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能接受同性戀嗎為什麼
我是比較保守型的人,以前真接受不了同性戀,可自從看了陳情令,然後看魔道,看天官,我想我現在真的是瘋了,居然還看了好幾部耽美小說,完全沒有了之前的反感,反而覺得同性之間的愛情很美好[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推薦幾部自己覺得很好看的耽美小說給大家:千秋,含桃,六爻......
我的觀點是有保留的接受同性戀
1.我能接受女同性戀~唯美,干凈。
2.不能接受男男~……
我可以接受同性戀!
同性戀不是病
關於同性戀是不是疾病的問題,北美和歐洲的主流觀點是這並不是一種疾病,也無需接受治療。這樣的一個觀點也是為醫學界所支持的。
既然權威認為同性戀不是病,而且事實上,也沒有出現過任何一個同性戀者被當成病人治好過案例,那就說明它不但不是一種病態,還是符合自然規律的產物。所以我們用客觀的態度對看待這件事情就好,同性戀只是有別於大多數的異性戀的一種相對的少數群體而已。
越來越多的國家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
截至2018年,同性婚姻與民事結合在全球五大洲得到合法化,全球范圍內實現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達到30個。
大家可以看到,已經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並不是那些經濟文化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相反,大多數是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他們有著世界排名靠前的 科技 文化水平和更人性化的認知,他們沒有那麼多的封建傳統思想,也沒有傳宗接代的條框,他們更看重人內心真實的需要。
同性戀者不在少數
根據國際測算數據,全球同性戀人口占總人口數的13%,如果按這個比例計算,中國13億人口,會有1.69億多「同志」,與日本人總數相當。但是結合中國國情,國內網路調查結果認為,中國同性戀人口比例在1%至10%之間,如果按「同志」人口占總人口數的2%計算,那麼中國有2600萬「同志」。
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這個數字絕對說明大量的同性戀者,其實就生活在我們的周圍,他們和我們一樣,在同一片藍天下,上學、就業、戀愛、工作。
可以不理解,但請別戴上有色眼鏡
即使在文明高度發達的當今 社會 ,還是會有些人不能理解同性戀是怎麼一回事,甚至會反感,或是拒絕接觸。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有過和同性戀接觸的經歷,因為我們無法忽視,他們就是真實地在生活在我們的周圍,在學校里,我們有這樣的同學;在單位,我們有這樣的同事;在 社會 上,我們有這樣的朋友。
他們絕大多數並沒有影視作品裡,那些誇張和故意戲劇化的行為舉止,他們就是和我們一樣,只是個普通人,唯一不同的是他們愛上的,是同性而已。所以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你們可以不理解,可以不接受他們的愛意,但是請一定不要戴上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們,要知道,你的行為,恰恰代表你的修養和內涵。
同性戀,自古就有,動物界也存在同樣的情況,所謂自然規律, 有句話說的好:存在就是必然,存在就是合理的。
我們無法去理解所有的事情,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因為我們不了解,不清楚,不接受一些事情,我們就去詆毀、就去臆斷、就去批判。 我一直覺得,同性戀就只是男人喜歡上男人、女人愛上女人而已,只要沒有影響到別人的生活,只要沒有故意要傷害別人,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能接受的呢?
我沒有經歷過,所以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接受,但是我完全可以做到尊重。
我的一個舍友就是同性戀。我親眼看到她們親吻,擁抱,種「草莓」,跟對方說「我好想你啊」。對方剛踏出我們宿舍,這邊視頻電話就已經打過去了。雖然她們除了上課開會以外的所有時間都黏在一起,但是她們表達愛意的頻率遠遠超過我和我的異地戀男友。
而且因為都是女生,所以比異性更能相互理解。能理解痛經到全身出虛汗是什麼感受,所以會泡上一杯紅糖水而不是只說一句「多喝熱水」,能理解突然萌生的小情緒所以可以第一時間給對方一個擁抱,能理解女生對奶茶的愛所以哪怕嘴上嫌棄但是也一定會買好奶茶,而且是熱的。
柴靜在《看見》一書中寫到同性戀研究學者張北川的一句話:「因為在我們的性文化里,把生育當做性的目的,把無知當純潔,把愚昧當德行,把偏見當原則。」
也許很多人沒法接受自己是同性戀,但是不應該把這當做一種病,不應該歧視或者誤解。
不求接受,但要做到尊重。
能。我對同性戀的態度是不排斥,不反對,不歧視,只是目前為止愛上的都是異性而已。
現在都9102年了,怎麼還會有人反對同性戀呢?同性戀並不比異性戀可恥,人家不偷不搶,一樣追求的是愛情。
大學時有一個好朋友同在武漢,不過在不同學校,我經常過去找她玩,玩晚了就直接住她宿舍,倆人擠一個床,有時候能聊到半夜。
她有一個室友小帆交了個女朋友,每天和我們一起吃飯、逛街、唱歌,晚上也倆人擠一張床睡覺,當時覺得她們好酷,能夠不顧別人的眼光做自己。遺憾的是,她們後來還是分手了。
現在小帆已經結婚生子,她說她當時是真的愛那個女生,後來也是真的愛現任的老公,所以同性戀跟異性戀沒什麼區別,他們只是愛上了一個人,剛好是同性而已。
愛情不分高低貴賤,所以為什麼同性戀和異性戀要分高低貴賤呢?
對於同性戀者來說,他(她)們找到了靈魂伴侶,是人生成功的一件事。而對於傳統的人來說,無疑是敗壞家風的行為。怎麼去衡量同性戀者的作為呢?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稱。
親戚家的女兒珊珊,三十歲了,父母從她二十五歲就開始催她找男朋友結婚。但每次提起這件事,珊珊就大發雷霆,警告父母不要再說這件事,如果在她面前重復叨幾次,珊珊就威脅父母說她下次不回家。
無耐,親戚見珊珊回家都小心翼翼說話,怕稍有不慎得罪了女兒,再也不回家。
往後,每次珊珊回家都帶個女孩,她對父母說是同事,親戚也沒多大注意她們的行為,覺得非常平常不過。
只見珊珊越來越男性化,剪了個男頭,穿衣打扮都是男性的行裝。帶那個女孩回來,晚上同床共枕,白天勾肩搭背,你濃我濃,像極了情侶。
開始大家都不知道珊珊是同性戀者,後來因為父母再次提醒她找男友,她就索性攤牌,說現在的女孩是她的致愛。父母聽了之後,差點昏過去,對於六零後的親戚,而且是在農村,對新興的這種戀愛觀,他們猶如見到怪物,驚恐萬狀!
親戚清醒過來大罵珊珊,而珊珊卻有著視死如歸的態度面對父母,她的絕決是刀劈不開,火燒不毀的。
後來,親戚也拿珊珊沒辦法,就順其自然,而珊珊也過得如魚得水。
能否接受同性戀者,不是所有人都能持相同態度。眼界廣闊,對人生有著自己的見解,為尋求人生道路上能夠靈魂共鳴,摒棄所有世俗眼光的人更能理解同性戀者的需求。
而我也能接受這種有悖傳統的戀愛關系,因為人活著不易,能夠在世上找到一個真正的靈魂伴侶,實屬難得,為何要去區別男與女?
現實很多婚姻中的男女都過著貌合神離的生活,有些痛苦深入骨髓。與其這么痛苦,還不如找個真正懂你的人,又何謂?
張國榮與唐鶴德是最具代表性的同性戀愛者,他們的故事足夠證明,同性戀者,一樣有真愛!
支持或不支持同性戀當然有每個人的三觀作為支撐,同性戀在古代就長期存在,在近代以來開始公開爭取權利。其實,作為人的一種權利無可厚非,關鍵是這件事是人類的一種病態就不好大張旗鼓的支持了。為什麼這么說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1、世界衛生組織將同性戀作為一種病態來定義。對此,很多醫學界的人士認為同性戀和異性戀一樣應該是自然的,是 健康 的。那,問題來了。你觀察自然界什麼物種在同性戀高度發展的時期會保持繁榮昌盛呢。當然,自然界中各種物種肯定存在同性戀,但,物種繁衍肯定最 健康 的方式是異性戀。這個恐怕是無可辯駁的。
2、 社會 高度發達,自由度空前提高。同性戀的存在甚至持續發展有了巨大空間。應該承認,現在人類不在為傳宗接代目的而締結婚姻。因而,婚姻成了追求畢生幸福的路徑。因而,同性戀取向的人們開始打破禁區大膽的尋求自己的幸福。這是 社會 的進步和人性的解放。但,隨之而來的是同性戀婚姻的法律地位和一系列民法問題。已經這種婚姻的牢固性問題。
3、現代 社會 婚姻作為兩個人追求終極愛情的形式而存在,但同時背負著家族延續和諸如養老、生育等功能。同性戀婚姻顯然不能實現這些功能。作為婚姻是有欠缺的,所以同性戀婚姻如能走到和正常婚姻一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婚姻不全部是愛情的結果,還有諸多的權利義務。
4、最後,同性戀作為一種性取向無可厚非。但,上升到婚姻則有太多牽絆。這需要當事人有相當大的勇氣和毅力才能克服。即便是走完了婚姻所有的程序,法律未必承認,即便是法律承認,人們的道德評判未必放過你。即便是道德評判放過你,捆綁在婚姻上的各種權利義務未必你能背負的下來。最後,你發現。你要的是一個性伴侶,卻打包來了太多你不需要的東西。導致,很多同性戀者望而生畏,同性戀婚姻不了了之。
同性戀不犯法,但有點可怕。前幾天我這兒來了一對同性戀,兩女緊緊的依偎著走了進來,坐到露天茶座,要了一壺茶,一盤炒粉。我這兒的營生是茶飯,屬於中高檔休閑場所。
兩人親密的坐到一起,你喂我一盅茶,我喂你一盅茶,兩人的眼中冒著火。等一會炒粉來了,也是你喂我兩口,我喂你兩口,還沒吃完,忽然兩人抱到一起,一陣熱吻,然後又喝茶吃炒粉,一人咬著另一人的耳垂,喃喃了幾句,親她的耳朵,親她的臉,又親她的唇。然後另一人坐到她腿上,緊緊抱在一起。
後來就走了,臨出門時找廁所,問是男廁還是女廁,告訴她們廁所公用不分男女。
我送她們到門外,仔細的打量下,兩人確實都是女,都三十餘歲。
作為一名腐齡10幾年的人來說,為什麼不接受這個事情呢?都9012年了,還有人在思考同性戀不能接受嗎
1、性別相同不是愛情的必要條件
只要真心相愛,無論男女,都值得祝福。愛情沒有對錯,也不單純以性別來劃分。
據不完全統計,同性戀從古至今占總人口的3%-4%,在中國,到目前為止,大約是3900萬-5300萬人口。世界中,同性戀群體超過2億人口,仍然是不完全統計。
在英國每30-40人之間有一個同性戀。在中國大約每平均40-60人之間有一個同性戀,也就是每個班級只少有一個同性戀,每個學校有20左右個同性戀。同性戀的死亡率比普通人的死亡率高10%-20%,大約是30%左右,越保守傳統的地區死亡率越高。
在美國前幾年,全美流離失所的青少年同性戀有11萬-56萬左右,死亡占其中一半,而全美只有將近100萬同性戀。
雖然這是一個相對來說人數不多的群體,但是就算不被大多數人認可,卻也不能歧視。
真愛從來不是以性別來劃分。
同性戀愛情和異性戀愛情沒什麼不一樣。
2、同性戀是天生的,自然的選擇
同性戀是天生的,同性戀不是病,不是罪,不是錯。
所有人在出生的那一刻,也不知道自己未來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他們只是被上帝選中,成為了更小一些的群體而已。
如果上帝重新洗盤,異性戀佔少數,同性戀佔多數,那麼作為異性戀的你,此刻的立場同樣如當前的他們。
3、無論如何,這只是個人選擇
是的,無論戀愛的對象是男,是女,都是個人的選擇,再大了,也是家庭的問題,影響的也是自己身邊的人。如果親人朋友都祝福他們,一個局外人有什麼資格和立場來反對和不贊成?
沒有害人沒有犯罪,只是因為一些原因,選擇喜歡上了同性而已,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去質疑這個選擇。因為無論對錯與否,都是當事人自己承擔結果。
最後,用一句很出名的話結尾:「 我只是愛上了一個人,而這個人恰好是同性而已 」。
接受,以前不知道同是什麼,但是當我無意間看了挪威的skam之後,發現愛情真美好,它無關性別,只是現在很多人不能接受罷了,之後知道了耽美,沉浸在其中無法自拔,太多美好,比如上癮,撒野,
它真的不是黃文,能夠感覺到愛的文
『貳』 同性戀到底喜歡同性的哪方面
同性戀到底喜歡同性的哪方面?
有句俏皮話叫做,性別不一樣怎麼在一起?我覺得高同性戀的人不是因為向異性一樣是看上對方哪一點,或是漂亮?又或是身材好等等的問題,當燃也不排除這些,但是同性戀更看重的應該不是這些。
我個人認為同性戀是因為彼此都很孤單,性格相同,內心孤僻,很想有一點志同道合的之心人,可是如果選擇異性,那麼異性肯定沒有同性更了解同性,所以選擇異性根本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想要彼此都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對方的感受,那麼只能找同性交往,和同性交往肯定比跟異性交往更融洽。
其實處同性戀對象的人是很孤單的吧!他們是需要一個伴,一個知根知底又興趣愛好相投的另一半,與同性交往更有安全感吧!
『叄』 柏拉圖式戀愛是什麼樣子的
柏拉圖式愛情也就是柏拉圖式性愛,也可稱之為精神戀愛,指的是追求心靈上的溝通,排斥性生活和肉慾,一種理性的純潔的愛情。通常是指有一方殘缺或者無法進行肢體上表達感情的兩個人。
柏拉圖式愛情這個概念最早是由馬爾西利奧·費奇諾在15世紀提出的,主要是為了用來指代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之間的愛慕關系。柏拉圖認為,「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
由於當時希臘學者認為同性之間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異性之間的婚姻只不過是為了架構整個社會,而且當時希臘社會的同性戀愛已經成了風氣,所以柏拉圖式愛情主要是指同性之間的愛情。而現在的柏拉圖式愛情被認為是用來形容異性之間的精神戀愛。更多的是兩個人心靈上的交流,停留在精神層面。
『肆』 描寫同性戀愛的漫畫,文學風格
耽美
耽美一詞最早是出現在日本近代文學中,為反對自然主義文學而呈現的另一種文學寫作風格:耽美派。耽美派的最初本意是「反發暴露人性的丑惡面為主的自然主義,並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學的意義」。耽美在日文中的發音為TANBI,本義為「唯美、浪漫」之意,如耽美主義就是浪漫主義。耽美,沉溺於美,詳細解釋則是「包含一切美麗事物,能讓人觸動的,最無暇的美」。後來這個詞被日本的漫畫界用於BL(boy's love)漫畫上、結果引申為代指一切美形的男性,以及男性與男性之間不涉及繁殖的戀愛感情,最後更發展為男同性戀漫畫的代稱之一。
『伍』 舉個世界上有名的同性戀的例子。要放進ppt里講,麻煩詳細點。
斷袖是古人對男性之間的同性戀的代稱,或者說「隱語」 。 亦作"斷褏(xiù)"。「斷袖」來源於西漢,主人公為漢哀帝與御史董恭之子董賢。
斷袖出自《漢書·佞幸傳》:「(董賢)為人美麗自喜,哀帝望見,悅其儀貌,寵愛日甚。出則參乘,入御左右。常與上卧地。嘗晝寢,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其恩愛至此。」後即以「斷袖」或「斷袖之歡」、「斷袖之癖」稱男寵。《南史·蕭韶傳》:「(蕭)韶昔為幼童,庾信愛之,有斷袖之歡。」《中國歷史典故辭典》2010.10.6
董賢英俊瀟灑,又是御史董恭之子,因而被選為太子舍人。哀帝在與他的交往中產生了愛戀,封他為董門郎,並封其父親為霸陵令,遷光祿大夫。不久,董賢又被封為駙馬都尉侍中,《漢書·董賢傳》載,這時董賢「出則參乘,入御左右,旬月間賞賜巨萬,貴震朝廷。」兩人形影不離,同床共枕。有一次哀帝醒來,衣袖被董賢壓住,他怕拉動袖子驚醒愛人,於是用刀子將其割斷,可見其愛戀之深。哀帝還為董賢建造了一棟與皇宮類似的宮殿,並將御用品中最好的送給董賢,自己則用次品。他為了與戀人生生世世在一起,還為董賢在自己的陵墓旁邊修了一座冢塋。《漢書·董賢傳》載,哀帝還曾開玩笑地對董賢說:「吾欲法堯禪舜,何如?」嚇得大臣們目瞪口呆。
哀帝死後不到10年,王莽就篡位建立了新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