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絕句唐杜牧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你有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圖畫
絕句二首
杜甫 唐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2. 杜牧手抄報圖片
杜牧手抄報圖片
3. 古代詩人杜牧照片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4. 呃...... 杜牧《赤壁》的配圖 拜託,急需 T-T
講的是意境,並不代表非要具體的圖畫內容,意境一致的圖 很多的
5. 杜牧《長安秋望》圖
就這個把,我也是搜的
6. 杜牧的哪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詩,將秋天的風景描繪成了一幅詩意的圖畫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唐•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杜牧在“牛李黨爭”的政治斗爭中,受到了宰相李德裕的排擠和打壓,不但在朝廷中被外放出去,而且頻繁的改變他的任職地,長期流轉於池州、睦洲、齊安郡等地,這首詩就是寫於齊安郡。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詩人在溪橋上看見荷葉被風吹拂,於是用“相倚”、“一時”這樣的詞語,傳神的描繪出青色如小傘的荷葉,在水面上簇擁著,陣風吹來,滿溪荷葉隨風翻轉這一剎那的形態。詩人的這兩句詩把風中的荷葉寫的極為靈動,不僅筆下傳神,而且字里含情。
詩人在寫景之時,細致入微地刻畫了風中荷葉的形態、動態;又在感悟之中,別有用心地寫出風中荷葉的神態、情態。當然,風中的荷葉本是無情之物,是不會有恨的。荷葉的恨是從詩人的內心中呈現的。詩人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無生命力的風中荷葉之中,帶著自己的感情色彩去看荷葉在風中“相倚”、“回首”的狀態,覺得它們好似有情,心懷恨事,這里表面寫的是風荷之恨,其實是物中見我,寫的是詩人自己的恨。
杜牧
杜牧是一個有理想和政治抱負的人,不幸的是他生在晚唐那個風雨飄搖的沒落時期,“平生五色線,願補舜衣裳”的志向無處施展,這時又受到排擠,外放為官,懷著壯志難酬的隱痛,所以在他的眼裡、詩中,連眼前的綠荷,也彷彿充滿了哀愁。
在古典詩詞中有許多寫荷花的經典詩詞,如周邦彥的《蘇幕遮》,南唐李璟的《攤破浣溪沙》等名作。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對杜牧這首最為贊賞,稱贊這首詩是“真得荷之真理者”。
黃州的秋天
這首詩,語言清麗,意境清幽,情感深邃,是即景抒情詩中的一篇難得的佳作。
7. 江南百景圖杜牧放哪個城市
金陵,即現在的南京,杜牧是江南百景圖的清明活動獲取的人物,江南百景圖中的杜牧回金陵看望秋娘,杜牧喜歡熱鬧,害怕孤獨,杜牧天賦:[風月]負責建造娛樂建築時,減少10%/14%/17%/20%的資源花費。(人物品階越高, 減少花費越高)。
拓展:《江南百景圖》是由椰島游戲自主研發的古風模擬經營類手游,於2020年7月2日正式上線。玩家將夢回明朝江南地區,成為城市的設計師,描繪藍圖、興造建築、規劃布局,經營賺錢。同時安排居民起居工作,寫意世間百態,或帶領大家奇遇探險。重繪明朝江南盛景,打造專屬於玩家的江南百景圖。
8. 鄒一桂的(杜牧詩意圖)在哪裡
很多的收藏家,收藏協會,都有,市場上少見,但是也有交易的,如果要買就要費電功夫了,但只要想要的到的東西,就一定會得到,只是時機未到,等緣分吧,個人觀點不喜勿怒!謝謝!
9. 清明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牧,詩人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靈活現的什麼圖
這首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清明時節凄迷感傷的藝術畫面,後兩句則創造了一幅鮮明生動的畫面,前抑後揚,對比交錯,相映成趣。這種景象不僅與詩人的感情脈搏一致,更是表達了世人清明時節的思想情感,因而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同,使這首《清明》詩流傳甚廣,成為清明詩的代表作。
10. 山行一詩的作者是唐朝詩人杜牧描繪了一副由寒山,什麼,什麼構成的山林秋色圖。
《山行》一詩的作者是唐朝詩人杜牧描繪了一副由寒山、人家、白雲、紅葉構成的山林秋色圖。
《山行》
唐代: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譯文: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雲深處居然還有人家。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10)杜牧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山行》創作背景:
這首詩記述了一次遠山旅行,其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證。作者秋登寒山,有了充滿詩意的發現,於是創作此詩以記之。杜牧生當唐末亂世,自覺懷才不遇,壯志莫酬。他除做過小官丹徒縣尉外,隱居山林達三十年,對山間的四時晨昏、風雲草木極其熟悉。這首《山行》,便是寫山村野景。
《山行》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大和(827—835)年間登進士第,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後歷任監察御史,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
詩以七言絕句著稱,晚唐諸家讓渠獨步。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與杜甫。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