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漂亮的圖片素材,盡在圖片資訊網
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花生灰霉病什麼症狀圖片
擴展閱讀
手繪紅玫瑰唯美圖片 2025-07-05 16:57:29

花生灰霉病什麼症狀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2-10 18:20:25

㈠ 花卉灰霉病都有什麼症狀

灰霉病是草本花卉上常見病害,為害仙客來、四季海棠、牡丹、菊花、芍葯、天竺葵、鬱金香、紫露草等。在溫室條件下更容易發生,為害葉、莖、花、果。灰霉病症狀較明顯,在潮濕條件下可見到灰色霉層。如仙客來灰霉病,受害部位是葉、葉柄及花瓣。發病時在葉邊緣產生褐色病斑。葉柄、花柄先軟化,後腐爛。在濕度大時,出現灰色霉層,即病原菌分孢子及分生孢子梗。花瓣受害時變色,如白色品種變為淡褐色,紅色品種變為淺紅色,嚴重時花瓣腐爛,密生灰霉層。

㈡ 灰霉病的症狀是什麼

(1)症狀:灰霉病又稱白點病,是韭菜保護地生產中最易發生的一種病害。初發生是在葉尖部產生白色小點,一般正面多於背面。後逐漸向下蔓延,擴大呈梭形或橢圓形。潮濕時病斑表面密生灰褐色霉層。嚴重時病斑連結成片,造成葉片下垂枯死,還可從收割刀口處向下呈水漬狀、淡褐色腐爛狀,嚴重時引起整叢潰爛死亡。
(2)發生規律和傳播途徑:灰霉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及病株上越冬。隨氣流、雨水、灌水傳播。溫度高時產生菌核越夏,低溫高濕發病重。秋末初冬扣膜,韭菜出葉後,空氣濕度在85%以上,特別是夜間葉面結露,有水膜時更利於發病。保護地覆蓋下生長的韭菜,光照弱、組織柔嫩,更利於病菌侵入。
(3)防治方法:
①清除殘體:病菌多在病殘葉上,因此收割完畢後要清除地面的殘株爛葉攜出室外,深埋或燒掉,並在地面普遍噴灑葯劑。
②注意通風:控制濕度是預防灰霉病發生蔓延的有效方法。扣膜後盡量減少澆水次數,注意中耕保墒。白天通風排濕,盡量縮短夜間葉面結露時間。
③葯劑防治:預防灰霉病的關鍵是採用葯劑防治,可供使用的葯劑有:50%速可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64%殺毒礬600倍液。
近來開始使用的特立克殺菌劑是一種無污染、無殘留、對作物無任何不良影響的菌制劑。主要作用機理是以綠色木黴菌通過寄生和營養競爭殺死病原菌。使用特立克後,木黴菌可迅速消耗侵染位點附近的營養物質,立即使致病菌停止生長和侵染。若以600~800倍液噴灑保護地韭菜對灰霉病有較好的預防效果。
為了徹底預防灰霉病的發生,要根據韭菜的生長情況來用葯。頭刀收割後徹底清除殘株爛葉,待3~4天刀口癒合後地面普遍噴葯,當韭葉長至6~7厘米時噴葯保護,當長至15~16厘米時再噴一次,葉長達20厘米以上時進行最後一次用葯,冬春季長至30厘米即可收割。

㈢ 牡丹的灰霉病有哪些症狀

牡丹的灰霉病的症狀:牡丹自幼苗到成株,其莖、葉、花芽等部位均可受侵染。幼苗期受害,莖基部初呈暗綠色、水漬狀不定緣病斑,後變褐色,病部凹陷、腐爛,嚴重時幼苗倒伏。葉片和葉柄被侵染後,病斑呈圓形、褐色並有不規則的輪紋。

病多發生在葉尖和葉緣處,感病的花芽通常變黑或花瓣枯萎。在盛花期,花被侵染後則變成褐色腐爛,莖部受侵染時,常引起病部腐爛並使莖、枝折斷,病莖上可見到球形、表面光滑、黑色的菌核。遇潮濕天氣,發病部位均產生灰褐色霉層。

㈣ 灰霉病有什麼特徵怎樣防治

(1)症狀:灰霉病又稱白點病,是韭菜保護地生產中最易發生的一種病害。初發生是在葉尖部產生白色小點,一般正面多於背面。後逐漸向下蔓延,擴大呈梭形或橢圓形。潮濕時病斑表面密生灰褐色霉層。嚴重時病斑連結成片,造成葉片下垂枯死,還可從收割刀口處向下呈水漬狀、淡褐色腐爛狀,嚴重時引起整叢潰爛死亡。

(2)發生規律和傳播途徑:灰霉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及病株上越冬。隨氣流、雨水、灌水傳播。溫度高時產生菌核越夏,低溫高濕發病重。秋末初冬扣膜,韭菜出葉後,空氣濕度在85%以上,特別是夜間葉面結露,有水膜時更利於發病。保護地覆蓋下生長的韭菜,光照弱、組織柔嫩,更利於病菌侵入。

(3)防治方法:

①清除殘體:病菌多在病殘葉上,因此收割完畢後要清除地面的殘株爛葉攜出室外,深埋或燒掉,並在地面普遍噴灑葯劑。

②注意通風:控制濕度是預防灰霉病發生蔓延的有效方法。扣膜後盡量減少澆水次數,注意中耕保墒。白天通風排濕,盡量縮短夜間葉面結露時間。

③葯劑防治:預防灰霉病的關鍵是採用葯劑防治,可供使用的葯劑有:50%速可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64%殺毒礬600倍液。

近來開始使用的特立克殺菌劑是一種無污染、無殘留、對作物無任何不良影響的菌制劑。主要作用機理是以綠色木黴菌通過寄生和營養競爭殺死病原菌。使用特立克後,木黴菌可迅速消耗侵染位點附近的營養物質,立即使致病菌停止生長和侵染。若以600~800倍液噴灑保護地韭菜對灰霉病有較好的預防效果。

為了徹底預防灰霉病的發生,要根據韭菜的生長情況來用葯。頭刀收割後徹底清除殘株爛葉,待3~4天刀口癒合後地面普遍噴葯,當韭葉長至6~7厘米時噴葯保護,當長至15~16厘米時再噴一次,葉長達20厘米以上時進行最後一次用葯,冬春季長至30厘米即可收割。

㈤ 花瓣灰霉病的表現是什麼

症狀為花瓣、萼片上出現小的圓褐色斑點。此病主要由高濕及通風不良的環境引起。冬春季低溫時,為防止外界冷空氣入侵傷害蘭花,常常緊閉門窗或作保溫措施,導致室內空氣的相對濕度很高(達90%以上),利於此病的發生與蔓延。該病病原為一廣泛性的病原真菌,寄主多達數百種。

㈥ 植物的灰霉病的症狀是什麼

灰霉病是花卉常見病害,嚴重時可引起大量落花落葉,影響植物開花,降低觀賞價值。灰霉病的病菌很容易產生抗葯性,原因是遺傳性的改變,即基因突變,產生抗性突變體。

主要為害葉片、枝條和花器。葉片染病多在葉尖或葉緣處出現褐色水漬狀斑,隨後病斑迅速擴展,變褐色軟腐。呈「V」字形向內擴展,或形成灰霉的大圓斑。枝條染病出現水漬狀小點,後擴展為長條形病斑,出現莖腐,病部以上枝葉枯死。花蕾和花瓣染病先在邊緣產生水漬狀褐斑,後花瓣腐爛黏附在一起。濕度大時,發病的位置布滿了灰色霉層,乾燥時花瓣變褐乾枯。採下來的切花如帶菌,只要條件適宜,貯運中該病仍繼續擴展。

㈦ 彩葉草的灰霉病會出現哪些症狀

彩葉草灰霉病的症狀:彩葉草灰霉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柄和莖。葉片上病斑多從葉緣開始產生水漬狀灰斑,逐漸向葉內擴展,最後全葉變褐枯乾。葉柄和莖染病,初期也呈水漬狀腐爛,潮濕時病部長出灰霉(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嚴重時莖、葉枯死。

發生規律:該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病原菌為灰葡萄孢菌。其發生特點與一串紅灰霉病相似。

㈧ 一品紅的灰霉病會出現哪些症狀

一品紅灰霉病的症狀:一品紅灰霉病主要為害花序、花枝,也可為害葉片。花序染病,花叢、花托上產生灰褐色水漬狀斑,之後很快變褐腐爛或枯萎。花枝病斑可由花器擴展而來,花枝頂端的嫩梢變黃褐色枯死。葉片上病斑由葉緣向內擴展,呈水漬狀,潮濕時病部可長出灰色霉層(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㈨ 灰霉病是什麼特徵

第一條說的不錯,我說一下防治

農業防治(1)種子臭氧滅菌處理:在育苗下籽前,用臭氧水侵泡種子40-60分鍾。(2)大劑量臭氧空棚滅菌:在幼苗移栽前,關閉放風口,用大劑量臭氧氣體對空棚進行滅菌處理。根據運城市瑞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秋末的實驗結果,空棚滅菌效果非常理想。(3)選用良種,嚴把育苗關:選用抗病良種能提高番茄抗灰霉病的能力。根據栽培試驗,目前在生產上應用的佳粉1號、上海903等品種較抗灰霉病。育苗應選用無病新床土,最好是多年未種過番茄的蔥、蒜或糧食作物的土壤,注意不要在病區溫室取土育苗或分苗,以防幼苗感染病菌;(4)採用運城市瑞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RTBF-300病害防治機,對密閉的溫室空間空氣進行自動化定時量化臭氧滅菌。(5)合理密植:根據具體情況和品種形態特性,合理密植。早熟栽培品種,單穴定植,一般每畝栽植4000~5000株,株距30~35厘米。同時,施用以腐熟農家肥為主的基肥,增施磷鉀肥,防止偏施氮肥,植株過密而徒長,影響通風透光,降低抗性;(6)清潔田園:定植前要清除溫室內殘茬及枯枝敗葉,然後深耕翻地。發病前期及時摘除病葉、病花、病果和下部黃葉、老葉,帶到室外深埋或燒毀,保持溫室清潔,減少初侵染源。在田間操作時也要注意區分健株與病株,以防人為傳播病菌;(7)降低溫室內濕度:高壟栽培,採用滴灌供水,避免大水漫灌,澆水最好在晴天早晨進行,忌陰雨天澆水,可有效降低室內濕度。另外,在壟溝里鋪一層干麥稈草,不僅可緩釋地表水,而且能緩和作物生長層氣溫變化,減少因高濕大溫差所造成的結露,並有吸潮作用;(8)變溫通風:據研究,31℃以上的溫度可減緩葡萄孢菌孢子的萌發速度和數量,因此,選在晴天上午稍晚放風,使溫室溫度迅速升高至33℃再放風。當溫室內溫度降至25℃以上,中午仍繼續放風,下午溫室內溫度要保持在25~30℃,當溫室內溫度降到20℃關閉通風口,以減緩夜間室溫下降,夜間溫室溫度保持在15~17℃。陰雨天應及時打開通風口通風;(9)去除殘留花瓣和柱頭:研究表明,番茄灰霉病對果實的初侵染部位主要為殘留花瓣及柱頭處,然後再向果蒂部及果臍部擴展,最後擴展到果實的其他部位。因此,應在番茄蘸花後7~15天(幼果直徑在1厘米左右)摘除番茄幼果殘留花瓣及柱頭。具體操作方法是:用一隻手的食指和拇指捏住番茄的果柄,另一隻手輕微用力即可摘除殘留的花瓣和柱頭;化學防治預防用葯:以早期預防為主,掌握好用葯的3個關鍵時期,即苗期、初花期、果實膨大期[1]
  • 苗期:定植前在番茄苗床用葯,可選擇對苗生長無影響的葯劑或消毒劑,例如腐霉利、甲基硫菌靈、異菌脲等進行噴施,同時選擇無病苗移栽。
  • 初花期:第1穗果開花時,謹慎用葯,選擇50%異菌脲或20%嘧霉胺兌水噴霧,5—7天用葯一次,進行預防。
  • 果實膨大期:在澆催果水(尤其在澆第一、二穗果催果水)前一天用異菌脲、腐霉利、嘧霉胺、腐霉·福美雙等噴霧防治,5—7天用葯一次,連用2—3次。
治療用葯:(1)灰霉病初發時一般僅表現在殘敗花期及中下部老葉,此時使用50%異菌脲按1000-1500倍液稀釋噴施, 5天用葯1次;連續用葯2次,即能有效控制病情,使病害症狀消失(病部乾枯、無霉層),一般7—10不再表現危害症狀,7天後外部侵染源及原殘留病菌在條件具備時仍可能繁殖,形成再次病害,此時採用預防方案用葯,具體為:使用41%聚砹·嘧霉胺按1000倍液稀釋噴施,5—7天用葯1次,間隔天數及用葯次數根據植株長勢和預期病情而定。(2)發病中後期,可採用中西醫結合的防治方法,具體參考上述方案二,摘除病殘體後,對設施進行熏棚,次日使用《霉止》50ml與內吸性強的化學葯物復配,如40%嘧霉胺懸浮劑或碧秀丹或丙環唑或4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或乙霉多菌靈,兌水15公斤,5天用葯1次,復配時需用中葯殺菌劑為母液。如41%聚砹·嘧霉胺水乳劑800倍液+10—15g或碧秀丹(氯溴異氰尿酸)30g或丙環唑10ml或4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5—20g或乙霉多菌靈20g,兌水15公斤,3—5天用葯1次。發病中期綜合防治方法及用葯:在灰霉病發病中期,有較多的病葉、病果,且少數病枝出現病害症狀,此時病菌得到初步繁殖,菌量較多,一般防治不利、不及時,將會進入迅速蔓延階段。此時採取葯劑治療與物理防治相結合的綜合方法。物理防治是摘除病果及嚴重病葉、病枝等,以減少病菌存量(從經濟角度說,適用於設施農業),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操作時,應注意避免病菌霉層即孢子到處散發,仍然殘留設施內,一般操作方法為:用塑料袋套住病體摘除或空手輕輕摘除後隨手放入袋中,歸集後帶出設施外。然後按照病害初起時治療方法進行防治。噴葯時,採用托噴方式,並做到三要:即一是對於大棚前檐濕度高易發病,靠大棚南部的植株要重點噴;二是中心病株周圍的植株重點噴;三是植株中、下部葉片及葉的背面要重點噴。按照葯劑與物理防治相結合的防治方法,一般連用2—3次能有效控制病情,即使病害症狀消失(病部乾枯、無霉層)。四、灰霉病危害嚴重時綜合防治方法及用葯量的確定在灰霉病危害嚴重時,空氣中、發病植株器官表面及內部病菌大量存在,危害症狀表現為:病體多且病症重,如:病果大量布滿霉層,且出現明膠狀;病葉多、病斑大且已蔓延至植株中上部;病枝數量多。該時期進行三步綜合防治:先摘除病體(如上所述)、再熏棚、再噴施。熏棚目的是殺死空氣中(露珠、霧氣)及柱子、牆體、棚膜等設施上的病菌及其孢子。熏棚後次日使用本公司葯物噴施(具體方法同上)。連用2—3次,噴施間隔時間為3天,即能控制病情,在存在再發條件及預防必要的情況下,再轉入預防階段。如個別時段、個別地區的設施內濕度大,濕度對灰霉病發生影響大,而溫度影響小(如我國的東北地區),在病害處於初、中期,病勢發展速度較慢時,採用熏棚加噴施的綜合防治方法,在不摘病體的情況下(基於節省人力考慮),亦能達到預期效果。生物防治灰霉病為低溫高濕時常發病害,除做好相應的農業措施外(白天保持通風乾燥),也要結合使用生物葯劑進行防治。於發病前或初期使用3億CFU/克哈茨木黴菌300噴霧,兌水噴霧,每隔5-7天噴施一次,發病嚴重時縮短用葯間隔,同時可結合有機硅增加附著性,效果更明顯。

㈩ 灰霉病的症狀是怎麼樣的

灰霉病是溫室中較常見的一種病害,對溫室植物的危害最大。灰霉病的特徵是在潮濕條件下產生灰色霉層。灰霉病危害極大,幾乎可以侵染每一種花卉,造成巨大的損失。灰霉病主要危害植株的葉片,同時也可侵染葉柄、花梗及花瓣等器官。葉片感病後多從邊緣開始變色並出現水漬狀病斑,隨後病斑逐漸蔓延至整個葉片,在濕度較大的條件下,病部表面被一層灰綠色的霉狀物所覆蓋。嚴重時整株枯死。一般在濕度大的情況下容易侵染,以夏秋季節發病較重。病菌多通過風雨傳播並從植株傷口處侵入,當通風不良且濕度較高時,會加重病害的發生。改善植株的生存環境,加強通風透光。注意控制好澆水量和空氣濕度以免使濕度過大。若植物感病可用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或百菌清進行噴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