於是就被大大小小的各類建築物所覆蓋、取代。

所以,黃島現在雖然看上去不像是島,但它在 歷史 上還真的是島。

雖然紅島一帶今天也是加快發展,條條寬闊的大路越修越多、挺拔而起樓盤也是密密麻麻,但是比起青島主城區和黃島區來說,它的起步還是晚了些,步子還是小了些,還可以看清島嶼的輪廓。但是誰也說不準它在什麼時候被徹底的淹沒在城市的高樓大廈之中,讓後人為它是不是島嶼再產生新的爭議。

但是目前來看,它還是個島。

您了解的情況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

⑥ 深度游:遊玩幾十次的青島「土著」,告訴你青島如何吃住玩

看到本地人帶你玩的徵稿,想寫一下我去過很多很多很多次的城市——青島。在我奶的同學很多都選擇在三亞養老以後,我奶和我爺最終選擇了在青島定居養老。眾所周知 ,青島的氣候是真不錯,且在房價沒有漲起來之前,也是性價比不錯的城市。

每次暑假都是青島的 旅遊 旺季,這幾年去的時候,因為都是陪朋友一起逛,走在大多景點淡季和旺季的人群密度真的差了好多。從棧橋走到石老人的海邊一條徒步線路也是走了無數次,以至於到現在,跟老何一起逛一逛的時候,會選擇靈山島、竹岔島這種比較偏一點的地方,每次還是會產生一些新的幸福感。今天想偽裝成一個本地人來介紹一下大青島的吃喝玩樂到底要怎麼選擇。

下面從 當地交通、玩法路線和海鮮市場 來寫的。路線除了常規的景點線路,還有我比較喜歡的一些小眾景點玩法。如果是第一次去青島可以選擇常規景點玩個2-4天,如果是去過青島,就可以 探索 一下新的景點。

文章內容較長,建議收藏以備後用。設了小標題,可以直接跳轉到需要的部分。

(冬天拍的有點荒涼。。)

季節

我一般不會勸我外地的朋友節假日玩,暑假、國慶之類的節假日,棧橋旁邊的酒店價格漲的飛起 ,當然遠一點,像黃島之類的酒店就還挺便宜。除了貴這一點,槽點好像沒有很多。其實溫度算是不錯了,因為在夏天全國各地都很熱的時候,在青島吹吹海風就有種避暑的感覺了,一般熱也就那一個月。如果趕上休漁期,養殖的貝殼類的海鮮比較多一些。

5、6月份的青島和9、10月份的青島, 都是我比較喜歡的季節,遊客沒有很多,住宿不貴,溫度很適中, 且過了休漁期,開海就啥都有的吃了。一般9、10月份就開海了(去年9月1開的)。

交通

地鐵 目前只有 3條線,1條黃島,2條青島, 黃島的線路是新開的,其實用的不是很多( 公交更方便 )。青島的2條線路會經常使用:

公交 的話,去各個景點都很方便。公交線路非常多,如果是在市中心轉的話,坐公交選擇更自由。

出租 的話,一般我直接用滴滴/高德,有的時候銀行會有打車券,還比較便宜。計程車的司機很熱情的,會給一些去哪裡買海鮮吃呀,去哪裡玩呀之類的建議。

線路

一般來青島玩,一個周末可以逛逛老城區,如果玩的比較趕的話還可以去嶗山。仰口過去雖然稍微遠了一點,但是人少逛一逛也很舒服。如果想去的更小眾一點,可以去黃島,金沙灘是黃島比較熱門的景點,但是我更喜歡靈山島、竹岔島,都可以從碼頭直接坐船過去。我分了 常規、小眾、徒步幾條線路寫 ,也是基本上我會帶朋友走的幾條線路。

1 常規景點遊玩

這條線路一般是帶 第一次來青島玩的朋友 會走的線路,因為 可以把景點都串起來 ,2天逛一逛老青島,一天去嶗山。選擇第二天去也是因為體力消耗比較多,可以在第三天緩一緩。接下來一天一天細說:

第一天

出了火車站就是 棧橋 ,棧橋也是青島非常熱的一個景點,有一次我和朋友國慶去,棧橋的人簡直密集恐懼症,不過 冬天的時候會有海鷗 ,在棧橋旁邊會看到很多海鷗和喂海鷗的人,就算沒什麼技術拍起來也很美。海鷗真的很雞賊hhhhh。友情提示:節假日人超多 。

然後可以去 天主教堂參觀 ,是羅馬建築,如果趕上常規做禮拜的話,是不要門票的,有很多拍婚紗照會選擇這個地方。旁邊有一個美術館,如果有新展的話可以去看一看,還有一個 1903電影博物館 ,一樓二樓可以免費參觀的,有書店/觀影包廂/咖啡廳/餐廳,有一段時間,每天晚上一樓會有免費的電影觀看,每周都有不同的主題。三樓是一個電影博物館,其實相比於其他城市的電影博物館,不建議參觀,因為很小(並不能值回票價)。中午可以去中山路或者旁邊的商場吃飯。

周邊還有良友書坊、青島書房、棧橋書店 ,有些是市區老建築改造成的,外觀很美。青島有很多很有特色的獨立書店,遠一點的還有不是書店(青島比較早的獨立書店)、如是書店(會經常舉辦一些活動),小城書店等等。中山路上還有一個 中國電影院 , 歷史 很悠久了,友情提示,買這里的電影票不要選擇最小的影廳,不僅很熱還很悶,只有三排是我去過最小的電影院。 住在棧橋旁邊可以去悅喜客來樓上的電影院 ,票價很多十幾塊錢,也是超便宜了。

下午去 大學路 ,去大學路的過程中會經過 德國建築群 ,有德國領事館、德國監獄等各種舊址等,建築外觀很有 歷史 感。也可以選擇大學路周邊吃飯,或者 直接在海洋大學裡面吃飯 (一般我都這樣)。大學路的林蔭大道很青島,旁邊是一些比較小資的店鋪,彎彎曲曲各種岔路口,也很有青島的特色。

旁邊還有 駱駝祥子紀念館、很多故居 ,如果對這些比較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不過有一些故居已經是居民樓了。還有一個美術館(就在大學路路標旁邊),有一次去是一個年輕的畫展,是油畫的青島,買了幾本畫冊很適合做伴手禮。

大學路背向海邊走是 信號山公園 ,上面有 旋轉觀景台 ,也有很多畫家會選擇看青島的視角。看全景很適合,真的可以看到紅瓦綠樹,碧海藍天。視野很贊。可以順道去 基督教堂和德國監獄舊址 ,第一次去基督教堂,剛好在鍾樓上聽整點的敲鍾聲,感覺很美好 。德國監獄舊址是相對比較壓抑一些的,裡面有以前的牢房和刑具,略顯陰森。

往海邊走就會經過 小魚山公園 ,小魚山公園可以看到海水浴場的全景,當然,夏天就可以看到像下餃子一樣的人在水裡煮著。。小魚山公園晚上是不收門票的(好像是過了7點,具體我記不清了), 晚上在山上可以看城市夜景 ,燈火通明,還有海岸線。雖然說是山上,上去也就幾分鍾,還是比較矮的,不過景色很好看,算是 比較推薦的一個景點。

再按著地圖往海邊走就到了海軍博物館,可以進去參觀,之前去有3個退役的軍艦,上去的路比較陡,要小心一點。

如果不參觀海軍博物館,那往前一點就是 小青島/魯迅公園 ,一個入口進去,往右是小青島,往左是魯迅公園。

小青島其實就是一個很小的島,有長長的海堤。最高處立著一座白色的錐形燈塔,是德國人建的,廣場中間立有手抱古琴面朝海面的「琴女」雕塑, 坐在旁邊的凳子上吹海風非常舒服

魯迅公園 是一條狹長的海邊公園,有 很多礁石 (所以這里也是拍婚紗照的熱門景點之一),可以在礁石上發呆(請做好防曬),非常出片。還有一個海底世界,如果去過別的海底世界的話,不建議去,當然帶孩子的話可以去。

穿過魯迅公園就是 第一、第二海水浴場 。可以在這玩水了,會比棧橋的人少一些。可以看一下漲潮和退潮的時間。我很喜歡被浪拍的感覺(詭異的喜好 ),個人建議如果是在海邊玩,還是不要帶游泳圈,既不方便也不安全,有一次我趕上退潮坐在游泳圈上漂阿漂,就到了離岸比較遠的地方,嚇得我一身冷汗。而且不要在中午下海,雖然水熱,但是真的非常曬啊,很容易曬傷。

也可以去 石老人海水浴場 ,稍微遠一點,在嶗山區,地鐵3號線轉2號線可以到,人相對少一些,且 沙灘海水都比前兩個海水浴場要好 。不過轉車的話玩起來可能會累一點。

晚上可以去 台東步行街吃飯 ,就是全國各地的店子都差不多,有烤肉店、燒烤店、小吃街等等,還有夜市攤子,各種類別都有,不過不建議住在台東周邊,一個是周圍酒店都比較舊,一個就是有點吵。晚上台東的人很多,小吃攤、小吃街都是人。

第二天

從火車站可以坐 旅遊 1號線直接到嶗山(大河東) 。嶗山有道教宮觀、日出雲海,嶗山風景區主要由巨峰、流清、太清、棋盤石、仰口、北九水、華樓幾個風景區,有4條游覽線路,經常玩的線路有 北九水(溪水瀑布)、巨峰(爬山)、仰口(景很美)。 其他的線路去的人也不是很多。

巨峰登山過程很少有賣東西的地方,可以 提前自備一些零食和水 。巨峰、太清、仰口都有索道可以坐。

巨峰風景區主要以爬山為主 ,核心景區就是一個環形,可以沿逆時針方向遊玩,走累了可以原路返回,大概5個小時左右可以走完一圈。如果不想很費力,也可以選擇纜車上下到環線開始的地方,然後再徒步。巨峰是嶗山的主峰,在山頂可以看遠處的海島,夏天還可以看雲海奇觀,冬天可以看銀峰晶掛。如果想慢慢玩,還可以 在嶗頂看日出。

仰口是比較經典的遊玩路線 ,有獅子峰、仙桃石、壽字峰等,還有盤旋曲折的覓天洞,可以看海岸線看日出。山上有太平宮,是一個道教宮殿。

北九水在嶗山主峰的北部 ,和其他線路不同的地方是 可以賞瀑布 ,非常推薦夏天去,山谷中遍布溪潭瀑布和巨石。夏天玩北九水,瀑布非常好看,也比較清涼,十月多的時候,還可以看紅葉。

玩嶗山一般就這三個地方,選擇一條線路過去了直接就從頭開始玩就好了,也不需要什麼攻略。。

第三天

第三天還是 逛市區 八大關 也算是青島 旅遊 必去景點了,各國建築都有, 公主樓和花石樓是需要門票的 。叫八大關是因為最初有八條以中國古代長城著名關隘命名的馬路。四季都有景色看,韶關路全植碧桃,春季開花;正陽關路遍種紫薇,夏天盛開;居庸關路是五角楓,秋季霜染楓紅;紫荊關路兩側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

在這邊主要是 看建築 ,眾所周知,比較老建築的地方也是第拍婚紗照的熱門景點 。基本上玩八大關也可以說是比較偷懶的一種玩法,因為 周邊就是二浴 ,又有建築看又有海水浴場玩。

二浴旁邊有 濱海木棧道 ,沿著可以穿過太平角公園、三浴、五四廣場,到達青島奧帆中心。 日落的奧帆中心和夜晚的五四廣場比較好看 ,如果第一天還有精力的話,可以在第一天吃完飯後去逛一逛。當然也可以第三天逛,時間會比較充裕一些。 情人壩很美, 相比於五四廣場和奧帆人也比較少一些,就是沿著五四廣場-奧帆中心這條路一直走下去就到了,之前拍過極限挑戰好像?

五四廣場旁邊有一個萬象城,裡面有很多吃飯逛街的地方,中午飯可以在萬象城解決。

下午去 啤酒博物館 ,有青島啤酒的發展史、製作過程,還可以嘗原漿啤酒, 啤酒博物館裡面的原漿是最正宗的 。買了門票,都會免費送一杯原漿啤酒、一包啤酒豆、一杯生啤酒,分兩次品嘗。 街邊的袋裝扎啤也是靈魂哈哈哈哈哈哈,晚上回去可以買一些散裝的啤酒,好喝的,超級推薦的 。

上面推薦的是比較常規的景點線路,如果第一次來青島玩的話,這條線路基本上涵蓋青島的大部分 旅遊 景點了。飛青島過一個周末的話,可以省去第二天的嶗山,或者直接住在海邊景點度假就ok啦。

2 徒步線路

如果體力比較好的話,非常推薦這一條徒步線路, 從棧橋沿著海邊走到石老人海水浴場 ,我走過兩次,一直走的話基本上3-4小時左右,如果加上每個地方的遊玩時間,慢慢玩一天也是很輕松的。海邊的風比較大,所以沿著海邊走也不會覺得很熱。當然要 做好防曬 ,戴帽子塗防曬都可以,當然,你要是想帶個臉基尼,也不是不可以 ,海邊曬爆皮是真的很容易。。

從棧橋出發,就是一直沿著海邊走,會經過魯迅公園、海水浴場(一浴、二浴)、八大關、五四廣場、奧帆中心、極地海洋世界、雕塑館(時而開時而不開)、石老人海水浴場。基本上過了奧帆中心以後,海邊的人就變得非常少了,尤其是到了海洋世界以後,基本上那條路上沒什麼人,很安靜。欣賞風景,又不用在棧橋人擠人,多好 。

騎行也可以選擇這條線路,因為我也不會騎自行車,不知道是不是更省力一些。。。

基本上路線就像下面這張圖(就是一直沿著海邊走):

3 坐船出海

其實想介紹的小眾景點就是 竹岔島和靈山島 ,黃島和青島碼頭都有船過去,可以住1晚也可以當天去當天回,下午再去金沙灘玩一下。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在靈山島住1晚慢慢玩,早上還可以在島上看個日出。不過島上住宿條件還是有限的。

01 竹岔島趕海

一般去竹岔島可以在薛家島碼頭坐船,或者直接在青島火車站旁邊的碼頭坐那種包船的就可以過去, 往返船票80塊錢,島上沒有收費景點。 上島以後右轉開始繞島玩一周就可以,不會迷路。

竹岔島是一個小漁島,有人會在這邊海釣,要是正好趕上 開海的時節 ,海捕蝦、蟹、海螺、蝦虎、各種魚都有,島上有漁家樂,剛剛捕上來就做,特別新鮮好吃 ,海鮮最重要的就是新鮮嘛。價格也不算貴,而且島上買海鮮還可以直接發順豐快遞。 小島不大,沿著海岸線走一圈也不要很久的 ,海邊有一個廢棄的水廠,牆面上還有塗鴉。

竹岔島本身由火山噴發形成的,現在還有一個 保留比較完整的火山口 ,小島很美,可以發呆可以走一走。竹岔島連接著一個小島,叫脫島, 一般退潮的時候會有一條礁石小路浮出來 ,可以走過去,漲潮就會被淹沒。脫島也有拍過極限挑戰,黃渤扎進海里撈鮑魚的那期。

(這個當然不是我拍的,侵刪)

島上有賣趕海工具的,也有租魚竿的 ,價格很便宜,一個小桶一個工具5塊錢,可以抓螃蟹,還有貝殼撿。我們上次去,抓螃蟹就抓了幾個小時。。也是挺有意思的 。

02 靈山島發呆

靈山島也是典型的火山島,比竹岔島要大一些,是兩個不同類型的小島, 竹岔島一般是趕海,而靈山島有景點的 ,如果走一圈的話還是比較久的,且邊走邊玩會比較累,當天來回時間也是趕了一些,有時間可以住1晚。

一般去靈山島的話,會在 積米崖碼頭 坐船過去,住1晚的話可以 島東看日出 ,漫步小島也挺浪漫的。上島就是貝殼樓,右轉是老虎嘴,左轉是背來石,需要門票,可以當地買套票。

剛上島就可以看到 貝殼樓 ,貝殼樓的外觀都是貝殼,裡面展覽的物件不是很多,但是外觀還是蠻好看的。在貝殼樓往老虎口的路上,有一棵800年樹齡的霸母樹,也是有傳說的,說是霸王項羽的母親等待兒子歸來的故事。認識一個靈山島上的小姐姐,說正月十三的時候有海生日,會放鞭炮擺供品祭祀海神。

靈山島的石頭疊成了各種形狀,地質景觀 像象鼻山、老虎嘴、石秀才等等 ,當地的人還會講一些傳說的小故事,蠻有意思的。在島的邊上,有形狀像虎嘴的一塊石頭,朋友說如果在島上住一晚,可以在虎嘴的縫隙看到落日,很像神話故事hhhh,傳說是秦始皇尋仙丹遣派使者駐守的地方。

沿著環島小路可以慢慢走也可以騎自行車(看到有帶折疊自行車上島的人),或者也有電瓶車,不過島上的電瓶車會讓你大開眼界的, 我緊緊把住車上的欄桿就怕自己被甩出去 ,開的超級快。。

靈山島沒有沙灘,有礁岸。 像千層岩、玄武岩這種,稜角分明,在背來石這里尤其突出。可以真真切切感受海浪拍打礁石的畫面。靈山島旁邊也有一個小島,叫小靈山,也是有傳說的(好像靈山島上有很多傳說),說是有一隻神龜,被烽火台鎮住沒辦法靠岸了,最後變成了這個小島,有守護的意思。都是傳說,誰說得准呢。

4 黃島玩什麼

因為有朋友住在黃島,所以每次找朋友玩都會在黃島轉。選擇在黃島玩的,一般也是住在黃島海邊酒店度假的。黃島的海邊一般就是金沙灘、銀沙灘、紅樹林和城市陽台。

提到黃島一般最先想到的就是金沙灘銀沙灘。火車站去金沙灘有接散客的那種小麵包車,不過旺季可能會漲價,平常價格大概15元一個人。也可以坐觀光2號線或者隧道車過去。旺季的時候金沙灘的人比較多,但是相比於市區的一浴二浴還是人少一些,畢竟離常規景點有點遠。國慶假期還見過有人會下海,十月份真的是有點冷了 。

不過在金沙灘旁邊住主要是度假,也不需要到處逛景點。 可以在海邊搭一個帳篷休息,鋪一塊布在沙灘上曬太陽,下海玩一玩。 海邊也有很多玩樂項目,但是像快艇什麼的不推薦,價格很貴時間還賊短 ,沒有必要坐,尤其是旺季的時候,時間超級短,反手就是一個不值。

紅樹林度假村旁邊的海灘人相對少了很多,但是也比較干凈,如果體力比較好的話, 可以一直沿著海邊走,走到城市陽台,會穿過一座大橋。 可以在海邊看到很多拿著小桶挖蛤蜊的人,很好挖,而且前幾年我還參與過拉纖,拉上來的魚會每個人都分一些,後來就沒有趕上過了,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很多人一起使力的感覺,還有點莫名感動 。不過蛤蜊是什麼時候都有的,只要帶個小桶,就不會失望hhhhh 。

城市陽台也算一個比較大的度假海灘了,周邊有吃有喝,店鋪啥的都很多,而且設施也是不錯的。一般開車的話,會一家人一起過去玩,畢竟在膠南(現在都叫西海岸新區了),還是離得遠了一些的,但是人密度沒有金沙灘那麼大。住在喜來登阿威斯汀阿就離的很近了,可以在城市陽台玩。

除了玩海灘,也可以去海上嘉年華、唐島灣公園 。海上嘉年華有一個 摩天輪「琴島之眼」 ,天氣溫和沒有霧的時候可以坐一坐,旁邊很多商場,奧特萊斯打折商品,不過人是真的超級少,以前電視劇會在這取景,假裝飛了一趟國外的樣子。。

海上嘉年華旁邊就是 唐島灣公園 ,算是當地人經常轉的一個公園了。分為 南岸和北岸,是免費的。 會有人去野餐阿遛狗阿或者散散步之類的,很有生活氣息。有租自行車的,但是一般攤子租的比較貴,可以去那種掃碼騎車的地方掃個碼。黃島的共享單車比較少,一般是西海岸XXX車(具體名字忘記了,反正走著走著就能看到一排車)。

杜鵑花開的時候可以去大珠山,帶孩子住在黃島度假的話,可以去小珠山動物園。 小珠山動物園的長頸鹿很可愛,雖然打噴嚏的時候還蠻怕鼻涕會噴我一臉的 。不過動物不是很多,住在黃島可以順便去玩一下,如果住在市區也沒必要特意跑一趟來玩。

海鮮市場

前面推薦了一些遊玩的線路,現在來看看吃。 要是問青島有什麼好吃的,應該就是海鮮了吧 。小小的推薦一下 脂渣 ,雖然是五花肉製作的,但是 不膩,很耐嚼 (當然吃多了也會很膩)。至於 燒烤 嘛,怎麼烤都不會難吃咯,有點火的 老謝野餛飩 排隊會比較久,不能提前訂位子,到了那就站在桌前等就行。很多網紅攻略裡面都會推薦王姐燒烤,我覺得也就一般,可能是炒起來的,如果經過順便吃一下,沒必要特意去找。

回歸正題,朋友之前說在青島看大眾點評還是很抓瞎,一般棧橋旁邊的只要是海鮮店子都是5分,不知道是刷出來的還是咋樣,都不敢信。吃過兩家,都踩了雷。其實還有另一種方式吃海鮮 ,就是 去海鮮市場直接買活的海鮮,然後找代加工 ,如果自己定的是帶廚房的民宿之類的話,可以 直接買回去,在住的地方蒸就好了

青島的海鮮市場有很多,就算去島上也有賣海鮮的,或者碼頭,像積米崖旁邊的碼頭就是一個海鮮市場,或者在市區也有很多海鮮市場選擇。可以就 選擇自己住的地方最近的海鮮市場 ,價格就算差也沒有差很多,跑一趟也沒有在旁邊買方便。海鮮主要是新鮮,新鮮的海鮮就算是蒸,味道也是很贊的 。

下面列了一下青島有哪些海鮮市場,我去過小港碼頭、沙子口、團島、積米崖和營口路的海鮮市場,其他的據朋友說也是差不多的。有三點小建議,一是可以講價的,二是貨比三家,三是有些海鮮市場要早去,選擇也多。

市區內的海鮮市場:

去過團島和營口路的海鮮市場,團島的會便宜一點。營口路海鮮市場旁邊有很多代加工的店鋪,找明碼標價的店鋪,能接受的價格就進去做就ok了。 代加工有很多口味,有清蒸、椒鹽、蒜蓉等等,做法和品種不同,收費是不一樣的。

住哪裡

最後簡單說一下住。 青島酒店淡旺季很明顯的 ,從青年旅社來說,淡季19塊錢可以住棧橋邊上的酒店,旺季的話也要60塊錢打底。或者火車站周邊的酒店,淡季200左右,旺季4、500,價格相差還是很多的。不過如果選擇酒店,我可能會建議幾個區域。

去了很多很多很多次青島依然很喜歡的原因,可能就是在市區隨便逛就算走丟了也有意外驚喜,可能是夏天在林蔭大道散步的感覺,可能是穿梭在老巷子里感受的 歷史 ,或者在海邊度假的放鬆。當然,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我奶我爺在青島阿 。

(以上除了標注的圖片都是本人拍的,轉載需聯系本人哦)

⑦ 現在這個時候去旅遊,選湖南好還是青島好呢

這個時候去青島要好玩些
行程一:
D1 游市內:青島的象徵-棧橋、車游匯泉灣廣場、海濱木棧道、八大關風景區、空中花園—電視觀光塔(含申奧大廳)、游琴嶼飄燈的—小青島(15)、游覽青島新市區標志-五月的風、五四廣場、車游東海路雕塑街、遠眺青島奧帆基地、參觀青島海底世界)。
D2 游覽海上名山第一嶗山(70):乘船海上觀光,沿途觀賞東部新區、遠眺石老人、八水河、青蛙石、龍潭瀑、埡口或仰口風景區(索道)、華嚴寺風景區、海產漁村、海洋工藝品。

行程二:
D1:游覽 「長虹遠引、飛閣回瀾」之美稱的青島的象徵——棧橋。乘船海上觀光(30元/人),遠觀青島灣沿海美麗景色、海軍博物館海上展艦區、小青島風景區。信號山公園(15元/人)游青島市最大的標志性廣場—五四廣場可遠觀2008年奧運會帆船比賽場地—浮山灣,車覽萬國建築博覽會—八大關建築風景區。

D2:沿青島海岸線車觀棧橋、八大關、五四廣場、音樂廣場,進入國家AAAAA級風景區-嶗山(70元/人),仰口風景區,觀仙桃石,獅子峰,覓天洞,天苑。棋盤石景區-華嚴寺,游覽太清景區,品嶗山綠茶,八水河,龍潭瀑,青蛙石等。海產漁村。

行程三:
D1:游覽海上名山第一嶗山(70):乘船海上觀光,沿途觀賞東部新區、遠眺石老人、八水河、青蛙石、龍潭瀑、埡口或仰口風景區、海產漁村、海洋工藝品。
D2:游青島的象徵--棧橋、車游匯泉灣廣場、海濱木棧道、車游八大關風景區、贈送乘船海上觀光(30)、游琴嶼飄燈--小青島(15)、車游東海路一條雕塑街、參觀青島啤酒博館(門票自理50自願)、游覽青島新市區標志--五月的風、五四廣場、音樂廣場、遠眺2008年奧帆基地、青島海底世界(門票90)。

⑧ 五月中旬去青島玩三四天,有沒有去過的朋友給個路線還有具體的費用啊

幫你篩選些有用的信息,根據的可以看游多多旅行網站「旅遊攻略 » 青島攻略 » 激情五月天 青島自助游
旅遊有計劃和准備才能玩的更好,祝玩的順利!

交通:青島的計程車十分的便宜,普通型起價是7元,豪華型起價是10元。無論是司機,還是車容車貌,都很贊。司機都非常客氣朴實,車子裡面外面也是乾乾凈凈的,價格也便宜。
青島的公車也很多,尤其是到了夏天,很多條旅遊線路都從市區通往市郊各個景點。
住宿:建議在出行前在網上預定,如家太平角店或貴州路店,只要是在香港路沿線的都可以的,特別是貴州路店可能會偏點,到薛家島或幾個浴場都方便.並且坐公車都會有座。如家太平角店舒適、衛生、溫馨、臨海(但看不到海)、經濟、交通極方便(門前就有20路公交)、地處八大關景區,非常美麗而寧靜。
美食:青島臨海,那毫無疑問要嘗嘗海鮮啦。在青島吃海鮮最好是在春夏秋三季,這時候的海鮮都肉嫩肥美,滑嫩爽口。主要的菜餚吃食有:大蝦燒白菜、黃魚燉豆腐、嶗山菇燉雞、肉沫海參、酸辣魚丸、香酥雞、油爆海螺、原殼鮑魚、炸蠣黃等。青島的小吃比較豐富,有來自山東各地的特色風味,也有青島本地的海鮮小吃,加上著名的青島啤酒,形成了青島特有的小吃風格,推薦雲霄街的小吃,再加上青島啤酒,味道真的很好。辣炒蛤蜊,各位不要錯過哦,不吃辣的朋友也不要不放辣椒,其實放了辣椒也不太辣的。
D1:乘賢賢網一折機票前往青島流亭機場。在計劃行程的時候你可以在網上查查一些特價機票,這既節省了時間又讓旅途不那麼勞累。推薦大家買春秋航空的特價機票或者賢賢網一折機票。因為賢賢網上都是一折機票,所以還蠻便宜的。我很多朋友出去旅行都是用的賢賢網一折機票。
到達青島後解決住宿問題。如果時間還不是很晚的話,你可以去雲霄街吃吃青島的美食。
D2:棧橋—小青島公園—八大關風景區—第一海水浴場
棧橋位於遊人如織的中山路南端,橋身從海岸探入彎月般的青島灣深處。橋身供遊人參觀並停靠旅遊船,由此乘船可看海上青島。棧橋距青島火車站僅0.5公里,交通便利,並通有2、5路電車和6、8、25、26等路公交車。進回瀾閣門票為4元。
小青島公園位於棧橋東南,小巧如螺,美景天成,與回瀾閣一起,如同青島灣的兩顆璀璨的明珠,光彩奪目。白天,遊人在回瀾閣上憑欄眺望,只見小青島山岩峻秀,林木翁郁,紅礁碧浪,綠樹白塔,如一幅美麗的圖畫。入夜則島影朦朧,塔上航標燈時明時暗,和周圍的七彩霓虹交織出一個瑰麗的夜色世界。遊人漫步於華燈下,沐浴著習習海風,觀賞著小島夜色,無不陶醉其中。乘6路,26路,304路,311路,312路,316路公交車可達。成人15元,團體優惠。 早上7:30前可免費入園。
八大關是來青島必看的景點之一,是最能體現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特點的風景區。這里把公園與庭院結合在一起,十條馬路兩側到處是鬱郁蔥蔥的樹木、四季盛開的鮮花。 乘26、304、31、314路等公交車到「武勝關路」下車即到。門票為12元。
亞洲最大的沙灘浴場,坐落於匯泉灣。其他海水浴場:青島另外幾處有名的海水浴場有位於八大關風景區的第二海水浴場,還有太平角東部、湛山灣畔的第三海水浴場。第三海水浴場雖然規模不大,但海水非常清澈。而石老人海水浴場則是青島目前最大的海水浴場。乘6路,15路,26路,31路,214路,304路,311路,312路,316路,604路,605路公交車到海水浴場站下車。

D3:嶗山一日游
因為嶗山有很多個景點,一天逛完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只有選幾個好玩的景點。一般旅遊者都比較青睞北九水,太清宮等景點。
去嶗山可以坐公共汽車,304到太清宮,311到北九水,進山的票工作人員會上車來買,70元一人。千萬不要中途下車,也別相信那些上來拉客的。景區的每個景點公共汽車都有設站。如果在進山的時候輕易下車的話,那到景點至少要十幾公里,到時候包車的話沒有二、三百元搞不定。公共汽車的話只要6元五角。從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如果等不及公共汽車的話,還可以搭路上的摩托車,五塊錢夠了。
目前嶗山游覽線路共有四條其中陸路三條(南線,東線,中線),水路一條。
南線:由香港東路或東海東路向東經沙子口,登贏,流清河奔太清宮,主要游覽太清景區。
東線:由李滄區李村出發,先向北轉東,經惜福,王哥庄到仰口主要游覽仰口景區。
中線:也是由李滄區李村出發,向東經北龍口轉北,經北宅,烏衣巷赴北九水景區。
水路:由青島灣旅遊碼頭乘船游覽海上風光,在太清灣登陸,主要游覽太清上清景區。
D4:東海路雕塑街—五四廣場—極地海洋世界—海底世界
東海路雕塑街以中華文明和海之情為主題,以華夏歷史文化和齊魯文化為素材,由國內著名院校、設計單位的藝術家廣泛參與,建成11個園區、48座雕塑和眾多園林小品,可謂爭芳斗艷,美不勝收。乘317、102、104、125、301、304、321路到「海青路」站下車。
五四廣場有大型草坪、音樂噴泉。對面海中有可噴高百米的水中噴泉,整個景區的氛圍顯得寧靜典雅、舒適祥和。乘317路公交車在「五四廣場」站下車,或乘25路,26路,31路,202路,304路,316路,318路公交車在市政府站下車南行就可以了
青島極地海洋世界坐落於石老人旅遊度假區南面。它背靠青山,三面臨海,風光秀美,交通便利。它是在原青島海豚表演館的基礎上投資興建的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以海洋公園為主題的大型開放式旅遊項目。遊客乘坐11路、317路、501路、801路公交車,或者乘坐104路、304路以及其它通往嶗山的公交車在「王家麥島」車站下車即可到達。門票為120元(上午8:30-下午16:30;下午15:40點停止售票)。
下午游完了之後可乘賢賢網的一折機票離開青島。
其實我建議大家可以自己來個自行車青島半日沿海游。如果在青島有朋友的話呢可以讓他帶著騎車去看看天主教堂,花石樓等地方。其實沒朋友也沒什麼,沿著海邊一直騎,就可以看到第一浴場,棧橋,八大關,五四廣場,音樂廣場,海軍博物館,花石樓,小青島等景觀。青島騎車的人很少,車也不是很多,就是老城區的山路騎起來比較吃力,很累,但是年輕的朋友可以體驗一下青島自行車之旅。

⑨ 我眼中的青島十大景點

(一)青島棧橋
「飛閣回瀾」,素被譽為青島十景之冠,與此景相配的還有一句叫「長虹遠引」。其實,兩者描繪的為同一旅遊景觀——前海棧橋,青島的象徵。
青島棧橋位於青島市南區中山路南端,與中山路成一條直線。「長橋金閣托水而起,近望遠眺別致非凡」。它是青島濱海旅遊最優美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青島的象徵,有人來到這里觀賞海天風景後曾賦詩曰道:「煙水蒼茫景色迷,漁舟晚泊棧橋西;乘涼每至黃昏後,人倚欄桿水拍堤。」
棧橋始建於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當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和山東巡撫張曜到膠州灣視察,確認在此地有設防的必要,於同年七月調山東登州鎮總兵章高元率兵四營移住膠澳,建總兵衙門於青島村旁(現今青島人民會堂處)。從此開始,青島成為設防的重地。章高元於1893年調用旅順船廠的鋼材,在前海建造起一座棧橋。它原是鐵架木橋,長約200米,寬10米。供裝卸船舶物資用,也是青島最早的碼頭。
十九世紀末,德國侵佔青島後,因其軍事上的需要,在橋的南端又接上一段,鋪上輕便鐵軌,使棧橋由過去的200米延長到350多米。1931年,青島大港碼頭建成,棧橋結束了作為碼頭的歷史。1931年9月,市政當局重建棧橋,橋身延長至440米,橋寬8米,橋墩全部為鋼筋混凝土澆灌,水泥鋪面。為了使重修過的棧橋起到美觀耐用的風格,深入海中部分鋼架更新橋面西側華燈林立,為了防止有人掉入海中在橋面兩側安裝了鐵欄和鐵鏈防護,南端築有半圓形防波堤,堤上添築中國民族傳統風格的雙層八角亭一座,取名「回瀾閣」。閣頂為金黃琉璃瓦覆蓋,閣內為二層環形廳堂。
1984年、1998年,在保持棧橋原有風格的基礎上,青島市政府對棧橋進行了兩次全面整修。如今,整修後由花崗岩砌造的橋體更加堅固美觀,橋面寬敞,12對橋燈亭亭而立,整個橋體煥然一新。整修後,棧橋公園堤岸景色也是美麗異常,鬱郁青松、如茵綠草、芳溢花圃,無不與棧橋相映生輝。
新修建的棧橋,在靠近海堤岸部分將過去的斜樁木面改成了石砌水泥面。為了防止石砌防波堤因長期在海浪的沖擊下發生損壞,重新修建的石砌引面,中間一改過去添加石料的支撐石牆作法,改用抽沙添空的辦法。據推測這樣的添空法不僅能使橋空槽中受力均衡,也可使橋墩受到地殼運動的變化而使沙子流向受力重的地方增加橋面的受力程度。
回瀾閣內有螺旋形階梯,登閣眺望,碧海藍天,諸島嶙峋,市裡花樓,盡收眼底。站在高處眺望棧橋,橋身似長虹引海,在陽光的照耀下,浮光躍金,回瀾閣如綽約仙子,披波盪漾。大海深處波光粼粼,琴島青青。作為濱海旅遊勝地,春夏里遊人如織,秋冬季節觀者不斷。
棧橋幾經維修,如今棧橋北沿岸已成為棧橋公園。這里花木扶疏。青松碧草,畫廊石椅,供遊人憩息觀賞海景的地方。並為青島市民評為「青島市十大濱海旅遊風景的第一景。」
(二)琴嶼飄燈
站立棧橋回瀾閣朝南望去,映入眼簾中的是一座小巧秀美的小島,嶼頂高擎一座白玉色的燈塔,島上山岩聳秀,林木常青,景觀迥異,它與棧橋遙遙相對,此島就是青島淺海旅遊十大景觀之一,小青島。小青島原是一小獨立的小島,距海岸721米,海拔17.2米。面積0.12平方公里(1.2公頃)。小青島原名為青島,又因其山如琴,水如弦,風吹波音錚錚如琴聲,又被稱作「琴島」。又因它的名稱與對面青島市區的名稱重逢,所以在它「青島」二字前在加入了一個「小」字,成為現在的名稱「小青島」。
1898年,德國侵佔膠澳後,於1904年在此島上建起八角形燈塔。以此來指引海上往來的船舶。1938年日本侵佔青島後,小青島又淪為日本侵略者的軍港碼頭,1949年青島解放後,此島又成為人民海軍的一支軍港。並對燈塔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現在的燈塔高15.5米,塔身呈白色,是國內外船舶進出膠州灣的重要標志。1987年,島上軍艦遷出,1988年小青島正式對外全面開放,成為青島市濱海旅遊風景第二景。
日間,小青島陽光明媚,碧水繞四周,斑駁秀麗的山岩,蔥翠萌萌的樹木,捧出一座白色的燈塔。觀之賞心悅目。入夜,燈連水,水映燈,妙如畫卷。特別是當晨霧升起,煙雲虛無縹緲,此時的小青島沉浸在氣霧的包圍之中,在微風的吹拂下時隱時現,恍如置身於蓬萊仙閣之中。
島上海韻廳,神怡舫,琴島仙女雕塑,登海觀飄台等等,為遊客眺望海景,踏蹬觀浪,漫步聽琴,和曲徑通幽提供了優美的環境。
(三)天後宮
天後宮,俗稱中國太廟,青島市原有三處,一處在沙子口,一處在滄口,一處在現在的太平路上。前二個現已不存在了。天後宮內供奉的女神是「媽祖女神」。天後宮是青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代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是一處集天後文化、海洋文化和民俗文化於一體的著名人文景觀,也是青島前海風景線上的一處極具民族風格的古建築群,歷500多年風雨淘洗而倖存至今,彌足珍貴,堪稱青島口歷史變遷的一個生動縮影。現為青島市民俗博物館。
天後亦稱媽祖,據傳原姓林、名默,生於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農歷3月23日,祖籍福建莆田湄洲嶼。據說林默自幼聰慧賢良,樂於助人,有預知氣象變化、驅邪治病和泅水渡海的本領,常在驚濤駭浪中救助遇難船舶,極受遠近人們的敬重和愛戴,被尊為「龍女」、「神姑」。她為專一行善,矢志不嫁,28歲重陽節那天登湄洲峰頂再未返回,人們傳說她「羽化」成仙,就在此地立祠祭祀,稱「通靈神女」。北宋時期湄洲灣一帶海上貿易十分興旺,航海者終年浮家泛海,隨時可遇海難。傳說當時有一名叫三寶的出國貿易商人,在啟航前曾到神女祠拜禱許願,三年海上往來,化險為夷,且獲巨利而歸,於是捐重金重修廟宇。據記載,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給事中路允迪奉命出使高麗(今朝鮮),途遇颶風,船隻將覆,舟人急忙祈天求庇,空中忽現祥光,一朱衣女神飛舞桅端,瞬間風平浪靜,轉危為安。路允迪驚訝萬分,詢問部下是何神靈相救?船上一位福建莆田藉保義郎李振告知是湄洲神女搭救。路允迪深信不疑,還朝奏報朝廷,宋徽宗即下詔賜湄洲神女祠以「順濟」廟號。後經莆田藉丞相陳俊卿及地方土紳大力提倡,航海者廣加傳揚,又經歷代朝廷褒嘉,自宋至清幾百年間,先後36次疊獎褒封,封號由2字累加至64字,爵位由「夫人」而「妃」,而「天妃」,而「天後」,而「天上聖母」,直至無以復加。朝廷的累累封賜,民眾的代代敬仰,最終樹立了天後作為海神至高無上的地位,使這一信仰逐漸超越福建傳播全國,並隨華人漂洋過海而走向東南亞及世界各地,成為頗具世界影響的「海上女神」。
青島的天後信仰,是由於青島口與閩粵蘇魯海上貿易日益發展,從福建傳播而來的。天後宮初建時稱「天妃宮」,由胡家莊「胡善士」捐施土地,建成正殿三間和東西配殿——龍王殿、督財府。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宮內主持宿義明募集捐款進行初次維修,並擴建後院兩廂,使天後宮後進院落初具規模。至今保留著的天後殿外廊和牌樓門所用的四根八棱石柱,尤能代表明代建築風格。院內兩棵銀杏樹亦為明代所植。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後地方長官春秋致祭天後,對青島天後宮再次進行維修,並在前院中部增建戲樓。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山東建立東海關,同治四年青島建立分關,六月開始又一次重修天後宮,並重建戲樓。現存同治四年《募建戲樓碑記》記述了當時重建戲樓的情景:「竊聞青島開創以來,百有餘年矣,迄今旅客商人雲集而至……天後殿前舊有戲樓遺址,而棟宇全無,不堪適觀……」。天後宮樓重建後,成了青島口群眾的一處文娛場所。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再次重修,現保存有修廟碑記:「蓋聞天後以孝成神,以慈愛民,仁護海國,澤洽波臣,而旅客商人雲集於此者,尤賴其鴻波不揚,驚濤頓息,故無不念以酬聖德焉。墨邑青島口舊有天後行宮以妥神靈,不過粗具規模,未足以壯觀耳……宏舸連舳,巨艦接艫,乃增其舊制,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階級,節稅耀新,金碧騰輝,可謂威鎮四海……。今將眾商捐資,諸船施助並督理之人勒於石,以垂永遠。」從碑記來看,捐款者皆為富商和船主,可以看出這時青島口已是「旅客商人雲集於此」,較為繁榮的海港了。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天後宮又曾重修,又購置香火地二十畝,規模越來越大,今太平路小學一帶均屬廟產范圍。
1897年,德帝國主義侵佔青島後,將天後宮一帶劃為歐人區。周圍村莊盡被拆除。當要拆毀天後宮時,激起青島商民無比義憤,群起反抗。德國提督懾於中國人民的威力,於是決定將天後宮從歐人區遷往中國人居住的鮑島區,並在館陶路一帶撥給地皮准備搬遷。可是未及遷徙,德日易幟,日本佔領青島後,再未提及天後宮遷徙一事。1939年,青島商民集資對天後宮再次進行擴建,將戲樓鍾鼓樓由前院中部向前延伸遷至現址,並在西院增建了殯儀館。至此,天後宮經過七次重修已形成相當規模,共有殿宇十六棟,建築面積一千二百多平方米,成為青島市區唯一一處保持了明清風格的有代表性的古建築群。
新中國建立後,青島天後宮交文博單位管理使用,多次在其中籌辦文物展覽。1982年,青島市政府公布,將天後宮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青島市人大十一屆四次會議通過一號議案,決定《盡快修復並合理利用天後宮》。修復工作自1997年2月26日動工,主體工程當年年底竣工。天後宮共有廟宇 16棟,建築面積 1100多平方米,仍保持清代雍正時的建築面貌。現在天後宮的宮門,是一座兩層樓的建築。進入宮內,左右兩邊為廂房,由通道向前,迎面便是正殿。院內有同治十三年立的修高碑一塊,還有銀杏兩株,枝葉扶疏,春夏之際,綠蔭滿院,清靜宜人。
(四)魯迅公園
「魯迅公園」原名是海濱公園,位於青島市區小魚山南端,是一個因傾斜海岸為基礎建立起的一處濱海旅遊公園。
1929年,我國著名園藝家葛敬應來此處,當他站在高處環視四周,被這里的天然環境所吸引,以其獨特的自然環境為基礎開闢建立了一片綠草成萌,松濤翠柏的公園。魯迅公園自西向東延伸約2公里,佔地約4公頃,1950年又經大面積的修建種植,成為一處兼有園林美和自然美的風景區。為了紀念魯迅先生將它改名為「魯迅公園」。
「魯迅公園」因勢而建,山路起伏連綿,坡間蒼松翠柏。大玻璃瓦頂的公園石牌坊,氣勢非凡,前面刻有「魯迅公園」四個金色大字,是集魯迅的手跡,背面刻有「蓬壺勝覽」四個金色大字,為當代碑帖鑒賞家鄭世芬1932年手書。穿過石牌坊,繞花向前,站在石台階上舉目四望,大海滔滔,一望無際,真有些觀海則水流天際,穿林則木香撲鼻的感覺。沿著石階而下,但見周圍礁石環岸,逶迤多姿。漫步在青石小道上,道路起伏不定,時而緣級登高,時而低回臨海,大有「山窮路盡疑斷崖,臨岸回折又一景」的情趣。路畔石制桌椅,六角涼亭,四檐亭榭,行累時可坐下來靜息片刻,站立起可觀滄海一片。這里是觀潮,聽濤,賞月,踏雪的最佳之處。難怪有人在游覽此地後,風趣地寫道「滄海浩然東來,水面嶙石,石上亭榭。石水相連,亭榭相對,天與安排。」
「魯迅公園」以它自然環境天然美與人工造型融為一體。雖地勢逼人,卻無局促之感,是遊客來青必到之處。沿著公園石路曲折而前,就可以來到被人們稱譽「陸上龍宮」的青島海產博物館,作為青島濱海旅遊的十大景點之一,這里也是游覽的最佳去處。
(五)青島海產博物館
「青島海產博物館」坐落在景色秀麗的「魯迅公園」中。兩座典雅的古堡宮殿式民族建築風格各異的,在碧海藍天之下格外地引人注目。它們並排建在峭陡的礁岩之上,給人一種古樸莊重,雄偉壯觀的感覺。青島海產博物館,原名青島水族館。
據史料記載,1930年秋,中國科學社的蔡元培、李石曾、楊杏佛等人來青開會,鑒於青島景緻優美,海產豐富,便倡議在這里建立海洋研究所,此倡議得到與會的各位名流學者的贊同,遂成立籌委會,各方集資。由觀象台代辦辦理。1931年1月開始動工,開工基石上鐫有「中國海洋研究所水族館」一行字,正門有「青島水族館」金字匾額。整個建築於1932年元月竣工。
作為當時亞洲最早也是最大的水族館,經過多年風雨洗禮,如今的「青島海產博物館」由水族館,海豚表演館,淡水魚館,標本陳列館和珍稀水生物館組成。整個建築呈四方形,每邊均為花風石牆垣,牆頂雉碟銜接,上有城樓,酷似我國古城城堡。建築內部分兩層樓,樓上建有玻璃展池22個,樓下大廳里40個玻璃展池沿牆而建。
「青島海產博物館」分水族館和標本陳列館兩部分。古堡式建築為水族館。內牆壁和魚池內均用綠色大理石鑲嵌。魚類,貝類,蝦蟹,海獸等六、七十種活水動物各自游藝在自己的展示櫃中。在水族館中又分為海水族館和淡水族館兩種。在這里,遊客們可以看到千姿百態的魚類在水中穿游不息,彷彿自身置於海底世界,置身於大海龍宮。在這里既有兇猛的皺唇鯊,也有婀娜多姿的珊瑚礁魚。還有那嬈嬌的帶魚、海鰻,靈活的大蝦、烏賊、滑稽的海馬,美麗的海葵和華貴的鯧、鯛、會飛的燕鰩,以及老頭魚,海兔等等。在這里還向人們展示了無頭無尾的魚的祖先「文昌魚」,來自亞馬遜古老珍稀魚類——金龍魚,七彩神仙魚,以及生活在我國長江流域的珍貴品種中華鱘,揚子鱷等一些名貴觀賞魚。
標本館中,陳列著我國沿海各地的海產標本。共分海洋植物標本和海洋動物標本,從微生物到海獸,共有上千件。水族館標本除陳列館,建於1936年,「七七」事變後,日本佔領青島後將其改為山東產業館,並蓋起約600平方米的平房,名為展室,實為收集我經濟情報之所。日本投降後,又將其改為青島市博物館山東產業館。1955年海產博物館成立後,改為標本陳列館。
標本陳列館,展示的「貝類」,從僅有一粒米大小的「米螺」到75公斤重的「硨磲」。還有色彩鮮艷,優美多姿的各種珊瑚,五光十色的貝類及高等海洋哺乳動物。揭示了多種多樣的海洋生物由低等向高等的進化,演變和發展的過程。在這里,展示的海洋經濟魚類共300多種,有黃魚、帶魚、比目魚、魷魚、大馬哈魚、金槍魚等等。大型的海產動物有長達7、8米的大鯊魚,9米多長的鯨魚、3米多長的虎鯨,海豹、海豚、海狗、海獅等海獸體態各異。
在珍稀水生動物館中,還展示了我國一、二級保護的水生動物和傳統名貴種類,其中儒艮、南極象形海豹,中國的白海豚、金槍魚、旗魚、箭魚等和巨大的抹香鯨骨骼系統標本。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海產博物館的第五展室中,大型抹香鯨標本最具特色,此鯨長14米,胸圍5米,體重注22噸,在它的頭部有與大烏賊博斗時留下的傷痕。
我國擁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線,海洋資源極為豐富。千姿百態的海洋生物,日益引起人們的注意。保護海洋,開發海洋,建設海洋已成為當今人們早已熟悉的口號。並逐漸變成行動。而青島海產博物館又以絢麗的色彩,歡樂的節奏,激勵著人們去熱愛海洋,去關心海洋。因為熱愛、關心海洋就是熱愛關心我們的家園。
(六)小魚山公園
「小魚山公園」位於市區匯泉灣畔,作為青島市的一座古典風格的山頭園林公園,是濱海旅遊的一大風景地。它海拔60.7米,面積2.5公頃,綠地率84%,此山原無正名,只是因靠魚山路太近,後人為它取名因「小魚山」。
明代青島村建立後,這里曾是青島村民的山場。清末,章高元領兵四營在青島設防,這里又成了「廣武中營」兵士們的練兵場地。德帝國侵佔青島後,又在此建立起了炮台一座。日本帝國主義侵佔青島後,又將小魚山一帶的路名從德國的名稱改為「有明町」。1922年,我國政府收回青島後,將日文地名一律撤銷,改為以我國各省市和山東省市及自然地理實體命名。「有明町」東南段改為魚山路,以山東省東阿縣的魚山命名。東阿縣的魚山是當地一座名山,三國時因曹操之子曹植登此山而聞名。鑒於這座無名小山靠近魚山路,因而被人稱為「魚山。」
有一位詩人在游覽小魚山後,鑒賞它優美的環境和登高遠眺海天一色的特色,風趣地寫下了一首詩:「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眺望十里長,清風淡雲何處覓,並作江南一山鄉」。此詩既寫出了小魚山的特點,也描染出了風景如畫的地貌。小魚山,山雖不高卻能遠眺,登山俯視棧橋、小青島、魯迅公園、海水浴場、八大關等美景盡收眼底,山雖不大卻平地拔起而頗顯突出,為遊人視線所矚,為青島的濱海旅遊增設亮化景色。
1934年,青島湛山寺在魚山北側修建了「湛山精舍」,建有古式高閣及配房十餘楹,樓為二層建築,供青島佛學會講經及外地居士信徒客居之用。樓東有石坊一座,前書「湛山精舍」,為葉恭綽手書,後書「回頭是岸」,是吳郁生所題,另外還有當年青島市長沈鴻烈的題詞。後為倓虛法師和其它名僧講學之處,青島市鄉二十四景中的「魚山梵唄」即此,注為:「魚山巔築有湛山精舍,寺僧朝夕課誦,暮鼓晨鍾,發人深省」。從此開始,魚山不但以佛事場所而聞名,而且還成為一處絕好的登山眺望點。解放後,因湛山精舍建築與青島周圍的建築風格極不協調,1959年將其全部拆除。
為了適應青島市對外開放和旅遊業發展的需要,1984年青島市人民政府投資140萬元,經過一年的改造施工在山上修建了800多平方米的閣、亭、廊式傳統建築,成為青島市一座具有古典民族風格的山頭園林公園。1985年2月份正式對外開放,成為青島濱海旅遊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點。
小魚山公園的主要建築 「覽潮閣」疊立山巔,三層八角,高18米,每層均有環閣護欄平台,供遊人憑欄極目。天日放晴起,當您登高眺望時,就會感到「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當您在夜晚倚欄深寧時,就會有一種「浦沙凈如洗,海月明可掇」的心情。閣西是一座飛檐式六角「碧波亭」建築,閣東為四角「擁翠亭」,均依山勢而築,高低錯落有致,可覽太平山一線的翠綠。在這里還建有一處「小魚山茶廳」供遊人們飲茶歇腳。閣亭3處匾額皆出自我國著名藝術大師吳作人之手。在山東側的曲廊中,正面鐫直徑2米白色雪花石浮雕山標——魚;北廊處繪有色彩斑斕的《八仙過海》長達9米的瓷板釉畫;東廊中裝飾有《聊齋志異》故事中的「麵皮」、「嶗山道士」、「促織」、「席方平」情節和大型瓷板柚彩壁面《蒲松齡宇宙》。
在小魚山公園的建築中,設計者根據環境特點,圍繞大海從「魚」的圖案中狠下功夫,在門楣、圍牆、透窗、欄桿、瓦當、額方等等,都體現了「魚」的風格,這在仿古建築上不能不說是一次較為成功的嘗試。
小魚山不僅風景秀麗,就是在青島的文學歷史上也頗有名氣,例如,像我國現代著名的詩人聞一多,現代小說家,戲劇家老舍,中國新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一的王統照、洪深、吳伯蕭等,許多文壇著名的人物來到此地,面對大海,面對社會,暢談心中的理想,高舉民族文藝大旗,團結民眾,戰斗在民族文藝復興斗爭的前沿。
藍天,碧海,青山,綠樹,紅瓦,黃牆。站在小魚山公園四周環顧,青島獨特的風貌展現在遊客面前。難怪有人曾提筆賦詩:「日照魚山生輝煙,遙看滄海點點船,紅底綠樹嵌碧海,疑是蒼天巧安排。」
(七)青島第一海水浴場
青島海灘的沙細、坡緩、浪小、水穩,為青島造就出十二處美麗的海水浴場。位於匯泉灣的第一海水浴場是青島眾多海濱浴場中的佼佼者。又稱匯泉海水浴場。它曾是亞洲最大的天然地海水浴場。百年以前,這里還是當地漁民泊舟曬網之處。德佔青島後,開辟成海水浴場。在第一海水浴場半圓形的海灘上,有東西長約五百八十米、寬達四十多米的細沙灘,並向海內延伸到極遠處。從沙灘到防鯊網有約三百八十米寬的水面,可容納幾十萬人同時游泳。這里自然條件優越,沙質細軟,岸坡緩平,天然的匯泉角擋住了風浪,浴場內沙凈水清,不僅居青島各浴場之冠,即使在我國沿海各地海濱浴場中,也首屈一指。恰如著名作家郁達夫先生所言:「恐怕在東亞,沒有一處海水浴場能趕得上青島」。
站在高觀看青島第一海水浴場,地勢成為月牙形,這是同它特有的海岸結構分不開的。在青島地質上曾發生近兩次地殼斷裂,噴出大量岩漿,冷卻後便形成條條山脈,伸向大海的山脈形成一個小岬角。海岸經過億萬年的激浪沖刷,溶解和風雨剝蝕,漸次由岩石變礫石,礫石變細沙,形成今天青島海岸沙灘與岬角相同排列的特殊結構。由於海浪的侵蝕和堆積的作用,沿岸基岩不斷被剝蝕成細小的砂礫,並在海灣的淺灘上沉積起來,形成了坡度七度,東西長約六百米,寬四十多米的細沙灘,並向海內延伸到極遠處,由於匯泉岬角的阻隔使進入灣內的涌浪漸次衰減,因而形成了浪高僅為一米左右的平靜浪面,十分適合開展海上娛樂活動。
100多年前,寬闊平展的海灘是會前村裡民泊舟,曬網之地。「日上帆檣,月掛桅梢」,全是一片魚鄉風光。十九世紀末(1903年),德帝國主義侵佔青島後,為招徠西方遊客,相繼將平緩的海灘辟為海水浴場,建有更衣室、舞廳、酒吧間和露天音樂台。浴場附近,先後建起了東海、白馬、百樂門等酒店,專供洋人憩息、消遣、娛樂之地。正是:「天趣盎然疑碧綠,淪為異國逍遙津」。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前夕,在此修築工事以示頑抗。1949年,浴場又遭台風洗劫,建築物幾盡損毀。
解放後,在人民政府帶領下,全市各界群眾對第一海水浴場作了重建。在半環形的沙灘上建立起新的更衣室。為了適應青島濱海旅遊業發展需要,1984年,青島市人民政府投資對海水浴場進行了大規模改造,建築面積由原來的7千多平方米擴大到如今的2萬多平方米,沙灘面積由原來的1.18公頃擴大到2.4公頃。重建後的浴場,52幢更衣室分別由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塔頂形、連環形、圓形、矩形、S形和Y形等。分為木製、鋼筋混凝土和磚木三種建築結構。屋平面有平頂、斜面、掛版、紅瓦屋面、拼掛斜屋面、木魚鱗板屋面、彩色瓷瓦屋面等等,在彩色方面,有橙色、黃色、白色、綠色、藍色、銀灰色和咖啡色等多種。海水浴場主門,左側是方格式花廊,形似飛翔的海鷗,又似展臂跳水的運動員;右側是一幅長20米,寬4米的巨大釉彩壁畫,題名「奔向大海」。大門正對海灘上,一座直徑14米的大噴泉,設有48個噴頭,水簾之中三條海豚雕塑躍水而出,頂起一顆不銹鋼珠。
隨著我國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作為中國北京奧運會惟一的一個協作比賽區,青島第一海水浴場又將迎來新一次大規模的擴建。到那時,它將以嶄新的面貌迎來國內外遊客投入到波光粼粼的大海的懷抱,歡聲笑語,馳騁嬉戲,真是其樂無窮。
(八)青島市海軍博物館
青島市海軍博物館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一處反映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面貌的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坐落在萊陽路8號,此處西鄰青島灣,臨海處原是海軍駐青部隊小型船艦的停泊之處,陸地為海軍部隊駐地。1989年在此籌建海軍博物館。海軍各有關部門提供了大量的珍貴文物,該館文物處還在全國進行了廣泛的徵集,經過兩年的緊張籌建,終於在1991年正式開展,現每年接待遊客達幾十萬人之多。博物館現包括軍服禮品展廳、武器裝備展區和海上展艦區,展出面積達4萬多平方米,其中陸上展區面積11560平方米,陳列小型艦艇、飛機、導彈、雷達、火炮、水下兵器、特種戰軍等實物121件;海上展艦區陳列有5艘驅逐艦、護衛艦和常規潛艇。另外,在中國海軍史展室和「禮品展室」中陳列上千種軍服、禮品實物及數百幅圖片資料。館藏的數千件珍貴文物,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人民海軍從無到有、不斷壯大的光輝歷程。
(九)八大關風景區
八大關風景區位於匯泉東部,是我國著名的風景療養區,面積70餘公頃,十條幽靜清涼的大路縱橫其間,其主要大路因以我國八大著名關隘命名,故統稱為八大關。是一處將精湛的世界建築藝術與獨具匠心的庭院綠化完美結合的休閑勝境。
這里南瀕大海,太平角、匯泉角拱衛左右,湛山、太平山環列。因本世紀二三十年代這里初開發時,只有八條以我國著名關隘命名的大道而得名。解放後,雖然八大關的道路增加至十條,但稱謂卻依然故往。十個關名分別是:山海關、正陽關、嘉峪關、武勝關、紫荊關、寧武關、居庸關、韶關、函谷關和臨淮關。
與人們心目中對風景區概念截然不同的是,八大關的魅力首先來自建築。「八大關」共有338處721棟歷史建築,總計33萬平方米。當德式、俄式、英式、美式、法式、義大利式、瑞士式、希臘式、西班牙式、奧地利式、日式等風格迥異或古樸典雅或清麗活潑的幢幢別墅展示於眼前時,您會覺得「萬國建築博覽會」的雅號八大關是當之無愧的。據稱,200餘座聚造於此的房屋表達的是世界上24個國家的建築語言。
當然,八大關還是一個濃蔭與鮮花簇就的世界,可謂十步一林,百步一園,奇花異草盡賞。「臨淮關」上的游園,綠蔭覆地,花香四溢;500米「寧武關」兩側,海棠與楓樹共舞;「正陽關」紫薇揮出緋紅的長練;碧桃盛開的是「韶關」、銀杏婆娑的是「居庸關」、龍柏掩映下的是「臨淮關」……難怪有人會說,在八大關,聰明的人是看花辨路呢。
(十)湛山寺
湛山寺是一處「薄霧裊裊繞山半,誦經朗朗伴木魚」的佛家勝境。這就是中國佛教天台宗最年輕的佛剎。始建於本世紀30年代,歷時十餘載。創建動議始於1931年。當時的國民黨青島市政府撥出湛山南麓150畝地為建寺之用,社會各界也資助大量資金,1932年著名高僧倓虛法師應邀前來主持建寺工作,湛山寺第一期工程遂於1932年4月正式開工。1944年建成天王殿和山門。湛山寺方具相當規模,寺院建築恢宏壯麗,香火日盛。
湛山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