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圈唯美走心的句子
朋友圈唯美走心的句子
包容篇
一、 過得好的人,更容易成為好人。
——《寄生蟲》
二、 向來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劇中人。
——張愛玲《傾城之戀》
三、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團火,但路過的人只能看到煙。
——梵高
四、 看戲就坐後排,看不清戲卻看得清看戲的人。
——賈平凹
五、 不要試圖把牌桌上所有的錢都贏走。
六、奇跡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它的危險也大於他的價值,想一蹴而就 就改變現狀是污穢而危險的。
七、你不喜歡什麼生活,什麼生活就不喜歡你。
——顧城《顧城哲思錄》
八、 我不願意暴露我的靈魂讓那些好奇的凡夫俗子瞧個沒完。
九、人有的時候真的是奇怪,選擇了的會後悔,放棄了的會遺憾。但完美只能是一種理想,而不可能是一種存在。
十、 每個人說另外一個人,道理總是一籮筐一籮筐 ,丈八的燈 ,照見別人 ,照不見自己。
—— 亦舒
2. 喝茶點支沉香好嗎
喝茶的時候,點上沉香,是一大樂事。
從文化方面來看,茶道、花道、香道,並稱「三雅道」。茶道養性,花道養心,香道靜心,而這三道與中國傳統文化又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
3. 茶能醉人何須酒,書能香我何須花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心靜之時最愛讀書,讀書之時又常常愛捧一杯茶水。書可厚可薄,茶可濃可淡,吟誦多變的文字,咀嚼茶葉的清香,便覺得這也是人生的一種享受了。
出自[清]醉月山人《狐狸緣全傳》。
古詩有雲:「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可見君子之交淡如水。
身居深山陋室,亦能心境自如,待明月升起,沏上一壺淡茶,款待知音,靜靜地品味茶帶來的恬淡與清香。
花香蝶自來,茶香人自品,執杯共談日月,卻不問花開幾許,只問淺笑安然,千言萬語在茶中。
人與茶之間,有著禪意的相連,林清玄大師說過:「茶」字拆開就是人在草木間,「茶」字的拆合,其奧妙不盡,一是字面的巧合,二是茶道人文的深刻慧悟。
人生如茶,悠閑自在,一切自然,淡名淡利,一切脫俗,與世無爭。
一棵棵茶樹,在寂靜的山林里獨守一份寂寞,任歲月婆娑卻安然自在,飽經晨風暮雨的洗禮卻能吸取天地之精華,恬淡素雅。
幾度冷暖,幾許紛繁,人生亦是如此,需如茶樹般耐得住寂寞,於喧囂中學會獨處。耐得住寂寞是一種至上的境界,也是一種修養。
4. 有什麼相見恨晚的茶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較為熟悉的茶莫過於綠茶、紅茶、白茶等,茶也以其清澈甘甜、潤喉下火的功效為我們大多數人所喜愛和追捧。
話又說了回來,我們知道的茶都是常見的茶,那麼其中鮮少出現在視野之中但又非常好喝的茶,你有了解過嗎?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3種鮮有人知曉但又馥郁芬芳的茶,相信看完你會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3款冷門但是味道非常好的茶葉了,它們擁有著不盡相同的特點,各有千秋。
相信大家看完之後也會有自己的一些感受,對茶的了解也會更上一層樓。
5. 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須花,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心靜之時最愛讀書,讀書之時又常常愛捧一杯茶水。書可厚可薄,茶可濃可淡,吟誦多變的文字,咀嚼茶葉的清香,便覺得這也是人生的一種享受了。
出自[清]醉月山人《狐狸緣全傳》。
原文:茶亦醉人何須酒,書自香我何須花。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吟成白雪心如素,最到梅花香也清。昔日浣沙今日恨,玉人如許願相親。
「茶亦醉人何須酒,書自香我何須花。」這兩句講的是「飲茶與讀書的情調」:
心靜之時最愛讀書,讀書之時又常常愛捧一杯茶水。書可厚可薄,茶可濃可淡,吟誦多變的文字,咀嚼茶葉的清香,便覺得這也是人生的一種享受了。在滾滾紅塵中,能夠坐下來喝一杯好茶,讀一本好書,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樂趣,保持一份淡泊的心境,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啊。
(5)茶與香唯美圖片擴展閱讀
狐狸緣全傳 五卷二十回 存 題「醉月山人著」
按本書中確有絕少數唱詞,然已與小說中用於描敘的韻語殆同,是由彈詞改編成小說留下來的痕跡。
《狐狸緣》,六卷二十二回,題「醉月山人著」。為光緒年間依據彈詞《青石山》改編的小說。
《狐狸緣》這本書敘書生周信聰明儒雅,風流飄逸,與青石山九尾狐玉面仙姑相戀,終因病不起。周信奴僕與佃戶先後請呂洞賓、李天王、哪吒、二郎神鎮壓驅除,玉面仙姑亦請雲蘿仙姑、風蕭仙子相助抗爭。
激戰惡斗後,玉面狐為天兵所擒。然因周信始終眷戀玉面狐,玉面狐也至死苦戀周信,遂感動眾仙,撮合二人為正式夫妻。
小說具有濃郁民間色彩,恍惚怪誕,纏綿旖旎,堪稱白話志怪小說佳作。
6. 茶與文藝結合有哪些表現形式
「茶禪一味」思想發源於江西。產生了許多有影響的茶文學作品。茶深深地影響著江西的民俗。茶書的編纂為茶史留下了寶貴的資料。江西茶文化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的秦漢時期。當時,江西有種植和飲茶的習俗。唐代對江西茶的系統描述是陸羽的《茶經》。在當時世界上唯一的茶葉專著中,江西婺源、原州、吉州都是產優茶的地區。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我也希望你能幫助我轉發,點贊,多多支持我,多多關注我。如果有什麼問題和請求您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會一一回復。
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原創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7. 花香的茶與花香
明代嘉靖時進士王臣在春末夏初的一天,約友人觀賞芍葯,園中上千株芍葯競相開放,邊走邊看,只聽友人說:「芍葯還為葯」,平白如話,王臣想,這可作為上聯,遂對道:「山茶不當茶」。風姿綽約芍葯花入葯,對慢性肝炎、月經不調等均有效。山茶花也是可以入葯的,能涼血、止血、散淤、燙傷,但雖名「茶」,卻不能泡茶。二物之性,不能由字面求之。
花與茶,同為植物關系密切。大理這個地區素有「家家流水,戶戶養花」的美譽,不論城鄉人,大都喜歡培蘭植桂、種竹養花。每年農歷二月十四日,各地都舉行「花潮節」,讓茶與花互相聯姻形成一種獨特的飲茶文化方式。很多人家早在節日之前就做好准備,把菊花、緬桂花、梔子花、茉莉花、槐花的花瓣或葉子採摘下來,分別與茶葉混裝密封數日後取出,沖泡茶喝,名曰「花香茶」。茶香花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濃烈的異香,一口下肚,爽身悅目,沁人心脾。大家邊賞花邊品茶,真是「茶香花香庭院香,花美人美風情美」。
嶺南地區自古潮濕多瘴氣,瘴氣是一種傳染病,廣州人有了喝茶來祛病的習慣,有的人家根據自身的高血壓配製了一種簡單的早茶——玫瑰花龍井茶。玫瑰花有活血行氣的作用,龍井有平肝、涼肝的作用,非常適合高血壓患者飲用,能起到很好的養生效果。
鄭板橋在此自家廚房貼的對聯是:「青菜蘿卜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菊花茶清新淡雅,有一定保健作用。它能散風清熱、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貢菊和綠茶一起泡,是電腦族的護眼良方。桂花茶適用於口臭、風火牙痛、胃熱牙痛,只要用桂花與綠茶相泡飲用,能夠緩解病痛。
茶,講究「獻茶、受茗、觀色、賞味、聞香」,故有「瓊漿初舉欲沾口,茶兼花香味更強」、「香飄千里外,味釅一杯中」之說。茶香,一種來自於本身的清香,一種來自於外加的香。茉莉花茶,就是兩者的結合。茉莉花茶芳香開竅,能夠舒肝、和胃、芳香化濕。茉莉花茶,又叫茉莉香片,有「在中國的花茶里,可聞春天的氣味」的盛譽。茉莉花茶是將茶葉和茉莉鮮花進行拼和、窨制,使茶葉吸收花香而成的,茶香與茉莉花香交互融合,「窨得茉莉無上味,列作人間第一香」。在沖泡過程當中,要求水溫不能太高,既要保持茉莉花的香氣,還要留住茶葉的回甘。鮮嫩的綠茶,吸收淡淡的茉莉花香,時間就在繞梁的茶香中。茉莉花茶獨特的清香引起不少人尤其是女性的喜愛。花茶經沖泡3分鍾後,提起茶碗,揭開杯蓋一側,用鼻聞香,頓覺芬芳撲鼻而來。
8. 茶道中所說的焚香靜氣中的香是什麼香
香指的是經過「合香」方式製成的各式香丸、香球、香餅或香的散末。
古人《香譜》記載斯時焚香用的香為經過「合香」方式製成的各式香丸、香球、香餅或香的散末,而非今日之線香。其原料為蜜、棗膏、白芨水、蠟(軟香)等等。焚香需要藉助炭火之力,並非直接燃燒。焚香時須不斷往香爐內添加各種配料,以保證香氣的質量。
香爐中的炭火燃得很慢,火勢低微,久久不滅。古人追求焚香的境界,會盡量減少煙氣,使香味低回悠長。對於焚香之趣,古書上多有論述。無論琴茶,焚香都是收斂心情的必備程序。焚者灼燒也,香者祭拜之用,古人多以焚香來祭拜和靜心。古時也有「焚香計時」之法。
(8)茶與香唯美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從古至今,從宮廷到民間,都有焚香凈氣、焚香撫琴、吟詩作畫和焚香靜坐健身的習俗。
清太和殿前陛的左右有四隻香幾,上置三足香爐,皇帝升殿時,爐內焚起檀香,致金鑾殿內香煙繚繞,香氣四溢,使人精神振奮。古時的諸葛孔明,彈琴時不僅有童子相侍左右,而且常置香案,焚香助興。古代文士淑女操琴時焚香,也是為了創造一種幽靜風雅的氛圍。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觀書時,齋中常要焚香。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更十分青睞焚香靜坐和修身養性。他在赴海南儋州途中購買十多斤檀香,並建一「息軒」,常在軒中焚香靜坐。他題詩曰「無事此靜坐,一日是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可見焚香靜坐的養生健體之功。 現代國畫大師齊白石也十分尊崇焚香作畫的神奇作用。他說:「觀畫,在香霧飄動中可以達到入神境界;作畫,我也於香霧中做到似與不似之間,寫意而能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