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蚡是什麼動物圖片
擴展閱讀
一千米等於多少平方圖片 2025-05-18 04:16:28
能在圖片上寫上字的軟體 2025-05-18 04:10:35

蚡是什麼動物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3-11 21:46:10

⑴ 鵜鶘是什麼動物

鵜鶘【pelican】俗稱塘鵝。 鵜形目(Pelecaniformes)鵜鶘科(Pelecanidae)鵜鶘屬(Pelecanus)8種水禽的統稱。特徵為大而具有彈性的喉囊。棲息於全世界許多地區的湖泊、河流和海濱。某些種體長可達180公分(70吋),翅展可達3公尺(10呎),體重可達13公斤(30磅),是現存鳥類中個體最大者之一[1]。 鵜鶘用像小撈網似的大喉囊捕魚而食。鵜鶘不是用喉囊儲存魚,而是立即把魚吞下。褐鵜鶘(P. occidentalis, 即西方鵜鶘)從空中撲入水中捕魚,動作十分壯觀。但其他鵜鶘編成隊形而游泳,將小魚群驅向淺水處,在該處用喉囊捕魚。 每窩通常產1~4枚卵,卵呈藍白色,產在由樹枝構成的巢中,孵化期約1個月。幼雛將嘴伸進親鳥的食道取食親鳥回吐的食物,3~4歲成熟。鵜鶘在陸上動作很笨拙,但飛翔姿勢優美。通常成小群飛行,在高空翱翔並經常一齊拍動翅膀。兩性外形相似,但雄鳥稍大。 鵜鶘,讓人一眼就能認出它們的是嘴下面的那個大皮囊。鵜鶘的嘴長30多厘米,大皮囊是下嘴殼與皮膚相連接形成的,可以自由伸縮,是它們存儲食物的地方。鵜鶘和鸕鶿一樣也是也是捕魚能手。它的身長150厘米左右,全身長有密而短的羽毛,羽毛為桃紅色或淺灰褐色。在它那短小的尾羽跟部有個黃色的油脂腺,能夠分泌大量的油脂,閑暇時它們經常用嘴在全身的羽毛上塗抹這種特殊的「化妝品」,使羽毛變得光滑柔軟,游泳時滴水不沾。 最著名的兩種被稱為白鵜鶘︰新大陸的紅嘴鵜鶘(P. erythrorhynchos,亦稱北美白鵜鶘)及舊大陸的歐洲白鵜鶘(P. onocrotalus)。新大陸的褐鵜鶘體較小,長約107~137公分;棲於海濱;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署已將其列為瀕危種。褐鵜鶘一度種群數量極大,但因為DDT及有關殺蟲劑的使用,1940~1970年期間,其種群數量急劇下降。DDT被禁止使用後,其繁殖活動有所改善。

⑵ 獴是什麼動物,什麼樣子

還記得 《獅子王》 中一路陪伴辛巴長大的丁滿嗎?它動作敏捷,在滿是四肢行走動物的森林中,丁滿用雙腳走動,一看就是個不一般的動物。丁滿自稱為「團體中的智慧之士」,十分聰慧機敏。這樣一種看起來就十分吸粉的人設原型其實是狐獴。

1、狐獴的基本信息

狐獴(學名:Suricata suricatta)是一種小型哺乳動物,又叫貓鼬、灰爪狸、細尾獴,分布在南非的喀拉哈里沙漠,主要是分布在安哥拉、納米比亞和波札那等地區。它們是晝行性動物,雄性平均重約731克,雌性720克,有著修長的軀干跟四肢,使它們的身長可達到25到35公分,尾長亦有17-25公分。

狐獴的眼睛周圍都有著黑色塊,這些構造的作用跟太陽眼鏡相同,讓它們在艷陽普照下仍能清晰的視物,甚至是直視太陽。它們還有著小、黑、新月型的耳朵,有著在挖洞時能閉起來以避免砂進入耳內的功能。

2、「五毒不侵」的「超級吃貨」

狐獴是雜食性動物,主要以昆蟲為食,但它們也會吃爬行動物和小型哺乳動物。它們食譜上的許多生物都帶有毒素,例如蜘蛛、毒蛇和蠍子等。在長達千、萬年的捕食過程中,狐獴和其他獴一樣,體內進化出了一套免疫毒素的系統。時至今日,這套系統早已升級為高配版本,使狐獴成了各種有毒生物的強大剋星。它們可以面不改色的生吞蠍尾毒囊,甚至連上面的毒刺也不怕。

而狐獴還有一個令人羨慕的體質,那就是吃吃吃也不會胖。狐獴大部分都是大都身材勻稱甚至可以說是消瘦,找遍整個非洲也幾乎找不到肥肥胖胖的個體。但其實這樣的體型是因為它們特殊的身體構造不能儲存脂肪。所以狐獴很容易飢餓,如果不每天出去覓食就很容易餓死。在狐獴的死亡原因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的就是飢餓。

3、社交能力一級棒的群居動物

狐獴是非洲群棲性最強的哺乳動物之一,一個社群里通常有10-40隻狐獴。它們挖洞能力很強,所以會居住在大型地底里有無數個入口的網狀洞穴。但是自然的優勝劣汰使它們族群通常只有最高首領的配偶才有權繁殖,並會在正常情況下殺光所有非它們所生的幼獸以確保它們的後代有最好的生存機會,它們也會放逐或殺掉生下有冒犯它們幼獸的母獸。所以大多數的狐獴在同一團體的全是領導者配偶的手足或子女。

狐獴的領地性也極強,因此在狐獴們覓食的時候,會有一隻狐獴站崗放哨,當天敵(包括各種鷹和隼)來時發出尖銳的警報,催促它們躲回洞里。直到危險解除後,哨兵狐獴才會再次發出訊號讓大家重新出洞活動。

除此之外,聰明的狐獴還會從事一些厲害的社會性活動。它們的叫聲近期被發現有不同的聲調以代表不同的信號,是動物界里較為完備的一種語言系統。這也是因為它們長期群居生活後進化的結果,但對狐獴聲音的研究至今還沒有得出完備科學的結論。

⑶ 夔是什麼動物圖片

夔(kuí)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條腿的怪物。

《山海經·大荒經》記載: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

麻煩請及時採納回答,謝謝!

⑷ 黃幾是什麼動物圖片是什麼樣

【麂】:

中國分布有三種,分別是黑麂,赤麂和小麂,其中以黑麂數量最少,分布區狹窄,已列為國際瀕危動物。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

⑸ 牝牛是什麼 動物圖片

牝[pìn]牛,牛之母也,有溫順之意。

⑹ 蝁長什麼樣 動物的圖片

蝁釋義:毒蛇。

⑺ 圖片上是什麼動物

這是「長鼻蠟蟬」。農業害蟲,因主要危害龍眼,又名「龍眼雞」。還危害荔枝、烏桕、黃皮和桑等。

屬於昆蟲綱、同翅目、蠟蟬科、東方蠟蟬屬。長20-23毫米(從復眼至腹部末端),頭突15-18毫米,翅展70-81毫米。頭向前延伸成一圓錐形的長突起,和腹部一樣長或更長。主要分布在湖南、福建、廣東、香港、廣西、雲南。

⑻ 圖片是什麼動物

這是一隻鼬獾。

鼬獾是食肉目、鼬科、鼬獾屬的動物。鼬獾體長315-417毫米之間,體重1-1.5千克。鼻吻部發達,頭頂後至脊背有一條連續不斷的白色或乳白色縱紋。前額、眼後、耳前、頰和頸側有不定形的白色或乳白色斑。

鼬獾棲於河谷、溝谷、丘陵及山地的森林、灌叢和草叢中。喜歡在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常綠落葉、闊葉林帶活動,亦在農田區的土丘、草地和爛木堆中棲息,雜食性。

⑼ 猹到底是什麼動物

猹原名狗獾。

體重約10-12公斤,體長45—55厘米。頭扁、鼻尖、耳短,頸短粗,尾巴較短,四肢短而粗壯,爪有力適於掘土,經常在洞里生活,背毛硬 而密,基部為白色,近末端的一段為黑褐色,毛尖白色,體側白色毛較多。頭部有白色縱毛三條;面頰兩側各一條,中央一條由鼻尖到頭頂。下頜、喉部和腹部以及四肢都呈棕黑色。狗獾多棲息在叢山密林、墳墓荒山、溪流湖泊,山坡丘陵的灌木叢中。喜群居,善挖洞。食性很雜,喜食植物的根莖、玉米、花生、菜類、瓜類、豆類、昆蟲、蚯蚓、青蛙、鼠類和其他小哺乳類、小爬行類等。

「猹」是由魯迅先生造出來的:是出現在魯迅先生的小說《故鄉》里寫閏土文字里:「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從文章所描述的來看,「猹」是一種類似於獾豬的動物,先生寫到「猹」到閏土家的西瓜地里偷瓜吃。

猹,魯迅按農村人的讀法「查」變化而來的字。野獸,哺乳動物,腳爪銳利,善掘土打洞,夜間活動。毛可制筆,毛皮可做衣服、皮墊,肉可吃。也叫狗獾; 魯迅先生曾在1929年5月4日給舒新城的信中說:「『 猹 』 字是我據鄉下人所說的聲音,生造出來的, …… 現在想起來,也許是獾罷。 」(《少年閏土》已入選人教版及語文S版小學教材;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17課可見魯迅的第一段、第十段、第十一段和第十三段;鄂教版六年級下冊第22課可見第一段、第十段、第十一段和第十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