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聯最後未完成的航母有多先進
烏里揚洛夫斯克號,代表了蘇聯最後的輝煌。
烏里揚洛夫斯克號航母是蘇聯研製的最後一艘航母,也是蘇聯的第一代核動力航母。它總結吸收了蘇聯幾十年來設計建造三代航母的經驗教訓,立足於打造真正意義上的遠洋正規航母,而不是過去那種不倫不類的「載機巡洋艦」,這無疑是蘇聯海軍裝備發展思路的重大進步。在當時,它是僅次於美國核動力航母的強大存在。
裝備了固定翼艦載預警機
特別是被稱為「鷹眼斯基」的雅克44預警機,它的出現極大地提升了蘇聯海軍航母戰斗群的整體攻防能力,再配合「神話」系列海洋監視衛星系統,使得蘇聯海軍與美國海軍進行面對面硬杠成為可能。烏里揚洛夫斯克號航母依然習慣性地保留了相當數量的自衛武器,比如12座SS-N-19艦艦導彈垂直發射系統、12座SA-N-12艦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等等,擠佔了大量寶貴的空間。
烏里揚洛夫斯克號航母尚未完工慘遭拆毀
雖然烏里揚洛夫斯克號航母比起前三代蘇聯航母有了質的飛躍,但若以現在的眼光看,其依然是一款設計相對保守、追求穩妥的折中產物;既想向美國航母的模式靠攏,又不願意完全放棄蘇聯航母的固有傳統。
當然經過烏里揚洛夫斯克號航母的練手之後,其後繼艦肯定會有更多的新進步,助力蘇聯實現全球海軍的夢想。只可惜好景不長,蘇聯消失的時候烏里揚洛夫斯克號航母僅僅完成了30%的工程量,最終落到被拆解的命運,俄國人的航母之路也就此畫上了句號。
2. 它是蘇聯海軍的巔峰傑作,這型航母有哪些獨特設計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
在兩艘庫茲涅佐夫航母的開工後,蘇聯又馬不停蹄的開始了下一代航母的設計,這就是前蘇聯海軍的超級核動力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根據設計,這是一艘滿載排水量超過8萬噸,同時擁有滑躍起飛甲班和彈射器,能夠起降預警機,最大載機量近70架的超級核動力航母,其性能已經和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非常接近了,一旦建成,在航母領域蘇聯將獲得和美國平起平坐的地位,可以說烏里揚諾夫號航母代表了蘇聯航母技術的巔峰。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最終只能停留在完工30%的狀態
就在航母的拆解工作即將完成時,兩邊的公司都變卦了,首先是挪威公司6條貨船的合同毀約了,違約金照賠,然後美國廢鋼鐵公司的收購價格又450美元降為150美元,面對這樣的局面,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也只能以150美元每噸的價格將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拆解出售。就這樣通過兩個皮包公司,在付出了幾乎可以忽略計的違約金後,西方國家就把蘇聯海軍的一代傑作給做掉了。這艘未完工的超級航母也隨著蘇聯的解體而成為了國家的殉葬品,落得了國滅身死的可悲下場。
3. 蘇聯的k6轟炸機被稱空中航母,為何沒有服役
蘇聯這個被稱為空中航母的轟炸機,應該是K-7吧,K-7轟炸機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有著巨大的機翼,長度高達50多米,光厚度就達到了2.4米。 設計之初這個飛機的理念,這架轟炸機只是一個打算用於遠程航線的客機,可以在載幾十個人的情況下載幾十噸物資。這架空中航母在設計的時候,可謂是毀天滅地的存在,但是越厲害也意味著難度越大。早在1933年8月11日就曾開始過它的第一次飛行,但是,它的第一次飛行很不順利由於由於飛機布局的不合理以及和各個動力裝置的不協調,這次飛行受到了結構顫振和發動機共振的困擾,在之後的邊改良邊試飛里,當第12次試飛時,因為升降舵卡住而導致飛機墜落15人遇難,此次蘇聯再也沒有啟動過該計劃。
4. 蘇聯曾有9艘航母,俄羅斯留下一艘,其它的怎麼樣了
已經被擊中沉到海里了。
這是一艘軍艦,可以攜帶14架Ka-25直升機。作為排水量為17,000噸的大型軍艦,他配備了兩台M型雙臂雙臂防空導彈發射器。在1960年代非常罕見,當時,沒有一個國家在軍艦上部署了如此多的防空導彈。為了攻擊核潛艇,莫斯科級還特別配備了使用核彈頭的魚雷。該船的一個著名設計是製造200噸武器,伸縮式聲納站在擴展時與航空母艦相距12米,具有強大的探測能力。它曾經在1991年追蹤一艘美國核潛艇77個小時,相當於在實際戰斗中擊沉該核潛艇。
5. 蘇聯解體前建成40%的第一艘核動力航母,當時的它到底有多先進
提起蘇聯,可能大多數人都覺得蘇聯航空母艦比較落後,而且蘇聯的航空母艦無論從設計思想上,還是從實際裝備上,確實不是那麼先進。但是在蘇聯解體之前曾經建造了一艘名為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的航空母艦,這艘航空母艦由於蘇聯解體的影響,只建成了40%,但是如果這艘航空母艦徹底建好,那麼其絕對是和美國航母平分秋色的存在。之所以這艘航空母艦先進,首先就是因為這艘航空母艦的排水量非常大,達到了8萬噸的水平,基本上趕超了同時期美國的航空母艦。其次就是其能夠攜帶大約70架艦載機,這個數字已經超越了美國航母。最後就是其最大航速達到了35節的水平,已經超越了美國目前現役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最後就是這艘航空母艦的航速非常快,達到了35節。這個速度比美國現役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快了5節,更快的速度意味著艦載機起飛時能夠獲得更大的甲板風,從而降低起飛的要求,也能夠攜帶更多的燃油和彈葯。
6. 蘇聯航母
當然,賣掉的都是基輔級航母:
基輔號的主要設計矛盾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飛行甲板與上層建築不成比例:飛行甲板與上層建築的比例,不需要用尺子測量,一看就可以看出來,上層建築過大, 嚴重擠佔了飛行甲板的面積,喧賓奪主。航母的主要作戰手段應該是艦載機,空間利用應該以艦載機優先為原則。當然有人說基輔號不是航母,而是載機巡洋艦,我們可以暫時這樣理解。
二是艦艏的滑躍式上翹與艦艏的武備不協調:如果拆除艦艏的全部武備,很明顯,艦艏實際就是一個滑躍式飛機起飛的跑道,同時基輔號航母的飛行甲板是斜角設計的,而不是二戰時航母那種通直甲板,如果基輔號航母的前甲板沒有武備,而是起飛區,那麼斜角設計的飛行甲板應該是著艦區。這種起飛區與著艦區分開的設計,是一種比較先進的設計,可以有效的提高艦載機的作戰使用效率。
基輔號航母所隱藏的理念,絕非什麼載機巡洋艦,而是真正的航母,只是受一些條件的限制,最後造就了基輔號航母這個充滿矛盾的四不象艦船。
那麼是什麼條件限制了基輔號成為一艘真正的航母呢?直接的說,是前蘇聯的航母技術不完善,不成熟,能夠勝任的艦載機沒有研製出來;現有的可以上艦的飛機不能滿足作戰需要,缺乏協同配合的護衛艦船。當然除了這些直接的原因還有更重要的間接原因,那就是經濟,深受冷戰軍備競賽拖累的蘇聯經濟。
基輔號航母不但存在著讓人難以理解的矛盾,同時還有一些設計上的嚴重不足。
首先從整體而言,基輔號沒有隱形設計的概念,輪廓巨大,雷達反射面巨大,目標明顯。這是當代海軍艦船的大忌之一,說白了就是隱蔽性不好。
其次是導彈發射方式,無論是SS-N-12的發射筒發射,還是SUW-N-1,SA-N-3,SA-N-4這三種導彈的機械裝置發射,都有一個相當長的反應時間,都會遇到二次裝填重新發射的問題,因此基輔號航母盡管武備區強大,但反應速度不快,射擊頻率低,難以形成飽和攻擊狀態。基輔號航母的導彈發射方式以及布局是很難與現代導彈的豎井垂直發射方式相抗衡的,豎井垂直發射,導彈儲存與發射裝置一體,相互獨立,隨時待命,隨時發射,幾乎不存在反應時間問題和發射先後次序問題。如果開戰,很可能垂直發射系統射出了20枚導彈,基輔號連4枚都沒有發射完。就如同兩個拳手比武,一方一口氣打出20拳,另一方4拳還沒有打完,結果能怎樣?
另外作為巡洋艦,基輔號的AK76.2型艦炮口徑太小,威力不夠,而炮塔又太大,目標明顯。最後還有AK630近防炮的問題,冷眼看,AK630近防炮外表光華利落,不向美國艦船上的密集陣20毫米近防炮那樣又大,又亂,又蠢。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AK630的下射界非常小,這種設計說明這種炮對超低空對海平面的射擊性能有問題,基輔號航母應該有一個非常大的射擊死角,一旦發生戰斗,AK630近防炮很可能攔不住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而美國的密集陣近防炮看似醜陋,但高低射角比AK630大的多,射擊死角比AK630應該小很多。
7. 誰有蘇聯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的圖片
由於這艘航母根本就沒有完工,所以最真實狀態的只有這張照片了。
8. 蘇聯最後未完成的航母有多先進呢
關於蘇聯未完成的航母,真的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至於為什麼,且聽我道來。
截止到蘇聯解體之前,蘇聯在建造或者測試的航母一共有三艘,一艘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俄羅斯歷史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母;一艘是瓦良格號航母,也就是現在我國遼寧艦的前身;一艘是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蘇聯的巔峰之作,一艘下場凄慘的航母。
其實這些都不是最大的問題,主要的問題還是俄羅斯沒錢。因為俄羅斯經濟發展一直上不去,所以海軍軍費不足,導致升級、維護的費用嚴重不足,庫茲涅佐夫號的性能一直就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在庫茲涅佐夫號剛回到俄羅斯的頭兩年時間里,由於各種問題,庫茲涅佐夫號不但無法進行改造工作,而且連飛行聯隊都被迫解散。1993年的時候,庫茲涅佐夫號因為長期停放沒有運行,庫茲涅佐夫號基本上只剩下金屬軀殼了。不過後來俄羅斯搞了一筆錢讓庫茲涅佐夫號又重新啟航了,而且還配備了飛行聯隊。
9. 真正的空天航母!蘇聯20年砸4000億才摸著門道,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為了設計這艘空天航母,他們足足花費了600億美元,按照匯率和現如今的金錢價值,差不多相當於4000億人民幣,最重要的是,這還不是真正建造的價格,而僅僅是進行研究,並繪制出圖紙,不過這些錢花的也還算是值,起碼他們摸到了門道,然而上世紀九十年代蘇聯解體,最終也沒有完成這個夢想。
直到現在,這一太空武器裝備還是沒能研製出來,不過中國對無人機戰機研製的蜂群技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看成是空天航母的雛形,畢竟幾百架甚至是幾千架的無人機同時出動,與空天航母的作用實在是很相似。
10. 前蘇聯一共有幾艘航母,在蘇聯解體後,它們的命運又怎樣
「莫斯科」號航空母艦
蘇聯第一代輕型直升機航空母艦,19 63年於尼古拉耶夫船廠動工建造,1965年 下水,1967年5月服役。滿載排水量17500 噸。總長為191米,總寬34米,吃水8.7 米,續航能力9000海里/18節。動力裝置 為4台窩輪和2台氣輪機,共10萬馬力,雙 軸。最大航速31節。全艦人員840名 航空 人員。戰斗編制為卡-25A14架反潛直升 機。防衛系統為SA-N-3艦空導彈共48枚、 艦炮和反潛飛彈。1991年開始大修,因經 費問題到1998年11月才完工。現停泊在烏 克蘭船廠等待支付所欠的大修費1000萬美 元。
「列寧格勒」號航空母艦
「莫斯科」級第二艘。1964年動工, 1966年下水,1968年開始服役。
「基輔」號航空母艦
基輔級首艦。該艦為前蘇聯第二代中 型航母,1970年開工建造,1975年開始服 役,滿載排水量38000噸,航速32節,艦 上人員1200名。搭載雅克-38飛機12架、 直升機20架。1994年退役。
「明斯克」號航空母艦
基輔級的第二艘。1975年下水,1978 年起服役於太平洋艦隊。1992年退役。已 被作為廢鋼出售給中國。
「新羅西斯克」號航空母艦
基輔級的第三艘,1978年下水,1982 年8月起服役於太平洋艦隊。艦長273.0 米,寬32.7米,飛行甲板寬47.2米,吃水 10米,滿載排水量37100噸,航速32節。 可載雅克-36 垂直起降飛行和卡-25反潛 直升機32架.主要裝備雙聯SS-N-2艦導彈 裝置4座,雙聯SA-N-3、SA-N-4 艦對空導 彈裝置各兩座,雙聯76毫米炮2座,30毫 米炮8座,五聯5-33毫米魚雷裝置2座。
19 93年退役。已被作為廢鋼出售。
「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 航空母艦(069)
基輔級的第四艘。原名「巴庫」號, 排水量44720噸。長273米,寬56.2米,吃 水9.7米。1978年始建,1984年下水,19 87年服役。主機功率20萬馬力,航速29 節,自持力30晝夜。使用了比以前先進的 指揮系統及3D雷達系統。可載雅克-141超 音速戰斗機。1992年開始一直在北方修船 廠進行大修,但經費嚴重不足。96年開始 俄與印度進行對該艦的買賣談判。但印度 方面最後表示無力購買該艦。俄海軍司令 部最近作出決定,將它改造為直升機母艦。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前蘇聯的第一艘大型航空母艦,1991 年建成服役,該艦採用蒸汽輪機動力,排 水量67500噸。長999英尺。航速30節,載 員1700人。配備了功能齊全、型號眾多、 數量龐大的艦載武器系統。該艦的防空武 器在數量上和品種上遠遠多於其它航母。 1998年7月改裝完畢,11月重新服役。但目 前僅有10名飛行員能駕駛蘇-27艦載機。
「瓦牙戈」號航空母艦
為「庫茲涅佐夫」級第二艦,屬6 萬噸級的大型航母。1988年下水,因 蘇聯解體,資金無落,舾裝一直沒有完 成,一直停在烏克蘭尼古拉耶夫南部造 船廠。國際上曾傳說中國欲向烏克蘭購 買此船。最近烏海軍高級官員表示要對 之實行清理,使之變成「漂浮旅館」。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航母
原蘇聯設計建造中的第一艘核動力 航母。75000噸級,長1050英尺。在 「八月政變」後工作停頓。在1992年 2月廢棄,已被出售給一家美國公司。
現在只剩下'庫茲涅佐夫'還在現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