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波斯花紋圖片素材黑白
擴展閱讀
漫畫女孩的圖片唯美 2025-09-11 19:30:37
齊肩唯美大卷圖片 2025-09-11 19:29:48
白衣服女生唯美圖片 2025-09-11 19:20:49

波斯花紋圖片素材黑白

發布時間: 2022-09-01 07:07:45

① 古代花紋的紋樣及名稱是什麼

主要紋樣有:魚紋、鹿紋、狗紋、人面紋、花卉紋、網紋、水紋、海貝紋、編織紋、火焰紋及歷象日月星紋等。

艾虎用艾做成的虎。舊風俗端午節佩戴艾虎,認為可以辟邪除穢。《山堂肆考·宮集》卷十一:「端午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虎,粘艾葉以戴之。」陳文靘《歲時廣記》卷二十一:「王沂公端五帖子雲:『釵頭艾虎辟群邪,曉駕祥雲七寶車』。」

寓意紋樣:

E端傳說中的一種神異之獸,日行一萬八千里,懂得四方之話,知道遠方之事。形如狻猊,有角,印章「E1端」鈕,以角的不同,分單E2端,雙E3端與斜E4端三種。

卐紋古代的一種符咒、護符或宗教標志。通常被認為是太陽或火的象徵。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臘等國家中都有出現。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等均使用。卐字在梵文中稱為Srivatsa(室利靺蹉)意為「吉祥之所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寓意紋樣

② 波斯貓的外形特徵

波斯貓是世界上最出名的品種了,其舉止優雅,相貌迷人,從維多利亞時代起便受人歡迎,經繁殖培育,顏色品種越來越多。但與早期相比,外貌已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長毛波斯貓臉更扁、更圓(俗稱「京叭」臉),耳朵更小,被毛更加茂密。波斯貓是在16世紀左右,由喜馬拉雅貓和安哥拉貓雜交,經過多年的提純繁殖而培育出來的。波斯貓體形較大,被毛長而且厚密,頭圓大,臉扁平,額寬耳小,圓眼塌鼻口吻短寬,軀體因毛長而感覺渾圓,四肢粗短柔軟,尾蓬鬆粗大,給人一種雍容華貴的感覺。
波斯貓的毛色大致分五大色系,近88種毛色。其中單色系有白色、黑色、藍色、紅色、奶油色(Cream)等。金吉拉(Chinchilla)色系(=金吉拉貓)有鼠灰色(毛尖色)、漸變銀色、漸變金色等。煙色(Smoke)系有煙色(毛根白色、漸變藍色、漸變紅色等。虎斑色有銀色、棕色、紅色、奶油色、藍色等。混合色系包括玳瑁色(Tortie)、三色(Calico)、藍奶油色,以及黑白、藍白、紅白等雙色。毛色中紅色(多半雄性)和玳瑁色(多半雌性)較為罕見,故此毛色的波斯貓也十分珍貴。 頭
波斯貓的頭又圓又大,頭蓋骨甚寬闊,兩頰豐滿;
耳朵
耳朵細小,渾圓,向前傾斜,耳朵底部不會過分寬闊,雙耳間距闊,位於頭上偏低位置;
眼睛
眼睛大且圓,眼色亮澤,雙眼間距寬闊;(波斯貓瞳色為藍色與琥珀色的一般為純種波斯貓)
鼻子
鼻子短、扁、寬闊;下巴飽滿,結實渾圓;
四肢
四肢短而粗壯,前肢筆直;

足掌結實,且又圓又大,前肢各有五趾,後肢則有四趾;
尾巴
尾巴短,但與身體成比例協調。

③ 誰知道這是什麼品種的貓

這個毛色花紋看,就像是本土品種的狸花貓。

④ 世界上殺傷力最大的刀

世界上殺傷力力最大的刀!想想就很讓人感慨呢!究竟是有多鋒利呢?讓我帶大家了解下吧!

刀具歷史

大馬士革刀原產地古印度,是用烏茲鋼錠製造,表面擁有鑄造型花紋的刀具,古時作為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國的兵器。其最大的特點是刀身布滿各種花紋,如行雲似流水,美妙異常。這種花紋是在鑄造中形成的。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大馬士革刀獨特的冶煉技術和鍛造方式一直是波斯人的技術秘密,不為外界所知。

馬士革刀(Scimitar)用烏茲鋼錠製造,擁有鑄造型花紋,通常為彎刀,其最大的特點是刀身布滿各種花紋,如行雲似流水,美妙異常。這種花紋是在鑄造中形成的。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大馬士革刀獨特的冶煉技術和鍛造方式一直是波斯人的技術秘密,不為外界所知。大馬士革刀以伊朗為代表。伊朗古代鐵兵極為著名,當時的蒙古、印度、土耳其以及東方各國王室均聘用波斯良匠鑄兵,但是各國的兵器形狀不同,而制刃者又未留銘文,隨著年代的推移,人們已無法辨認這是波斯人造的,因此只能用伊朗境內自用兵器為代表。從比較而言,波斯出產的熔冶花紋鋼刃,其脈絡猶如絲綢織紋,光澤奪目;印度出產的花紋鋼刃,其橫行脈絡常呈數十層雲梯形,即所謂穆罕默德梯,奇巧名貴;土耳其刀的花紋呈翻卷形,其脈絡猶如瑪瑙形。

其實大馬士革鋼刀是歐洲人的叫法,這種鋼在鑄造成刀劍時表面會有一種特殊的花紋--穆罕默德紋,所以它是屬於花紋鋼中的鑄造型花紋鋼,區別與折疊鍛打形成的焊接型花紋鋼(包括中國劍、馬來刀等等)或者淬火型花紋鋼(日本刀),當然,幾乎所有古代的花紋鋼都是用來製作武器的,因為花紋能夠使刀刃在微觀上形成鋸齒(肉眼無法分辨),使得刀劍更加鋒利。大馬士革鋼刀上的魔性的花紋簡直就是鋒利和珍貴的象徵。[2] 刀具傳說最偉大的英雄:薩拉丁公元1191年9月3日,第三次十字軍東侵的主力部隊在英格蘭國王獅心薩拉丁王理查的率領下逐漸接近雅法城附近的一片開闊的平地阿爾蘇夫(Arsuf),那裡將是兩位浪漫主義傳奇英雄的相會和碰撞之處,傳說的另一位主角是一位同樣威震天下的庫爾德人穆斯林君王,他的名字叫做薩拉丁,是阿尤布王朝的開國君主,這位伊斯蘭世界最偉大的君王將領率領著他的大軍與理查相對而行。雙方在9月4日先後進入了戰場,並且立即開始布陣,一時間兩軍各成戰陣,遙遙觀去旌旗如海、矛如葦列、盾如重牆。就在這個時候,薩拉丁的軍使馳向十字軍的陣前,喊話邀請理查出陣和薩拉丁一見。理查欣然策馬出陣會見薩拉丁,顯然兩人對聖地(耶路撒冷)的歸屬問題上有過一次激烈的爭論,薩拉丁為了向理查示威,掏出一襲紗巾拋向了空中,然後拔出隨身的寶劍向紗巾一劍揮去,竟然將漂浮在空中的幾乎沒有重量的紗巾割成了兩半。這一奇觀令平生見過無數名刀寶劍的理查和隨行的騎士們大為吃驚,於是從那一天開始在歐洲就流傳著一個傳說:東方有一種不為人知的金屬材料存在,用它鍛造出來的刀劍鋒利以極。並引發了騎士們對這種刀劍無盡的渴求。這種神秘的刀劍以它的原材料命名:“烏茲”(wootz)鋼刀劍,或者以它的鍛造產地命名:“大馬士革”(Damascus)鋼刀劍。

艾因·賈魯戰役[3] 1260年8月,埃及馬穆魯克王朝蘇丹庫圖茲率領大軍同蒙古軍隊決戰。即艾因·賈魯戰役,地點在艾因賈魯附近山谷。此戰大馬士革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忽都思的馬木路克約1萬人,敘利亞阿拉伯殘軍與突厥蠻部2千人. 最後組成一支1萬2千人的聯軍. 依據來源[多桑蒙古史]下冊126頁,蒙軍約二萬五千人。馬木魯克騎兵全是重騎兵,頭戴精鋼打造的頭盔,身披鎖子甲。武器裝備包括一張強弓,一支長矛,一柄大馬士革彎刀和一面盾牌。馬木留克強弓射程遠,穿透力強,但射速稍慢。坐騎是阿拉伯純種馬,沖刺速度驚人,耐力也不錯。馬木留克騎兵基本上是一人一馬,機動性遠不如蒙古騎兵。馬木留克軍隊打仗常採取守勢,用強弓齊射打擊進攻的敵軍。馬木留克騎兵能夠遠距離射中敵人。等敵人被弓箭齊射大量消減,陣形散亂後,馬木留克騎兵以嚴整的隊形沖向敵陣,接近敵人時先放一撥弓箭,然後沖入敵陣,以長矛或馬刀格鬥。馬木留克騎兵的刀法出色,享譽世界的大馬士革彎刀如虎添翼。蒙軍大將怯的不花領軍率先發動進攻。拜巴爾軍團的任務就是佯裝退卻,而蒙古軍隊緊追不放,沖進山谷。拜巴爾軍團迅速回歸本陣。1萬馬木留克騎兵排成六公里長的陣線,部署在兩側群山裡的輕騎兵這時也沖了出來,形成對蒙古軍隊的三麵包圍。蒙古軍隊出現慌亂,怯的不花立刻命令蒙古軍隊的兩個萬人隊以亞美尼亞鐵甲騎兵為先鋒,向馬木留克陣營薄弱而突出的兩翼突擊。怯的不花親率一個萬人隊,向馬木留克陣營的左翼猛撲過來。亞美尼亞鐵騎組成的前鋒以楔形突進馬木留克陣營兩翼,而蒙古輕騎兵跟在後面飛快地放箭,重騎兵則拔出馬刀左劈右砍。左翼面對怯的不花親率的蒙古騎兵已經開始潰散。而後整個馬木留克陣營都開始後退。千鈞一發時,忽都思親自沖進蒙古軍陣中,揮舞著大馬士革彎刀大力砍殺,他的行為喚起了馬木留克騎兵的勇氣,他們狂呼著沖了上去,用大馬士革彎刀進行激烈搏鬥。蒙古輕騎兵不擅於近距離格鬥,占不到任何便宜。這場混戰從清晨打到下午,蒙古軍隊傷亡漸增,開始現出敗象。怯的不花親率自己的衛隊發動反沖鋒,結果身中數箭而亡。失去主帥的蒙古軍隊軍心渙散,開始奪路而逃。馬木留克騎兵在一個叫貝珊的地方將蒙古殘軍團團圍住。蒙古士兵全部力戰而死[4] 。

拿破崙對埃及的侵略

拿破崙圖片關於烏茲鋼刀劍的實際性能可以從古代文獻中查到的極為有限,而且大多是一些虛幻的傳說,18世紀之後歐洲人加強了對於伊斯蘭世界的了解,同時也發生了多次戰爭,特別是拿破崙在1798年對埃及的遠征,其中對於烏茲鋼刀劍在戰斗中性能的記載則十分詳盡。當時法軍中著名的騎兵指揮官Colbert將軍曾經和埃及馬穆留克騎兵,埃及的馬穆留克騎兵十分勇敢善戰,拿破崙曾經說過:“法國步兵配上馬穆留克騎兵天下無敵。”所以在這次遠征之後,法國人參照馬穆留克騎兵的服裝和兵器自己組建了一支馬穆留克騎兵。拿破崙皇帝身邊就有兩名真正的馬穆留克僕人──“魯斯唐”和“阿里”。根據他的記述,佩帶著烏茲鋼彎刀的敵軍騎兵:“對我軍造成的傷害可謂十分的驚人,他們(敵人)只是將刀前伸,靠著戰馬的沖力和手腕的力量將刀身砍入我們騎兵的身體,或是將刀身橫拉,憑著相對速度造成可怕的傷口;”,當第七輕騎兵團與馬穆留克發生過遭遇戰之後,有的士兵甚至被攔腰砍成兩段,“戰役之後,我看到部分騎兵犧牲了性命,我的部下有幾位身首異處,有的身體斷成了兩截,受了傷的傷勢也極為嚴重,手背、手腕全部被切斷,情況十分凄慘;”。戰斗結束後Colbert將軍用一把繳獲來的戰利品來試刀,“每次都可以將一頭山羊或綿羊輕而易舉的一刀攔腰切斷,似乎毫無阻力似的,血就順著烏茲鋼刀的血槽流過。據說一個奧斯曼帝國的將領曾經一刀將一頭牛砍成兩段”。同時他還記載了如下一段令人驚訝的事實:“馬穆克人通常在練兵室練習刀法,練習者一腳前一腳後得站好將彎刀高舉過頭,迅速得沿著對角線劈砍,反復不斷得練習這種動作,直到非常熟練為止。之後兩名僕人各抓著一條寬大而輕柔的紗巾的兩個角,上下擺動直到整條紗巾都吃滿了風之後,在向上擺動的時候兩人一同鬆手,只見紗巾輕柔的漂浮在空中,此時練習者迅速舉刀過頭,自對角線向紗巾一刀砍去,如果此人刀法確以熟練,則紗巾被凌空分成兩片,輕輕的飄向地面。”在日記里他還提到繳獲的烏茲鋼刀劍裝飾都十分華麗,護手大都是銀質鎦金、鍍金或錯金的,握把是黑色的犀牛角、水牛角,刀鞘內部為硬木外層包裹牛皮後以金、銀、銅線縫合(有部分則使用紅色、黑色、墨綠色等顏色的絨布包裹),刀鞘的鞘頭和鞘口都是金銀等貴金屬鏤刻製成,而且刀柄和刀鞘上多鑲有紅珊瑚、綠松石、紅藍寶石等寶貝,刀身上還以錯金、銀的工藝鏨有刀匠的名字和古蘭經諺語等,每把都是珍貴的藝術品,所以此後的法國將領和騎兵開始大量裝備烏茲鋼彎刀。一切在戰爭中結束公元1797年7月1日,一支艦隊出現在埃及亞歷山大港附近的海面上。這支艦隊裝載著拿破崙·波拿巴的法國東方遠征軍,他們的目的是切斷大英帝國與印度殖民地的聯系。亞歷山大港中的馬穆留克騎兵和土耳其士兵抵抗不力,法軍沒怎麼費勁就輕松佔領了亞歷山大港,緊接著法軍又開始向開羅進發。1797年7月13日,法軍首先在舒卜拉基與馬穆留克騎兵和土耳其兵遭遇,拿破崙擊退對手,繼續進發。1797年7月21日,法軍抵達開羅城外12公里的尼羅河叉,馬穆留克人已經無路可退了,於是一場激戰在金字塔下的因八拜爆發。開戰前,拿破崙將手中的5個師21000兵力排成了一個很大的橫陣。每個師都排成一個大方陣,40門火炮安排在師與師之間。馬穆留克騎兵的首領率領8000名精銳騎兵沖向拿破崙的右翼,但是迎接他們的是無數炮彈、燧發槍。大量的馬穆留克騎兵被打倒在地上,但是他們仍不顧一切地沖向法軍,用馬撞,用烏茲鋼刀劍砍,用手槍頂住敵人的臉射擊,受傷跌下馬的就用刀砍法軍士兵的腿。1個多小時的血戰之後,馬穆留克人和土耳其步兵被法軍趕入尼羅河中,戰斗結束。就這樣,這些騎著阿拉伯駿馬、穿著華麗長袍、用英國手槍和名貴的烏茲鋼刀劍武裝起來,能夠在中世紀戰無不勝的戰士,被證明不是軍事革新後的歐洲軍隊的對手。此戰也宣布了烏茲鋼刀劍的衰敗。數十年之後,土耳其人甚至不再完全使用傳統的烏茲鋼製造刀劍,而烏茲鋼的原產地印度也被英國人完全佔領。在烏茲鋼刀劍冶煉和製造技術失傳的同時,也有了人們對這種有著神秘而華麗色彩的傳奇性刀劍的收藏和喜愛。烏茲鋼傳入中國的故事最早傳入中國的烏茲鋼時期是公元368年鮮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時期,傳入國是當時的波斯薩珊王朝,當時的波斯語發音是“班奈”,傳入我國後音譯為“鑌鐵”,由此可見當時有著一條與絲綢之路共同存在的“鑌鐵之路”。至北宋時仍然有大量輸入,而遼朝就以能夠出產鑌鐵自傲,“遼”的國號在契丹語中就是鑌鐵之意。他們的冶鐵遺址中發現過使用獸骨作為滲碳催化劑的痕跡,可能與冶煉烏茲鋼有關,遼人對外交往也時常以鑌鐵刀作為貴重禮物相贈。遼人後的金國也可冶煉,蒙古軍事貴族崛起之後南攻金國,1219年金國行將滅亡之時蒙古人發動了令世界為之顫抖的三次西征,一路上滅國無數,1260年成吉思汗孫旭烈兀攻陷敘利亞大馬士革,但是1258年南宋守將王堅在四川合州釣魚城下擊斃元蒙哥汗,蒙古軍事貴族集團為了汗位開始內訌,至此西征結束。因為蒙古人在西征的過程中在屠殺之餘擄掠了大量的工匠,所以元朝烏茲鋼刀劍的生產能力應該是最高的,據《元史》載,元朝政府工部的諸色人匠總管府下設有“鑌鐵局”,專門冶煉鑌鐵,同時“提舉右八作司”也可生產鑌鐵。中國對烏茲鋼兵器的認識一直延續到明代,但是看來已經不能獨立生產了,明人曹昭《格古要論》中記載:“鑌鐵出西番,面上有旋螺花者,有芝麻雪花者,凡刀劍打磨光凈,用金絲礬(硫酸鐵化合物,有弱酸性)礬之,其花則見,價值過於銀。……假造者是黑花,宜仔細辨認。”,遺憾的是中國自主生產的烏茲鋼刀劍絕少有流傳至今者。中古時期的印度和波斯與中國文化交流至為頻繁,古代印度的烏茲鋼和以其為原料在波斯製造的大馬士革劍是否傳入中國,是學者們很關注的話題。中國古籍中多次記載的鑌鐵及其製品被學者們懷疑就是烏茲鋼及其製品大馬士革劍。中國古籍對鑌鐵的記載始於公元6世紀,《魏書·西域》、《周書·異域下》、《隋書·西域》都記載波斯出鑌鐵,唐代慧琳《一切經音義·蘇悉地經》載有鑌鐵產於今克什米爾一帶,系“以諸鐵和合,或極精得,鐵中之上是也”。宋代關於鑌鐵的記載明顯增多,元代還專門設立了“鑌鐵局”主持其生產,明代山西、新疆都生產鑌鐵。明代曹昭《格古要論》還詳細記載了鑌鐵製品的特徵,“鑌鐵出西番,上有螺旋紋者,有芝麻雪花者。凡刀劍器打磨光凈,用金絲礬礬之,其花則見,價值過於銀。古語支識鐵強如識金,假造者是黑花,宜仔細辨認……曾有鑌鐵剪刀一把,製作極巧,外面起花鍍金,裡面鑲銀回回字者”。按上述古文獻關於鑌鐵產地和特徵的記載,大多數學者認為鑌鐵就是烏磁鋼,“鑌”是中亞語言對烏茲鋼稱呼的音譯。問題是目前我國還沒有鑒定出確切的古代鑌鐵制器,在缺乏實物證據的情況下,鑌鐵就是烏茲鋼的結論還難以最後敲定。[1]

傳入中國公元13世紀,成吉思汗和他的孫子旭烈兀兩次率大軍西侵,大馬士革和周邊的諸多城市遭受重創。蒙古軍下令屠城,只有技藝精湛的工匠可以保存性命,但必須跟隨蒙古軍回京。就這樣,一大批技術精湛的工匠被擄掠回京城大都(今北京)。與此同時,元朝下令在大都以南約300里處興建城池,起名保定,意為“保衛大都,安定天下”。許多從大馬士革擄掠來的工匠,編為“匠戶”,被安排在保定,專門為京城的王宮貴族打造奢侈品,並為軍隊製造兵器。匠戶由政府發放補助,但必須“父傳子承,世代為匠”。大馬士革鋼的製作工藝由此傳入中國,開始生根發芽。值的一提的是,在元朝以前,也偶有大馬士革刀作為戰利品或者商品流入中國,但是成規模的引進大馬士革刀製作技術,開始生產大馬士革鋼,卻是從元朝開始,以保定為起點。由於“匠戶”禁止遷徙,大馬士革鋼的用途又比較有限,時至今日,這項工藝在國內並沒有得到廣泛的傳播。匠戶制度直到清朝順治年間被明令廢除,匠戶重獲自由,同時失去了政府的供養,多數匠戶轉做其他行業,只有極少數家族一直以父傳子承的方式延續著這項手藝。經保定市民政局批准,專門成立了保定市上谷冷兵器研究會,對大馬士革刀製作工藝在中國的延續和發展進行保護性研究。主要由匠戶後人組成的匠人工坊,至今仍堅持用傳統的純手工鍛造方法製作大馬士革刀。[5]

主要特點

裝飾烏茲鋼刀劍裝飾都十分華麗,護手大都是銀質鎦金、鍍金或錯金,刀柄多採用黑色的犀牛

角、水牛角,刀鞘內部為硬木,外層包裹著牛皮,並用金、銀、銅線縫合(有的刀鞘則使用紅色、黑色、墨綠色等顏色的絨布包裹),刀鞘的鞘頭和鞘口都是金銀等貴重金屬鏤刻製成,而且刀柄和刀鞘上大多鑲有紅珊瑚、綠松石、紅藍寶石等珍貴的珠寶,刀身上還以特殊的工藝刻有刀匠的名字和古蘭經諺語等,可以說,每一把烏茲鋼刀都堪稱珍貴的藝術品。[6] 大馬士革彎刀不僅鋒利,而且裝飾也是世界一流的。貴族的刀大量使用了玉石和其它寶石鑲嵌,普通的刀也採用了琺琅、金銀錯絲等工藝。大馬士革良刃上有手工紋飾,嵌滿黃金寶石,印度刀還飾有琺琅彩工藝,真是珠聯璧合,精美之極。[2]

刀具鋒利原因大馬士革彎刀之所以如此鋒利,主要是因為其鍛造方法與眾不同。現代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大馬士革彎刀獨特的花紋竟然是由無數肉眼難看到的小鋸齒組成得,正是這些小鋸齒增加了大馬士革彎刀得威力。大馬士革鋼刀上的花紋簡直是人工雕琢的自然之美。因動人的傳說和自身的優異性能,大馬士革鋼製成的刀具,成為刀具收藏界的極品。近年來有一些公司採用鍍錫工藝模仿大馬士革鋼的花紋,真正的大馬士革鋼又稱為結晶花紋鋼,是古代粉末冶金和鍛造技術完美的結合,大馬士革鋼刀上的花紋基本上是兩種性質不同的材料,亮的地方是純的雪明炭鐵,硬度比玻璃還大,暗的地方的結構是屬於沃斯田鐵和波來鐵,整體含炭量大約是在1。5~2。0 % 之間,在韌性高的波來鐵里均勻散布著比玻璃還硬的雪明炭鐵,使得大馬士革鋼刀上可以具有非常鋒利的刀鋒,而且也非常堅韌而不會折斷的刀身。大馬士革鋼的花紋和摺疊鋼有明顯的差別,大馬士革鋼花紋比較細致看起來比較自然黑白的對比也比較大,在古代由於有在刃上喂毒的情形。很多大馬士革鋼的刀刃呈現黑色的現象,在黑色的刀刃上分布著亮晶晶的雪明炭鐵,古代波斯人把它形容成像夜空中的繁星一樣漂亮,此外大馬士革鋼比起摺疊鋼來是很不容易生銹,幾百年下來不用像日本刀一樣的費心保養卻也能光亮如新不生銹。

生產工藝

烏茲鋼的冶煉烏茲鋼原產地是古印度,分為鑄造型和焊接型兩種,以鑄造型最為經典和貴重。西方學者莫里斯·隆巴哈認為,印度人在公元一世紀左右就已經生產烏茲鋼了。但限於當時冶煉鐵礦的條件,尚不能建設巨型豎爐,只能建立大約一人多高、上面有開口的饅頭型圓爐。圓爐用泥土和石塊壘成,在爐子的旁邊有用來鼓風的幾個羊皮囊。冶煉時將印度原產或非洲東海岸柏柏爾人控制區出產的優質磁鐵礦和木炭、竹炭層層疊加置入爐里,點火後用皮囊鼓風持續加熱。由於爐溫最高只有1000℃左右,鐵礦石只能被冶煉成間雜著各種雜質的熟鐵塊。這是第一道工序,然後利用一種特殊的坩鍋將熟鐵冶煉成為鋼材。根據西方冶金學家在印度海得拉巴(傳說最好的烏茲鋼產地)、薩利姆等地的考察日記記載,工匠們主要有兩種方法冶煉鑄造型烏茲鋼,分別以兩地名稱命名。海得拉巴法坩堝用花崗岩質的耐火粘土製造,並混以稻殼,使坩堝內壁含有10%的碳質材料。坩堝內不裝其他輔助添加物。將其放在圓形的木炭爐內加熱,設置在爐頂的4隻鼓風器向下吹送空氣,加熱持續24小時,其溫度能保持在1300℃左右,根據這種坩堝的實物分析,某些部位溫度甚至高達1470℃,已經接近純鐵的熔化溫度。煉成的鋼內部仍為熟鐵,含碳量0.5%以下,而表面含碳量則可達到0.8%。薩利姆法把熟鐵和一定量的木炭、竹炭粉、竹木屑、石灰和含磷的動物骨灰等放入坩堝,然後封閉,把它放在敞爐中強制通風加熱4小時以上,直到熔化後凝成鋼錠。這種鋼的含碳量平均為1%~1.6%,具有均勻的滲碳體和珠光體組織。採用上述兩種方法,都是在坩鍋冷卻之後,將其打碎即可得到圓餅形的烏茲鋼錠,每塊烏茲鋼圓餅大約重650~700g。根據周緯先生之著作《亞洲古兵器圖說》中記載,烏茲鋼的含碳量可達0.5%~1.677%(烏茲鋼塊含碳量並不均勻,有高有低),含硅量0.01%~0.5%,含錳量0.05%~0.4%,含磷量可高達0.04%~0.2%,含硫量極低。冶煉完畢的烏茲鋼圓餅已經顯現出尚不明顯的紋路,但是鑄造型烏茲鋼花紋的成因與因反復折疊鍛打而有花紋的焊接型花紋鋼完全不同,是滲碳時磷、碳凝固產生偏析而形成的,所以研究界命名為“鑄造型花紋鋼”。這些冶煉出來的烏茲鋼圓餅大多並不在印度本地鍛造成刀劍,而是通過陸路與海路運輸銷往阿富汗、伊朗、土耳其或者是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並在那裡接受刀匠師傅們的錘煉。[1]

烏茲鋼刀劍的鍛造技術鍛造烏茲鋼刀劍的主要燃料是木炭,較好的木炭由松木燒制而成。因為木炭不含硫,所以冶煉時不會影響鋼鐵的成分,但缺點是燃燒溫度較低。烏茲鋼圓餅的大小、重量各不相同,所以製造短刀劍時需要一塊或半塊圓餅,鍛造長刀劍時則一般需要兩塊圓餅。鍛造時將圓餅放入長方形的木炭爐中,加熱到合適的溫度,然後用大鐵錘奮力鍛打,使其中的雜質隨著碳組分擠出,同時鋼材的組織進一步緻密化。鋼鐵冷卻後,再加熱、鍛打,大約需要數十次的錘煉,直到圓餅變成所需刀劍的大致形狀。最後是對刀劍進行淬火和研磨。有資料顯示,1825年間,駐敘利亞北部地區總領事巴克先生在《兵器製造、研磨及武器出售手記》中曾記述了大馬士革地區的刀劍的淬火和研磨技術。巴克在當地買到了兩把烏茲鋼刀劍,但是由於刀身上有些地方已經銹蝕,所以巴克雇來當地刀匠對刀劍重新研磨。借這一機會,西方人有幸目睹了烏茲鋼刀劍的淬火和研磨全過程:根據刀匠的要求,淬火工作在太陽升起前開始,以避免陽光影響對刀劍加熱後輻射火色的觀察。刀劍淬火前的加熱全憑刀匠的經驗掌控,等刀劍的輻射火色變成草莓般艷紅色時迅速將其抽出,放入一個充滿淬火溶液的木槽內。淬火溶液是由芝麻油、綿羊油、純臘和瀝青等混合而成的,近似於現代工業使用的淬火油(烏茲鋼含碳量較高,用水淬火可能會導致斷裂)。刀劍在淬火溶液中冷卻數十秒之後抽出,在未完全冷卻的炭火上快速擦過,以去除殘余的油脂,同時刀劍得以回火。接著就是研磨工作,先用石灰和草灰水去除刀身上的油跡,再用一塊木頭蘸著油和鋼石粉末不斷地研磨刀劍,用赤鐵礦粉將刀劍精細拋光,然後用一種弱酸性溶液塗抹刀劍,在弱酸的清洗下,烏茲鋼獨有的花紋清晰地呈現出來,最後將刀劍擦拭乾凈、上油即可。[1]

品種分類編輯烏茲鋼刀劍的使用范圍很廣,在地域上包含北非、埃及尼羅河流域、阿拉伯半島、小亞細亞、黑海沿岸、伊朗高原、高加索山脈、中亞沙漠和印度次大陸等地區,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刀劍型制和文化,其中最為人們稱道的是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波斯薩法維帝國、印度莫卧兒帝國鍛造的烏茲鋼刀劍。烏茲鋼刀劍流傳至今者多是16~19世紀鍛造的產品,種類大致如下:

一、土耳其奧斯曼帝國長刀 1、克利吉(Kilici、Qilidj)和帕拉(Pala):這兩種長刀都為弧曲形狀長約80~100CM左右,厚0.6~1CM左右,重在1.5~2.5KG上下,相對來說帕拉較克利吉為短也較輕,刀身全長四分之三近尖處特別加寬,在這個加寬面刀背上一般有反刃,刀面上則施加血槽,護手做十字形,刀柄柄頭多下彎成圓球形,可以防止在砍劈中脫手,比較其他民族的烏茲鋼彎刀土耳其人所用的彎刀大都較重,兼有戰斧的作用。2、 亞塔甘(Yataghan):這種彎刀為奧斯曼土耳其人獨有,全刀相對較短,只有60~70CM左右,3~5CM寬,重量較輕刀形向刀刃方向弧曲,砍劈時重心靠前,斬切力極大,攜帶使時多收在刀鞘中橫插在腰間。

二、伊朗薩法維帝國長刀 1、沙姆希爾(shamshir,波斯語獅子尾巴之意)。此種長刀久負盛名,大多長1m左右,刀形如彎弓或新月,刀面寬大約3~4cm,大多無血槽,刀柄頭部不大也不做圓球形,只是下彎成直角,護手為十字形。

三、印度莫卧兒帝國長刀 1、塔勒瓦爾(talwar):印度特有的彎刀樣本,刀柄做豐腰“亞字”形,部分還加有西洋軍刀似的護手,大多為金屬製品,刀身與沙姆希爾類似多較窄。2、帕塔(pata)長劍,印度獨有之長劍形制,多帶圓筒形長護手用於刺殺,很是便利。此外印度尚有另外一種長劍名為法朗(farang)或法朗格(firangi),刀柄與塔瓦長刀一致而用劍身。

四、坎賈爾烏茲鋼流傳地區通用之短刀坎賈爾(kanjar或kantchar)。 此類短刀極為銳利,劍形近於古羅馬短劍,長度大多不超過50cm。

五、其他另外阿拉伯半島和尼羅河流域信奉伊斯蘭教的部落民所用之短刀、小刀也多使用烏茲鋼鍛造,其種類甚為繁雜故不贅述。

使用維護編輯不要長期的將大馬士革鋼刀具放在皮鞘中存儲,因為皮鞘很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也不要使用其它刀鞘存儲刀具,每把大馬士革鋼刀都擁有特別定製的刀鞘,這種極具柔韌性的皮革組件經過特殊處理,具有一定的防潮性,也能保障刀具不會在抽拔的過程中出現磨損。另外,大馬士革鋼刀具也需要採取一定的護理,最好的方法是定期對刀具進行溫柔的研磨拋光並使用Renaissance Wax塗層,然後用柔軟的棉布磨光。另一種方法就是使用Boiled Linseed Oil(煮熟的亞麻籽油),約10分鍾後將刀身塗抹一遍然後用干凈的無絨棉布將多餘的油擦掉,然後晾乾至少48小時,就能在刀身上形成一層保護膜。

⑤ 黑白相間的貓是什麼品種

就是奶牛貓吧.......黑白相間的貓都叫,奶牛貓

⑥ 這個看上去是天然的嗎第一次買瑪瑙 水波紋這么多品質好嗎

中國有句俗語:「千般瑪瑙,萬種玉」。說明瑪瑙的種類繁多。瑪瑙的色彩豐富,若按照顏色劃分,有紅、藍、紫、綠、黑、白、七彩等瑪瑙,其中以紅瑪瑙最為上品,七彩瑪瑙是獨特稀有品種。詳見以下介紹: 1、紅瑪瑙: 紅瑪瑙中有東紅瑪瑙和西紅瑪瑙之分。前者是指天然含鐵的瑪瑙經加熱處理後形成的紅瑪瑙,又稱「燒紅瑪瑙」,其中包括鮮紅色,橙紅色。東紅瑪瑙一名,因早年這種瑪瑙來自日本,故而得名。後者是指天然的紅色瑪瑙,其中有暗紅色者,也有艷紅色者,中國古代出土的瑪瑙均屬西紅瑪瑙,這瑪瑙多來自西方,故而得名。紅色的瑪瑙,即古代的赤玉。紅瑪瑙是各色瑪瑙中的上品,故在《格古要論》中有「瑪瑙無紅一世窮」之說。紅瑪瑙是常見的硅氧礦物,它基本上就是石英,很多性質都與石英相同。我們熟悉的雨花石,其實就是紅瑪瑙。2、藍瑪瑙: 藍色瑪瑙是指藍色或藍白色相間的瑪瑙。優質者顏色深藍,次者顏色淺淡。藍白相間者也十分美麗,當有細紋帶構造時,則屬於纏絲瑪瑙中的品種。藍色瑪瑙又稱為青玉髓,屬隱晶質石英寶石,成分接近於藍玉髓,不同之處在於藍色瑪瑙具有如同波斯瓦那瑪瑙一樣的天然紋路,非常漂亮。瑪瑙石在整個五行中是濕土,藍色瑪瑙主水,主人體七輪中的喉輪,適合一些要使用談話、聲線等的行業。例如教師和推銷員等。3、紫瑪瑙: 紫色瑪瑙是瑪瑙石中,紅為貴,紫少見。多呈單一的紫色,優質者顏色如同紫晶,而且光亮。次者色淡,或者不夠光亮,俗稱「悶」。淡淡的粉紫玉髓,很少見,看了有說不出的舒服,顏色浪漫呈半透明狀的紫玉髓是最近這幾年才比較常出現在市面上的寶石,深淺不同的紫色很討喜並且稀有,有關他的功能與紫晶有些相像,因為同樣發出紫色光的關系。4、綠瑪瑙: 綠瑪瑙其英文名稱green agate,淡綠-翠綠色的瑪瑙。天然的綠瑪瑙多為不純的綠色、暗綠色、褐綠色。顏色鮮艷的綠瑪瑙多為人工染色產物或系綠玉髓的誤稱。綠色的瑪瑙,自然界不見綠瑪瑙,中國珠寶市場上的綠瑪瑙乎都是人工著色而成,其色濃綠,有的色似翡翠,但有經驗者很易同翡翠區別。綠瑪瑙顏色「單薄」,質地無翠性,性脆;翡翠顏色「渾厚」,質地有翠性,韌性大。碧的甲古文掀示了本身秘密,「碧」左上方的「王」是一株多枝條的灌木,像極了「荊」和「楚」,右上方的「白」是一顆帶中心點的太陽,表徵發光,下邊的「石」分為「廠」和「口」兩個部分,是一段陡峭的山崖下埋著一塊似圓又方的東西,古人很早就發現過,多荊樹的山巒下埋藏著一種青綠色的美麗玉石,一旦把發掘出來就會發光,這就是「碧」,它應該就是古代人對綠色瑪瑙特有的定義。「綠瑪瑙說」為和氏璧材質研究提供了一種新學說,但綠瑪瑙在自然界中屬於稀罕品種,據說日本皇室三神器中,「八尺瓊勾玉」就是綠瑪瑙,如今連同「天叢雲劍」,已經毀失於戰亂,三件皇家信物只剩了「八咫鏡」尚存宮中。5、黑瑪瑙: 黑瑪瑙一般呈透明到不透明,折射率約1.54,比重2.60,硬度7,玻璃光澤,貝殼關斷口。具有同心環帶狀、層紋狀,波紋狀、纏絲狀、草枝狀等各色形態的美麗花紋是黑瑪瑙最大的藝術特色。其花紋的顏色多種多樣,有白、灰、黑瑪瑙、黃褐、黑等。因為黑瑪瑙具有天然毛細孔,所以還可染成紅、藍、綠、黃、褐紫等各種顏色。黑瑪瑙首飾,質地很純時為灰色,若含有各種色素離子時便呈現紅、黑、藍、綠等各色,並具有或深或淺的環帶構造。這些條帶具有不同的顏色(紅,藍,紫,綠,黑,白等等),如果是呈黑白相間的條帶,就稱為縞黑瑪瑙;呈紅白條帶者就稱為纏絲黑瑪瑙。如果縞黑瑪瑙中的黑條帶很寬,就可單獨切割出來加工成黑瑪瑙珠子,其中難免仍有很細的白色條帶在陽光下就可見到。所以,在黑瑪瑙珠子中見到有白色的微細條紋,是很正常的。通常是配戴在左手,這可使得黑瑪瑙手珠可以依循宇宙循環的方向,將能量輸入人體,並且將不良能量阻擋在外,以達到保護及增強的效果。但黑色系寶石俱有吸收負能量作用,可於調整身體能量時左手搭配他色寶石而將黑曜石手珠戴於右手。記得,睡覺時要拿下來,最好是先用自來水沖洗,以達到第一次凈化的作用。除非做惡夢,可戴於左手。若身體不適,則可搭配他色水晶戴於左手,而將黑曜石手珠配戴右手,來加強身體的凈化作用,而將負能量及早及快速地由黑瑪瑙手珠吸收掉。6、白瑪瑙: 白瑪瑙是以白色調為主或五色的瑪瑙。其中東北遼寧省產出的一種所謂白瑪瑙,其實有的屬於白玉髓,多用於製作珠子,然後進行人工著色,可以著色成藍,綠,黑等色。這種白色瑪瑙,大塊者也用來作玉器原料,同時在局部染成俏色加以利用。然而,自然界也產出一些白色瑪瑙,由於顏色不正,特別那些灰白色者,一般不受人歡迎,但也可以用來製成一些價格便宜的低檔的旅遊產品或旅遊紀念品。7、七彩瑪瑙 七彩瑪瑙是瑪瑙石中一個獨特而稀有的品種,產於浙江省松陽縣西屏鎮。七彩瑪瑙以它那特別清澈的質地、特別艷麗的色彩和特別豐富奇麗的圖案花紋,深受玉石愛好者的關注和喜愛。松陽七彩瑪瑙的花色品種十分豐富,賞玩價值很高。尤其是它那豐富而艷麗的花紋圖案,或具體、或抽象、或象形、或神似,儼然是一幅幅美麗的天然圖畫。這是其它品種的瑪瑙所難以比及的,十分寶貴。在於它有豐富的包裹體,而且包裹體的花紋和色彩非常艷麗,在現已發現的其他瑪瑙中十分罕見。松陽七彩瑪瑙包裹體的形狀具有完整性,在瑪瑙膠體內保持了自有的形態和色彩,而不像其他瑪瑙那樣相互呈溶融狀態。質地好的松陽七彩瑪瑙的膠體呈透明的玻璃狀,裡面的包裹體形狀、色彩非常清晰。特性: a松陽瑪瑙的包裹體特別豐富,在瑪瑙體中占據很大的比例,甚至可以構成瑪瑙的主要部分。普通瑪瑙的包裹體不多,所佔比例很低。這種瑪瑙在國內尚未有發現,世界上與這相似的有美國新墨西哥州州俄勒岡州出產的瑪瑙。b松陽瑪瑙的色彩豐富,而且非常艷麗。普通瑪瑙的色彩一般只有三種色彩,少數的有五六種顏色。而松陽瑪瑙幾乎擁有大自然的各種色彩,紅、黃、藍、綠、黑、白各種顏色及其變化色都有,而且色澤特別鮮艷,極其醒目、漂亮。這是一般瑪瑙所不具備的,也是松陽瑪瑙的珍稀之處,七彩瑪瑙之名變由此而來 c松陽瑪瑙的花紋特別多樣、美麗。一般瑪瑙的圖案分為兩種,主要是圖案是瑪瑙形成過程產生的層狀同心紋帶或者平行紋帶及其變種,此為瑪瑙的典型紋案,另一種為瑪瑙包裹體在瑪瑙體中所佔比例不大,紋案總體比較簡單。松陽瑪瑙由於包裹體形成的花紋,如樹枝紋、苔蘚紋、風景紋等,普通瑪瑙的包裹體在瑪瑙體中所佔比例不大,紋案總體比較簡單。松陽瑪瑙由於包裹體比例很大,而且保持著自有的形狀和色彩,因而,其花紋千變萬化,非常豐富。可以這樣說,普通瑪瑙的圖紋以構造紋為特點,一般比較相似,而松陽瑪瑙的圖案以包裹體的形狀為特點,圖案千變萬化,豐富多彩。8、其它顏色的瑪瑙:除上述各色瑪瑙外,其它顏色的瑪瑙,均可按不同顏色加以命名。

⑦ 我要大量純種波斯貓的圖片

老大,波斯貓有近88種毛色拜託- -

單色系有白色、黑色、藍色、紅色、奶油色等
漸變色系有灰鼠色、漸變銀色、貝雕色等
煙色系有毛根白色,上層毛黑色、藍色、紅色等
斑點色系有銀色、棕色、紅色、奶油色、藍色等
混合色系包括玳瑁色、三色、藍奶油色、黑白、藍白、紅白等雙色
紅色和玳瑁色較為罕見,故此毛色的波斯貓也十分珍貴

白色波斯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4%BF%D6%D6%B0%D7%C9%AB%B2%A8%CB%B9%C3%A8&in=17243&cl=2&cm=1&sc=0&lm=-1&pn=1&rn=1&di=1517197980&ln=2000&fr=
黑色波斯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A%DA%C9%AB%B2%A8%CB%B9%C3%A8&in=16291&cl=2&cm=1&sc=0&lm=-1&pn=46&rn=1&di=1557199892&ln=64&fr=
藍色波斯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fr=&lm=-1&pv=&word=%C0%B6%C9%AB%B2%A8%CB%B9%C3%A8&z=0
紅色波斯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fr=&pv=&word=%BA%EC%C9%AB%B2%A8%CB%B9%C3%A8&z=0
奶油色波斯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4%CC%D3%CD%C9%AB%B2%A8%CB%B9%C3%A8&in=4343&cl=2&cm=1&sc=0&lm=-1&pn=0&rn=1&di=1174268620&ln=14&fr=#pn0

⑧ 波斯貓是什麼樣子的

波斯貓(Persian)貓中貴族,性情溫文爾雅,聰明敏捷,善解人意,少動好靜,叫聲尖細柔美,愛撒嬌,舉止風度翩翩,天生一副嬌生慣養之態,給人一種華麗高貴的感覺。歷來深受世界各地愛貓人士的寵愛,是長毛貓的代表。波斯貓體格健壯、有力,軀體線條簡潔流暢;圓臉、扁鼻、腿粗短,耳小、眼大、尾短圓。波斯貓的背毛長而密,質地如棉,輕如絲;毛色艷麗,光彩華貴,變化多樣。

望採納

⑨ 如何辨別純種波斯貓


波斯貓(詳情介紹)

波斯貓是非常受大眾歡迎的一種貓咪,為了買到一隻純種波斯貓,很多人恨不得看完所有的資料、問遍身邊所有的貓友。想要做好波斯貓的鑒別工作,你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外形

1.波斯貓的頭部大都大而圓,面部扁平,不過也有些波斯貓並不是大餅臉,貓友在購買時可不要只認大餅臉哦!

2.鼻子短而寬,有些貓咪還會呈現明顯的「塌鼻樑」的特徵。

3.大而圓的眼睛也是波斯貓的萌點之一,它們的眼睛微凸,眼色主要有藍色、綠色、紫銅色、金色等,部分貓咪為鴛鴦眼。

4.耳朵微向前傾,耳基部位置低於頭蓋。

5.尾巴又短又圓,跟身體搭配得天衣無縫。

6.波斯貓的毛色主要為白色和銀灰色,健康的貓咪被毛柔軟蓬鬆。而由於其身材屬於短胖型,所以波斯貓廣受喜愛。

二、氣質

貓友除了可以根據外形來鑒別波斯貓外,也可以通過貓咪的氣質來判斷貓咪是否「正宗」。波斯貓舉止優雅、喜靜少動,如果看到一隻被稱為「波斯貓」的貓咪上躥下跳,那麼你最好不要購買,因為波斯貓可是「貓中貴族」,它們哪能做出那麼不顧形象的事來呢?

三、價格

波斯貓的參考出售價為2000-6000元,如果價格過低,即便它看上去再怎麼像純種,你都不要購買。

⑩ 波斯地毯的圖案審美

波斯地毯的圖案和我國北京式圖案一樣,已形成獨特的風格,是很聞名的。不論是古老的,還是新設計的地毯圖案主要取材於中東地區人民的生活環境、風俗習慣。設計師們在古老圖案的基礎上,增加新穎美觀的圖案。不同的地區設計的地毯圖案風格各異,但使用類似的題材。波斯人信仰伊斯蘭教,地毯圖案多取材於美麗的清真寺的瓷磚,宮殿的石雕,自然景色,鳥獸。花草樹木等。有一種地毯圖案哈塔伊(KHATAYI),據說是成吉思汗(公元1162~1277年)入侵波斯時,由中國帶去的,後加進了波斯的色彩。在薩法維王朝阿巴斯大帝時,該類地毯已很有名。
伊朗地毯圖案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直線條幾何圖案,另一類是風景、花卉、動物圖案。
〖直線條幾何圖案〗
這類地毯的所有裝飾紋樣是由垂直線,水平線和對角斜線組成、重復形成中心花紋。該類地毯大部分是在游牧部落和遠離城鎮的村莊編織,所以紋樣比較原始。
〖風景、花卉、動物圖案〗
也叫曲線寫實圖案,據國外有關東方地毯的書籍記載,這一類地毯圖案是在十六世紀初才在波斯地毯圖案中出現,並成為流行的圖案流傳到今天。在這類地毯中,有許多花紋是從中國傳去的,因此,也有人認為這類地毯起源於中國,只是在波斯設計師的手中,經過精心的修改並加進了波斯的色彩,從而成為具有中東風格的圖案。然而,在波斯地毯圖案中,至今仍然保留著許多與中國地毯圖案完全相同的花紋。
總之,無論是波斯地毯的直線條幾何圖案或者是曲線寫實圖案,最常見的元素有:宗教人物紋、花瓶花草紋、文字紋、樹木動物紋、獰獵紋、庭園建築紋。若按紋樣在地毯中的位置。可分三種類型,即中心主花紋、邊角花紋和填充裝飾紋。但是,即使同一紋樣,在波斯的不同地區,因打結方法和織物結構方面的差異,所表現出的紋樣外形各不相同。 在研究波斯地毯圖案結構的時候,應該注意到,在波斯圖案中基本花紋的大小,在不同尺寸的地毯中沒有很大的變化。特別是邊花紋私填充裝飾花紋的大小,一般是不改變尺寸的。也就是說,如果地毯尺寸增大,則增加基本花紋的個數,而不是放大基本花紋。這一點在幾何形圖案的主花紋中最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