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這是什麼野果
藍莓
英文名稱:Blueberry,意為藍色漿果,屬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起源於北美,多年生灌木小漿果果樹。因果實呈藍色,故稱為藍莓。
藍莓果實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具有防止腦神經老化、保護視力、強心、抗癌、軟化血管、增強人機體免疫等功能,營養成分高。
其中,由於藍莓富含花青素,具有活化視網膜功效,可以強化視力,防止眼球疲勞而備受注目。也是世界糧農組織推薦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並且據美國、日本、歐洲科學家研究,經常食用藍莓製品,還可明顯地增強視力,消除眼睛疲勞。醫學臨床報告也顯示,藍莓中的花青素可以促進視網膜細胞中的視紫質再生,預防近視,增進視力。[1]
中文學名
藍莓
拉丁學名
Vaccinium Spp
別稱
篤斯、篤柿、嘟嗜、都柿、甸果、篤斯越桔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s
藍莓簡介
藍莓,又名篤斯、野生藍莓被稱為都柿(大小興安嶺、伊春),甸果、地果、龍果、蛤塘果(吉林)、訥日蘇(蒙古族語)、吉厄特、吾格特(鄂倫春語)、老鴰果(貴州都勻,山裡有野生的)等。
共13張
藍莓
藍莓分為兩種:一種是低灌木,矮腳野生,顆粒小,含豐富花青素;第二種是人工培育藍莓,能成長至 240cm 高,果實較大,果肉飽滿,改善了野生藍莓的食用口感,增強了人體對花青素的吸收。全世界分布的越橘屬植物可達400餘種,主產於美國又被稱為美國藍莓。我國野生藍莓主要產在長白山、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林區,且大部分在大興安嶺地區。近幾年來才成功進行人工馴化培植,我國對藍莓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是由吉林農業大學小漿果研究所率先進入藍莓研究領域,並第一個建立了藍莓產業化生產基地。[1]
形態特徵
果實
藍莓,一種小漿果,果實呈藍色、色澤美麗、藍色被1層白色果粉包裹,果肉細膩、種子極小。藍莓果實平均重0.5-2.5g,最大重5g,可食率為100%,甜酸適口,且具有香爽宜人的香氣,為鮮食佳品。
⑵ 這個是什麼果子,野生的
看圖中果實紅色外皮,這是王瓜的果。葫蘆科,栝樓屬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紙質葉片,輪廓闊卵形或圓形,葉基深心形,上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細脈網狀;葉柄縱條紋,花雌雄異株。花梗短,稀無小苞片;花萼筒喇叭形,花冠白色,花絲短,雌花單生,子房長圓形,花萼及花冠與雄花相同。果實卵圓形、5-8月開花,8-11月結果。 中國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均有分布。生於山坡疏林中或灌叢中等處。果實、種子、根均可供葯用,中葯名分別為:王瓜、王瓜子、王瓜根;其中,王瓜具有清熱,生津,化瘀,通乳之功效。
⑶ 農村兒時的記憶里,你吃過山裡最難忘的野生果子是什麼
拐棗,羊奶子
兒時生活在貴州黔東南一個偏僻的山區里,山上的野果豐富多彩,一年四季都有吃不完的美味野果。最懷念的是和夥伴們去山上放牛和割草,這時候可以在山裡吃上各種野果。那種酸酸甜甜的味道使我們流連忘返,至今都難以忘懷。
刺梨
刺梨生長在野外的灌木叢中,在春天的時候開出粉紅色的花朵,特別漂亮。到八九月份的時候它的果子成熟了,呈扁圓形金黃色的果子,果子上長滿了肉刺,稍微不注意就被扎一下。小時候小心翼翼地摘下用鞋底來回把刺搓幾下放進嘴裡,酸酸甜甜的味道是兒時的回憶。刺梨還可以釀酒,大人小孩都愛喝,淺黃色的刺梨酒酸在嘴裡,甜到心裡。
拐棗
⑷ 這是什麼果子
蛇莓,別名:蛇泡草、龍吐珠、三爪風、鼻血果果、珠爪、蛇果、雞冠果、野草莓、蛇藨、地莓、蠶莓、三點紅、獅子尾、療瘡葯、蛇蛋果、地錦、三匹風、蛇泡草、三皮風、三爪龍、老蛇泡、蛇蓉草、三腳虎、蛇皮藤、蛇八瓣、龍銜珠、小草莓、地楊梅、蛇不見、金蟬草、三葉藨、老蛇刺占、老蛇虆、龍球草、蛇葡萄、蛇果藤、蛇枕頭、蛇含草、蛇盤草、哈哈果、麻蛇果、九龍草、三匹草、蛇婆、蛇龜草、落地楊梅、紅頂果、血疔草。
薔薇科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柔毛;匍匐莖長。小葉片倒卵形至菱狀長圓形,長2-3.5(-5)厘米,寬1-3厘米;花單生於葉腋;直徑1.5-2.5厘米;瘦果卵形,長約1.5毫米,光滑或具不明顯突起,鮮時有光澤。花期6-8月,果期8-10月。多野生於山坡、草地上、路旁、溝邊或田埂雜草中;全國各地都有分布。全草供葯用,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收斂止血作用,又能治毒蛇咬傷,敷治疔瘡等;並用於殺滅蠅蛆。
⑸ 這是什麼果子(附圖)
這是酸角!
酸角(Tamarins indica Linn)
冬春兩季,天高雲淡,風清氣爽,走進西雙版納的傣家村寨 ,很容易見到一種當地人們特別喜愛的果樹——酸角,它樹身高大,樹干粗糙,枝葉扶疏,枝頭掛著一串串、一嘟嚕褐色的彎鉤形莢果。
酸角又稱酸豆、羅望子、羅晃子、酸梅(海南)、「木罕」(傣語),為蘇木科酸角屬熱帶、亞熱帶常綠大喬木,該屬僅含酸角1種,有兩個類型:甜型和酸型。酸角喜歡炎熱氣候,在年均氣溫18ºC—24ºC,年降雨量500—1200毫米的地區都能正常生長。
酸角原產熱帶非洲,後經蘇丹引入印度繁衍栽植,生長非常適宜,以致人們誤認為酸角是印度土生土長的植物。後來酸角由亞洲南部傳播到波斯、阿拉伯國家和歐洲等地。公元前4世紀酸角曾一度風靡古埃及和希臘。在世界上所有的熱帶果樹中,酸角分布最為廣泛,除南極洲外,其它各大洲均有分布。
亞洲是世界酸角的主要出產區。印度、斯里蘭卡及東南亞各國均有栽培,主要生長於熱量條件好、降雨少、海拔不超過1500米的旱坡地。其中印度、菲律賓、泰國有成片果園,且產量都十分可觀,僅印度年產果莢達27.5萬噸,菲律賓每年出口價值8萬美元的酸角,泰國著名的甜酸角和酸酸角每年也大量出口創匯。
在美洲,酸角主要分布於拉美許多國家及美國的乾熱地區,墨西哥栽培面積在本洲最大,達4443公頃。美國主要分布於夏威夷、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南段、墨西哥灣沿岸和佛羅里達州,有著名的邁尼勒甜酸角。在瓜地馬拉,集中分布於墨塔瓜乾熱峽谷,且這里還生長有大片的野生酸角樹。
在非洲,酸角主要分布於埃及、衣索比亞、南非、賴索托、肯亞、奈及利亞、喀麥隆、蘇丹等國家的低海拔荒坡旱地和沙漠。南非、衣索比亞數量相對較多。
在歐洲,酸角主要分布於葡萄牙、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希臘等國家海拔1000米以下的近海坡地、荒山斜坡。一些家庭也喜歡種植酸角來美化庭院。
在大洋洲,酸角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斐濟等國。
酸角在我國主要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省區的南部及海南、台灣,海拔不越過1400米的旱坡荒地、乾熱河谷、庭院四旁和濱海。絕大部分處於野生和半野生狀態,面積估算不到830公頃。長期以來,由於熱區龍眼、荔枝、芒果、菠蘿、咖啡、橡膠、椰子等經濟作物與酸角的比較利益差距大,因而酸角果樹的保護與發展被人們忽視。特別是受過去極左思想的影響,大量老酸角樹遭到砍伐,資源毀壞嚴重。酸角在雲南主要分布於金沙江、怒江、元江乾熱河谷及西雙版納一帶,海拔50—1350米的熱量好的地方,自然生長有版納甜型和普通酸型兩個類型。其中川滇兩省境內的金沙江乾熱河谷是我國酸角的主要產區,年產酸角100噸,單產、品質、風味都優於省內其它地區。20世紀70年代中期,酸角曾在廣州交易會上引起國外客商注意和詢購,可惜當時限於條件未能及時開拓出口。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酸角的更進一步認識和開發,酸角已在國內外市場嶄露頭角,大放異彩。
對於人類而言,酸角幾乎渾身是寶,用途極為廣泛。酸角樹生長緩慢,壽命長達200年,其中經濟壽命約為100年。其樹型優美,枝葉常綠,是一種理想的庭院觀賞喬木,若對幼樹施以園藝盆景技術,又不失為一種上好的盆景製作材料。其花量大,花期長,4—8月均不斷開花,可謂極好的蜜源植物,其花蜜略帶酸味,口感極好,同時花又可用來做西餐沙拉。
酸角果肉富含糖、醋酸、酒石酸、蟻酸、檸檬酸等成分,在食品領域主要用來做調味品、飲料、果醬等,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在拉丁美洲和非洲市場,常見酸角調味品,而在熱帶亞熱帶國家和地區,酸角飲料和酸角混合飲料非常盛行,以致美國可口可樂公司也開始研究酸角。目前,國際市場出售的有中美洲酸角ADE汽水,印度酸角飲料,南美洲酸角與番木瓜、番石榴、香蕉等的混配飲料,泰國威士忌酸角調配酒,中國昆明酸角汁、果露等。每逢炎夏,西雙版納當地居民都喜歡選用成熟的酸角,加紅糖煮水後製成清涼飲料飲用,酸甜鮮美,祛暑解熱,或將酸角汁放在消閑食品米涼粉、米干、米線中做調味料,酸辣開胃,誘人食慾。
同時,酸角果肉又富含鈣、磷、鐵等多種元素,其中含鈣量在所有水果中居首位。所以,在醫葯方面酸角也被人們廣為運用。如常食用酸角可治腹瀉、氣脹、麻風病、麻痹、癱瘓,防治壞血病、膽汁過多,可殺死人體寄生蟲,減緩酒精、曼陀羅中毒。直介面含酸角則可生津祛暑,清熱解毒,消除咽喉疼痛,幫助消化,潔齒固齒。如與食鹽拌用可作為去風濕病搽劑。鑒於酸角的醫葯用途,英國、美國和一些大型制葯商號均已將其列入葯典,並大量向印度、埃及、大安的列斯群島、墨西哥、泰國、小安的列斯群島等國家和地區進口酸角,僅美國每年就要進口90噸用於醫葯行業。
酸角樹葉是牛羊的好飼料,個別國家還採摘葉子發展養蠶,或供人佐餐食用。嫩枝還是紫膠蟲優良寄主,可放養紫膠蟲。樹皮含單寧7%,常用來製革染色或燃燒後制墨。酸角木材的邊材黃白色,心材黑紫帶棕色,結構緻密、硬重,防蟲、耐用,韌性強,是優質傢具、建築、槍托、車軸、船幫、蒸籠等的良好用材,市場銷售中,商人們譽之為珍貴的「馬德拉紅木」。種子含澱粉63%,泰國人將其焙烤磨成粉末調制咖啡飲品。在工業上,可用於纖維上漿、彩色印刷、紙張上光、塑料加工和瓦片、木頭粘接,且酸角種子粉末替代玉米澱粉,可節約成本3成。現在,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的工業用酸角種子粉末。另外,酸角種仁還含有琥珀酸,經提煉是上等的食用油,在工業上又可用於上釉和拋光。1942年印度科學家研究發現,酸角種仁含果膠物高達46%—48%,這一發同使酸角種仁副產物得到更深層次的開發利用。
【性能】味酸、甘,性涼。歸胃、大腸經。能清熱解暑,消食和胃,利大便。
【應用】
1.用於暑熱傷津,煩躁口乾。可用本品煎湯取汁,加白糖調味服。
2.用於食積不消,嘔逆少食。但用本品,或用山楂、麥芽煎湯服。
3.用於大便秘結而有熱者,可用沸水浸泡服。
【注意】用以利大便不可煎服,否則無效。
【用法】煎湯、浸泡,熬膏。
[編輯本段]食療價值
豆科喬木植物酸豆的果實。又稱酸餃、羅望子、羅晃子、九層皮果。我國廣東、廣西、福建、台灣、四川、雲南等地均有分布。春季採收,除去種子,曬干備用。
[性能]味甘、酸,性涼。能清熱解暑,生津止渴,消食化積。
[參考]含糖類和酒石酸、蘋果酸、甲酸等有機酸。
因含大量酒石酸,故有輕瀉作用。但煮熟後此作用即消失。
[用途]用於暑熱傷津,心煩不安,口渴咽干;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飲酒過度。
[用法]泡茶,煎湯,或熬膏服。
[附方]
酸角膏:酸角250g,煎湯取汁,濃縮,加入等量白糖混勻,煎沸待冷備用。每次1匙,沸水化服。
源於《滇南本草》。酸角與白糖配伍,更可益胃生津、助消化。用於飲酒過度,心煩口渴,惡心少食。
⑹ 哪些野生的植物或其果實
1. 蛇泡兒 (蛇莓)
這種果子和草莓很相似,不過是圓形的,而且是長在地上的,藤蔓匍匐在地上,結的果子不大,小時候我媽經常為了防止我吃,就說那是蛇從那裡爬過留下的果子,吃了會中毒,嚇得我從來不敢嘗試,後來才知道這種果子還真叫「蛇莓」,不過沒有毒,很甜很脆。
童年回憶篇
小時候吃的野果野花大多是長輩告知可以吃的,有的甚至家裡年年采來入菜。
1. 蛇莓
反對高票答案說蛇莓甜甜的很好吃,這果子根本就是一泡水。而且蛇莓凸起的種子還會讓人密恐發作......然而遠看其顏色實在誘人,至今每年六七月蛇莓成熟時,我還是忍不住去草地上尋幾顆嘗嘗。
&
1. 細葉胡頹子(入侵物種)
2. Black Chokeberry
3. Cornus(四照花屬的幾種)
4. Washington Hawthorn(xx山楂)
5. Flowering Crabapple(雜交的海棠)
6. Bayberry
7. Vibernum(莢蒾)
8. Oak(橡子)
9. Black Walnut(黑胡明菜,在清明時節我們會去采,然後,我媽會把它做成清明菜團。好吃得不得了。其實正宗的清明菜團,皮不是綠色。好嗎?一個我們叫桑泡兒,因為吃完會舌頭發黑,讓大人們覺得有毒,總不讓多吃,但是我們總是悄悄的站在樹邊邊折邊吃。幸好,我們這邊的桑樹都種在地邊,個兒小也能憑借地理優勢。
可愛的野柿子。味道還不賴。這個也是本寶的心頭愛,一串紅。可以吸裡面的花蜜。好清甜,可是一朵只有一點點。從來沒有吸滿足過。遺憾
這個我們叫樹藤藤菜,學名木耳菜,口感簡直可以用絲滑來形容,而且到處都是。房前屋後都有,一般,攀著樹長。我們一般在拿來下面。我大愛,四季常有。
野葡萄,我鄰居家有一處舊房子,周圍一周都是野葡萄,好好吃,根本停不下
這個我們叫地瓜兒,通常一長一大片,酸甜可口,但是不知道為毛,大人們說家地瓜兒不能吃,因為地壩邊都是用石頭砌了一圈,所以上面攀滿了地瓜兒藤。
這個叫牛奶子,也有羊奶子。兩者口感相似。微微有點甜,沒啥多的感
這個不得不提,魚腥草,其實我們叫夾耳根,也有人叫折耳根。冬天時,我家一塊靠近河溝的地,全都是。而且是最脆嫩的那種,圖一這種都是老到不行了<img 超級鮮嫩有沒有
等到折耳根老了,我爺爺總是把它挖回來,洗干凈,曬干,拿來泡茶。清熱解毒。還是很好喝噠,又叫拐棗, 霜打之後非常甜。 孤山上藏了好幾棵
2. 龍葵,常見野草,不宜多吃,黑色的果子口感還不錯
3. 構樹果子 ,雖然看起來很不幹凈......但是很好吃啊
4. 野柿三種: 浙江柿,山柿,老鴉柿。 啊,還有西溪濕地裡面的柿子,掉在地上隨便吃。
5.野草莓兩種 :寒莓、高粱泡,常見野草
6. 胡頹子 ,這個園林植物化了,學校里就可以吃到。 前段時間很貨的日劇《小森林 》里有提到,味道非常不錯的
來北京後發現這哪能算野菜,根本就是量產的家常蔬菜好嗎!跟大白菜、油麥菜、圓白菜一個級別的,薺菜餡的餃子還有餡餅之類的很常
4.【豌豆苗】
在豌豆梗還沒開花之前揪下它的尖頭,最嫩的部分,炒著吃很好吃。方言叫做「豌豆頭兒」。5.【茭白】
現在也經常能吃到,長在水邊一、地被草花類
1.地菍( Melastoma dodecandrum)
野牡丹科野牡丹屬 別名:地腳菍
小時候家鄉的路邊、田梗邊總是有很多地菍,等果實一成熟,我們去摘來吃,吃著滿嘴都是黑色的。有時太多了吃不過來了,還拿來串珠子呢。而現在回去,似乎很少看到有地菍了,有也是很稀少,零零散散。
2.酢醬草cu jiang ( Oxalis corniculata Linn.)
酢醬草科酢醬草屬 別名:三葉草、酸草
門前屋後,石里縫間總長著這些小草,我們管它叫酸黃瓜,因為它的果實吃起來酸酸嫩嫩的。紅花酢醬的根也好吃(黃色的長得瘦弱,估計根也沒有什麼水分。 )。在地下拔出來,白白嫩嫩的,像人參,甜甜的。現今老家的門前屋後,石里縫間都是水泥,沒人關心那裡曾經長著什麼。
3.空心泡( Rubus rosifolius)
薔薇科懸鉤子屬 別名:薔薇莓
小時候在那塊空地上長著一片空心泡,一到空心泡成熟時我們就去摘。空心泡長著很多刺,在採摘過程總不免被刺到。為了吃,而負出代價,總覺得是值得的。
4.美人蕉( Canna indica)
美人蕉科美人屬 別名:小芭蕉
記憶中那是一塊小小濕地,長著一片開著紅花的小芭蕉,究竟是誰告訴我們那花蕊是甜的。吮著花兒的甜水,感覺自己是一個快樂的小蜜蜂。不知現在那塊小小的濕地還在不在。
5.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禾本科白茅屬 別名:茅草、仙茅、茅根、茅針
這種草常在田梗邊,路邊,它的根系發達,生命很頑強,一度是農民憎恨的雜草,可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代表。它的根清甜可口,也可熬涼茶喝。再強的草,現在也很少見。而何時這些被人憎恨的草,在城市綠化中一度熱了起來,有些事總是讓人想不到。
二、藤本類
1.紫玉盤( Uvaria macrophylla)
番荔枝科紫玉盤屬 別名: 牛菍子
它的果實味道非常棒,但你每一次等它由青硬狀態變成紫黑時,往往你只能找到一串中的幾顆果子,因為不單止你喜歡,其他鳥蟲獸也喜歡吃呀。
2.茅瓜( Solena heterophylla)
葫蘆科茅瓜屬 別名:老鼠拉冬瓜、老鼠瓜
我記憶我吃過我看見的最後一棵老鼠拉冬瓜長在龍井水(我們村有個龍井水的地方)旁邊。當時我們有個習俗說吃了這個瓜不能立即喝水(不知道是什麼科學)。此後再也沒有見過(除了圖片),沒有吃過。瓜熟了為紅色,入口味道怪,記憶中還是有點甜味,不然怎麼能吃得下。
3.菝葜( Smilax china)
百合科菝葜屬 別名:金剛子、金剛藤
食用部位果實,口感松沙而帶苦澀,味道不佳。
4.白花酸藤果( Embelia ribes)
紫金牛科酸藤子屬
小時候吃過它的嫩枝、嫩葉,嚼起來酸酸的。果子熟了黑色,一串串的,酸酸甜甜。
5.酸藤子(Embelia laeta)
紫金牛科酸藤子屬 別名:酸藤果
酸藤子與白花酸藤果比較像,酸藤子多為小灌木狀,白花酸藤子為藤本,它們的花與果也有不同。酸藤子的嫩枝嫩葉也能吃,酸甜有味。酸藤子果實未熟時,剝開老的外皮,吃裡面嫩嫩的肉。但嫩果經常被我們摘來當竹筒槍(小時候用竹子製成像打針筒的東西)的槍彈,而不是拿來吃。竹筒槍里的這種彈(不打眼睛)並不會傷害到人,果到之處,讓人有癢癢的感覺,達到很好玩的效果。幼果時就被我們採摘,果熟時往往只有零零星星,但很好吃。清明掃墓,正是酸藤子幼果期。有時墓地上幾棵掛著繁盛的果實,要被我們除掉了,真覺得好可惜。
6.小玉葉金花( Mussaenda parviflora)
茜草科玉葉金花屬 別名:清涼草
這草也吃過,彷彿小時候能吃的、沒毒的植物都吃過一樣。摘它的嫩枝來吃,爽脆的,清涼的,所以我們叫它清涼草。應該也會有一股刺青味,現在再也沒有吃過,不太記得了。
7.火炭母( Polygonum chinense)
蓼科蓼屬別名:赤地利
火炭母長在河邊、路邊到處都可以看到,我們當地人拿來曬乾熬涼茶,聽說清熱解毒。它的果實熟了,表皮晶瑩透剔的樣子。吃起來味道很淡,且果實很小,吃起來不爽。後來長大了,沒有去吃過,路邊也果實也沒人吃,火炭母也很少見到了。
8.馬纓丹( Lantana camara)
馬鞭草科馬纓丹屬別名:五色梅、臭草
馬纓丹的花、果都吃過。花小,但花蕊有甜份,摘一朵,一小枝一小枝花地吮吸其精華。果實熟了,黑色,吃起來有甜味,味道一般般。
9.金櫻子( Rosa laevigata)
薔薇科薔薇屬 別名: 刺梨子、山石榴
金櫻子果實有刺,果皮里的種子有毛,最難吃到它的肉了,需去刺去毛,還挺好吃。
10.深裂銹毛莓( Rubus reflexus var. lanceolobus)
薔薇科薔薇屬 別名:七葉懸鉤子
小學期間,在上學的路上,總能找到吃的。深裂銹毛莓(後來才知道學名)剛抽穗的嫩枝,剝了皮就吃。又粗,又嫩的最好吃,嫩的枝吃到肚子,木質化吃賞其水分。味道甜而帶甘,到蕊的部分逐漸變得苦澀,在當時長長的上學路上,不失為解渴良方。在春季某一個下雨過後,放學時跑得最快,走得最前,為得就是在灌木叢中採到一枝又肥又粗的嫩枝。
11.粗葉懸鉤子( Rubus alceifolius)
薔薇科懸鉤子屬
小時候門前屋後會長著這帶刺的藤,葉子肥肥厚厚的,果實熟了可以吃。現在的門前屋後再也看不見。
12.梨葉懸鉤子( Rubus pirifolius)
薔薇科懸鉤子屬
梨葉懸鉤子的果實很小,也很少。盼著上學路上那一棵果實成熟,但每一次,一個花束上只熟一棵,摘了吃了,相當珍惜,也相當滿足。
13.白花懸鉤子( Rubus leucanthus)
薔薇科懸鉤子屬
這藤一般長在山腳邊,當樹上掛滿了一個個熟了小燈籠似的果實,我們就歡喜雀躍。果實味道甜里帶酸。
三、灌木類
1.石斑木( Rhaphiolepis indica)
薔薇科石斑木屬 別名: 報春花、雷公花、車輪梅
多長在山上,清明踏春可見開花,花開得很漂亮。果成熟為黑色,好吃,但表皮肉不多。2.羅傘樹( Ardisia quinquegona)
紫金牛科紫金牛屬 別名雞眼樹、火炭樹
一般生於深山密林蔭涼處,果熟里為黑色,甜中帶澀。吃完舌頭都黑了。
3.垂花懸鈴花( Malvaviscus penliflorus)
錦葵科懸鈴花屬
垂花懸鈴花紅色,花蕊水分很甜。摘去花托,就可以吸取裡面的甜水。小時候什麼都愛吃,當時這花在我們村子裡只有一棵,而且長在上學的路上,每每放學上學我們都想著去偷摘來吃,一看到花的主人來,我們就跑。現今花已不在。至今沒吃過了。
4.粗葉榕( Ficus hirta )
桑科榕屬 別名:五指毛桃
果實只有手指大一點,但熟了真的很好吃。
5.琴葉榕( Ficus panrata)
桑科榕屬
我們那們喚作牛奶果。摘了葉子或是未成熟的果實有白色的乳汁流出。這種植物現在也很少看到了。
6.假鷹爪( Desmos chinensis)
番荔枝科假鷹爪屬 別名: 雞爪鳳、一串珠
果實很特別,因為樹在我們那地方比較少,很難待著它熟,比較難吃到。
7.桃金娘( Rhodomyrtus tomentosa)
桃金娘科桃金娘屬 別名: 崗菍、山菍
桃金娘對於大家相當熟悉了,前面的答案也有介紹。回憶起小時候有幾個山頭滿山都是,曾幾何時,山頭都是光禿禿的了,只剩山溝邊的零星的幾叢了。一講起桃金娘,似乎它乘載著幾輩人的童年,如何回憶它的味道香甜熟悉,與它的時光多麼快樂,而到底是誰讓其大面積消失,不讓它生存?到底我們都不愛它。
8.鹽膚木( Rhus chinensis)
漆樹科鹽膚木屬
大自然多麼神奇,樹上果實長著鹽著的樹也有,故其名為鹽膚木。小時候上學的路上很多鹽膚木。果實成熟時是冬天,要等霜打後鹽分才多,能吃的是其表皮,以及粘在表面的鹽分,吃起來咸鹹的,味道很特別。
9.小勾兒茶 Berchemiella wilsonii
鼠李科小勾兒茶屬
小勾兒茶這名字也是後來查的,我們管它老鼠屎兒,因為它的果實熟了是黑色的小小的,就像是老鼠 屎。小時候偶爾吃到過,但好久沒見過這種植物。剛在網路里看到這種植物是瀕危種。 四、喬木類
1.南酸棗(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漆樹科南酸棗屬 別名:五眼子
前面也有人提到過南酸棗,味道多半是酸溜溜的,只有表皮是甜甜的,吃多了,牙齒會酸軟。
2.嶺南山竹子( Garcinia oblongifolia)
藤黃科藤黃屬 別名: 山竹子、竹節果
小時候就經常到山上摘這種上果子吃。果實成熟以後酸甜酸甜,以甜為主。後來到城裡發現市場也賣這種果子,還買得特貴。心裡想,不稀罕,小時候在山裡吃得多了。
3.木竹子( Garcinia multiflora)藤黃科藤黃屬 別名:山桔子我們當地叫黃牙桔,故名思義,吃了牙齒都變黃了。未成熟很酸,成熟後較甜,口感很好。 小時候我們曾常去摘的那個樹後來被人砍了燒炭了吧。
4.蒲桃( Syzygium jambos)
桃金娘科蒲桃屬
5.水翁蒲桃( Syzygium nervosum)
桃金娘科蒲桃屬 別名:水蓊子
果實肉很少,有特別的香味。
6.番石榴( psidium guajava)
桃金娘科番石榴屬 別名:花菍、 拔子
7.大果榕( Ficus auriculata)
桑科榕屬 別名:大無花果
8.楓香樹( Liquidambar formosana)
金縷梅科楓香樹屬 別名:楓樹
9.珊瑚樹( Viburnum odoratissimum)
忍冬科莢蒾屬 別名:法國冬青
10.楊梅( Myrica rubra)
楊梅科楊梅屬
11.豆梨( Pyrus calleryana)
薔薇科梨屬 別名:糖梨果
12.橄欖( Canarium album)
橄欖科橄欖屬 別名:黃欖、青果
13.枳椇( Hovenia acerba)
14.水東哥( Saurauia tristyla)
獼猴桃科水東哥屬 別名:白飯果
15.錐( Castanopsis chinensis)
殼斗科錐屬 別名:小板栗
17.對葉榕 Ficus hispida
榕科榕屬 別名:牛奶子、多糯樹
18.楝 Melia azedarach
楝科楝屬 別名:苦楝,啞巴樹
⑺ 南方野生果子圖片這是什麼野果
銅錘玉帶草
別名:地鈕子、地茄子、地浮萍銅錘玉帶草 一年生匍匐纖細小草本, 平卧地表, 長達45cm(厘米), 須根多, 黃色, 莖綠色, 略呈方形, 有細柔毛, 節下生根.葉互生, 圓形至心狀卵圓形, 長1~1.2cm(厘米), 寬1~1.2cm(厘米), 基部心臟形, 先端鈍, 邊緣鈍鋸齒, 表面綠色, 背面淡綠色, 兩面均有短毛, 基脈5~7條.花淡紫色, 單生葉腋而與葉對生, 花梗長1~2cm(厘米), 萼5裂, 邊緣有刺毛, 花冠左右對稱, 2唇形, 雄蕊5枚, 子房下位, 2室.漿果橢圓形, 紫藍色, 有宿萼.
⑻ 這是什麼野生果子學名有沒有
紫珠(學名:Callicarpa bodinieri Levl. )是馬鞭草科、紫珠屬落葉灌木,高約2米;葉片卵狀長橢圓形至橢圓形,頂端長漸尖至短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背麵灰棕色,兩面密生暗紅色或紅色細粒狀腺點;聚傘花序;苞片細小,線形;花萼外被星狀毛和暗紅色腺點,萼齒鈍三角形;花冠紫色,花葯橢圓形,葯隔有暗紅色腺點,葯室縱裂;子房有毛。果實球形,6-7月開花,8-11月結果。
⑼ 農村有很多種類野果子,吃過最難忘的野生果子是什麼
雖然現在大家都生活在城市裡,但在我們小時候,我們的童年還是在農村度過的。在農村的兒時記憶里,大家吃過最難忘的野果子是什麼呢?
稔子
很多南方的朋友也吃過一種野果子,它叫做桃金娘,我們更常見的是將它叫做稔子。一般在7~8月份,稔子就會成熟,等它的表皮變黑,就說明可以吃了。稔子吃起來軟軟、甜甜的,可好吃了,還能將它採摘起來曬干,也能夠拿來泡酒喝。
各位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上面為大家介紹了幾種南方很常見的野果子,都是南方人兒時的回憶,不知道大家吃過幾種呢?
⑽ 野生長刺的果實圖片
圖片上為金櫻子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