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哪裡能找到佛教鵬鳥的圖片(特別是泰國的)
來這邊自己選吧。
http://images.google.com/images?hl=en&client=firefox-a&rls=org.mozilla:zh-CN:official&um=1&newwindow=1&q=garuda&sa=N&start=0&ndsp=20
其實泰國的garuda,也就是大鵬金鳥的造型是來自婆羅門教而不是佛教。 garuda的最早故事是出自印度神話,而並非佛教產物。
Ⅱ 現在世上有沒有大鵬這種鳥
大鵬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鳥,所以世界上是不存在的。
大鵬鳥,中國神話傳說中最大的一種鳥,是世界許多傳說中奇大無比的神鳥,由鯤變化而成。
起源和描述
鵬,又稱大鵬、大鵬鳥,中國神話傳說中最大的一種鳥,是世界許多傳說中奇大無比的神鳥,由鯤變化而成。
中國的「鵬」字,根據《說文》、《字林》等典籍,即「鳳」的古字。《說文》曰:「鳳飛,群鳥從以萬數,故以朋為朋黨字。」可見「鵬」左邊的「朋」來自它群鳥之王的地位。就字源而論,可以推測大鵬和鳳凰源自先民的同一種鳥圖騰,逐漸分化,帶上不同的特徵。
鵬在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最早的當屬《莊子》。莊周在其《莊子-逍遙游》中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
而《神異經·中荒經》里描述的大鳥「希有」,也與大鵬有相當的關系:「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也。」
《水經注》引用《神異經》又加上了「其鳥銘曰:有鳥希有,綠赤煌煌,不鳴不食,東覆東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東,登之自通,陰陽相須,惟會益工。」此鳥有綠、紅雙色,不鳴叫也不進食。僅僅背上小片沒羽毛的地方就有一萬九千里寬廣,可見它體形多麼龐大
Ⅲ 世界上最大的鳥是什麼鳥(可以飛翔的)
大鵬攻擊辛巴達的船《馬可波羅游記》中有這樣的描述:「據說(鵬鳥)狀似鷹隼,體形碩大……它們可以撲住大象,將其舉至高空扔下,摔為肉泥,慢慢享用。人們還說大鵬翼展三十步(約23米),翅羽長十二步(約9米),厚度也與長度相配。」《游記》的英文版譯者亨利·玉爾提到:在中世紀鵬羽作為珍玩較為常見,其實大部分是象鼻棕的葉子。據說忽必烈汗也曾得到這樣一片鵬羽,約20米長。還有書提及一位商人到過中國海,他將一枝鵬羽的根部帶到了西班牙。《一千零一夜》的許多傳說提到大鵬,以「辛巴達航海記」最為有名。辛巴達在第二次出海時被棄置孤島,發現了巨大的鳥蛋,周長有五十步。隨後大鵬回巢,他便將自己系在鳥爪上。第二天靠鵬鳥攜帶,逃到高崖之上,發現當地巨蟒出沒,有棗樹粗細,可以一口吞下大象。而這些蟒蛇卻是大鵬的食糧。第五次航行時又在一島上發現大鵬蛋,同行商人破殼爭食。結果雄雌二鳥歸來。他們揚帆逃竄,結果船被大鵬用巨石擊沉。約1375年,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圖泰在日記中寫道:「本以為那是座山,原來竟是只鵬鳥!它若是看見我們,會把我們消滅的。」而後風向改變,伊賓的船並未靠近他所見的大鵬。印度洋的馬赫群島一度稱為「鵬鳥群島」,也許與這段記載有關。
Ⅳ 翅膀一直張開的大鳥是什麼鳥
中國的大鵬
起源和描述
中國的「鵬」字,根據《說文》、《字林》等典籍,即「鳳」的古字。《說文》曰:「鳳飛,群鳥從以萬數,故以朋為朋黨字。」可見「鵬」左邊的「朋」來自它群鳥之王的地位。就字源而論,可以推測大鵬和鳳凰源自先民的同一種鳥圖騰,逐漸分化,帶上不同的特徵。對大鵬的正面記載毫無疑問始於《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而《神異經·中荒經》里描述的大鳥「希有」,也與大鵬有相當的關系:「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也。」《水經注》引《神異經》又加上了「其鳥銘曰:有鳥希有,綠赤煌煌,不鳴不食,東覆東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東,登之自通,陰陽相須,惟會益工。」此鳥有綠、紅雙色,不鳴叫也不進食。僅僅背上小片沒羽毛的地方就有一萬九千里寬廣,可見它體形多麼龐大。
象徵意義
後世詩人以大鵬為高遠志向、豪放氣概的象徵。如阮修《大鵬贊》中有「志存天地,不屑唐庭。鷽鳩仰笑,尺鷃所輕。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句子。借大鵬來抒發蔑視官宦、抱負超遠的心境。而李白的「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邑》)更是千古傳誦。直至如今,漢語中仍有「鵬舉」、「鵬程」之類的詞語,借喻遠大的前程和抱負。
佛教影響
佛教傳入中國後,民間信仰中逐漸出現了大鵬金翅鳥這一神話形象。這主要源於古印度的神鳥迦樓羅(Garuda),也糅合了大鵬的特徵。在印度神話中,迦樓羅身長八千由旬,翼長四千由旬,以龍為食,能任意穿梭宇宙,為毗濕奴坐騎。而對大鵬金翅鳥的描繪多見於明清小說,著名的有《西遊記》中獅駝國的三大王,稱為「雲程萬里鵬」,能夠「摶風運海,振北圖南」(這八個字源於《莊子》),扇一翅有九萬里,和如來佛祖有淵源(這又源於印度傳說)。《說岳全傳》中,大鵬金翅鳥因在佛祖座前嫉惡如仇,啄死女土蝠,被貶往東土投胎,生為岳飛。《封神演義》中大鵬稱為「羽翼仙」,貪吃好殺,後被燃燈道人收伏。《喻世明言》中張道陵化為大鵬,震懾住鬼帥變的八條大龍。
少數民族傳說
藏族創世歌謠《斯巴形成歌》中有這么幾句:「最初斯巴形成時,天地混合在一起,分開天地是大鵬,……」而關於藏族遠古象雄六大氏族「瓊」的起源,在典籍中也有如下記載:「報身化身慧明王,化作三鵬空中游,棲落象雄花園內,象雄人們大驚喜,從未見過此飛禽,老人稱其有角鵬。三鵬飛返天空時,爪地相觸暖流閩,黑白黃花四蛋生,每孵幼童叫瓊布。」其餘版本大鵬卵生人而為始祖的神話也在各個支系流傳。可見大鵬和藏族的創世神話有莫大的關系。而本教神話中,大鵬稱為「曲」,它與惡龍相鬥,在《格薩爾王傳》也有出現。這與印度以龍為食的伽樓羅到底有無聯系,還有待考證。
納西族東巴神話中,大鵬稱為「休曲」,與獅、龍等作為護法神守護含依巴達神樹。在《鵬龍爭斗》傳說中,休曲制服了高傲的署神(納西族的龍神)。它還出現在東巴教的木牌畫與紙牌畫上。
在滿族《多龍格格》神話中,一群黑色的大鵬給人類帶來災難。弓箭神在神鵲的指引下,射殺大鵬,為民除害。
西方的大鵬
西方的大鵬名為Roc或Rukh,該詞來自波斯語 رخ 。傳說體形巨碩,羽呈白色,以象為食,力大無匹。
起源
西方鵬鳥的來源也許可以追溯到古波斯神禽「峨姿」(Amrzs),又稱「納木夫」(Slnamurv)或「思摩夫」(Simurgh/Senmurv)。該鳥歷經天地生滅三大劫,故知過去、現在、未來一切事。其貌鳥身犬首或人面,兩翼伸展可遮蔽日月群星。古波斯神話中有株「知識樹」,結籽化為世間萬種草木。「思摩夫」築巢其上,每至果實成熟,將其搖下,播於大地山川。其事多見史詩《諸王書》(The Shah Nameh)中。古印度的迦樓羅是「峨姿」的變體。猶太神話中的巨鳥「棲枝」(ziz)可能也與大鵬有關。
另一說是大鵬源自現實生活中的象鳥(Aepyornis maximus/elephant bird)。該鳥產於馬達加斯加,似駝鳥,不能飛。最晚到約1649年已經滅絕,今天只剩骨架和卵標本。已知最大的象鳥高305厘米,重455公斤。它們的蛋也有約30厘米長。也有說大鵬原型為恐鳥或禿鷹。
描述
大鵬攻擊辛巴達的船《馬可波羅游記》中有這樣的描述:「據說(鵬鳥)狀似鷹隼,體形碩大……它們可以撲住大象,將其舉至高空扔下,摔為肉泥,慢慢享用。人們還說大鵬翼展三十步(約23米),翅羽長十二步(約9米),厚度也與長度相配。」《游記》的英文版譯者亨利·玉爾提到:在中世紀鵬羽作為珍玩較為常見,其實大部分是象鼻棕的葉子。據說忽必烈汗也曾得到這樣一片鵬羽,約20米長。還有書提及一位商人到過中國海,他將一枝鵬羽的根部帶到了西班牙。《一千零一夜》的許多傳說提到大鵬,以「辛巴達航海記」最為有名。辛巴達在第二次出海時被棄置孤島,發現了巨大的鳥蛋,周長有五十步。隨後大鵬回巢,他便將自己系在鳥爪上。第二天靠鵬鳥攜帶,逃到高崖之上,發現當地巨蟒出沒,有棗樹粗細,可以一口吞下大象。而這些蟒蛇卻是大鵬的食糧。第五次航行時又在一島上發現大鵬蛋,同行商人破殼爭食。結果雄雌二鳥歸來。他們揚帆逃竄,結果船被大鵬用巨石擊沉。約1375年,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圖泰在日記中寫道:「本以為那是座山,原來竟是只鵬鳥!它若是看見我們,會把我們消滅的。」而後風向改變,伊賓的船並未靠近他所見的大鵬。印度洋的馬赫群島一度稱為「鵬鳥群島」,也許與這段記載有關。
神話學關系和其它
根據《一千零一夜》的譯者伯頓爵士(Richard Burton)考證,大鵬在神話學上與許多神鳥有淵源,除了上面提到的峨姿、迦樓羅、棲枝外,還有:古埃及的「伯努」(Bennu,古埃及的鳳凰)、阿拉伯的「安卡」(Anka,長頸鳥)、土耳其的「可克」(Kerkes)、古希臘的「格利普」(Gryps)、俄羅斯的「諾加」(Norka)、以及北歐生命樹上的智慧古禽。
國際象棋中的棋子「車」(Rook)據說源於鵬鳥,但也有說是來自大象載著攻城高塔的形象。
參考文獻:維基網路
Ⅳ 鵬是什麼動物
一種大雕
Ⅵ 大鵬有何象徵意義
一
鵬在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最早的當屬《莊子》。莊周在其《莊子-逍遙游》中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水擊 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
莊周用汪洋恣肆、氣勢磅礴的筆調,寫出了一隻怎樣的巨鳥啊!且不說太平洋能否容得下鯤,那由鯤「化而為鳥」的鵬,一旦飛將起來,那地球看起來豈不就是一枚小小的鳥蛋了?
《神異經-中荒經》里描述的大鳥「希有」,大約就是大鵬鳥的別稱:「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也。」《水經注》引《神異經》,又加上了「其鳥銘曰:有鳥希有,綠赤煌煌,不鳴不食,東覆東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東,登之自通,陰陽相須,惟會益工。」這些從一些側面說明:大鵬鳥有綠、紅雙色,不鳴叫也不進食;僅僅背上小片沒羽毛的地方,就有一萬九千里寬廣,可見它體形多麼龐大。―――原來,從西昆侖到東海的距離,也不過是大鵬鳥兩翅之間耳!
二
古印度神話「天龍八部」中的迦樓羅,則是中國大鵬鳥的異名同質,佛教傳入中國後,被命名為大鵬金翅鳥,它的巨翅展開竟有336萬里;大鵬金翅鳥降生之時,身光赫奕,各路天神誤認為它是火天而頂禮膜拜;大鵬金翅鳥以龍為食,它在空中飛翔,巡視大海中應死的龍,發現龍時,用翅膀煽開海水,成為兩半,龍見這個陣勢,嚇得發抖,就失去知覺,等著被吞食;大鵬金翅鳥於一日之間可吃掉一個龍王及五百個小龍。三
因為莊周與印度神話對鵬的神異巨大描述,佛教傳入中國後,大鵬在中國文字中的記述進一步放肆,也進一步擬人化、神異化。
《西遊記》中的人神仙佛怪,以如來佛的神通最廣最大,不能不讓如來出手降伏者,大約只有三「人」:孫悟空;六耳獼猴;大鵬金翅雕。悟空與獼猴本是一家親,而大鵬與如來竟也是沾親帶故的「一家」。且聽如來的自白:
「自那混沌分時,天開於子,地辟於丑,人生於寅,天地再交合,萬物盡皆生。萬物有走獸飛禽,走獸以麒麟為之長,飛禽以鳳凰為之長。那鳳凰又得交合之氣,育生孔雀、大鵬。孔雀出世之時最惡,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頂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從他便門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開他脊背,跨上靈山。欲傷他命,當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我母,故此留他在靈山會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大鵬與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親處。」
孫猴子卻也機靈幽默,接著如來的話,譏嘲了一句:「如來,若這般比論,你還是妖精的外甥哩。」
那如來並不反駁,只是說:「那怪須是我去,方可收得。」―――瞧,大鵬鳥真是好神通:外甥如來佛不親自來拜訪我這個舅舅,你孫猴子豈能收伏我?
在中國另一部傳奇小說《說岳全傳》中,民族英雄岳飛原來是大鵬金翅鳥的人間化身。書中是這樣記述:宋徽宗在元旦祭祀上天,祭表是寫給「玉皇大帝」的,但在抄寫祭表的時候,誤將「玉」字上一點寫在「大」字上去了,成了「王皇犬帝」。玉帝看了大怒,說:「王皇可恕,犬帝難饒!」就派遣赤須龍下界,降生於金國,成為金國老狼主第四個太子金兀術,玉皇大帝要讓金兀術攪亂中原,以報「犬帝」之恨。西天釋迦牟尼佛恐怕赤須龍下界以後,沒有人能夠降伏,就派遣專門吃龍的大鵬鳥下界,轉世為岳飛,保全宋室江山。
這岳飛的前身大鵬金翅鳥確實是剛直勇猛異常:就在如來佛面前,因不堪忍受女士蝠(後化身為秦檜老婆王氏)連連放屁,一嘴將其啄死了;被佛謫臨凡,赴岳家途中,偶然看到黃河邊的鐵臂虯龍(後化身為秦檜)在人模狗樣地調兵遣將,他又是大怒了,撲下來爪抓嘴啄地又將人家弄死了。
按理說,大鵬鳥是吃龍的啊,那什麼赤須龍,鐵臂虯龍豈在話下?可為什麼反而被龍被蝠先期以莫須有的罪名給害死了呢?大約,作者錢彩也認為,一旦化為人身,剛烈勇猛的本事在小人陰招面前,沒有屁用。―――奈何奈何。
四
東西方各民族關於大鵬鳥的傳說與神話是極多的。
藏族創世歌謠《斯巴形成歌》中說:「天地混合在一起,分開天地是大鵬」,且認為大鵬卵生人而成為藏族始祖。在西藏的佛教塑像中,所有忿怒相的佛像頭頂上,都飛有大鵬金翅鳥;很多藏族人都會隨身佩帶大鵬金翅鳥的像章,相信這樣可獲得吉祥、智慧與力量。
雲南白族地區,古代大理人認為是龍作怪而頻為水災,使大理幾成龍澤,而龍唯獨只尊敬塔,畏懼大鵬,於是,建築了著名的崇聖寺三塔,塔頂上各鑄有一支大鵬金翅鳥。
西方的《阿波羅游記》、《一千零一夜》等書籍中,都載有大鵬鳥的事,說鵬蛋周長有五十步,鵬鳥聚集的食物是大量的一口可吐入大象的蟒蛇;阿拉伯旅行家中的日記中有「本以為那是座山,原來竟是只鵬鳥」的記錄。
西方鵬鳥的來源也許可以追溯到古波斯神禽「峨姿」(Amrzs)。該鳥歷經天地生滅三大劫,故知過去、現在、未來一切事。鳥身犬首或人面之貌,兩翼伸展可遮蔽日月群星。古波斯神話中有株「知識樹」,結籽化為世間萬種草木,「峨姿」築巢其上,每至果實成熟,將其搖下,播於大地山川。
另外,猶太神話中的巨鳥「棲枝」(ziz)、古埃及的「伯努」(Bennu)、阿拉伯的「安卡」(Anka,)、土耳其的「可克」(Kerkes)、古希臘的「格利普」(Gryps)、俄羅斯的「諾加」(Norka)以及北歐生命樹上的智慧古禽等,均可以是大鵬鳥的異名同質。
五
深圳,聽說又被稱為鵬城,莫非是莊周的鯤鵬鳥或佛祖的大鵬金翅鳥,飛經中國南方時,不小心產下的一枚鳥蛋?不清楚,待考。
中國一些文人或喜歡弄筆的政治家,動不動就以大鵬鳥自居,且作為一種高志遠向,豪放闊達的氣概象徵。
阮籍的孫子阮修,在他的《大鵬贊》中有「志存天地,不屑唐庭。鷽鳩仰笑,尺鷃所輕。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句子,借大鵬來抒發蔑視官宦、抱負超遠的心境。
李白則高吟著「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征」的詩句,「仗劍去國,辭親遠游」,臨死,還念念不忘地哼著「大鵬飛兮振八裔」,為自己贏得了「詩仙」、「詩國大鵬」的尊號。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國與老大哥蘇聯翻臉了,毛澤東弄了一首《念奴嬌-鳥兒問答》的詞,頗以大鵬鳥自許,詞的上闕中有雲:「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背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炮火連天,彈痕遍地, 嚇倒蓬間雀。怎麼得了,哎呀,我要飛躍」;下闕的最後二句是罵「蓬間雀」的:「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
―――不過,「蓬間雀」放屁,大不了吹動幾立方毫米或幾立方厘米的空氣,但若是大鵬鳥放屁呢,可能真要「天翻地覆」了。
相關文章:《大鵬賦》、《鯤化為鵬賦》、《北溟有魚賦》
Ⅶ 大鵬金翅鳥有什麼象徵意義
大鵬金翅鳥象徵意義
大鵬金翅鳥大鵬金翅鳥又叫迦樓羅鳥(梵語garuda ),又作妙翅鳥、項癭鳥,為印度教毗濕奴神所跨乘。於佛教中,為八部眾之一,翅翮金色,兩翼廣三三六萬里,住於須彌山下層。大鵬金翅鳥是三世諸佛智 慧與方便的顯現,密宗中任何憤怒本尊的頂上空中都飛翔有大鵬金翅鳥,它嘴中含蛇,表示遣除末法時期佛法的一切違緣,降伏一切的魔障。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剛座證道時所具的六種庄嚴中,頂飾庄嚴即是此大鵬金翅鳥,象徵著弘法利生事業的勝利。
此外,大鵬金翅鳥還包含著密宗息、增、懷、誅四事業的深廣含義,同時也代表三世諸佛身口意的功德。大鵬金翅鳥可以作為上師、本尊來祈禱,也可作為護法空行來供養。
佛教中有多少種大鵬金翅鳥
依據藏傳佛教的經典記載,大鵬鳥分為世間大鵬鳥、化身大鵬鳥與智慧大鵬鳥三類。
世間大鵬鳥即是所謂的金翅鳥,是一種飛禽動物。金翅鳥伸展天生鐵的喙爪,翹著金剛鑽石的角,頭頂上有奕奕放光的寶珠,金眼如同日月般閃爍,宛如寶劍般的翅膀在空中舞動,從銅色利刃的翎羽縫隙中降下熱沙雨,恆時居住在外海岸邊的樹上,以龍為食。
化身大鵬鳥是忿怒相本尊頂上的大鵬鳥,它是從忿怒主尊自性神變及大悲妙力中自然幻化,為了調化兇猛毒龍等眾生而示現的一類金翅鳥。
智慧大鵬鳥:諸佛菩薩為了調伏毒龍,於是安住在金翅等持中,身化現為大鵬形相而利益眾生。曾在無量劫以前一位轉輪王膝下有一千零三位太子,這一千零三位太子都發了殊勝菩提心,之後在佛陀前精心承侍,其中的一千位太子發願為利一切有情而成佛。當時,剩餘的三位太子中有一位發願:我的兄弟們成為千佛時,我願護持他們的教法並且降伏魔眾;又一位太子發願成為那時祈請轉法-輪的施主;而最小的太子發願成為調伏千佛剎土中的最凶戾眾生者。後來,發願千佛出世時護教、降魔的太子成為了金剛手菩薩;發願作請轉法-輪的施主者即是三千世界之主四面大梵天;發願調化千佛剎土中的最凶戾眾生者就是智慧大鵬鳥。所以說,智慧大鵬鳥是住地菩薩乘願再來。千佛剎土中最為凶戾者莫過於龍類,智慧大鵬鳥之所以能降伏龍類完全是由於它往昔的願力,它於千佛教法中鎮伏龍類,待此賢劫結束時於上方世界中成佛,佛號為頂髻無盡智慧光源如來。
Ⅷ 大鵬的外形與特點
大鵬的外形與特點:大鵬以人面鳥身、鳥面人身或全鳥身形像出現。
其身肚臍以上如天王形,只有嘴如鷹喙,綠色,面呈忿怒形,露牙齒。肚臍以下是鷹的形象。頭戴尖頂寶冠,雙發披肩,身披瓔珞天衣,手戴環釧,通身金色。身後兩翅紅色,向外展開,其尾下垂,散開。
在中國中原地區的佛教寺廟中,迦樓羅常常以觀世音化身之一的身份,出現在供奉觀音的圓通寶殿中,全身白袍,人形,唯面部尖喙,仍是鷹形。
大鵬的起源:
大鵬是古代世界性的巨鳥崇拜在印度地區的體現阿拉伯的Roc,中國的大鵬,印第安人的雷鳥等等。
釋名中寫道:「迦樓羅」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庄嚴寶色,頭上有一個大瘤,是如意珠,此鳥鳴聲悲苦,以娜迦為食。」迦樓羅每天要吃一條娜迦王及五百條龍。等他臨終時,無法進食,上下翻飛七次後,飛往金剛輪山,全身自焚,只剩一個純青琉璃心。
在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的《初篇》中詳細地記錄了迦樓羅為了解除其母的奴隸身份而與龍族打賭,以奪取天界的甘露換來換取母親和自身的自由。最終成功地從天界因陀羅處取得甘露,從而在爭取到自由的同時終身以龍族為食的故事。
Ⅸ 傳說中的 大鵬長什麼樣(上圖)
[編輯本段]鵬
簡介
鵬,又名「鯤鵬」,「大鵬鳥」,「大鵬金翅鳥」,「迦樓羅鳥」(印度) 傳說中一種奇大無比的鳥類,在中國、印度和西方神話傳說、古代文獻中都有相關記載或相似描述。 Roc,[英][名]巨鳥,大鵬
鵬——中國傳說
鵬在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最早的當屬《莊子》。莊周在其《莊子-逍遙游》中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水擊 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 莊周用汪洋恣肆、氣勢磅礴的筆調,寫出了一隻怎樣的巨鳥啊!且不說太平洋能否容得下鯤,那由鯤「化而為鳥」的鵬,一旦飛將起來,那地球看起來豈不就是一枚小小的鳥蛋了? 《神異經-中荒經》里描述的大鳥「希有」,大約就是大鵬鳥的別稱:「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也。」《水經注》引《神異經》,又加上了「其鳥銘曰:有鳥希有,綠赤煌煌,不鳴不食,東覆東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東,登之自通,陰陽相須,惟會益工。」這些從一些側面說明:大鵬鳥有綠、紅雙色,不鳴叫也不進食;僅僅背上小片沒羽毛的地方,就有一萬九千里寬廣,可見它體形多麼龐大。―――原來,從西昆侖到東海的距離,也不過是大鵬鳥兩翅之間耳!
大鵬金翅鳥——古印度神話
古印度神話「天龍八部」中的迦樓羅,則是中國大鵬鳥的異名同質,佛教傳入中國後,被命名為大鵬金翅鳥,它的巨翅展開竟有336萬里;大鵬金翅鳥降生之時,身光赫奕,各路天神誤認為它是火天(梵Agni, 巴利名Aggi )而頂禮膜拜;大鵬金翅鳥以龍為食,它在空中飛翔,巡視大海中應死的龍,發現龍時,用翅膀煽開海水,成為兩半,龍見這個陣勢,嚇得發抖,就失去知覺,等著被吞食;大鵬金翅鳥於一日之間可吃掉一個龍王及五百個小龍。
《西遊記》中的大鵬
因為莊周與印度神話對鵬的神異巨大描述,佛教傳入中國後,大鵬在中國文字中的記述進一步放肆,也進一步擬人化、神異化。 《西遊記》中的人神仙佛怪,以如來佛的神通最廣最大,不能不讓如來出手降伏者,大約只有三「人」:孫悟空;六耳獼猴;大鵬金翅雕。悟空與獼猴本是一家親,而大鵬與如來竟也是沾親帶故的「一家」。且聽如來的自白: 「自那混沌分時,天開於子,地辟於丑,人生於寅,天地再交合,萬物盡皆生。萬物有走獸飛禽,走獸以麒麟為之長,飛禽以鳳凰為之長。那鳳凰又得交合之氣,育生孔雀、大鵬。孔雀出世之時最惡,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頂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從他便門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開他脊背,跨上靈山。欲傷他命,當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我母,故此留他在靈山會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大鵬與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親處。」 孫猴子卻也機靈幽默,接著如來的話,譏嘲了一句:「如來,若這般比論,你還是妖精的外甥哩。」 那如來並不反駁,只是說:「那怪須是我去,方可收得。」―――瞧,大鵬鳥真是好神通:外甥如來佛不親自來拜訪我這個舅舅,你孫猴子豈能收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