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長汀一中現任校花是誰
王天飛
王天飛,男,1956年10月出生,福建省長汀縣人。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長汀縣人大代表。1980年2月福建師范大學政教系畢業後分配到長汀師范學校工作,先後擔任年段長、教研組長、黨支部書記、政治處副主任、主任、黨委委員、紀委副書記、黨委副書記、副校長,2001年7月主持長汀師范學校(長汀縣高級中學)黨政全面工作,2003年8月任資源整合後的長汀二中校長、黨總支書記,2006年9月起任長汀一中校長、黨總支書記。94.7-95.8省高師培訓中心進修研究生課程。
❷ 長汀官最大的是誰叫啥名
狗已將原網頁轉碼以便移動設備瀏覽
長汀名人錄-長汀名人...
長汀名人錄
楊成武
楊成武 楊成武(1914—2004年),原名楊能俊,長汀縣宣成人,民國3年(1914年)10月27日生。年幼時就讀於村內私塾和教會小學,後在親友的幫助下,到縣城讀中學,從此開始接觸革命思想,參加革命活動。肖克民國17年,投身革命,加入共青團。民國18年,參加四都、古城農民暴-動和赤衛隊,任少年武裝先鋒隊大隊長。3月,配合紅四軍攻佔長嶺寨和長汀城,組織汀江兩岸農民暴-動。隨後,赤衛隊改編為閩西紅軍第三路軍,任第三路軍指揮部秘書、宣傳隊中隊長,先後參加了攻打龍岩、永定和上杭白砂鎮等戰斗。民國19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19年3月閩西紅軍編入紅四軍後,楊成武參加了上杭、吉水、樟樹、文家市等戰斗。他作戰勇敢
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 (1914~2004)
傅連暲
傅連暲 傅連暲(1894~196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1955)。字日新,化名鄭愛群。1894年9月14日生於福建省汀州(今長汀縣)一個貧苦的碼頭搬運工家庭。少年時代先後免費就讀於基督教會興辦的崇正小學、中西中學。1911年考入亞盛頓醫館,半工半讀學習西醫,1916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後被聘任汀州八縣旅行醫生、汀州紅十字會主任醫師、教會醫院醫生、亞盛頓醫館教員、福音醫院醫生。1925年「五卅」反帝運動爆發,福音醫院外籍院長逃匿回國,他被推舉為該院院長。在此前後,他開始接觸進步思想,從同情革命轉為要求直接參加革命。1927年9月,南昌起義軍南下廣東途經汀州,他曾積極組織救治徐特立、陳賡等300餘名傷
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中將 (1894~1968)
吳岱
吳岱 北京軍區原顧問。吳岱是福建省長汀縣人,1931年投身革命,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先後任指導員、幹事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三、四、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先後任旅教導隊指導員、營教導員、團政治處副主任、團政委等職,參加了平型關、汾離公路、海陵反蠶食、岌山反掃盪、郯城、贛榆、石溝崖和莒縣等戰役、戰斗,為開辟和壯大抗日根據地做出了重大貢獻。他曾被山東軍區授予「模範政治委員」稱號。他探索的一些經驗至今仍為我軍政治工作的寶貴財富。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後任師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師政委,縱隊政治部副主任,軍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撫順、
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 (1918~1996)
張日清
張日清 張日清原武漢軍區顧問(副大軍區職)。張日清,1916出生,福建省長汀縣塗坊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歷任勤務員、班長、收發員、文書、幹事、政治指導員、游擊支隊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斗爭。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排長、隊長、大隊長兼教員主任,團參謀長、團長,蘇中抗日軍政大學大隊長、教育長,師參謀處教育科長兼教導團副團長、作戰科長,蘇浙軍區蘇浙公學副教育長,團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皖南事變」和蘇南地區溧陽、溧水等戰役戰斗。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旅政治部主任、師政治部主任、華東軍區隨營學校副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 (1916~2004)
塗則生
塗則生 塗則生,長汀塗坊鄉人,民國元年(1912)十二月十二日出生於貧農家庭。十八年(1929)三月,紅四軍入汀,他參加赤衛隊,同年八月,加入中國工農紅軍,歷任戰士、班長、排長、連長、營長。次年,由肖華介紹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二十一年(1932)五月轉為中共黨員。曾參加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擔任過八路軍營長、團長、游擊大隊長,旅參謀長、軍分區副司令員等職。參加過平型關戰斗,長期堅持晉南和汾河兩岸的武裝斗爭。解放戰爭時期,則生先後參加過上黨、臨汾、太原、平津等戰役,在臨汾戰役中,指揮19分區部隊,反復爭奪外圍據點,組織坑道作業,為解放臨汾立下大功。攻打太原的戰役中,為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1912~1971)
鍾池
鍾池 鍾池,長汀縣宣成鄉人。民國四年(1915)生於貧農家庭。十八年(1929)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擔任司號員。二十年(1931)十一月,入中央紅軍學校學習5個月,後任紅四軍通訊員、排長、連指導員,參加過第五次反「圍剿」斗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二十四年(1935)十一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到達陝北後,參加直羅鎮、吳起鎮、東渡黃河等戰役。二十五年(1936)九月至翌年三月在抗日紅軍大學學習。後任八路軍129師團政治處及後方留守兵團政治部幹事、軍法處審判長、旅軍法處裁判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旅、師政治部副主任,參加過遼沈、平津、衡寶和廣西等戰役。建國後,鍾池歷任中南軍區師副政治委員、軍幹部管理部長。195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1915~1978)
塗通今
塗通今 塗通今(1914-),福建省長汀縣塗坊鎮塗坊村人。長征中走出的醫學博士,將軍,我國神經外科創始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福建軍區後方總醫院護理員,1932年10月考入紅軍衛生學校第二期,1933年畢業後任紅九軍團八團醫生、兵站醫院主治醫生,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後,紅九軍團改編為紅四方面軍第32軍,任第96師衛生所醫生、所長,中央教導師醫務主任等。到達陝北後,進入延安中國醫科大學學習。抗日戰爭時期,任軍委衛生部後方第四醫院醫務科長、延安國際和平醫院主治軍醫,19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羅洪標
羅洪標 副兵團職離休幹部、蘭州軍區司令部原副參謀長。羅洪標是福建長汀人,1929年參加革命,193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6月參加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歷任勤務員、司號員、排長、幹事、指導員、分隊長等職,參加了創建中央蘇區和歷次反「圍剿」,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科長,團副主任、主任、副政委、政委等職,參加了反「掃盪」、齊會、陳庄、百團大戰、保衛陝甘寧邊區等戰役戰斗。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團長等職,參加了綏遠、集寧、青化砭、養馬河、蟠龍、清澗、榆林、沙家店等戰役戰斗。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師副政委、師政委,工程兵幹部部副部長、器材部部長、科學研究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1917~2009)
葉青山
葉青山 葉青山,原名志泉,又名水長,長汀河田人,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農歷五月初五齣生於貧農家庭,年青時由親友介紹進福音醫院學醫。民國二十八年(1929)三月,紅四軍入汀,正值天花流行,他與同事給紅軍指戰員接種牛痘。毛澤東、朱德覺得他年青且有醫術,便動員他參軍,他欣然報名,擔任軍醫。朱德高興地說:「從此以後,我們有了自己的醫官了。」同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參加歷次反「圍剿」戰斗和二萬五千里長征,親手醫救上萬名紅軍指戰員。民國二十年(1931)五月,在觀音岩戰斗中,羅瑞卿政委左側顳動脈受傷,血流不止,生命垂危。他深夜趕去搶救,使羅脫險。羅稱他為「救命恩人」。民國二十二年(1933)11月,在江西殼
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 (1905~1987)
林接標
林接標 空軍政治部原副主任。林接標,1914出生,原名林接義,福建省長汀縣龍歸寨村人。他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於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他歷任瑞金紅軍大學、中央紅軍幹部團、軍委縱隊兼警衛營、紅軍總供給部特派員,紅軍總衛生保衛科長;晉察冀軍區團政治委員兼軍政委員會書記、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長;華北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長、幹部部長,華北軍區防空部隊政治委員等職。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參加了二萬五千里征。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他有效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對提高部隊軍政素質,保證部隊戰鬥力作出了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創造性地開展政治工作,為防空軍的組建和人民空軍的發
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 (1914~1989)
彭勝標
彭勝標 彭勝標(1909-2003),原名彭佑先,福建省長汀縣人。1929年參加古城農民-並加入赤衛隊,同年10月編入中國工農紅軍,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歷任汀瑞游擊支隊副中隊長,紅12軍排長、政治部保衛隊政治委員,紅12軍34師第101團特務連政治委員兼連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閩西蘇區堅持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隨部改編為新四軍,任新四軍第二支隊3團1營教導員,第三支隊5團政治處主任,挺進團政委等。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七師挺進團政委,沿江支隊副政委,第七師兼皖江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長等職,參加了開辟淮南抗日根據地的斗爭。解放戰爭時期,任魯中南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1909~2003)
劉昌
劉昌 劉昌,1913出生,福建省長汀縣四都區榮坑村人。一九三0年參加古城游擊隊,次年編入閩西紅十二軍。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三年進入彭楊學校政治營學習,同年由青年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畢業後任江西軍區第三作戰分區警衛連指導員,獨立二營政治委員,紅八軍團第二十一師六十三團連指導員,第二十三師六十八團二營政治教導員。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陝北後,任陝北直羅鎮獨立營政治委員,紅二十九軍第二五七團政治委員。抗日戰爭時期,任陝甘寧邊區獨立營政治委員,隴東軍分區政治部主任。一九四三年進入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學習。解放戰爭時期,任熱河軍區熱北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
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 (1913~1992)
❸ 長汀的民俗有哪些
長汀的民俗風情
長汀民風淳樸。客家人勤勞善良,崇尚道德,講究禮儀,特別尊師敬老,熱情好客。不論城市或鄉村,教師和老人都在人們心目中得到敬重;不論何方來客,都給人賓至如歸的感覺。這和長汀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及客家人追求知識、好善樂施、嚮往未來有直接的關系。長汀客家的民俗風情,不論衣食住行、婚喪喜慶都在祖祖輩輩的傳承中兼容中原遺風和土著稱習俗,而豐富多彩,猶如一幅色彩斑斕的民俗畫卷。
【歲時風俗】
春節
春節從「正月朔日子夜算起」。長汀客家人認為,春節才算是真正的過年。百節年為首,對新的一年寄託著無限的希望。春節大約分3個階段:從入年界至除夕為准備階段:年初一至年初五為過年階段;年初六至元宵節為余興階段。
入年界: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開始為入年界。入年界後積極籌備年料,送年禮、大掃除、洗曬被褥衣物、理發沐浴、添置新衣等
蒸歲飯:除夕前一天蒸歲飯,歲飯要供數日,取「歲有餘糧」之意。初三早晨重蒸食用。年初五才能放生米下鍋
過年:除夕(年三十晡)晚上合家團聚飲酒,稱「食年酒」,即「過年」。除夕在門前、廳堂貼對聯,家庭用具上貼紅紙,叫做「封歲」、「上紅」。
守歲:吃完年夜飯,全屋到處燈火通明直至天亮,叫「點歲火」,家中親人歡聚一堂,共敘天倫,通宵達旦,謂之「守歲」;長輩用紅紙做紅包給孩子,叫「壓歲線」;將紅包放在供桌上,稱「壓歲」。
開大門:正月初一凌晨,以「通書」為准擇吉時,打開大門,口頒「開門大吉,萬事如意,腳踏四方,方方得利」,燃放鞭炮,辭舊迎新.
拜年:農歷正月初一,人們打開大門,擇吉利方向,以示「出天方」迎喜神。同時前往親朋好友家互相拜年,互祝新年好.
游樂:春節期間傳統游樂活動頗為豐富。民間踩船燈、舞龍燈、舞獅燈、踩高蹺、迎花燈、打花鼓、演戲、提傀儡等活動遍布城鄉,熱鬧非凡。
立春:長汀客家人「交春」。因它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之首,頗為重視。屆時,備香案、燒香照燭,放鞭炮,貼上「迎春接福」、「春臨福至」等紅箋,名為「接春」。
元宵節
長汀客家人的元宵節又叫「正月半」,這是一年中第一個節。元宵節吃「元宵」,「無宵」用糯米粉、紅糖、花生米、芝麻等做成,意在祝福一家團圓和睦。民間舉辦各種燈會,玩燈、賞燈,好不熱鬧,俗稱「鬧元宵」。迎花燈以塗坊、南山、河田、三洲等鄉(鎮)尤為有名驚蟄
驚蟄這天,長汀客家人炒豆子、炒麥子,或在熱水中煮連毛芋子;在櫥腳、桌腳、柱腳、牆腳等處撒上生石灰。這兩種做法叫做「炒蟲炒豸」、「混蟲混豸」。尺蟄是冬眠昆蟲開始復甦之時,客家人主張早期滅蟲。
<春社>
長汀客家有在社日祭祀土地神、五穀神的風俗。每年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是春社,客家人妝扮人物故事,鑼鼓喧天,迎神遊行,祈求豐收,但並不普遍。<BR><BR>清明清明期間,長汀客家人掃墓,祭祀祖先,從春分開始到清明達到高潮。祭祀活動非常講究。在這期間,外出的家人多趕回家祭祖.
端午節
端午節,長汀客家人又稱五月節,是一年中「五、八、臘」三大節日之一。過節除沿襲中原習俗用竹葉包棕子,吃雄黃酒,賽龍舟,掛菖蒲等外,還在五月初五那天,男女老少都用「葯把水」洗浴。「葯把水」是用山上能入葯的草木煎制而成>
入伏
長汀客家人在入伏這天家家熬「仙人凍」吃。習俗認為,吃了「仙人凍」好度炎熱的三伏天。「仙人凍」以仙草為主,配以澱粉熬成>
六月食新
長汀客家人「食新」就是嘗新米。日子一般選小暑過後,逢卯日「食新」。在鄉間,割下稻穀碾成新米,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
中元節>
農歷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而長汀客家人的中元節卻是七月十四日。相傳宋代末年,客家人正准備過節,元兵突然入侵,因此改為提前一天祭祀祖先,以避兵擾。七月十四日祭祀祖先,七月十五日祭祀「野鬼」。
<中秋節>
客家人過中秋和中原習俗大致相同。但長汀客家還有守「月華」的習俗。據民間傳說,守到「月華」天門大開,月亮大放奇異光彩,月光菩薩降臨,看見者求福得福,求財得財,因此有人在月光下守「月華」至深更半夜>
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為「九九」重陽節,長汀客家人俗稱「九月節」。家家戶戶做米凍,打糍粑,殺雞鴨,買豬肉,宴請親友。此外,還有登高、賞菊活動
<九月十四>
農歷九月十四,原為長汀城區廟會,古時迎神拜佛十分隆重,大街小巷小泄不通,家家戶戶賓客滿坐,各種民間文藝演出通宵達旦,熱鬧三天。
❹ 長汀一中年段三百名能上什麼大學
長汀一中年段三百名能上什麼大學,
不好說。
學校排名沒有用。
全省排名才有用。
❺ 長汀有什麼特產
長汀主要礦產資源:金屬礦有稀土、鎢、鐵、錫、金、銀等,其中稀土儲備量居全省之首;非金屬礦有石灰石、白雲石、大理石、輝綠石、玄武石、高嶺土、葉蠟石,鉀長石、硅質石、黃鐵石、磷礦、煤、礦泉水、溫泉等,其中高嶺土、花崗岩、輝綠石、玄武石、鎢礦等資源較為豐富,有較好的開采和利用價值。
林地面積17.8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4%,林木蓄積量1000多萬立方米。
全縣可開發水資源10萬千瓦,截止2008年,已開發4.2萬千瓦,水資源開發潛力大。
境內地下水資源和地熱資源豐富,河田溫泉屬國內罕見,溫度高達80℃,日流量達4000噸以上。
人口
2018年末全縣常住人口40.2萬人,與上年持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2.4%,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全縣總人口55.14萬人,總出生人口12447人,出生率為22.7‰;死亡人口1742人,死亡率為3.2‰;自然增長率為19.5‰。[16]
2017年末全縣常住人口40.2萬人,與上年持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1.4%,比上年提高3.0個百分點。全縣總人口54.52萬人,總出生人口17074人,出生率為31.32‰;死亡人口6749人,死亡率為12.38‰;自然增長率為18.94‰[17]。
經濟
綜述
長汀縣積極推動農產品上行,通過建機制、搭平台、造氛圍、引人才等一系列務實舉措,成功推動一批企業轉型升級,引導一批農村優秀青年和大學生返鄉創業,促進「消費品進城」與「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
長汀
縣政府出台《關於縣電商中心和物流快遞企業搬遷至汀州電商物流城工作方案》,完善中心平台建設。加快推進汀州電商物流城建設、爭取打造全市最大的集冷鏈儲藏、第三方配送,電商運營為一體的大型電商物流基地和農產品交易及物流配送中心。[18]
2017年長汀縣全年公共財政總收入10.91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7.22億元,增長11.4%。公共財政支出37.10億元,增長12.2%。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27億元,增長5.5%;教育支出8.06億元,增長13.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14億元,增長-5.3%[17]。
2018年,長汀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1.74億元,比上年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46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103.05億元,增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96.24億元,增長6.9
❻ 長汀的什麼最好吃
到長汀吃什麼呢?首推「河田雞」有個說法叫「不吃河田雞,等於沒來過長汀」, 長汀的「泡豬腰」「泡豬肝」很出名, 在長汀米酒很出名,叫「紅娘酒」。 長汀豆腐乾,在閩西有「八大幹」之說,包括「長汀豆腐乾、上杭羅卜干、連城地瓜干、永定菜乾、武平豬膽干、寧化老鼠干、明溪肉脯干、清溪筍干」。
❼ 長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好玩的地方有: 唐代古城牆 古城牆已有1200多年歷史,始建於唐大歷四年。現在保留下來的城牆將古城門朝天門、五通門、惠吉門、寶珠門聯結在一起,全長一千五百多米,至今保存完好。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元閣 廣儲門又名三元閣,建於唐代。城牆基礎由花崗石所砌築,青磚斗拱,三重遞進,總長8.55米,拱門高3.4米。現遺有唐代八角復盆式礎柱。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雲驤閣 雙陰塔是唐代古井「八卦龍泉」和宋代古井「學府陰塔」的合稱。與地面的塔正好相反,倒置於地底,故稱「陰塔」。這是我國罕見的古井。1984年12月16日和12月19日,《人民日報》兩次發出新華社記者專稿,報道長汀文物工作者發現「雙陰塔」。1989年公布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雲驤閣建於唐大歷年間,是座典型的南方古代樓閣建築。它集奇山、碧水、古木、橋梁、樓閣於一體,具有我國園林建築的鮮明特徵,是著名的汀州八景之一「雲驤風月」。1929年3月,毛澤東親手締造的中央蘇區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長汀縣革命委員會機關設在這里。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卧龍山風景區卧龍山位於城區,座落城北,所以又叫北山。因「四面平田,一山突起,不與群峰相屬,如龍盤屈而卧,中分九支,故名卧龍」。是著名的汀州八景之一「龍山白雲」。卧龍山巔的北極樓、金沙寺建於宋代,樓內還保存「雄鎮閩西」四字大匾額。1989年公布北極樓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孔廟 汀州府文廟建於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佔地1550平方米。大成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頂,抬梁穿斗,明間為龍鳳藻井,次間為井口天花,屋頂為桔黃琉璃瓦封蓋,地面鋪方形青磚。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汀州天後宮 汀州天後宮始建於宋代,供奉護海女神媽祖神像。前後殿檐兩側為石雕龍柱。前殿明間三間,進深三間,平面呈長方形,佔地面積5580平方米。後殿明間正廳為方形藻井,使用雙層如意斗拱承托,四角有垂球雕飾。1989年公布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朝斗岩風景區位於縣城南郊,與卧龍山遙遙相對。山上大雄寶殿內塑有罕見的反坐面壁菩薩,兩邊對聯為:「問菩薩為何反坐,笑世人不肯回頭」。朝斗岩草木蔥籠,清泉飛瀑,奇石異洞,景色迷人,是長汀著名的古跡名勝,也是汀州八景之一「朝斗煙霞」。1933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大雄寶殿召開第四次反「圍剿」緊急會議。1961年該址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汀州試院汀州試院始建於宋代,庭院式結構,佔地面積萬余平方米,由門樓、空坪、大堂、後廳、廂房和數幢平房相接組成。該址宋代為汀州禁軍署地,元代為汀州衛署址,明、清兩代辟為試院,是汀屬八縣八邑科舉應試秀才的場所。清代著名大學者、《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曾來汀主考下榻於此。院內兩棵珍稀罕見的唐代雙柏,參天繁茂,蔚為奇觀。汀州試院,現為博物館,設有《汀州客家歷史陳列》、《福建蘇區首府—長汀革命歷史陳列》、《瞿秋白光輝業績陳列》等固定陳列,還適時舉辦各種專題展覽。 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這里隆重召開,大會通過了一系列重要決議和宣言,宣告成立「福建省蘇維埃政府」,張鼎丞任主席,政府機關設於此。省蘇的成立,標志著福建蘇區建設進入了全盛時期。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後,國民黨部隊36師師部駐扎這里。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瞿秋白不幸被捕後,於1935年5月9日囚禁於此,6月18日,在羅漢嶺英勇就義。 蘇舊址庄嚴宏偉、綠草如茵、花團錦簇、景色宜人,是福建西部旅遊觀光勝景,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 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周恩來舊居)1932年春,中共閩粵贛省委(福建省委)機關設在這里,內設組織、宣傳、婦女等部。羅明、劉曉、陳潭秋、劉少奇等先後任省委書記。周恩來同志來到長汀後居住在這里。4月初,毛澤東、周恩來等在這里召開攻打漳州軍事會議。該址原為中華基督教會,由禮拜堂、後樓房組成,磚木結構,座西向東,建築面積644平方米。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音醫院 中央紅色醫院前身——福音醫院舊址福音醫院原為英國教會醫院。由門房、禮拜堂、病房、醫療室、手術室等六幢平房組成,土木結構,佔地面積1655平方米。「八一」南昌起義後,福音醫院院長傅連暲為南昌起義軍和紅軍醫治傷病員。毛澤東、陳賡、徐特立、周以粟、伍修權、賀子珍等曾在福音醫院休養所治病療養。1933年醫院遷往瑞金,正式命名為中央紅色醫院。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辛耕別墅 紅四軍司令部、政治部舊址——辛耕別墅(毛澤東、朱德舊居)1929年3月14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首次入閩,解放長汀城,司令部、政治部駐在這里。毛澤東、朱德同志也居住在這里。毛澤東同志在大廳主持召開了調查會和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在擴大會議上確立了開創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偉大戰略計劃。該址為庭院式的民居建築,坐北朝南,土木結構,佔地面積523平方米。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省職工聯合會舊址——張家祠(劉少奇舊居)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福建省總工會在此設立。劉少奇同志到長汀視察工作時住在這里,陳雲同志在此召開過工人大會。該址由前廳、後廳及後樓組成,土木結構,建築面積537平方米。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瞿秋白烈士紀念碑 瞿秋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位於縣城羅漢嶺。1935年春,秋白同志在轉移中經長汀水口小逕村遭敵包圍不幸被捕,被囚於汀州試院。同年6月18日秋白同志在中山公園涼亭(秋白亭)里飲酒後,從容走向刑場,英勇就義於羅漢嶺。1953年在羅漢嶺立瞿秋白紀念碑。1985年修碑時,陸定一同志為紀念碑題字:「瞿秋白烈士紀念碑」;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為紀念碑立碑文。碑為混凝土結構,高30.59米,寬4.24米。1985年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公布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長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勤勞勇敢,朴實聰慧,在歷史文化的沃壤中崛起的文化、經濟建設如眾星閃爍,歷歷在目。歷盡滄桑的汀州古城,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煥發出現代文明的勃勃生機。 「全游網」是一個很好的旅遊網站,樓主想知道的,上面都有。 網址 www.3608.com 。
❽ 龍岩長汀有哪些好玩 和特色小吃
長汀縣,是閩、粵、贛三省的邊陲要沖,是福建的邊遠山區,是客家首府。長汀是福建新石器文化發祥地之一,全縣有200多處新石器遺址。漢代置縣,唐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建汀州,成為福建五大州之一。自盛唐到清末,長汀均為州、郡、路、府的治所。是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與湖南鳳凰一起被國際友人路易·艾黎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山城之一」,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於一體。 長汀物產資源豐富,世界五大名雞之一的河田雞肥嫩鮮美,善斗稱雄,唐代 河田雞曾選送長安,列為斗雞之一;「汀州八干」之首的豆腐乾,加工精細,代代相傳;圓金柑甘甜可口,被列為優質水果;玉扣紙聞名遐邇,遠銷海內外;具有500多年歷史,被譽為「濟世聖品」的「驚風化痰丸」遠銷東南亞;紅娘酒、毛邊紙、紅菇、香菇、筍干、板栗、咸梅、柿餅、蚊香等特產,更是名不虛傳。 長汀的客家美食,種類繁多,製作技藝精湛,獨具地方特色:咸鮮辛辣,原汁原味;主題新穎,構思嚴謹;造型脫俗,色調和諧;雕工精細,圖案清晰。長期以來,長汀人把傳統方法與現代科學結合,繼承與發揚相輔相成,烹調出風味獨特的「地方菜」、「客家菜」,並自成一種系列。「食在長汀」的贊語已被越來越多前來觀光旅遊的海內外來賓所公認。 三角豆腐餃 三角豆腐餃是明清以來長汀筵席中的佳餚。此菜製作頗為考究,是用豆腐做 三角豆腐餃 皮,瘦肉、香菇、冬筍、蔥白等做餡,精工製作而成。汀州廚師製成的三角豆腐餃,皮白肉香,鮮嫩甜美,在豆腐菜餚中獨具一格,別有風味。 (特色)白色棱形,皮嫩餡香,湯鮮味美,營養豐富。 白斬河田雞 長汀民間烹雞的方法多式多樣,以白斬河田雞最為著名。它以其香、脆、 白斬河田雞 爽、嫩、滑和易脫骨而深受贊譽,為汀州自古以來之名特優佳餚,向來被列為閩西客家菜之首。其雞頭、雞爪、雞翅尖更是下酒好料,俗有「一個雞頭七杯酒,一對雞爪喝一壺」之說。1986年省閩菜評比中,「白斬河田雞」榮獲地方特殊風味菜點稱號。 (特色)干蒸精製,金黃油亮,肉香撲鼻,十分誘人。原汁原味,鮮香脆爽,滑嫩不膩。 麒麟脫胎 又名「麒麟鑽象肚」,為長汀清代官席中之上乘珍品。相傳很早以前長汀司前街有個鄭姓富戶,其家婦女為求多子,常在豬肚內逐層填入小狗和烏雞媛、白鴿、麻雀、野山參等清蒸服用。此後做為一種飲食療法,一直在富戶中流傳。清朝末年汀郡總鎮肖芝美興辦慶壽筵宴時,曾把「麒麟脫胎」列為首菜。1985年麒麟脫胎在福建省閩菜評比中獲得「優質菜點」稱號,《福建日報》於1986年5月2日曾予報道。 (特色)狗頭外露者為麒麟脫胎狀,全包者為小象卧產狀。味香肉嫩,另有風味;壯陽補腎,祛風濕,健脾胃。 皺紗肉 俗稱「燒大塊」,是長汀傳統菜餚,歷史悠久,早在清朝就已列入官席菜譜 皺紗肉 。皺紗肉皮似皺紗,綜紅晶亮,色香味俱佳。 皺紗肉的製作工藝如下: (特色)皮似皺紗,肉香撲鼻,爽口不膩。 荔枝肉 荔枝肉是盤菜,據說它來源於「糖醋炸松丸」和「楊梅肉」。早在清朝時,宴席中就已有「糖醋炸松丸」的盤菜,至民國初,幾乎每席必備。後來,經過廚師不斷改進刀工等烹調技巧,入盤菜型宛如嶺南荔枝,即造型美觀,香脆酸甜,風味獨特。食之,不免使人想到「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古詩名句。 (特色)色澤金黃,香嫩酸甜。 鳳凰醉酒 據《中國菜譜》載:「河田雞起源於福建長汀縣河田鎮」。據民間傳說,唐開元年間河田雞選送到長安,每每取勝,列為斗雞之雄。 長汀米酒娘,素以民間精工釀制,純天然原料,含有20多種氨基酸,營養豐富。酒娘、雞是長汀食文化園地的兩朵奇葩。融雞酒於一體烹制菜餚,深為來賓青睞。[特色]雞似醉卧缸中,雞皮金黃油亮,酒香撲鼻,令人讒涎欲滴。 燒肝花 燒肝花盤菜是長汀傳統菜餚。因其味道香脆,為下酒妙品,故流傳久遠。 (特色)色澤金黃,外酥內軟,食而不膩。 生燜草魚 長汀城鄉池溏、水庫大多放養鯇(草魚)、鱅(大頭鰱)、鰱、鯉等,每日都有鮮魚上市。而人們最愛吃草魚,因其湯鮮肉嫩,老少皆宜。 《長汀縣志·物產志》記載:鯇,即草魚,似鱒而大,形長身圓,肉厚而松,其種來自九江,邑人蓄之池塘,以草飼之,故俗稱草魚。 生燜草魚自清末以來為婚喜賀慶、華廈落成等宴席的主菜。 (特色)湯呈乳白色,清甜可口,肉嫩而鮮。 溫水魚 河田溫水魚以肥、鮮、嫩著名。相傳溫水魚起自明代,里人發現溫泉下游有一種魚,圓扁無鱗,肥大色美。釣上岸來在地上蹦跳片刻,全身即顯出絲絲血痕,在鍋中稍煮即熟,鮮嫩無比。於是人們便在溫泉下游挖池,試放魚苗養殖。細心觀察,多數幼苗適應環境,發育正常,半年中竟長成肥美大魚。後又養殖鯇(草魚)、鯉、鰱等,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長汀豆腐乾 是閩西「八大幹」之首,始於唐開元年間,採用傳統工藝科學方法加工製作,配以肉桂、公丁、大小回香等十餘種中草葯材,鹵制而成。是一種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的綠色食品。它有3個品種:五香豆腐乾、醬油豆腐乾、黃色豆腐乾。 (特色)甜、香、咸、鮮四味俱全,回味無窮。 糍粑 相傳宋朝長汀滿嵐嶺寶珠峰有座龍廟,天旱求雨時,城鄉群眾多以糍粑供 糍粑 奉。後來廟內住持也製作糍粑出售。因糍粑柔韌甜美、價廉耐飽,來往旅客至此多爭相品嘗,致使滿嵐嶺的糍粑子無人不曉。糍粑成為宴席上的點心首菜,也是人們饋贈親友的食品,市場上常有出售。 (特色)形圓質白,柔韌甜美。 燈盞糕 即油炸糕,是用大米、黃豆磨成稠漿經油炸而成,形扁圓,中空而隆起,形似兩個舊式燈盞吻合一起,故稱「燈盞糕」。民國初年,基督教英籍傳教士詹嘉德牧師來汀傳教,在教徒周某家中吃「燈盞糕」時,反復幼稚地詢問:「面底兩塊是怎樣粘合的?」成為一時笑談。長汀農村每逢年節,家家都要炸燈盞糕食用或送人,城裡則為日常小吃,大街小巷都有出售,精美者內加精肉、香菇、冬筍或蔥蒜等餡心。有一首兒歌:「燈盞糕,膨膨起,沒銅錢,}J得死。」道出了人們對這種傳統食品的喜愛。 (特色)松嫩香酥,色澤金黃,兼有豆香。 籠床糈 又名「簸箕糈」,為長汀城鄉傳統食品。籠床餳蒸好後,切成片條曬干,加佐料煮食者稱「米粉條」,蒸好後整張包入炒熟的瘦豬肉絲、韭菜段、豆芽等捲成筒狀,淋上花生油、醬油者稱「籠床卷」。 (特色)質地細嫩,色澤潔白,清香可口,多食不膩。 卷餅 卷餅(春餅):在長汀歷史悠久,是客家人保持中原風俗的名點。每逢元宵佳節,家家 卷餅 戶戶都炰制。 (特色)捲筒狀,色澤金黃,皮酥餡香。 燒麥 自明代以來,燒麥即為長汀著名的風味小吃。燒麥狀似石榴,以皮薄餡爽,芳香撲鼻,令人垂涎而得名為:「三特石榴果」、「三里香」。後人因燒麥皮為麵粉製成,吃時又要「趕燒」(趁熱吃),便叫「燒麥」。「燒麥」有葷素兩種。 (特色)清香可口,皮薄餡香。 板栗糕 明《永樂大典》在記述汀州府的貢品中曾有「栗」的記載。汀江兩岸沙灘多種栗樹。板栗、毛栗為長汀特產。清代暢銷沿海商埠,民國初年產品已遠銷海外,深受歡迎。板栗糕為秋令食品,因系全部採用熟果鮮制(外地風干板栗不能使用),故其味特佳,被列為筵席中的時令美點。 (特色)色黃似桂花,味香、甜、松。 兜湯哩 兜湯哩是長汀的熱湯類傳統小吃,有豬肉兜湯、魚肉兜湯、雞肉兜湯等。長汀方言「兜湯哩」是「端肉湯」的意思。 (特色)湯熱肉嫩,清香可口。 扁食 扁食(餛飩),有史記載在2000年前就已成為中國通食,長汀通稱為「扁食」。長汀的「扁食」是以極薄的麵皮包餡製成,餡如小指頭大,薄皮圍邊,餡心多種多樣,可用豬、牛、雞、魚各種肉類或蝦仁等分別制茸成餡,但以精豬肉為多。 (特色)滑溜適口,湯味清鮮。 炸雪薯 炸雪薯(炰薯包):又名「炰薯包」,在清末民初就已上了筵席。1941年,國際友人路易·艾黎來長汀時,工業合作社百餘人,曾在霹靂岩公園「中南旅運社」舉行盛大歡迎酒會。席間,炰薯包一菜受到艾黎贊美。1984年,幼年離家的美籍汀人陳鼓應教授返回家鄉,吃了炰薯包,也覺得酥香味美,贊不絕口。 旅遊景點 唐代古城牆 古城牆已有1200多年歷史,始建於唐大歷四年。保留下來的城牆將古城門朝天門、 唐代古城牆 五通門、惠吉門、寶珠門聯結在一起,全長一千五百多米,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元閣 廣儲門又名三元閣,建於唐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城牆基礎由花崗石所砌築,青磚斗拱,三重遞進,總長8.55米,拱門高3.4米,遺有唐代八角復盆式礎柱。 雲驤閣 雙陰塔是唐代古井「八卦龍泉」和宋代古井「學府陰塔」的合稱。與地面的塔正好相反,倒置於地底,故稱「陰塔」,是我國罕見的古井。1984年12月16日和12月19日,《人民日報》兩次發出新華社記者專稿,報道長汀文物工作者發現「雙陰塔」。1989年公布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雲驤閣建於唐大歷年間,是座典型的南方古代樓閣建築。它集奇山、碧水、古木、橋梁、樓閣於一體,具有我國園林建築的鮮明特徵,是著名的汀州八景之一「雲驤風月」。1929年3月,毛澤東親手締造的中央蘇區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長汀縣革命委員會機關設在這里。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卧龍山風景區 卧龍山位於城區,座落城北,所以又叫北山。因「四面平田,一山突起,不與群峰相屬,如龍盤屈而卧,中分九支,故名卧龍」。是著名的汀州八景之一「龍山白雲」。卧龍山巔的北極樓、金沙寺建於宋代,樓內還保存「雄鎮閩西」四字大匾額。1989年公布北極樓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孔廟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汀州府文廟建於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佔地1550平方米。大成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重檐歇山頂,抬梁穿斗,明間為龍鳳藻井,次間為井口天花,屋頂為桔黃琉璃瓦封蓋,地面鋪方形青磚。 汀州天後宮 汀州天後宮始建於宋代,供奉護海女神媽祖神像。前後殿檐兩側為石雕龍柱。前殿明間三間,進深三間,平面呈長方形,佔地面積5580平方米。後殿明間正廳為方形藻井,使用雙層如意斗拱承托,四角有垂球雕飾。1989年公布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朝斗岩風景區 朝斗岩風景區位於縣城南郊,與卧龍山遙遙相對。山上大雄寶殿內塑有罕見的反坐面壁菩薩,兩邊對聯為:「問菩薩為何反坐,笑世人不肯回頭」。朝斗岩草木蔥籠,清泉飛瀑,奇石異洞,景色迷人,是長汀著名的古跡名勝,也是汀州八景之一「朝斗煙霞」。1933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大雄寶殿召開第四次反「圍剿」緊急會議。1961年該址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汀州試院 汀州試院始建於宋代,庭院式結構,佔地面積萬余平方米,由門樓、空坪 長汀縣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 、大堂、後廳、廂房和數幢平房相接組成。該址宋代為汀州禁軍署地,元代為汀州衛署址,明、清兩代辟為試院,是汀屬八縣八邑科舉應試秀才的場所。清代著名大學者、《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曾來汀主考下榻於此。院內兩棵珍稀罕見的唐代雙柏,參天繁茂,蔚為奇觀。汀州試院,設有《汀州客家歷史陳列》、《福建蘇區首府—長汀革命歷史陳列》、《瞿秋白光輝業績陳列》等固定陳列,還適時舉辦各種專題展覽。 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這里隆重召開,大會通過了一系列重要決議和宣言,宣告成立「福建省蘇維埃政府」,張鼎丞任主席,政府機關設於此。省蘇的成立,標志著福建蘇區建設進入了全盛時期。 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後,國民黨部隊36師師部駐扎這里。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瞿秋白不幸被捕後,於1935年5月9日囚禁於此,6月18日,在羅漢嶺英勇就義。 蘇舊址庄嚴宏偉、綠草如茵、花團錦簇、景色宜人,是福建西部旅遊觀光勝景,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周恩來舊居)1932年春,中共閩粵贛省委(福建省委)機關設在這里,內設組織、宣傳、婦女等部。羅明、劉曉、陳潭秋、劉少奇等先後任省委書記。周恩來同志來到長汀後居住在這里。4月初,毛澤東、周恩來等在這里召開攻打漳州軍事會議。該址原為中華基督教會,由禮拜堂、後樓房組成,磚木結構,座西向東,建築面積644平方米。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音醫院 中央紅色醫院前身——福音醫院舊址福音醫院原為英國教會醫院。由門房、禮拜堂、病房、醫療室、手術室等六幢平房組成,土木結構,佔地面積1655平方米。「八一」南昌起義後,福音醫院院長傅連暲為南昌起義軍和紅軍醫治傷病員。毛澤東、陳賡、徐特立、周以粟、伍修權、賀子珍等曾在福音醫院休養所治病療養。1933年醫院遷往瑞金,正式命名為中央紅色醫院。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辛耕別墅 紅四軍司令部、政治部舊址——辛耕別墅(毛澤東、朱德舊居)1929年3月 辛耕別墅 14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首次入閩,解放長汀城,司令部、政治部駐在這里。毛澤東、朱德同志也居住在這里。毛澤東同志在大廳主持召開了調查會和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在擴大會議上確立了開創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偉大戰略計劃。該址為庭院式的民居建築,坐北朝南,土木結構,佔地面積523平方米。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省職工聯合會舊址 福建省職工聯合會舊址——張家祠(劉少奇舊居)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福建省總工會在此設立。劉少奇同志到長汀視察工作時住在這里,陳雲同志在此召開過工人大會。該址由前廳、後廳及後樓組成,土木結構,建築面積537平方米。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瞿秋白烈士紀念碑 瞿秋白烈士紀念碑位於縣城羅漢嶺。1935年春,秋白同志在轉移中經長汀 瞿秋白烈士紀念碑 水口小逕村遭敵包圍不幸被捕,被囚於汀州試院。同年6月18日秋白同志在中山公園涼亭(秋白亭)里飲酒後,從容走向刑場,英勇就義於羅漢嶺。1953年在羅漢嶺立瞿秋白紀念碑。1985年修碑時,陸定一同志為紀念碑題字:「瞿秋白烈士紀念碑」;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為紀念碑立碑文。碑為混凝土結構,高30.59米,寬4.24米。1985年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公布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長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勤勞勇敢,朴實聰慧,在歷史文化的沃壤中崛起的文化、經濟建設如眾星閃爍,歷歷在目。歷盡滄桑的汀州古城,在改革開放下煥發出現代文明的勃勃生機。 [
❾ 長汀一中考上廈門大學要有什麼水平
廈門大學是本一線的,我想年段100名內應該是沒有問題吧
❿ 長汀有什麼旅遊景點
1、長汀古鎮
長汀古城,和鳳凰一起被稱為中國最美的山城。如果你喜歡麗江古城古色古香的小街,那你應該會喜歡長汀。長汀更沒有那麼商業化,你還可以看到原始的木雕亭子,各種傳統工匠。
2、汀江源龍門風景區
汀江源·龍門風景區地處長汀縣庵傑鄉涵前村,與寧化縣治平鄉和本縣館前鎮、鐵長鄉、大同鎮、新橋鎮相鄰。這里是客家母親河—汀江的發源地,為長汀十二勝景之一。
3、汀江國家濕地公園
山上萬畝楊梅園,山下是濕地公園,昔日水土流失重災區,現已建設成風光秀麗、流水潺潺、林果連片、鳥語花香的生態旅遊勝地,也是打造龍岩市十大旅遊名鎮的重要組成部分。
4、丁屋嶺
位於福建省龍岩市長汀縣古城鎮丁黃村,該村山高林密,空氣新鮮,曲徑通幽,風景如畫,至今仍保留原始村落形態。最為奇特的是村內近千年來無蚊子生存。
5、卧龍山
位於福建龍岩市長汀縣城北,自宋以來即為汀州名勝,曾被稱為汀州八景之首。山上有北極樓、金沙寺、千松亭、風香亭、新樂亭等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