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末日/末世/喪屍小說推薦(現實硬核)
末日/末世/喪屍小說推薦(現實硬核):
《沒有終點的長假》
作者:丁波
簡介:小說講述一個旅行團在磁暴現象後與外界失聯,他們在大山中艱難求生,最終發現外界已陷入喪屍危機。故事充滿了生存的挑戰和人性的掙扎。
《末日第九區》
作者:花瑟
簡介:世界因核武和生化武器使用而被摧毀,人類建立了最後的庇護所——第九區。小說描繪了人類在末日中的生存狀態,以及一部分「精英」逃離地球,大部分人被拋棄的殘酷現實。
《冬至日》
作者:穆成
簡介:隕石落入地球導致喪屍病毒爆發,各方勢力採取不同應對方案。小說對人性的思考深刻,部分史料據稱來自真實素材,非常值得一讀。
《行屍腐肉》
作者:茶叔
簡介:喪屍潮爆發,末世中人性、道德、法律都變得不再重要,人們只為活下去而不顧一切。小說描繪了末世中人性的扭曲和生存的艱難。
《末日營救》
作者:花瑟
簡介:喪屍危機爆發,男主被困家中後被末日營救隊所救,從此踏上拯救他人的道路。小說充滿了緊張刺激的救援行動和人性光輝。
《末日筆記》
作者:非上
簡介:飛機失事導致喪屍危機,這一切背後隱藏著一個陰謀。小說講述了一群正義之士如何對抗喪屍和陰謀的故事。
《掙扎在生化末日》
作者:飽了
簡介:喪屍病毒爆發席捲世界,主角在充滿危機的末世中靠智慧和勇氣生存下來。小說充滿了生存的智慧和勇氣。
《生化末日之求生》
作者:飽了
簡介:喪屍病毒爆發,傳說中的末日降臨。主角在喪屍、喪屍獸、有智慧的活死人等危機中不斷成長,是一部人類求生史。
《末日之城》
作者:十階浮屠
簡介:活屍肆意橫行,世界淪為人間地獄。小說對人性的描述很現實,生存細節真實,但槽點也不少,值得一讀。
《末日蟑螂》
作者:偉岸蟑螂
簡介:喪屍危機爆發,一個男人像蟑螂一樣頑強地活著,從踏出家門到與大勢力對抗,最終走上巔峰。小說前半部分描寫真實,後半部分略顯玄幻。
《我是倖存者》
作者:型男密碼
簡介:在美國發生喪屍危機,主角是美籍華裔。小說描繪了混亂又迷人的美國末世景象,各種人物粉墨登場。
《行屍走肉之末日侵襲1+2(原名:無主之城)》
作者:贏官人
簡介:生物試劑泄漏導致喪屍危機爆發,政府與責任方掩蓋真相,導致危機加劇。小說文筆不錯,但主角團聖母白蓮花形象較多,書荒時可看。
《末日孢子(1+2)》
作者:江小黑
簡介:真菌從古廟中被發現,引發大規模傳染爆發,各種真菌怪物層出不窮。小說文筆優秀,非常值得一看。
《喪屍腥潮》
作者:小森6578
簡介:在喪屍的世界裡,為了活下去可以殺死親人、背叛朋友,人性泯滅和殘忍體現得淋漓盡致。小說刀子較多,情感沖擊強烈。
《末世降臨:全球斷電》
作者:這作者不行
簡介:太陽風暴導致全球停電,手機報廢、網路中斷、交通癱瘓,全球陷入黑暗。小說描繪了全球斷電後的末世景象。
《行屍走肉之末世倖存者》
作者:車由
簡介:喪屍橫行的末世,普通人如何活下去?小說描繪了一個真實的末世,沒有異能,只有真實的生存挑戰。
《末日余年》
作者:睡不醒的羊
簡介:病毒來臨,秩序崩壞,人性淪喪。一個普通上班族如何一步步適應末日,並在末日中掙扎求生出一條血路。小說溫情與冷酷並存。
《末世手記之黑暗》
作者:Hakula黑
簡介:這是一本平凡人的求生日記,一個普通人為尋父母踏出家門,經歷人性冷暖、世間險惡。小說前期劇情吸引人,後期略顯玄幻。
《末世之惡霧迷途》
作者:霧里有人
簡介:一場暗藏殺機的濃霧籠罩世界,一群僥幸活下來的人在真實的末日中掙扎著活下去。小說描繪了末日中的生存挑戰和人性光輝。
《血疫餘生》
作者:ID好難起
簡介:小說以大漂亮國為背景,美劇風十足。主角只有10歲卻挑起團隊大梁,情節緊湊但槽點不少。
未完結作品推薦:
《末世滄桑路》
作者:翻身的秋刀魚
簡介:一名普通軍人在核大戰後的生化末世中堅強活著,帶領戰友頑強戰斗,爭取生存權利。小說正能量滿滿。
《喪屍專列》
作者:北北北馥
簡介:主角在英國留學,接到消息後橫跨歐亞大陸尋找未被感染的安全區。小說描繪了末世中的艱難求生之路。
《末世:開局荒野求生》
作者:張秋楓
簡介:末世的倖存者們努力生存,在荒野中尋找丟失的尊嚴和文明的記憶,向著希望的方向跋涉。小說充滿了生存的智慧和勇氣。
其他推薦:
- 《喪屍香港島》、《2013》、《蹉跎》、《喪病大學》、《黑暗血時代》等作品也廣受好評,值得一讀。
ps://iknow-pic.cdn.bcebos.com/c995d143ad4bd11379c553b548afa40f4bfb0528?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以上推薦的小說涵蓋了末日、末世、喪屍等多種題材,均注重現實硬核的描寫,值得一讀。
『貳』 求末世的好看小說。
女主混末世: 《末世之焦土綠洲》 《末世女配升級記 》 《 末世之竹靈空間》by葉搖光 《末世之我會種田》 《末日之帶著空間養包子》作者:科幻網游
男主混末世: 《僵屍貴公子》 《二零一三》作者:非天夜翔 《末世之重生》 作者:伏翼 《 末世守護》 作者:暈想衣裳 《末世之狼纏》作者:黎月歌 《末世之朝陽小隊》 《末世掌上七星》
《重回末世之天羅驚羽》 《吃飯、睡覺、打僵屍》 作者:打僵屍 《世界第一喪屍王》 《重生之安洛》
《 重返末日之玉瞳空間》 《末世重生之炮灰逆襲》作者汝夫人 《末世之神奇南瓜車》
《末世重生之骨香》 《末世之少主橫行》
『叄』 九方讀書丨末世、基因、業報——讀《發條女孩》有感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九方先生的神秘學小屋」,聊聊有意思的神秘學相關話題,歡迎來找我玩~
最近頂著現實生活的各方面壓力,忙裡偷閑地讀完了機核網某期電台節目推薦的科幻小說《發條女孩》,食用之後意猶未盡,特來分享一波感悟。
記得那一期的機核網電台的內容是關於「賽博朋克」這一主題的。乍一聽《發條女孩》這書名,我還以為這是本講在鋼鐵叢林之中跟人造人女孩談戀愛的媚宅作品,便帶著玩味的心態翻開了這本書。不料想,剛讀完第一章,便被故事獨特的世界觀所吸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每天晚上花一個小時讀個五六章,到今天總算是看到了故事的結局,合上書,抬起頭,滿足地吁了口氣。
我這人有些「窮講究」,在做「考據」(其實也就一玩票水平,遠沒有正經的考據黨那樣嚴謹啦)的時候我會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力求詳盡了解事物的來龍去脈及其所處的背景;但在閱讀的時候,我會盡量讓自己回歸作為一個讀者最純粹的狀態,不去了解作品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去考察作者的創作經歷,單純地享受作品給人帶來的心靈體驗。
在讀《發條女孩》時我便是如此。直到讀到小說的最後一章的最後一個字之前,我對與這本作品相關的信息、作者本人的生平經歷都一無所知,甚至連作者姓甚名誰都沒記憶下來。我就像一個餓了兩天的尼特,跌跌撞撞地出了門找了家餐館,稀里糊塗地點了份炒菜,將其狼吞虎咽吃下了肚,然後摸著圓鼓鼓的肚子,覺得剛才那菜真不錯,方才想起來要謝謝廚子。
那麼,簡罩磨清單介紹一下做出我們這道《發條女孩》的廚子吧: 保羅·巴奇加盧皮,70後美國老大哥,當代科幻界新秀作家,2005年開始在科幻小說界嶄露頭角,作品斬獲獎項無數 ,《發條女孩》算是他的小說處女作。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這位巴奇加盧皮先生(以下簡稱皮先生)在大學期間主修東亞研究,畢業後又在中國旅居過一段時間,因此他的作品中常帶有濃厚的東方背景。
而這一特點在《發條女孩》中體現得可謂淋漓盡致。閱讀《發條女孩》時,你能感覺到皮先生為了寫好這本書在泰國文化方面下了很多功夫,無論是故事發生的背景、眾生日常生活的細節描寫還是貫穿全文的泰國佛教思想等方面,都給人一種「天然去雕飾」的感覺, 不會讓人產生一種登場人物是白人披著亞洲人外皮,在掛名「曼谷」實為紐約的舞台上尬演的違和感 。對一個美國作家而言,這算得上是一個不小的加分點。
回到正文上,來聊聊《發條女孩》作品本身。
我在前文提到過,《發條女孩》出現在機核網介紹賽博朋克小說的節目里。但實際上,比起賽博朋克,《發條女孩》應該被稱作「生物朋克」,雖然她也具備諸如大型壟斷企業、貧民窟生活、暴力的蔓延、社會秩序面臨崩潰等賽博朋克元素,但小說著重強調的內容還是人與基因改造動植物與自然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並且計算機或者信息技術的元素很薄弱,物前沒有像其他賽博朋克小說世界觀里人人都可以「腦後插管」那樣的高科技。
故事一開場,就是主人公之一(提前劇透一下,文中大致有四位主人公)的安德森(外資公司主管)在曼谷街邊的水果攤上挑選水果的經過,沒有電子支付、沒有AR/VR投影,也沒有酷炫的機器人店員,除了涉及幾個生僻拗口的疾病名稱外,安德森和水果商販之間的互動跟我們過去90年代逛菜市場時的情形別無二致,但很快皮先生就將他這本小說的賣點抬了出來——一種叫做「茅果」的奇異水果,以及安德森口中那些涉及基因工程的只言片語,這兩樣東西在極短的時間內便讓讀者接觸到了《發條女孩》世界觀: 我們這個世界是一個基因改良技術高度發達的世界,但因為種種原因我們把食物鏈玩崩啦~過去很多物種游瞎都滅絕了,現在掌握著基因改良技術的大企業壟斷著世界的糧食貿易balabala……
就這樣,讓讀者一邊在從安德森對於「茅果」的溢美之詞里獲取關於世界的信息,一邊在腦海中構建起逐漸清晰的世界觀,進而激發起對於稍後情節的興趣,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寫作方法比很多小說一來便平鋪直敘地介紹世界觀「... A long time ago in a galaxy far,far away ...」顯的要高明很多。我就是被這一點所吸引,才有了想要繼續讀下去的慾望。
繼續閱讀下去,之後的章節帶給了我更多的驚喜:小說情節是以POV的手法展開的——老實說我還是第一次學到這個專有名詞: POV(Point of View),簡單來講就是採用多個視角講述同一個事件 。網路詞條有非常詳細的解釋,而我個人傾向於將這類寫作手法等同於「群像劇」,印象最深的同類型作品是 《無頭騎士異聞錄》 和 《忍者殺手》 ……糟糕,一不小心又說過頭了(扶額)。總之,這種多視角多主人公的寫作手法能夠盡可能地借不同主人公之手給出關於整個世界各個部分的細節,例如:
藉助安德森的視角 ,我們能夠了解到這個世界正承受著因為轉基因技術的濫用而導致的變異病毒災難,但人類似乎毫無悔改之意,靠基因改良技術發家的糧食壟斷企業依舊橫行霸道,伺機將魔爪伸向泰國的糧食市場;
藉助華人難民浩森的視角 ,我們能夠了解到這個世界殘酷無情,肆意滋長的歧視與敵意以及底層人民的痛苦與掙扎;
藉助曼谷執法者「白襯衫」的隊長賈迪與其下屬坎雅的視角 ,我們能夠了解到故事中泰國腐敗的政治狀況,看似繁榮和諧的「天使之城」曼谷的內部實際上早已是千瘡百孔,各方勢力暗流涌動,覬覦權柄。
藉助發條女孩(基因改造人)惠美子的視角 ,我們能夠觸及到小說想要表達的最為深邃的內容:人性、自然、宗教、靈魂——人類改造自然的行為究竟算不算是自然本身的一部分?如果一個生物的基因和行為模式完全由人類所設定,那她究竟是否擁有「靈魂」?人造人的存在究竟是人類文明的進化,還是墮落?
跟隨這些主人公的視角讀完這本書,大有「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的感嘆。由於細節極其豐富,皮先生筆下的世界有一種別樣的真實感:化學能源枯竭,石油燃料成為上流階級的專屬,人們不得不用以巨象和扭簧為代表的機械能作為主要動力;植物銹病和人體能夠感染的變異傳染病恰如潛伏在人類身邊的陰影一般,時刻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基因改良技術成為關鍵技術和稀缺資源,負責配給能源的卡路里公司和基因改良技術的農業公司掌控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資源和財富;全球變暖,海平面持續升高,城市的命運全部系在不斷被海水侵蝕的巨型水壩上;而在城市裡,腐敗早已蔓延至各個階層,「環境部」和「貿易部」兩頭巨獸彼此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全然不顧城市所面臨的外部威脅……
這些場景雖然被設定在23世紀,但它們給人的感覺是那樣真實,彷彿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彷彿百年後就會變成現實。由此產生的那種透過紙面傳入腦髓的壓抑感,正是末世題材小說的醍醐味。
除了設定精彩外,文中關於人與自然關系的討論同樣發人深省。在文中,皮先生藉助吉布森——一個接近神明的科學家——之口,表達了很多叛逆且激進的觀點,很觸動人心。跟大家分享其中一些文摘:
吉布森哼了聲:「就在人類開始航海的時候,就在我們開始在非洲寬闊的大草原點火的時候,生態系統就已經遭到了破壞,我們不過是加速了這種現象罷了。你所說的食物網不過是種懷舊之情,別無其他。自然。」他面露厭惡 ,「我們,就是自然。我們對自然做出的每一點改動都是自然本身,我們這種掙扎求存的天性就是自然。我們就是這樣,世界是我們的,我們是這個世界的神。你們唯一的問題就在於不願意徹底發揮潛能, 徹底服從自然。」
……「人都會死。」醫生不屑地擺了擺手,「但如果執著於過去,你現在就會死。我們現在都該成為發條人才對,讓人免疫皰銹病要比保護上一版人類容易得多。只要從現在開始,我們的下一代就都可以完美地適應新環境,你們的孩子將從中受益,但是你們這些人就是不肯適應環境,你們緊抓著所謂的人性不放,然而你們現在對人性的理解,不過是過去千年來和環境一起進化而出的產物,可你們現在偏偏這樣頑固,偏要拒絕進化,偏要故步自封。」
……吉布森頹下身子:「啊,你當然不是了,可你們永遠不會有用不到我的那一天。我們那些猛獸和瘟疫生來就是這樣,無窮無盡,從不是什麼可隨意驅使的木頭機器,它們有自己的渴求,有自己的進化需要。它們必須變異,必須適應環境,所以你們永遠都離不開我。我要是死了,你們要怎麼辦呢?我們已經把惡魔放到世間,而你們的守城牆不過是我的才華,自然已經變了,雖然現在自然的的確確屬於我們,但等到那一天,我們被自己的造物吞噬殆盡,那該多有詩意啊?」
聊完了《發條女孩》的優點,再來聊聊她的不足。有很多讀者詬病《發條女孩》劇情拖沓、邏輯不能自洽。這一點我不能苟同。《發條女孩》劇情的格局確實不大,但她並不拖沓,人們所謂的「拖沓」感其實是受到小說POV的寫作方法的影響,同一主人公的行為由於頻繁的視角切換而被打斷,讓讀者產生了劇情「停滯」的錯覺。但如果你真的完完整整地讀完了全文,你就會發現, 所有人的行為都像是傾倒的多米洛骨牌一般前後聯系著,不斷鋪開、擴散,最後共同構成了城市命運終點的圖景——「因果報應」 ,皮先生通過小說中主人公們行為所產生的蝴蝶效應,完美地詮釋了泰國佛教中的「業報」思想。當結局最終呈現在讀者面前時,讀者就像是分段爬完了迷宮的小白鼠被拎著脖子提到半空中鳥瞰迷宮全局一般,看著迷宮中各個主人公的命運因為因果而交錯,螺旋上升,最終抵達戲劇沖突的最高潮。這種豁然開朗的閱讀體驗,足以一掃劇情「停滯」給讀者帶來的疲憊。
當然,我也不能一直吹《發條女孩》的彩虹屁,這本小說邏輯有所缺乏的問題也的確存在,特別是小說後半段臨近結局的部分……但因為開篇咱說過不劇透關鍵劇情,所以這次就不展開來聊啦,好奇的訪客就自己去體驗一番吧。
最後說句題外話。不知為什麼,在讀完小說的結尾後,我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個跟本小說全然無關的角色—— 《奇諾之旅》之中的奇諾 。
在我腦海形成的畫面里,奇諾獨自一人坐在廢棄公寓的頂樓的陽台上,赤腳撥弄著淹沒城市的汪洋,一輪新月從遠處緩緩升起,海鷗鳴叫著從她面前的水面上掠過……末世、空城、小小的旅人,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大概就是我心中所謂「浪漫」二字的定義了吧。
九方先生的神秘學小屋,與您暢聊科幻、民俗、宗教、神秘學以及ACG領域的有趣話題,我們下期再見~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九方先生的神秘學小屋」,聊聊有意思的神秘學相關話題,歡迎來找我玩~
| END |
『肆』 近幾年的災難大片
災難片:<後天>(絕對的沖擊你的視覺,北極冰原斷裂,水淹曼哈頓,龍卷風席捲好萊塢,冰封美國等等,經典)
<世界末日>(一顆美國一個州般大的隕石撞向地球,沖擊力恢弘大氣)
<新海神號>(客輪被巨浪打翻,一對人的求生之路)
<獨立日>(外星人進攻地球,曾獲奧斯卡最佳特效大獎,其中白宮被炸成為經典)
<天地大沖撞>(同樣的彗星撞地球題材,同樣震撼)
<28天後>(病毒肆虐,僵屍橫行,地獄客滿,人間災難,續集就要出來啦)
<活死人黎明><生化危機>系列(都是病毒在人間感染,將人變為活死人)
<世界大戰>(斯皮爾博格和湯姆克魯斯強強連手打造)
《空軍一號》,《極度恐慌》《蔓延》,《天煞》,《龍卷風》,《角鬥士》,《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後天》,《未來水世界》,《冰海沉船》,《洛杉磯大地震》,《雁南飛》,《戰地浪漫曲》,《巴頓將軍》,《現代啟示錄》,《野戰排》,《辛德勒名單》,《魂斷藍橋》,《卡桑德拉大橋》,《新海神號歷險》,《機組乘務員》,《生死時速》《世貿中心》
1、《泰坦尼克號》
說起災難片,造價無比昂貴的《泰坦尼克號》簡直是一件展示當代電腦發展工藝水平的傑作,盡管它以一個愛情故事被記住。事實上它倒也的確還原了當年泰坦尼克號從撞上冰山到最終沉沒的驚心動魄。這部影片奇跡般地、空前(估計也許不會絕後)地賣座使它成為好萊塢20世紀末的象徵。而戲外它在輿論界由感人肺腑到淪為俗套的經歷也實在讓人嘖嘖稱怪。
簡介:1985年,「泰坦尼克號」的沉船遺骸被發現。美國探險家洛維特在船艙里看見了一幅畫,102歲高齡的羅絲聲稱她就是畫中的少女,羅絲開始敘述她當年的故事。1912年4月10日,被稱為「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跡」的「泰坦尼克號」從英國的南安普頓出發駛往美國紐約。富家少女羅絲與母親及未婚夫卡爾一道上船,另一邊,不羈的少年畫家傑克靠在碼頭上的一場賭博贏到了船票。羅絲不願嫁給卡爾,打算投海自盡,被傑克抱住。很快,美麗活潑的羅絲與英俊開朗的傑克相愛了。慘絕人寰的悲劇發生了,泰坦尼克號與冰山相撞。傑克把生存的機會讓給了愛人羅絲,自己則在冰海中被凍死。老態龍鍾的羅絲講完這段愛情後,把那串價值連城的珠寶沉入海底,讓它陪著傑克和這段愛情長眠海底。 《泰坦尼克號》
2·《天地大沖撞》
簡介:世紀將盡,另一個千禧將至,末世紀題材也乘時如雨後春筍般展現大銀幕。《末日救未來》這個矛盾的港版名字,吸引了不少觀眾入場,其實它的英文名字就簡煉地概括整個故事——「猛烈撞擊」,彗星猛烈撞擊地球,觀眾當然期待入場感受利用計算機特效製造出來的官能刺激。還有大字標題由史提芬史匹堡擔任執行監制,這個奧斯卡大導演的名字,早已成為信心的保證。 災難電影不乏壯觀場面,《末日救未來》當然也不例外。例如其中一場在紐約第五街拍攝的逃難場面,就動用了二千一百多名臨時演員和二百頭動物,而動物的種類繁多,包括獅子、美洲虎、駱駝和大象等,負責找尋動物的工作打趣地說:「這些動物實在得來不易,開拍的早上,我們手上只有兩只小兔。另一方面,要使二百頭動物和臨時演員緊密配合,確實是難題。
3、《哥斯拉》
「哥斯拉」本是日本電影中出現的怪物,由美國拍攝,造型和全片的視覺特效就另費了一番工夫。以前的「哥斯拉」是由演員穿上塑料制的恐龍裝,而美國的「哥斯拉」則是利用現代先進的電腦合成技術,驚嚇效果自然更上一層樓。可我們都明白,哥斯拉的製造者是核試驗,人類戰爭的慾望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結尾遵循好萊塢慣例,留下了一個拍續集的開放式空間,只是當年票房並不太理想,大概是沒有太大的繼續的機會了
簡介:太平洋上的玻利尼西亞群島是法國進行核爆的地方,由於長年輻射不斷,導致當地生物的基因發生了突變。一隻普通的蜥蜴變成了高達90英尺的「哥斯拉」,它更從太平洋游到美國紐約的曼哈頓區大肆搗亂,一時間破壞連場,市民驚恐萬分。為了對付這個不速之客,軍方不惜出動大量的軍備武器,紐約市內戰火紛飛。好不容易在軍隊的炮火中,「哥斯拉」消失了,當人們紛紛慶祝勝利的時候。一個由生物學家、法國政府特工、電視台記者組成的隊伍為了找尋「哥斯拉」的去向,深入地下找尋「哥斯拉」的痕跡。誰知道,等待他們的卻是「哥斯拉」產下的數以千計飢腸轆轆的小「哥斯拉」們……
4、《垂直極限》
登山者都喜歡吊在同一根繩索上,與其說是出於安全考量和對同伴的信任,不如說是自尋死路,何況好象只是攀冰峰才會真的如此。在片中因為這種明顯違反登山戒律而死的登山者,還真有點冤。21世紀初的巴基斯坦,這個連核試驗都進行過六次的國家,居然還在把液體炸葯背來運去,炸死也只能嘆聲活該了!當老登山家攀登雪山時頭上還只扎一根布帶,男主人公從半空中把液體炸葯傾倒入洞的完全自殺行為出現是,我想說:I服了YOU。
簡介:彼得(克里斯·奧唐納飾)本是一名登山好手,不過由於父親在一次登山事故中意外喪生,所以彼得下定決心放棄登山,而彼得的妹妹安妮(羅賓·特妮飾)卻不願就此放棄,兄妹倆人因此不歡而散。安妮自行組織了一支探險隊向K2峰發起沖擊,不料遇上突變氣候,探險隊被困峭壁之上,進退維谷。為了營救安妮,彼得不得不披掛上陣,再度挑戰K2極限!
在《侏羅紀公園1》里,導演斯皮爾伯格給復活逞凶的恐龍一個醒目的全景鏡頭,霸王龍震聾發聵的怒吼聲彷彿驚天動地的獨立宣言,警告著人類。當囚禁恐龍的電網失效後,喪失了科技武裝的統治者--人類--面對攻擊完全無能為力。破籠而出的恐龍用血淋淋的弱肉強食法則宣告:它們重新恢復了早已失落的自然霸主地位。在龐然大物霸王龍、兇殘猛獸迅猛龍面前,人類只能抱頭鼠竄、四處奔逃,跑得慢一點就會成為恐龍的食物!此時,可憐的人類似乎只剩下一點優勢:智慧。智能的優越性大大彌補了人類體能的不足,人們東躲西藏、逃避面臨的危機和死亡。片中,智慧的力量宛如萬能的「上帝之手」,幫助人類絕境逢生、死裡逃生(小孩子都懂得關閉手電筒以免吸引恐龍的注意力、人們還會用電腦控制電網、門瑣設置障礙)。每逢千鈞一發的危急關頭,我們能看到人類精神、意志的重要,縱然如臨深淵和死亡近在咫尺,也照樣峰迴路轉,一切歸於風平浪靜。
簡評:如果真能將已絕跡6500萬年的史前龐然大物復生,並加以人工的管理,用電腦系統控制,保證安全,使之變成人們的游樂園,「侏羅紀公園」一定會成為大家的新寵。但本片不僅有讓恐龍復活的獵奇性場面以及招牌似的視聽轟炸,那一幕幕恐龍肆虐的場面是人類對自己命運的憂患,悲劇感無所不在。影片融入了一種對人類智慧、人類命運的思考:每逢千鈞一發的危急關頭,人類精神、意志越加重要,然而,那些可怕惡夢不也正是人類智慧的產物嗎?恐龍可是在人類的試管中復活的。
「動物,是屬於自然的!」《侏羅紀公園2》的片尾語不無深意。人們以為恐龍會因無法在大自然吸取生命元素而滅絕,不料,它們不僅活了下來,而且有了自然繁殖能力。自以為掌握別種生物命運的人類殺機騰騰闖進荒島,四處捕捉恐龍。然而霸王龍吞噬人體就像人類踩死一隻螞蟻那般容易,人類的各種現代化設施在恐龍腳下不堪一擊。在自然界中人類的妄自尊大隻會帶來苦果,沒有一種動物屬於人類可以任由人類駕馭、屠宰。
簡評:整架飛機被恐龍抓的稀爛乘員還有機會逃命,乘著降落傘從千尺絕壁飛馳而下從翼龍老巢中救出小孩子--好萊塢是瘋狂想像慣了。拍到第3集的侏羅紀只是炒了炒冷飯,延續了人類面對恐龍威脅的恐懼感,同樣的荒島歷險、同樣的人獸對抗,而且,由於影片特技效果臻於完美,恐龍形象更加生動逼真,緊張驚險的氣氛更加濃厚,但是以不再如過去般引人深思。
災難片巡禮之《大白鯊》
簡評:先替鯊魚們說聲冤枉!鯊魚對人的攻擊力比起其他肉食性動物來說,算是小之又小了--聽說它們通常不會襲擊人類。再替大白鯊覺得不值!就是在鯊魚中,它的攻擊力也只是排名第三。可斯皮爾博格在年輕時一出馬,它就成了無數人的噩夢,以至於如今的海濱浴場還因之色變。本片可以說是好萊塢災難片與恐怖片的鼻祖與經典,可影片里的大白鯊不過是幾塊泡沫和橡膠的組合而已
災難片巡禮之《龍卷風》
簡評:我們天生喜歡冒險,追逐些彷彿遙不可及或危險的東西,也許那些就是夢想。比爾和喬更另類一點,他們追風,不是追逐流行的含義,而且實實在在的追逐龍卷風。沒有先進的設備可以發明,想退出危險生活的願望也比不上瘋狂追逐的愜意,有勇氣,有膽識,有頭腦,有一夥值得信賴的同伴就足以掌握龍卷風,看來自然也沒那麼不容易控制。
30部經典災難片《地心毀滅》
簡評:總有些幻想的災難會與現實有所重疊,在《地心毀滅》預告片中出現的美國太空梭嚴重毀損並緊急迫降的鏡頭就因為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7名宇航員不幸罹難的事實而被迫停播。看來人類的承受能力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強,如果災難真正到來,除了哀悼和恐慌,我們真的能拯救地球,保衛人類的安危嗎?何況如片中所說,如果生活的地球自身內部出了毛病,引爆一個特殊裝置就能讓地球如往常一樣正常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