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濕氣重拔火罐有用嗎
拔火罐通過真空負壓的原理,作用於皮膚表面將體內風寒濕邪通過毛孔排出體外。想要排濕常選穴位包括:足三里、豐隆、肺俞、脾俞、陰陵泉、承山、委中、大椎、關元、腎俞、神闕、湧泉。另外,除濕首當健脾,脾經上的穴位都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濕氣重患者拔火罐後,皮膚表面可能出現水汽,留罐時間長還可能出現水泡,需要做好消毒工作,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拔罐後注意保暖,適當飲水,當天不要洗澡。
介紹
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拔罐療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成書於西漢時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關於「角法」的記載,角法就類似於後世的火罐療法。而國外古希臘、古羅馬時代也曾經盛行拔罐療法。
常用工具
1.竹罐
(1)材料與製作竹罐是採用直徑3~5厘米堅固無損的竹子,製成6~8厘米或8~10厘米長的竹管,一端留節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颳去青皮及內膜,製成形如腰鼓的圓筒,用砂紙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整即可。
(2)優點取材方便、製作簡單、輕便耐用、便於攜帶、經濟實惠、不易破碎;竹罐吸附力大,不僅可以用於肩背等肌肉豐滿之處,而且應用於腕、踝、足背、手背、肩頸等皮薄肉少的部位,與小口徑玻璃罐比較,吸附力具有明顯優勢;另外,竹罐療法在應用時可放於煮沸的葯液中煎煮後吸拔於腧穴或體表,即可通過負壓改善局部血液循化,又可藉助葯液的滲透起到局部熏蒸作用,形成雙重功效,加強治療作用。
(3)缺點易燥裂漏氣;且不透明,難以觀察罐內皮膚反應,故不宜用於刺血拔罐。
2.玻璃罐
(1)材料與製作玻璃罐由耐熱玻璃加工製成,形如球狀,下端開口,小口大肚,按罐口直徑及腔大小,分為不同型號。
(2)優點其優點是罐口光滑,質地透明,便於觀察拔罐部位皮膚充血、瘀血程度,從而掌握留罐時間;是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罐具,特別適用於走罐、閃罐、刺絡拔罐及留針拔罐。
(3)缺點導熱快,易燙傷,容易破損。
3.抽氣罐
(1)材料與製作抽氣罐為一種用有機玻璃或透明的工程樹脂材料製成,採用罐頂的活塞來控制抽排空氣,
利用機械抽氣原理使罐體內形成負壓,使罐體吸附於選定的部位。
(2)優點抽氣罐不用火、電,排除了不安全隱患且不會燙傷皮膚;操作簡便,可普遍用於個人和家庭的自我醫療保健,是目前較普及的新型拔罐器。
(3)缺點無火罐的溫熱刺激效應。
② 拔氣罐的好處!以及怎麼拔最對身體好
拔氣罐的好處:
緩解肌肉緊張與疼痛。拔氣罐通過負壓吸附在皮膚上,有助於疏通經絡,放鬆肌肉,緩解肌肉緊張和疼痛。對於治療腰酸背痛、肌肉疲勞等疾病有明顯療效。
促進血液循環與排毒。拔氣罐能夠增強局部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幫助排除體內的濕氣和毒素。經常拔氣罐能夠改善膚色,使肌膚更為紅潤光澤。
調理臟腑功能。根據拔氣罐的穴位選擇,能夠刺激到相應的臟腑反射區,通過調節經絡穴位達到調理臟腑功能的目的,有助於改善體質。
拔氣罐怎麼拔最對身體好?
選擇合適的體位。拔氣罐時選擇適當的體位非常重要,要確保施術部位充分暴露且舒適,避免在拔氣罐過程中因體位不適造成不必要的移動或松動。
注意拔罐的力度與時間。拔氣罐的力度應適中,不宜過強或過弱,避免造成皮膚損傷。同時,拔罐時間也要掌握得當,通常每次以10-15分鍾為宜,避免過長導致皮膚淤血或破損。
遵循專業指導。對於初次嘗試拔氣罐或需要治療特定疾病的人群,建議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根據不同的體質和病情,選擇合適的穴位和拔罐方法。
拔罐後注意保養。拔完氣罐後,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拔罐後的皮膚較為敏感,不要過度摩擦或搔抓,以免造成皮膚破損和感染。
通過拔氣罐可以緩解肌肉緊張和疼痛,促進血液循環和排毒,調理臟腑功能。在拔氣罐時選擇合適的體位、掌握適度的拔罐力度與時間,並遵循專業指導,拔罐後注意保養,這樣才能讓拔氣罐達到最佳效果,對身體產生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