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關羽長什麼樣子圖片
擴展閱讀
蘋果手機頭像圖片大全 2025-07-21 05:14:23
搜索筆記尼圖片 2025-07-21 05:13:35
電腦花朵圖片簡筆畫 2025-07-21 04:57:17

關羽長什麼樣子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2-16 08:13:10

1. 關羽長的什麼樣子

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在書中的這一部分,從劉備的角度對關羽的外貌進行了描寫:關羽這個人,身高大約九尺,胡須有兩尺長,臉色像通紅的紅棗一樣,嘴唇像塗了油脂一樣,長得儀表端莊,很有威風。

人物經歷:

關羽與劉備張飛的第一次見面,是在一家酒店裡。當時黃巾叛亂為禍四方,劉備所在的幽州也受到波及,因此貼出來告示招募士兵。劉備站在告示前面,無可奈何地嘆了聲氣,剛巧被張飛看到。兩個人聊了一會兒後,兩人來到村店中飲酒。巧的是,關羽也來到了這家店。三人聊得非常投機,之後就在桃園結拜為了兄弟,從此開始了並肩作戰的艱難歲月。

2. 真正的關公長什麼樣啊

一般人心目中關羽的形象是這樣的:卧蠶眉,丹鳳眼,赤面長髯。當然,這個形象出自《三國演義》的描繪,關羽是否真的長這個樣,也還在疑似之間。現在可以肯定的有兩點:一,關羽的確長著一部大鬍子,這在《三國志·關羽傳》中有明確記載。而且關羽的這部鬍子還很好看,所以諸葛亮直接稱關羽為「髯」,表達了對關羽的敬佩之情;二,關羽的面色似乎不是紅的,而應該是黃的,臉上還有七粒痣。這個形象也有根據,在山西運城關羽故里的春秋樓上便保存有關羽畫像,那像上的關羽便畫得就是這副模樣。當地人說,這才是關羽的直實長像,因此叫「關帝真容」。總的來看,關羽因為沒有正式的畫像流傳下來,他的長像便也成了歷史之謎,難於考察了。

3. 關羽的樣子

其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鍾
《溫酒斬華雄》 中亮相的那段

4. 真實歷史上的關羽什麼樣

一、關羽的真實歷史面目,走下神壇的剛愎武夫 。

1、一介武夫。

細讀《關羽傳》更可發現,歷史上的關羽極度缺少政治頭腦。他不懂得聯吳抗曹的重要性,拒絕孫權的聯姻,態度很不友好,辱罵求婚的使者:「犬子怎能配上虎女?」得罪了東吳。這之後的故事人們都熟悉了,孫權謀取荊州後,將關羽父子斬殺於臨沮,孫劉聯盟也徹底破裂。

2、剛愎自負。

如果說缺少政治頭腦葬送了蜀漢的前程,那麼「頗自負,好凌人」就是關羽個人最大的性格缺陷。

建安十九年(214年)馬超來降,關羽致信諸葛亮探問虛實,虧得諸葛亮知道他的那點「小算盤」,說馬超雖與張飛棋逢對手,卻難與關羽為敵,因為有孔明的表態,關羽才放下心來,並沾沾自喜。

關羽對馬超尚且如此,年邁的黃忠就更不放在眼裡了。《三國志》里記載有關羽對黃忠的態度。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黃忠在漢中歸降,劉備、諸葛亮有意將他和其他幾人封為「五虎將」,卻擔心關羽恥與黃忠同列。

3、好色之徒。

其實,關羽也算有點好色。據《關羽傳》注引《蜀記》記載,建安三年(198年),劉備與曹操合力攻打呂布時,關羽向曹操要求說等攻下城後,想要得到士人秦宜祿的妻子杜氏。

但是下邳城破以後,曹操命令捉了杜氏先送來讓他自己瞧瞧,結果好色的曹操忘了對關羽的承諾,把這婦人給自己留下了。自此之後關羽和曹操就有了間隙。

二、別把《三國演義》當真實的歷史。

千百年後,關羽不再是那個凡人的關羽,他的一切性情、弱點被人們羽化、升華,逐漸變成了一個完人。

隋朝佛教天台宗的創始人智者大師授關羽亡靈「菩薩戒」,他被封為伽藍菩薩。唐高宗拉關羽入武廟,與姜子牙並駕齊驅。

道教天師編造了「關公大戰蚩尤」的彌天大謊,關羽又成為道教的頭號尊神。歷代帝王更是對他屢加封號,宋徽宗封他為忠惠公,明神宗封他為關聖帝,清道光皇帝封他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

他的名號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比孔子的「大成至聖文宣王」還高出一籌。他在洛陽的墓地僅次於皇帝的陵墓,稱為「關林」,他的廟宇,與孔廟一樣,遍布中國。

解釋這一現象是費力的。統治者給他封爵加號,看中的是他的忠義,藉以鞏固統治。於是乎,這位生前並無豐功偉績可資誇耀的凡夫俗子,死後卻被神化為超越歷史的戰神甚至財神,最終脫胎換骨,成了三教九流都頂禮膜拜的道德楷模,人間神祗。

(4)關羽長什麼樣子圖片擴展閱讀

《三國演義》三分實,七分虛,其中很多是羅貫中虛構的,不過文學性是很強的。如果要看真實的歷史,最好還是看陳壽的《三國志》。

李文說曹操「貪色」。從以上事實可以看出,關羽在這一方面恐怕不亞於曹操,只是權勢不及對方,無可奈何對方而已。由此觀之,關羽降曹後,如果曹操果真給了他十名美女,我不敢保證關羽肯定不會笑納和享用。

《三國演義》在這一方面對關羽是大大美化了,不符合歷史上那個真實的關羽。

5. 關羽長什麼樣子

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於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於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6. 關雲長什麼樣的

千百年來,關羽被傳唱為武藝超群、忠義耿直、不近女色的一個真英雄、真豪傑。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刮骨療毒等英雄事跡在民間廣為傳頌。

但是演義和傳說畢竟不能構成正史。在不久前舉行的一次關公國際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所所長、研究員尹韻公先生的一篇論文《正史中的關羽與演義里的關公》引起爭議,他把一個與演義中的形象迥然不同的關羽展現在人們眼前。

關羽確實武功不弱,但是果真是武藝超群,無人匹敵嗎?

傳說中,關羽武藝超群,無與匹敵,這是他被奉為「武聖」的主要原因。縱觀二十四史,名將輩出,只有關羽被稱為帝,尊為神。關羽的武藝是否真如傳說中那樣出神入化,足以稱「聖」、稱「神」呢?

尹先生介紹,《三國志》作者陳壽把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列為一卷,並評論說:「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由此可見,關羽確實有「萬人之敵」。

但是尹先生通過考證發現,在三國時期和關公位居同一檔次的將領也不少,甚至有水平出其右。例如,曹操的大將龐德在與關羽交戰之時,曾經「射羽中額」;龐德常常騎著白馬馳騁沙場,關羽的部下稱其為白馬將軍,皆對其頗為懼怕。雖然關羽的武藝高強,居然曾兩次被俘;尤其不可思議的是,身經百戰的關公竟敗走麥城,居然還是被東吳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將馬忠所算計。尹先生認為,在演義中作者過分誇大了關羽的能力。關羽確實武藝不弱,但沒有達到無人能及的神人地步。

關羽並非不好女色,曾與曹操爭過美女。

在傳說和演義中,大都講關羽是一個不近女色的大英雄、偉丈夫。《三國演義》中提到曹操曾經賜予關羽十名美女,他皆毫不動心,全部送去侍奉甘、糜二夫人。但是根據尹先生的研究,關羽不但是喜歡美女,並且曾經和曹操爭過美女。

《三國志》的《蜀書》和《魏書》中都記載了這樣一個史實:曹操與劉備帶領大軍在下邳圍攻呂布,呂布派出秦宜祿出城向河內太守張楊求救。關羽聽說秦宜祿長相非常出眾的妻子還留在下邳城內,便多次請求曹操:「妻無子,下城,乞納宜祿妻。」就是說他的老婆沒有生兒子,如果攻下城的話,請把姓秦的老婆賞賜給他。

曹操答應了他的請求,但是曹操似乎並未太在意此事。到攻城之際,關羽又再三地請求曹操,誰料曹孟德見關羽迫不及待的樣子,懷疑杜氏異常美貌,等到城池攻陷之後,曹操親自召見了杜氏,果然是國色天香,「乃自納之」,就留為己用了。關羽為此事深恨曹操,欲趁某次劉備與曹操一起打獵之機殺掉曹操,後被劉備制止。

尹先生認為,曹操送關羽美女之事,是假;曹操與關羽爭美女之事,倒是真的。雖然憑著這個史實尚未能判定關羽即好色之徒,但起碼可以看出,長久以來人們一直稱頌關羽不好女色其實是無稽之談。

關羽並非忠義雙全,他的品質值得懷疑。

都認為關羽忠肝義膽,俠氣干雲,有「屯土山關公約三事」、「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傳為美談,尹先生認為這些都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歪曲史實、大肆渲染和美化關公所致。

尹先生引用了《三國志》中官渡之戰這件史實進行了分析。建安五年,曹操東征劉備,劉備失敗後投奔了袁紹。關羽被擒後,曹操待之甚厚,意在挽留。關羽表示:「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為,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大意是說:他知道曹操十分厚待他,但是他已經受到劉備的大恩,誓死也得報答,不能背叛。但是也決不會辜負曹操的厚待,會立即報答曹操的。

在官渡大戰初期,曹操命張遼和關羽為先鋒,率軍解白馬之圍。關羽斬了袁紹大將顏良的首級,獻給了曹操。由於曹操與關羽事先訂有心照不宣的君子協定,故曹操知道關羽要「黃鶴一去不復返」,即封關羽為漢壽亭侯,重加賞賜,關羽卻又跑到了袁紹的部隊中又投奔了劉備。曹操手下欲追殺關羽,被曹操阻攔。

尹先生引用裴松之(為《三國志》做注)為此事所作的評論:「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義,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於此乎?斯實曹公之休美。」就是說曹操雖然知道關羽是不會留下的,但在內心中非常贊賞他。關羽逃走,而曹操不派人去追,是為了使關羽不違背兄弟義氣,是曹操成就了關羽的氣節。如果沒有王者的氣度,誰能夠做到這一步呢?這確實是曹操的美德。

而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卻過分美化了關羽,根據這個史實編造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故事,極力描述關羽的忠勇和俠義,狠狠地醜化曹操。

尹先生認為恰好是官渡之戰這件史實表露出了關羽的不忠不義:劉備和曹操是水火不相容的兩大仇敵,為何關羽被俘欣然接受了曹操的厚待?關羽明明知道劉備投奔了袁紹,他不但不去幫助劉備,助袁紹一臂之力打敗曹操,反而幫助劉備的敵人斬殺了劉備的朋友的手下大將顏良,解救了曹軍白馬之圍,也許關羽這樣做是為了求得自我心理上的平衡,也就暫時顧不得劉備的厚恩了。

尹先生認為,「看來關羽應該是一個心機較深、善於處理人際關系、左右逢源的人,無論在敵友哪一方皆可受到厚待,可能這是他在黑白兩道都吃香的緣故了。」

民間崇拜的關公形象源於何處?

「關羽崇拜」現象如何解釋呢?有人曾指出,關羽被清朝皇帝累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宜德關聖大帝」,乃是當時統治者為籠絡和軟化反抗的一種策略和手段。

其次就是關羽的異化現象,人們在關帝廟里所見到的關公是按照後世人們的心理需求和理想觀念重新塑造和組合的關公。這位關公,擔負著現實人們的希望和寄託,尤其是成為海外華人社會維系圈內社會聯系和公共生活的特殊紐帶以及親情認證。「由此可見,正史中的關羽並非如人們所崇拜的那個關公高大完美。乃是隨著歷史的發展,根據心理和社會需要不斷改造而成的一個來自於現實而又大大超現實的一個偶像。」

7. 真實歷史上的關羽什麼樣

關羽一直是三國中被神話的人物,而且民間的傳說總是非常離譜。封建統治階級又故意抬高他,來愚弄人民。其實正史里對他的評價雖然很高,不過也只是一個凡人,凡人總有人格上的缺陷,總有打敗仗的時候~~大敗仗也不僅僅是因為天時不與~~~
下文參考了《後漢書》《三國志》《魏略》《典略》等史書和引用了一些非天工作室的資料。寫了以下的文字。希望喜歡關羽的可以看看~~沒有貶低他的意思,只是想讓有興趣了解正史的朋友知道,無論王侯將相其實也只是普通一個人而已。也許他們自己也不希望被神話~~
真相一:青龍偃月刀不存在
首先,不能不承認,關羽的武力應該是很高的,是否力敵萬人無法考證。但是在冶鐵技術還沒有達到條件,馬鈞的水排還沒有發明的漢代冶鐵的溫度達不到可以鑄造出厚重的大刀.據考證根本就沒有長柄刀,所以青龍偃月那種東西,是後世杜撰的可能性極大。姑且就算他存在吧.
真相二:武將單挑的軍事作用在漢代已經減弱
其次,武力高並不象演義中所描繪的,對戰爭勝負能夠起到很大作用。演義中往往是兩陣對開,各出一將單挑,贏方揮旗掩殺,先勝一陣。這只是民間故事和張回體小說的一貫描寫方法.事實上,到了東漢末年的軍事戰爭單挑早已經不是戰爭獲勝的有效手段了,演義中幾乎每仗必有單挑,而《三國志》上所記載的可以確定的單挑,總數目也不過三五回,還基本上都是和參與者個人英雄主義傾向分不開的。將領憑借較量個人武力來推動戰斗的勝利,這是野蠻時代的戰爭方式。而中國自從車戰退離了歷史舞台,孫武、吳起等軍事家開始驅動步兵方陣,通過詭道來奪取勝利以後,單挑的舊俗就已經只存在部分莽夫的意識中了。到了漢末三國時代,將領個人的好武力,在戰場上只可能起到兩種作用:一,是率先沖入敵陣,砍翻大纛幾面,奪槊數條,以振奮本軍的士氣;二,是訓練並統領一支禁衛部隊,來保護主君家族或者中軍大帳——典韋、許褚,就是做的這份很有前途的職業。關羽和張飛都是從起兵就跟著劉備的心腹將領,但是並沒有桃園結義這種浪漫主義故事發生.正史上在關羽傳記中第一次提到的大事,是劉備和曹操合力圍呂布於下邳前後發生的。可以說,在這以前,關羽沒有什麼大的功績可資記錄。什麼「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全都無法考證。華雄,正史書上記載是被孫堅在陽人聚幹掉的。當然也未必是單挑.而著名的三人圍毆呂布的案發現場~~~~虎牢關,在今天的河南滎陽西汜水鎮,漢代叫虎牢,唐代改名汜水關,可見汜水關和虎牢關根本就是一個去處,演義里不止一次的提到這兩個地方實際上是很荒謬的.在正史上,只有王匡,孫堅,曹操的部隊和董卓交過戰.
真相三:關羽的人格形象被無限制的誇大
其實,關羽也算有點好色~~(當然也可能是痴情漢子).眾所周知劉備和曹操曾經合力圍攻在下邳的呂布,那時候關羽曾經向曹操要求破城之後將呂布手下將領秦宜祿的老婆賞賜給她。但是下邳城破以後,曹操命令捉了秦宜祿的老婆先送來讓他自己瞧瞧,這一瞧曹操立馬全部忘記了對關羽的承諾,把這婦人自己留下了.自此之後關羽和曹操就有間隙了。
而秦宜祿的兒子由曹操撫養長大,就是後來的魏國驍騎將軍秦郎。其實歷史上的秦朗,一度征討過來犯的鮮卑,又和燕王曹宇等共同執政,在曹爽和司馬懿輔政前,可謂是魏國最炙手可熱的人物之一。(並非像演義所寫那麼窩囊)
真相四:沒有屯土山約三事
劉備逃出許昌以後,襲殺車胄,占嶺徐州繼續成為割據的軍閥,那時他派關羽守下邳城,代理太守職務。不久之後,曹操大軍來攻,劉備敗走,關羽被抓獲了。這里沒有什麼屯土山約三事,什麼忠義護嫂的感人事跡,史書上很簡單的一句話——「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不過不管怎麼說,關羽想回到劉備那裡倒是不假.
真相五:關於漢壽亭侯
曹操一直待關羽不錯,(一來曹操愛惜人才,二來不知道是不是搶了朋友的馬子心裡有愧.)還給他請了個漢壽亭侯的爵位。演義中說,曹操把壽亭侯的印信送給關羽,關羽看了不高興,非要在前面添上一個「漢」字,以表示「降漢不降曹」。這是羅貫中杜撰無疑。所謂亭侯,是漢代列侯的一種,上面還有鄉侯和縣侯,就是把一縣、一鄉或者一亭(低級行政單位)作為某侯爵的食邑(部分稅收歸此侯)。比如呂布封溫侯,溫縣在司隸河內郡;蜀國馬忠封博陽亭侯,博陽在豫州汝南郡。注意,諸葛亮是武鄉侯,武鄉是縣,在徐州琅琊郡,所以他是縣侯不是鄉侯。漢壽是荊州武陵郡的一個亭名,所以應該是漢壽·亭侯,而不是漢·壽亭侯。真相六:斬顏良誅文丑
《魏書》中記載,袁紹遣郭圖、淳於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袁紹自己引兵至黎陽,准備渡河。四月的時候,曹操領兵救援劉延。這時候,荀攸獻計,先假裝渡河抄襲袁軍後路,吸引袁軍西進,然後精兵奇襲白馬。顏良果然中計,倉促應戰,曹操「使張遼、關羽前登,擊破,斬良」並沒有具體指明說誰殺的顏良。而《蜀書》中倒是記載了了關羽的這一功勞:「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這說明關羽的勇力還是有的,並非完全杜撰.但是按照《蜀書》中的記載,關羽是在斬了顏良以後,就立刻逃歸劉備的。文丑被斬和他一點關系也沒有,而是張遼和徐晃的所為.
真相七:千里走單騎或許是有但是過五關斬六將值得懷疑
「過五關,斬六將」,這六位是不是關羽所殺我們姑且不去考慮,假定是他所為.但是這這五關的地理位置,就有點離譜了。(就好像演義里關羽敗走麥城,明明在永安邊上,偏偏要大老遠的向上庸的劉封求救~~劉封要是真的能來,還要先奪下關羽沒有奪下的襄陽才能突破曹操的領地,來到麥城)關羽從許都出來,第一站是東嶺關,在漢代的地圖根本不存在,很可能是魏晉以後改的名稱,這個地方無法考察。第二站是洛陽,洛陽在許都西北數百里處,不知道關羽要到河北的袁紹陣營中去找劉備,幹嘛先往西走?第三站汜水關,其實就是的虎牢關,在洛陽東南——他又走回來了。第四站滎陽,就在汜水邊上;最後一站黃河渡口,這個很難考證。總之,關羽想到當初曹操奪了他的女人,心懷不忿。不著急去找劉備,反而先往西北方去游覽了一番,殺了幾個無名下將,然後回來炫耀說我這一路走得多麼多麼辛苦……
真相八:華容道捉放曹純屬虛構
關於赤壁之戰,《魏書》和《吳書》中的記載有所不同。《魏書》說:「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而《吳書》卻說:「(周)瑜、(程)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關羽在此戰中的作用,史書上也沒有絲毫記載。演義中為了體現關羽的義氣,還虛構了「華容道義釋曹操」的感人情節。有關這段小說的背景,可以參考裴疏引《山陽公載記》所說的:「(曹)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 可見曹操料定劉備是個馬後炮,等著他逃走之後才會想起來放火,更不要提什麼埋伏了。
真相九:單刀會
劉備一開始說借取荊州,等奪了益州就歸還,可是進了成都以後卻又反悔,說:「我正在圖謀涼州,等拿了涼州,就把整個荊州還給你。」孫權很不滿意,要求先還三郡,於是派遣官吏接收荊州南部的長沙、零陵和桂陽。關羽心高氣傲,把孫權派去的官吏全部逐出。孫權大怒,親自提兵兩萬來強奪,派魯肅在巴丘迎戰關羽,魯肅也的確是江南的棟梁之才僅用數千兵力就牽制了關羽的三萬主力,當時甘寧跟著魯肅鎮守資水南岸的益陽,所部親兵不過三百,而關羽有兵三萬,挑了五千精銳,往資水上游的某處淺瀨駐扎,准備渡江。魯肅召集眾將商議,甘寧拍著胸脯說:「可復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對之,保羽聞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意思是說,再給他多加五百人前去迎敵,他保證關羽聽到他咳嗽聲,就打死也不敢下水,否則肯定被他擒獲。魯肅點頭,多給了他一千兵。果然甘寧一過去,關羽就不敢動了。後人就稱此處為「關羽瀨」,甘寧也因此被孫權拜為西陵太守。 而呂蒙和潘章借著魯肅和關羽糾纏的時候飛速奪取了三郡。結果劉備也大怒,親自率軍東來增援關羽。這時候曹操收了漢中,圖謀西川。消息傳到成都,成都大亂。魯肅一直是孫劉聯合抗曹的竭力主張者,實在不想影響大局,於是邀請關羽前來談判。雙方商量定了,兵馬都駐扎在百步以外,而談判雙方代表只准各帶一把單刀——所以叫「單刀會」。會上,魯肅侃侃而談,不卑不亢,有理有據:「國家區區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軍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今已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關羽給說得啞口無言,唯唯而退。並非演義里所寫的關雲長單刀赴會,要說膽色還是魯肅有膽色,萬一談不攏動氣手來,他的一柄單刀怎麼是關羽一柄單刀的對手。
真相十:關羽鎮守荊州的北伐戰爭
演義里是劉備先進位漢中王,雲長才攻拔襄陽郡的,其實不然~~~
關羽北伐完全是為了響應劉備奪取漢中,而在湖北一側發動的攻勢。當時是漢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從益州北進,攻略漢中,漢中的守將曹洪抗敵不利。於是曹操親自入東川,准備展開和劉備的惡戰。而為配合劉備進兵,並趁曹操戰略重點西移,南線空虛,關羽以荊州主力北伐,攻擊鎮守樊城的曹仁。在這次軍事行動里,關羽煽動荊、兗等地豪強造反。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宛城守將侯音造反,扣押太守,響應關羽。第二年正月,曹仁率諸軍攻破候音,斬其首。曹仁在正史上那被稱為有鬼神之勇。而和關羽的戰斗里,我們還看到了他的大將之才。由於曹仁的兵力不如關羽,所以憑借樊城等據點,一直和不和關羽的主力決戰。同年五月,曹操結束漢中戰事,敗退撤回歸長安,大將夏侯淵都戰死在走馬谷(一說定軍山),於七月派於禁、龐德統兵7萬,南下增援曹仁。這時關羽的兵力已經處於下風了,於是派人要求劉峰和孟達也出兵幫助他攻打樊城但是被拒絕。接著,關羽水淹七軍。史書上只說:「關羽攻樊,時漢水暴溢,於禁等七軍皆沒,禁降羽。」老實說,於禁倉促來援的北方兵馬缺乏船隻,而關羽帶的荊州兵當然既多戰船,又善水戰,於是一戰擒禁。另外於禁在旱路上制軍是三國數一數二的名將。但是水戰功夫就有點~那啥了~~~~~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的獲勝,可以說軍功章有他的一半。在此處莫名其妙的敗給關羽只能說是天意。
真相十一:關羽的大敗
此次關羽打了大勝仗,孫權感到很大的壓力,他一方面故意叫呂蒙裝病以麻痹關羽,並且嘗試結好關羽。另方面卻暗地寫信給曹操,請求討伐關羽。曹操大喜,打算讓孫劉兩家相爭,自己漁翁得利,於是把孫權的信送給曹仁,讓他用弩射給關羽。
而關羽只是一個軍人而已,嚴重缺乏政治家地眼光,再加上自己傲慢的性格,既沒有因此提高警惕,也不改變態度,好好地撫慰盟友,反而大罵孫權派來為子求婚示好的使者。他俘虜了於禁的三萬人,借口食物缺乏,強搶孫權屯在湘關的米糧。於是孫權下了決心要和關羽決裂。 正好這個時候,曹操的第二撥援兵也到了,那是剛從漢中撤出來的徐晃,所統率的一些新兵。關羽已經包圍的樊城一月,卻毫無進展進展,看到來支援的是舊時的好友徐晃,未經戰陣,先敘舊口呼「大哥」,被徐晃嚴辭了一番。關羽受不住激准備猛攻於是動搖了原來的兵力部署。而徐晃趁機裝作要截其後路之態,關羽果然上當,馬上燒掉軍營,向後退卻,在圍頭、四冢等地紮下新營。徐晃趁勝收復了偃城。接著,徐晃又假裝進攻圍頭,但卻偷襲四冢。關羽一看不妙,匆忙親率五千兵來救,結果被徐晃打得大敗,退入營中,想用鹿砦重壘抵擋敵軍,卻被徐晃趁勝破其鹿砦十重,荊州軍跳入沔水而死的,被斬獲的,數量驚人。後來曹操仔細傾聽了戰況報告,誇獎徐晃說:「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這就是「長驅直入」這個成語的來源。
真相十二:麥城之死
關羽被打敗以後,准備提師再戰。結果呂蒙白衣渡江,佔領江陵,斷了他的後路。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軍團團包圍。他假裝表示准備投降,而趁黑夜偷偷逃走,被識破而遭擒,最終被害。
關羽是我們再也熟悉不過的三國人物了,每當提起他,都有許多英雄故事從我們的腦海中浮現出來,然
而為什麼關羽會受到大家的歡迎呢?這說來話長.
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關羽的「溫酒斬華雄」 這一段,講的是什麼就不用我說了,大家都很清楚,然
而大家有沒有想過,萬一這件事不是真的呢?確實,這並不是真事,但華雄卻有其人,但不是被關羽所殺
,這斬華雄是小說《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為什麼會這樣呢?請繼續聽。關羽還因一件事而受大家崇敬
,那就是「千里走單騎」,從許昌之河北冀州,2000多里,體現了關羽的勇猛與忠義。事實是殘酷的,這
也是《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其實並沒有此事,因為如果從許昌到冀州最近的路不過幾百里,而小說中
的關羽卻莫名其妙地到了洛陽,再橫向奔向白馬,過黃河,至冀州,總共兩千多里。但據《三國志》記載
,劉備當時並不在冀州,而是在許昌附近的隱強(地名),從許昌至隱強,騎馬也不過半日,關羽卻行了
兩千多里,實在令人費解。還有,著名的「三英戰呂布」也是虛構的。
後來,劉備軍攻下四川蜀地,建立蜀國,關羽奉諸葛亮之命鎮守荊州,荊州的戰略意義不用多說,只
用「非常重要」四個字形容即可。再後來關羽率軍攻打襄陽、樊城,在《三國演義》中曾「水淹七軍」大
敗曹軍於禁、龐德,形成第一次巨大的勝利。而據《三國志·關羽傳》、《三國志·於禁傳》、《三國志
·龐德傳》都有記載,此次勝利是因為天降大雨,曹軍防備不及,於是大敗,並非關羽所為。
陳壽所著《三國志》中《關羽傳》總字數不過900多字,對於關羽失荊州的這幾次戰役有詳細的記載
,對於關羽的評價,他首先肯定,關羽能敵萬人,是勇猛的武將,性格剛毅,但同時也很自負。在劉備進
攻劉璋期間,收服了猛將馬超,關羽聽說後,急忙寫信給諸葛亮要求與馬超進行比武,諸葛亮了解關羽的
性格,寫了一封贊揚關羽的信使關羽打消了比武的念頭。從這就可以看出關羽性格中自負的一面。
失荊州的戰役在《三國演義》叫做「大意失荊州」,但真的是大意丟失荊州的嗎?關羽「水淹七軍」
後,東吳陸遜曾給關羽寫過兩封贊揚的信,在信中,陸遜大加贊揚關羽的勇猛和作戰有方,使關羽相信代
替呂蒙的陸遜是沒有什麼能耐的,使關羽放鬆了與東吳沿岸的防守,更加投入進攻中。後來兵敗,被東吳
俘虜,被斬。陳壽認為關羽缺乏軍事能力,、失敗是註定的!
即如此,為什麼關羽會如此地受歡迎呢?
關羽兵敗後,按照古代人們的說法,沒得到善終,所以化成厲鬼,在早期的關羽像中,都是有些厲鬼
的形象在其中。直到隋朝,一位叫做智者大師的的佛教僧侶來到荊州附近的玉泉山,他想在山上蓋寺廟來
傳播佛教,但山上地理情況極為復雜,有很深的積水潭和沼澤,傳說一日智者在山上念經,忽然無頭的關
羽、關平,周倉的魂魄來到此處,大呼:「還我頭來!」,智者說:你嚷著要還你的頭,那你所斬的五關
六將的頭誰來還?經過智者的點化,關羽大徹大悟,並答應智者在7日內修建起寺廟,果然,在許多天兵
天將的幫助下,寺廟建成。歷史上關羽的形象第一次被轉變。
後來,關羽與張飛被加入了姜尚的祭祀的陪祀者,受著大家的祭祀膜拜。
隨著東晉政權的頹廢,五代十國到來,隨後一位皇帝來到了寺廟內,他就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他
首先將姜尚的塑像修飾一新,隨後將關羽張飛從陪祀隊列中剔除,原因:關羽等雖然名聲很高,但沒有什
么作為。更主要的是關羽張飛劉備曾經桃園結義,結為兄弟,劉備自稱中山靖王劉勝後代,是皇室後裔,
然而趙匡胤出身低層,對於劉備的身份非常懷疑、反感和厭惡,相反對於曹操打敗劉備卻十分欽佩。在司
馬光的《資治通鑒》中,也寫出了對於劉備皇室身份的懷疑。但民間對於關羽的崇拜和敬仰卻從未改變,於是在北宋末年,宋徽宗加封了關羽。後來經過了元朝,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再次將關羽撤封,原因是由於民間對關羽的崇拜,所以民間尚武氣息濃重。但還不僅如此,明朝文學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寫道一個小孩被刀子劃傷,並沒有哭泣,家人感到很驚奇,問他為什麼,小孩說,關羽能忍住巨痛刮骨遼傷,而且談笑風聲。我也要象關羽一樣。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關羽對於百姓的教化意義。不僅如此,傳說南宋末年,大臣陸秀夫與宋朝小皇帝兵敗逃到南方,最後投海而死。明朝年間,這里修建的關公廟中把關羽
和周倉的塑像製作的一邊大,關羽、周倉是主僕關系,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這是不允許的,工匠們巧妙製造了一個傳說,說陸秀夫和宋皇帝的魂魄飄到了關公廟中,分別進入關羽和周倉的塑像,使關羽又具備了民族英雄的身份。
並且此前,關羽很早就被一些人視為保護神,所以具有三重身份的關羽理應受到封建統治者的加封。於是明朝萬曆年間,明朝政府開始了加封高潮,三次加封使關羽晉升帝位,朝廷加封關羽並不僅僅是為了順應民意,也不是關羽真的具有什麼超凡神力,而是他確實能作為教化百姓的榜樣,《三國演義》已全面將他塑造成仁、義、理、智、信美好品德的完美化身,他因此成為宣揚儒家倫理觀念的最佳人選,明朝末年他(關羽)正式取代過去的武聖人姜尚,成為中國第二任武聖。清朝也不例外,乾隆33年,關羽被賜封號:「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十個字,此後100多年間,歷代皇帝屢次加封,光緒5年最後一次被皇帝加封時,他的封號繁雜而冗長有26個字之多,清末時的統計,全國記錄在冊的關帝廟不下幾萬座,遠遠多於
孔廟的數目,而他在普通民眾中的影響更是超過了孔子。歷經1700多年,時光輪換,改朝換代,尊卑起伏
。關羽最終被人們塑造成至神、至聖,萬世仁及神奇

8. 關羽真人長什麼樣有他的照片嗎

哪有照片啊?
除非張非活著?
關老爺子是我們山西解州人!

9. 關羽是什麼樣子的人物

關羽(162?-220),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良人(今山西運城市)。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尊稱為「關公」。三國時期蜀國名將。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與號為「文聖」的孔子齊名。後人有詩稱贊關羽: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軍事家和戰略家。 漢末才無敵,雲長獨出群,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 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 關羽的身世以前一直不甚清楚。直到清初康熙年間,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時候,發掘出關羽的墓磚。上面刻有關羽祖、父兩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資料比較詳細,還略有提到關羽的家庭狀況。他因此寫了《關侯祖墓碑記》。據墓磚上文字記載,關氏家其實是個文人世家。關羽祖父叫關審,字問之。漢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常平村寶池裡。記載說他「沖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訓其子,於桓帝永壽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關毅,字道遠。性至孝,父審卒後,在墓上結廬守喪三年,除喪,於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關羽。羽長成後娶胡氏為婦,靈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關平。 關羽在涿郡(今河北涿縣)遇上東漢政府動員各地豪強地主組織武裝,共同鎮壓黃巾起義。他在這里結識了當地正在聚眾起兵的劉備(劉備自稱是西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和張飛,三人志同道合,一見傾心,友愛異常,親如兄弟。後世傳說,劉、關、張三人曾在桃園結義。《三國演義》則「演義」出他們的誓詞:「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這雖是小說家言,但由於符合了動亂頻仍的時代中下層百姓的心態,所以影響巨大。後世好多農民起義,都效法結義的形式,來鞏固隊伍,加強團結。三人組織了一支武裝力量,參與了進攻農民起義軍的行列。關羽也就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從中平元年(184年)一直到死,關羽始終忠心耿耿地追隨劉備,「隨其周旋,不避艱險」(《三國志·蜀書·關羽傳》)。 劉備起兵,參與鎮壓黃巾起義,關羽、張飛擔當他的護衛,是他得力的左右手。中平元年(185年),劉、關、張帶著剛剛組織起來的兵馬,首先投奔涿郡的校尉鄒靖。黃巾軍打到涿郡,他們配合官兵出動抵抗,首戰告捷,立了大功。接著,他們離開涿郡,前去投奔正在廣宗(在河北省威縣東)圍攻黃巾首領張角的中郎將盧植。到廣宗後,因盧植遭誣陷被押回京師,他們便決定返回涿郡。歸途中,遇到黃巾軍天公將軍張角正在追擊接替了盧植職務的董卓。關羽和張飛帶領一支人馬,突如其來地向黃巾軍橫殺過去,救了董卓。劉備後來投奔幽州軍閥公孫瓚,因屢立戰功長任平原相,關羽和張飛擔任了別部司馬,分統部曲。他們三人照樣「寢則同床,恩若兄弟」(《三國志·蜀書·關羽傳》),關羽和張飛終日侍立劉備左右,保護劉備。 建安元年(195年),曹操奉迎漢獻帝遷都許昌(今河南許昌東)後,獨掌軍政大權,總攬朝政,皇帝成為傀儡。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劉備被呂布打敗,投靠了曹操。曹操表舉他為左將軍,拜關羽為中郎將(次於將軍的武官)。時車騎將軍董承接受皇帝衣帶詔,與劉備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密謀除掉曹操。 建安四年(199年),劉備恐曹操猜忌,欲伺機脫離曹操控制,趁右將軍袁術潰敗,主動請求跟大將朱靈前去截擊。曹操謀士程昱、郭嘉、董昭等認為,不該放走心懷叵測的劉備,曹操立即派人去追,但已不及。袁術南逃壽春(今安徽壽縣),朱靈班師回朝,十二月,劉備殺死徐州刺史車胄,以關羽代理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太守,自屯兵小沛,招兵買馬,擴充實力,與朝中反曹勢力遙相呼應。東海(今江蘇郯城)變民首領昌稀等,及周圍郡縣紛紛歸附劉備,劉備部隊很快發展至數萬人,又派使者與袁紹媾結聯盟,形成對曹操的嚴重威脅。並擊敗了前來討伐的司馬長史劉岱和中郎將王忠,暫且取得徐州、下邳地區,作為休養和發展的基地。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車騎將軍董承等企圖刺殺曹操的計劃泄露,董承、王服、種輯皆被屠滅三族,唯參與密謀的劉備僥幸逃脫,且勢力越來越大。曹操親自征討劉備,劉備驚悉曹操軍將至,親率數十騎出城觀察,果然望見曹軍旌旗,只得倉猝應戰,被曹軍擊潰,劉備妻子被俘。曹操接著攻陷下邳,迫降了關羽。劉備則逃到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投奔了袁紹。 曹操贊賞關羽為人,拜其為偏將軍,禮遇甚厚。不久卻覺察關羽心神不定,無久留之意,便對與關羽關系甚好的張遼說:「卿試以情問之」。張遼去問關羽,關羽嘆息道:「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三國志·蜀書·關羽傳》)。張遼將關羽的這番話轉告曹操,曹操聞後,不但沒有怨恨關羽,反而認為他有仁有義,更加器重他。

10. 歷史上有關羽這個人么長啥樣呢

其實歷史上關羽也是存在的,只是和小說中勾畫出的形象有所出入。
關羽的歷史
關羽,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被稱為「美髯公」,也是一個驍勇善戰和具有才智的人。早年跟隨劉備顛沛流離,輾轉各地,和劉備、張飛情同兄弟,赤壁之戰,孫劉合力打破曹操,曹操帶領兵將回到了北方的根據地,這時的南方的形勢逐漸增強。然而當時的劉備並沒有根據地,荊州當時是屬於劉琦所有的,但是劉琦當時沒有占據荊州,孫、劉兩人講和後將荊州分了,各據荊州一方。
關羽的出場,在這時也有記載,他和張飛被孫權拉去征戰,劉備想把荊州拿下,可是又不想和孫權鬧翻,周瑜死了,魯肅主張和劉備和好,孫、劉兩家的猜忌才開始減少。二一八年,劉備順利攻取了漢中,命關羽出兵攻佔襄陽,又圍攻了樊城,一時名聲大振,而此時孫權派呂蒙希冀了江陵,關羽還想奪取,可是被孫權所殺,關羽的歷史至此也就結束了。

關羽在《三國演義》中是手持一柄青龍偃月刀,其實這只是小說中的描述,歷史中的青龍偃月刀不可能出現在這個時候,在元雜劇中為了增加舞台效果才加入了青龍偃月刀,這柄大刀到了北宋時候才開始打造,所以歷史中的關羽應該是拿著單手握的那種大刀。
因此,歷史上是有關羽的,只是和小說中的描寫有所出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