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有古典園林設計的CAD圖 包括平面圖、鳥瞰圖、剖面圖、立面圖
沒有古典的園林這個幫不上你了,如果是普通的園林的平立剖和鳥瞰那還行,只能是給你放些類似的提供個思路看看吧
⑵ 法國古典園林
法國古典主義造園藝術探源
《世界商業評論》ICXO.COM ( 日期:2005-04-12 09:18)
--------------------------------------------------------------------------------
法國位於歐洲大陸的西部,國土總面積約為55萬平方公里,為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其平面呈六邊形,三邊臨海,三邊靠陸地,大部分為平原地區。由於它位於中緯度地區,故而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呈明顯的海洋性氣候。這樣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為與周邊地區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也為多種植物的生存繁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從而為造園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此外,在世界園林體系中,由於受法國文化、經濟、思想意識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法國古典主義造園藝術在世界園林體系中獨樹一幟,影響深遠,它的代表人物是昂德雷.勒諾特爾,代表作品有孚-勒-維宮和凡爾賽園林。但就法國整個古典園林而言,其本身也經歷了一個產生與發展的過程。
大約在公元500年,法國就已經有對供游樂的園子的簡單描述。當時在王公貴族們的園子中,以實用為主,如栽種果樹、蔬菜等植物,這樣的形式可以看成是園林的萌芽時期。這與我國的古典園林中最初的園林形式囿--所以域養禽獸也是有所區別的。不過,從它的使用者來說,都是為了滿足統治者的需要,這一點上又是相同的。此後,雖然在它的園林中增加了觀賞植物的品種,並開始了觀賞樹木的修剪,但總體來說,在12世紀以前,由於整個社會經濟和文化因素的制約,園林的經營處於低級水平,在整個發展過程中處於發展的萌芽時期。
12世紀以後,法國領土擴大,王權增強,巴黎漸漸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為法國成為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同時手工業和商業也得到了繁榮,隨著經濟的增長,貴族們逐漸追求更為豪華的生活方式,進一步促進了造園藝術的發展。並出現了利用機械裝置設計的類似噴泉的水戲內容和動物園等形式,而且在國王查理五世(1368-1380)的聖保羅的花園里根據記載有利用植物做成的迷宮。不管它當時代表的歷史意義如何,我們可以看出這一時期造園技藝有所提高,造園內容更加豐富。 1373年.英國向法國發動了戰爭。戰爭初期,法國受挫,加上疾病,致使法國人口減少,經濟受挫,造園藝術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經過近百年戰爭,於1453年的法國勝利而告終,開始進入了經濟復興時期,國王路易十一(1461-1483)基本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在此期間,王族安茹大公瑞內除了建造豪華的宮廷外,還建造了拉波麥特花園,此花園打破了法國的傳統格局,採用了自然式的布局,而且還成功地應用了中國造園中借景的手法,這一點與中國古典園林相似,注重自然和野趣。
文藝復興運動使法國造園藝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6世紀上半葉,繼英法戰爭之後,伐落瓦王朝的弗朗索瓦一世和亨利二世又發動了侵略義大利的戰爭,雖然他們的遠征失敗,但接觸了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文化,並受義大利文化影響深刻,對造園藝術有一定的影響。在花園里出現了雕塑、圖案式花壇以及岩洞等造型,而且還出現了多層台地的格局,進一步豐富了園林的內容。比較有代表性的園子象東阿府邸的園子、迦伊翁的園子等等。總的來看,這一時期園子的功能除了增加了遊憩、觀賞的功能外,仍保留著種植、生產的功能,總體規劃很粗放。
到了16世紀中葉,隨著中央集權的加強,園林藝術也發生了新的變化。首先表現在建築上,形成莊重、對稱的格局,園林的觀賞性增強,植物與建築的關系也較為密切,園林的布局以規則對稱為主,這一切主要是由於受義大利造園的影響,比較有名的有阿內府邸花園、凡爾耐伊府邸花園。16世紀到17世紀上半葉,在建築師木壩阿和園藝家莫萊家族的影響下,法國造園從局部布置轉向注重整體布局,並且也有運用題名、圖象表達思想的記載,這與我國園林中應用景題、對聯等似有同功之處。可見,這時園林的創造力、表達力明顯增強。陳志華先生稱這一時期為法國早期的古典主義。在倡導人工美,提倡有序的造園理念影響下,造園布局便注重規則有序的幾何構圖,這一理念同時在植物要素的處理上也有表現,他們運用植物以綠牆、綠障、綠籬、綠色建築等形式出現,而且技藝高超,充分反映了他們唯理主義思想。
17世紀下半葉,法國的古典主義造園藝術得到極大的發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勒諾特爾,為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設計的凡爾賽花園,成為古典主義的代表。宏大、壯麗、穩重,伴隨著路易十四的宮廷文化,法國古典主義造園藝術傳播到西班牙、俄羅斯、義大利及至整個歐洲,影響極為深遠。凡爾賽花園的總體布局是為了體現至高無上的君權,以府邸的軸線為構圖中心,沿府邸--花園--林園逐步展開,形成一個完整統一的整體。而且以林園作為花園的延續和背景,可謂構思精巧。而園林布局則強調有序嚴謹,規模宏大,軸線深遠,從而形成了一種寬闊的外向園林,反映了他們的審美情趣。在平展坦盪中,通過尺度、節奏的安排又顯得豐富和諧。其宏大規模的功能是為了宮廷舉行各種活動以容納許多人,而國王路易十四喜歡的一處是瓷瓦里阿農便殿,裝飾材料的應用是仿中國的瓷器建造的,可見中國的文化在那時就已有深遠的影響了。此外,非常有名的花園還有勒諾特爾為富凱設計的孚-勒-維宮府邸花園,是他的第一個成熟的作品。造園藝術也非常高超。對於凡爾賽花園和孚-勒-維宮府邸花園的詳細設計這里不再贅述,因為大凡喜歡園林藝術的人都解讀過他們。縱觀法國的歷史不難看出,當法國步入文化高度發展的時期,成為全歐洲中的強國,在政治及文化方面都達到了輝煌的顛峰,在這樣文化昌盛的時代,涌現這樣優秀的園林作品也易於理解了。
法國庭園自16世紀以來,都採用了嚴格對稱的形式,到17世紀,雖然受義大利的影響,但在整體設計及局部處理上仍未能達到統一,局部的變化也是零散的,勒諾特爾最重要的成就是將庭園與建築看成一個整體,來設計雄偉而又統一的景觀,並在他的具體設計中得到了成功的體現,凡爾賽宮苑的完成確立了法國古典庭園式樣。隨著路易十四輝煌歷史的結束,進入攝政時代以後,凡爾賽宮苑就開始荒廢了,直到1747年才得到復興。
18世紀後,法國造園藝術又受到中國和英國的影響而發生了變化,追求親切而寧靜的氛圍,是對法國古典主義造園藝術的一種沖擊。宮廷式園林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增加了許多自然的味道,18 世紀中葉,正當法國資產階級成為一個新興階級崛起的時候,他的啟蒙思想家們從中國借用孔孟的倫理道德觀念作為反抗宗教神權統治的思想武器,隨著海外貿易的開展,歐洲商人從中國帶走了大量的工藝品,呈現出一種較高的東方文化。法國造園也進一步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18世紀下半葉,由於受到啟蒙運動的思想文化潮流影響,造園藝術又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對自然風景園林大為推崇。
總之,從16世紀後半葉以來,大約整整一個世紀,法國的造園既受到了義大利造園的影響,又經歷了不斷的發展過程,直到17世紀後半葉,勒諾特爾的出現,標志著單純模仿義大利造園形式時代的結束和勒諾特爾造園形式的開始,並成為在歐洲有深遠影響的一種形式,法國的造園藝術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勒諾特爾可以說領導了法國古典主義園林文化,這也是順應歷史潮流的結果,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正象中國園林推崇自然景觀一樣,它在世界園林體系中獨樹一幟,當我們回首時,依然是那麼璀璨與壯麗,它是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作用的產物,不管人們對他們的評價如何,他們對世界園林的影響和作用是不可磨滅的。雖然法國古典園林與我國古典園林從形式到審美情趣等方面可謂大不相同,我們了解其產生的淵源,有利於我們把握傳統,尋找文化沉積,進而創造新的作品。
另外,法國的造園藝術開始是出自建築師之手,特別是古典園林受建築的影響非常深遠;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法國建築藝術的高超,有許多我們現在仍然能感受到的不朽之作,除了代表法國藝術精華的凡爾賽宮外,現存的有世界最大的藝術博物館--盧浮宮,坐落在巴黎,除了在宮內陳列著許多藝術珍品,盧浮宮本身是一座巨大的建築藝術珍品;波旁宮,是一座氣勢雄偉的有260多年歷史的古典建築;還有愛麗舍宮、盧森堡宮、巴黎聖母院、巴黎蠟像館、凱旋門等許多優秀的建築作品。有如此雄偉壯麗的建築,建築師手下的園林自然也脫不了宏大、氣派,體現著宮廷文化。此外,如今到法國,我們還可以看到天然的動物園、海水治療中心、旺多姆圓柱、巴爾扎克故居、楓丹白露、戴高樂廣場等等許多名勝。現在隨著世界文化的融合,雖然有更多的優秀園林作品出現,但我們不能否認法國古典主義園林依然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作為一名對園林事業的關注者,我深受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同時也對世界各國的園林有著濃厚的興趣,興之所至而成此文,由於對歷史知識的不足,對法國古典園林的解析難免粗淺,但如果前人的思想能夠給我們啟迪,有助於我們的工作,那麼了解它也是很有意義的。
⑶ 蘇州園林設計非凡,有哪些極為特殊的設計讓人驚嘆不已
蘇州園林以寫意山水的經典藝術手法來傳達著中國傳統思想的文化氣息,是東方文明的一個經典代表。精美的古典園林是由工匠們的復雜精細的傳統建築技術建成的,其設計也是非常具有特點的。
在這里每一處景觀無論是構思、布局無不體現出濃厚的文化氣息,這里的每一處景觀,拍下來都猶如一幅山水畫一般,四處都透露著濃厚的詩意。就像一曲靜止的音樂,一幅優美的畫卷,一首無言的詩一般。
除此之外,蘇州園林的設計不僅情中有景,而且景中有情,會通過人的各種感官來觸動自身的各種行為,讓人回味於其中,流連忘返。
⑷ 求中國古典園林的圖紙,效果圖平面圖最好都是彩色的,抄繪用,謝謝大家了。如果給的全追加20分。
wsjj301 你好,我想說一下這些東西在網上是幾乎沒有的,建議去圖書館看看,哪裡應該會有!
⑸ 中國古典園林有哪些
一、拙政園
⑹ 說說中外有哪些經典的園林設計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園林:滄浪亭,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
未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園林:曲園 /怡園 /聽楓園 /南半園 /北半園 /可園 /殘粒園 /韜園 /五峰園 /古松園 /靈岩山館 /柴園 /植園 /慕園 /樂蔭園 /鶴園 /塔影園 /笑園 /朴園 /萬氏庭園 /蕙蔭園 /顧氏花園 /啟園(席家花園) /紫蘭小築(默園) /翕圃(張家花園) /向廬
據《蘇州府志》統計,蘇州在周代有園林6處,漢代4處,南北朝14處,唐代7處,宋代118處,元代48處,明代271處,清代130處。現存的蘇州園林大部分是明清時期的建築,包括大大小小幾百座古典園林。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之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外。在16~18世紀的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餘處,現在保存尚好的有數十處(現存沒有100多個)
滄浪亭位於蘇州市城南三元坊內,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佔地面積10800平方米。園內有一泓清水貫穿,波光倒影,景象萬千。「滄浪亭」始為五代吳越王錢繆之子錢元亮的池館。宋代著名詩人蘇舜欽以四萬貫錢買下廢園,進行修築,傍水造亭,因感於「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題名「滄浪亭」,自號滄浪翁,並作《滄浪亭記》。滄浪亭雖因歷代更迭有興廢,已非宋時初貌,但其古木蒼老郁森,還一直保持舊時的風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園林的風格。
人稱「千古滄浪水一涯,滄浪亭者,水之亭園也」。
滄浪亭主要景區以山林為核心,四周環列建築,亭及依山起伏的長廊又利用園外的水畫,通過復廊上的漏窗滲透作用,溝通園內、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體。
著名的滄浪亭即隱藏在山頂上,它高踞丘嶺,飛檐凌空。亭的結構古雅,與整個園林的氣氛相協調。亭四周環列有數百年樹齡的高大喬木五、六株。亭上石額「滄浪亭」為俞越所書。石柱上石刻對聯:
拙政園應該是蘇州最出名的園林了。 其位於蘇州市城內東北街,為蘇州最大的名園。它不僅是蘇州四大古典名園(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之一,而且還是全國四大古典名園(頤和園、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之一,實為蘇州園林之冠。
拙政園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後為明代監察御史王獻臣歸隱之居,取古人築室種樹,灌園鬻蔬,此亦「拙者之為政」的語意而名。曾為太平天國忠王府的一部分,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園始建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御史王獻臣因官場失意,棄官還鄉,在元代大弘寺舊址拓建成園。園名「拙政」系取晉代潘岳《閑居賦》中「灌園鬻蔬,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意,400多年來,滄桑變遷,屢易園主,但此園總體仍不失明代遺風。
拙政園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各式亭軒樓閣臨水而築,形成樸素開朗、平淡天真的自然風格。園分東、中、西三部分。
入園門即是東園,原為明代「歸田園居」舊址,現以草地為主,鑿池壘山,遍植樹木,綴以天泉亭,秫香館、蘭雪堂諸建築,給人以開朗舒暢之感。
中園是全園精華所在,遠香堂為園中的主建築,是一座結構精巧的四面廳,四周是落地玻璃窗,可觀覽周圍景色,堂內陳設精雅。堂南小池假山,竹木扶疏,重巒迭翠。堂北,寬闊的平台連接荷花池,夏日荷花盛開,微風吹拂,清香滿堂。匾額「遠香堂」為明代文徵明所寫。堂北為主景所在,池中累土石作二山,西山上建「雪香雲蔚」亭,文徵明手書「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對聯和元代倪雲林所書的「山花野鳥之間」的題額懸於亭中。東山上有「待霜亭」。兩山之間,連以溪橋,山間遍植花木,岸邊散種藤蘿灌木,野趣橫生。
遠香堂東行,小山上有綠綺亭,此處還有枇杷園、玲瓏館、嘉實亭、聽雨軒、梧竹幽居等眾多景點,於梧竹幽居向西遠望景深意遠,北寺塔聳立雲霄之中,是極妙的借景。亭中有聯:「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形象地概括了這里景色的特點。水池中央還建有荷風四面亭,亭西有曲橋通「柳蔭路曲」。轉北至見山樓,太平天國時,此樓為忠王李秀成辦公處。亭南有小橋接「倚玉軒」,折西即至「小飛虹」,這是蘇州園林中唯一的廊橋。橋南有小滄浪水閣,橋北的「香洲」是一座畫舫。香洲西南的玉蘭堂相傳是文徵明作畫之所。
「柳蔭路曲」南端有半亭「別有洞天」,進入月洞便是西園,園也以池水為中心,主廳是一座鴛鴦廳,北廳為二十六鴛鴦館,臨池養有鴛鴦,南廳因前面小院內植有山茶花稱十八曼陀羅花館。池東沿牆築有一條呈波浪形的臨水游廊,俗稱水廊,是蘇州園林建築中的又一典型形式。北半部池水環抱中有留聽閣、浮翠閣、笠亭、扇亭等建築。西園明靜幽雅,迴廊起伏,水波倒影,別具意境。
⑺ 中國園林有哪三大要素
1、疊石理水
江南水鄉,以水景擅長,水石相映,構成園林主景。太湖產奇石,玲瓏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賞玩。宋徽宗營艮岳,設花石綱專供搬運太湖石峰,散落遺物尚有存者,如上海豫園玉玲瓏,杭州植物園縐雲峰,蘇州瑞雲峰。又發展疊石為山,除太湖石外,並用黃石、宣石等。
2、花木眾多
樹高大喬木以蔭蔽烈日,植古樸或秀麗樹形樹姿(如虯松,柔柳)以供欣賞,再輔以花、果、葉的顏色和香味(如丹桂、紅楓、金橘、蠟梅、秋菊等)。江南多竹,品類亦繁,終年翠綠以為園林襯色,或多植蔓草、藤蘿,以增加山林野趣。也有賞其聲音的,如雨中荷葉、芭蕉,枝頭鳥囀、蟬鳴等。
3、建築淡雅樸素
布局自由,建築樸素,廳堂隨宜安排,結構不拘定式,亭榭廊檻,宛轉其間,一反宮殿、廟堂、住宅之拘泥對稱,而以清新灑脫見稱。這種文人園風格,後來為衙署、寺廟、會館、書院所附庭園,乃至皇家苑囿所取法。
(7)古典園林設計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在世界各個歷史文化交流的階段中,我國「妙極自然,宛自天開」的自然式山水園林的理論,以及創作實踐的影響所及,不僅對日本、朝鮮等亞洲國家,而且對歐洲一些國家的園林藝術創作也都發生過很大的影響。為此,我國園林被譽為世界造園史上的淵源之一。
自唐、宋始,我國的造園技術傳入日本、朝鮮等國。明末計成的造園理論專著—《園冶》流入日本,抄本題名為《奪天工》,至今日本許多園林建築的題名都還沿用古典漢語。
特別是在公元十三世紀,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就把杭州西湖的園林稱譽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從而使杭州的園林藝術名揚海外。今天,它更是世界旅遊者友心中嚮往的游覽勝地。
⑻ 求中國古典園林平面圖和兩張剖立面圖,做抄繪用~謝謝,最好是小型的園子,比如藝圃,網師園等~非常感謝!
在東南大學潘谷西教授編著的《江南理景藝術》(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一書中很詳盡,可以去購買。
⑼ 求中國古典園林的平面圖立面圖和效果圖。要清晰的謝謝。有的請百度即時對話聯系我。好的加分。
不用謝
⑽ 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意義
幫你找下資料2.1 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 自然始終是園林創作的素材,西方傳統的規則式園林認為自然是不完美的,必須經過加工才能達到完美的高度,因而強調在園林中人工痕跡的表現。而中國古典園林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於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所謂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西方規則式園林和中國古典園林在本質上都是以自然作為園林創作的對象和素材,前者力求對自然不完美的地方進行修飾加工,後者則強調人與自然共生共融。英國自然風景園和法國英中式園林在借鑒中國造園理念時過分凸顯了一方面的特徵,因此有些變味。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因過份雷同於鄉野景觀(圖7英國自然風景園體現的鄉野景觀),而法國的英中式園林又過於人工做作,反而適得其反(圖8法國英中式園林盧瓦爾河地區建造的中國式塔)。如今,人們逐漸意識到自然的高度是難以逾越的,應師法自然、順應自然。 2.2 范山模水的景觀類型 東西方園林共有的典型特徵之一,就是要充分利用本土的自然資源條件,再現本土的自然景觀類型。因此,自然氣候條件、地形地貌特徵、水文地質狀況、農業生產模式和鄉土植被類型等等構成的自然資源狀況和區域景觀類型,既是園林設計的首要條件,也是園林空間布局和構成要素的主體。 中國古典園林也是再現本土自然景觀典型特徵的範例。中國的山地和丘陵約占國土面積的2/3(圖9中國地形簡圖)。在傳統文化和道教思想的影響之下,國人始終認為無山無水則不成園。而西方人更為關注的是慣常的景觀類型,著重表現的是田園風光。這是造成中西方園林形式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說,對國土景觀類型以及景觀元素敏感性的差異,加上生活情趣上的不同,導致了中西方園林在形式上的巨大反差。因此,對地域性景觀的深入研究,因地制宜地營造適宜的景觀類型,是現代園林設計的前提條件,也是體現園林特色的主要方面。 2.3 詩情畫意的表現手法 受中國山水詩畫的影響,古典園林著重表現的是自然中的山水格局。在狹小的空間中表現恢宏的自然山水之勢。山石、林泉等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基本素材,入畫是園林設計的基本要求。相反,西方的規則式園林最初都是由建築師設計的,習慣於用建築的眼光來觀察自然,用建築設計的手法營造均衡穩定的空間格局,台地、植壇成為園林中的基本元素(圖10西方規則式園林的構圖格局)。受中國園林的影響,18世紀的英國人開始用詩人的心理、畫家的眼光來觀察自然,導致了風景式園林的出現(圖11典型的英國風景式園林)。 2.4 舒適宜人的人居環境園林是人類追求最理想的人居環境的產物,創造更加舒適宜人的小氣候環境,是享受園林生活樂趣的前提。因此,東西方古典園林都十分注重如何利用自然氣候條件,在庭園中營造出舒適宜人的小氣候環境。就江南而言,悶熱的夏季和陰冷的冬季都令人感到不適。因此,眾多的私家園林首先通過空間布局來引導氣流穿堂入室,形成過堂風;園內挖湖堆山,既有利於排水,便於植物生長,又可在山丘之巔享受微風拂面帶來的清爽;而西北疊山、東南理水的風水原則,目的是阻擋冬季寒冷的西北風,同時使夏季的東南風從水面上吹過,更加涼爽宜人(圖12在建築南面理水使夏季的東南風從水面吹過,更加涼爽宜人)。 在現代園林設計中,光影、氣流、溫度、濕度等影響人體舒適度的氣候因子,成為十分重要的設計依據,影響到園林空間、地形、水系、色彩等設計元素的處理手法。為人或動物,以及植物群落提供更加適宜的小氣候環境,已成為眾多現代園林作品的出發點。例如巴黎拉維萊特公園中的竹園設計,採用下沉式空間處理,結合混凝土擋牆和拋物面光源的反射,有效地改善了局部小氣候條件。在本不太適宜竹子生長的巴黎地區,成功地營造了30多個品種竹子專類園。 2.5 巧於因借的視域擴展 中國古典園林大多建造在相對封閉的空間環境中,與外界的自然或城市環境相對隔絕。為了使園林景觀不至於孤單突兀,需要將其與周邊的自然、城市、村莊等景觀相聯系,形成整體性園林景觀特色,也起到擴大園林空間效果的作用。中國古典園林盡管建造在封閉的空間中,但並不局限於園址邊界的限定,而是以場地的視覺邊界為設計范圍,通過巧妙的借景手法來形成完整統一的園林景觀。正可謂巧於因借、精在體宜。 借景不僅起到擴大空間效果的作用,而且加強了空間之間的聯系,使各個空間之間相互滲透,形成整體;同時使園林景觀與城市與自然景觀相聯系、相呼應。此外,巧於因借還起到空間的引導和指示作用,使得園林中的景緻令人目不暇接。許多現代園林設計師都把場地的視域空間作為設計范圍,把山脊線、天際線或地平線等作為空間的參照,通過借景形成園林與周圍環境的融合,或把周圍的地域性景觀類型引入園林,這與中國古典園林追求的無限外延的空間視覺效果有異曲同工之妙。 2.6 循序漸進的空間序列 在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之間營造過渡空間,是中西方園林的通用手法。西方傳統園林觀念認為,園林其實就是人工與自然之間的過渡性空間。義大利別墅庄園和法國府邸花園都建造在自然或鄉村環境中,需要在外圍的自然與人工的建築之間,營造從自然到人工的過渡空間。而中國古典園林多建造在城市環境之中,在園外的人工環境與園內的「自然」山水之間,也需要營造出一系列從人工到自然的過渡性空間。西方園林是藉助圖案和植物的處理來形成過渡。2.7 小中見大的視覺效果人體接受外界信息的80%都是通過視覺獲得的。因此,中西方園林都十分注重視覺效果的表現。而中國園林強調「小中見大」的設計手法,所謂「以有限面積,營無限空間」,「一拳代山、一勺代水」是中國園林典型的象徵手法。 在現代園林設計手法中,如何以自然為師,在有限的空間中表現出廣袤的地域景觀特徵,也是設計手法高超與否的衡量尺度。正如中國古典造園家所言,關鍵是「假自然之景,創山水真趣,得園林意境」,營造出空靈的空間效果。 2.8 委婉含蓄的情感表達受中國古典文化的影響,中國古典園林善於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達豐富細膩的情感,給人以回味無窮的想像空間。這與西方古典園林直截了當的表達方式形成強烈對比。 當代許多中國園林作品因注重形式表現,或以繁瑣張揚的外表,或簡單直白地模仿自然鄉村景觀,都必然遭到人們的拋棄。法國園林史學家格羅·莫爾(Georges Gromort)評價義大利園林時說過:「文藝復興中期的義大利園林像高貴的婦人那樣,給人以端莊典雅的感覺;而後期的園林則像是職業妓女一般濃妝艷抹,迷惑人心」。這對中國現代園林設計所追求的方向亦不無警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