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血圖片檢查是什麼
擴展閱讀
養生圖片素材頭像 2025-05-17 09:20:45
圓盤卡通動物圖片 2025-05-17 09:15:10

血圖片檢查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4-13 12:45:29

㈠ 外周血血塗片是不是血常規檢查!!急

不一樣的。血常規是取靜脈血上機檢查,主要看看白細胞計數/分類、、血紅蛋白量、血小板計數等。而外周血塗片多是從指間、耳垂等部位,取少量外周血在玻片上塗片,經過染色後在顯微鏡下人工看的,主要看看外周血中各種細胞的比例、形態以及是否出現異常的細胞等。血常規是體檢的常規檢查項目,一般血常規出現異常後才會加做外周血塗片。臨床上有時候需要結合兩項檢查結果,綜合判斷病情。

㈡ 血塗片檢查鏡下應該觀察哪些成分

在觀察血塗片時,視野中個體最大的是②白細胞,高倍的顯微鏡下可見它裡面含有細胞核;①紅細胞,最多,而且呈兩面凹的圓餅狀,沒有細胞核;視野中幾乎看不見③血小板,因為它的個體最小,形狀不規則.

㈢ 如何用顯微鏡檢驗血液,製作塗片

血塗片的顯微檢查是血液細胞學檢查的基本方法,臨床上應用極為廣泛,制備厚薄適宜,分布均勻,染色良好的血塗片是血液學檢查的重要基本技術之一。
塗片法製片是生物顯微製片的基本方法之一。
步驟:
可分5個步驟進行
消毒→取血→推片→染色→觀察
消毒與取血
消毒
先按摩取血部位,使血流通暢;再用酒精消毒采血針和取血部位(如指尖)。
取血
待酒精幹後,刺破皮膚,使血自然流出,勿擠。取干凈載片,讓血滴在離載片一端中4~5毫米處,注意手指持握載片的邊緣,勿觸及其表面。不能使載片接觸取血部位的皮膚。
推片
取一塊邊緣光滑的載片做推片。將其一端置於血滴前方,向後移動到接觸血滴,使血液均勻分散在推片與載片的接觸處。然後使推片與載片呈30°~40°角,向另一端平穩地推出,如右圖所示。塗片推好後,迅速在空氣中搖,使之自然乾燥。
染色
用特種玻璃鉛筆在血膜兩側畫兩條線,防止染液外溢。再將瑞氏染液(伊紅-亞甲基藍)滴在血膜上,至染液淹沒全部血膜,染半分鍾。加等量蒸餾水(或緩沖液)與染液混合再染5分鍾。最後用蒸餾水把染液沖掉,用吸水紙吸干,自然乾燥後,即可觀察。
觀察
紅細胞
淡紅色,無核的圓形細胞,因紅細胞為雙凹形,故邊緣部分染色較深,中心較淺,直徑7-8微米。
顆粒白細胞
嗜中性顆粒白細胞:體積略大於紅細胞,細胞核被染成紫色分葉狀,可分1-5葉。直徑10-12微米。
嗜酸性顆粒白細胞:略大於嗜中性白細胞,細胞核染成紫色,通常為2葉,胞質充滿嗜酸性大圓顆粒,被染成鮮紅色。直徑10-15微米。
嗜鹼性顆粒白細胞:體積略小於嗜酸性白細胞,細胞質中有大小不等被染成紫色的顆粒,顆粒數目較嗜酸性白細胞的顆粒少,核1-2葉,染成淡藍色。直徑10-11微米。

㈣ 正常人的血塗片中可以見到哪種細胞

血塗片的顯微鏡檢查是血液細胞學檢查的基本方法,應用極廣。特別是對各種血液病的診斷有很大價值。但血片制備和染色不良,常使細胞鑒別發生困難,甚至導致錯誤結論。例如,血膜過厚細胞重疊縮小,血膜太薄白細胞多集中於邊緣;染色良好的血片是血液學檢查主要基本技術之一。

血塗片
瑞氏染色法原理
1. 瑞氏染料是由酸性染料伊紅和鹼性染料美藍組成的復合染料。
美藍(又名亞甲藍mehyleneblue)為四甲基硫堇染料,有對醌型和鄰醌型兩種結構,通常為氯鹽,即氯化美藍,美藍容易氧化為一,二,三甲基硫堇等次級染料(即天青)市售美藍中部份已被氧化為天青.伊紅(又名曙紅cosin)通常為鈉鹽即伊紅化鈉。美藍和伊紅水溶液混合後產生一種憎液性膠體伊紅化美藍中性沉澱,即瑞氏染料。瑞氏染料溶於甲醇後,又重新解離為帶正電的美藍和帶負電的伊紅離子。2.細胞的染色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學的親和作用.各種細胞和細胞的各種成份化學性質不同對各種染色料的親和力也不一樣.因此用染色液染色後在同一血片上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的色彩,例如血紅蛋白嗜酸性顆粒為鹼性蛋白質與酸性染料伊紅結合染粉紅色稱為酸性物質,細胞核蛋白和淋巴細胞漿為酸性,與鹼性染料美藍或天青結合,染藍色或紫色稱為嗜鹼性物質,中性顆粒成等電狀態與伊紅和美藍均可結合,染紫紅色稱中性物質.

血塗片
實驗材料
3.1實驗材料:醫用采血針、酒精棉球、載玻片、血推片、消毒牙簽
3.2實驗試劑:瑞氏染液、抗B血清、抗A血清、生理鹽水、蒸餾水
3.3儀器設備:Motic光學顯微鏡
實驗步驟
4.1ABO血型鑒定
4.1.1取一塊清潔玻片,用記號筆標上記號。
4.1.2用小滴管吸A型標准血清(抗B)一滴加入左側,用另一小滴管吸B型標准血清(抗A)一滴加入右側
4.1.3以穿刺法自左手無名指指尖取血,在玻片的每側各放入一小滴血,用牙簽攪拌,使每側抗血清和血液混和。每邊用一支牙簽,切勿混用。
4.1.4靜置室溫下10—15min後,觀察有無凝集現象,並據此判斷血型。
4.2血塗片的製作及血細胞觀察
4.2.1取末捎血一滴置於玻片的一端,左手持載玻片,右手以邊緣平滑的推片的一端從血滴前方後移接觸血滴,血滴即沿推片散開。然後便推片與載片夾角保持30-45度平穩地向前移動,載片上保留下一薄層血膜
4.2.2血塗片製成後可手持玻片在空氣中揮動,使血膜迅速乾燥,以免血細胞皺縮.
4.2.3用蠟筆在血膜兩側劃線,以防染液溢出,然後將血膜平放在染色架上.加瑞氏染液2-3滴,使覆蓋整個血膜,固定0.5-1.0分鍾.滴加等量或稍多的新鮮蒸餾水,與染料混勻染色5-10分鍾.
4.2.4用清水沖去染液,待自然乾燥後或用吸水紙吸干,即可置血塗片於顯微鏡下進行鏡檢。
4.2.5白細胞分類計數。
選擇塗片的體尾交界處染色良好的區域,在油鏡下計數100個紅細胞,按其形態特徵進行分類計數,求出各類細胞所佔比值。
瑞氏染液:瑞氏染料1g加甲醇(AR)600ML。將瑞氏染料放在清潔乾燥乳缽中,加少量甲醇,充分研磨使染料溶解.將已完全溶解的部分倒入棕色試劑瓶中,未溶解部分再加少量甲醇研磨,直至染料完全溶解於甲醇為止。新配製的染料偏鹼,須在室溫和37℃下一定時間待染料成熟,主要美藍逐漸增多為天青B後才能使用.貯存時間越久染色效果越好,因此,Deamgilliland等採用吸光度比值(rA)作為瑞氏染料的質量規格.rA測定方法如下:取瑞氏染液15-25ul(視染液濃度而定)加甲醇10ml稀釋,混勻後以甲醇為空白管分別以波長650nm,525nm比色,rA=A650/A525。
因為美藍吸收峰為波長650nm,伊紅吸收峰波長為525nm,天青B吸收峰也為650nm,但吸光度A約為美藍的一半.所以新配製染料的RA接近2,隨著美藍逐漸氧化為天青B,RA也相應下降,RA下降達1.3±0.1即可使用.瑞氏染料在貯存過程中必須塞嚴,以防甲醇揮發和氧化為甲酸.有人主張配方中加入30ml甘油,防止甲酸揮發,並可使細胞染色清晰.甲醇必須純凈,如甲醇中丙酮含量過多,染色偏酸,使細胞著色不良。磷酸鹽緩沖液(PH6.4-6.8):磷酸二氫鉀0.3g加磷酸氫二鈉0.2g再加蒸餾水至1000ml,配製成磷酸鹽緩沖液調整PH,如無緩沖液可用新鮮蒸餾水代替。
正常參考值
細胞類別成人
桿狀核0.01-0.05
分葉核0.50-0.70
嗜酸性粒細胞0.005-0.05
嗜鹼性粒細胞0-0.01
淋巴細胞0.20-0.40
單核細胞0.03-0.08
附註
1要避免重復計數,玻片應由血膜邊緣向中央依次上下呈曲線移動.
2白細胞總數超過20×109/L,應分類計數200個細胞,白細胞數明顯減少的血片,可檢查多張血片。
注意事項
1) 玻片的清洗:新玻片常有游離鹼質,因此應用清洗液或10%鹽酸浸泡24小時,然後再徹底清洗。用過的玻片可放入適量肥皂水或合成洗滌劑的清水中煮沸20分鍾,再用熱水將肥皂和血膜洗去,用自來水反復沖洗,必要時再置95%乙醇中浸泡1小時,然後擦乾或烤乾備用。使用玻片時只能手持玻片邊緣,切勿觸及玻片表面;,以保持玻片清潔,乾燥,中性、無油膩。
2) 細胞染色對氫離子濃度十分敏感,在染色過程中玻片必須化學清潔,配製瑞氏染液必須用優質甲醇,稀釋染液必須用緩沖液,沖洗用水應近中性,否則各種細胞染色反應異常,致使細胞的識別困難,甚至造成錯誤。
3) 一張良好的血片,要求厚薄適宜,頭體尾分明,分布均勻,邊緣整齊,兩側留有空隙。血片制好後最好立即固定染色,以免細胞溶解和發生退行性變。
4) 血膜未乾透,細胞尚未牢固附在玻片上,在染色過程中容易脫落,因此血膜必需充分乾燥.
5) 染色時間與染液濃度,室溫高低,細胞多少有關.染液越淡,室溫越低,細胞越多,所需染色時間越長或應適當增加染液量,因此染色時間應視具體情況而定.特別是更換新染料時必須經試染,摸索最佳染色條件.
6) 染液不可過少,以防蒸發乾燥染料沉著於血片上難沖洗干凈.
7) 沖洗時應用流水將染液沖去.不能先倒掉染液,以免染料沉著於血片上.
8) 染色過深可用甲醇或酒精適當脫色,最好不復染,必須復染時,可將染液先稀釋好再復染.
9) 染色時應注意保護血膜尾部細胞,不能劃掉.因為體積較大細胞常在此處出現.
染色結果
在正常情況下血膜外觀為粉紅色,在顯微鏡下紅細胞呈肉紅色;白細胞胞漿能顯示各種細胞的特有色彩,細胞核染紫紅色,染色質清楚,粗細松緊可辨。染色結果偏酸,則紅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顆粒偏紅,白細胞核呈淺藍色或不著色;染色結果偏鹼,則所有細胞染成灰藍色,顆粒深暗,嗜酸性顆粒可染成暗褐色,甚至紫黑色或藍色。嗜中性顆粒偏粗,偏鹼(紫黑色).血片原處呈綠色.

㈤ 禽類和犬類的血塗片有什麼區別

血塗片檢查是評估整體健康的一個基本步驟,它被納入標准血液學檢查中,作為對每個病患診斷評估的一部分。同時,也是獲得白細胞分類計數的一種方法(即對不同種類白細胞的分布進行評估,也能夠測定每微升中各細胞的百分比和數量)。血塗片檢查可以提供大量診斷疾病的信息。例如,紅細胞的形態發生改變提示可能是慢性失血,暴露於內源性和外源性的毒素,脈管系統的疾病或者免疫介導性溶血。白細胞形態的變化可能是炎症的早期實驗室發現,可作為診斷某些遺傳病和白血病。白細胞的一些成熟程度、形態和種類的變化,只能通過顯微鏡鏡下觀察外周血塗片來檢測(如中性粒細胞核左移,中毒性變化和出現外周肥大細胞)。在某些情況下,病原體,特殊的細胞內包涵體和腫瘤細胞都可以在血塗片中觀察到,可以立刻得出准確的診斷。此外,監測外周血中的變化可能有助於確定病患的治療方案,治療的反應以及短期和長期的預後。
每一個完整的全血細胞計數(CBC)都應該包括血塗片的檢查,無論是在院內或是外部的實驗室。血塗片檢查提供了形態學上准確的血液學參數,保證了從自動分析儀得到的數據和無法通過自動分析儀得到的其他信息。當獲得的信息與病人的病史、當前和以前的實驗室結果和體檢結果對應時,血塗片檢查的價值就可達到最大化。血塗片制備簡單便宜,很容易從足夠的背景資料和常規練習中獲得經驗。本文描述了實用的技術和對犬貓血塗片進行分析評估,簡要地介紹了血塗片檢查中發現的結果和CBC中其他數據的綜合評估。

㈥ 血液cba檢查是查什麼呢你有哪些了解

血液檢查,就是通過採取人體的動脈血、靜脈血或末梢血,對血液中的各種血細胞及血漿中的各種成分進行檢測,以了解人體的健康狀況,和對疾病進行診斷的檢查方法。

血液檢查的內容:血液臨床基礎檢查,包括血常規、血沉、血型等。血液生化檢查,包括肝腎功能、血糖、血脂、電解質、心肌酶、骨代謝、澱粉酶、內分泌激素等。血液免疫檢查,包括各種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免疫增殖病、腫瘤標志物等。

紅細胞主要負責將氧氣和營養物質輸送到身體所需的各個部位,然後排出體內的廢氣。體內紅細胞數量增加的原因很多。比如慢性肺心病、肺氣腫等。可能導致紅細胞增多,紅細胞明顯增多,也可能預示癌症。

㈦ 怎麼製作血塗片

血常規是醫院常作的檢查項目,但是由於大部分的醫院用的都是三分類的血球儀(五分類血球儀價格太高),在分析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而血塗片則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補償,使得三分類的血球儀也能起到五分類的效果。而且血塗片的作用還不僅於此,它還能更直觀的放映細胞的形態,以及血液的一種狀態。現在就血塗片的製作和應用做一個介紹。

血塗片的製作:

血塗片的製作方法很多,但需要的材料也都是一樣的,載玻片和(或)蓋玻片。現在介紹一種我們醫院常用的塗片方法:

1、首先左手持一載玻片,將採到的血(做血常規剩下的血)滴一滴到載玻片一端:


細胞分類計數器

(細胞分類計數器)

通過這樣的方法,我們就可以得到白細胞下各個種類的比例,結合血常規的白細胞數目就可以得到一個五分類的項目,這對於分析動物的身體狀況更加的全面和科學。如上圖的結果是:嗜中性粒細胞百分比:70%(分葉:57%,桿狀:13%);淋巴性細胞百分比:25%;單核細胞百分比:3%;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2%;嗜鹼性粒細胞百分比:0。

再簡單舉例說一下血塗片在臨床上的應用,也是結合血常規的分析。如下圖為一隻犬的血常規結果:

從結果上看,RBC(紅細胞)下降,HGB(血紅蛋白)下降,HCT(紅細胞壓積)下降。很明顯的可以判定為貧血。但是貧血也分很多種的,到底是否為再生性,又或者是否是出血或溶血造成的。然後根據血塗片可以知道:

從該血塗片我們可以看到,紅細胞中間淡然區明顯擴大,說明了這是正紅細胞低色素性貧血,也就是由於缺鐵性貧血,需要補充鐵元素,增強營養。一方面我們知道動物的具體情況,可以針對性的幫助解決問題。

當然,血塗片在臨床上的作用不僅僅如此,我們不僅可以用來來計數分類白細胞,還可以觀察紅細胞的形態來判斷如果出現異性紅細胞的原因,白細胞形態異常的原因,還可以看到血液寄生蟲如:巴貝斯焦蟲,血吸蟲的微絲蚴。而且對於血常規儀器還可以起到一種驗證的作用,就是說如果血常規的結果與你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結果出入較大的時候,如果你保證你血塗片的製作和觀察都沒問題的話,就要懷疑機器的判讀有問題了。比喻抽血過程比較慢,導致血凝的出現而使得機器讀書的血小板極低,以及由於貓的血小板和紅細胞體積較近而出現的判讀等都可以用血塗片來糾正和驗證。

㈧ 為什麼要對異常血常規檢測做血塗片形態學檢查

因為通常的血常規檢查都是機器查的各種細胞的數量、比例正否正常,但機器不能分辨出異常細胞,甚至會把異常細胞和正常細胞分為一類。
而血塗片形態學檢查是染色後由專業醫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各種細胞的形態,能夠准確的發現各種異常細胞及其比例。更准確的是要看骨髓細胞學形態學檢查,因為血液都是骨髓造出來的。

㈨ 血塗片染色檢查原蟲的方法和步驟

方法和步驟如下:
一、玻片清潔
玻片清潔。清潔的玻片無油脂,無劃痕,無灰塵,玻片
上有油跡,使厚血膜容易脫落,薄血膜塗布不均勻。在用手
指持玻片時,只能夾持玻片的兩側邊緣,不要接觸玻片的表
面以避免手指上的油污染污玻片。
1.新的載玻片先用熱肥皂水洗滌,再用清水沖洗,然後
用軟而潔凈的毛巾擦乾待用。
2.使用過的載玻片的清潔方法有兩種:
①5%的肥皂水煮沸法
將洗衣肥皂削成小片,加水配成約5%的肥皂 水,煮沸
後將玻片一張一張地平放進肥皂水內,微火煮約一刻鍾,然
後滅火待肥皂水稍冷後,用清潔干毛巾擦凈後待用。
②清潔液浸泡法清潔液配製如下
重鉻酸鉀 80g
濃硫酸 100ml
水(清凈水)1000ml
配製時須先將重鉻酸鉀研細放入水中,慢慢加溫到全部
溶解為止,然後緩緩加入濃硫酸,待溶液冷卻後倒入有蓋的
大口玻璃缸內。清潔玻片時,將待洗的玻片逐張放入清潔中
浸泡一兩天後,取出清水沖洗至完全沒有黃色為止。浸泡前
最好用二甲笨除去鏡油,清潔液顏色變為墨綠色後即失去清
潔作用,不能再用。
二、製片
1.薄血膜塗制
(1)先用75%酒精棉球將耳垂消毒,待酒精幹後用采血針
迅速刺入耳垂近下端邊緣處。
(2)用左手的拇指與食指以及右手的中指向相對的方向
將耳垂輕輕擠壓出血。
(3)取一張潔凈的載玻片,將它的左1/3的表面接觸耳垂
上的血滴不要將玻片接觸耳垂上的皮膚,使一小滴血在
玻片上。血量1-1.5mm
3
.1/4.火柴頭大小。
(4)將推片臵於血溶之前與血液相接觸,待血液沿推片邊
緣展開後,將推片與載玻片保持30角度,用力均勻迅速將
推片由右向左推出而製成薄血膜。塗製得較好的薄血膜只有
一層血球,血球的分布排列比較均勻,血膜的末端突出如舌
狀。
若取的血滴太大,則塗制的血膜太寬太厚,若推時用力
不均勻,則易成梯田狀
若用力太大,則血膜兩端過厚,若塗片上有油污,則血
膜成多孔狀。
2.厚血膜塗制,薄血膜塗好後,再輕擠耳垂擠出約火柴
頭大一血滴,將這一滴血滴在玻片的中心1/3處然後用推片
的一角由血滴中央向周圍旋轉塗成直徑約一厘米的圓形血
膜,旋轉塗制時間不宜過短,以免形成纖維蛋白束,遮蓋了
瘧原蟲。
厚血薄塗好後,應平放待干,防蒼蠅舔食血膜或灰塵落
在上面。受檢者的編號可用鉛筆或鋼筆寫在薄血膜的邊緣
上,也可用蠟筆寫在厚血膜一端。
三、染色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姬姆薩氏和瑞氏兩種
(一)吉氏染色法,吉氏染劑是最可靠的血膜染劑其優
點是易於掌握很少染色過度,染好後的血膜褪色較慢
1.吉氏染劑的配製
吉氏染劑粉 0.5g
甘油,中性,25ml
甲醇,純,分析純,25ml
將吉氏染劑粉0.5臵於乳缽中,加少許甘油充分研磨
再加甘油研磨,直至25甘油加完為止。將充分研磨的吉氏
甘油液倒入無水,干凈的棕色玻塞瓶中,然後分次加甲醇於
乳缽洗出染劑倒入瓶中,直至25甲醇將乳缽洗凈並全部倒
入瓶中,塞緊,充分搖勻,放臵室內一星期,每天搖動數次
以後即可使用.
2.緩沖液的配製;
為了保證染色良好,使瘧原蟲的核和胞漿紅蘭分明,感
染的紅血球上的薛氏小點清楚,在稀釋染劑厚液時所用的
蒸餾水必須加緩沖液,緩沖蒸餾水。新鮮蒸餾水可能接近
中性,但貯存在一個時期後,由於吸收了空氣中的 而變為
酸性,因此蒸餾水中必須加緩沖液,使其達到我們需要的效
果。
緩沖液配製
磷酸氫二鈉,無水 9.5g
蒸餾水 1000ml
磷酸二氫鉀 9.07g
蒸餾水 1000ml
將上二液分別貯存於緊塞的玻瓶中。
稀釋染劑所用的蒸餾水的ph以7.0-7.2為最適宜現
用現配可按下表配製緩沖蒸餾水的配製(ml)
ph 磷酸二氫鈉液 磷酸二氫鉀液 蒸餾水
6.6 37 63 900
6.8 49 51 900
7.0 63 37 900
7.2 73 27 900

㈩ 血塗片一次塗抹和來回塗抹有什麼區別

血塗片是血液細胞學檢查的基本方法,應用極廣,特別是對各種血液病的診斷有很大價值。觀看血塗片報告單,主要觀看的內容包括白細胞的數量和形態以及白細胞的分類情況,紅細胞的數量及形態變化情況,血紅蛋白的數量及濃度的變化情況,體內菌群的種類的比例情況等。正常血塗片報告單的表現為:體內菌群的種類比例正常,人體處於動態平衡健康狀態為陰性。血液成分均在正常范圍內。
外周血塗片沒有問題,超敏C反應蛋白高,先吃一段時間抗生素看看吧,吃完一周重新復查看看有沒有降低,看出來你的精神太緊張了,真的沒必要這樣的,放鬆心情,你的結果沒有大問題的,或許過一陣子復查就都正常了,有時候我們醫生給你們的心裡安慰比吃葯要有用的多,但是得必須得聽醫生的,你總是這樣緊張的去查血,其實真的沒有必要的,可以試著去鍛煉一下身體,早上起來跑跑步,這個每個醫院的指標都有點差別,沒有事的,只要在那個指標范圍內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