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杭州西湖的圖片
西湖雪景
⑵ 杭州西湖十景求介紹
"西湖十景"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著名旅遊景點西湖上的十處特色風景,分別是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
折疊蘇堤春曉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他是北宋大文學家、書法家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他命名為蘇堤。長堤卧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塘十景,足見它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寒冬一過,蘇堤猶如一位姍姍來遲的報春使者,楊柳夾岸,艷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鏡,映照倩影,無限柔情。最動人心的,莫過於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時,輕風徐徐吹來,柳絲舒捲飄忽,置身堤上,勾魂銷魂,十分美麗。 [1]
折疊麴院風荷
麴院風荷,以夏日觀荷為主題,承蘇堤春曉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麴院」原是南宋朝廷開設的釀酒作坊,位於今靈隱路洪春橋附近,瀕臨當時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養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逸,令人不飲亦醉。南宋詩人王洧有詩贊道:「避暑人歸自冷泉,埠頭雲錦晚涼天。愛渠香陣隨人遠,行過高橋方買船。」後曲苑逐漸衰蕪,湮廢。清康熙帝品題西湖十景後,在蘇堤跨虹橋畔建曲苑風荷景碑亭。遺留下來的,只不過是一處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麴院風荷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賞荷。公園內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個品種的荷花,其中特別迷人的要數風荷景區。這里以水面為主,分布著紅蓮、白蓮、重台蓮、灑金蓮、並蒂蓮等等名種荷花,蓮葉田田,菡萏妖嬈。水面上架設了造型各異的小橋,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兩相戀。蘇堤高清大圖
折疊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區位於白堤西端, 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其實,作為西湖十景之一, 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處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留傳千古的明萬曆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遊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為畫面主體。
斷橋殘雪
斷橋殘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時遠觀橋面若隱若現於湖面而稱著。屬於西湖十景之一。
斷橋位於杭州市西湖白堤的東端,背靠寶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點。斷橋勢較高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的最佳去處。每當瑞雪初霽,站在寶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銀裝素裹,白堤橫亘雪柳霜桃。斷橋的石橋拱面無遮無攔,在陽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駁的橋欄,而橋的兩端還在皚皚白雪的覆蓋下。依稀可辯的石橋身似隱似現,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橋麵灰褐形成反差,遠望去似斷非斷,故稱斷橋。最早記載「斷橋殘雪」的是唐朝的張祜,他的《題杭州孤山寺》雲:
樓台聳碧岑,一徑入湖心。不雨山長潤,無雲水自陰。 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猶憶西窗月,鍾聲在北林。
詩中的一句「斷橋荒蘚澀」,從中可知斷橋原是一座苔蘚斑駁的古老平板石橋。大雪初霽,原來苔蘚斑駁的古石橋上,雪殘未消,似有些殘山剩水的荒澀感覺,這也就潛埋下了斷橋殘雪這西湖上獨特景觀的伏筆。[2]西湖斷橋高清大圖
柳浪聞鶯
柳浪聞鶯,經過近四十多年不斷的開發和建設,由當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園,演變為普通老百姓的大樂園。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囀鶯鳴作為公園景觀基調,在沿湖長達千米的堤岸上和園路主幹道路沿途栽種垂柳及獅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樹。在園中部主景區辟聞鶯館,又在距聞鶯館不遠處置巨型網籠「百鳥天堂」,營造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的氛圍。聞鶯館東面,以草坪和密林帶為主形成友誼園景區,引種了一批日本櫻花,草坪北側鋪石砌台,矗立著」日中不再戰紀念碑。聞鶯館西側,是柳浪聞鶯重建時填平水盪沼澤而營造的大草坪,草色遙連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側,是遷建來此的康熙御題柳浪聞鶯景亭碑;南側種植了一片高大的喬木樹林,與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構成富於層面,角度變化的生動圖景。柳浪聞鶯現已歸西湖老年公園。日中不再戰碑高清大圖
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公園位於蘇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與小南湖之間的一塊半島上。南宋時,內侍官允升曾在離這里不遠的花家山下結廬建私家花園,園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養五色魚以供觀賞怡情,漸成遊人雜沓頻頻光顧之地,時稱盧園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宮廷畫師創作西湖十景組畫時將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燁駕臨西湖,照例題書花港觀魚景目,用石建碑於魚池畔。後來乾隆下江南遊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詩中有句雲:「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
雷峰夕照
雷峰,位於凈慈寺前,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脈,瀕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蔥郁。其冊雖小巧玲瓏,名氣在湖上卻是數一數二,因為山巔曾有吳越時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眾多古塔中最為風光也最為風流的一塔,可惜七十餘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虛,連山名也換成了夕照山。西湖南岸這座三面臨水呈半島狀的名山,當年曾為南宋御花園占據。一九四九年以後,山上種埴了大量香樟、楓香、榆樹等觀賞樹木,夕照林濤,景色依然富麗。雷峰塔建於五代(975),是吳越國王錢弘俶為慶祝黃妃得子而建,初名黃妃塔。因建在當時的西關外,故又稱為西關磚塔。原擬建十三層,後因財力所限,只造了五層。明代嘉靖時,倭寇入侵,疑心塔內有伏兵,縱火焚塔,僅存塔心。錢弘俶吳越忠懿王 ,字文德五代十國時期 ,生卒年: 929—988 。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的最後一位國王。後漢天福十二年(947年)十二月三十(陽歷為948年2月12日)將領胡進思趁吳越王錢弘倧夜宴將吏,發動政變,錢弘倧被軟禁,錢俶被胡進思迎立為吳越王。錢俶嗣位三十餘年,期間恭事後漢、後周和北宋。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8年),錢俶奉旨入汴梁,被扣留,不得已自獻封疆於宋,先後被封為淮海國王、漢南國王、南陽國王、許王、鄧王。988年六十大壽,宋太宗遣使祝賀,當夜錢俶暴斃,或有懷疑其被毒殺者,謚號忠懿。愛吟詠,自編其詩為正本集,陶谷為序。今存一首「宮中作」。雷峰塔即為錢俶為慶祝寵妃黃氏得子而建。
雙峰插雲
巍巍天目山東走,其餘脈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北形成西湖風景名勝區的南山、北山。其中的南高峰與北高峰古時均為僧人所佔,山巔建佛塔,遙相對峙,迥然高於群峰之上。春秋佳日,嵐翠霧白,塔尖入雲,時隱時顯,遠望氣勢非同一般。南宋時,兩峰插雲列為西湖十景之一清康熙帝改題為雙峰插雲,建景碑亭於洪春橋畔。其時雙峰古塔毀圮已久,以至連此景原有的內涵也一度難為人知『插雲』者虛言也。設景碑亭於此,實為權宜之計。「浮圖對立曉崔巍,積翠浮空霽藹迷。試向鳳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煙低」。這是南宋詩人王洧的《兩峰插雲》詩,它告訴人們:雙峰插雲的景觀。
南屏晚鍾
南屏晚鍾,也許是西湖十景中問世最早的景目。北宋末即赫有名的畫家張擇端曾經畫過《南屏晚鍾圖》。盡管此圖遠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圖》那麼蜚聲畫壇,但卻被記載於明人《天水冰山錄》中。南屏山,綿延橫陳於西湖南岸,山高不過百米,山體延伸卻長達千餘米。山上怪石聳秀,綠樹愜眼。晴好日 ,滿山嵐翠在藍天白雲得襯托下 秀色可餐,遇雨霧天,雲煙遮遮掩掩,山巒好像翩然起舞,飄渺空靈,若即若離。後周顯得元年(九五四),吳越國主錢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後來成為與靈隱寺並峙於南北的西湖兩大佛教道場之一的凈慈寺。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島又名小瀛洲,與湖心亭,阮公墩合稱為湖上三島。全島連水面在內面積約七公頃,南北有曲橋相通,東西以土堤相連橋堤呈「十」字形交叉,將島上水面一分為四水面外圍是環形堤埂。從空中俯瞰,島上陸地形如一個特大的「田」字,呈現出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水景稱勝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獨具一格,為我國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之作。 明萬曆三十四年(一六零六),錢塘縣令聶心湯取湖中葑泥在島周圍築堤壩,初成湖中湖,作為放生之所。後人在島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稱為「三潭」,清初島上又加營建築曲橋,堂軒,沿內湖環植木芙蓉,復經清光緒間退休將領彭玉麟在此營造別墅,小瀛洲初具風貌。
⑶ 浙江最美麗的風景點有哪些
杭州西湖是一個值得細細品味的景區,多次相看終不厭。除了著名的老西湖十景,區域內還有吳山天風、滿隴桂雨、九溪煙樹、龍井問茶等新十景。個人特別喜歡秋天時節的滿隴桂雨和九溪煙樹,前者桂花飄香,令人心曠神怡;後者流水潺潺,色彩豐富,風光引人入勝。
⑷ 杭州西湖有什麼美景
杭州西湖的美景有「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著名旅遊景點西湖上的十處特色風景,最常見的說法是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在南宋之後,又分別有元代錢塘十景,清代西湖十八景,清乾隆杭州二十四景,1985新西湖十景,2007第九屆中國杭州西湖博覽會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兩兩成對:
蘇堤春曉——平湖秋月
麴院風荷——斷橋殘雪
柳浪聞鶯——花港觀魚
雙峰插雲——三潭印月
雷峰夕照——南屏晚鍾
⑸ 西湖有什麼景觀有什麼好看的圖片嗎
你是需要那些風景拍攝這種
圖片嗎?
分享個網站給你,這個網站有很多這種旅遊景點和地區攝影的圖片圖集!
去搜索下「愛采圖」我剛看了有西湖相關的植物攝影。希望你喜歡!
⑹ 求杭州西湖風景美圖
給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⑺ 西湖的風景。
從一公園到六公園都還不錯,然後西湖景區裡面的風景點就不多說了,你基本都可以看到,主要說周邊的,太子灣公園,玉皇頂,梅家塢,龍井村,九溪瀑布,孤山,西泠印社,對不起樓主,實在是太多了!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
⑻ 西湖十大美景
西湖十景之蘇堤春曉
"西湖景緻六條橋,隔株楊柳隔株桃。"風光如畫的蘇堤,是北宋詩人蘇東坡守杭時留下的傑作。這條綠色長堤自南而北,長達二點八公里,在蒼翠蓊鬱的花樹叢中,隱翳著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等六座古樸美觀的石拱小橋。漫步堤上,人影綽綽,樹影搖曳,恍如進入神仙幻境。
橋頭所見,各領風騷:映波橋與花港公園相鄰,垂楊帶雨,煙波搖漾;鎖瀾橋近看小瀛洲,遠望保叔塔,近實遠虛;望山橋上西望,丁家山嵐翠可挹,雙峰插雲巍然入目;壓堤橋約居蘇堤南北的黃金分割位,舊時又是湖船東來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蘇堤春曉"景碑亭就在橋南;東浦橋有理由懷疑是"束浦橋的訛傳,這里是湖上觀日出最佳點之一;跨虹橋看雨後長空彩虹飛架,湖山沐暉,如入仙境。
蘇堤景色四時不同,晨昏各異,而最富詩情畫意的辰光,自然是春曉。當嚴冬老人蹣跚離去,春姑娘翩翩來臨,此時你漫步蘇堤,但覺柳絲輕揚,碧桃吐艷,十里長堤彌漫著綠煙彩霧。枝頭上的幾聲鶯啼,彷彿向你報道蘇堤春早。此情此景,怎能不使你神迷心醉?難怪南宋畫院的畫家們要把"蘇堤春曉"列為西湖十景之首。
西湖十景之麴院風荷
麴院風荷,以夏日觀荷為主題,承蘇堤春曉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麴院」原是南宋朝廷開設的釀酒作坊,位於今靈隱路洪春橋附近,瀕臨當時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養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逸,令人不飲亦醉。南宋詩人王洧有詩贊道:「避暑人歸自冷泉,埠頭雲錦晚涼天。愛渠香陣隨人遠,行過高橋方買船。」後麴院逐漸衰蕪,湮廢。清康熙帝品題西湖十景後,在蘇堤跨虹橋畔建麴院風荷景碑亭。遺留下來的,只不過是一處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如今的麴院風荷是一九八三年以來逐步建成的大型公園,全園分為岳湖,竹素園。風荷,麴院和濱湖密林五大景區。公園周圍有岳飛墓廟,郭庄,杭州植物園等,組合成西湖北線常年遊人密集的游覽熱線。
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夏日賞荷。公園內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個品種的荷花,其中特別迷人的要數風荷景區。這里以水面為主,分布著紅蓮,白蓮,重台蓮。灑金蓮,並蒂蓮等等名種荷花,蓮葉田田,菡萏妖嬈。水面上架設了造型各異的小橋,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兩相戀。
迎薰閣是為遊人憑高賞景而建造的好去處,登閣遠眺,可見「接天碧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好風景。清風徐來,荷香陣陣,沁人心脾,化人煩憂。迎薰閣下,辟有荷文化陳列室,向人們展示「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風亮節,以及寄寓著人們的價值取向,審美觀照和道德追求的種種藝文佳作。
岳湖景區保存了清代康熙皇帝題書的「麴院風荷」景碑小院,那塊景碑是僅存的兩塊康熙西湖十景原碑之一。竹素園景區近年才建成開放,它原為清初西湖名園之一,竹石亭榭,曲水縈環,清幽雅緻。
濱湖密林景區則為遊人准備了賬篷,吊床,竹木小屋。在此可以野炊,垂釣,娛樂,聚會。
園北側靠近岳墳商業區的位置開設有風荷酒苑,建有仿古釀酒作坊和幾座別具一格的民族風情酒樓。
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區位於白堤西端,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其實,作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留傳千古的明萬曆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 《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遊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為畫面主體。
現在的平湖秋月景址,實際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後才確定下來的。當時將這里原有的龍王堂為御書樓,樓前鋪建跳出湖面的石平台,台周圍以欄桿,旁構水軒,懸掛康熙御題「平湖秋月」匾額,後人又勤石建景碑亭於其左。
西湖秋月之夜,自古公認為良辰美景,充滿了詩情畫意。平湖秋月高閣凌波,綺窗俯水,平台寬廣,視野開闊,秋夜在此縱目高眺遠望,但見皓月當空,湖天一碧,金風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其實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駱成驤有撰有一副楹聯:「穿牖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卷簾相見前山明月後山山。」
盡管平湖秋月景區范圍在西湖十景景區中也許是最小的,但人們仍可以在此尋訪和體味到歷史古跡和文化蘊涵。早在唐朝,這里就建成望湖亭。南宋時,隨著孤山皇家道觀四聖延祥觀的建造,這里又建望月亭。「望湖」,「望月」,這兩「望」為日後平湖秋月定址於此埋下伏筆。明萬曆年間,司禮太監孫隆斥巨資復建西湖舊景時,曾對望湖亭大加修繕, 文學家張岱在《西湖尋夢》中記載道:「修葺華麗,增築露台,可風可月,兼可肆設席,笙歌劇戲,無日無之。今變建龍王堂。」
西湖十景之斷橋殘雪
斷橋,今位於白堤東端。在西湖古今諸多大小橋梁中,她的名氣最大。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建成,時人張祜《題杭州孤山寺》詩中就有"斷橋"一詞。
江南的杭州,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見。一旦銀妝素裹,便會營造出與常時,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勝況。 斷橋殘雪有幾種解釋,較通行的說法是,每當雪後初晴,來至斷橋上往西,往北眺望,孤山,葛嶺一帶樓台上下,如鋪瓊砌玉,晶瑩朗澈,有一種冷艷之美。 又有人認為,大雪初霽,登寶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皚皚如鏈。日出映照,斷橋向日橋面積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橋面一痕,彷彿長長的白鏈到此中斷了,故以"殘雪"名之。
斷橋是觀賞西湖雪景的絕佳處。這里地處里外西湖的分水點上,瑞雪初霽,佇立橋上縱目遠眺,遠山近堤銀妝素裹,分外妖嬈;而整個西湖因積雪的"勾勒",也顯得格外清秀、纖細。若是坐在橋畔亭內看斷橋,橋影倒浸,帶以殘雪,更是朗朗生姿。所以"斷橋殘雪"在西湖十景中是不可或缺的。
今日斷橋,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獨孔環洞石橋,長八點八米,寬八點六米,單孔凈跨六點一米,年前曾經大修,但古樸淡雅的風貌基本未變。橋東堍有康熙御題景碑亭,亭側建水榭,題額"雲水光中",青瓦朱欄,飛檐翹角,與橋,亭構成西湖東北隅一幅古典風格的畫圖。
明畫家李流芳《西湖臥遊圖題跋 --斷橋春望》稱:"往時至湖上,從斷橋一望,魂銷欲死。還謂所知,湖之瀲灧熹微,大約如晨光之著樹,明月之入廬。蓋山水映發,他處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觀之,斷橋觀瞻,可得湖山之神髓,豈獨殘雪!
西湖十景之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前接柳絲蔥蘢的蘇堤,北靠層巒疊翠的西山,碧波粼粼的小南湖和西里湖,像兩面鑲著翡翠框架的鏡子分嵌左右。早在南宋時,有一條小溪從花家山經此流入西湖,這條小溪就叫花港。當時,內侍官盧允升在花港側畔建了一座別墅,稱為"盧園"。園內疊石為山,鑿地為池,畜養異色魚,於是遊人萃集,雅士題詠,稱為"花港觀魚",成為西湖十景之一。
舊時的花港觀魚只有一池、一碑、三畝地。後經擴建,全園面積近三百畝。園內景觀由魚樂觀、牡丹亭和花港三個部分組成,魚樂園是全園的主景。魚樂園中放養著數萬尾金鱗紅鯉,遊人在觀魚池的曲橋上投入食餌或鼓掌相呼,群魚就會從四面八方游來,爭奪食餌,潑剌躍起,染紅半個湖面,洵為勝觀。在這里縱
情魚趣,真是魚躍人歡,其樂融融。
牡丹在我國號稱"花王"。杭州種植牡丹於唐朝中葉。唐長慶年間(公元821-824年),開元寺僧惠澄自長安獲得一枝攜回寺里栽種,杭州自此始有了牡丹。現在,杭州牡丹要以花港觀魚的牡丹園最為繁盛了。 牡丹割成十幾個各具形態的小區。小區裡面,栽種著數百株色澤艷聳峙高處的牡丹俯視,但見大大小小的花壇間紅夾綠,那燦若雲錦的牡丹花千姿百態,斗奇競態妍,令人流連忘返。
西湖十景之柳浪聞鶯
柳浪聞鶯位於西湖南岸的柳浪聞鶯公園,其前身為南宋時的皇家花園--聚景園,素以蔥蘢的柳色而躋身於西湖十景之列。每到陽春三月,綠柳籠煙時節,那萬樹柳絲迎風飄舞,宛若翠浪翻空,碧波洶涌。在那望不盡的濃陰深處,時而傳來嚦嚦的鶯啼,幫故稱之為"柳浪聞鶯"。在這里品茗小憩,遠看湖山秀色,近聽枝頭鶯囀,確是佳趣無窮。
在沿湖長達千米的堤岸上和園路主幹道路沿途種垂柳及獅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樹。在園中部主景區辟聞鶯館,又在距聞鶯館不遠處置巨型網籠"百鳥天堂",營造煙花三月,柳絲飄舞,鶯聲清麗的氛圍。聞鶯館東面,以草坪和密林帶為主形成友誼園景區,引種了一批日本櫻花,草坪北側鋪石砌台,矗立著"日中不再戰紀念碑。聞鶯館西側,是柳浪聞鶯重建時填平水盪沼澤而營造的大草坪,草色遙連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側,是遷建來此的康熙御題柳浪聞鶯景亭碑;南側種植了一片高大的喬木樹林,與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構成富於層面,角度變化的生動圖景。
西湖十景之三潭印月
西湖是一顆璀璨的明珠,而湖中三島,則是鑲嵌在這顆明珠上的三顆綠寶石。 三潭印月是由三座葫蘆形石塔和"小瀛洲"兩個部分組成。小瀛洲是利用疏浚的湖泥堆築而成的湖中小島島外又築有環表堤埂,堤島之間有九轉三回、三十個變的曲橋相連,構成了一保湖中湖、島中島的園林格局。
坐船人登上小瀛洲穿過九曲橋來到"我心相印"亭,鼎立於盈盈碧水之上的三座葫 蘆形石塔便映入眼簾。這里有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西湖有個黑魚精常常興風作浪,攪擾得杭州人民不得安寧。巧匠魯班兄妹眼看黑魚精禍害生靈,就一決心要除掉它。那黑魚精魯妹長得標致,主變作個小夥子向魯妹求婚。魯班史妹將計就計,佯允了婚事,並雕了個石香爐做為陪嫁。迎親之日,魯班兄妹要黑魚精先搬嫁妝抬迎人,黑魚精高興地答應了,它擺了擺頭,身後就捲起一陣狂風帶動石香爐往湖中跑。那石香爐滾到湖心下子就倒覆過來,把黑魚精嚴嚴地罩在湖底,從此西湖也恢復了往日的寧靜。現在露在水面上的這三座石塔,據說就是那石香爐的三又腳。 其實,這三座石塔最初是北宋詩人蘇東坡疏浚西湖時所立的,他規定三塔之內不準種植菱藕,以防西湖淤塞。至元代,三塔被毀,現在所見的三塔是明代重建的。
三潭印月,古來就是賞月勝地。每到秋夜,月朗星稀,在石塔內點燃燈燭,沿口蒙上白紙,燈光從石塔的圓孔中透出,宛如一個個小月亮,於天上倒印湖中的月亮交相輝映,於是就出現了"天上月一輪,湖中影成三"的奇麗景色,這也是"三潭印月"得名的由來。此時,只見月影、塔影、雲影溶成一片,不說不盡的詩情畫意。
西湖十景之雙峰插雲
雙峰插雲,指的是西湖南北兩高峰奇紅異多變的雲景。南高峰在煙霞嶺旁,北高峰在靈隱寺後,兩峰之間層巒疊嶂,重谷回合,綿延二十餘里,介從遠處看去,則雙峰對峙,近若幾尺,兀突爭雄,秀出群峰。
清晨,縷縷薄霧從山下冉冉升起,遙望雙峰,恰似一對面蒙輕紗、身披蟬翼的少女,嬌怯含羞,好像有意使你看不清,猜不透,表現出一種飄逸的美;在春雨霏霏或秋雨綿綿時節,山間雲霧蒸騰,勢如潮湧,雲濃似山,山淡似雲,使你雲山難分,它又表現出一種雄奇的美;雨後初晴,雲鋪山腰,絮掩峰頂,茫茫一片,翠黛的雙峰若沉若浮,時隱時現,彷佛浩瀚大海中的兩個仙島,它又顯示出一種神秘的美。詭異多姿的雙峰雲景,確實令人嘆為觀止。
據說白居易任滿離杭後,曾對朋友們說:"一片溫來一片柔,時時常掛在心頭,痛思捨去總難舍,若欲丟開不忍丟。戀戀依依唯自系,甜甜美美實她留,諸君能問吾心病,卻是相思不是愁。"他的朋友問他究竟相思什麼?他莞爾一笑,答道:"乃南北兩峰,西湖一水也。" 西湖南北雙峰的雲景竟使大詩人相思成病,能不令人神往么?
西湖十景之南屏晚鍾
此景因南屏山下凈慈寺的鍾聲而得名。南屏山橫互於西湖南岸,山上林木蒼翠,秀石玲瓏,且多空穴。每蒼煙暮靄,萬籟俱寂的黃昏,寺內幾杵疏鍾,山應谷鳴,傳聲悠遠,逗人情思,所以人們就稱之為"南屏晚鍾",並成為西湖十景之一。
北宋末即赫有名的畫家張擇端曾經畫過《南屏晚鍾圖》。盡管此圖遠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圖》那麼蜚聲畫壇,但卻被記載於明人《天水冰山錄》中。南屏山,綿延橫陳於西湖南岸,山高不過百米,山體延 伸卻長達千餘米。山上怪石聳秀,綠樹愜眼。晴好日,滿山嵐翠在藍天白雲得襯托下秀色可餐,遇雨霧天,雲煙遮遮掩掩,山巒好象翩然起舞,飄渺空靈,若即若離。後周顯得元年(九五四),吳越國主錢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後來成為與靈隱寺並峙於南北的西湖兩大佛教道場之一的凈慈寺。
南屏山麓另一座著名的佛剎興教寺始建於北宋開寶五年(九七二),它曾是佛教天台宗山家派的大本營。凈慈寺、興教寺加上附近的中小寺廟,形成繼靈隱、天竺之後湖上又一佛寺群落,晨鍾幕鼓,焚貝佛號,香煙燭光,南屏山從此添了『佛國山』的別稱,南屏晚鍾的情韻,悠然成型。南屏山一帶山嶺由石灰岩構成,山體多孔穴,加以山峰岩壁立若屏障,每當佛寺晚鍾敲響,鍾聲振盪頻率傳到山上,岩石、洞穴等為其所迫,加速了聲波的振動,振幅急遽增大後形成共振。岩石、洞穴 便隨之產生音箱效應,增強了共鳴。同時,鍾聲還以相同的頻率飛向西湖上空,直達西湖彼岸,碰上對岸由火成岩構成的葛嶺、迴音迭起。
尤其是在天氣交響混合,共振齊鳴,悠悠揚,經久不息。北宋以後,凈慈寺與興教寺一布置一衰,歲月既久,南屏晚鍾的盛譽和勝況專屬於凈慈寺名下,凈慈寺建起了繪飾華麗的鍾樓,逐漸在為千年古剎最為迷人的吸引物。凈慈寺鍾樓歷經毀建,大鍾也廢而復鑄,最具規模的篝鑄,一次是在明洪截止十一年,信持夷簡禪師募休聚銅二萬余斤,鑄成巨鍾一口,撞擊聲播遠壑,餘音繚繞。還有一次是在一九八六年,新鑄銅鍾高三米,口徑二點三米,重喧十噸以上。鍾體內外,鐫鑄《妙法蓮華經》七卷及銘文共計六萬七千字;它採用[蒲牢雕龍]作鍾鈕,以八瓣蓮花為鍾唇,每瓣鑄有一處撞鍾點,其中六處鍾點上鑄有梵文。鍾脊上立南無毗婆屍佛和南無釋迦牟尼佛等七個佛龕。近年來,每到除夕之夜,杭州市各界人士和外賓、僑胞、遊客聚集在凈慈寺鍾樓內外,舉行新年撞鍾除舊迎新活動。當第一百零八聲鍾聲響,正好是新處伊始之時。這一象徵著祥和、歡樂、安定、團結的活動,為古老的南屏晚鍾注入了新的涵義和魅力。
西湖十景之雷峰夕照
凈慈寺,位於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它的誘人之處,不僅因為它是西湖南山的第一古剎,更在於有著許多與它有關的神奇傳說。
雷峰,位於凈慈寺前,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脈,瀕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蔥郁。其冊雖小巧玲瓏,名氣在湖上卻是數一數二,因為山巔曾有吳越時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眾多古塔中最為風光也最為風流的一塔,可惜七十餘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虛,連山名也換成了夕照山。
西湖南岸這座三面臨水呈半島狀的名山,當年曾為南宋御花園占據。明末杭州名士聞啟祥曾將他與湖對岸的保淑塔合在一起加以評說:[湖上兩浮屠,雷峰如老衲,寶石如美人。]此說一出世人稱是。清雍正年間成書的《西湖志》這樣贊美雷峰夕照一景:[孤塔巋然獨存,磚皆赤色,藤蘿牽引,蒼翠可愛,日光西照,亭台金碧,與山光倒映,如金鏡初開,火珠將附。雖赤城枉霞不是過也。 1924年9月25日下午一時40分許,雷峰突然仆倒。七十多年過去了,因歷史文化融入湖光山色,孕育並發展了西湖十景,西湖十景勢必歷史地、文休地與湖光山色相依相存。雷峰夕照的[缺席]終將仍由雷峰夕照來補全
⑼ 西湖的景色,要有圖片
西湖處處有勝景,歷史上除有"錢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和1985年評出的"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為中心的60平方公理的園林風景區內,分布著主在風景名勝40多處,重點文物古跡30多處。概括起來西湖風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園、七洞、八墓、九溪、十景為勝。1982年西湖被確定為國家風景名勝區, 198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蘇白兩堤,桃柳夾岸。兩邊是水波瀲灧,遊船點點,遠處是山色空濛,青黛含翠。此時走在堤上,你會被眼前的景色所驚嘆,甚至心醉神馳,懷疑自己是否進入了世外仙境。
而西湖的美景不僅春天獨有,夏日裡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後疏影橫斜的紅梅,更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濛中的樓台------無論你在何時來,都會領略到不同尋常的風采。
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個擅其勝,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勝景精華,所以無論杭州本地人還是外地客都津津樂道,先游為快。
⑽ 杭州西湖的圖片和資料
1、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國大陸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它是中國大陸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現今《世界遺產名錄》中少數幾個和中國唯一一個湖泊類文化遺產。
2、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自古就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杭州,因為有西湖而被人稱之為「天堂」,西湖因為杭州而成為一顆明珠。自古以來,「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西湖與杭州如水乳相容,相伴千百年來,構成了人們心中最美的一道風景。
(10)浙江西湖高清風景圖片擴展閱讀:
1、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組成了西湖十景。
2、八十年代,經過評選,又新增了新西湖的十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