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廣州火爐山頂峰的石頭是人工造成還是自然形成呢
自然形成的。
火爐山森林公園位於廣州市天河區東北部的五山地區,長約三公里,面積600公頃,主峰白架頂,海撥321.8米的最高點可看到廣州的地標廣州塔。因狀似從天空俯視其形狀象葫蘆,原名為葫蘆山,因其山上泥土多為紅泥土,空中看上去為火紅色,所以稱火葫蘆,又簡稱「火爐」,因此又名火爐山。
火爐山景區平均海拔150米,中部最高峰主峰白架頂海拔321.8米。此山山勢渾圓,坡度平緩,山間大石遍布,形狀各異。火爐山山頂的一些石頭表面渾圓,沒有稜角,是經過了球形風化而形成。
所謂球形風化,是指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風化時,由於稜角突出,易受風化(角部受三個方向的風化,棱邊受兩個方向的風,球狀風化,而面上只受一個方向的風化),故稜角逐漸縮減,最終趨向球形的風化過程。它是花崗岩地段比較突出的一個不良地質現象。
發生球形風化現象一般需要經過以下幾個階段:
1.岩石在內力地質作用下抬升,裸露於土層表面,在太陽,雨水,風,溫差的綜合作用下表面開裂,形成如龜殼般的節理。
2.龜裂的岩石在外動力作用(風的吹蝕,流水侵蝕,地球重力作用)下表面一層逐漸剝離,掉落地表形成殘積土,或者在流水搬運作用下被移至山腳形成坡積土。餘下的岩石繼續接受風化作用,此時岩石表面基本光滑而無稜角。
3.岩石表面風化作用進行的同時,岩石與地表接觸處的縫隙也逐漸發育,在風化作用下一步步往內擴裝,剝離後形成的殘積土也在外力搬運下被一點點地移走。
火爐山是花崗岩性山體,在內力作用下台升,隨後接受大自然的風化作用,廣東地區雨水豐富,流水作用在次地作用明顯。所以在內力地質作用與環境的外力作用條件下,山上的岩石漸漸脫落岩基而獨立形成一整塊渾圓無稜角的「石蛋」,正是體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註:圖片均來自網路
『貳』 「驚鴻一般短暫.如夏花一樣絢爛」是什麼意思
是指那些美好的東西只是瞬間的短暫的。夏日百的鮮花,在盛開的瞬間便極力的展示自己的美麗,全部植物的生命在花開的一瞬間達到了頂峰,完美而又盛大的綻放自己的希望度,
驚鴻:輕捷飛起的鴻雁,常用來形容性輕盈如雁之身姿。形容女子輕盈艷麗的身影,多就來遠望而言。有個成語叫做「驚鴻一瞥」,很快的看一下。
只是匆匆一眼,卻給人留下強烈、深刻的印象。泰戈爾的有一名句「生如夏自花般燦爛、死若秋葉般靜美」。
(2)頂峰唯美圖片擴展閱讀: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出自泰戈爾的【飛鳥集】,首先呢,先分析一下字面意思,活著就應該像夏天的花一樣絢爛無比,死的時候就像秋天的落葉安靜唯美。
當然呢,這是字面意思,深一點的應該是說一種生活態度。哪怕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天,都要像夏花一樣絢爛綻放,即使秋天會凋落,但是在這短暫的生命中,一定要活的快樂、精彩、熱烈。
「夏天的花和春花不同,夏天的花有濃烈的生命之力。如果說,春花開放是因為風的溫慰,那麼夏天的花就是由於太陽的激發了。」
說「生如夏花」正是因為夏花具有絢麗繁榮的生命,它們在陽光最飽滿的季節綻放,如賓士、跳躍、飛翔著的生命的精靈,以此來詮釋生命的輝煌燦爛。
『叄』 2010版PPT誰會(3)將所有幻燈片背景設計為「頂峰」。頂峰到底是個圖片還是個什麼東西 ,該怎麼
在「設計」選項卡里。那裡有很多PPT主題,點主題框右邊那個下三角,會有很多主題出來。
把滑鼠停在其中一個主題的圖上,過一會它會顯示出這個主題的名字,找到「頂峰」,選它就行了。
我用的Office是2016版的,跟你版本不一樣,沒找著「頂峰」。
『肆』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是什麼意思
詩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唐代詩人張若虛僅存的一首名詩《春江花月夜》,詩句的意思:春天的江潮水勢浩盪,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
原詩選段如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白話文釋義: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盪,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4)頂峰唯美圖片擴展閱讀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南朝陳後主所作,原詞已不傳,《舊唐書·音樂志二》雲:「《春江花月夜》《玉樹後庭花》《堂堂》,並陳後主作。叔寶常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為詩,太樂令何胥又善於文詠,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此曲。」後來隋煬帝又曾做過此曲。《樂府詩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煬帝的兩篇。張若虛這首為擬題作詩,與原先的曲調已不同,卻是最有名的。
關於此詩的具體創作年份已難以確考,而對此詩的創作地點則有三種說法:揚州文化研究所所長韋明鏵認為,詩人是站在揚州南郊曲江邊賞月觀潮,有感而發,創作了此詩,表現的是唐代曲江一帶的景色;長期從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認為,此詩作於瓜洲,表現的是千年古鎮瓜洲江畔清幽如詩的意境之美;長期從事大橋文史研究的學者顧仁認為,此詩作於揚子江畔,其地在今揚州市江都區大橋鎮南部。
『伍』 八達嶺長城的好漢坡和好漢碑到底在哪裡(附圖)
好漢坡:八達嶺長城的最高點,即北八樓。
好漢碑:在八達嶺長城頂峰,即北八樓,上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石碑,取自毛主席詩句。
圖片上長城的最高點即為好漢坡,好漢坡上有好漢碑,但是因為中間有一段路被封住了,所以只能走到最高點下邊的一段台階上。
拓展資料:好漢坡因毛澤東一句「不到長城非好漢」而得名。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為諸侯各國防禦之用。秦統一中國後,在原燕、趙、秦三國長城的基礎上,修築新的長城。漢代在陰山以北修築了一道「外長城」。明朝前後歷時200年築成了西起嘉峪關,東抵鴨綠江,全長12700多里的明長城,其中嘉峪關至山海關一段,由於工程質量較高,至今大部分保存完好。其中居庸關、山海關、雁門關、娘子關、嘉峪關等是長城最著名的關隘。
萬里長城是世界七大奇觀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和中華民族的驕傲。俗稱「不到長城非好漢」,願天下有志者競游長城。在八達嶺長城一帶,好漢坡是一段陡坡,頂峰海拔868米,上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石碑,取自毛主席詩句。
(資料來源:網路:好漢坡)
『陸』 中國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時間
是1960年5月25日4時20分。
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屈銀華、貢布成功從北坡登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開創了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的歷史。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8名男隊員和1名女隊員潘多成功登頂珠峰。潘多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從北坡登頂珠峰的女性。
2008年5月8日,北京奧運會聖火登頂珠峰,實現了奧運火炬在世界最高峰的傳遞,這一壯舉深刻詮釋了奧林匹克運動「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和「和平、友誼、進步」的宗旨。
(6)頂峰唯美圖片擴展閱讀:
珠峰的氣候條件:
珠穆朗瑪峰,峰高勢偉,地理環境獨特,峰頂的最低氣溫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積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處可見。峰頂空氣稀薄,空氣的含氧量只有東部平原地區的四分之一,經常刮七八級大風。十二級大風也不少見。風吹積雪,四濺飛舞,彌漫天際。
珠峰地區及其附近高峰的氣候復雜多變,即使在一天之內,也往往變化莫測, 更不用說在一年四季之內的翻雲覆雨。大體來說,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為雨季, 強烈的東南季風造成暴雨頻繁,雲霧彌漫,冰雪肆虐無常的惡劣氣候。
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因受強勁的西北寒流控制,最低氣溫可達-50℃,平均氣溫在-30℃左右。最大風速可達90米/秒。每年3月初至5月末是風季過渡至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過渡至風季的秋季,在這兩個季節期間,有可能出現較好的天氣,是登山的最佳季節。
由於氣候極度寒冷,又被稱為世界第三極,據珠峰腳下的定日氣象站的無線電探空資料表明,在海拔7500米的高度上,最冷月是2月,平均氣溫是-27.1℃,最熱月是8月,平均氣溫是-10.4℃,年平均氣溫是-19.6℃。
『柒』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什麼意思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思是: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那眾山,而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
《望岳》、杜甫(作)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詩文解釋】
泰山是如此雄偉,青翠的山色望不到邊際。大自然在這里凝聚了一切鍾靈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為黃昏與白晝。望著山中冉冉升起的雲霞,盪滌著我的心靈,極目追蹤那暮歸的鳥兒隱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那眾山,而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
【詞語解釋】
岱宗:泰山別名岱山,因居五嶽之首,故尊為岱宗。
齊魯:古代二國名,這里泛指山東一帶地區。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鍾:聚集。
陰陽:陰指山北,陽指山南。
割:分割。
層雲:雲氣層層疊疊,變化萬千。
決眥:形容極力張大眼睛遠望,眼眶像要決裂開了。眥:眼眶。
會當:一定要。
【詩文賞析】
《望岳》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詩人到了泰山腳下,但並未登山,故題作「望岳」。詩篇描繪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詩人嚮往登上絕頂的壯志。表現了一種敢於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極富哲理性。詩篇氣魄宏偉,筆力囊括,造語挺拔,充分顯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創作才華。
(7)頂峰唯美圖片擴展閱讀: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