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長征勝利圖片高清大圖
擴展閱讀
一千米等於多少平方圖片 2025-05-18 04:16:28
能在圖片上寫上字的軟體 2025-05-18 04:10:35

長征勝利圖片高清大圖

發布時間: 2022-04-23 01:02:30

『壹』 長征中有哪些英雄人物事跡

1、張思德「嘗百草」

部隊進入草地後,由於環境、氣候非常惡劣,使得草地行軍十分艱難。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紅軍就因此長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隊、犧牲的同志越來越多,朱總司令令人將自己的坐騎也殺了,分給通信班、警衛班的同志做口糧,還向身邊的同志發出了「嘗百草」的號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尋找出一些無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過飢餓的難關。

然而,要嘗出一種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險的。張思德在「嘗百草」活動中,總是搶在他人之前。

2、女戰士小董

長征途中,有位女戰士叫小董,才13歲。爬雪山是每人發一個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沒帶辣椒。小董剛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發抖。

隊員一直喊:「同志們千萬別坐下,坐下就起不來啦。到了山腰,小董實在又冷又累,但還是堅持著,終於到了山頂,小董看隊員們都滾了下去,一滾就是幾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滾,100多丈。終於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3、1935年4月初的一個晚上,女紅軍們剛拖著疲倦的身體趕到貴州盤縣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一群敵機嗡嗡地叫著突然從山後飛過來,其中一架快速俯沖下來,一陣激烈的迎頭掃射,三枚炸彈投向休息營地。

戰士們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溝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勢把一些人遮蔽起來,但要命的是一些紅軍傷員躺在擔架上根本動不了。

賀子珍本來是隱蔽在路邊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顧個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擔架,這時,一枚炸彈投了下來,在她身邊頓時騰起一股煙塵。

4、一九四五年秋天,紅軍進入了草地。由於三個小同志得了腸胃病的關系,所以指導員就讓炊事班長照顧他們。

三個病號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營地,班長就到處挖草根,和著青稞面給他們做飯。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飢餓威脅著他們。雖然班長到處找野草、挖樹根,可光吃這些怎麼能吃飽呢?班長眼看著他們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攏眼。

有一天,班長在河邊洗衣服,忽然看見了一條魚躍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縫衣針,彎成了個鉤,讓三個同志吃上了新鮮的魚,喝上了魚湯。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們吃魚的時候,班長從來不吃東西。後來,這位小同志發現班長在吃他們吃剩下的食物,眼淚就禁不住流了下來。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長卻餓暈過去了,三個小同志急忙去釣魚,做湯,可班長還是為了他們而犧牲了。

5、紅軍長徵到湖南汝城縣沙洲村時候,3名紅軍女戰士借宿農民徐解秀家,因為家裡窮,當時床上只鋪了稻草和破棉絮,晚上,三名女紅軍就和徐解秀蓋一條行軍被,睡一張床,徐解秀的丈夫就睡在門口的草垛上。

白天,紅軍戰士們和徐解秀一起幹活,講進步道理,還幫她帶孩子,徐解秀幫紅軍戰士煮飯。紅軍要開拔了,看到徐解秀家連一床像樣的被子都沒有,一名女紅軍用剪刀將這床被子剪開,將半床被子留給了徐解秀。這就是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的魚水情深,生死與共。

『貳』 長征精神圖片

長征精神

編輯

紅軍指戰員在長征途中表現出了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表現出了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了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這些構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不怕犧牲、前赴後繼、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百折不撓、克服困難。

『叄』 紅軍長征的時候的軍旗是什麼樣的最好來個圖片

1933年4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軍事委員會頒布《蘇維埃群眾團體及紅軍旗幟印信式樣》,更改中國工農紅軍軍旗式樣。下發了軍旗圖式,規定旗的右上方為一五角星,旗中間為交叉的「鐮刀錘子」,旗的三邊有旗須,旗桿處有二寸三分的白布書寫部隊番號。同時規定五角星和「鐮刀錘子」一律用金黃色。這種軍旗一般稱為「三三式」軍旗。五星和鐮錘用金黃色布做成。由於當時國民黨軍隊的圍剿,各根據地之間聯系不便,除中央紅軍外,其他蘇區均沒有及時採用這種軍旗。

你網路搜索「長征時紅軍軍旗」就可找到圖片

『肆』 紅軍長征有關的圖片哦,一些故事。

飛奪瀘定橋---紅軍長征期間重要戰役

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4團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牆密布的鐵索奪下橋頭,並與左岸部隊合圍佔領了瀘定城。中央紅軍主力隨後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大渡河以南的企圖。

『伍』 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資料和圖片

u=1566069667,289583848&gp=2[1]

『陸』 紅軍長征途中經過的11個省;紅軍長征的資料、圖片。

中央紅軍走了11個省,若加上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共走了14個省
11個省是: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甘肅和陝西共11個省。"我覺得答案這么寫有些不妥。就問題而言,我認為,答案除了要答中央紅軍經過的省份之外,還應該把紅軍其他方面軍走過的省份加在一塊,才符合題意。也就是除了中央紅軍經過的省份之外,再加上紅二十五方面軍經過的河南、湖北兩省和紅二方面軍經過的新疆。另外,中央紅軍所走過的省份,是不是只有11個?寧夏在圖中顯示的非常明顯,為什麼不算?如果加上寧夏,中央紅軍長征走過的省份應該是12個。這樣看來,紅軍長征共經歷15省,它們是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甘肅、陝西、湖北、河南和新疆。
1.長途征討(expedition●long march)

2.紅軍長征(Long Marches)::1934~1936年間,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蘇區向陝甘革命根據地(亦稱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

1934年10月,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同時留下部分紅軍就地堅持游擊戰爭。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了給中央紅軍戰略轉移探索道路,命令紅六軍團撤離湘贛蘇區,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10月,紅六軍團與紅三軍(後恢復紅二軍團番號)會合,並創建了湘鄂川蘇區。

『柒』 紅軍長征線路圖

中央紅軍長征經過了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甘肅和陝西共11個省。

各路紅軍長征總里程約為二萬五千餘里。 其中:紅一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歷時12個月零2天,途經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陝西11省,行程二萬五千里。 紅二方面軍從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歷時11個月零3天,途經湖南、貴州、雲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肅、陝西8省,行程一萬六千里。 紅四方面軍從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歷時18個月,途經四川、西康、青海、甘肅4省,行程八千餘里。 紅二十五軍從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歷時10個月,途經河南、湖北、甘肅、陝西4省,行程近萬余里。(圖片來自網路)

『捌』 紅軍長征經過雲南路線圖

紅軍跳出包圍圈後,在毛澤東的英明指揮下,奇兵迭出,穿插迂迴於數十萬敵人之中,經過二占遵義、四渡赤水,終於把幾十萬敵軍甩在赤水河西岸。同時,紅軍制訂下迅速南渡烏江,佯攻貴陽,西進雲南,北渡金沙江的計劃。

然而紅軍佯攻貴陽只不過是虛晃一槍,滇軍被蔣介石指揮東調,正好中了紅軍的調虎離山之計。紅軍見雲南已兵力空虛,當即調整進軍路線,在佔領貴州的紫雲、員豐、安龍、興仁等縣後,翻越七盤山,渡過北盤江;

在黔西南和滇東北交界的地面上多路平行推進,以一軍團為左翼,三軍團為右翼,中央軍委縱隊居中,五軍團殿後,九軍團在後側牽制迷惑敵人,於4月底,大踏步向雲南挺進。

4月23日,根據中革軍委的部署,紅一方面軍分5路從平彝(今富源)縣第二次進入雲南。4月24日,一、三、五軍團全部進入雲南境內,此後沿著沾益、馬龍、尋甸、嵩明方向進發,直逼昆明。

4月25日,留在烏江北岸擔負牽制敵人任務的紅九軍團,也從平彝進入雲南,向著宣威、會澤一帶進發。在此後紅軍經過東川、富民、祿勸、武定、元謀等地和昆明市的官渡、西山兩區等地,於5月上旬渡金沙江,勝利地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

同時,紅九軍團揮戈北進,連克宣威、會澤等縣城後,從東川渡過金沙江,有力地掩護了主力的行動,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同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陝北,與紅十五軍勝利會師。

(8)長征勝利圖片高清大圖擴展閱讀:

紅軍長征二萬五千餘里是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的總里程。 各路紅軍長征路線:紅一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1日至1935年10月19日,歷時12個月零7天,途經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陝西11省,行程二萬五千里。

紅二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1日至1935年10月22日,歷時12個月11天,途經湖南、貴州、雲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肅、陝西8省,行程一萬六千里。

紅四方面軍從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歷時18個月,途經四川、西康、青海、甘肅4省,行程八千餘里。 紅二十五軍從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歷時10個月,途經河南、湖北、甘肅、陝西4省,行程2萬5000餘里。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紅軍長征過雲南大事記

『玖』 中國紅軍長征四道封鎖線(湘江戰役)的圖片

湘江戰役,指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苦戰五晝夜,從廣西全州、興安間搶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的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我軍與優勢之敵苦戰,撕開了敵重兵設防的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紅軍雖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5軍團和在長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國際師損失過半,8軍團損失更為慘重,34師被敵人重重包圍,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直到彈盡糧絕,絕大部分同志壯烈犧牲。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拾』 紅軍的長征勝利的標志是什麼

會寧會師
背景: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時間:1934.10——1936.10
過程:開始的標志:1934.10紅軍被迫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
→湘江→烏江→1935.1遵義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
導,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四渡赤水河(最能體現毛澤東軍事思想)→金沙江(跳出包圍圈)→大
渡河→瀘定橋→雪山草地→1935.10紅軍到達陝甘寧革命根據地吳起鎮
結束的標志:1936.10紅軍三大主力(紅軍二、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
在甘肅會寧會師
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
為革命保存了基本力量,促使中國革命新局面的到來。長征的傳奇性故事
傳遍國內外,表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