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蜣螂的外形特點是怎樣的
蜣螂屬於鞘翅目的金龜子科。它不僅具有堅硬典型的鞘翅,而且還有特殊的瓣狀觸角。它們的食品通常是一些污物、垃圾。倘若它們找到人畜的糞便,在它們眼裡不啻於美味的「高檔食品」,還會很仔細地做起它們的糞球來。因此,這種昆蟲獲得了「屎克螂」的雅號。
屎克螂的頭部本來就很扁,偏偏在頭部的前方又向前延伸出一塊堅硬的角質額片,額片上,長著六個突起的頗似一柄半月形的鏟刀。這把帶釘的「鏟刀」在收集食物時,起著切除或剔除不要的東西的作用,同時在打洞鑽穴時,這把「鏟刀」又成了很好的挖掘工具。
當它把滿意的食品收集好後,它就先用外端生有五個鋸齒的強有力的前足,掃清一小塊地面,然後把這些食物搬到平整過的地面上,並置於自己的腹下。它又用後面兩對細長有爪的足來搓動,使食物不斷旋轉、滾動,最後形成一個圓球。這個圓球大小不等,一般似核桃。有時,在食物豐富的情況下,可以將這個球製得像拳頭大。球形食物製成後,它們便把它搬到安全、適當的地方去。這就開始了人們常說的屎克螂推糞球的「旅行」了。它的搬運方式顯得笨拙而滑稽:它用後足緊緊勾住糞球,這樣使它的「臀部」高高翹起,頭部向下,在這種不自然的姿勢下,用這比較有力的前足,撐動著地面將球體慢慢向後推去。
有時,正在搓球的蜣螂,放棄自己的「活兒」,伸出「友誼之手」,趕來幫助它的同伴推球,且顯得很賣力,但實際上它卻是想伺機奪走這個食物球。有時,有的蜣螂坐在糞球上,而別的蜣螂用力推球,這是爭奪食物的情景。球主人歷盡千辛萬苦,把球運到適當、安全的地方,然後用頭部的「鏟口」和前足,挖個土穴藏起來。有時在挖土穴過程中,糞球主人有些不放心回到地面上來瞧瞧,卻見這個夥伴安詳端坐在糞球上,似乎對它說:「伙計,放心地挖吧!食物由我看守著呢!」待糞球主人再次返身挖洞時,那位對美味糞球覬覦已久的夥伴,立即露出「騙賊」的真面貌:它迅速將糞球推走,推得像小偷怕被人捉住一樣的快。待到糞球「主人」挖土累得返回地面喘氣時,那個「騙賊」早已帶著糞球逃得無影無蹤了。
有時,糞球主人發現得早,能及時追上「竊賊」。這個「竊賊」還會再次施展狡猾的伎倆。它迅速變換位置,好似向主人表明:「糞球是自行滾來的,我正在阻止球的滾動呢!」這個「竊賊」的詐騙術與人類社會中那種偽善、詐騙的「流氓」行徑,竟何其相似!
主人把糞球穩妥放人土穴後,就把出口處用一些廢物堵住,然後坐在美味的食品堆上,飽餐終日。
蜣螂還會製造甚為精緻的梨形糞球。不過,這是蜣螂用來生兒育女的產房,也是小蜣螂孵化成長的「搖籃」。這種梨形糞球,是由土穴里的圓形糞球改制的。雌性蜣螂在一個完整的圓形糞球上,先用前足壓出一個圓環,然後壓成一條環形槽溝,使糞球的頂端出現一個突起,接著再在突起的中央壓成很深的凹穴,隨即產卵其間,然後把頂端的小孔用一束纖維塞住。
這時,雌蜣螂似乎已經覺得盡到自己的義務了,因此,產卵一結束便悄然離去。由於這些披盔帶甲的小蜣螂要到炎熱妁夏天才出世,因此,沒有父母照管的食品「搖籃」,有的烤乾,有的破裂,很多蜣螂在幼蟲階段就夭折了,只有少數的小蜣螂能順利成活下來。
蜣螂對它們的後代的護理,顯得有些草率了事,然而,與它同類的犀頭,在養育它們的後代上,卻是異常盡心盡力的。
它的體形不及蜣螂那樣健壯,可是,在容貌上,卻是諸甲蟲中的「美人」。它的體色漆黑而有光澤,陡斜的胸背高出頭部,頭部同其他甲蟲一樣長著一塊扁薄的額片,形狀似「半月斧」。兩眼之間,偏生著一枚向上豎起的尖角,酷似犀牛的「鼻角」,故名犀頭。
當交配、產卵的季節來臨的時候,犀頭一反常態地雌、雄共同忙碌起來。它們一起收集最柔軟美好的食品,並將其運到土穴里,為後代准備豐富的食物。育兒的土穴也遠較平時寓居的「房間」要寬敞得多,精緻得多。「房間」的牆壁都仔細地壓過,「屋內」堆滿了大堆可口的育兒食品。
2. 蜣螂的幼蟲長什麼樣
蜣螂的幼蟲圖片
3. 蜣螂長什麼樣子
http://ke..com/view/46524.htm
4. 《昆蟲記》中野牛角蜣螂洞穴是什麼樣子的
蜣螂,這個名字大概大家都很陌生,其實這只是一個學名,說白了,這是一種叫屎殼郎的昆蟲的學名。
屎殼郎,這下大家不陌生了吧。大概大家都覺得這種昆蟲天天和污穢之物打交道,想必也不是什麼好蟲子,自然不及螢火蟲那般可愛。但是不要忘了,它為什麼叫屎殼郎?就是因為它無時無刻不在為人們消耗著那些無盡的廢物。
蜣螂的工作是比農民還有辛苦的,但是蜣螂卻比農民還要任勞任怨。蜣螂在田地里工作,拖拉機播種機推土機等等都會影響它的工作,甚至一把普通的鋤頭橫在它面前也會阻擋它的去路。那麼蜣螂會去把廢物堆到那些拖拉機上嗎?答案是不會。它們會繞過那些轟鳴作響的機器另闢新路,哪怕是千辛萬苦堆積而成的成果被毀,它們也不會在那裡發著無盡的牢騷,而是節省下那些發牢騷的時間來盡快開始新的工作,這就是蜣螂所做的一切。
現在你還覺得它們是那麼的骯臟和惡心嗎?
如果你依舊這么認為。那麼,你也許也應該節省下那些鄙視蜣螂的時間,盡快趕上自己漏下的學業,去迎接期末考試吧!
一個人,或許還比不上一隻昆蟲,這並不奇怪。有的昆蟲在這世界上生活的時間比人長得多,不要因為一隻蟲子爬到了你的身上而尖叫不已,翻翻《昆蟲記》,你會發現它們是那麼的可愛,那麼的值得你學習。
5. 蜣螂的葉形是什麼形狀
蜣螂(qiāng láng,英文Dung Beetle)俗稱屎殼郎(shǐ ké làng),屬鞘翅目金龜甲科。體黑色或黑褐色,大中型昆蟲。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現象進行定位,以幫助取食。有一定的趨光性。世界上有2萬多種蜣螂,分布在南極洲以外的任何一塊大陸。最著名的蜣螂生活在埃及,有1~2.5厘米長。世界上最大的蜣螂是10厘米長的巨蜣螂。大多數蜣螂營糞食性,以動物糞便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稱號。
蜣螂通常以糞便或腐殖質為食,在生態系統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蜣螂的生態價值,包括轉將運糞便到地下、對種子二次傳播的作用、傳粉作用、對有害生物的控製作用和寄生蟲的中間宿主,以及廣閼的開發應用前景、重要仿生學意義和重大理論意義。
6. 屎殼郎長什麼樣圖片
屎殼郎如下:
蜣螂(qiāng láng,英文Dung Beetle)俗稱屎殼郎(shǐ ké làng),屬鞘翅目金龜甲科。體黑色或黑褐色,大中型昆蟲。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現象進行定位,以幫助取食。有一定的趨光性。世界上有2萬多種蜣螂,分布在南極洲以外的任何一塊大陸。
最著名的蜣螂生活在埃及,有1~2.5厘米長。世界上最大的蜣螂是10厘米長的巨蜣螂。大多數蜣螂營糞食性,以動物糞便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稱號。
(6)蜣螂的嘴圖片長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據每日郵報2011年3月的一篇報道稱,經研究人員實驗,發現蜣螂可以推動相當於自身體重1141倍的物體。
這相當於一個70kg重的正常人類男子,徒手推動重達79.87噸重的物體。從數據層面來看超越常理,簡直不可思議。
在古埃及傳說中,太陽神每天新造一個太陽,並把太陽帶到另一個世界去。太陽是圓的,糞球也是圓的,蜣螂總是在以奇特的姿勢滾動糞球。
於是人們將蜣螂被視為太陽神的某種化身,稱其為「聖甲蟲」,且在印章、壁畫、飾品和護身符上雕刻和繪畫蜣螂的形象,以求獲得太陽神的庇護和保佑。
7. 蟑螂的卵長什麼樣圖片
蟑螂卵是在雌雄蟑螂交配後,雌蟑螂的尾端便長出一個形如豆莢狀的卵鞘,卵就產在其中。一隻雌蟲少則可產10多個、多則可產90多個卵鞘。
(7)蜣螂的嘴圖片長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雌雄蟲腹部的第Ⅹ背板稱為肛上板,在其基部兩側長1對多節尾須。雌蟲的第Ⅶ腹板和雄蟲的第Ⅸ腹板稱為下生殖板。雄蟲的下生殖板末端兩側具有針突(腹刺)1對,是區分兩性成蟲的重要特徵。
雌蟲產卵在特殊的膠質囊內,形成卵鞘(卵莢)。卵鞘由雌蟲分泌物生成,光滑,質較堅硬,具有防水功能,可保護其內胚胎的發育。
8. 獨角仙與屎殼郎的樣子有什麼區別 怎麼分辨啊
主要區別有,頭部特徵不同、體色特徵不同、足部特徵不同、性二型特徵不同,具體如下:
一、頭部特徵不同
1、獨角仙
頭部較小,復眼深紅褐色,觸角有10節,其中鰓片部由3節組成,上唇呈上翹的扁平鏟狀。
2、屎殼郎
雄性頭部前方呈扇面狀,中央有一基部大而向上逐漸尖細的角突,角突長約0.5~0.7cm,並稍向後彎曲,復眼間有一光滑的狹帶,觸角末節呈長梳齒狀。
二、體色特徵不同
1、獨角仙
體色個體差異較大,從深紅到紅棕再到純黑均有,有時同一個體的頭胸和鞘翅顏色也會不同。
三、足部特徵不同
1、獨角仙
足粗壯,前足脛節外緣3齒,基齒遠離端部兩齒,足末端有鉤爪一對。
2、屎殼郎
足粗壯,中、後足跗節兩側有成列的褐紅色毛刺。
四、性二型特徵不同
1、獨角仙
雄性有發達的額角,長15-35mm,向前伸出,末端向上彎曲並分四叉(體型較小的個體可能僅有兩叉),前胸背板中央向前伸出一前胸背角,略向下彎曲,末端分兩叉。背部較為光亮,前足明顯長於雌蟲。
雌性額頭頂部僅有一小型隆起,無前胸背角,胸背板有Y字型淺凹。背部較為粗暗。
2、屎殼郎
雄性頭部中央有角突出,角突的前下方有淺凹陷,淺凹陷外側有一較深凹。凹器、胸部下方有很多深黃色纖毛。前胸背板中部有一橫行隆脊,隆脊中斷微向前屈成鈍角狀。
雌性頭部中央無角狀突,後面平,前面呈扁圓形隆起,頂端呈一橫脊,前胸背板橫形隆脊近似直線,兩側端部呈齒狀角突,且只有外側深凹明顯可見。
9. 蜣螂蟲的性狀鑒別
蟲體呈橢圓形,長3~4cm,1.8~3cm,黑褐色,有光澤。雄蟲較雌蟲稍大,頭部前方呈扇面形,易脫落,中央具角突1支,長約6mm。前胸背板呈寬半月形,頂部有橫形隆脊,兩側各有角突1枚,後胸約占體長的1/2,為翅覆蓋。雌蟲頭部中央及前胸背板橫形隆脊的兩側無角狀突。前翅革質,黑褐色,有7條縱向平行的紋理,後翅膜質,黃色或黃棕色。足3對,體質堅硬。有臭氣。以體黑、乾燥、完整者為佳。顯微鑒別 粉末特徵:①體壁碎片淺黃色、黃色或深棕黃色,大小不等,形狀不一。有的剛毛已脫落,散有毛窩,毛窩附近有星芒狀的色素顆粒;有的邊緣增厚,密布棘狀物,有的著生短粗剛毛或少數細長剛毛。③剛毛黃色或黃棕色,細長,先端銳尖,表面具疣狀突起,長60~200μm,基部直徑7~15μm,壁厚1~3μm。③橫紋肌纖維眾多,近無色或淡黃色,半透明,多數斷裂成薄片狀,表面有緊密排列的曲折狀或水波狀的明暗帶,紋理較清晰。④碳酸鈣結晶眾多,形狀不規則,大小在2~10.5μm之間。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冷浸過夜,濾過,溶液濃縮至5m1,將濃縮液滴在濾紙上,噴0.5%茚三酮溶液或0.2%吲哚醌丙酮溶液,然後在110℃下烘烤,可見黑色斑點。(檢查氨基酸) (2)取本品乙醇提取液2m1,加入三氯化鐵試劑1~3液呈墨綠色。
10. 圖片中的這是什麼動物是不是屎殼郎
圖片呢?沒有圖片,無法確定。
不過你可以與屎克郎的特徵對比一下。
屎殼郎的學名是「蜣螂」,屬於昆蟲綱、鞘翅目、金龜子科、蜣螂亞科,全世界共有2萬多種,分布於除南極大陸以外的世界各地。蜣螂大多都具有糞食性,主要以動物糞便為食,可以將糞便滾動成球狀,推行向前。不過澳洲大陸上原來沒有蜣螂,後來為了消滅草原上的食草動物糞便,從中國引進了蜣螂。
蜣螂的主要特徵有:全體黑色或深褐色,雄蟲體長3.3~3.8cm,雌蟲略小。雄性頭部前方呈扇面狀,中央有一基部大而向上逐漸尖細的角突,角突長約0.5~0.7cm,並稍向後彎曲;復眼間有一光滑的狹帶;觸角末節呈長梳齒狀。前胸背板中部有一橫行隆脊,隆脊中斷微向前屈成鈍角狀,兩側端各有一枚長0.3~0.4cm的齒狀角突,角突的前下方有淺凹陷,淺凹陷外側有一較深凹。凹器、胸部下方有很多深黃色纖毛。足粗壯,中、後足跗節兩側有成列的褐紅色毛刺。
雌蟲外形與雄蟲有較大區別。主要表現為頭部中央無角狀突,後面平,前面呈扁圓形隆起,頂端呈一橫脊;前胸背板橫形隆脊近似直線,兩側端部呈齒狀角突,且只有外側深凹明顯可見。
給你圖片,你自己對照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