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什麼叫博物館圖片
擴展閱讀
馬豬兔的圖片卡通可愛 2025-05-21 15:33:47
農村男人生氣發火圖片 2025-05-21 15:19:10

什麼叫博物館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2-26 20:43:29

A. 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物圖片及相關介紹

1、《游春圖》:《游春圖》是隋朝畫家展子虔創作的繪畫作品,絹本、青綠設色,畫上有宋徽宗題寫的「展子虔游春圖」六個字。畫作高43厘米,寬80.5厘米。畫卷描繪出明媚春光和遊人在山水中縱情游樂的神態。各種花樹點滿山野,桃紅柳綠,相映成趣。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游春圖

網路-寫生珍禽圖

網路-碧玉光素大盤

網路-御題駝磯石長方硯

網路-中秋帖

B. 首都博物館簡介(要帶圖片的!)

[編輯本段]首都博物館簡介
位於孔廟內的首都博物館老館首都博物館是北京地區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屬中國省市級綜合性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於1953年開始籌備,1981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當時的館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國子監街孔廟內。孔廟佔地2.2萬平方米, 創建於元代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經歷代修葺,三進院落保存完整。主體建築有先師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等。明、清進士題名碑林為國內僅有。兩側殿廡闢作展廳,面積2000餘平方米,環境幽雅寧靜。
為了容納更多的藏品,以及服務更多的參觀遊客。1999年,作為北京市「十五」期間重點文化建設工程,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項目的立項申請,於1999年得到北京市政府批准,2001年12月正式奠基興建。首都博物館新館於2006年5月18日正式開館,亮相於中華第一街——長安街西延長線上,位於西城區白雲路的西側(復興門外大街16號)。首都博物館新館是一座擁有最先進設施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新館的展覽陳列以首都博物館歷年收藏和北京地區的出土文物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歷史、文物、考古及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鑒國內外博物館的成功經驗,形成獨具北京特色的現代化展陳。 首都博物館以其宏大的建築、豐富的展覽、先進的技術、完善的功能,成為一座與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 和「國際化大都市」地位相稱的大型現代化博物館,並躋身於「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博物館行列。
首都博物館是一座擁有最先進設施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是北京市政府投資興建的面向21世紀的大型現代化文化設施,新世紀北京市標志性建築之一。由於在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中作出了突出貢獻,2007年5月24日,首都博物館被國家人事部和國家文物局授予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的稱號。
[編輯本段]展品陳列
首都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在國內外舉辦了許多頗受好評的歷史文物陳列展覽,如:《北京歷史文物陳列》、《元大都歷史陳列》、《老北京春節民俗展》、《館藏歷代陶瓷、書畫真偽辯識展》、《北京歷史文化展》等數百項。內設: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文物庫房、社會教育區、業務科研區、行政辦公區、綜合服務區和地下車庫等。新館以完善的功能,先進的設施,躋身於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現代化博物館行列。使文物收藏、展覽、修復、研究、教育、交流融為一體。
2000年,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啟動之時,展陳大綱的編寫工作隨即開始;展覽大綱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北京社會科學院等學術機構的多位學術權威的指導,力求體現已得到學術界公認的最新成果。展覽設計力求運用全新的設計理念,突破傳統的、枯燥的展陳模式,充分利用現代展陳技術和手法,營造不同類別的陳列氛圍,給觀眾以體驗式的參觀經歷,具備形式上的親和力、趣味性、互動性,做到雅俗共賞。
數十年來,首都博物館廣泛徵集各類文物,館藏文物已達二十五萬件,其中包括:青銅、陶瓷、書畫、石刻、錢幣、玉器、璽印、織綉、竹木牙角器、佛教造像、文具、民間工藝品等,藏品中還不乏享譽海內外的孤品與珍品。首都博物館館藏的各類文物總計 8.3萬余件,其中一級品305件。藏品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北京地區出土文物,從新石器時代、商周以至遼、金、元、明、清各代。館藏珍品如京郊琉璃河出土的周代銅器「堇鼎」,通高62厘米,重41.5千克,內壁有銘文4行26字,對研究北京古代歷史有重要作用。此外還有「伯矩鬲」,「碧玉版十三行」等。

首都博物館內設基本陳列、精品陳列和臨時展覽。
基本陳列有《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古都北京·城建篇》、《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古都北京·城建篇》是首都博物館展陳的核心,表現了恢宏壯麗的北京文化,不斷遞升並走向輝煌的都城發展史,成為創建國內一流博物館的品牌陳列。
精品陳列有《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古代繪畫藝術精品展》、《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教藝術精品展》、《書房珍玩精品展》。這七個館藏精品展覽和《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是對北京文化展現的補充和深化。
以上展覽共展出館藏文物5622件。
臨時展覽是研究與觀賞北京文化與其它地區文化、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交流關系的舞台。
[編輯本段]設計理念
首都博物館內景 首都博物館的建築設計理念是「以人為本,以文物為本,為社會服務」,強調「過去與未來、歷史與現代、藝術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首都博物館的設計源自於「博物館是聯系歷史、現代和未來的場所」的理念,將傳統的材料與現代的材料並置,來表達對歷史與未來的描繪。傾斜的青銅體破牆而出,生出文物發掘的意象;懸挑的大屋頂無疑在影射中國傳統的出檐,而懸掛式框架磚牆模糊了古代城牆與現代幕牆的界線;廣場的起坡取材於皇家宮殿高台建築的手法,烘托出了宏偉的巨構。簡潔的矩形平面與北京的城市格局相互協調,非對稱的形體呼應街道轉角空間。青銅、木材、磚石等傳統的材料代表北京悠久的歷史。不銹鋼頂棚、玻璃幕牆和先進的建造技術表現新北京的現代。陽光大廳,四季竹院,將景觀空間引入了博物館,室外下沉竹園延伸至室內,打破了傳統博物館空間的封閉、沉悶的感覺,營造了開放型的、溫馨的、明亮的文化休閑環境。園林與文物展廳之間的時空交錯,表現出特有的東方藝術魅力。
[編輯本段]建築風格
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用地面積248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3390平方米,地下二層,地上五層,北部設計了綠色文化廣場,東部設計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建築物(地面以上)東西長152米、南北寬66米左右,建築高度41米。建築外形主要由矩形圍合結構、橢圓形外立面和金屬屋頂三部分組成。建築內部分為三棟獨立的建築,即:矩形展館,橢圓形專題展館,條形的辦公科研樓。三者之間的空間則為中央大廳和室內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樸的中式牌樓、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為觀眾營構了一個兼具人文、自然情調的環境。

首都博物館建築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和現代美於一體的建築藝術品,既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現鮮明的現代感。巨大的屋蓋繼承了中國傳統建築深遠挑檐;通長的石質幕牆象徵著中國古代城牆;廣場起坡傳承古代高台建築風格;在大廳北門外地面上鑲嵌清代丹陛,大廳內有明代牌樓,體現出中國傳統建築平面中心軸線特點;橢圓形的青銅展館斜出牆面寓意古代文物破土而出。青銅、木材與磚石的大量運用更顯一種歷史的久遠。北廣場和大堂地面所用石材,產於自古以來為營造北京城供應石材的房山地區;方形展廳的外裝飾,採用北京最常見的榆木;橢圓形展廳的外裝飾,採用青銅材料,並飾以北京出土的西周時期青銅器的紋樣。鋼結構棚頂、玻璃幕牆等表現出北京有力的時代步伐,高大空間和通透的視覺效果順應了當代建築的國際流行趨勢。
[編輯本段]建築指標及功能
首都博物館新館不僅是一座重要的文化設施,同時也是北京地區文物保護、文物研究、面向公眾和廣大青少年傳播愛國主義精神、歷史及科學知識的基地,還是北京市舉辦禮儀和慶典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人民群眾旅遊和休閑的理想去處。 建築設計重視博物館的特定功能要求,力圖以清晰的、簡明的、富於邏輯的方法處理好各功能區間的關系。主要的功能區分為:展陳區、社會教育區、綜合服務區、業務科研區、地下停車庫、行政辦公區、安全保衛區、藏品庫區、設備區。
文物安全的環境監控:首都博物館採用恆濕不恆溫的先進、獨特的智能化空調系統,將文物庫房和展廳的相對濕度的變化幅度控制在2%以內,極大地保證了文物存放安全;同時又使展廳溫度隨外界自然氣溫有一定幅度的浮動,獲得較好的對人舒適度。
禮儀與公眾活動:舉行禮儀活動時,儀式前大廳多媒體投影屏幕會放映相關的標語和背景信息。儀式中大廳各處具有均勻清晰的音響。大廳具備新聞攝影電源和發稿信息終端,能夠根據會議、禮儀的進程自動地聯合控制相關的燈光、窗簾、音響、投影等設備。室外廣場的大屏幕可同時轉播儀式實況,並自行進行實況拍攝和錄音。儀式結束後半小時內立即可提供相應的多媒體光碟。
觀眾現場服務:在博物館各大門內、大廳均安裝參觀導覽系統,讓公眾自由地瀏覽、查詢博物館的基本情況和參觀信息。售票驗票系統出售本館的全價、優惠價等各種參觀券,能夠自動識別參觀券的真偽、面額,並允許觀眾當天即使中途臨時出館、仍可返回繼續參觀。
信息化服務:信息技術將以往歷史的音視頻數據數字化所建立音視頻節目資料庫和點播系統,可讓觀眾通過計算機屏幕或者電話撥號自由地點播想收聽、收看的曲藝、戲曲節目。
多功能報告廳:通過數字化網路、電台、電視網(有線/無線)和現場視頻直播、數據網路互動式播發、後期電子出版物製作,實現現場會議與網路會議的相結合。互聯網用戶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通過瀏覽本館區域網的方式實時地參與現場學術討論。

中央禮儀大廳——面積2000餘平方米、高度34米,其裝飾中國文化特徵突出、現代氣息濃郁,是舉行禮儀活動和大型文化活動的理想場所;
展廳——不同類型展廳相對獨立,既便於觀眾有選擇地參觀、縮短參觀路線,又便於安防管理。寬闊的展廳面積和充足的高度,也為豐富多樣的展陳設計提供了理想空間。3000餘平方米的臨時展廳將為國內、國際文化藝術交流提供一流的展示平台。智能化溫濕度控制系統、安防消防系統,為舉辦最珍貴級別的文物展提供了條件。
文物庫房——面積充足、分隔合理;安防消防設施先進、完備;擁有10噸液壓電梯,文物運輸車可從地面運到地下二層庫房,目前為中外博物館所獨有。
多功能會議廳——具有多語種同聲傳譯、數字電影播放、會議表決系統、會議廳專用網站等國內最選進的設施。
數字放映廳——超寬視角弧形銀幕,可播放高清晰數字影片,該設備解析度為國內外目前最高;目前第一部影片是《輝煌的北京》;今後將製作立體數字影片。
[編輯本段]先進的技術
收藏、展示、研究是博物館三大主要任務,首博新館充分吸納和採用了當今世界博物館建設的先進技術,在這三方面達到了國內一流的水準。
智能化工程——展廳安裝智能化控制溫濕度的空調系統,保證展廳內觀眾活動的空間是舒適的溫濕度,而展櫃內保持利於文物保護的溫濕度;在文物庫房則是根據不同材質的文物庫區提供不同的溫濕度。館內安全技術防範系統(含停車庫管理和燈光照明控制)、消防監控與自動滅火系統(含應急廣播系統)、樓宇自動化系統、音響燈光聯動控制系統,全面實現智能化;其中自動滅火還針對文物易損怕水的特性做出特殊設計。
數字化博物館建設——首博數字化建設項目是全國文博界的創新工程:
(1)博物館信息資源建設實現完整框架的數字化技術方式;藏品管理實現數字化管理;
(2)展覽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作為輔助手段,在展覽必要位置設置多幕投影、幻影成像、虛擬現實影像、數字影片等多種多媒體展示項目,以強化展覽效果;打破了以往展陳教科書式的乏味與單調;
(3)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基於博物館各專業子系統基礎之上的服務於全館各部門及觀眾(包含在館外觀眾)的綜合信息平台。
首都博物館數字化專業子系統包括:文化遺產信息管理系統、多媒體展示後台管理系統、首都博物館網站等11項。
多媒體展示——在展陳中,廣泛使用多媒體展示手段,如多幕投影(在國際博物館領域首次使用)、幻影成像、數字電影,強化展陳效果,深化實物展品信息的傳達,完全打破了以往歷史文物類展陳教科書式的乏味與單調。
環保、節能——採用蒙皮式非晶體柔性太陽能發電板,是國內第一家採用太陽能電源的博物館和文化場館。館內還採用節能燈具、膠體電池EPS應急電源;館內裝飾材料和展櫃等展覽用品均為符合國家標準的綠色環保產品。
文物修復——引進成套先進的文物保護和修復設備,利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提高文物保護與修復水平,使首都博物館成為中國北方地區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
[編輯本段]優質的服務
以完善先進的設備設施為基礎,以人性化服務理念為原則;
接待服務——擁有多語種服務咨詢、物品寄存櫃、公共飲水台、休息座椅、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場等。並為殘障人准備了殘障人電梯、輪椅、殘疾人電話;為嬰兒准備了嬰兒室、童車等。同時配備了6台特殊人群使用的觸摸屏。
導覽與講解服務——為觀眾免費提供多語種導覽圖、展覽的中英文版展覽彩頁;提供多語種講解員講解、專家講解專場;觸摸屏查詢電腦、多語種智能化語音導覽機,以及在全國率先採用的多語種個人掌上電腦(PDA)導覽。
中央禮儀大廳大屏幕——採用目前國際上最高解析度的全彩色大屏幕,播放介紹首博展陳、臨時展覽和北京歷史名勝的數字影片;採用雙基色大屏幕以文字方式播放展陳與服務信息。
教育與互動式服務——館內常年舉辦專題講座、少兒主題活動、動手體驗項目、互動多媒體項目等。
休閑經營服務——餐廳、咖啡廳、茶室、紀念品商店、書店、自動取款機、郵筒、公用電話等設施對觀眾開放。
首都博物館作為一座現代化的綜合博物館,必將為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為開展對外文化交流,為首都北京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編輯本段]參觀信息
開放時間:
09:00—17:00(16:00停止售票,周一閉館)
門票價格:
免費參觀。社會公眾參觀首都博物館需事先預訂免費參觀票,事先未預約的觀眾恕不接待參觀。
交通信息
一、地鐵:1號線木樨地站。
二、公交線路:
52、114、308、337路木樨地東站
37路三里河東路南口站
26、45、114、308、319、937、937支、937支1—支7、937專、937金星專線白雲路站

C. 博物館有哪幾種類型

綜合類,自然歷史類、歷史文物類、行業類、藝術類等類型
美術館如果有自己的收藏也可以稱為美術博物館,如果是陳列別人的畫作,自己沒有藏品的,就是美術館

D. 博物館與記憶如何用圖片形式來表示

可以用兩張對比圖表現嗎?我是這樣想的,第一張圖——博物館里一個大人領著一個小孩子微笑的看著博物館里的一件藝術作品或雕像。第二張圖——人物由小孩子變成成年人,大人變成白發老者。在同一個地點,同一幅藝術作品前,老人專注的看著,彷彿在回憶著什麼,看看,看著嘴角微微上揚。彷彿想到了什麼開心的事情。從這兩幅對比圖片,能把博物館與記憶聯系起來。在博物館里同樣的情境下,能夠引發人們對過去美好的追憶,雖然時間在流逝,小孩成長成壯年,大人變成白發老者,但它們的親情依然那麼濃厚,兒女的孝心和老者接近暮年的滿足表漏無疑。由對博物館的記憶,引發更深一層次的心靈的記憶!
這是我一點拙劣的建議,希望可以幫到你!

E. 參觀博物館為什麼不能拍照

對於博物館內禁止拍照的原因,人們最容易聯想到的解釋是為了保護文物。可這樣給孩子解答,是正確的嗎?

事實上,正常的拍照並不會對文物造成損害,唯一可能造成直接傷害的,只有閃光燈而已。

從理論上說,幾乎所有光線都會對文物造成損傷,尤其是紫外線和紅外線,能對器物表面造成結構性的傷害,促使其老化。因此,無論什麼文物,最理想的保存環境都應該絕對無光。

但咱們去博物館看展覽的時候,總不能摸黑觀賞吧。光線對博物館的展覽顯然是必不可少。因此,針對各種文物對於光線的敏感程度,文物保護部門也出台了相關的規定,嚴格控制文物在展覽過程中所承受光照的限度。

所以,博物館里禁止拍照也是有依據的。就算現在大部分的博物館對拍照沒有要求,但有的博物館會在注意事項里註明:禁止使用閃光燈、自拍桿等。

其實,不管是什麼原因,大多博物館禁止拍照的初衷,都是希望觀眾能夠在更好的氛圍下欣賞藝術品。尤其是在如今的很多展覽中,光線、聲音等元素都在發揮重要的作用,當觀眾拍照時,不僅會影響觀感,也會對其他參觀人員造成影響。

F. 自然博物館參觀的圖片,照片,文章

北京自博物館介紹:\r\n Beijing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grew out of the preparation department of National Centr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founded in 1951. Beijing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was formally named in 1962. Being the first large-scal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founded on our own strength after new China was established, the museum bears three main functions: the specimen collection, the academic research and th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of paleontology, zoology, botany and anthropology. The museum today boasts its rich collections, high-level research and ever-enlarging exhibitions. It has been one of a few museums of natural history in China and named as National Y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ation Base .

G. 關於博物館介紹

中國絲綢博物館坐落在玉皇山北蓮花峰下,1992年2月建館,佔地約4.8萬平方米。博物館建築既富民族傳統,又具時代特色。它展示了我國5000多年絲綢文化與發展成就。
絲綢博物館規模宏大,建築面積1萬余平方米,共設序幕廳、歷史文物廳、民俗廳、蠶桑廳、制絲廳、絲織廳、印染廳、現代成就廳等展廳,陳列千餘文物、標本、圖片、機具和現代展品。歷史文物廳還展出世界上迄今發現最早的絲綢殘片---河南滎陽出土的羅織物,長江流域迄今發現最早的絲織物---浙江湖州錢山漾出土的絹片,江西新干出土的青銅器上的殘絹痕,古代"絲綢之路"上出土的漢錦等等。現代成就廳介紹了我國當代絲綢生產、科研的最新成就,展現出我國絲綢文化未來與前景。館內還有友誼商店 ,展銷精美的絲綢、工藝美術品等 商品。館區內還設有桑園、染草園及與絲綢文化相關的園林小品。

交通情況:
乘游3路到絲綢博物館站下。
價格:
5元,學生票2元
==================
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位於杭州玉皇山以南烏龜山西麓,地處西湖風景區南緣,是中國第一座在古窯址基礎上建立的陶瓷專題博物館。
南宋官窯博物館佔地面積約1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364平方米,由展廳和郊壇下官窯遺址保護建築兩部分組成,1992年正式對外開放。隨著杭州歷史文化資源發掘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於2002年進行了擴建和陳列改造。經改造後的南宋官窯博物館,全方位展示了南宋官窯的風韻與特色,既突出官窯的歷史、工藝和美學價值 ,又充分反映官窯與南宋宮廷文化及社會習俗的密切相關性。
南宋官窯博物館陳列雅緻、內涵豐富、環境清幽,自建成以來對弘揚中華陶瓷文化,普及陶瓷知識,突顯杭州南宋故都歷史風貌起到了良好的展示和傳播作用,被授予浙江省文明博物館和省、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自2003年5月18日起,已免費對社會開放。
http://www.ssikiln.com/docc/zs.htm
==============
西湖博物館
http://www.zjol.com.cn/gb/node2/node802/node69449/node352676/node352681/userobject15ai4810800.html

============
杭州歷史博物館:位於糧道山18號,佔地面積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700平方米。展館分正副兩樓,共有基本陳列廳8個,臨時展廳2個。基本陳列廳陳列了杭州從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的各類文物,特別突出了杭州歷史上吳越、南宋兩個重要時期;臨時展廳不定期地推出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陳列。為一座反映杭州鄉土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於2000年10月8日正式開館。

開放時間:上午9:00—下午4:30 周四閉館

聯系電話:87802660

==============
良渚文化博物館
http://www.liangzhuculturemuseum.com/

==============
中國江南水鄉文化博物館位於餘杭區臨平南苑街道人民廣場北側。
博物館總投資6000萬人民幣,建設總面積8000餘平方米。這是一座既反映餘杭歷史,又聞名於世的良渚文化為切入點展示中國江南水鄉文化和民俗風情的博物館,是人們了解良渚文化和餘杭歷史、解讀餘杭和整個江南水鄉文化現象及其成因的重要窗口。它首次以中國文化地理區為單位設館和組織展覽,是對中國博物館界長期以來按行政地理區為單位設館和組織、展示文化資源這一常規的一次突破。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為博物館題寫館名。
博物館內設7個展廳,4個單元展覽。第一單元餘杭歷史文化陳列,通過各種圖表、器物、人物塑像、場景等手段,有重點地反映自7000多年前馬家浜文化開始至現代的餘杭歷史發展重大事件和各地名勝、自然資源等。第二單元館藏良渚文化精品陳列,第三單元為江南水鄉文化陳列,主要介紹江南水鄉形成的原因、地理景觀特徵及對文化形成的意義,並通過歷史敘述的方式介紹江南如何從一個最荒蠻落後的地區變成中國最繁榮、最發達和最文明、最具現代感的地區,以及這一地區周期中國文明構成中的地位,這正是學術界和世界人類文化遺產機構對它發生興趣的原因,也是建設這一博物館的價值所在。第四單元為專題陳列廳,可視形勢需要舉辦各類展覽,以增加博物館活動內容,也可以使展覽更有針對性和時效性。
中國江南水鄉文化博物館歡迎您!
電話:0571-86245461 86136976
位置: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臨平人民廣場
票價:15元
交通: 杭州遊客可乘509路到臨平下車。

H. 圖片中博物館陳列物叫什麼名字很常見,但不記得名字了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邊邊長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紋,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個卷角羊頭,羊頭與羊頸伸出於器外,羊身與羊腿附著於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時,方尊肩飾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龍紋,尊四面正中即兩羊比鄰處,各一雙角龍首探出器表,從方尊每邊右肩蜿蜒於前居的中間。

I. 自然博物館 照片 里邊都有什麼

度娘直接搜索自然博物館即可

J. 博物館圖片有幾張

呼呼~~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