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見皮膚良性腫瘤有哪些
臨床常見的皮膚良性腫瘤有發於表皮的表皮痣、黑頭粉刺痣、老年疣、灰泥角化病、透明細胞棘皮瘤、基底細胞瘤、表皮囊腫、粟丘疹、皮樣囊腫、毛鞘囊腫等;發於皮膚附屬器的良性腫瘤常見的有毛囊痣、皮脂腺毛囊瘤、毛發上皮瘤、毛鞘瘤、皮脂腺痣、大汗腺痣、汗管瘤、圓柱瘤和皮膚混合瘤等;還有發於皮膚結締組織的皮膚纖維瘤、皮贅、指節墊、瘢痕疙瘩及肥大性瘢痕、粘液樣囊腫、皮膚不典型纖維黃色瘤等;發生於皮膚脈管組織的有血管瘤、單側痣樣毛細血管擴張、化膿性肉芽腫、淋巴管瘤;其他還有脂肪瘤、冬眠瘤、平滑肌瘤、神經瘤等。這些皮膚良性腫瘤一般生長比較緩慢,若發現有快速生長的,或與周圍組織有粘連不易移動,皮損有改變者(如變色,發癢等),最好到皮膚科確診,明確其良、惡性質,以期對症治療。
2. 血管瘤的症狀圖片血管瘤長什麼樣子
(1)單純毛細血管瘤表現: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略高出皮膚,呈鮮紅色或紫紅色的斑塊狀樣腫物,壓迫後不褪色也不縮小。
(2)楊梅狀血管瘤表現:突出皮膚表面,形同草莓樣,好發於頭頸部,通常不在出生時出現,而是在出生後數周內出現,數月內增大,生長迅速,甚至可達數厘米,多在1歲以內長至最大限度,以後可自行退化,數年內可完全或不完全消退。
(3)鮮紅斑痣,又名毛細血管擴張痣或葡萄酒樣痣臨床表現:一個或數個暗紅色或青紅色斑片,邊緣不整,扁平,不突出皮膚,色鮮紅或暗紅成斑片,壓迫後可褪色,一般是頭頸部多見,出生時即存在,可隨人體長大而增大;發生於枕部及額部或鼻樑部者,可自行消退,較大或廣泛的病損常終身不間斷存在。
(4)海綿狀血管瘤表現:出生時或生後不久發生,好發於頭皮和面部,可累及口腔或咽部粘膜;外觀呈紫紅色,周邊淺靜脈增多,迂曲、怒張,捫之柔軟、具有彈性,擠壓時可縮小,但很快又恢復原來體積,少數表面可合並鮮紅斑痣,損傷或血管栓塞後,可出現潰瘍感染和退化。
3. 請問這是什麼腫瘤(有圖) 是腫瘤還是皮膚病 疑難病/皮膚疑難病/
您好,很多病人手術、放療、化療後短時間就會復發和轉移,都是因為沒有重視後續治療,單純的依靠西醫是不科學的,中西結合才能提高生存率
4. 血管瘤長什麼樣子有圖片嗎
血管瘤有很多種類,經常有患者混淆鮮紅斑痣和血管瘤,鮮紅斑痣不突出皮膚,呈淡紅色、粉紅色,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面積擴大,顏色加深;而血管瘤突出皮膚,初起為小的紅色斑點,之後會迅速增長。
鮮紅斑痣:又名微靜脈畸形或葡萄酒樣痣,表現為一個或數個暗紅色或紅色斑片,邊緣不整,不高出皮面,壓之易褪色,頭頸部多見、常在出生時出現,可隨人體長大而增大。
草莓狀血管瘤:表現為一個或數個紅色、柔軟、分葉狀腫瘤,壓之不褪色,好發於頭頸部,通常不在出生時出現,而是在出生後數周內出現,數月內增大,生長迅速,甚至可達數厘米。
5. 脂肪瘤長什麼樣子
皮膚上漲了包,不疼不癢,如果大夫用刀割開,裡面是豆腐渣樣物!
6. 血管瘤圖片是什麼樣子的
血管瘤一般指真性血管瘤,即嬰幼兒血管瘤,一般在出生後1-2周左右,局部出現小紅斑,逐步增大,慢慢會突出皮膚表面,特別是在出生後2-3個月,增殖較快,半年之內有很明顯的增殖傾向。增殖形態有時類似於草莓狀,有時很大,較少見的症狀如嚴重疼痛或瘙癢。但有可能增長很快,到1歲左右增殖期慢慢會結束,增殖期過後一般到穩定期,2歲左右以後逐步會到消退期。血管瘤的好發部位主要是顏面部以及軀干、四肢等,顏面部稍多。在男女比例上,女孩出現嬰幼兒血管瘤為多見,甚至比男孩會多3-4倍,為該病特點之一。
7. 卡波西肉瘤是什麼樣子的圖片。
卡波西肉瘤是什麼樣子的?卡波西肉瘤最明顯症狀是皮膚上的病變,通常表現初為小丘疹,紅色或紫色,可主訴燒灼、瘙癢或疼痛。隨著疾病發展增大融合形成大的斑塊或結節,部分似海綿狀。但經典型、非洲型、醫源性免疫抑制型和艾滋病相關型4種類型的患者,症狀各不相同。 經典型卡波西肉瘤 經典型卡波西肉瘤通常表現為無痛性皮膚病灶,常位於下肢,進展緩慢長達數十年。早期損害最常見於下肢遠端及手與前臂等處,呈淡紅、淡藍色、青紅或紫色斑或斑塊,有些可呈環形或匍行性斑片。以後增大融合形成大的斑塊或結節,質如橡皮,部分似海綿狀或加壓縮小。可單個或幾百個,大小不一,直徑可達10cm以上。伴毛細血管擴張和患處腫脹,以後可發生明顯的淋巴水腫,後期斑塊與結節可出現於面部、耳、軀干及口腔,特別是在軟齶較多見。病情緩慢進行時,可出現新結節,並漸增大,可發生潰瘍,甚至壞疽。然而部分病例可出現緩解,有的損害自行消退,留下菱縮及瘢痕,伴有色素沉著。患者常自感燒灼、瘙癢或疼痛。除皮膚外,最常受累的部位是皮下淋巴結,約佔全部病例的10%,表現為淋巴結腫大。10%的病例有內臟受累,胃腸道最常見,此外,心、肺、肝、腎上腺及腹部淋巴結也可受累。骨骼變化富有特徵,並有診斷價值。極少數病例只有內臟損害而無皮膚表現。 非洲型卡波西肉瘤 非洲型卡波西肉瘤好發於非洲的兒童和年輕成人(<40歲)。非洲型該型往往比經典型卡波西肉瘤更具侵襲性,有時累及內臟、骨及淋巴結。皮損廣泛,並可累及淋巴結、肝肺和胃腸等。損害可分為結節型、鮮紅色型、浸潤型和淋巴結病型: 1.結節型常見,可與其他類型同時存在,發展緩慢,可自行緩解; 2.鮮紅色型生長快,易潰破出血或繼發感染,可侵人真皮和骨組織; 3.浸潤型常局限於手、足部,呈深部浸潤、纖維化硬結、非凹陷性水腫,常有骨質破壞,損害發展緩慢; 4.淋巴結病型多見於兒童和年輕人,皮膚損害可有可無,涉及的淋巴結生長迅速,預後極差。以皮膚損害為主的兒童患者,病程進展往往較慢。 醫源性免疫抑制型卡波西肉瘤 醫源性免疫抑制型卡波西肉瘤可浸潤生長,其往往對免疫抑製程度的減輕或終止有應答反應。皮損廣泛分布於皮膚可侵犯淋巴結、黏膜及內臟。病程進展快,但停止免疫抑制劑治療後,皮損可自愈。 艾滋病相關型卡波西肉瘤, 艾滋病相關型卡波西肉瘤比其它類型更具侵襲性。本型損害分布廣泛,多發生於身體上部,常見頭、頸部、足底,且對稱分布,50%的患者有口腔或胃腸道損害。皮損初為紅色斑,周圍有蒼白暈,以後變成紫色或棕色斑,蒼白暈消失。一般皮損較小,直徑1cm左右,圓形隆起。本病進展迅速,治療困難,死亡率高。在有皮膚損害而死亡的病例中,均有內臟累及。自然病程不一,預後決定於艾滋病本身。
8. 皮膚上面的血管瘤是什麼樣子的
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是一種先天性的脈管發育異常,病理學屬於錯構瘤而非真性腫瘤。血管瘤是兒童的常見病,在皮膚上的血管瘤一般分為:
第一種、真性血管瘤。真性血管瘤分為毛細血管瘤,毛細血管瘤是以草莓狀血管瘤最常見,約佔65%。生長快,從斑點大小增大至數厘米,僅需數周時間。少數可成彌漫性的增生,病變為淡紅色或鮮紅色,壓之褪色,突出於皮膚表面,可呈分葉和小結節狀,形似草莓,又稱為叫做草莓狀血管瘤。
第二種、是海綿狀血管瘤,約佔15%。瘤體主要位於皮下,均勻而有一定彈性,邊界不是很清楚,主要由增生毛細血管內皮細胞構成,加壓可變形,表皮的顏色正常或略呈淡藍色,瘤體多位於面部及軀干皮下組織,常見於腮腺,胸腺及乳房。
第三種、叫做混合性血管瘤。在身體同一部位出現毛細血管瘤與海綿狀血管瘤的混合體,約佔20%。早期僅見毛細血管瘤,隨著瘤體的增長擴展的皮下組織瘤體逐漸增生,局部組織明顯隆起。混合性血管瘤生長速度比較快,受累的面積也比較大,如出現在面部影響容貌甚至毀容,如出現在特殊部位可以引起嚴重的功能障礙。
9. 皮膚上長的這是什麼瘤
你好朋友,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最好能上傳局部的圖片,皮膚疾病比較復雜.再結合你的症狀,為你分析一下.
10. 請問長在皮膚上的這個肉球是什麼
所謂身上長小肉球,情況較為復雜,常見的有絲狀疣或軟纖維瘤,主要發於頸部、腋下等皮膚薄嫩處,一般沒有什麼不適感,可以不治療,也可以選擇激光等方式處理掉。還有尋常疣也會以肉球方式出現,但是有一定傳染性,治療方法同上。除此之外脂肪瘤、纖維瘤、淺表性脂肪瘤樣痣等也會出現類似情況,這些一般不會影響健康,手術治療可以去除。再就是比較少見的還有神經纖維瘤,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可以泛發全身,主要表現為全身大小不等的囊性包塊,可以逐漸增大,還會伴有咖啡斑等表現,多數人會有智力方面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