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亞歷山大鸚鵡六七個月圖片庫
成年鳥以泡軟些的玉米粒、穀子混合稻穀、葵花籽、麻子、花生米及各種水果青菜為主食,我飼養的成年亞歷山大鸚鵡也是這樣主食,飼喂兩年多了也很好
2. 誰幫我看下我的亞歷山大鸚鵡幾歲了,公母啊
目測是看不到亞歷山大鸚鵡的年齡,但可以識別是成鳥還是幼鳥。一般識幼成看眼睛虹膜會比較明顯,幼鳥眼睛幾乎都是黑色的,而成鳥眼睛會有白邊或黃邊,就是俗稱的眼白比較多,由此你手中那隻鸚鵡是成鳥。
至於公母的問題看圖片是很難看出的,你自己根據以下來做判斷吧:
鸚鵡鳥體為綠色,臉頰和頸部為灰藍色,公鳥頸部會長出一條灰藍色的細窄條狀羽毛,沿著蠟膜到眼睛有一條黑色羽毛,頸部有著一條很寬的黑色環狀羽毛和一條很寬的粉紅色環狀羽毛;腹部黃綠色,外側翅膀覆羽帶有一塊紫紅色的羽毛;尾巴羽毛中間上方為綠底外加藍綠色,尖端黃色;尾巴內側黃色;鳥喙紅色,尖端黃色;虹膜黃白色。母鳥的頸部沒有黑色的和粉紅色的環狀羽毛,鳥體色較為黯淡,中間尾羽平均長度較公鳥短。
3. 請大神看看我這只亞歷山大鸚鵡嘴是病嗎要怎麼辦 另外看看這只多大了謝謝
是的不正常不僅是嘴羽毛掉的更是有的多啊養過其他鸚鵡雖然沒養過這種鸚鵡並且不一定是營養不良 羽毛是 鸚鵡啄的還是羽毛自己掉的啊 還是其他鸚鵡啄的啊 後面圖片格式的文字有鸚鵡病態掉毛的
恐怕是衛生方面的再有就是生病了食物給什麼了都
輕點抓他啊,被人硬抓著很難受的!摸他們之前手要洗干凈並自然干後。啄你再疼也要愛護他們!
去對應的貼吧和鸚鵡世界論壇看看並發上圖片拍照時不要開散光燈不要抓他們拍照
蔬菜水果要經常變換種類保證營養均衡,他們吃不多少的但也要及時更換以免變質。青菜不要菠菜會拉肚子,青菜不能直接扔到籠子里,要用小夾子夾住,夾子放在籠子外,把菜伸進去。食物一定注意衛生清潔,不要有糞便!每天清理衛生,每天看食盒,給多少就是食物小盒裡不能空。尤其出遠門的時候,吃多少他自己知道,食物里有一種是穀子,帶殼的會有營養一些,也可以幫助磨嘴,但是穀子殼會在食盒上面,造成食盒滿的假象,實際已經吃空了,所以一定隨時關注,不要過期霉變的等等!。墨魚骨(葯店有售,不要繩子要粗鐵絲吊掛),繩子,紙,塑料製品一些金屬製品等等之類的拿出來不要被他們接觸到(絕對不能用繩子纏鸚鵡脖子和腿等地方,繩子會使他們纏住窒息的!也會骨折的啊而且血液循環也不暢。此外,墨魚骨不要繩子吊掛繁殖箱不要草窩因為他們天生喜歡啃咬,會啃咬壞上面的繩子就會有窒息的危險,以前是有過例子的!還有鸚鵡的玩具也不要有繩子,籠子門不要繩子固定,用小夾子)!請一定注意他們一切能接觸到的地方:食物,水,籠具可以拆卸下來的(食盒水罐,腳踩的棲息桿鹽水清涮洗干凈晾乾後安裝回去,鸚鵡玩具,糞便托盤都需要每天清理)水果青菜要洗干凈,不要爛的,沒吃完的及時取出!需要見陽光,但不能直射,就是不能太強的那種,陽光促進合成維生素D有助於對鈣的吸收,適當的陽光會殺滅羽毛上的細菌和寄生蟲的。籠子注意遠離窗戶縫(有縫漏風不可以)籠子是放牆邊(不把大山的牆,)看電視的光來回閃爍,鸚鵡的瞳孔一樣會受不了,總這樣會使他們受驚嚇,影響甚至後代,把籠子移到沒亮光(包括晚上的電冰箱)沒異常聲音的地方。要哪天氣天好把皮皮們放出來到室內玩,用鹽水在沖洗干凈曬干後安裝回去,不要有糞便的污垢!他們同伴之間會互相清理羽毛的。冬天不要放暖氣旁!會乾燥的。注意不要有窗戶縫!否則賊風對她的影響很大的!繁殖箱在用之前用開水煮3小時,再在陽光下暴曬半天的,不耐高溫的物件可以用流動清水漂洗後在室外通風處晾乾,別讓他們聞煙草味和做菜的油煙味油漆味等異味!鳥類對氣味很敏感(化學葯品不要直接地間接地被他們接觸到!不要誤食,或弄進眼睛,或弄進鼻子里!)。
4. 幾個關於亞歷山大鸚鵡的問題,有圖
1:亞歷山大鸚鵡要2年左右成年,判斷依據是是否外側翅膀沒有紫紅色的羽毛,加上喙部和腳的樣子不像小鳥,所以個人感覺,應該是成鳥,在18個月左右或以上,按人類的年齡來說還屬於寶寶【這種鳥壽命極長有40到50年,又因為幼鳥毛色不艷麗,所以大多賣的都是2歲左右的鳥】。
2:應為成年或剛成年,理由在第三題。
3:未給出身長,大種的在60Cm左右,而且大的又有好幾種,一般是從頸部羽毛判斷,差異是黑色的頸環部分大種很粗象布條,小種很細象黑線。此外,大種胸脯顏色發白。母鳥的頸部【沒有黑色的和粉紅色的環狀羽毛】。幼鳥和成年母鳥相似。
所以,這個鸚鵡外側翅膀有紫紅色的羽毛而且無環狀頸部黑色羽毛,應該是成年母鳥,個人經驗判斷,如果錯誤,盡請原諒。
4:1000到1500
5:關於訓練,首先要消除鸚鵡的戒備心,用食物誘惑法,然後靠近它,把手放在它腳下,它上去後就獎勵它,2個月或更短就可以。雖然,剪羽可以事半功倍,但剪羽對鸚鵡的傷害很大,千萬不要剪羽。
相對來說,幼鳥更好訓練,成年鸚鵡一般來說對人都有了戒備,如果你想親近鸚鵡,架養的會比籠養的容易很多,架養鸚鵡沒有太大的領地意識,親近起來更容易。
亞歷山大鸚鵡的嘴和爪子都很歷害,訓練上手時一定要做好防護。
【一般步驟,上手並不難,不過沒有一氣呵成的方法,需用時間。】
1.在鳥對你不再抵觸時,把手當做棲木,放在鸚鵡腳邊,它上來時就說上來或者其他暗示語言。
2.上手期間不要亂動或者是發出大聲,不要驚嚇鸚鵡,是他以為上手是不應該的。
3.以上是我養鸚鵡的一些經驗,不是抄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問題5,曾看到一個人寫了很好的關於訓練亞歷山大鸚鵡的,網址通過消息給你了,無毒,希望可以看看。
是中國寵物鳥論壇,高人很多。
5. 請問圖中這只綠毛紅嘴的鸚鵡具體是什麼品種挺大隻的……怎麼養能說話嗎
額,弱弱想說這個不是紅嘴額。。折衷鸚鵡啦這個。
養鸚鵡前務必做好功課哦親!折衷吃水果蔬菜特別多,這個每天得保證供應,要不就長壞了。
然後其餘基本就是滋養丸這些。具體你可以多上鸚鵡相關的論壇多學習。
學語期教的話,說話能力也很強。可以說很多也能唱歌,很乖的。
6. 紫色鸚鵡是什麼品種
紫色的鸚鵡還真見過,常見鸚鵡種類
鸚鵡種類非常繁多,有82屬332種,是鳥類最大的科之一。鸚鵡主要是熱帶,亞熱帶森林中羽色鮮艷的食果鳥類,南半球有些種類擴展到溫帶地區。鸚鵡在南美洲和澳大利亞的種類最多,在非洲和亞洲種類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卻有一些很有名的種類,如情侶鸚鵡。鸚鵡是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鸚鵡的嘴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
*大緋胸鸚鵡大緋胸鸚鵡屬於鸚鵡科,別名四川鸚鵡、大鸚哥、大紫胸鸚鵡,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為西藏、四川、雲南留鳥。大緋胸鸚鵡分布區狹窄,數量已十分稀少,應嚴加保護。
大緋胸鸚鵡屬於大型鸚鵡。為我國特產鳥類。全長45厘米左右。上體綠色,前額、眼先黑色,頭頂和耳羽藍沾紫色,翅綠色,翅下覆羽葡萄紅色。尾呈楔狀,藍綠色;尾下覆羽、腿羽黃綠色。下體除喉部有寬闊黑斑外,余部多為紫色,胸部紫蘭色。嘴雄鳥紅色,雌鳥黑色。腳綠色。
大緋胸鸚鵡棲息於山地常綠闊葉林、混交林、針葉林及溝谷地。善飛翔和攀援,喜群居。以堅果、漿果、玉米、稻穀等為主食。6~7月份繁殖,築巢於樹洞及石縫中。每窩產卵3~6枚。
大緋胸鸚鵡是馳名中外的觀賞鳥,過去是宮廷中達官貴人家庭中飼養的一種籠養鳥,喜效仿人語,還能學會一些技藝,故博得很多人喜愛,後來逐漸傳入民間飼養。
*花頭鸚鵡花頭鸚鵡屬於鸚鵡科,產於雲南、廣東、廣西,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花頭鸚鵡比大緋胸鸚鵡小,全長35厘米左右。體羽主要為黃綠色,上體顏色較深,翅綠色。雌雄鳥頭部顏色有別:雄鳥為玫瑰紅,雌鳥呈灰藍色。
花頭鸚鵡棲息於溝谷森林、疏林、耕地等處,以野果、穀物為食。
*緋紅金剛鸚鵡緋紅金剛鸚鵡屬於鸚鵡科,亦稱紅金剛鸚鵡。分布於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
緋紅金剛鸚鵡的額羽赤色,枕、頸、尾上覆羽和肩羽紅色。翅上覆羽金黃色,初、次級飛羽深藍色。上嘴殼肉色,下嘴殼鉛灰色,腳鉛藍色。
緋紅金剛鸚鵡棲息於熱帶森林,常成群活動。食物以植物為主,包括花、果實、種子、嫩芽等。繁殖期成對生活,巢營於樹洞中。
*琉璃金剛鸚鵡琉璃金剛鸚鵡屬於鸚鵡科,亦稱藍黃金剛鸚鵡、藍黃鸚鵡。主要分布在美洲的巴拿馬東部,南到哥倫比亞。
琉璃金剛鸚鵡的羽毛黃藍色,十分鮮艷耀眼,尤其是胸腹羽毛豐滿。喉黑色,頰羽白色,並具黑色條紋。腹部羽毛金黃色,枕、背及尾上覆羽藍色,而且有金屬光澤。眼白色,嘴、腳均黑色。
野生硫璃金剛鸚鵡多生活在熱帶森林,常成群活動,
鳴聲粗野。食物主要是植物果實、種子和嫩芽,巢營於樹洞中。
*虎皮鸚鵡虎皮鸚鵡屬於鸚鵡科,又叫嬌鳳、彩鳳。原產澳大利亞,後經人工培育,已成為世界性籠養鳥,各國都有飼養,這種鳥羽毛華麗,易於飼養,可大量繁殖供人們玩賞。
虎皮鸚鵡是鸚鵡中的小型品種,原種主要為黃綠色,頭及背黃色而有黑橫紋,腰、胸及腹部為綠色,尾羽黃色而中央的兩瓣為藍色,頰部有藍黑色圓斑,雌雄鳥羽色相似,只是雄鳥中基部蠟膜為藍白色或藍色(發情期)或深藍色(老齡鳥),雌鳥蠟膜為肉色或淡肉色(發情期)或姜黃色(老齡鳥),以此可以鑒別。
虎皮鸚鵡經人工培育的品種羽色多種多樣,主要有:波紋型、黃化型、白化型、玉頭型、淡色型。此外,芸香色、紫羅蘭色等幾種為高級稀有種。
野生虎皮鸚鵡在自然界喜歡群居,在樹上攀援,以各種植物的種子、漿果及植物的嫩芽、嫩葉為食,到秋季飛到田間啄食穀物。一年四季都可繁殖,春秋兩季繁殖旺盛。在野外主要營巢於樹洞,該鳥每年繁殖兩次,每窩產卵4-9枚,卵白色而有光澤。雌鳥孵蛋,孵化期18天左右。
虎皮鸚鵡的雛鳥屬晚成鳥,雛鳥出殼25天內不能獨立生活,在此期間全靠成鳥餵食,親鳥育雛的方法是:雄鳥喂雌鳥,雌鳥再喂雛鳥,雛鳥生長28天後,就能自己吃食,獨立生活,一般生長到5-6個月可達到性成熟。
*灰頭鸚鵡灰頭鸚鵡屬於鸚鵡科,產於四川、雲南。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灰頭鸚鵡屬於小型鸚鵡。全長約30厘米。體羽以綠色為主,上體草綠色。頭部鉛灰色;後頸和頸側有一銅綠色領環;眼先及貫眼紋近藍黑色;頰下有一黑帶。飛羽綠色,有淡黃色外緣;翅上中覆羽有一暗紅色斑塊。中央尾羽綠色,具紫黃色羽端;側尾羽綠色。下體淡黃綠色。上嘴朱紅色,嘴端和下嘴黃色。
灰頭鸚鵡棲息於山區稀疏闊葉林、溝谷林或果園。主要食野果、種子及穀物。
*亞歷山大鸚鵡亞歷山大鸚鵡屬於鸚鵡科,主要分布在印度中部和北部、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以及阿富汗的東部和南部。
亞歷山大鸚鵡的嘴峰為玫瑰紅色,體羽大部分綠色,色澤鮮艷。
亞歷山大鸚鵡生活於森林和農田附近,成群生活,群體較大。食物除樹木種子、果實外也食農作物。巢營於樹洞中.繁殖與其他大型鸚鵡相同。
*小五彩鸚鵡小五彩鸚鵡屬於鸚鵡科,亦稱青海鸚哥。原產於馬來半島和南美群鳥。
小五彩鸚鵡體長約20厘米,體重120-130克。額部、頭頂和頰部呈淡橄欖綠色,枕部和頸上部有紫褐色和黃綠色的環帶。背部、翼及尾綠色,胸部紅色,脅部綠色並有紅色橫斑。嘴紅色,腳暗灰色,足4趾,2趾向前,2趾向後,呈對趾形。
小五彩鸚鵡在野外的自然條件下,小五彩鸚鵡多棲息在熱帶森林中,喜歡成群生活。主要食物是植物果實、種子、花蜜和昆蟲。
小五彩鸚鵡交配一般在早上9時或下午4時左右,初期每日或隔日一次,以後增至每日1-2次。每窩產蛋2枚,蛋殼白色有光澤,一頭鈍一頭尖,為短卵圓形。產完蛋後,雌鳥開始孵卵,只有當它取食、喝水和排糞時雄鳥才進巢代替孵卵,孵化期23天左右。雛鳥出殼後,雌鳥開始飼喂並在巢內暖雛,而雄鳥白天在巢外活動,晚上才進巢內過夜。14天後,雌鳥才出巢覓食和活動,40天左右雛鳥可出巢,此時雌鳥繼續給小鳥
餵食,待它們能獨立取食後才與親鳥分開。
*牡丹鸚鵡牡丹鸚鵡屬於鸚鵡科,亦稱情侶鸚鵡。計有9個品種,均產於非洲。我國常見的有黑頭牡丹鸚鵡和棕頭牡丹鸚鵡兩種。
牡丹鸚鵡體長一般在15厘米左右,體重40-50克。嘴紅色,眼及蠟膜白色。頭部黑褐色,頸部有赤黃色的環帶。上胸淺綠色,背部和翼為綠色,翼端呈黑色,尾綠色,腳灰色。另有棕頭牡丹鸚鵡,它們的頭部為棕褐色,俗稱棕頭牡丹。
野生的牡丹鸚鵡生活在熱帶叢林中,常集大群生活,一般在樹洞中營巢繁殖。以各種植物種子、水果和槳果為食,在南方,該鳥常集群危害農作物及果園,遭到當地農民的討厭和驅趕。由於這種鳥羽色艷麗,常被捕捉飼養,致使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牡丹鸚鵡一年中除炎熱的夏季外,其他季節都可以繁殖。一般雌鳥每窩產蛋6-8枚,孵化期約19天。孵化過程中,雄鳥堅守在巢外看護並飼喂雌鳥,而雌鳥除取食、飲水和排糞時外出外,始終堅持孵化。雛鳥出殼後由親鳥飼喂,35-40天方能離巢,50天左右才獨立生活,6個半月達到性成熟。
7. 最小種的亞歷山大鸚鵡成年之後體型有多大
圖片上的就是亞成
成體也大不了多少了
但是顏色會更鮮艷
畢竟只是中小型的鸚鵡又沒有很長的尾羽
8. 亞歷山大鸚鵡的樣子描述及圖片
外形:
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臉頰和頸部為灰藍色,公鳥頸部會長出一條灰藍色的細窄條狀羽毛,沿著蠟膜到眼睛有一條黑色羽毛,頸部有著一條很寬的黑色環狀羽毛和一條很寬的粉紅色環狀羽毛;腹部黃綠色,外側翅膀覆羽帶有一塊紫紅色的羽毛;尾巴羽毛中間上方為綠底外加藍綠色,尖端黃色;尾巴內側黃色;鳥喙紅色,尖端黃色;虹膜黃白色。母鳥的頸部沒有黑色的和粉紅色的環狀羽毛,鳥體色較為黯淡,中間尾羽平均長度較公鳥短。幼鳥外型和母鳥相當神似,外側翅膀沒有紫紅色的羽毛,要到至少18個月大才會開始發展為成鳥的羽色,完全變成成鳥的羽色至少需要32到36個月。 食物:亞歷山大鸚鵡主要以種子、堅果、漿果、植物嫩芽、花朵以及花蜜等為食;偶爾會前往農耕區的果園和谷類作物田中覓食,造成稻米相當程度的損壞。在野外,亞歷山大鸚鵡基本吃堅果和成熟的水果,他們可以活40年,或者更久,要看照顧的好與否。
照片http://imgsrc..com/ke/abpic/item/476217f746e0ca31730eec63.jpg
9. 這只鸚鵡是什麼品種的有圖片!
像環頸鸚鵡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