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什麼是白喉病圖片
擴展閱讀
ae如何導出動態圖片 2025-05-17 02:40:50
唯美圖片背書包的少年 2025-05-17 02:32:31
貼秋膘搞笑圖片 2025-05-17 02:31:45

什麼是白喉病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4-13 21:08:53

⑴ 白喉病是什麼

你好,白喉是一種傳染病,發病急,傳染性強,是由白喉桿菌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疾病,主要以發熱,氣憋,聲音嘶啞,犬吠樣咳嗽,咽、扁桃體及其周圍組織出現白色偽膜為特徵,嚴重者可並發心肌炎和神經麻痹,全身中毒症狀明顯,甚至危及生命,

⑵ 白喉是什麼病

白喉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咽、喉等處粘膜充血、腫脹並有灰白色偽膜形成為突出臨床特徵,嚴重者可引起心肌炎與末梢神經麻痹。由於細菌產生的外毒素所致全身中毒症狀,嚴重者可並發心肌炎和末梢神經麻痹。

⑶ 養殖鵪鶉需要准備什麼

養殖鵪鶉需要准備場地、飼料、技術、資金等。

鵪鶉的飼養管理

1、鶉舍:建造鶉舍光線要微暗,夏季通風要良好,要防止狗、貓、鼠等危害。必須安裝照明設備,夜晚須有光照度,以提高母鶉的產蛋率。飼養室內放置育雛籠、肥育籠、種鶉籠及安排孵化間。飼養籠可用竹木,也可用鐵製成。籠子底部應製成網狀,網孔大小以鵪鶉糞便能漏下為宜,間距大致為1.2cm,網底後高前低,稍帶傾斜度,便於母鵪產蛋後滾出。

2、飼料:鵪鶉的飼料,盡量採用纖維少,營養豐富的食品,品種宜多樣化。一般由豆餅、魚粉、玉米面、麥麩、米糠、苜蓿草、白菜、胡羅卜、骨粉、碳酸鈣、食鹽等組成。還可加一些復合維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飼料要相對穩定,如需交換要逐漸過度。

3、喂料:鵪鶉喂料方法有二種,一種是喂乾料,另設飲水設備。另一種是喂濕料,喂濕料時乾料和水比例是夏季1:3、冬季1:2、春季1:2.5。每天喂4次,作到定時、定量、定質供應。9~10周齡的鵪鶉,要做到「能吃多少就給多少」的飼養方法。

4、管理

①分群:雄鶉和雌鶉最好分群飼養,使之定時配種,這樣提高種蛋的受精率。若不便分群亦可混合喂養。混養時雄鶉和雌鶉之比為1:3。除留下配種的鵪鶉外,其餘雄鶉作肉鶉處理。

②密度:在飼養管理上要注意飼養密度,幼鶉平養密度為100隻/1周齡/平米,85隻/2周齡/平米,70隻/3周齡/平米,50隻/4周齡/平米。

③環境:養殖鵪鶉的周邊環境要安靜,如果受驚憂,會影響母鶉產蛋。

鵪鶉的疾病防治

1、雛白痢

【症狀】雛白痢是常見危害大的細菌性傳染病,病鶉精神萎靡,糞便呈白色漿糊狀。

【防治】在病鶉飼料中添加0.4%磺胺嘧啶或0.1%磺胺喹惡林均有一定效果,籠舍要保持清潔乾燥,溫度穩定,防止過密擁擠。

2、球蟲病

【症狀】球蟲病為腸道感染所引起的急性流行性疾病,病鶉羽毛松亂,糞便帶血。

【防治】可將磺胺甲基嘧啶或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2%的比例拌入飼料或溶於飲水中,連服4~5日即可見效。

3、潰瘍性腸炎

【症狀】潰瘍性腸炎是家養鵪鶉的一種具有高度傳染能力的疾病,鵪鶉弓背,雙目緊閉,拉稀。

【防治】雙氫鏈黴素、泰樂菌素均為較好的治療葯物,四環素、呋喃類也有一定療效。

4、白喉病

【症狀】白喉病多發生在梅雨季節,病鶉眼腫流淚,食慾不振。

【防治】可將0.1%的二甲氧基嘧啶鈉粉拌喂或溶水飲用,同時還應把病鶉的頭在0.5%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清洗消毒,效果更好。

5、馬立克氏病

【症狀】馬立克氏病也是鵪鶉常發的一種病毒性疾病,病鶉表現為精神不振,癱瘓,貧血,兩翅下垂,排綠色稀糞。剖檢時常見內臟型,表現為心臟、肺、腺體、胃、肝、腎、睾丸及卵巢出現單個或多個腫瘤。

【防治】馬立克氏病無特效葯物治療,以預防為主,對初生鶉皮下注射馬立克疫苗效果較好。

6、大腸桿菌病

【症狀】大腸桿菌病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包括急性敗血症、臍炎、氣囊炎、肝周炎、腸炎、關節炎、肉芽腫和卵黃性腹膜炎等。

【防治】大腸桿菌病是一種條件性疾病,改善環境是預防該病發生的有效措施。犬腸桿菌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臍部和皮膚創口感染。杜絕使用腐敗變質和受黴菌、大腸桿菌污染的飼料。加強鵪鶉飼養管理,勤刷水槽及飲水器具,使用優質飼料,增強抗病力。

7、石灰腳病

【症狀】石灰腳病病原體為突變膝蟎,多寄生在鶉脛部和趾部。病鶉脛部和趾部發炎,有炎性滲出物,形成灰白色或黃色結痂。嚴重時可引起關節腫脹,趾骨變形,行走困難,生長受阻,產蛋下降。

【防治】治療時可用20%硫磺軟膏塗擦患部,每天2次,連用3-5天。也可以用溫水洗去脛部和趾部上的痂疲,然後用0.1%敵百蟲溶液浸泡4~5分鍾。

⑷ 什麼是白喉病

白喉(Diphtheria,來源於希臘語διφθερα(dipthera),意思是「隱藏的皮革」)是一種由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見於秋冬季。
臨床症狀為咽炎,低燒及黏附在扁桃體、咽部,或鼻上的黏膜(屬假黏膜)。另一種比較輕度的白喉只會病發於皮膚上。致病菌為白喉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兼厭氧性) 革蘭氏陽性細菌。但要注意的,雖然中文及英文上名稱相似,但病發於皮膚上的白喉(白喉棒狀桿菌)跟其中一款會引致暗瘡的類白喉(Diphtheroid)痤瘡丙酸桿菌是不同的。
白喉擁有極高的傳染性;它能透過直接身體接觸或呼吸帶菌者的氣體分泌物而散播。白喉曾是相當普遍的疾病。近年由於大力推行免疫注射,在發達國家已甚為少見。以美國為例,1980年至2004年總共只有57宗白喉病例。

現時美國所有學童都必需接受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合一疫苗注射。而成人方面,疫苗需要與促升劑量並用,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疫苗的效力會逐漸下降。對於需要前往一些白喉病源未被根除的地區的人,三合一疫苗更被建議需要注射。白喉對化學殺菌劑抵抗力較弱,在60°C以上加熱十分鍾白喉菌便死亡。

治療方法[編輯]
紅黴素(口服或注射)14天(40mg/kg每天,最大劑量2 g/天), or
普魯卡因青黴素G肌肉注射14天(體重小於10公斤患者300,000 U/天,否則600,000 U/天)。青黴素或紅黴素過敏患者可用利福平,氯潔黴素代替。

⑸ 白喉有哪些特徵

白喉可分為四種類型,其發生率由高到低依次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的白喉。成人和年長兒童以咽白喉居多,其他類型的白喉較多見於幼兒。

3.鼻白喉少見。指前鼻部白喉而言。鼻白喉可單獨存在,或與喉白喉、咽白喉同時存在。多見於嬰幼兒。病變范圍小,全身症狀輕微,主要表現為漿液血性鼻涕,以後轉為厚膿涕,有時可伴鼻衄,常為單側性。鼻孔周圍皮膚發紅、糜爛及結痂,鼻前庭或中隔上可見白色假膜。4.其他部位白喉(1)皮膚或傷口白喉 不多見,系由皮膚或黏膜直接或間接感染而得。本型症狀雖不重且易於傳播。(2)其他 外陰、臍、食管、中耳、眼結膜等處偶爾可發生白喉。局部有炎症和假膜,常伴繼發感染。全身症狀輕。

⑹ 白喉的特性是什麼

白喉是多發生在冬、春季節的一種兒童傳染病。傳染源是患者及帶菌者。1—5歲兒童發病率最高,但也可見於成人。這種病人的咽喉部長有一層灰白假膜,所以叫做白喉。

白喉由於發病的部位不同,分成咽白喉、鼻白喉、喉白喉和其他白喉等。但以咽白喉最多見,潛伏期1—7天,傳染期通常在2周以內,很少超過4周,少數帶菌者可排菌5個月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少數輕型病人初期易被作為呼吸道疾病而被忽視或誤診。重型、極重型者可有血壓下降,並發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神經麻痹或中毒性腎病等,如救治不當,往往因為心臟受累而死亡。

⑺ 什麼是白喉

您好!
白喉是由白喉桿菌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發熱,氣憋,聲音嘶啞,犬吠仟咳嗽,咽、扁桃體及其周圍組織出現白色偽膜為特徵。嚴重者可並發心肌炎和神經麻痹,全身中毒症狀明顯。白喉可分為四種類型,其發生率依次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的白喉。成人和年長兒童以咽白喉居多,其他類型的白喉較多見於幼兒。一旦確診,需要積極治療。

⑻ 李蓮英比慈禧多活了3年,他沒了主子之後下場如何

李蓮英沒了主子下場非常凄慘死後還身首異處。作為慈禧最寵愛的太監李蓮英也曾經是風光一時有了慈禧的庇佑很多人也是不敢招惹他但是慈禧去世後李蓮英到處東躲西藏也沒逃得過仇人的報復,死後也是非常凄慘身首異處。

慈禧死後李蓮英失勢所以東躲西藏。慈禧去世後李蓮英就沒有了靠山所以知道自己會遭遇不測的李蓮英給慈禧守孝完之後就隱居了起來。李蓮英每天都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但是慈禧死後三年他也去世了而且挖開他的墳墓也是屍首異處。由此可見李蓮英也是沒能躲得過那些仇人的報復所以最終下場凄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