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古城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葵瓜子的品種有哪些圖片 2025-07-26 15:56:02

古城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2-07-21 01:57:55

① 跪求古代城池的結構與組成。最好詳細一些。有圖。好的追加10分!

城池,又稱為城郭,詞中的「城」指城牆,是中國、韓國等東亞國家古代的軍事防禦建築。為保護百姓生命財產安全,築城是東亞國家的傳統;與歐洲國家比較起來,東亞的城郭規模一般較大。城池依等級的不同,可分為府級、縣級、廳級、堡級等;一般來說,層級越高,規模也越大,配置的官方建築也不同。

城池結構

城牆

城牆是城市的主要防禦線,也界定出城市的范圍。材料大多就地取材,初期以竹、木柵為主;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改為土石或磚等材料為牆。雉堞:女牆上的磚砌凹凸小牆,中央有射孔。女牆:外牆垣上及腰的矮牆。外牆垣:城外側的牆垣。馬道:城牆上的表面鋪磚。中腹填土:內、外牆垣之間的填土。內牆垣:城內側的牆垣。

城門

城池的城門數量由行政層級或規模決定。通常府城有8門,縣城開4門。通常分置於東、西、南、北四方。城門樓:城門座上的城樓,可分為樓閣式和碉堡式。城門座:城門樓的底座。城門洞:出入城門的孔道。瓮城:圈繞城門外的一道城牆,又稱為「月城」。

炮台

城池通常在城牆的險要處或轉角處設置炮台,增加防衛性。炮孔:女牆上留的大型射孔,方便炮筒伸出。炮位:放置大炮的地坪。

城內街道與設施

城內的基本設施與建設有官衙、市街、廟宇、學校、農田等。城內道路以聯系各向城門的街道為主。衙署:城市行政管理與軍事守備的官方機構。書院:城市的文教設施。文廟:祭祀文昌帝君或孔子的廟宇。武廟:祭祀關公或岳飛的廟宇。城隍廟:祭祀城市的守護神-城隍爺的廟宇。

現況

城池多位於現代城市的中心區,與近代的都市計劃沖突很大,因此多被拆除。目前多僅存斷垣殘壁,或孤立的城門可供憑吊。

古代城池建築特點

中國早期的城池,絕大多數是土築,到了明代以後,各地的城牆才開始大規模包磚。因此在中國古代歷史的絕大多數時間里,城池都是一副黃禿禿的模樣。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商時代,中國的先民已經掌握了版築的技術。所謂版築,就是築牆時用兩塊木板(版)相夾,兩板之間的寬度等於牆的厚度,板外用木柱支撐住,然後在兩板之間填滿泥土,用杵築(搗)緊,築畢拆去木板木柱,即成一堵牆。到了春秋戰國時代,版築的技術更是大大提高,普遍採用懸版夯築法,即用木棍穿過兩側夾板,以繩索固定取直,中間填土夯實,《詩經》中的「其繩則直,縮版以載」,說的便是這種方法。用這種版築技術築成的城牆,比以往更結實,因此可以取消舊法中兩側的護城坡,從而增加城牆的攀爬難度。當時有的城牆還採用土坯(單塊土坯尺寸約為1米×0.4米×0.2米)壘砌,上下交錯疊壓,以此提高牆體的密度和強度。自春秋以降,中國城池一直採用這種樸素的土築辦法,近兩千年過後,大名鼎鼎的元大都(北京)城牆,依然是由夯土築成。這種土築的城牆,樣子不太好看,而且不太結實,特別是一下雨就會因雨水淋蝕而損壞。當然也有例外,譬如東晉十六國時夏國赫連勃勃大單於(407~425年在位)修建的統萬城,便是土築史上的奇跡。統萬城採用「蒸土築城」法,即把糯米汁、白粉土、沙子和熟石灰摻和在一起夯築而成,雖為土城,但具有石頭一樣堅硬的質地和抗毀力。傳說負責施工的叱干阿利大將軍要求非常嚴格,近乎殘酷,修建好的城牆,他命人以鐵錐檢驗,凡錐入一寸者,便立刻將工匠殺死,填屍於牆內。在這種瘋狂的高壓政策下,歷時六年修建而成的統萬城,建築質量奇好,「其堅可以礪刀斧」,完全可以和現代水泥相媲美。當然,這只是特別的個例,大多數的土城牆,為保證牢固度和強度,只能往高、大、厚上靠攏。譬如兩千多年前齊國的都城臨淄,城牆寬度就達20米,楚國都城郢的牆厚也有14米之多。在冷兵器時代,這樣的厚度,其抗擊打能力,足以令人放心。此外,為保險起見,在高大厚實的城牆外,與城牆平行的還有人工挖掘的寬深壕塹(也可以引注河水,成為護城河)。大的都城,城外環周的護溝壕,通常寬度達到30米,深度也在4~5米。不過,土城也有土城的好處,那就是容易修補。譬如當安史之亂,李光弼鎮守太原時,叛將史思明的大軍將至,如果要對方圓40里的太原城進行加固肯定是來不及的,於是一邊率領軍民在城外挖掘壕溝,一邊命人將挖掘的壕土做成幾十萬個土磚坯,命令用土坯修築營壘,哪裡被破壞,就用土坯補上。從軍事防禦的角度看,中國古代城池的構築,可謂布局精妙,機關重重。在高大的城牆頂部,築於外側的有連續凹凸的齒形矮牆,稱作雉堞,又稱垛牆,上有垛口,可射箭和瞭望,下部有通風孔,用來保護牆體。內側矮牆稱為女牆,又叫「睥睨」,一般比垛口低,起護欄作用,防止士兵往來行走時跌下。此外,城牆內部也都修有環城馬路和登城道。城牆每座城門的正中央,都建有城樓,這是城牆頂上精緻美觀的高層建築,平日登高瞭望,戰時主將坐鎮指揮,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禦設施。而在高大的牆體外側,每隔一定距離,還會有凸出於牆體外側的一段,這就是馬面(又稱敵台、墩台、牆台)。馬面有長方形和半圓形兩種,因外觀狹長如馬面而得名。馬面的使用是為了與城牆互為作用,消除城下死角,自上而下從三面攻擊敵人。它的一般寬度為12~20米,凸出牆體外表面8~12米,間距為20~250米(一般為70米)。這符合宋·陳規《守城錄·守城機要》中的記載:「馬面,舊制六十步立一座,跳出城外,不減二丈,闊狹隨地利不定,兩邊直覷城角,其上皆有樓子。」在使用冷兵器的時代,這個距離恰好在弓矢投石的有效射程之內。為了增強馬面的防禦和戰爭能力,在馬面之上一般都建有敵樓,可以屯兵和瞭望,又可以儲藏武器,使城牆的防禦性能發揮到最高點。戰時既可以利用它外凸和高大建築的特點,觀望敵人,觀察敵情,防止敵人迂迴城下攻城;又可以憑借敵樓從正面及左右兩樓間三個方面的交叉火力,狙擊敵人,隨時點線相連,編織嚴密的高空火力網,是城牆防禦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城牆四角的角台,各建樓櫓一座,名為角樓。角樓的朝向與大牆呈135度角,樓的高度、體量介於城樓與敵樓之間,主要用以彌補守城死角即城牆拐角處的防禦薄弱環節,從而增強整座城牆的防禦能力。戰時,角樓內的守御者居高臨下,視野廣闊,可監控和痛擊來自多種角度的進犯之敵。從軍事進攻的角度看,一座城池的最薄弱環節,自然是城門。因此城池的設計者自然會對其加大保護力度,強化其防禦能力。規模小一點的城池,一般是設置懸門或吊橋,而大一些的城池,則要設置瓮城。瓮城是建在城門外的小城,又叫月城,是專為保衛城門而設的小城。《武經總要前集·守城》記載:「其城外瓮城,或圓或方。視地形為之,高厚與城等,惟偏開一門,左右各隨其便。」即便敵軍攻破了瓮城城門,還有主城門防禦,由於瓮城內地方狹窄不易於展開大規模兵力進攻,延緩了敵軍的進攻速度,而城牆頂部的守軍則可居高臨下四面射擊,給敵人以致命打擊,正所謂關門打狗、瓮中捉鱉。《詩經·鄭風·出其東門》雲:「出其闉闍,有女如荼。」「闉闍」,指的便是瓮城。可見早在春秋時期,城池的城防技術已經達到相當完善的地步。由城牆、城樓、護城河、馬面、敵樓、角樓、瓮城等組成的立體城防格局,基本在春秋戰國時期即已成熟定型,並一直持續到明清時代。

現存的古代著名城池

江陵城,又名荊州古城興城古城始建於明宣德三年(1428年),是我國現存最為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城古城歷經570多年的風雨滄桑。當年明清寧遠之役,清太祖努爾哈赤就是被紅夷大炮擊中,身負重傷,回盛京之後不久身亡。東南角建魁星樓一座。城內東、西、南、北大街呈+字形相交,古城的正中心,有一座雄偉壯觀的鍾鼓樓,它凌空飛架,與四座城門箭樓遙相對應,顯得威嚴壯觀,氣勢巍峨寧遠古城,寧遠古城是明末關外第一軍事重鎮。歷史上有名的「寧遠大捷」就發生在這里。今天你若來興城,出火車站第一眼就可看見站前廣場正中矗立的袁崇煥雕像。眺興城古城,從其形布局和城牆、城樓、瓮城的建築,以及至今架設在城牆垛口的紅夷大炮來看,我們不難想像當時硝煙彌漫戰場的情景。

西安古城.陝西省省會,西北地區的交通樞紐。西安古稱長安,七大古都中建都歷時最長的古城,自公元前1027年起先後西周、秦、西漢、西晉、隋、唐等12個王朝在此建成都,歷時1160年。西安是中外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與古羅馬、雅典、開羅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迄今已有3100年歷史。西安是封建盛世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有古代遺留並保存至今種類眾多的名勝古跡,享有「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稱。秦始皇兵馬俑、古城牆、碑林、大雁塔及周、秦、漢、唐四大遺址為首的自然和人文佳景,處處閃耀著華夏古代歷史文化輝煌燦爛的靈慧之光。古城西安,西周時開始在這裡面建成都豐京和鎬京在今西安城西灃水兩岸。秦都城咸陽的實際位置在今西安北面的渭河畔。西漢都城長安在秦都城與今西安城之間的泊河之東岸。隋朝在龍首塬之南另建都城,改名大興。唐朝復稱長安,京師東遷另建新城,即五代、宋、元長安城。明清時在唐皇城基礎上建西安城。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大地如同一個巨大的歷史博物館,以大量珍貴文物、遺跡向世人展示著中國歷史上曾最為輝煌的篇章。西安附近名勝古跡眾多: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西漢帝陵墓13座,以漢武帝的茂陵最雄偉;唐朝帝陵18座,以李世民墓昭陵和李治武則天合葬墓乾陵最宏偉。另還有驪山、華山風光名勝馳名中外。西安古城牆初建成於明洪武年間,是在原唐長安城的皇城基礎上修建起來的,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城垣平面呈長方形,周長約12公里,高12米、頂寬15米、牆面均為青磚包砌。城牆四角均有角樓,共有城門16個,四面各有一主城門,城牆頂內外沿築有女牆,城牆之外有護城河環繞。

至於圖片看參考資料或網上搜搜都行

② 有誰有電腦桌面壁紙啊給我網址也行

http://www.hao123.com/desk.htm
桌面城市
8825壁紙站
魚魚桌面
貓貓壁紙酷
壁紙千尋
壁紙大卡
中國圖庫
網路桌面吧
精美壁紙-網路圖片
古城桌面圖片
新浪遊戲壁紙
6188壁紙桌面
極品桌面
格調網
桌面天下
太平洋電腦網-屏保主題
天極桌面
ZOL壁紙庫
桌酷壁紙
動漫壁紙
圖片素材
站酷
素材中國
Getty
Images
中國
E庫素材
52design素材庫
Iconica
Custom
Icons[英]
天堂圖庫

③ 中國十大古城圖片

十、襄陽古城

歙縣古城始建於唐朝,有徽州文化大觀園,中國十大古城之首的稱號,這里再現了徽州城明清時期的風貌,氣勢宏大,古樸典雅,雕刻精美,將徽州文化的神韻完美的襯託了出來。徽州古城獨有的民俗文化也是十分的吸引人,其內容豐富多彩,表演獨具當地特色,十分吸引人。

開放時間:07:00至20:00

景點級別:AAAAA級

門票價格:80元

著名景點:許國石坊、南譙樓、徽州府衙、漁梁壩

地理位置:安徽黃山市歙縣徽城鎮

④ 誰有ps背景素材包 像天空 大海 古城 什麼

http://sucai.redocn.com/紅動圖爸素材,可以到這里搜索一下看看有沒有你需要的素材,希望對你有幫助

⑤ 麗江古城長啥樣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岩鋪就,雨季不會泥濘、旱季也不會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緻,與整個城市環境相得益彰。位於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麗江古街的代表。麗江古城的河道上又坐落著大大小小的橋梁。

⑥ 樓蘭古城的圖片

汗~小說看多了吧,我只聽過有樓蘭古城,沒聽過別的真實存在,再者說就衛星照片的解析度,你能看出遺址嗎,況且樓蘭只不過是沙漠里的幾個土疙瘩罷了。

⑦ 求二次元古城圖片,要漂亮的


⑧ 杭州文淵獅城再現沉沒千島湖底的千年古城,值得去嗎

1959年,因為建新安江水電站,兩座名為“獅城”、“賀城”的徽州古村落一夜之間被淹沒在千島湖之下。千島湖1000多個小島在水電站修建之前,其實是許多的山峰,修建水電站之後,將新安江的水引到這里,淹沒村落和山峰,才變成今時今日的千島湖風景區。


撐一把油紙傘,穿上古典旗袍,走在青苔相間的青石板上,彷彿就是置身在這座真真切切的古城中,這座真真切切的江南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