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腰疼針灸哪個部位最快圖片
擴展閱讀
梅里雪山高清圖片 2025-09-24 18:24:18
男人的私房錢圖片大全 2025-09-24 18:16:15
女人妊辰紋圖片 2025-09-24 17:48:37

腰疼針灸哪個部位最快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9-24 16:17:36

A. 腰痛艾灸哪個部點陣圖解 腰疼艾灸的准確位置圖

1

腰痛艾灸法則

風寒數兆濕腰痛治當溫經散寒,氣滯血瘀腰痛治宜活血化瘀,腎虛腰痛則益腎壯腰,三種腰痛均適宜於艾灸治療,尤其適合溫針灸法。

2

腰痛艾灸部位

取穴以督脈和足太陽經為主。

大椎:第7頸椎下凹陷中。

脊中:第11胸椎下凹陷中。

腰陽關:第4腰椎下凹陷中。

腎俞:第2腰椎下旁開1.5寸。

大腸俞:第4腰椎下旁開1.5寸。

腰眼穴余槐:第4腰椎下旁開3-4寸的凹陷中。

阿是穴:腰骶部壓痛點。

委中:腘窩正中點。

3

腰痛艾灸取穴解析

諸穴除委中系循經遠端取穴以外,均為局部取穴,起疏調局部經絡氣血作用,「通則不痛」,委中是腰背部足太陽經兩分支在腘窩的匯合點,「腰背委中求」,可疏調腰背部經脈之氣血,活絡鎮痛。

4

腰痛辯證艾灸穴位搭配

1.寒濕腰痛可加大椎。

2.氣薯毀租滯血瘀腰痛:加合谷,太沖,膈俞行氣活血,化瘀鎮痛。

3.腎虛腰痛:加灸命門益腎壯腰。

B. 針灸這樣取穴,效果「立竿見影」

我導讀

針灸是中醫的一種特色治療方法,具有「簡、便、效、廉」的優勢,而取穴方法則是影響針灸是否能夠快速起效的重要因素。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一種不在病變部位取穴卻具有立竿見影效果的特殊方法。

針灸治病的方法豐富多彩,繆刺法和巨刺法是根據經絡左右貫通的理論,選取病痛對側的穴位進行針刺,即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選穴針刺方法。繆刺法刺其絡脈,巨刺法刺其經脈。這兩種方法應用得當,確能起到「病立已」「如食傾已」也就是立竿見影的效果。

從現代解剖學來看,人體的運動、感覺神經及聽神經纖維都是對側交叉支配的,也證實了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從陰引陽、從陽引陰理論的正確性。

繆刺法 適用於病變部位在四肢絡脈,邪氣有閉塞不通、上下左右傳注的特點,無內向傳注的趨勢,脈象無顯著異常變化,多在患肢對側井穴或病變對應部位刺絡放血; 巨刺法 適用於病痛部位在身體任意部位,邪氣位於經脈,病側脈象無顯著變化而健側脈象異常或病側還沒復原、健側脈象已出現異常者,多選健側對應部位的經穴進行針刺。

1.巨刺法治療肩周炎

趙某患肩周炎多年,左側肩關節周圍疼痛,活動受限,但仍能堅持勞動。1998年4月份因勞累過度,肩關節疼痛加重,不能活動,不得已到衛生院找我治療。我見其左側肩關節疼痛拒按,舌淡苔薄白,脈弦緊。即在其右側風池、肩井、肩髃、臂臑各扎了一針,得氣後留針15分鍾,15分鍾後用平補平瀉的手法反復捻轉針柄1分鍾,然後再留針15分鍾,捻轉針柄5分鍾後起針,患者當下就說左側肩關節疼痛減輕,活動了活動肩關節,左手居然能摸著右側耳朵了。在場的患者家屬和醫務人員都感到驚訝。

【按】 這種針刺方法也叫繆刺法或巨刺法,是一種流傳了幾千年的一種古老的針灸方法,是「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具體運用。據《黃帝內經》記載,兩千多年前,我國就有了「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針灸方法。認為十二經絡在身體上交匯的腧穴,經脈氣血都是相互流通的,如果你的左膝出現疼痛,時間一長,右膝也會有不舒服的感覺,而且相對應的左膝關節、右肘關節也可能會出現不適,因此可以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人體的許多疾病尤其是風濕痹痛一類的病症都可以上下左右互相治療。這種治療方法如果運用得當,往往能夠起到針到病除之效。

2.繆刺法治療腰扭傷

陳某在搬運石頭時不慎扭傷了腰,當時疼痛並不怎麼嚴重,堅持到了收工。第二天早晨疼得起不了床,1990年4月11日家屬邀我出診。檢查患者腰部無明顯紅腫,但左側疼痛拒按,舌淡苔薄白,左手寸、關、尺無特異發現,右關脈弦緊。我就採取繆刺方法針患者右側養老(手太陽小腸經之郄穴,善治急性腰疼)、委中(四總穴之一,腰背委中求,善治腰疼),得氣後用平補平瀉的手法反復捻轉針柄各5分鍾,邊捻轉邊讓患者活動腰部,起針後患者就能下床活動了。

3.繆刺法治療偏頭痛

顧某患有偏頭痛,痛起來難以忍受,自覺腦血管有搏動感,1999年3月31日求我治療。當時患者偏頭痛並未發作,舌脈也無特異發現,患者說疼痛部位在右側,我就用三棱針在患者左側的關沖(手少陽三焦經之井穴,善治頭疼)、足竅陰(足少陽膽經之井穴,主治偏頭痛)點刺出血,擦乾凈後再擠出一滴血液擦乾,一直到擠不出血液為止,隔日針刺一次。治療後第三天偏頭痛發作過一次,但疼痛程度明顯減輕,可以忍受,治療7次後偏頭痛未再發作。

針灸臨證經驗

《四十年基層針灸得失錄》作者楊承岐是河北省石家莊地區的基層醫生,曾任職鄉鎮中心衛生院院長。作者十二歲學醫,十六歲懸壺鄉里。雖然因小兒麻痹症奪去了左腿的 健康 ,但為了診治患者,靠一根拐杖,一架破舊自行車的幫助,走遍了方圓百餘里大小村莊的千家萬戶。作者將其三十多年臨證得失傾囊寫出,毫無保留。所有的觀點和方法都源於臨床又驗之臨床,是他後半生攻病克難的「百寶囊」。本書既有理論探討,又有臨床研究;既有成功的經驗,又有失敗的教訓;既有中醫臨證發微,對針灸方法和穴位功效進行新探討。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四十年基層針灸得失錄》(中國中醫葯出版社出版,楊承岐口述,楊麗平整理),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 悅讀中醫 推薦發表。封面及文中圖片來源於攝圖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