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沒有一張照片,就能看出地方建築特色怎麼樣呢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建築攝影是定格的藝術。存在於世界不同角落的建築各具特色,有的帶有鮮明的地區烙印,或是擁有獨特的風格。從一張建築照片中,就能看出歷史、文化等方面的顯著痕跡。
從建築特色來說,每個國家都有它不同的代表性建築,比如歐洲地中海建築、英國的英式建築、德國的哥特式建築、古羅馬建築等。中國不同的地區都有不同的建築。比如:江西婺源的徽派建築、山東青島的舊時哥特式建築、蘇州園林建築、上海的舊時石庫門建築等。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組成的大家庭,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民因地理位置、風俗習慣等不同,決定了其建築風格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地區(域)的建築比較獨特,很容易判斷是什麼地方的建築。比如蒙古包,代表了蒙古族人民的居住特色;窯洞則代表了西北黃土高坡區域人們居住特點;而吊角樓則多在苗族地區。
2. 求齊全的建築ps素材
到素材中國逛逛吧
3. 3d古建築貼圖用的圖片
中國素材網咯、、、、、、有很多素材的
4. 求20張簡單的歐洲建築速寫圖片
這幾幅有可能偏向素描,但都挺美的,你可以當做素材,臨摹時適當取捨。不過如果是生日禮物的話我建議畫色彩偏好一些,畫面沖擊力比較強
5. 求中國古典風格的背景圖(游戲,漫畫,插畫的都可以)
你可以先去【繪學霸】網站找「游戲設計/游戲製作」板塊的【免費】視頻教程-【點擊進入】完整入門到精通視頻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07&zdhhr-11y17r-72533191
想要系統的學習可以考慮報一個網路直播課,推薦CGWANG的網路課。老師講得細,上完還可以回看,還有同類型錄播課可以免費學(贈送終身VIP)。
自製能力相對較弱的話,建議還是去好點的培訓機構,實力和規模在國內排名前幾的大機構,推薦行業龍頭: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huixueba.com.cn/school/3dmodel?type=2&zdhhr-11y17r-72533191
在「游戲設計/游戲製作」領域的培訓機構里,【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且沒有加盟分校,都是總部直營的連鎖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基礎差的學生。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6. 關於用線條畫景的素材。比如畫大樓什麼的,街的一角之類的。要清晰。
網路大娘的知識庫一定比我知道的還多,還是去搜索一下建築素描或建築速寫這方面的圖片
7. 怎麼拍攝古代建築物
其實在古代建築攝影,主要拍的是它的典雅。古典建築其實因為年久失修大多都光彩不再艷麗,但古典藝術氣息在細節上有很好的體現,拍攝古典建築的細節可以說是一個拍照技術的捷徑。
有時為了烘托古代建築的氛圍,光的運用就更加重要。針對你想突出的要點,細心地觀察光線如何才能發揮作用。
直射光的照射角度是否在你想了解的細節上投上了陰影?或者你是否認為那些陰影在畫面中起著積極的作用,形成了有趣的明暗圖案?
如果建築物的某一側光照不合適,那麼另一側也許會好一些,或者你也許不得不換一個時間回來拍攝。在拍攝建築物時,天空感是一個重要的條件。
晴朗的天空或有暴風雨的天空可能產生戲劇性的畫面,但應盡可能避免在陰暗的天空,極端的天氣情況,比如薄霧繚繞或灰霧蒙蒙,可以給畫面增加新的內容。
泰姬陵 我想誰都知道,拍攝泰姬陵我想也誰都能從這個角度去拍,之所以它不同於其他之處就在於陽光和晨霧的運用,讓它在我們的眼中又增加了一絲的神秘感。
有些民居因為不連貫,整體性不太好,我們也可以拍攝它的局部來體現當地的風俗特色,有時我們覺得身邊的建築沒有任何可拍之處,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你已經審美疲勞了。
覺得古典建築太死板?太陳舊?讓我們等待暴風雨的來臨吧!雖然我們不建議在雷暴天去拍照,但能照出上圖的效果著實讓人興奮不已,
還是那句老話,建築物自己不會動,排出什麼樣的效果要看攝影師們的把握了。畢竟這種戲劇性的畫面不是誰都能碰上的。
最後來個小建議,古典建築不僅僅是名勝古跡,當地的流傳已久的風俗建築特色,也是拍照的好素材,通常最能體現當地特色的建築物莫過於普通大眾住的民居了。
8. 跪求貼圖素材中國古代門窗和建築!
http://www.nipic.com/show/1/24/a0447786d5bcaa41.html
http://www.ivsky.com/photo/
http://www.ivsky.com/Photo/9/9_Index.html
9. 有哪些古代建築的圖片
艘下 設計雲 吧,那能找設計素材的~~
10. 里弄住宅是什麼樣子的(配清晰圖的追加10積分)
就撿上海的老式里弄住宅(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說吧:
特點:這類住宅由房地產商針對住戶的不同需求成批興建,然後分戶出租或出售,與傳統的分散自建單幢住宅相比,里弄式住宅的設計,兼有獨院住宅與集居住宅的某些優點。在規劃上,追求經濟效益;在有限的建築用地上,爭取更多的居住空間,滿足建築功能。但是,里弄式住宅的建築密度過大,日照、通風不良,有悶熱、擁擠、嘈雜等不合理現象。
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始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左右,多為磚木立帖結構。其總體布置採用歐洲聯排式,單體平面結構脫胎於中國傳統的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形式。該種建築由於住宅單元入口採用石庫門的大門而得名,成為上海租界內在19世紀末期以後一種較為普遍的居住建築類型。
早期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其單體平面設計受民間傳統建築的影響,外觀呈現江南傳統民居特色,大門用石發券上砌三角形或長方形,半圓形或弧形凹凸花紋。封火牆做馬頭形式或觀音兜壓頂。清末民初的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因漸受國外建築影響,在局部裝修方面模仿西洋建築細部處理手法。
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平面布局共同特點是大門置於房屋的中軸線上,大門內有一橫向長方形或方形天井,屋正中為客堂間,左右為次間和廂房間,橫向扶梯在客堂的後面通向二樓。扶梯間之後有橫向長方形天井,最後排為單層灶披間等。早期開間(指明間)平均在4米左右,客堂進深(指明間)在6米左右,總進深為15米左右,偶有18米者。
後期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增加了後廂房的布置,因而長方形後天井的面積相應縮小。同時又出現了比較經濟的單開間平面,主要將早期的橫向後天井改為縱向小天井。這種布置方式,在後來建造的里弄住宅中較為普遍。
清同治九年~宣統二年,早期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的總平面布置,為結合地形多建房屋起見,對通風、採光、朝向多欠考慮,往往形成房屋排列擁擠和凌亂。清宣統二年~民國8年後期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總平面布置比較注重排列整齊和好的朝向,支弄數量也有增多,但弄的寬度仍在4米以下,加上石庫門圍牆甚高,因而外觀比較封閉。
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的構造和用料主要沿循傳統做法,承重內外山牆及木柱多數用清水三和土、灰漿三和土做基礎。木樁基礎之上常置柱墩,桑皮石再上置圓形石墩,以防木柱腳受潮。非承重分間牆,則多用半磚牆,築於碎磚基礎之上。所用磚料多為土坯制黃道磚。正屋一般所用立帖為5柱落地,後期也有4柱落地,進深較大的房屋則常用7柱落地,木質地板。客堂地坪常鋪方磚或實鋪木地板。屋面採用蝴蝶式泥瓦。天井前面的圍牆為一磚牆,常用條石為基礎。
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初期建築規模不大,一般在10~20個單元之間。隨著市內人口激增,工商業日益繁榮,建築材料大量傾銷於市上,房地產商以其租金收益擴大投資,建築規模逐漸擴大,如民國5年(1916年)建於新閘路的東西斯文里,住宅高達510個單元之多。
上海早期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有:北京東路興仁里;中山南路吉祥里;豆市街敦仁里;中山南路棉陽里。這些均為清光緒二年(1876年)以前的老式石庫門住宅,約於宣統二年(1910年)後翻建過。此外還有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的廈門路仁興里;建於二十六年左右的廣東路老昌興里;建於三十三年的浙江中路洪德里;建於清宣統二年的廣東路公順里等。
後期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有:建於民國3年的淮海中路寶康里;建於民國4年的北京西路聯珠里;建於民國5年的雲南中路老會樂里;建於民國8年的北京東路余蔭里和湖北路迎春坊等。
圖片:
http://bbs.chinapet.com/upload/2007/2/13/20072135374810958.jpg
http://sh.online.sh.cn/images/2006-05/31/xin_17050331123806294738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