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能告訴我」上善若水」的出處 意思和前後句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八章。原文如下: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翻譯成白話就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所處的位置最自然而不引人注目,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格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原來這句話是老子用水來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認為他們的品格像水那樣,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潤萬物而不與爭。最完善的人格也應該具有這種心態與行為,不但做有利於眾人的事情而不與爭,而且還願意去眾人不願去的卑下的地方,願意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負重,任勞任怨,能盡其所能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而不會與別人爭功爭名爭利,這就是老子「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著名思想。 「上善若水」四字卻是和孔夫子有關的。
另外,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對弟子南宮敬叔說:「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願同去否?」南宮敬叔欣然同意,隨即報請魯君。魯君准行。遣一車二馬一童一御,由南宮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見孔丘千里迢迢而來,非常高興,教授之後,又引孔丘訪大夫萇弘。萇弘善樂,授孔丘樂律、樂理;引孔丘觀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廟會禮儀,使孔丘感嘆不已,獲益不淺。逗留數日。孔丘向老子辭行。老聃送至館舍之外,贈言道:「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願以數言相送。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望汝切記。」孔丘頓首道:「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行至黃河之濱,見河水滔滔,濁浪翻滾,其勢如萬馬奔騰,其聲如虎吼雷鳴。孔丘佇立岸邊,不覺嘆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人之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聞孔丘此語,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孔丘解釋道:「吾乃憂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亂不止,國亂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於世、不能有為於民之感嘆矣 」
老子道:「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何須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哉?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則違人之本性遠矣!猶如人擊鼓尋求逃跑之人,擊之愈響,則人逃跑得愈遠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丘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老子點頭說:「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鑒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舍晝夜,盈科後進,善待時也。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汝此去後,應去驕氣於言表,除志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於大街,誰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說完,告別老子,與南宮敬叔上車,依依不捨地向魯國駛去。
回到魯國,眾弟子問道:「先生拜訪老子,可得見乎?」孔子道:「見之!」弟子問。「老子何樣?」孔子道:「鳥,我知它能飛;魚,吾知它能游;獸,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網縛之,游者可用鉤釣之,飛者可用箭取之,至於龍,吾不知其何以?龍乘風雲而上九天也!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
不爭名利,關注自身;保持沉靜,不受影響;願意施與,不求目的;當斷就斷,順勢而為;自身發光,善於影響;認清優勢,善於應用;時不賦我,靜待時機。我等俗人,只能先參考水的品德修行自身,要達到自然的境界似乎還很遠
Ⅱ 誰能給我發幾張適合「上善若水」這4個字的圖片嗎
"上善若水",含義是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上善:最完美;水: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沖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上善若水,水: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污淖是一種奉獻。逝者如斯夫,人生猶如奔流至海的江水。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志謙如水,而在這里水是喻指與世無爭的聖人。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就和聖人差不多。
上善若水出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
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
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人無常在,心無常寬,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
上善若水的圖片有很多,在網上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
Ⅲ 如何用圖片表達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的主題
湖波或海水旁邊鬱郁蔥蔥的綠樹,和道家一師一徒坐在蔥郁的大樹下講道!
Ⅳ 上善若水壁紙
網路 圖片,直接輸上善若水
Ⅳ 求顏體字"上善若水"
顏體字"上善若水",如圖:
上善若水,是一個成語,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5)上善若水唯美風景圖片冰擴展閱讀
「上善若水」體現的老子的人生態度,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特有的為人處世的原則和方法。雖然老子的這套人生哲學,極少有人能夠做到極致完美,但我們至少可以心嚮往之,並努力為之,能有修煉「七善」中一項美德,也可以樹典範了。
在道家學說里,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涌;與人無爭且又容納萬物。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沖突,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Ⅵ 上善若水微信用什麼頭像
我們群的上善若水用這個頭像
Ⅶ 唯美古風文章、句子
斷橋殘雪 --殘月
清風明月,香消紅殘,冷冷的時光,靜靜的流過歲月的臉龐,一行詩篇中的憂傷,我苦苦的笑,笑的苦苦。
那凋落的花香,我細細的嘗,瑟瑟的秋殤,輕輕的撫過風鈴午夜的歌唱!一曲安魂的箏響,誰把誰的模樣忘在誰文字中化成了哪一縷滄桑的霜。我的心事幽幽的藏。
天涯海角,誰的落紅飛過鞦韆去。小院花徑獨落香,他們都說你比黃花瘦,剩下我的孤獨,一夜琴弦斷愁腸,伴你的旋律,蝶舞在竹園的青衫上,白雪染了你的衣裳,月上柳梢千江浪,我們彼此的遺忘,黃昏托在歸鴉翅膀上,你的故鄉,是我夢里江南少年老去的蒼桑。
誰把明月藏,黃昏掛在你的柳枝上,江南,他們都說莫去江南,少年的雨巷,寂寥的你,紙傘細雨之下十指顫抖的情殤,誰的影流過誰緊閉的窗,白牆綠瓦梅子清香,千年的傳說,你的才子為我的佳人流浪,水氣浪濤的面龐,青煙遮住你轉身掩淚的傷。
你去何方?我的水中央,再也沒有了明月照下的霜,二十四橋的湖面上,誰的畫舫,琵琶聲聲是歲月不朽的斷章,夜露打濕了白衣的飄揚,你的青絲夾雜的芬芳,染成我歷久不變的渴望,那飄逸清絕的霓裳,明眸點點的瑩光,輕舞飛揚,是我夢中最美的模樣。
我欲把酒青山旁,扶搖萬里,找到你晚照的夕陽,遙遠的守望,枯澀的琴弦響,響成一片傷,纏繞在心房,一聲嘆息,舊城古道,繁花開盡荒蕪的山崗,你的杜鵑紅,開在我的左胸膛,沉默了多久不變的張望,你去得遠方,就是我要找的天堂。
不敢在猜測你的天空陰晴的惆悵,只好這樣苦苦的想,緊閉不甘的眸,張開將要為誰痴狂,我的憂傷開在記憶的曠野上,你的國度,就在我期盼依舊的地方,我的憧憬是春天溫暖的陽光,化成一縷香,渡入你緊閉的窗,風中囈語,瀟瀟易水的流淌,我再也找不到那些千紙鶴詭異的飛翔。
幽幽星空,渺渺天堂,你的梨花白,染成我滿頭的霜,雙鬢落下的滄桑,今生不再的奢望,千般眷戀,萬種憂傷,化成我眼角的網,等待一條魚的游盪。
紛飛歲月的蒼茫,我的歌將要為誰唱,抱著我記憶中的黃,你說,紅蓮心事,只是你指尖最後的一抹香。落花滿徑,把歸路一一埋葬,我找不到江南最溫柔的時光,鎖住你滿園青竹輕輕的吟唱,蘭花遍地,我觸摸到誰久別的淚的流淌,一滴雨,淋濕我來世的棲息的地方,靜待你陷身一箋如詩的彷徨,如霧如露,終成你溫柔的臉龐,憑吊我青春的流浪。
斷橋殘雪,你靜靜無舟的河,我的風吹得瑟瑟,馬蹄踏落了誰的思念,青衫的那人,已經遠去了江南,我嵌入鐵器中的留戀,誰彈著劍,唱曾經輕狂的少年,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的影舞的凌亂,到如今猶記得那年中秋的明月圓,你的美,是那樣的讓我迷戀。
你嫣然一笑的清淡,涉水映光寒,你緊束一身的潔白如蓮,若水上善,殆盡多少眷戀,你的花開盡我寂寞的園,長亭唱晚,十里斷腸的人間,縱斷橋對鵲橋,也只能刻滿一路張望一生依戀。
蓮花開出處漁歌晚,梅子青雨顧無言。
斷橋落雪,似水流年,你的黃昏埋葬了我黎明的溫暖,把你放心間,長亭望盡,東風瘦了你的容顏。一場落花的雨便勝卻了相思無數。
幾個輪回?無法忘懷昨日的凄婉,我的彼岸,誰在那奈何之畔,等一碗孟婆煮沸的辛酸。忘卻你今生的容顏,來世相逢,只停頓在擦肩而過瞬間......
悠悠歲月無邊,寂寂星河,飄渺的預言,傳說中那一寸黃土,遮盡了紅顏,葬花的人,也把自己埋在了落花的屍骨間,你走的匆匆,匆匆的走,夢里依稀是你讓我忘不了的臉,花開花落花滿天,冷月絲絲,伴花同眠。
這一夜長夢好睡,醒來,黃花堆滿深深的院,花瓣上寫滿對你的思念,任光陰如梭,穿成你大紅的衣衫,供我懷念。
一夜好似盡千年,只是…你依然不在我的身邊......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
清幽,冰冷,皎潔,
靜靜綻放於紅塵那一角,若雨後新茶,也似千年沉香。
盡漫山爛漫,自獨居樓台,一茶,一琴,一宣,一乾坤。遙對明月,靜品滄桑。
也知流年似水,亦嘆指尖透光,只這芊芊世界,誰又看透。
借半絲迤邐春光,換一世眉間薄涼,
如黛玉所言,若要撫琴,必擇靜室高齋。山巔之上,風輕月廊,焚香靜坐。
琴舞蕭鳴,淺茶餘香,一指悠然,梅輕雲淡。
許一片桃園的寧靜,遠離塵世的紛擾,含雪踏月,烹茶聽簫。
笑談千年悲喜,月下佩環,承載多少前唐舊夢,古琴清泉,穿越幾度歲月流年。
梅臨幽谷,不因無人贊嘆而隱香,月渡寒塘,不為孤影無雙而凄涼。
淡若晨霧的心扉,便會一如碧玉瓊漿,靜聽緣起緣落。
明月千古而不衰只因心無增減。夢對春秋,紫竹搖曳,梅弦飄渺繞窗欞。
梅香,終因蘊冰而透骨,便化做這芊芊暗香,穿流於碧水青天,紅塵之上。
素手撫琴天籟靜,月霜露冷挹清塵。
深潭取水石苔滑,松火留香又一春。
勾勒雲煙,醉我寂寞流年
一抹斜陽,一壺酒,且醉半日閑散;
一筆素墨,一卷書,揮毫寂寞流年。
--題記文/明月
【歲月如棋局局新】
千年一嘆,風雲幾何;樽前一笑,新夢成昨。
歲月,在下一盤很大的棋,一局揪枰,縱橫捭闔,手談起落間坐等萬物被終局。茫茫天地間,滾滾紅塵下,每一株生命的臨世,便是入局,任誰也選不得,逃不脫,奔赴這一場宿命般的劫難,註定中的絕殺。
面對那隱形背後掌控寰宇的黑手,是該反抗,還是該學會安詳?一瞬間,我思緒惶恐,繼而心驚。
啃四書而嚼五經,柯天地以觀滄海,來不及端詳物華妙景,來不及扳手盛大青春,歲月的帷幕便在不知不覺中拉開,又那麼匆匆的逝了無痕。
你看那歲月如刀,雕刻了江南山水,風景如畫;賦予了萬壁江山,綠黛新顏;造化了絕代風貌,傾國傾城;演繹了一代天驕,青史永垂;削瘦了稚幼無知,豐腴心性;凝結了生存經歷,百碧黃金。殊不知,反被其將了軍。
風景有時,山水有盡。"人不得道,生死病老四字關,誰能透過;獨美人名將,老病之狀,尤為可憐。"待歲月揚塵,老去年華,葬了傾城貌,留名何用?萬貫銀財你帶走了多少?其間得失,又如何計較。
千年已逝,歲月未亡。四季以行容,景色來又去,輕書繁華落,醉嘆歲月長。涼秋一瞥過而成雪天,冷冬醒之與春風,決然之與流年,一轉眼,又到了春暖花開的盛夏。
不禁喟嘆,歲月如棋局局新,人生似紙張張薄。
【時光似水點點逝】
手執流光,夢里紅塵。細品黎明的清新,感悟暮色的濃郁,置身於時光的長廊,晝看風散,夜聽雨眠。
徘徊在生命的長河,記憶的天空瞬時陰郁,凄楚的天色,沁染著孤獨,欲尋無緒。如煙的往事,染指著寂寞,支離恍惚的心門,何時才能於亂流的時光里覓一個新的起點。
那些明媚妖嬈的光景,摸爬滾打的年華,逝水流煙,悄無聲息地被如局歲月提子般奪走,在身邊猶如死氣般再觸摸不到一絲的波瀾,而記憶里卻又清晰如昨,那麼的明艷,那麼的鮮活…
那些青春,一如流星雨般劃破天際,盛開在如花的年歲,很美,我也在回味著那絢麗的序曲,想像著那美。我又聽到了時空里,那人聲鼎沸喧鬧的校園,想起了那曾把臂的兄弟,相依的戀人!在那場充滿青澀的流年裡,我們一起看流星雨,一起瘋在那場,永不老的青春…
突然,時光說:青春已經散場。夢去了,該醒了…
骨子裡的逆叛對我傾言,我不要順受,更不要逐流,那些好,那些念,我很想你們,快點回來。時下,無言的心酸,只余我獨自一人,溺在回憶的死海里,心似浮萍般沉淪,沒抓沒撈,尋不到支點。一瞬間,滿眼的晶瑩,如雨而下,滿身的疼痛,裹如藤蔓。
望著牆角剝落的時光,天邊遠去的驚鴻,幾許懷舊瞬間便抽空了心靈,驚醒了惆悵。撈不起的往昔孕育著傷懷,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撿拾著記憶,而回應我的只有身邊輕描淡寫的風聲,嗚咽著濃墨重彩的痛與哀愁。
遙遙回望,那些美麗,縈繞著不舍;轉身,近在咫尺,彷彿一步之遙,卻怎也觸不到,趕不上…
此岸在哭,彼岸在笑。撫一曲瀟湘,鳴一箏情妄,多情的我,踩著生澀的韻腳,輕舞千年前遺落的旋律,追朔秦淮兩岸那琵琶遮面的清唱,弦停語遲,眸斷天涯,欲訴心底無限事,那掩抑聲弦的幽思和盡了離殤。闌歌猶唱,時光似水點點逝,念想如雨滴滴情。
【寂寞如浪層層漾】
夕陽邀山宿,黃昏月撫肌;白日喧嘩,落地成埃…
夜下來,清涼幾許。一點凝思,幾處閑情,聽一曲風月纏綿,溫一壺孤影自酌,耳邊回響的東風破,伴隨著零碎的思緒,裂帛了憂傷。
塵世是一灣深潭,這個江湖的水很深,時時刻刻,風雲變幻,巨浪洪濤,亦無舟可渡。我不知該如何涉足在這逆流的塵世里,當風停了,雨住了,曲終了,人散了,留下了不知是局內或者局外人的我,該如何自處,抑或已然忘記了究竟哪個才是真實的自我。
當歷史的風煙劃過現存的記憶,終究還是沒有洗盡對世俗的無奈,遙想著渺無歸程的寂旅,又該如何去撫平內心的寂寞。心永遠憧憬著未來,而孤單也從未停止,以落葉的姿勢飄向風中的每個角落,盡管我只是在搖曳的天空下落寂的尋找。
人生在世,區區百年;多希望能少些寂寞,少些哀愁,少些心靈的孤單;多些驚喜,多些美麗,多些自己的溫暖。
都說白日莫閑過,青春不再來。而人生總是太過落寞,過多的無奈,過多的杯具,過多的只能隨緣,唯有寂寞不期而遇。如果你要問,寂寞的日子何時是終點,或許吧,這個答案會很長,我需要用很久的時光去回答。
不知緣何,揮毫如我,溫暖竟忘言說。
待筆起墨落,平仄交錯,情思氤氳涼薄,化作雨,滴下,由點及面,一圈一圈的蔓延,放大,繼而掀起一場如潮風波。
以柔指分說,水墨橫飛間,矛斜盾倒,孤寂相殘。以孤獨行舟,驚濤駭浪下,最是寂寞舞滄瀾,一舞三弄,蒼涼沁澤了一片,潤了一箋的心田。慌覺,驚起,提筆,提筆的剎那,夢碎一場空。
幾許疲憊夜夜心,寂寞如浪層層漾。筆墨內斂,流韻張揚;一點一滴,散了一片,喟然嘆之,凌亂!
煙雨紅塵,曉風遺夢。當人文畫卷都隨著硝煙散去,我該選擇怎樣的生活;當年華老去,是誰還在重溫那時光擱淺中遺落的情。
且看風去留,繫上一個個的念,帶走一個個的願,只盼在水洗的時光里能漸漸化為眼角的那一抹淺笑淡痕。
枕邊夢去心亦去,醒後夢還心不還。揮酒行墨,幾筆勾勒,執手雲煙,醉我寂寞流年…
Ⅷ 成語上善若水文字設計圖片
【成語】:上善若水
【拼音】:shàngshànruòshuǐ
【解釋】:上:至,最高;最高的善像水一樣。喻君子之為人處世,猶如水善於便利萬物,又水性至柔不與人紛爭不休。
【出處】:《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拼音代碼】:ssrs
Ⅸ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解釋: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出處:春秋老子《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
(9)上善若水唯美風景圖片冰擴展閱讀:
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人的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上善:最完美;水: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污淖是一種奉獻。
逝者如斯夫,人生猶如奔流至海的江水。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志謙如水,而在這里水是喻指與世無爭的聖人。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就和聖人差不多。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沖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Ⅹ 「上善若水」是處於古代哪位文人的作品是什麼意思呢求高人指點!
「上善若水」意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上善:至善,最完美;水:這里喻指與世無爭的聖人。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就和聖人差不多。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沖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1]
中國桐聲堂吳奎書
出處: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小 說:《熾天使傳說》,人無常在,心無常寬,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
傳 媒:北京西三環中央電視塔下的標志建築物上,有著名書法家、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總後政治部丁嘉耕大校書寫的「上善若水」,被譽為「首都文化風景」。
編輯本段出處
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
上善若水書畫作品圖冊(21張)
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丘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老子點頭說:「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鑒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舍晝夜,盈科後進,善待時也。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汝此去後,應去驕氣於言表,除志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於大街,誰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說完,告別老子,與南宮敬叔上車,依依不捨地向魯國駛去。
《周易》中也有坎卦(坎為水)與此義相同![1]
編輯本段解讀
學會「上善若水」的處事哲學
「上善若水」 這四個字,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它的字面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像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說到這其中所涵蓋的思想意義,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釋了。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他認為上善的人,就應該象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他善於處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穀王。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沒有什麼能超過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不見其形的東西,可以進入到沒有縫隙的東西中去,由此我們知道了「不言」的教導,「無為」的好處。
老子還說:「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
「道」是產生天地萬物的總根源,是先於具體事物而存在的東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規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知與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於「道」的,「道」無處不在,因此,水無所不利。它避高趨下,因此不會受到任何阻礙。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養萬物,洗滌污淖。它處於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靜,但卻深不可測。它源源不斷的流淌,去造福於萬物卻不求回報。這樣的德行, 乃至仁至善……
水中的人生哲學 車爾尼雪夫曾經寫過這么一段話:「水,由於它的燦爛透明,它的淡青色的光輝而令人迷戀,水把周圍的一切如畫的反映出來,把這一切委曲的搖曳著,我們看到的水是第一流的寫生家。」的確,「水」在溫柔而詩意的告訴你面對挫折面對不如意的心境,告訴你處世的大智慧。明鏡止水,波瀾不興的心境正如光滑透徹的鏡子,可以映照世間的真相。在透明的水面前,才知道什麼是純粹,什麼是污濁,在清澈的心靈面前,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反觀自身的缺點時,不用被動的反抗、掙扎,盪起漣漪的水,是缺乏洞察力的,會讓自己迷失,會讓自己痛苦,會讓自己彷徨,不如主動的如水般去包容,去凈化。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肥皂水」的哲學》故事告訴我們要像水一樣,換個方式看待問題,也許換來的是「柳暗花明」。故事講到;約翰·卡爾文·柯立芝於1923年成為美國總統,他有一位漂亮的女秘書,人雖長得很好,但工作中卻常因粗心而出錯。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見秘書走進辦公室,便對她說:「今天你穿的這身衣服真漂亮,正適合你這樣漂亮的小姐。」這句話出自柯立芝口中,簡直讓女秘書受寵若驚。柯立芝接著說:「但也不要驕傲,我相信你同樣能把公文處理得像你一樣漂亮的。」果然從那天起,女秘書在處理公文時很少出錯了。一位朋友知道了這件事後,便問柯立芝:「這個方法很妙,你是怎麼想出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說:「這很簡單,你看見過理發師給人刮鬍子嗎?他要先給人塗些肥皂水,為什麼呀,就是為了颳起來使人不覺痛。」
故事講完了,我們從故事中深刻地感受到一個做人的道理;那就是;「良葯未必非要苦口,忠言未必非要逆耳」。的確,可以給良葯包上糖衣,可以給忠言加上裝飾。批評也需要講求藝術。誠然我們知道這樣的一個事實,犯了錯誤的人大多不會主動承認錯誤並自覺改正。這時候如果對方用過分的犀利言辭,那麼再寬容的人恐怕也會變容失色,內心反感。毫無顧忌,不講方法的諷刺批評,會讓人心生怨恨,更不用說接受建議改正錯誤了。正如著名心理學家傑絲.雷爾說:"稱贊對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成長開花。但是我們大多數的人只是敏於躲避別人的冷言冷語,而我們自己卻吝於把贊許的陽光給予別人。的確,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挫折、阻攔、傷害……如果你想以硬碰硬,那麼,你就必須成為最硬的那個,否則,總有一天你會被對方粉碎。所以,何不學水呢?學她的輕柔,以柔克剛。這樣,不管前方有什麼,你都能較順利地朝自己的方向前進。
水是博大精深的,它對我們的啟迪還有許許多多,如「滴水穿石」,啟迪我們對事業的追求要鍥而不舍;「千條江河奔大海,一江春水向東流」,啟迪我們一旦認准一個目標,就要有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堅定執著的精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啟迪我們要有恢宏的氣度,博大的胸懷……水對我們的啟迪是如此豐厚廣博,難怪先哲要發出「上善如水」的贊嘆!「上善如水」堪為我們的座右銘。[1]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最好的德行就像水:水善於滋養萬物而不爭功德,能夠在眾人都厭惡的環境中安居樂業,所以它就接近於道的境界。安守著無人來爭、與人無爭的善地;心境如深淵一般清明寧靜;行為因內心的祥和而對眾生充滿慈愛;言語因清靜無為、不求名利而自然信義卓著;政治上也會因為無私無欲,不刻意追求有為之功而能因循自然地治理;在去除一切私心雜欲,求名取利好大喜功之心後,才能真正把所有的心力專注於辦事,從而無所不通;行事也會看清真正應該發動的時機,而且善於把握時機。正由於他不刻意地去爭權奪利、爭功釣名,所以他既沒有來自內心的憂慮、憂郁,也沒有來自外界的憂患、憂難。
「上善若水。」最上乘的「善」就像水一樣啊!前面我們說過,「善」是一個時空性的范疇。它是「道」在我們這個世界的一種應用——「德」的具體評價。「德」是從「道」這個宇宙大規則中演化出來的。
在「道」層次上,沒有「善」或「不善」的區別,但在「德」的層次上,不僅有「善」與「不善」的性質分別,而且還有「上善」、「中善」、「小善」的量化分別。
世間萬物都有一個「德」,常見的如「天有天德,地有地德,春木德興,夏火德興,秋金德興,冬水德興。四季之交土德興。」,再比如君主有「聖德」,「君子」有「仁德」,練武人講「武德」,學藝人講「藝德」,普通人講「私德」。
那麼什麼是衡量這些「德」究竟是「善」還是「不善」,究竟是「上善」、「中善」還是「小善」呢?唯一的標准就是看它與「道」的符合程度。符合就是「善」,符合得越多,就是「上善」。水「德」為什麼是「上善」?就因為它「幾於道」——非常接近「道」。
這個非常接近「道」的「水德」,究竟有些什麼具體「功德」呢?就是因為它「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善於滋養萬物而不爭功德,能夠在眾人都厭惡的環境中安居樂業,也就是說它「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是白求恩式的共產主義高風亮節啊!
水是我們最熟悉的東西了,我們身體里四分之三都是水。有關水的具體的例子是多到不可勝數的,老子就重點從以下七個方面來講。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這是老子對「水德」進一步展開了,而且把它與「人德」相比較了。
「居善地」。水的特性是向下,這個特性是針對我們這個世界(地球)而言的。因此,水一般都是一刻不停地、毫不猶豫的奔向那些低窪之處——世俗的人們最厭惡的地方,這是「水往低處流」,但人是要「人往高處走」的。如果在人際交往中,大家都要往「高處」走,那就勢必要「爭」,輕則拳腳相加,頭破血流,重則你死我活。如果有人能注意放低身段,自居卑下,保持謙和的心態,那麼就是「不爭」,「不爭」就是「上善」的行為之一。而「上善」是最符合「道」的,所以最終是佔大便宜的。所謂「吃虧是福,得便宜處失便宜」、「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天不怕。」,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回過頭來再看水,盡管它不停地奔向低窪的地方,但是沒有哪一刻停止過自身的升華(蒸發),最後它又以一種嶄新的、更為純凈的形態遨遊於藍天,那就是白雲——沒有任何人可以居高臨下地俯視它。正所謂「一下一下又一下,一下下到深淵里。自有老天不我欺,青雲直上居九天。」
「心善淵」。水的本質的清明寧靜的,從來不受任何外來物的影響,它的物理化學性質極為穩定:無色、無味、透明。它在急速運行時可以混雜夾帶著泥沙礫石,但一停下來,就慢慢澄清了,回到了它本來的面目。它可以包容很多的無機鹽和礦物質,但當它升華(蒸發)的時候,它又回到了本身的純凈。
我們做人,能象那樣始終不被環境所迷惑嗎?始終保持住清明寧靜的本心嗎?能不改變天然的本性和善良的初衷嗎?
「與善仁」。水對任何物體都是很「仁愛」的,瓦礫和寶玉都可以跟著它一起去旅行,它絕對不會厚此薄彼。參天的大樹和卑微的小草它都願意去滋潤,既不趨炎附勢,也不故作清高。
「言善信」。水的聲音是天地間最美妙的聲音,也是最變化莫測的聲音,但是每種聲音都符合它的身份。它可以是春雨式的「潤物細無聲」,可以是小溪的「潺潺」,可以是河流的「嘩嘩」,可以是大海的呼嘯,聽其聲可知其形,這就是是「信」。內外一致,表裡如一,既不虛張聲勢,也不矯情偽飾。
「政善治」。水完全根據「道」的原則和具體地理環境來決定它要走的路,無論東西南北,無論直行蜿蜒,它都依據地勢而為,絕對沒有什麼主觀上想要去的地方。它只有一個大方向,奔向低窪,不考慮氣派和面子的問題,寬可以數十里,窄可以幾米,可以在地上走,也可以在地下走,甚至不考慮最終是奔向大海還是奔向沙漠,絕不會自動自發地去趨吉避凶。水執行的是真正的「無為之治」。
「事善能」。水的功能是最多的。它可以滋潤,可以溶解,可以清洗、可以沖刷。可以是一滴救命的「甘露」,也可以「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它不會去計較是不是主角,有多少收益,吸引多少眼球,人氣指數有多高,能不能評個院士博導教授之類的,它只是默默地勤奮地敬業地工作。但是,哪裡可以完全離開水呢?可以說這世間的絕大多數工作如果沒有水的參與,根本是不可能辦成的。
「動善時。」水又是最善於等待時機來發動的。春天萬物復甦、萌生,需要一定的水,它就來了;夏天萬物生長壯大,需要大量的水,夏季的雨水也四季最多的;秋天萬物氣息收斂,生機轉入種子,相應降水就開始少;冬天萬物閉藏,生機封固於內,就基本上不怎麼降水,即使降水也不流動(雪),留待來春地氣回暖、萬物復甦時再用。
「夫唯不爭,故無尤。」
因為「不爭」,所以「無尤」。「不爭」就是「為無為」,依據「道」來「為無為」需要「爭」嗎?「爭」,現代社會所最提倡的「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究竟有多少合理性?「爭」說到頭,又是「爭」的什麼呢?
要理解什麼叫「無為而無不為」,什麼叫「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看看水吧。只有象水這樣去對待學習、對待工作、對待愛情、對待事業、對待家庭、對待師長、對待同事、對待朋友、對待家人、對待人生的所要面對的一切,才能既沒有來自內心的憂慮和憂郁,也沒有來自外界的憂患和憂難,這才是我們要認真考慮的問題。[2]
編輯本段作者
老子(前600年 ——前470年之後)(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誕生),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一說渦陽)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傳他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鬍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周國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任守藏室吏(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
1973年12月,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過兩份手抄本帛書《老子》(《道德經》)。
透明子.王章海認為:「上善若水」是指道的本質是最好的最上的善的本質.指:宇宙中有一種能量就是道的能量.道的本質能量在宇宙中的存在形式就好像"水"在地球上存在那樣:無處不在!!!"上善若水"是指"道"的"能量"在"宇宙"中的"存在"形式!
宇宙因為有這種如"水"的能量才支撐日月星辰的運轉.我們看到的日月星辰有型體是非常渺小的.而看不到的那些道的"如水"的能量在宇宙中所佔的空間還是非常大的無處不在的.而人類忽略了這種"上善之水"的存在.老子才說出:上善若水之名句.而能理解到的人非常少!
這種上善若水的能量在宇宙中的存在形式是:透明,無形,氣質的物質的精華.我們人類現在的科學研究物質的存在還停留在有型的"子"的境界中.而老子已經在2600多年前就悟到了"無"而"真有"的物質的"透明能量"性,並且說出:上善若水!
我們現在的人類還不及當時的理解能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