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水稻動態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哪些花是高清圖片 2025-07-27 13:16:44
cc圖片處理軟體下載 2025-07-27 13:14:14

水稻動態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2-06-03 10:20:21

什麼是雜交水稻

⑵ 水稻過密怎麼辦

合理密植是指水稻在不同的情況下,通過適宜的栽插密度,用秧量和良好的配置方式,協調好單位面積上個體和群體的矛盾,有效地利用光能,充分地利用地力,保證單位面積上穗數,粒數和粒重等產量構成因素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實現高產、穩產。
1.水稻的葉面積
水稻干物質的90%以上是通過綠色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積累的,葉鞘和葉片的光合作用很弱,積累干物質量極微。而在水稻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時,葉面積和光合速率兩個決定干物質增長的主要因素中,葉面積的貢獻占整個干物質增長的70%。由此可見,維持一定葉面積,對水稻的干物質積累和產量的重要意義。
水稻的葉面積是在移栽後,隨著秧苗的返青分櫱而逐漸形成和增大的,到孕穗期達到最大,以後又隨著下部葉片和分櫱的死亡,新葉不再發生而逐漸降低。根據測定,西南區現有的品種及雜交水稻,組合畝產500千克以上較適宜的葉面積指數動態是:分櫱期2.5~3.5,幼穗形成期4~5,孕穗至抽穗6~8,灌漿期4~6;成熟期3左右。
作為一個群體,水稻葉面積的大小受單位葉面積上的株數、每株分櫱數,單莖葉面積和葉片壽命等4個因素所制約。增加栽插株數或通過肥水管理增加分櫱數都能增大葉面積。增加插植密度,擴大單位面積上的基本苗,配合適當的肥水管理,是目前高產栽培上爭取較大葉面積的主要手段,比通過施肥增大分櫱來擴大葉面積的效果好。
增加葉面積的效果:據測定,在一定范圍內,當水稻葉面積指數增加1時,光能利用率提高0.24%,在葉面積指數提高到7~8時,仍可保持,其相關系數r=0.6528。但不是葉面積愈大,光能利用率愈高,干物質產量也愈大,而是有一個葉面積指數的臨界值。所以一般葉面積指數增加到一定數值後,干物質就不再增加,如再增加葉面積指數,群體內部葉片相互蔭蔽,下部葉片受光不足,光合作用受到很大影響,呼吸作用旺盛,消耗能量多,甚至出現低於「補償點」的情況,群體總的光合效率降低,最後導致產量下降。據研究,各個品種都有一個最適葉面積和最適葉面積指數,如南優3號為7~7.4,贛化2號為9~10,滇渝1號為8~8.9。在達到和保持田間最適葉面積的時候,產量最高。
水稻的冠層結構對光能的吸收、利用有很大的影響。不少研究表明:葉與莖的夾角相對較小,劍葉挺拔,透光性能良好,光在群體中分布較均勻,能提高光能利用率。據對南優3號的測定,一挺拔的群體,劍葉本身接受自然光強的74.2%,倒二葉為45.8%,倒三葉為 21.9%;而劍葉披垂的群體,劍葉本身接受的自然光雖比挺拔的劍葉稍高,為75.4%,但倒二、倒三葉卻大為減少,分別為27.7%和7.3%,冠層反射光也比挺拔群體多2.3%。
較短的劍葉有利於建成挺拔合理的群體,但由於劍葉和倒二葉伸長與粒數的形成有同伸關系,他們的長度與每穗粒數存在極顯著的正相關。因此,不能控制過度,應掌握適當的葉長,要爭取做到既有利於改善冠層結構,又不影響大穗的形成。倒三、四、五葉長度與總穎花數相關不顯著,而與結實率呈負相關,倒四、五還達顯著水平;顯然,它們的長度過大,造成群體下部蔭蔽,雖然增加了葉面積,卻使總光合效率減低,因此,控制下部 2~3個葉片的生長,適當促進劍葉、倒二葉生長和保持挺立,提高和改善群體素質,是能捉高水稻的總光合速率的。有研究報道提出用「粒葉比」 [穎花(粒)/葉(平方厘米)]作指標進行調控,即在增加穎花數時,控制葉面積的增加,提高「粒葉比」,以強「源」、暢「流」,當然,具體的一些指標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但是,要實現高產栽培,既要多穗,又要大穗的情況下,控制最高分櫱數不要太高,減少無效分櫱,以提高成穗率來增穗,達到葉面積增加不太多,而總穎花數增加,結實率提高,這無疑是值得重視的。
2.水稻穗、粒數變化與合理的結構
水稻的穗數是由主穗和分櫱穗組成。它可以是依靠主莖成穗,即主穗 的數量多,也可以是依靠分櫱成穗,即分櫱穗佔主要成分。這取決於使用品種分櫱力強弱、肥力水平和栽培技術。雜交水稻由於分櫱力較強,又在秧田培育成多櫱壯秧,有效地爭取和利用了低位分櫱,移栽到本田時已起到以櫱代苗的作用,這種分櫱雖不同於一般秧苗移栽到本田發生的分櫱,但是,分櫱成穗卻是構成穗數的主要成分。至於常規稻,目前生產上主要是採取依靠主莖,爭取適當分櫱成穗的辦法來達到一定穗數的。這樣,可使穗數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並使每稿粒數和結實率有所提高,較易獲得較高面穩定的產量。
穗數多少除與栽插密度有關外,更與基本苗關系密切;據試驗,在畝栽2萬穴條件下,基本苗多,穗數也相對較多,產量也較高。基本苗與產量是一種近似於拋物線的關系,在一定范圍內隨基本苗的增加,產量隨之上升,但達到一個極限值後,隨基本苗的繼續增加,產量反而有下降的趨勢。產量與墓本苗的關系式為:
y=490.8+14.4x-0.83x(2)
(y代表產量,x代表基本苗)
相關系數r=0.98。試驗結果,在每畝基本苗6~10萬范圍內,有利群體在有效分檗臨界葉齡期內達到預定穗數,一般在17.4~18.5萬左右。同時,使穗粒數和結實率有所增加,單產可達550千克以上水平。穗數還決定於最高櫱數和成穗率,當最高莖櫱數大於80萬時,成穗率就明顯下降,畝產的650千克水平,每畝穗數18~20萬左右,成穗率約65%.穗數過多,單株營養不足,穗小,粒少,產量也不高.總粒數的多少,決定於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的數目,按器官同伸規律,南優3號枝梗分化與倒五節同伸,莖粗與總粒數呈正相關,r=0.848,達極顯著水平,其直線回歸關系是y=5085x-104.66 按上式總粒數選200粒,倒五節粗度相應達0.6厘米。總粒數達300粒,粗度達0.78厘米,說明壯種與大穗是密切相關的。粒重則與自然條件;栽培管理水平有關:一般來講是構成產量中比較穩定的因素,變化較小。
綜上所述,水稻合理密植就是協調好單位面積上穗數、粒數和粒重間關系,使個體和群體正常生長,實現高產目的。總的趨勢是,在一定范圍內,隨種植密度的提高,用秧量增加,穗數增多,產量有所提高。但髓著用秧量的增加,穗數增多,每穗粒數又會減少,粒重降低。三者互相聯系,相互制約。通過對大量水稻高產田塊三因素的相關性統計分析結果,在畝產600千克水平內,產量與穗數呈高度正相關,r=0.74。隨產量繼續增加有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當畝產達650千克以上時,穗實粒數則成為產量形成的主要矛盾,畝產與實粒數呈正相關,r=0.65。所以,針對不同產量水平,處理好不同生育時期個體與群體間關系,是水稻合理密植、提高產量的重要內容,只有掌握好適宜的密度和用秧量,使穗數、粒數和粒重三者乘積達最大值,才能達到高產。根據西南地區生產實際,水稻畝產550千克以上水平,群體結構大體是:畝基本苗6~10萬,有效穗16~20萬,每穗總粒數120~160,實粒數100~140,空秕率小於20%,千粒重25~28克左右。雲南省的大部分地區栽插窩數,基本苗,有效穗等都較多,而四川則偏低。在此范圍內,早栽、肥田、施肥水平高的基本苗偏少,遲栽、瘦田偏多。
3.合理密植的途徑、原則和方式
實行合理密植,應根據水稻品種、茬口、土壤質地和肥力、栽培管理水平和自然條件等因素而定。 (1)品種 早熟組合(品種)如威優49、威優64、d優3號、珍珠矮、南京11號等,有效分櫱期短,偏密;中,遲熟組合(品種),如威優481、d優1號,d尤63、汕優63,崗朝24、廣二矮104,桂朝二號,滬科3號等營養生長期和有效分櫱期均長,密度偏稀,粳型偏密,秈型偏稀。(2)茬口 前作不同,栽插早遲有異,對分櫱發生影響很大。冬閑田、綠肥田,栽插季節早,水稻大田營養生長期較長,栽插密度宜稀;油菜,小麥田,季節遲,大田營養生長期相對較短,密度偏大,小麥田比油菜田又應密一些。(3)土壤質地與肥力 疏鬆、肥沃、通透性良好的土壤,密度偏稀;粘重、瘦薄,通透性差的膠泥田、冷、爛、銹田偏密。(4)自然條件 氣溫高、日照好,降水充足密度偏稀,相反則偏密。除此而外,栽培管理水平,秧的壯弱和種植密度均有關系,要針對不同情況, 因地制宜,不可千篇一律。
合理密植方式:包括基本苗數、窩行距和行向,是建立在高產群體結構基礎上,協調群體與個體矛盾的一種手段,採用何種方式,應以能充分利用陽光、地力,便於田間管理為原則。(1)基苗數 是影響水稻群體的重要因素,每畝基本苗的用量,除應根據品種(組合)特性、栽培季節,氣候條件、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等綜合因素外,目前比較科學的方法有兩種,是按計劃的穗數,採用「穗苗比」來安排適宜的基本苗數。穗苗比的幅度一般為2~3:1,如預定穗數為20萬/畝,基本苗一般應為7~10萬。當品種(組合)生育期短,分櫱弱,肥力低,管理水平差,穗苗比宜小,相反則大。(2)行窩距 是協調個體與群體矛盾,充分有效利用光能地力,達到增窩、增穗、增粒的有效措施。種植方式,目前生產上主要是寬行窄株,但據一些試驗和生產經驗看,以適當加大行距、縮小窩距的少苗、勻株的寬窄行種植方式較好,其優點在於,寬行透光好,發揮邊際優勢,稻株上、中、下層葉片均能受光,提高光能利用率,行間通風好,有利二氧化碳交換,有利光合作用進行,增加干物質積累。另外,還能降低株間濕度預防病蟲滋生,同時也便於中耕除草、施肥、用葯等田間管理,一般行窩距16×23、14×27或(33+16)×14厘米為好。(3)行向 從光照條件來講,東西向比南北向好;但從通風條件看,由於夏季多吹東南風,南北向通風要好些。具體在確定行向時,還要考慮地勢、田塊形狀,盡可能做到通風透光,使群體協調生長。

⑶ 水稻之父作文500初一

袁隆平,1930年出生於北京,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最初他研究紅薯、西紅柿的育種和栽培,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現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由於對雜交水稻事業的貢獻,他先後獲「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國內大獎和聯合國「科學獎」「世界糧食獎」等國際大獎,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精華素材】
「雜交水稻之父」
「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印度前農業部長斯瓦米納森博士曾這樣評價袁隆平。
雜交水稻是世界難題。因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難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雜交。這就需要培育出一個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後才能與其他品種雜交。
袁隆平知難而進,他認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親本,是一株自然突變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經過千辛萬苦,他終於發現了一株雄性不育植株。1974年袁隆平配製種子成功,1975年大面積制種成功。當年冬,國務院作出了迅速擴大試種和大量推廣雜交水稻的決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一年三代地進行繁殖制種,以最快的速度推廣雜交水稻。1976年定點示範208萬畝,在全國范圍開始應用於生產,到1988年全國種植雜交水稻面積達1。94億畝,占水稻面積的39。6%,而總產量佔18。5%。十年間,全國累計種植雜交水稻面積12。56億畝,累計增產稻穀1000億公斤以上,增加總產值280億元,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群眾交口稱譽靠兩「平」解決了吃飯問題,一靠黨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人們用朴實的語言,說出了億萬中國農民的心裡話。
現在,已有20多個國家引種雜交水稻,聯合國糧農組織把在全球范圍內推廣雜交水稻技術作為一項戰略計劃,上世紀90年代以來專門立項支持在世界一些產稻國家發展雜交水稻。雜交水稻在解決世界飢餓問題上正日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瘋狂點擊: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只有不畏艱險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袁隆平為解決我國和世界糧食問題作出了積極、偉大的貢獻。在這項造福人類的偉大科學成就背後,體現的是一位科學家不斷求索、知難而進的科學精神和崇高的責任感、使命感。
稻穗下乘涼的夢想

⑷ 水稻一般要灌水幾次

科學灌水對水稻的生長發育極其重要,其作用一是可以調節土壤中的水、氣、熱狀況,改善土壤生態環境,二是可以調節土壤對水稻養分的供應以及不同生育期植株體內碳、氮的比重,促使水稻生理變化能夠適應自身正常生長發育的規律;三是能夠協調水稻群體結構各種矛盾,促使各器官協調發展;四是能夠促根、保葉,保證水稻後期的營養供應;五是通過水分的適當調控,可以減輕病、蟲及自然災害的危害。高產水稻科學灌水主要措施為:寸水返青,薄水分櫱,夠櫱曬田,淺水打苞,濕潤壯籽。

1、寸水返青。因秧苗移栽時根部受到損傷,吸水力減弱,而葉面蒸騰並未減少,容易失去水分平衡。如果秧苗栽後淹水過深又容易引起缺氧死苗或延遲返青。所以移後保持1寸左右的水層,可營造一個比較保溫,保濕的溫濕環境,緩和失水與供水的矛盾,以促進新根發生而迅速返青活棵。

2、薄水分櫱。水稻分櫱期宜採用干濕交替,適當保持水層的灌溉方法。其作用,一是滿足植株對水分的需要,使代謝作用正常進行,促進葉櫱生長;二是使植株基部和土壤接受陽光照射,提高土溫和水溫,增加土壤含氧量和速效養分,有利於根系生長和分櫱的產生;三是有利於低位分櫱芽萌發,降低分櫱節位,使葉鞘變短,分櫱迅速伸出。

3、苗夠曬田。通過田間分櫱動態調查,當全田總莖櫱數達到穗數苗時,及時撤水曬田。曬田的主要作用,一是更新土壤環境,增強根系活力,加強微生物的活動;二是控制無效分櫱,鞏固有效分櫱,提高分櫱成穗率;三是有利於壯桿,增強抗倒伏能力;四是調節長相,增強植株抗逆性,減輕病蟲危害。

4、淺水打苞。水稻拔節長穗期需水最多,其中在水稻抽穗前5-15天內減數分裂期和花粉充實期對水分最敏感,因此,這段時期應適當保持淺水層。其餘時期應以間歇灌溉方式為主,即採取「陳水不幹,新水不進」的灌溉方法,促進水稻植株穩健生長。

5、濕潤壯籽。水稻抽穗結實期既不能缺水也不宜長時間淹水。因此,應採取間隙落干與濕潤灌溉相結合的方法。其作用在於增加土壤氧氣,促進新根生長和保持根系活力,防止葉片早衰,以提高結實率,增加千粒重。具體做法是:灌一次水,3-4天讓其自然落干,濕潤2-3天再灌一次新水,如此反復進行直至黃熟。

⑸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哪些讓你敬佩的事跡

從小就知道雜交水稻之父就是袁隆平爺爺,那時候當然也是特別敬佩他的。其實我們家挺窮的,土地也特別的少,因為爺爺特別偏愛小兒子,大部分土地都給了叔叔。我不是袁隆平爺爺研究的雜交水稻的話,我估計我們家的稻米也是不夠吃的。最讓我敬佩的就是袁隆平爺爺解決了千萬人的溫飽問題。


另外一個就是袁隆平爺爺,雖然89歲的高齡,但是仍然在為我國,乃至為世界做出重要的貢獻。他是一個特別低調的人,從來沒有因為自幾這么偉大就特別高傲,也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成功過就停止了腳步。
一直致力於研究雜交水稻,現在還研究出了在沙漠和乾旱地區都能種植的水稻。這將是一項重大的突破,解決了乾旱地區種植水稻的重大難題。

⑹ 水稻一般在什麼時候開花,有什麼規律

在正常情況下,水稻在抽穗後(穗頂露出劍葉葉枕1厘米即為抽穗)當天或稍後1~2天就開花。一個穗子頂端最先抽出,穗子頂端枝梗上的穎花先開花,然後伴隨穗子的抽出自上而下,依次開花,基部枝梗上的穎花最後開花。一次枝梗上的開花順序和整穗開花順序不同,首先是頂端第一粒穎花開花,然後是基部穎花,再順序向上,最後是頂端第二粒穎花開花。二次枝梗也遵循這一規律。同一穗上所有穎花完成開花約需7~10天,其中大部分穎花在5天內完成。一天中的開花動態在正常晴好天氣下,則是上午9~10時開始開花,11~12時最盛,下午2~3時停止。每個穎花開花均經過開穎、抽絲、散粉、閉穎的過程,全過程需1~2.5小時。雨天或低溫下午也會有極少開花。由於同一田塊的植株間和同一植株的分櫱間都是一個連續的抽穗過程,同一田塊完成抽穗約需10天左右,所以對一塊田來說,所有穎花完成開花約需15天左右。

掌握水稻開花規律,在雜交水稻制種上有很大作用。掌握好花期,一是可以使父母本花期和花時相遇,提高母本異交結實率,從而提高種子產量;二是可以准確把握操作時間,及時進行噴施激素和人工輔助授粉;三是利於對親本去雜去劣,提高種子純度。

⑺ 水稻品種大全

水稻「茉莉新占」等六個品種
水稻「天優998」
水稻「粵香占」
水稻佛山油占 溪野佔10 特秈佔25
水稻「培雜茂三 培雜茂選 粵雜2004」
水稻「優優8821 中優229」等品種
水稻「越糯2號 越糯3號」等品種
水稻「II優3027」等三個品種
水稻「協優5968」
水稻「嘉興8號」
水稻「協優9516」等品種
水稻「廣陵香粳」
水稻「協優7954 II優7954」
水稻「吉粳83號」
水稻「川香9838 川香3號」
水稻「宜香10號」等四個品種
水稻「 岡優1577 岡優3551」
水稻「合優3號 渝優11號」
水稻「K優77」等七個品種
水稻「D優527」等四個品種
水稻「II優92-4」等十二個品種
水稻「川香優2號」

水稻「標優2號」

水稻「中優936」

水稻「遼粳9號 遼粳371」
水稻「鹽粳68」
水稻「丹粳8號 丹旱稻1號」
水稻「遼優7號 遼優0201」等品種
水稻「975 9807」
水稻「鄂中五號」
水稻「鄂植中優3號」
水稻「福優218」等3個品種
水稻「荊楚814A」
水稻「金優38 鄂早18」等品種
水稻「鄂早15號」
水稻「鄂糯9號」等品種
水稻「湘晚秈10號」
水稻「八兩優96」等品種
水稻「金優117 898A」
水稻「威優111 威優134」等品種
水稻「龍粳12號 龍粳13號」
水稻「龍糯2號」
水稻「綏粳6號」
水稻「延粳22」等八個品種
水稻「松粳5號」等四個品種
水稻「金穗1號」
水稻「甬秈57」
水稻「K優88」
水稻「津粳雜4號」等三個品種
水稻「津優29」等六個品種
水稻「晶甜3號」
水稻「華優廣抗占 南粳41」
水稻「中優752」
水稻「協優贛26號」
水稻「先農13號」
水稻「贛早秈50號 贛早秈51號」等品種
水稻「B06S」
水稻「蘇香粳2號」
水稻「中粳69優8號 8優682 徐稻3號」
水稻「常優1號」
水稻「淮稻8號 淮稻7號」
水稻「揚兩優6號」等3個品種
水稻「早桂1號 特優216」等品種
水稻「博優1025」
水稻「桂豐2號 桂豐6號」
水稻「博優938」 等3個品種
水稻「70優9號」
水稻「皖稻107」等品種
水稻「豐兩優一號 國豐一號」
水稻「寧粳24號 寧粳29號」
水稻「畢粳40號 畢粳41號」
水稻「岡優608 汕優608 陸兩優106」
水稻「e福豐優11 岡優669」
水稻「特優多系1號」
水稻「II優明86 Ⅴ優82」等品種
水稻「德優8號」等三個品種
水稻「滇雜31 滇雜32」
水稻「滇超1號」
水稻「中優218」
水稻「早秈中早16」等三個品種
水稻「國豐一號」等四個品種
水稻「『中國香稻』 早秈「中98-15」等品種」
水稻「中浙優2838 中浙優1號」
水稻「中8優6號 國稻1號 菲優600」
水稻「新稻10號 新稻11號」
水稻「水晶3號 鄭旱2號 鄭花輻9號」
水稻「I優86」

⑻ PS、cdr如何做出白色背景上面帶稻穀殼這種效果

用筆刷畫出來

⑼ 水稻的種植方法

什麼蟲啊!一般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要根據不同的蟲結合當地的氣候及時施葯預防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