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頭皮針是什麼
根據你提供的描述,意見如下:
1、你現在的疑慮主要是對嬰兒的一些生理反應特徵、對靜脈點滴操作的靜脈選擇的不了解,對頭皮打針的誤解:
——嬰兒在哭啼時,由於其「膈肌反射」的特點,會出現一種叫「膈肌停頓」的現象,這種情況常見於受到疼痛刺激、驚嚇等情況時。
嬰兒哭時的「膈肌停頓」主要表現是:大哭第一聲很長,接下來停頓,只有「呼氣」,沒有反復呼吸,全身會出現動作靜止。由於這時會出現缺氧的表現,所以,嘴唇就會有紫黑。
這是嬰兒的正常的反射,並不是異常。
這種情況在平時也是會出現的。在打針時只是疼痛和驚嚇而已。
2、回到你的問題:
——頭皮的靜脈與全身的靜脈是一樣的,並不是「頭皮的靜脈就是會打到大腦」,這是很多家長對頭皮下打針的一種誤解,所以,你以此為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嬰兒的這種「膈肌停頓」出現嘴唇紫紺,並不會對嬰兒有什麼不良影響。
這一點完全可以放心
❷ 頭皮針療法的針刺激部位
和體針取穴不同,頭皮計穴位有著六大不同的體系,且各有特點。主要的為頭皮針穴名標准化方案、焦順發頭皮針穴名體系和方雲鵬頭皮針穴名體系三家。其中頭皮針穴名標准化方案為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標准,但對初學者來說,掌握上有一定難度。
而實際;臨床上,以山西焦順發所提出的頭皮針穴位影響較大,且取穴方法簡便,特別適合於初學者,故本節僅介紹焦順發頭皮針穴名體系,頭皮針穴名標准化方案則作為課外部分附於本節之後,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現將主要頭皮針穴介紹如下:
在取穴之前,首先要明確前後正中線和眉枕線的部位。
前後正中線:眉間和枕外粗隆頂點下緣連線。
眉枕線:眉中點上緣和枕外粗隆頂點的頭側面連線。 上點在前後正中線的中點向後移0.5厘米處,下點在眉枕線和鬢角發際前緣相交區(若鬢角不明顯者,可從顴弓中點向上引一垂直線,將此線與眉枕線交點前0.5厘米處作為點),上下兩點的連線即為運動區。
主治:運動區上互乃,治療對側下肢癱瘓;運動區中2/5,治療對側上肢癱瘓;運動區下2/5,治療對側中樞性面癱、運動性失語、流涎。 自運動區後移工.5厘米的平行線,即為感覺區。
主治:感覺區上1/5,治療對側腰腿疼痛、麻木、感覺異常;感覺區中2/5,治療對側上肢疼痛、麻木、感覺異常;感覺區下2/5,治療對側面部麻木、疼痛,偏頭痛。 自運動區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線即為本區。
主治:舞蹈病、震顫麻痹。 從耳尖直上1.5厘米處,向前及向後各引2厘米的水平線,共長4厘米,即為本區。
主治:眩暈、耳鳴、聽力減退。 在前後正中線的中點旁開左右各1厘米,分別向後引平行於中線的3厘米長的直線。共兩條。
主治:對側下肢疼痛、麻木、癱瘓。 從旁開前後正中線1厘米的平行線與杭外粗隆水平線的交點開始,向上引4厘米的垂直線,即是該區。
主治:皮層性視力障礙,白內障。 沿枕外粗隆水平線,旁開前後正中線3.5厘米,向下引垂直線4厘米,即為本區。
主治:小腦損害引起的平衡障礙。
上面7個頭皮針刺激區在臨床上最為常用,另外尚有血管舒縮區、言語二區、言語三區、運用區、胃區、胸腔區和生殖區等7個區,因不太常用,故略而不論。
❸ 小兒頭皮針與普通針頭有什麼不同
沒區別,只是注射部位不同,因為小兒頭部血運豐富,葯物易吸收,所以建議扎頭皮,比普通針頭略細
❹ 是不是只有打在頭皮的才叫頭皮針
指導意見:
頭皮計的出針比較簡單,只需緩慢退針到皮下,然後迅速拔出。因為頭皮血管比較豐富,取針後應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壓,以防出血。
❺ 頭皮針與靜脈留置針有何不同,各有什麼[請教]優勢和劣勢
小兒適用頭皮針,對於肥胖者和上消化道大出血者適用靜脈留置,如果堵塞應用肝素鈉沖管,靜脈留置可以減少需長期輸液病人的痛楚,護理不當流置部位可至損傷
希望採納
❻ 我今天去醫院了,左側面部及左邊頭皮針刺痛,做了CT,沒有什麼包塊,說是神經性頭痛,但面部及口腔有麻
指導意見:
你好,考慮是神經性頭痛。防止精神緊張,保證休息時間和質量, 戒煙酒。防止受涼感冒等誘因。建議服用血俯逐瘀口服液、西比靈 尼莫地平 丹參片 苯妥因鈉 羊角沖劑一般都會見效。
❼ 給嬰幼兒打頭皮針的技巧需要注意什麼
首先你務必控制好小孩的情緒,一定要保證小孩的頭部固定,因此操作時要集中精力,沉著冷靜、耐心,同時盡量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屬的主動配合,靜脈再細、難度再大也能達到一針見血的效果。如果以上因素處理不好,患兒煩躁掙扎、家屬嘮叨或態度生硬,從而使操作者煩躁或恐懼的心理,穿刺極易失敗 1.2選好穿刺靜脈,操作者必須熟悉頭皮靜脈血管的解剖位置。靜脈的粗細及彈性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穿刺的成功率,因此操作者對患兒病情要有基本的了解,做到對血管的條件有充分的估計。在穿刺時盡量選擇較直、彈性好的血管,爭取一針見血。 1.3選擇合適的頭皮針小兒頭皮靜脈穿刺,以5.5號針頭為宜。同時在穿刺前須檢查針頭是否通暢、光滑、筆直。斜面是否適宜。因為針頭斜面過長易穿破血管,而造成穿刺失敗;斜面過短會增加穿刺的疼痛感,而使患兒掙扎哭鬧。 1.4穿刺時其他條件 穿刺時最好在適宜的自然光線下進行,因為光線暗,小靜脈多數自身條件就差,所以穿刺時難度就大;光線太強,皮膚會反光,也會影響穿刺成功。另外,穿刺前要做好皮膚准備,穿刺點周圍5*5厘米的范圍必須干凈。 2 穿刺的方法 穿刺時持針必須穩、直、深淺適宜,一般情況下,針頭與皮膚呈5°角,沿血管走向進入0.3厘米左右,抬高針柄10°-15°,針頭再進入0.1-0.2厘米,有輕微落空感或有靜脈血迴流即可。多數患兒因哭鬧致使靜脈迴流壓力上升,頭皮血管會有短暫的充盈,這時穿刺最易成功,見有回血即可。對一些危重脫水、循環差的患兒,操作者感覺針頭已在血管內,但沒有回血,此時可輕輕擠壓頭皮針的細管,如有回血或局部不腫脹,證明穿刺成功。 3 固定方法 固定針頭也是靜脈穿刺過程中的關鍵環節,穿刺成功後,要迅速固定針頭(以免針柄上、下、左、右擺動,以致針頭刺透血管壁,或針頭從血管內滑出造成穿刺失敗)如針頭與血管不在同一水平線,可在針柄下墊適宜高度的消毒棉簽(以免針頭斜面貼在血管壁上),用膠布妥善固定。 4 注意事項 頭皮靜脈表淺,不宜深刺,如1-2次均未穿刺成功,應將針頭退出,另行穿刺,不宜將針頭在皮下多次尋找血管,以免刺破血管而加重患兒痛苦和引起家長不滿情緒。 輸液結束拔針時,可用消毒棉簽壓迫針眼2-3分鍾至不出血,囑切不可按摩,以防皮下淤血,影響下次穿刺。
❽ 頭皮針的暈聽區
從耳尖直上1.5厘米處,向前及向後各引2厘米的水平線,共長4厘米,即為本區。
主治:眩暈、耳鳴、聽力減退。
足運感區
在前後正中線的中點旁開左右各1厘米,分別向後引平行於中線的3厘米長的直線。共兩條。
主治:對側下肢疼痛、麻木、癱瘓。
視區
從旁開前後正中線1厘米的平行線與枕外粗隆水平線的交點開始,向上引4厘米的垂直線,即是該區。
主治:皮層性視力障礙,白內障。
平衡區
沿枕外粗隆水平線,旁開前後正中線3.5厘米,向下引垂直線4厘米,即為本區。
主治:小腦損害引起的平衡障礙。
上面7個頭皮針刺激區在臨床上最為常用,另外尚有血管舒縮區、言語二區、言語三區、運用區、胃區、胸腔區和生殖區等7個區,因不太常用,故略而不論。
【器具葯物】
頭皮針一般選用 28~30號1.5~2寸長的不銹鋼毫針,初學者進針有困難可選用1寸針。小兒則用0.5~l寸針。
【操作方法】
正確取定頭皮針刺激部位對治療效果有重要影響。初學者應用捲尺精確測定,並用龍膽紫葯水作好標記。然後囑病人取正坐位,分開局部頭發(男性病人如有可能應理成光頭),進行徹底消毒。
❾ 打留置針痛嗎
疼,比打針抽血疼吧,如果怕的話就把頭撇過去哭,注意力會分散的😂(我是這樣的,哭就對了)
❿ 頭皮針的感覺區
自運動區後移工.5厘米的平行線,即為感覺區。
主治:感覺區上1/5,治療對側腰腿疼痛、麻木、感覺異常;感覺區中2/5,治療對側上肢疼痛、麻木、感覺異常;感覺區下2/5,治療對側面部麻木、疼痛,偏頭痛。
舞蹈震顫控制區
自運動區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線即為本區。
主治:舞蹈病、震顫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