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書籍函套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熊貓圖片表情包出自哪裡 2024-03-28 20:40:37
250搞笑圖片 2024-03-28 20:31:23

書籍函套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2-06-30 10:14:20

㈠ 哪位了解書籍裝幀的人士,知道書的函套一般用什麼類型的紙,謝謝了!

函套一般用硬一點的紙,像卡紙就行,但不要太硬,板紙就不行了,我們剛上過書籍裝幀的課,函套還可以用布做或者硫酸紙等等,各種各樣的材質都可以用

㈡ 書籍如何裝幀

書籍裝幀包含三大部分:封面設計,包括封面、封底、書脊設計,精裝書還有護封設計;版式設計,包括扉頁、環襯、字體、開本、裝訂方式等;插圖,包括題頭、尾花和插圖創作等。

一、封面設計
假如書籍裝幀猶如一組建築,那麼書籍封面無疑是這些建築的外觀。不管是西方哥特式的教堂,還是中國古典式的皇宮寺院,建築外觀都能體現出建築的精神。而封面也是如此,將集中地體現書籍的主題精神,它是書籍裝幀設計的一個重點。
封面的形式要素同樣包括了文字和圖形兩大類,封面設計也同樣需要突出主體形象。 但從構思到表現都講究一種寫意美。表現在以文字為主和以圖形為主的設計上,都是如此。
1.文字
封面上簡練的文字,主要是書名(包括叢書名、副書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這些留在封面上的文字信息,在設計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設計過程中,為了豐富畫面,可重復書名、加上拼音或外文書名,或目錄和適量的廣告語。有時為了畫面的需要,在封面上也可以不安排作者名有出版社名,讓它們出現在書脊和扉頁上,封面只留下不可缺少的書名。說明文(出版意圖、叢書的目錄、作者簡介)責任編輯、裝幀設計者名、書號定價等,則根據設計需要安排在勒口、封底和內頁上。 充滿活力的字體何嘗不是根據書籍的體 裁、風格、特點而定,字體的排列同樣象廣告設 計構圖中所講述的,把它們視為點、線、面來進行設計,有機地融入畫面結構中,參與各種排列組合和分割,產生趣味新穎的形式,讓人感到言有盡而意無窮。
2.圖形
封面上的圖形,包括了了攝影、插圖和圖案,有寫實的、有抽象的、還有寫意的。具體的寫實手法應用在少兒的知識讀物、通俗讀物和某些文藝、科技讀物的封面設計中較多。因為少年兒童和文化程度低的讀者對於具體的形象更容易理解。而科技讀物和一些建築、生活 用品之類一畫冊封面運用具象圖片,就具備了科學性、准確性和感人的說明力。
有些科技、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書籍封面設計, 有時很難用具體的形象去提煉表現,可以運用 抽象的形式表現,使讀者能夠意會到其中的含義,得到精神感受。
在文學的封面上大量使用「寫意」的手法,不只是象具象和抽象形式那樣提煉原著內容的「寫意」。而是似象非象的形式去表現。中國畫中有寫意的手法,著重於抓住形和神的表現,以簡練的手法獲得具有氣韻的情調和感人的聯想。有人把自然圖案的變化方法也稱為 「寫意變化」,在簡練的自然形式基礎上,發揮想像力,追求形式美的表現。進行誇張、變化和 組合。而運用寫意手法作為封面的形象,會使封面的表現更具象徵意義和藝術的趣味性。如《少年文藝》封面「少」字的大特寫,好似飄揚的紅領巾,給人一種聯想,從構思到形式上都體現了《少年文藝》的個性。而變形的兒童讀物封面,更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從中能找到童話、神話和寓言故事中自己的知心朋友。那些具有寫意的中外古今圖案,在體現民族風格和時代特點上也起著很大的作用。
3.封面整體
封面其實並不只是正面,誠然,人們關心的主要是正面。但是出於審美的高要求,不應當將反面棄之不顧,再看書脊在書架上也同樣 發揮著廣告和美觀的作用。因此,封面的正反面和書脊都應納入封面設計的范圍。整個封面是書籍裝幀大整體中的一個小整體,正反和書脊的相互關系有著統一的構思和表現,這種關系處理得成敗,同樣影響著書籍裝幀設計的整體效果。
我們可以總結出幾種類型:
A.正反面設計完全相同。或大體設計相同,但文字有所變動,正面出現書名,反面採用拼音、外語,或極小的責任編輯、裝幀設計人員名字。正反兩面色彩、設汁有所變化。
B.以一張完整的設計畫面分成封面、封 底和書脊,分別裝飾文字。
C.封底以封面縮小的畫面,或小標志、圖案與正面形成呼應。
D.書脊應該是封面設計的體現,尤其在厚厚的書籍上,表現尤為如此,而不應滿足於排列書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通過與正面書名相同的字體,在狹長的面積內,安排好大小、 疏密關系,有些運用幾何的點、線、面和圖形進行分割和與正反面形成呼應,並與之形成節奏變化。
E.書脊的設計可以獨居一面,可以用文字壓在跨面的設計上。在精裝的書籍上,常常還有護封,既能起一種保護作用,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宣傳手段,是一種小型廣告。護封設計紙張、印刷精彩,表現力豐富。有護封的封面可以簡潔些,達到變化的效果,同時又因為封面運用了亞麻布、漆布、皮革等裝幀材料和印刷工藝的制約,故採用簡潔的表現式。護封的勒口也需精心設計,成為封面整體的一部分,並可利用其刊登內容提要、作者介紹、出版信息,叢書目錄等。護封分全護封和半護封,半護封的高度只佔封面的一半,包在封面的腰部,故稱為腰帶,用來刊登書籍廣告和有關書的一些補充各項,也起著裝飾作用。
二、版面設計
所謂版面設計,就是指在一定的新聞出版物幅面內,確定版面各要素的合理布局,即確定版心的尺寸及其在版面上所佔的空間位置、文字的編排形式、文字的字體字型大小、文字的行間距、圖片與表格的位置及排版形式、版面裝飾物的使用等,使新聞出版物的版面具有美感並有獨特的風格。
在書籍的目錄或前言的前面設有扉頁。扉頁包括擴頁、空白頁、像頁、卷首插頁或叢書名、正扉頁(書額)、版權頁、贈獻題詞或感謝、空白頁等。太多的扉頁顯得喧賓奪主,因此它的數量不能機械地規定,必須根據書的特點和裝幀的需要而定。目前國內外的書籍,往往比較簡練,多採用護頁、正扉頁而直接直進入目錄或前言,而版權頁的安排則根據具體情況而正。
正扉頁上印有書名、作者名、出版者名和簡練的圖案。由於人們的閱讀習慣。正扉頁的方向總是和封面一致。當我們打開封面、翻過環襯和空白頁;文字就出現在右邊版心的中間或右上方。除此也有利用左右兩面作為正扉頁的設汁,稱為兩扉頁。扉頁上的字體不宜太大,主要採用美術字與封面的字體保持一致。扉頁的設汁非常簡練,並留出大量空白,好似在進入正文之前有塊放鬆的空間。
無論打開正反面封面,總有一張連接封面和內頁的版面,叫做環襯,目的在於封面和內心的牢固不脫離。精裝書的環襯設計也很講究,採用抽象的肌理效果、插圖、圖案,也有用照片表現,其風格內容與書裝整體保持一致。 但色彩相對於封面要有所變化。一般需要淡雅些,圖形的對比相對弱一些,有些可以運用四方連續紋樣裝飾,產生統覺效果,在視覺上產生由封面到內心的過渡。
版面設計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使形式最好地表現版面內容,另一方面是為了建立版面的風格。一般而言,不同的新聞出版物的版面風格都應有所不同。但同一種新聞出版物的總體風格應保持一致。
怎樣利用版面設計的手段達到設計版面的風格目標呢?一般認為有如下幾種方法:
1.從字體、字型大小上來體現。如有的版面不用黑體字以保持淡雅的風格,有的版面則大量採用新型字體以體現其新穎、活潑的風格;
2.從正文行距行寬來體現。如有的版面加大行距以使版面明朗悅目,有的版面行寬很長使版面莊重典雅;
3.從圖片、表格的形式上來體現。圖片表格的大小、形狀、數量的多少以及位置的安排都能給版面帶來不同的特色;
4.從版面裝飾來體現。版面裝飾主要指花邊、花線、題花、網底、加框等裝飾性符號。版面裝飾符號如何安排也是體現版面風格的重要手段;
5.從版面空間來體現。有的版面空白多,以體現明朗清秀的風格;有的版面空白少,以容納更多的信息量。
應該說,版面設計工作是一項具有較強的創造性的工作。版面設計人員起碼應具備以下素質:
1.應了解新聞出版工作的各環節,懂得整個編輯排版流程;
2.有較強的新聞理論業務知識,有敏感的「新聞鼻」,也就是說要「識貨」,知道那些新聞是最重要的,能基本判斷稿件新聞價值和宣傳價值的大小;
3.應熟悉一些印刷知識並掌握排版和製版的知識。就現代報紙版面設計人員而言,應掌握激光照排技術;
4.應熟悉本社激光照排系統中字體、字型大小、版面裝飾符號的種類並能熟練應用之;
5.應了解各種製版方法對原稿的要求;
6.有一定的美術知識修養;
7.此外,還應該研究版面的構圖、版面的結構模式、版面的風格、版面的閱讀適應性以及版面的美化等,使版面設計給人以美感並有利於閱讀。
三、插圖
插圖是一種繪畫,但是不同於一般獨立欣賞性的繪畫,它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又具有必 要的從屬性。插圖必須具備一定的繪畫條件,不依靠文字。也能從它的形象本身.表現一定 的主題,同時又必須服從原著,成為輔助者,這 就是插圖的含義。
插圖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文藝性的插圖。畫者通過選擇書中有意義的人物、場景和 情節,用繪畫形象表現出來,可以增加讀者閱讀書籍的興趣,使可讀性和可視性結合起來· 加深對原著的理解,同時又得到不同程度的美 的享受。另一類是科技及史地書籍.這類插圖 以幫助讀者進一步理解知識內容,以達到文字 難以表達的作用。它的形象語言應力求准確、 實際,並能說明問題。一個蘋果的照片能幫助 我們看到非常客觀的形狀、顏色、結構和質感。 一粒種子的說明圖,不僅能再現它的形狀、結 構,而且能把它在土壤中發芽的過程體現出來。
文學插圖可以說是文藝性插圖的典型.包括了題頭、尾飾、單頁插圖和文間插圖。其表現 形式多種多樣:有水墨畫、白描、油畫、素描、版畫(木刻、石版畫、銅版畫、絲網畫),水粉、水彩、漫畫等等。有寫實的.也有裝飾性的。插圖創作的第一步,在於對原著的理解。不但要了解具體內容和要求,了解原作的主題精神,還要通過深入閱讀原著,搞清原著是中國文學,還是外國文學?是古典文學還是兒童文學?是小說、 散文、詩歌.還是童話、寓言、笑話?原著風格是粗獷豪放、細膩嚴謹,還是熱情活潑、純朴深沉?原著中所描寫的歷史時代、人物形象、服飾道具、日常習俗、建築環境等。並且通過視覺形象資料加深理解,因為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而 美術是視覺的藝術,沒有文學中所描寫的生活體驗,很難在畫面上體現文學內容。只有查閱有關資料,如其民族、時代相近的繪畫、雕塑、 建築、工藝品.以及各種文物資料進行分析,將各種感受聯系起來,加以綜合研究,找出規律,以此為依據,按原著要求確定作品的基調,貫串於全部畫幅中。這樣書中的形象、資料中的形象、加上自己的想像,做到心中有底,才能表 現深入,而不至於概念,同時也是一種個人的積累不斷提高的方法,為以後的創作打好基礎有了這一步,則要對原著進行提煉,找到有戲可唱的情節內容。文學原著的篇幅很長,插圖又不是連環畫式的以圖為主、一本書只安排幾幅插圖,這就需要我們通過一幅插圖抓住 一段文字的情節內容的主題,將最具有典型意 義的文字內容,並適合於繪畫表現的情節表現出來。這種插圖不是停留在看文識圖上,而要 經過再創作,使其具有藝術個性的感染力.同 時也要深入具體、刻劃入微,讓讀者從中既能得到藝術的享受。又能感覺到具體的生活形象。陳老蓮的《窺簡》一圖,擇取營駕躲在屏風一端看信,發自內心深處的喜悅,紅娘偷偷從屏風另一端察看,她那手指點在唇邊,輕是機靈的神態,活現出少女聰敏活潑的形象。畫面處理極為簡潔,以一扇精彩的屏風展現了閨房的環境,上面的花鳥畫,無論是飛翔交朴的蝴 蝶,還是切切私語的鳥兒,都巧妙著營營的美好願望。極為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這個道理。
正因為一張插圖要表現眾多的文字內容,有的插圖採用了將不同時間、地點納入一幅畫的方法;寫實性的插圖運用了蒙太奇的手法;裝飾性的插圖不受透視、比例等客觀條件的限制,更多地根據立意組織在畫面之中,中國的傳統繪畫和民間繪畫都採用了這種方法。
插圖的形式表現豐富,同樣按寫實和裝飾兩大類來分,各個國家的插圖都有自己風格,即使同一國家、同一類文學作品,也會因為各個插圖家的藝術修養、對原著的理解不同,采 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內容、不同的畫面形式來表現。而作為一個插圖畫家,面對著不同內容題材的書籍,要認真研究思索,找到恰當的手法去表現,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去對待。黃永玉的插圖《阿詩瑪》不僅集中而真實地表現了主人翁的歡樂與幸福,勞動與英勇,困難與遭遇,而且對詩的節奏、情緒和風格的表達,也有著周密的匠心經營。整套插圖富有韻律感的構圖、流暢的線條、樸素淡雅的色彩、變化豐富的 刀法和裝飾味。但他為《葉聖陶童話選》、《馮雪峰寓言》作的插圖,根據原著不同風格,又採用了不同的表現手法。在《葉聖陶童話選》的插圖中,出於畫家對童話的理解和兒童欣賞要求的熟悉,更加發揮藝術的誇張和想像,滿足兒童對新奇、強烈、稚氣和擬人化的興趣。一個個充滿人格化的動物生動活潑地出現 在小讀者的眼前。
一本書的插圖,不會僅僅一張,因此插圖與插圖之間也是一個整體的關系問題。作為文章開幕用的題頭、閉幕用的尾飾和文本中間的插圖,要處理好與字和空間的關系。整套的插圖在構思時就要有個整體設計安排,封面、環襯、扉頁 到尾聲上的插圖,以及裝飾圖案,要貫穿在書籍的主題中,並在書籍裝幀這組「建築」中達到和諧完美,讓讀者在游覽過程中得到充分的精神享受。

㈢ 麻煩提供一些在製作個人書籍時封面、書頁的背景素材。

我幫你挑的 不一定符合你的心意。建議你去專業的圖片素材網站看看吧,素材公社啊,素材天下啊,紅動中國啊都有大量素材供你參考的。

㈣ 找一些淺顏色的,好看些,適合做書籍封面的圖片。大概7張左右。

藍色、橘黃、淡黑、黃色、粉紅、白色、草青

㈤ 書籍裝幀

中國的書籍出版有著悠久的歷史,書籍的裝幀形制,也是隨著書籍的生產工藝和所用材料的發展變化而不斷地演變著。
一般認為,中國最早的書籍是商代刻有文字的龜甲或獸骨,距今已有3000餘年。當時,為了便於保存,將內容相關的幾片甲骨用繩串聯起來,這就是早期書籍的裝幀形式。

從商代後期開始,出現了青銅器銘文,統治者將重要文書鑄於青銅器上。特別是到了西周,銘文可以容載較多的文字。西周的毛公鼎的銘文達500字,因人們多把古代這種鑄之銅器上的銘文看作古代「原始書籍」形式之一,故多數書史家認為,它也是古代書籍裝幀的一種形制。

竹簡是紙發明前最具代表性的書籍形制。它可以根據文章的長短,任意確定簡數,一簡書字一行,最後用上下兩道繩編串起來,卷捆後保存,還有葦編和絲編兩種,考究者用織物縫袋裝入。竹簡約起源於西周後期,一直延用到公元4世紀。竹簡除以竹製成外,也有用木者稱木簡。與竹簡並行的還有木牘,製成長方形木片,用於書寫短文。

帛書是略晚於竹簡的一種書籍形式,它是將文字書寫於絲織品上,其裝幀形制是縫邊後成卷存放,由於材料昂貴,多為統治者書寫公文或作繪畫用,一般書籍使用較少。石經也是古代書籍的一種形制。最有代表性的是《熹平石經》,它開刻於東漢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將儒家七經刻於46塊石碑上,總字數20多萬字。它立於洛陽太學門前,供人們閱讀、傳抄和校正,它的功能超過了一般書籍。其形制是雙面刻字,文字豎向閱讀,行列整齊,碑呈U字形排列。其它如隋代開刻的房山雲居寺佛教石經,雖年代晚於《熹平石經》,但其影響更大,價值亦高。

紙張發明後,出現了一種拓印形式。它可以將各種石刻文字復制在紙上,經裱裝成卷後便於保存和閱讀。後來這種方法又用於青銅銘文的拓印和陶文的拓印。從南北朝到隋代的宮廷藏書中,各種拓印件是一個重要的類別。

紙發明於公元前二世紀;從公元二世紀起,紙才較多地用於書寫;公元二世紀,紙的使用才更為普遍,成為書籍載體的主要材料,紙質寫本書籍的裝幀形制有多種變化,最早的寫本書延用了簡策和帛書的形式,即卷軸裝。唐代初期,在卷軸裝的基礎上,又出現一種旋風裝,過去,由於只見記載,未見實物,因而對旋風裝的形制眾說不一。宋代張邦基稱這種裝幀為「逐頁翻飛,展卷至末,仍合為一卷」;清代葉德輝稱其為「鱗次相積」;也有人認為是將經折裝首尾相連即為旋風裝。後來發現了唐代《唐韻》寫本,是將所寫書頁逐張依次錯開貼於卷軸底紙上,閱讀時打開逐頁翻閱,讀畢仍卷為一軸,其外觀與卷軸相同,從而證明前兩種說法是正確的。

經折裝起源下南北朝,其形制是將所寫書頁按順序裱貼在一起,再一正一反連續折疊,再裱以前後護封。

印刷術發明前,書籍的裝幀形制,一般只有上述幾種。印刷術發明後,卷軸裝、經折裝仍在繼續使用,但在使用材料,開本的大小,裝潢工藝等 方面,仍不斷有新的發展。並且隨著印刷技術的發展,新的書籍裝幀形式也不斷出現,先後有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等。

二、遼金時代北京的書籍裝幀

印刷術的發明,標志著書籍的出版進入了新的時期。由於生產手段的改變,使書籍能夠快速大量地生產,使更多人能有讀書機會;書籍需求量的增加,又促使了出版印刷業的繁榮和發展。出版者對書籍的裝幀形制則越來越重視,從開本的選用、版芯的大小、字體和行格、裝幀形式、封皮的用料等,都體現了完整的古代書籍裝幀藝術。

印刷術發明於隋未唐初,現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刻印於公元704年前後的《無垢凈光大陀羅尼經》,敦煌發現的《金剛經》。刻印於公元868年,都為卷軸裝。由此可知,卷軸裝為印刷術發明初期最常用的一種裝幀形式。最早印刷的一般書籍是《唐韻》,其裝幀形式可能是旋風裝,約印於唐晚期。

從唐到五代,印刷還不普及,只有西安、四川、淮南、汴京、吳越等地有印刷記載。到宋代,出版印刷業才逐漸普及,政府印書、民間印書、學校印書、寺院印書都發展起來,印書的地域也更為廣闊。與此同時,北京也出現了出版印刷業。

過去對遼代北京印刷的書籍,多數只見於記載,實物留傳的很少。例如:遼統和十五年(公元997年)燕京僧行均編的《龍龕手鏡》,乾統年間(公元1101~1110年)刻印的醫書《時後方》、《百一方》,以及遼代刻印工程浩大的佛經總集《契丹藏》。1974年在山西應縣木塔四層佛像胸中,發現了一批遼代印刷品,大部分為北京所刻印,其中刻印年代最早的是遼統和八年(公元990年)「燕京仰山寺前楊家印造」的《土生經疏科文》一卷,最晚的為天慶年間(公元1111~1121年)刻印的《菩薩戒壇所牘》一書。其他書籍有《契丹藏》及遼代刻印經卷47件,遼刻書籍8件,雕印著彩佛像6件,其刻印年代為公元990~1121年之間。從這些印刷品的題記中,我們還知道了一批遼南京(今北京)的刻印單位,其中有「燕京仰山寺前楊家」、「燕京檀州街顯忠坊南頰住馮家」、「大吳天寺福慧樓下成家」、 「燕京憫忠寺」、「燕京聖壽寺」等。由此可以看出,遼代北京的印刷業已十分興盛。

北宋最早刻印的書為開寶五年(公元972年)的《尚書》和《經典釋文》,《開寶藏》則刻印於開寶四午《公元971年》至太平興國八年(公元983年)。而北京最早刻印的書籍,比北宋只晚18年,由此可見北京出版印刷的歷史,也是十分悠久的。

從這些遼代北京的印刷品來看,多數為卷軸裝,也有蝴蝶裝和經折裝。有的書籍還經過染潢防蟲處理。其中《契丹藏》是最具代表性的遼代北京印刷品,紙墨、刻工、裝幀都十分考究。每卷卷首都有圖畫,代表了我國古代書籍重視插圖的優良傳統。從遼代現存書籍的刻印、裝幀水平來看,北京的書籍出版印刷的歷史,似應再向前推移。

在應縣木塔中,還發現幾件雕版印刷著彩佛像,它是採用雕版方法印刷線條輪廓後,再用手工塗染成彩色。這是距今發現最早的印刷塗彩張貼掛圖。

公元ll27年,金滅遼,定燕京(今北京)為中都,這里成為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海陵王貞元元年(公元1153年),金政府設立秘書監和國子監,專門從事書籍的收集、出版、印刷。金軍佔領汴京後,又將那裡的大批書籍、印版運到北京,汴京的一批刻版、印刷、裝訂工匠也來到北京,使北京的刻印裝力量又進一步擴大,由於金政府的重視,北京出書的品種大大超過遼代。據統計,金代北京出版刻印的書籍有經史子集。醫學、道藏和佛藏,總計超過200種。

金代北京的書籍裝幀形制,大約與南宋相同,北京的印刷品中卷軸裝已很少使用,佛藏和道藏多用經折裝,一般書籍多用蝴蝶裝。

蝴蝶裝是印刷術發明後新出現的書籍裝幀形式。有人推斷,五代馮道組織刻印儒家經典,使用的就是蝴蝶裝,但無實物留傳,還難以確定。北宋初年,所印經、史著作,都用蝴蝶裝,並很快在全國通行。從遼代開始,北京也使用蝴蝶裝,其進程大體和中原一帶相當。

蝴蝶裝的應用,是書籍裝幀形制的一大改革。是書籍從卷軸、經折向冊頁的轉變,從而確定了一直延用至今的書籍基本裝幀形制。

三、元代北京的書籍裝幀

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遷都燕京,改名為大都,此後近百年間,北京成為全國政治、文化的中心。元朝在出版,印刷等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例如,印書的品種超過前代;木活字的首創和應用,朱墨雙色套印書籍以及包背裝的推行和廣泛應用等。

元政府十分重視書籍的收藏、出版和印刷,編修所、秘書監、經籍所主要從事書籍的出版、印刷和收藏,興文署、藝文監、廣成局、國子監等機構,也從事書籍的出版印刷。政府還設立專門的歷書編印機構、每年出版印刷大歷、小歷、回回歷三種,印量達300多萬冊。由於政府的提倡,京城民間的印刷業也十分繁榮,他們編印的多為戲曲、話本、詩詞等書。

元代北京出版書籍的裝幀形式,以蝴蝶裝、經折裝為主,蝴蝶裝多用於一般書籍,如政府編印的經史類書籍。經折裝則多用於佛經。在字體方面則多選用趙體,民間出現的話本中,使用了較多的簡化字。

元代的蝴蝶裝書籍中,出現了一種開本較大、版芯較小的書籍裝幀形式,這是前代所少見的。如元大德年間刻印的《夢溪筆談》一書,開本為高416毫米,寬280毫米,而整版版芯的尺寸只有高152毫米,寬200毫米,版面的四邊留有很大的空白。兩空白面之間墊一張白紙,並與兩白面粘連在一起,克服廠一般蝴蝶裝在閱讀時需翻過一空白頁的缺點。封皮用硬紙裱以織物。這種裝幀形式在古代是很少有的。元代中期開始,書籍多用包背裝。色背裝的工藝特點是:本頁齊中縫文字向外折疊,配頁後,撞齊,訂口在書頁空白邊,用紙捻穿訂扎平,訂口外裁切,書背刷糨糊,貼上封皮後,裁切上下書口。一般書籍多用厚紙作封皮,宮廷用書,則用紙裱以黃綾。元代北京印刷的《秘書監志》一書中,記有表背匠焦慶安的打麵糊物料配方:黃蠟、明膠、白礬、白芨、藜簍、皂角、茅香各一錢,藿香半錢,白面五錢,硬柴半斤,木炭二兩。這個配方中,包括了粘合劑、防腐劑和芳香劑三大部分,可見當時書籍裝幀的用料是很科學的,它可以使書籍長久保存。包背裝較蝴蝶裝有很多優點,一是閱讀方便,二是書籍更為堅固耐用。也是書籍裝幀形式的一個重要階段,它更接近於今天書籍的裝幀形式。

四、明代北京的書籍裝幀

明代是我國古代出版印刷業最為輝煌的時代,而只有到了明代,北京才真正成為全國出版印刷的中心。

明代的中央很多機構,都從事出版印書活動,而印書的內容按其職能各有側重,北京國子監主要印刷教育用書(如經史類書),欽天監以印歷書為主,禮部主管地方政府的印刷,此外如都察院、太醫院、史局、兵部、工部、順天府等機構,也都從事過印書活動。有的部門還設有印刷所。

明代在北京設立的司禮監經廠,是一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印刷廠,其總人數為120O人。其中從事書籍裝幀的工匠就有700多人。

明代北京的民間印刷業也很繁榮,分布在京城的印刷作坊有十幾家。明代北京的書籍裝幀,是歷代集大成者。書籍的開本大小、開本比例形式多種多樣,歷代的書籍裝幀形式,都有使用,而工藝則更為考究。

明代北京所印書籍的裝幀形制,以經廠本最有代表性。它所印的經史類書籍,版面行格疏朗,字體楷書端正,大黑口、雙魚尾、注釋用雙行小字,多採用包背裝。藏書家多稱「監書天下第一」。經廠印刷的《大統歷》,有兩種裝幀形式,一種是包背裝,一種是經折裝,印刷有墨印和藍印兩種。凡經廠所印的各種書籍,封皮用料有幾種不同的檔次,以黃綾裱紙包皮者,多供宮廷使用;以素色綾絹裱皮者,多供官員使用;以厚紙包皮者,可供一般官員使用或向民間出售。經廠印裝的《大藏經》(北藏),為經折裝,長度約一尺,封皮用硬紙裱以黃綾及各色彩綾,其裝潢十分考究。明代北京的巨帖寫本書《永樂大典》,共11095冊,書高一尺七寸,寬一尺,為歷代開本最大的書,也近似於黃金比例。該書為包背裝,封皮裱以黃綾,是歷代書籍裝幀中最為壯觀者。

線裝是明代興起的一種新型書籍裝幀形制,也是我國古代最完美的一種書籍裝幀形式。線裝書的加工流程為:折頁、配頁、撞齊、訂紙捻、配封皮、三面裁切、打眼、穿線、包書角等。明代線裝書的封皮,多數為紙面,選用較厚的紙,或幾層紙滾貼而成。較為考究的書皮,則在厚紙上滾以布、綾、錦、絹等織物,包角是在書的訂口上下兩角裁切邊處貼以細絹,以使其美觀堅固。有的書還有書根,即在書的下切口靠訂口處寫上書名及卷次,以便於閱讀時查找。線裝的訂眼是為了穿線,隨書的開本大小和設計要求,有四眼、六眼、八眼不等。訂線多用白絲線穿雙道,書要壓實,線要拉緊。明代孫從添在《藏書紀要》中說:「訂線用清水白絹線雙眼訂結,要訂得牢揪得深,方能不脫而緊,如此訂書乃為善也。」

線裝書的封皮文字稱書箋,只有書名和卷次,印或寫在長條紙上,貼於封面的左上角。扉頁所載內容較詳細,有書名、出版印刷者名、出版年代等。更詳細的出版情況,多印於書後。有些政府出版的書籍,還在書的第一頁或封面蓋有印章。最有代表性的是經廠印刷的《大統歷》,不但蓋有政府公章,並有政府文告,申明不得私自翻印。

明代北京的書籍裝幀還包括函套,以便將一部書的各冊包裝為一個整體。函套多用厚紙板外裱以藍布(也有用綾錦者),隨書的大小、厚度而制。函套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四麵包裹,露出書的上下口,稱半包式;另一種是將書的六面全部包裹,稱全包式。除厚紙布面函套外,還有夾板和木匣兩種外包裝,夾板式是用兩片與書同大小的木板,夾於書的上下,再用布帶捆牢。木匣則是按一部書的大小,製成木匣,將書裝入。

明代北京的版本中,還有一種書頁內襯紙的裝幀形式,這多用於較薄的紙張,有一種羅紋紙,薄如蟬翼,透印嚴重,襯紙後不但克服了透印現象,也增加了書頁的強度。由於刻版和印刷技術的發展,為書籍的裝幀藝術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其中包括版面藝術、字體藝術,插圖藝術和文字的多色印刷。明以前的印書字體,多選用顏、歐、趙等名家書體。明初開始,書籍用字一改傳統風氣,改用橫平豎直,橫輕豎重的匠體字,這就是現在書籍常用的宋體字。宋體字萌芽於宋,由還不成熟而未能推廣。成化年間,國子監、經廠的版本中,開始使用宋體字,從而很快在全國推廣,字體的風格也有粗體、中粗體和細體幾種。這種印刷專用字體的廣泛應用,標志著古代書籍版面藝術的新發展。我國古代書籍的插圖藝術,有著優良的傳統。唐代的佛經印刷中,就配有卷首圖,宋代有插圖的書籍就更多了。到了明代,書籍的插圖藝術達到很高水平,在民間刻印的戲曲、話本中,使用較多的雕刻精美的插圖;官方出版的科技書、醫學書、方誌書中,也使用了較多的插圖,特別是宮廷使用的啟蒙讀物中,出現了短版彩色印刷的插圖。出於書籍產量的大增,使社會的中下層人士也有讀書機會,從書籍的裝幀形式來看,也分成不同的檔次。就是經廠本,也分為不同的裝幀檔次,既有供上層使用的豪華本,也有供中下層人士使用的普通本。民間作坊的印本,主要供社會一般人士需要,從刻印到裝幀,也力求簡朴實用,成本較低,在開本上,既有較大的開本,也有中小開本。明代孫從添在《藏書紀要》中說:「裝訂書籍不在華美飾觀,而要護帙有道,款式古雅,厚薄得宜,精緻端正,方為第一。這代表了明代人對書籍裝幀的一般要求。

五、清代北京的書籍裝幀

公元1644年,清政府在北京建都,這里仍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清政府十分重視書籍的出版印刷,並設立了專門從事書籍出版印刷的機構--武英殿。

康熙年間,集中了一批知識分子,編纂了《古今圖書集成》,並製造銅活字25萬個,印刷了這一大部頭叢書。乾隆年間,武英殿在金簡主持下,又刻制棗木活字大小各一副,共計253500個,乾隆皇帝親自將活字版定名為「聚珍版」。除用這套木活字排印了《武英殿聚珍版叢書》外,還印了其他一些書籍。清政府除用活宇版印書外,也用雕版印刷了較多的書籍,以《耕織圖》、《南巡圖》等質量最高。

清代北京印刷的一大特點,是民間印刷作坊的興盛,據統計最多時有120多家,集中在隆福寺和琉璃廠兩處。在這些作坊中,也有專門從事書籍裝訂和字畫裱裝者。

清代最通用的書籍裝幀形式是線裝,卷軸裝、經折裝、蝴蝶裝和包背裝等,都有使用。卷軸裝在清代多用於字畫的裝裱,其裝裱工藝十分精緻考究。底面多用上等宣紙,畫芯四邊裱以素色彩綾,軸外裱以錦緞,軸頭用料則分為不同的檔次。經折裝除用於佛經及字帖外,也用於一般書籍,宮廷印刷的《耕織圖》,《南巡圖》等,刻印十分精良,其裝幀採用經折裝,所不同的是開本約一尺見方,封皮用厚紙板裱以黃綾。康熙、雍正年間刻印的《龍藏》,共720冊,全為經折裝,書皮裱以黃綾,10冊一函,規模巨大。蝴蝶裝在宮廷印刷的書籍中也有使用,我曾看到過一本清代中期的蝴蝶裝書,用上等宣紙印刷,版邊留有較大空白,封皮用硬紙板裱以黃綾,並有前後環襯頁,一邊裱於封皮內側,裝幀平整,裁切跟齊,屬於宮廷書籍裝幀之上品。包背裝在清代也有較多的使用,乾隆時期編纂的《四庫全書》一套共36315冊,為著名的寫本,共抄寫七部,共計254205冊,全為包背裝。全書封皮用厚紙外裱綾衣,四庫分別用不同顏色,其經庫用綠綾,史庫用紅綾,子庫用藍綾,集庫用灰綾,最後分別用木函裝書。線裝為清代書籍裝幀的主要形式,除皇家用書的封使用料有特殊要求外,一般的線裝書則力求「護帙有道,款式古雅,厚薄得宜,精緻端正」四大要素。其封皮有紙面和市面兩種,封面多貼書簽,書本部較薄,一部書裝於函套。清代線裝書的前面多留有一、二張白頁,其後才是扉頁,內容有書名、刻印者名及年代、地點等。函套多用半包式,底口多有書根字,寫有書名、卷次等。

從開本大小來看,清代則是多種多樣,政府出版物的開本都較大,民間出版物多為中小開本,有一種稱為夾帶本的,是歷代最小的開本,約相當於今天的128開,字很小,但印刷裝訂都很精緻。

清代出現了一種連續性出版物,一種是《晉紳錄》,一種是《京報》,《晉紳錄》按季出版,內容為中央、地方官員的名錄,以紅紙為封皮,稱為紅皮書。《京報》相當於今天的報紙,但也裝訂成冊,每期二三頁或六七頁不等,封皮有白紙,黃紙不等,封面蓋有紅色「京版」二字,有刻版和木活字兩種,由於有時限性,印裝都十分粗糙。但作為連續性出版物,在出版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從18世紀初期開始,西方的印刷技術逐漸傳入我國,近代出版印刷業開始興起。隨著新型印刷技術的應用,書籍的裝幀形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今天所使用的冊頁裝及矩形開本等基本形式,則起源於我國的宋代,約公元14世紀,逐漸傳向西方。雖然在材料、工藝方法等方面有階改進,但其基本形式,仍為中國古代所首創。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㈥ 請問,什麼是圖書的勒口,護封,函套和環襯

1,勒口是平裝書的封面前口邊大於書芯前口邊寬約20~30mm,再將封面沿書芯前口切邊向里折齊的一種裝幀形式。

2,從護封這個名詞本身來看,並不能完全說明或只能部分說明它的含義。當然,護封的任務是保護封面的。在通常情況下,書籍在運輸的過程中,是用紙包裹好了的,以免在途中遇到臟物而受到損害。但到了書店之後,保護書籍的是護封。我們可以想像,讀者在書店裡好奇地拿起一本書,翻閱書的內部,但大多數的讀者仍把它放回去,繼續選擇他需要的書籍。這樣一來,一本書往往要經過許多隻手的翻閱以後才賣出去,必然會受到一些損害,而護封被弄臟或破損之後還可以換上一張新的。此外,擺在櫥窗里的書籍,由於光線和日光的照射,容易褪色和捲曲變形,那麼護封就能減輕這種受損的情況
但護封最重要的是另一個任務,即護封能幫助銷售。它是讀者的介紹人,它使讀者注意它,靠近它,向讀者介紹這本書的精神和內容,並鼓勵讀者購買這本書。

3,函套多用厚紙板外裱以藍布(也有用綾錦者),隨書的大小、厚度而制。函套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四麵包裹,露出書的上下口,稱半包式;另一種是將書的六面全部包裹,稱全包式。除厚紙布面函套外,還有夾板和木匣兩種外包裝,夾板式是用兩片與書同大小的木板,夾於書的上下,再用布帶捆牢。木匣則是按一部書的大小,製成木匣,將書裝入。

4,無論打開正反面封面.總有一張連接封面和內頁的版面.叫做環襯.目的在於封面和內心的牢固不脫離。精裝書的環襯設計也很講 究.採用抽象的肌理效果、插圖、圖案.也有用照片表現.其風格內容與書裝整體保持一致。 但色彩相對於封面要有所變化。一般需要淡雅些.圖形的對比相對弱一些.有些可以運用四方連續紋樣裝飾.產生統覺效果.在視覺上產 生由封面到內心的過渡。

㈦ 求一份書籍裝幀設計交作業- 要求很簡單,書籍裝幀組成的封面這些。按JPG圖片完成

要設計的內容呢?事成之後我要100分。沒有問題的話就呼我吧



㈧ 書的涵套是什麼

准確的寫法是函套。

是書籍裝幀的一種模式:函套多用厚紙板外裱以藍布(也有用綾錦者),隨書的大小、厚度而制。函套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四麵包裹,露出書的上下口,稱半包式;另一種是將書的六面全部包裹,稱全包式。除厚紙布面函套外,還有夾板和木匣兩種外包裝,夾板式是用兩片與書同大小的木板,夾於書的上下,再用布帶捆牢。木匣則是按一部書的大小,製成木匣,將書裝入。
簡單來說就是書籍封面外的一層包裝

木匣是木匣,函套是函套,還是有區別的。至於木匣里能否做函套,想必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不常見罷了。

㈨ 書的封面上套著的橫條紙,叫什麼

叫腰封。

腰封也稱「書腰紙」,圖書附封的一種形式,是包裹在圖書封面中部的一條紙帶,屬於外部裝飾物。腰封一般用牢度較強的紙張製作。包裹在書籍封面的腰部,其寬度一般相當於圖書高度的三分之一,也可更大些;長度則必須達到不但能包裹封面的面封、書脊和底封,而且兩邊還各有一個勒口。腰封上可印與該圖書相關的宣傳、推介性文字。腰封主要作用是裝飾封面或補充封面的表現不足。一般多用於精裝書籍。

腰封是上世紀90年代從日本傳入中國的,此後在圖書出版、圖書裝幀中已成風尚。作為圖書的附屬品,好的「腰封」是圖書裝幀藝術設計的一部分,再加以對書籍內容介紹的簡潔精巧靈動,不僅可以方便讀者選購圖書,而且還成為書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9)書籍函套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書籍包裝出版術語:

1、環襯

環襯是設置在封面(書殼)與書芯之間的襯紙,因其以兩頁相連環的形式被使用,故稱「環襯」,也叫「蝴蝶頁」。在書芯前面的叫前環襯,在書芯後面的叫後環襯。

2、書簽帶

書簽帶是一根一端粘連在書芯的天頭脊上,另一端不加固定的織物細帶子,作用與書簽相仿,故名。

3、版心

版心是版面上容納文字圖表(一般不包括書眉、中縫和頁碼)的部位,由文字、圖表(包括字空、行空和段空)構成。

4、函套

函套分「書函」與「書套」兩種。書函是我國傳統圖書護裝物,用厚紙板作里層,外裱織物。書套是一側開口的硬質紙盒,規格略大於需要放置的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