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選擇二胡
1、二胡外表光滑干凈,造型自然順眼,琴桿直,琴桶看不到膠縫,托底不松動,琴軸顏色一致,伸出的長短一致。
2、軸和琴桿裝配的緊密,桿和桶裝配的無縫隙,琴皮緊,鱗花大小均勻,顏色光鮮,窗花與琴桶裝配緊密無縫隙。
3、音量大,輕輕拉弓就能聽到二胡音音量大、音準、並且音質清晰。
(1)二胡圖片唯美意境圖片擴展閱讀:
經常使用的二胡,它的琴皮就會保持一定的彈性,二胡的發音質量也較穩定。二胡的音色是在不斷的使用中,慢慢拉出來的,平時經常使用二胡就是對二胡的一種很好的維護和保養。
在日常的二胡使用中不需要對琴皮上植物油、凡士林等,更不需要在琴皮背面封蠟。如在琴皮內外表面塗上油性物質,會影響琴皮的透氣性和琴皮的振動。
琴筒和琴桿大多都是用紫檀木、烏木、紅木等硬質木材製成的。而硬質木材很容易受氣候的影響,因此二胡的音色與不同的氣候條件和空氣濕度有一定的關系。平時不練琴時應將琴放入琴箱,並在琴箱內放入一些乾燥劑。
每次拉完琴後,應將弓毛放鬆,使弓桿恢復到正常的形態,否則日久後會使弓桿變形,影響弓子的使用性能。如弓子長期不用放在琴箱里,要在琴箱里放一些防蛀劑,以免弓毛被蛀蟲咬斷。
B. 二胡獨奏圖片
7.29
C. 二胡指法15弦,52弦,63弦,26弦,37弦指法圖,要帶圖圖和文字解釋。
二胡五種常用定弦是15弦、52弦、63弦、37弦和26弦。二胡指法圖片,如下:
1、15弦
15弦即內弦為"1",外弦為"5"的定弦。在一般情況下,凡是最低音為"1"的樂曲都可採用15弦來拉奏。京劇音樂中的"反二黃"一般就用15弦來演奏。如果二胡是採用的"D、A定音",咽15弦奏出樂曲的調高就是"1=D"。
2、52弦
52弦即以內弦音為"5",外弦音為"2"的定弦,凡是最低音為"5"的樂曲。一般情況下都適合用52弦來拉奏。京劇音樂中的"二黃"一般採用52弦。如果二胡是採用的D、A定音,用52弦奏出的樂曲的調高就是"1-G"。
3、63弦
63弦即以內弦音為"6",外弦音為"3",凡是最低音為"6"的樂曲一般都適宜用63弦來拉奏。京劇音樂中的"西皮"一般情況採用63弦。如果二胡是採用的D、A定音,用63弦奏出的樂曲的調高就是"1=F"。
4、37弦
37弦即以內空弦音為"3",外空弦音為"7",凡是最低音為"3"的樂曲都適宜用37弦來拉奏。如果二胡是採用的D、 A定音,用37弦奏出的樂曲的調高就是"1='B"。
5、26弦
26弦即以內空弦音為"2",外空弦音為"6"的一種定弦。凡是最低音為"2"的樂曲都適宜用26弦來拉奏,京劇音樂里的"反西皮"也適宜用26弦的拉奏手法來處理。如果二胡是採用的D、A定音,用26弦拉出的樂曲的調高就是"1-C"。
(3)二胡圖片唯美意境圖片擴展閱讀:
二胡五種常用定弦是15弦、52弦、63弦、37弦和26弦。其中15和52這兩種定弦通常稱作基礎定弦,屬於按把法,應用也比較廣泛。其餘三種定弦屬於切弦法。原把位按音,是指左手虎口在千金稍下一點地方持住琴桿後,四個按指所能控制的包括兩個空弦音在內的第一把音位。
學習拉奏必須要先從原把位學起,因為每一種定弦的原把位按音是其餘把位按音的基礎。確定一首樂曲採用什麼定弦拉奏,首先應著眼於樂曲的最低音。
D. 二胡是什麼樣的圖片
二胡(拼音:Erhu)始於唐朝,稱「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又名「胡琴」,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
【資料來源】http://ke..com/item/二胡/138082?fromtitle=%40%23Protect%40%23
E. 求一張老人在黃土高原拉二胡的圖片!!!!!!!
ps張吧
F. 二胡指法圖片
二胡指法圖片如下:
指法是指二胡演奏中手指順序的標記和手指在樂譜上的交替順序,這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設計和良好的指法有助於快速適應性能,快速提高性能質量。
二胡指法訓練要素是熟悉音位,訓練手指的基本起落動作,體驗不同把位的框架感覺。小指的按音宜安排在持琴穩定、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三個手指的按音動作基本規范之後進行。訓練滾揉,掌握了揉弦動作的方法後,再進入壓揉、摳揉、滑揉、滾壓揉等。
(6)二胡圖片唯美意境圖片擴展閱讀
一個把位相鄰兩個手指音程,不外乎是小二度,大二度,增二度,小三度。一指和四指構成一個純四度關系是基本指法。
二胡基本指法形成四種手型:
1、一一二型:三四指貼靠成小二度關系,其它手指分開成大二度關系。
2、一二一型:二三指貼靠成小二度關系,其它手指分開成大二度關系。
3、二一一型:一二指貼靠成小二度關系,其它手指分開成大二度關系。
4、一一一一型:一二三四指全部分開成大二度關系,空弦與一指成一個小二度關系。
G. 二胡是什麼樣的
二胡由琴筒、琴皮、琴桿、 琴軸、琴弦、琴弓、千斤組成。
琴筒
琴筒是二胡的重要部分,這通過弓的推拉運動,擦弦後振動琴皮發音的共鳴體。琴筒的質地和形狀對音量和音質有直接影響。一般用紫檀木或紅木製作。形狀有六角形、八角形、圓形、前八角後圓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
琴筒後面鑲嵌著一個音窗(一般為雕木花窗),不僅對琴筒起了裝飾作用,而且對發音、傳音和濾音有一定的好處。琴筒是二胡的共鳴筒,一般用烏木,紅木製成(紫檀木很少),也有用花梨木或竹子做的,七十年代並開始使用低發泡(ABS)材料模壓成型。
其形狀主要為六方形,長13厘米,前口直徑(對邊)8.8厘米。有些地區則製成圓形或八方形。筒腰略細,筒後口敞口或裝置開有各種式樣花孔的音窗。琴筒起擴大和渲染琴弦振動的作用。
琴皮
琴筒前口蟒皮,叫琴皮,也叫琴膜,它是二胡發聲的重要裝置。一般是蟒皮,蛇皮是最低級的二胡琴皮。蛇皮鱗紋細密,紋路排列規則,並富有韌性,但質地較薄。音質易受氣候、室溫等因素的影響。蟒皮鱗紋粗而平整,色彩對比協調,厚度適宜而有彈性,不易受蟲蛀,發音共鳴較好。
蟒皮又以肛門一帶地方的最為理想,這個地方的蟒皮適應性廣、發音渾厚圓潤,並且性能穩定。新買的二胡無論是蛇皮的還是蟒皮的,發音往往空而帶沙,並且把住上下端的音量懸殊較大。
這是琴皮振動還不夠協調的緣故,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拉奏後,琴皮的振動才有可能逐漸變為常態。它是二胡重要的發音體,也是振源的關鍵,對音質和音量有著直接的影響。蟒皮的鱗片越大,音色越好。
琴桿
琴桿是二胡的支柱,亦是軀干。不僅起著上連下接的支撐作用,而且對整體振動發音也有一定的影響。製作琴桿的材料有些檀木(數量較少)、烏木或紅木。一般用烏木較多。烏木價廉物美,具有一定的抗拉性。是支撐琴弦、供按弦操作的重要支柱。全長81厘米,直徑約為0.55寸(1.83厘米)。
頂端為琴頭,上部裝有兩個弦軸,下端插入琴筒。琴頭呈彎脖形,也有雕刻成龍頭或其他形狀的。衡量一把二胡的發音純凈與否與琴桿材料的選擇有很大關系,通常把紅木視為上品,烏木的也不錯,其它木材的就要遜色一等了。
選擇時除了要仔細辨別琴桿的製作材料外,還要兼顧到質地緊密、木射線細密而均勻、無節、無疤,無明顯裂痕,有一定光亮度等。
琴軸
琴軸共有上下兩個(又名琴軫),起調整音高的作用,上軸縛絞內弦,下軸縛絞外弦。琴軸有木質軸和機械軸兩種,兩者各有利弊。
木質軸調音後穩定,不易跑弦走音,但因時緊時松,給調弦帶來困難。機械軸調弦快而自如,音準也好,若製作質量沒有完全過關,時而會出現松動、滑動等現象,容易導致跑弦走音。
琴弦
琴弦是琴的發音體之一,也是二胡的聲源體之一。
其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發音效果。琴弦有兩種:一種是金屬弦,具有拉力好,音質好,音準好和靈敏度高等特點,又分鋁質弦和銀質弦兩種,銀質弦最佳;另一種是絲弦,它發出的音比金屬弦柔和細膩,但位力差,音準差而且容易斷弦,且易變音。大多採用金屬弦。
琴弓
琴弓(俗稱弓子)由弓桿和弓毛構成,一把好弓首先要長而直;其次,弓毛以白色馬尾毛為上品,且弓毛要多而齊,與魚尾連接處捆紮要牢固;最後要注意弓桿的節應少而小,粗細適中。
全長76~85 厘米,弓桿是支撐弓毛的支架,長度2.4尺(80厘米),用江葦竹(又名幼竹)製作,兩端烘烤出彎來,繫上馬尾,竹子粗的一端在弓的尾部,馬尾夾置於兩弦之間,用以摩擦琴弦發音。
弓毛多為馬尾,也有用尼龍絲仿製的。有些簡易二胡是用尼龍線來代替弓毛,這種音響效果較差。衡量弓毛能否經久耐磨,主要看弓毛是否排列得整齊平展,長度一致,粗細均勻。好的弓毛要求無斷頭、無纖柔、無蓬亂纏絞等。
千斤
千斤又稱千金,對二胡琴弦起固定和切弦作用。對音準也有一定的影響。它是用棉線、絲線、有機玻璃、塑料等材料製成。其形式多種多樣,有固定千斤、線繞千斤、金屬千斤等。較常用的是線繞千斤。
琴碼
琴碼是琴弦與琴皮之間振動的媒介體,對發音有重要作用。它採用的材料有木、竹、金屬和紙等,常用的有木松節碼、楓木碼。木松節碼木質柔軟,發音圓潤、淳厚,楓木碼軟硬適中,發音柔和、噪音少。
琴碼雖小,但它卻是聯結琴皮琴弦的樞紐。它的作用是把弦的振動傳導到蟒皮上。因此,琴碼的選料、形狀以及在琴皮上的安放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二胡的音質。
為了求得二胡聲音的改善,發音沙啞的二胡採用紙碼(即用牛皮紙或其它硬紙捲成嚴實的簡狀),聲音就要顯得 柔和一些:發音沉悶的二胡改用竹碼,就可使聲音變得較為響亮,適合演奏活潑輕快的曲調,發音單調的二胡採用金屬彈簧碼,就可使發音變得較有共鳴。
琴托
琴托是琴身的底托,起著裝飾、穩定琴身的作用。有的二胡琴托還裝有可調底托,用尼龍扣調節,演奏時更為方便。
制音墊
琴碼的下面,還須在琴弦與皮膜之間塞一小塊用絨布或氈子做的制音墊,它能解決二胡的「狼音」,消除二胡的空曠音,使之集中、豐滿,制音墊的薄厚、大小要適中,過厚則影響音量,過薄則不起作用,作成音墊的材料常有白色海綿、呢子、羊絨、棉布、麂皮、絨布等。
用的最廣泛的是海綿和呢子,效果最好的是天然麂皮,不能小看了它,它還有能快速的改變音色的本事:它貼近琴碼,音色就很潤,同時要失去一部分音量;遠離琴碼,音色就會變的眀亮,要根據曲子需要調整。
(7)二胡圖片唯美意境圖片擴展閱讀
胡(拼音:Erhu) 始於唐朝,稱「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一種中國傳統拉弦樂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
二胡名曲有《二泉映月》、《良宵》、《聽松》、《賽馬》等。
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嵇琴」。到了明清時代胡琴已傳遍大江南北,始成為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為二胡。半個多世紀以來,二胡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劉天華先生是現代派的始祖,他借鑒了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膽、科學地將二胡定位為五個把位,並發明了二胡揉弦,從而充擴了二胡的音域范圍,豐富了表現力,確立了新的藝術內涵。
由此,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也為以後走進大雅之堂的音樂廳和音樂院校奠定了基礎。
樂器保養
琴皮
二胡琴皮的保養對保持二胡的音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一位二胡演奏者最關心的。二胡琴皮如能得到精心保養的話,會有很長的使用壽命。
我們見到的琴皮已損壞的二胡大多是由於存放不當、不經常使用而引起的。經常使用的二胡,它的琴皮就會保持一定的彈性,二胡的發音質量也較穩定。二胡的音色是在不斷的使用中,慢慢拉出來的,平時經常使用二胡就是對二胡的一種很好的維護和保養。
為了做好對琴皮的保養,需要對琴皮的加工工藝有所了解。一般來說,琴皮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鏟皮,鏟皮的目的是將粘在皮上的肉雜物等去掉。琴皮加工的第二道工序是套皮,套皮的目的是拉伸蟒皮、去除蟒皮上的油性。
套皮過程中有一道燙皮的工序,其作用是為了使琴皮穩定成型和增加琴皮的光澤度。琴皮加工的第三道工序是蒙皮,蒙皮的要求是做到六角均勻、琴皮的松緊度恰當。從上面琴皮的加工工藝來看,去除蟒皮上的油性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油性的琴皮會影響二胡的發音。
所以,在日常的二胡使用中不需要對琴皮上植物油、凡士林等,更不需要在琴皮背面封蠟。如在琴皮內外表面塗上油性物質,會影響琴皮的透氣性和琴皮的振動。
琴皮蒙好後不能再對琴皮的背面進行處理,因為從琴筒後面對琴皮背面進行刮或打磨的處理,會導致琴皮的厚薄不勻,嚴重時還會引起琴皮的破裂。要想對二胡的音色局部有所改善,應該從琴弦、琴弓、千金和控制墊等方面採取措施。
琴筒和琴桿
琴筒和琴桿大多都是用紫檀木、烏木、紅木等硬質木材製成的。而硬質木材很容易受氣候的影響,因此二胡的音色與不同的氣候條件和空氣濕度有一定的關系。
硬質木材密度緊密、質地細膩,在一干一濕或一冷一熱的環境中,會造成木料內外應力不平衡的情況,嚴重時會引起琴筒和琴桿的開裂。二胡處在長期過分潮濕的環境中還會引起琴筒、琴皮的脫膠。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平時不練琴時應將琴放入琴箱,並在琴箱內放入一些乾燥劑。
琴弓
在弓子的使用過程中,不要用手碰弓毛,以免日久之後弓毛上沾上油污而影響演奏。一旦發現弓毛上油污較多而影響演奏時,可將弓子卸下,用肥皂將弓毛在清水中洗凈,晾乾後重新擦上松香再使用。
每次拉完琴後,應將弓毛放鬆,使弓桿恢復到正常的形態,否則日久後會使弓桿變形,影響弓子的使用性能。如弓子長期不用放在琴箱里,要在琴箱里放一些防蛀劑,以免弓毛被蛀蟲咬斷。
H. 誰有和二胡有關的Q版萌圖呢就是要一張很可愛的和二胡有關的圖片,最好是一個古代的女子手中拿著二胡...
這個呢?合不合適?
I. 求大量高清動漫人物拉二胡時的圖片!
拉二胡的圖片確實很少,求樓主體諒,就不能彈個吉他什麼的么?
J. 二胡長什麼樣
二胡是一種中國比較傳統的樂器,比較代表的作品,有二泉映月,二胡的樣子是下面圖片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