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杜甫這個 檢校工部員外郎是 幾品官
在唐朝杜甫的檢校工部員外郎的品級為從六品上;
檢校:是官制用語。起初是代理的意思,隋唐皆有。即尚未實授其官,但已掌其職事。
員外郎不是各部的副長官,而是各部下屬諸司的副長官,協助長官郎中處理司務。品級為從六品上。
(1)付尚書唯美圖片擴展閱讀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唐沿隋制,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同樣是國家最高的政務機構,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國家的政務,同時把原尚書省諸曹正式確定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六部下有司,部的首長稱尚書,副首長稱侍郎,各司正、副負責人稱郎中、員外郎。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確立,是秦漢以來封建國家中央官制不斷變化的結果。其組織較完備,分工較明確,是封建社會發展至成熟階段的一個標志。
這些一直沿續到清代,基本上沒有改變。但有一點與明清不同的,唐代的尚書省有一個總機構,名為「都省」,都省之中以左右丞及左右司郎中、員外郎分管吏、戶、禮左三部,兵、刑、工右三部。左右丞處於行政監督地位,而左右司則兼有總務管理的性質。
唐代中書省(隋因避諱作「內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中,關系最為密切的是中書省與門下省,它們合稱為兩省或北省(尚書省稱為南省),長官為中書令、侍中,開元時皆為正三品(代宗時升為正二品)。
中書省與門下省同秉軍國政要,中書省掌制令決策,門下省掌封駁審議。凡軍國要政,皆由中書省預先定策,並草為詔敕,交門下省審議復奏,然後付尚書省頒發執行。門下省如果對中書省所草擬的詔敕有異議,可以封還重擬。
㈡ 歷史上有哪些姓付的名人
歷史上有名的付姓名人有:傅說、傅寬、傅玄、傅亮、傅毅。付姓原為罕見姓氏,為春秋時鄭人史付之後,明陝西按察司副使,河北大城人付吉即為見於史料的古代付姓名人,後在二簡字過程中,將傅字簡寫為付,造成大量傅姓人士改姓付姓,後二簡字取消,仍有大量傅姓人士仍使用付姓。
1、傅說
傅說(fù yuè),傅氏始祖,古虞國(今山西平陸)人,生卒不詳,殷商時期著名賢臣,先秦史傳為商王武丁(約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丞相,為「三公」之一。
典籍記載傅說本為胥靡(囚犯),本無姓,名說,在傅岩(一作傅險)築城。武丁求賢臣良佐,夢得聖人,醒來後將夢中的聖人畫影圖形,派人尋找,最終在傅岩找到傅說,舉以為相,國乃大治,遂以傅為姓。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武丁中興」的輝煌盛世。《廣韻》等書認為傅說是傅氏的始祖。
2、傅寬
傅寬(?―公元前190年),西漢開國功臣,碭郡橫陽(今河南省商丘市商丘縣)人。秦末農民戰爭中,以魏五大夫騎將投歸劉邦,任右騎將。後從擊項籍,輔佐韓信攻佔齊地。漢朝建立,漢高帝分封傅寬為陽陵侯,食邑2600戶。呂後時期,陳平奉詔排列功臣名次,傅寬位於第10位。參加平定陳豨叛亂後,旋徙為代相,惠帝五年薨,謚景侯。
3、傅玄
傅玄(217年—278年),字休奕。北地郡泥陽縣(今陝西銅川耀州區東南)人。西晉時期文學家、思想家。 傅燮之孫、傅干之子。
傅玄幼年隨父逃難河南。專心經學,性格剛勁亮直。初舉孝廉,太尉辟,都不至。州里舉其為秀才,除郎中。後參安東、衛將軍軍事,轉溫縣令,再遷弘農太守,領典農校尉。任內頗為稱職,曾數次上書,陳說治國之策。五等制建立後,傅玄封鶉觚男。
司馬炎為晉王,以傅玄為散騎常侍。西晉建立,進爵鶉觚子,加附馬都尉,與散騎常侍皇甫陶共掌「諫職」。後拜侍中,因事免職。又任御史中丞,提出了有名的「五條政見」。泰始五年(269年)升任太僕,轉司隸校尉,因當眾責罵謁者及尚書被劾免。
4、傅亮
傅亮(374-426年),字季友,北地郡靈洲縣(今寧夏吳忠市)人,南朝宋大臣,東晉司隸校尉傅咸玄孫。
博涉經史,尤善文辭。初為建威參軍,為桓謙中軍行參軍。義熙中,累遷中書黃門侍郎。劉裕即位,遷太子詹事,中書令,封建城縣公,轉尚書左僕射。宋少帝即位,進中書監、尚書令,領護軍將軍,尋行廢立。宋文帝即位,加散騎常侍、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進爵始興郡公。
5、傅毅(?-90年),字武仲,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縣)人。東漢辭賦家。
漢明帝永平年間,曾在平陵學習章句之學,作《迪志詩》自勉明志。漢明帝求賢不誠,士多隱居,故作《七激》諷諫。漢章帝即位,廣召文學之士,以為蘭台令史,拜郎中,與班固、賈逵共典校書,曾作《顯宗頌》十篇,文名顯於朝廷,車騎將軍馬防聘為行軍司馬。
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車騎將軍竇憲辟為主記室。竇憲升為大將軍,辟為司馬,卒於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