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艾灸常見的幾個部位是哪裡
艾灸常見的幾個部位如下:
1、身柱穴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後緣,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艾灸穴點陣圖
Ⅱ 艾灸的基本常識
大家基本上都知道針灸,但是很少人知道灸。其實針是針法,灸是灸法。和在一起才叫針灸。艾灸費時費力往往醫生不願意為了你一個病人浪費那麼多時間,有的學院派學生根本對灸法不感冒,忙著研究小白鼠呢。但是灸法的效果是不容置疑的。古人雲: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葯第二,附子第三,醫之治病用灸,如做飯需薪.―宋.竇材
(這里的丹葯我理解是內丹精氣神,附子是中葯),還有說一灸二針三用葯。都說明灸法非常之重要。因為針法對穴位和手法非常講究,我在這里與有緣的朋友一起聊聊灸法。我也是學生就算是讀書和實踐的心得體會吧。
要了解灸法,就要知道一個植物--艾葉:菊科多年生灌木狀草本植物艾的葉片,春夏之末花開時採摘,曬干或陰干後使用。我國民間自古就有「端午采艾,懸門戶上,以禳毒氣」的習俗。
灸法就是以艾葉作為原料,做成艾絨,用不同的燃燒方法作用於穴位,通過穴位的傳導達到治病於防病保健的方法。灸解字就是,久與火,不言而喻。
為什麼要找艾葉呢?神農氏,就是炎帝在選的過程中有的草也是可以用的,但是沒有艾葉的性味中正,土話就是穩定性好。艾性辛、溫,味苦,入肝、脾、腎經,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風止癢之功。這個日本人都做個實驗,外國人倒是很喜歡我們的傳統東西。反而我們自己不識,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難道人家科技太落後。有說:「居家常備艾,老少無疾患」,說明艾對維護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為什麼要學習?看過我寫的文章都知道,我一直強調「求」於「養」.求是求己,不是肉身的己,求你真心。就是《心經》說的觀自在菩薩的「自」。養是內斂、收藏,藏是為了用。不要意念飛舞,看電視上網無度,那不是養病。那也是在造病。不管是艾灸也好,拔罐、刮痧也好,經絡按摩,葯物也罷。僅僅是為了輔助五臟六腑正常工作,經絡通暢,氣血運行暢快。根本就沒有什麼靈丹妙葯一吃就靈。一切都要去養去求。要有的話明朝的練丹的皇帝為什麼那麼早亡呢。好比拔河:你在與病魔拔河,醫生喊加油。醫生叫破了喉嚨,你說醫生你來幫我拔吧,你省點心吧,靠誰也不行。佛吃飽了,不等於你吃飽,佛也不會替你吃。佛不是不渡我們,是我們自己不吃。艾灸就是養身體的輔助方法。
說方法:
形式很多,有直接灸法(疤痕灸、非疤痕灸)間接灸法(隔姜灸、隔鹽灸、隔蒜灸)艾卷灸法。
我就說我們經常用到的,艾卷灸法,艾卷市面上有清艾條與葯艾條。清艾條就是純的艾絨做的,葯艾條的裡面放中葯的。這個就要對症什麼的,相對難點。我們就用清艾條。有時會遇到什麼一壯,壯就是用艾絨做成金字塔狀的物體,有的麥粒大,有的蓮子大。這就是所謂的壯。壯與艾條只是形式不同。
灸的宗旨是:以皮熱里熱,熱到氣足為好。剛開始也不必強求,慢慢體會。功夫是要練的。一般病每日灸一次,灸後要慎起居,節房事。灸後喝杯溫水,當心冷暖。灸法偏重在補,無病防身,有病提高免疫力,在能助你一臂之力。
Ⅲ 艾灸那個部位幫助睡眠圖片
可以灸神闕、關元、足三里、三陰交、湧泉
Ⅳ 胃疼艾灸哪個部點陣圖,胃疼艾灸有用嗎
胃疼艾灸有用,局部選穴和遠端選穴胃疼艾灸有治療效果。胃疼的主要原因與足陽明胃經或任脈經有關,所以在艾灸時可選擇多氣多血的足陽明胃經,正中線的任脈選擇的穴位主要有局部選穴和遠端選穴。中醫認為胃疼主要與脾胃有關,病位在胃而及於脾,寒邪客胃,飲食傷胃,肝氣犯胃,脾胃虛弱,血瘀凝滯等,這些原因最易引起脾胃氣運行不通暢,不通則痛,艾灸特定穴位可以疏通運行不暢的脾胃之氣,增強疏通的力量,從而達到緩解胃疼的作用。
有關艾灸的知識可以向專業人員了解,以傳艾健康公司為例,公司的名師精通懸灸、溫針灸等灸法,對面診、手診、推拿、拔罐、刮痧等多種中醫外治療法也頗有研究,經驗豐富。
更多問題歡迎咨詢傳艾健康客服。
Ⅳ 三伏天艾灸有利於人體健康,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
人體最大的穴位-大椎穴。標準定位:當你設置穴位時,你是坐著的。穴位位於人體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的凹陷處。如果突起的骨頭不明顯,就讓患者移動頸部,不動的關節就是第一胸椎,大概在肩膀水平。主治:發熱、瘧疾、咳嗽、呼吸困難、骨蒸潮熱、頸肩背痛、腰脊柱強壯、角弓延長、小兒驚風、癲癇綜合征、五勞不足、七傷乏力、中暑、霍亂、嘔吐、黃疸、風疹。
腎經大穴,降火-湧泉穴。標準定位:取穴時,可以採取坐或仰躺,雙腳指向的姿勢。湧泉穴位於前腳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頭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主治:神經衰弱、精力減退、疲勞、婦科病、失眠、嗜睡、高血壓、頭暈、焦慮、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腎病等。穴位按壓治療腦出血後恢復、穴位按壓治療膀胱炎、穴位按壓治療白發等。艾灸方法:可懸掛艾條或艾灸銅壺進行艾灸。艾條懸灸各穴15-20分鍾,銅壺灸各穴30-50分鍾。
Ⅵ 艾灸穴點陣圖的八大穴位
身柱穴屬督脈,在項後第三胸椎與第四胸椎之間。
身柱有理肺氣,補虛損,解療毒,寧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溫補元陽,調和氣血,促進青少年的生長發育,現代研究認為,灸身柱可以調節人的神經系統,可以防止神經衰弱,失眠症,頭痛的發作,可以防止疲勞,促進肌體體力的恢復。灸身柱對小兒的胃腸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瀉,食慾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對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統的哮喘、氣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養生一言草》 載:小兒每月灸身柱、天樞,可保無病。 大椎穴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
大椎穴又名百勞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海」之稱。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細胞的數量,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和E一玫瑰花環形成率,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於老年人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引 起的項強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大椎穴還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於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中脘穴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
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甲乙經》載:「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亦取章門。」又載:「傷憂思氣積,中脘主之。」《玉龍歌》說:「黃疽四肢無力,中脘、足三里。」
實驗觀察發現,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後能使胃的蠕動增強,幽門立即開放,胃下緣輕度提高,空腸黏膜皺襞增深、腸動力增強。艾灸中院有利於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對於胃脘脹痛、嘔吐、呢逆、吞酸、食慾不振等有較好療效 。 關元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 。
該穴為小腸之「募穴」,足三陰經、任脈之會,一身元氣之所在。別名「丹田」。《難經·六十六難》集注中楊玄操說:「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氣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醫學認為,關元其部位為真陽所居、化生精氣之處。艾灸關元能使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元陽溫暖,血液充盈,能培腎固本,補氣回陽,通調沖任、理氣活血。艾灸關元,能治積冷,男子疝氣,夢遺淋濁,女子瘕聚,經產帶下,諸虛百損。
現代研究發現:艾灸關元可使血液動力學改變,對心肌具有正變力性作用,從而使得每博指數 (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數(LVSWI)穩定增加。艾灸關元還可改變動脈血氧運輸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機體代償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緩休克的發展。艾灸關元可防治遺尿、尿頻,隆閉、少腹脹痛,脫肛、疝氣、遺精,白濁、陽痿、早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惡露不盡、不孕,中風脫證、虛勞贏瘦等。 氣海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1.5寸。
灸氣海有延年益壽、養生保健的作用。據們《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五載,柳公度年八十餘,步履輕便,當有人問其養生之術時,他說:「吾初無術,但未嘗以元氣作喜怒,氣海常溫耳。」灸氣海能生發和培補元氣,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保健強身,解除疲勞等。據《竇材灸法》 記載:「上消病,日飲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熱,又吃冷物,傷肺腎之氣……春灸氣海,秋灸關元三百壯,口生津液。認為灸氣海能預防xxx。日本代田文志(現代日本針灸學家)認為用艾灸氣海可預防闌尾炎,他說:為頓挫闌尾炎而灸 20~3O 壯。
現代研究認為:艾灸氣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遺尿、遺精、陽痿、滑精,閉經、崩漏、帶下、子宮脫垂,中風脫證、脘腹脹痛、氣喘、疝氣,失眠、神經衰弱、腸炎等 。 神闕(肚臍)屬任脈經.又名臍中 。
艾灸神闕穴,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復甦之功效。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實驗性關節炎大白鼠的神闕穴,其炎症區壞死程度及細胞浸潤明顯減輕,隔鹽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闕穴,其殺傷細胞活性,在24小時內迅速升高,72小時至120小時復原,若間日連續灸,則活性升高可維持更長的時間 。
灸神闕還能治泄瀉、便血及病後大便不通。據《竇材灸法》載:「腸癖下血,久不止,此飲食冷物,損大腸氣也,灸神闕穴三百壯;虛勞人及病後大艾灸神闕穴,對泄瀉、繞臍腹痛、脫肛、中風脫證、角弓反張、產後尿瀦留、慢性腹瀉、皮膚瘙癢、蕁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 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的前外側,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
足三里是胃經的主要穴位.具有調理脾胃.健運脾陽,溫中散寒,補中益氣,調和氣血.宣通氣機,導氣下行,補虛強身的作用。《甲乙經》載:「五臟六腑之脹,皆取三里,三里者,脹之要穴。」《外台科要》載: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氣也。《醫說》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針灸大成》載:中風預防灸,若有中風先兆時「便宜急企三里絕骨四處,各三壯 」,「春交夏時,夏交秋時.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瘡為妙。
《江間式心身鍛煉法》載:「無病長壽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壽至二百餘歲。」現代研究認為艾灸足三里穴.能調節高血壓病初期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降血壓的作用.能使纖維蛋白降解產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滯度.並有擴張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預防腦血管意外的發生。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 ,改善銅、鋅代謝.減少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
艾灸足三里,對消化系統的胃腸功能低下、食慾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潰瘍、胃下垂、腹瀉、便秘,對心腦血管系統的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意外,對呼吸系統的感冒、肺結核,對泌尿生殖系統的尿頻遺尿、小便不通、遺精,陽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調節神經,有較強的延緩衰老的作用,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後緣 。
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濕,疏肝益腎,調經血,主生殖的功能。中醫學文獻記載,三陰交能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不思飲食,痹痛身重,四肢不舉,腹脹腸鳴,溏泄,小便不利,疝氣,夢遺失精,臍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經》載:足下熱脛痛,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 。《外台秘要》集驗:灸丈夫夢泄法,灸足內踝上名三陰交二七壯。
《千金要方》載:內踝上3寸絕骨宛宛中灸五十壯。主咳逆,虛勞寒損、憂恚,筋骨攣痛…疵氣、痔血……凡二十二種病,皆當灸之也。《眼科錦囊》載:上瞼低垂輕證者,灸三陰交。
現代醫學認為灸三陰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腎炎,睾丸炎,陽痿,遺精,遺尿,月經不調,經閉崩漏,產後血暈。艾灸三陰交對神經系統的失眠、神經衰弱、心悸,心腦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壓,消化系統的脾胃虛弱、腸鳴腹脹、泄瀉、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 等都有防治作用。
延年益壽保健灸
穴位:
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氣海(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5寸處)、關元(位於腹正中線臍下3寸處)
艾灸足三里,對消化系統的胃腸功能低下、食慾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潰瘍、胃下垂、腹瀉、便秘,對心腦血管系統的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意外,對呼吸系統的感冒、肺結核,對泌尿生殖系統的尿頻遺尿、小便不通、遺精,陽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還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調節神經,有較強的延緩衰老的作用,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後緣 。
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濕,疏肝益腎,調經血,主生殖的功能。中醫學文獻記載,三陰交能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不思飲食,痹痛身重,四肢不舉,腹脹腸鳴,溏泄,小便不利,疝氣,夢遺失精,臍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經》載:足下熱脛痛,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 。《外台秘要》集驗:灸丈夫夢泄法,灸足內踝上名三陰交二七壯。
《千金要方》載:內踝上3寸絕骨宛宛中灸五十壯。主咳逆,虛勞寒損、憂恚,筋骨攣痛…疵氣、痔血……凡二十二種病,皆當灸之也。《眼科錦囊》載:上瞼低垂輕證者,灸三陰交。
現代醫學認為灸三陰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腎炎,睾丸炎,陽痿,遺精,遺尿,月經不調,經閉崩漏,產後血暈。艾灸三陰交對神經系統的失眠、神經衰弱、心悸,心腦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壓,消化系統的脾胃虛弱、腸鳴腹脹、泄瀉、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 等都有防治作用。
延年益壽保健灸
穴位:
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氣海(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5寸處)、關元(位於腹正中線臍下3寸處)
Ⅶ 寒濕是百病之源,艾灸可以治療,艾灸這哪些穴位再合適不過
艾灸豐隆穴、命門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可以祛除寒濕。我們想要精氣十足,充滿陽光,充滿活力,總之,要給人一種特別的活力和強大的感覺。在自然界中,描述太陽的形容詞是溫暖的、向上的、明亮的和燦爛的。同樣地,當陽在人體中充分時,它會給人一種活力和活力的感覺,所以相反的是冷濕的體魄。
足三里穴,腿部膝骨外側凹陷約4指是足三里穴灸,能緩解胃寒胃痛現象,增加楊起、體質,改善因陽虛引起的手足寒現象,有效治療寒濕體質。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和足內側延胡索上緣四橫指是三陰交穴灸本穴能有效地熱敷陽氣。以上四穴可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並能減輕因寒邪四肢及關節肌肉骨骼所引起的寒邪疼痛症狀。
Ⅷ 怎樣做艾灸治療關節疼痛
用艾灸治療關節炎首先,將艾條點燃後,對准需要施灸的位置,根據個人的耐熱程度進行,對膝關節的足三里進行艾灸,可以起到預防保健緩解疼痛的作用,然後是,解溪穴,湧泉穴、按著先上後下的順序進行,注意不要被燙傷,以及注意別燒到衣服。
Ⅸ 減肥艾灸哪個部點陣圖解
想減肥 不要靠那些什麼拔罐 刮痧 吸脂 減肥茶 減肥葯 減肥膠囊 減肥霜等、這些都是有副作用的。建議:合理飲食,盡量不要吃油膩食品,多吃蔬菜有利於健康,早上起來喝杯鹽水,再去跑步,晚上先吃飯,吃完飯休息半小時後,在去馬路慢跑,盡量跑給一兩個小時回去後,在按摩推拿自己肥胖的部位,弄完再去洗個熱水澡,然後休息一會兒,就睡覺,盡量早點睡,這樣堅持下去,肯定會瘦下去。
Ⅹ 宮寒艾灸哪個部位 宮寒艾灸的四大部點陣圖
宮寒可艾灸關元穴、神闕穴、命門穴。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處,艾灸關元穴可以增強人體陽氣,補虛益損,對陽氣不足,身體虛弱,畏寒等症比較有效,具有固本培元,補益下焦的作用。神厥穴在肚臍部位,是人體任脈要穴。人體氣虛陰陽失調發生疾病,可通過刺激或艾灸該穴位有調整陰陽平衡的功能。命門穴位於第二腰椎和第三腰椎棘突之間,在艾灸的時候還要同時注意艾灸兩側距離背部中線3厘米的腎俞穴,艾灸這個穴位能強腎固本,幫助女性調理因宮寒導致的不孕,習慣性流產等症。
艾灸需要找正規的公司進行,在眾多的養生健康公司中,傳艾健康擁有創新的商業模式,可以獨立研發具備知識產權的前沿產品,有經驗豐富的師資團隊,致力於為客戶健康提供系統的解決方案,性價比高,值得信任。
更多問題歡迎咨詢傳艾健康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