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火影忍者 鬼刀七人眾是哪幾個
1、桃地再不斬,斷刀「斬首大刀」的主人,後被水月使用,現在在卡卡西手中。
2、林檎雨由利,雷刀「牙」的主人 ,後被雷牙使用。
3、通草野餌人,鈍刀「兜割」的主人。
4、栗霰串丸,長刀「縫針」的主人 。
5、無梨甚八,爆刀「飛沫」的主人 。
6、西瓜山河豚鬼,大刀「鮫肌」的主人(鬼鮫是他的繼承者,漫畫的情節已經告訴我們這個人被鬼鮫殺死,刀也是被鬼鮫奪走的)現在奇拉比手中。
7、鬼燈滿月(水月的哥哥),可以熟練地使用七把忍刀。
霧隱忍刀七人眾一共分為四批。第一批有七人;第二批僅有四人;第三批僅有兩人;第四批有七人。
1、第一批認刀七人眾有枇杷十藏,西瓜山河豚鬼,粟霰串丸,無梨甚八,黑鋤雷牙七人組成。斷刀.斬首大刀的第一人枇杷十藏死後,其忍刀被桃地再不斬所奪取。大刀鮫肌的第一任主人西瓜山河豚鬼死後,其忍刀被干柿鬼鮫所奪取。雷刀.牙的第一任主人黑鋤雷牙死後,其忍刀被鬼燈滿月所奪取。
2、第二批忍刀七人眾僅有桃地再不斬,干柿鬼鮫,林檎雨由利,鬼燈滿月四人。由於長刀.縫針,鈍刀.兜割,爆刀.飛沫三把刀的無人使用,因此這三把刀被鬼燈滿月收藏在卷軸里。
斷刀.斬首大刀的第二任主人桃地再不斬死後,其忍刀被鬼燈水月所奪取。雙刀.鮃碟的第二任主人鬼燈滿月死後,其忍刀被長郎所奪取。
3、第三批忍刀七人眾僅有鬼燈滿月,長十郎二人。大刀.鮫肌的第二任主人干柿鬼鮫死後,其忍刀由雲忍奇拉比所持用。在第四次忍界大戰中。
葯師兜使用穢土轉生復活了第一批忍刀七人眾:西瓜山河豚鬼,粟霰串丸,通草野餌人,無梨甚八四人以及第二批忍刀七人眾:桃地再不斬,林檎雨由利,鬼燈滿月三忍。共七人。葯師兜將自己收集的斷刀.斬首大刀歸還於第二任主人桃地再不斬。
而干柿屍澄煽動枸橘神樂桃起戰爭,他們將斷刀.斬首大刀,大刀鮫肌,長刀.縫針,鈍刀.兜割,爆刀.飛沫,雷刀.牙六把刀從霧影密室中所奪取。
4、第四批忍刀七人眾由尾道八朔,干柿屍澄真,蛇莓,笛吹巨蜂,鬼柚子一郎太,黑鋤文淡,枸橘神樂七人組合。
(1)飛沫長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忍刀七人眾」,日本漫畫《火影忍者》及其衍生作品中的霧之忍刀七人眾。是一個可繼承性的稱謂,七個人都配有一把非常適合自己忍術的忍刀,實力在上忍中也屬於罕見的,傳說七人聯手可以在一夜之間攻陷一個小國。
霧隱七人眾卻是憑借霧隱村的七把忍刀從而聞名忍界。我們都知道霧隱村的七把忍刀都有各自的能力,例如鮫肌可以吞噬查克拉,斬首大刀永不斷,鮃鰈可發射查克拉球,雷刀·牙自帶雷電之力等。
正因為如此,霧隱村從每一輩的忍者中,都會挑選合適的忍者,組成忍刀七人眾。七把忍刀只有在霧隱村的忍刀七人眾中,威力才能發揮到最佳,也是最得心應手的,也算是為霧隱村的綜合實力有所提高。
但由於第四代水影的管理不佳,導致大多數都成為了叛忍。在第四次忍界大戰中被葯師兜以穢土轉生形式復活。
❷ 飛沫通常怎樣產生
飛沫傳播,即空氣飛沫傳播,是空氣傳播的一種方式。病原體由傳染源通過咳嗽、噴嚏、談話排出的分泌物和飛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腦、猩紅熱、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過此方式傳播。
一般情況下,飛沫傳播只有與傳染源近距離接觸才可能實如清皮現,而距離傳染源1米以外是相對安全的,距離2米以上是絕對安全的。因為,沒有外部條件(如風力)的幫助,飛沫噴射到兩米以外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從專業角度講,其傳播方式包括:
經飛沫傳正枝播:含有大量病原體的飛沫在病人呼氣、噴嚏、咳嗽時經口鼻排入環境,大的飛沫迅速降落到地面,小的飛沫在空氣中短暫停留,局限於傳染源周圍。因此,經飛沫傳播只能累及傳染源周圍的密切接觸者。此種傳播在一些擁擠的公共場所如車站、學校、臨時工棚、監獄等較易發生。對環境抵抗力較弱的流感病毒、腦膜炎雙球菌、百日咳桿菌等常經此方式傳播。
經飛沫核傳播:飛沫核是飛沫在空氣中失去水分後由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所組成。飛沫核可以氣溶膠的形式漂流到遠處,在空氣中存留的時間較長,一些耐乾燥的病原體如白喉桿菌、結核桿菌等可以此方式傳播。
經塵埃傳播:含有病原體的較大的飛沫或分泌物落在地面,乾燥後形成塵埃,易感者吸入後即可感染。凡對外界抵抗力較強的病原體,如結核桿菌和炭疽桿菌芽孢,均可以此種方式傳播。
請點渣差擊輸入圖片描述
5
❸ 手足口病剛開始的圖片及症狀
本次講座的主要內容有:手足口病的具體表現、寶寶得了手足口病該怎麼辦、如何正確預防手足口病、口腔皰疹和手足口病的區別。
手足口病的具體表現
手足口病並不可怕,它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病,不要談病色變!
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
手足口病在全部年齡段都可能出現,從剛出生的嬰兒到老年人都可能是發病人群。最常見的年齡段是6個月以上的嬰兒至5歲以下的兒童,特別是2歲以下的嬰幼兒,最常見於學校及托幼機構中的兒童。
病毒傳播
手足口病是一種傳染病,先決條件是有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傳染源
手足口病患者肯定是傳染源之一,而且有一部分人得了手足口病,但並沒有表現出來,成為隱形感染者,同樣是傳染源。
傳播途徑
呼吸道:分泌物、飛沫傳播(噴嚏、咳嗽、談話…)接觸:手、身體胃腸道:皰疹液、糞便污染的水、餐具、玩具、日常用品…
易感人群
5歲以下兒童常見、特別是2歲以下嬰幼兒。家長要特別注意,手足口病並不是終身免疫,會反復發病。
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
急性起病,最開始的表現多數為發熱、口痛、厭食、流口水等。家長可以看到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或潰瘍,位於舌、頰黏膜及硬額等處為多,也可波及軟齶,牙齦、扁桃體和咽部。
形態表現:
臂部、腿部出現斑丘疹;
口內以口腔潰瘍為主;
手、足部表現為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紅暈,皰內液體較少。手足部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數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
手足口病皮疹特點:
四部曲:主要侵犯手心、足底、口腔、臀部四個部位 。
四不像:不像蚊蟲咬、不像葯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徵: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
發病部位:
如下圖
典型的手足口病比較容易識別,難的是一些不典型、散發型病例的診斷。比如出疹只表現在患者身體某一個部位上,斑丘疹或皰疹稀疏且不典型,往往很難與出疹發熱性疾病鑒別,須進行病原學和血清檢查。只要檢查結果呈陽性,就可以診斷為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嚴重嗎?
真面目:腸道病毒家族的新成員是元兇!
腸道病毒家族成員眾多,非常龐大,依次排序編號到71型結束。能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這兩個病毒是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元兇,特別是腸道病毒71型(EV 71)。
如果去醫院檢查,醫生會檢查這兩個病毒來判斷此次感染的輕重,如果是這兩種病毒引起的,家長要特別注意對孩子密切觀察。
手足口病只是一種輕度的傳染病,通常7-10天內痊癒。只有少數病人會有腦炎、腦膜炎、心肌炎、遲緩性麻痹等並發症。
如何判斷寶寶是輕症還是重症?
病程在4天以內,年齡<3歲,特別是2歲以下,出現下列情況時:?持續高熱不退?精神萎靡、嗜睡?頭痛、嘔吐?肢體抖動、肢體無力?呼吸、心率加快?四肢循環不好?血常規中白細胞明顯增高或血糖增高
出現上述症狀,家長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去醫院干預治療,以免病情加重,造成生命危險。
寶寶得了手足口病怎麼辦?
家長注意
不要驚慌,先到附近正規醫院確診;
及時通知學校或幼兒園,避免進一步擴散;
避免和其他小朋友接觸,防治交叉感染;
注意觀察寶寶病情變化,是否有重症表現;
學校停課期間,不再上學。
葯物選擇
抗病毒葯物:利巴韋林(阿昔洛韋、更昔洛韋、奧司他韋對手足口並無明顯的作用);
清熱解毒葯物:清開靈、板藍根、蒲地藍;
對症支持葯物: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維生素C、果糖;
抗生素:有明顯指征時需要應用。
如何正確預防手足口病?
講衛生
飯前便後、外出回家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
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
嬰幼兒的尿布要及時清洗、暴曬或消毒;
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家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兒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應充分清洗、消毒;
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少接觸
?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兒童出現發熱、出疹等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居家治療的患兒避免與其他兒童接觸,以減少交叉感染;
?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
對於疫苗來說,目前很多地區均發現該病,由於迄今對手足口病疫苗並未普及,所以日常的預防工作特別重要。
家長不要成為傳染源
讓孩子遠離手足口病,千萬不要忽視切斷成人的感染源。建議家長回到家裡後能換上干凈的家居服,並用消毒液清洗雙手,然後再和幼兒接觸。
切記,成人被病毒感染後,由於抵抗力比較強,或因曾經感染過而獲得了免疫力,因此不會發病。但在接觸孩子的過程中,卻能把病毒傳播到孩子身上。尤其是在給孩子餵食的過程中,更容易把病毒傳染給孩子。
口腔皰疹和手足口病的區別
口腔皰疹單純表現於口內,有皰疹性口腔炎、皰疹性咽峽炎、潰瘍性口腔炎。
如果只是單純口腔內皰疹和炎症,在其他部位沒有皮疹,一般不考慮是手足口病。
如果發現孩子口腔內有皰疹,要隨時關注孩子手心、足底等部位是否有皮疹。現在夏季正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每年的5-10月都要特別注意孩子這方面的疾病。如果發現孩子吃飯不好或者流口水,一定要看看孩子口腔是否有皰疹,並及時查看手足等其他部位是否有,如果有,家長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確診,根據輕重及時治療。
近年來,隨著搶救水平的提高,手足口病的死亡病例幾率明顯減少。但因為這種腸道病毒病情進展迅速,所以家長要特別關注患兒的身體變化。
如果出現發燒、高熱不退、抽搐等典型症狀,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搶救,切勿延誤時機。
死亡兒童多是在高燒2至4天後才被送入醫院,一般入院不足24小時就會死去。解剖屍體發現,EV71病毒已經侵入患兒的大腦,這時候,再高明的醫生也已無回天之力。
造成患兒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家長對這種疾病不了解,延誤了寶貴的治療時間。
❹ 武漢新型肺炎突破1萬7千例!一張圖比較新冠、SARS與MERS
武漢新型肺炎的傳染速度,比2003年造成全台大恐慌的SARS更快,而令人擔心的是,它跟過去造成重大疫情的SARS、MERS一樣,同屬於會讓人「免疫自殺」的冠狀病毒。
兒科醫師黃昌鼎指出,冠狀病毒名稱起源於它的外型,它的外殼布滿一顆一顆小突起,小突起看起來像皇冠一樣。「其實,冠狀病毒分布非常廣泛,3-11%的人上呼吸道都可以找到這個病毒,是第4或5名常見造成感冒的病毒,在秋冬是流行的季節。」
一般冠狀病毒感染後,就是普通感冒的症狀,像是發燒、喉嚨痛等等。 但少數會造成肺炎、細支氣管炎或哮吼,特別是抵抗力弱的幼兒及老人,也有會造成胃腸炎及腹瀉的報告。
圖說:冠狀病毒感染症狀與一般感冒雷同/圖片來源:iStock-6396040586 種已知的人類冠狀病毒 有2 種會要人命
目前為止,已知的人類冠狀病毒共有6種。其中4種冠狀病毒在人群中較為常見,致病性較低,一般僅引起類似普通感冒的輕微呼吸道症狀。它們分別是:229E (α屬冠狀病毒)、NL63 (α屬冠狀病毒)、OC43 (β屬冠狀病毒)以及HKU1 (β屬冠狀病毒)。
另外兩種冠狀病毒就是惡名昭彰的嚴重急性呼吸癥候群(SARS)冠狀病毒和中東呼吸道癥候群(MERS)冠狀病毒,會引起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甚至讓人喪失性命。
而造成新冠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就是史上第7種會造成人類感染的冠狀病毒,同時也會造成生命的喪失。截至2月3日, 全球確診人數就來到1萬7937人。而死亡人數也成為362人;全中國境內全部淪陷,已經有1萬7228人確診。在12月初爆發第一起病例以來,2個月的時間,全球感染人數已經超越2003年SARS的所有病例。
SARS 、MERS 以及武漢不明冠狀病毒比較
冠狀病毒跨物種傳染 會讓人體自我傷害致死!
黃昌鼎表示,冠狀病毒恐怖的地方是它跨物種的感染能力,像HCoV OC43這一型可以經由牛傳給人類,和SARS也可以經由果子狸傳給人類。人體感染到從沒遇過的跨物種病毒,免疫系統會有強大的反應,過度的反應反而造成人體的自我傷害,甚至死亡。
而且,冠狀病毒在寒冷、中適濕度的環境中,可以存活 3 到 6 天以上,再透過飛沫傳染(如吸入病人的飛沫,如打噴嚏或咳嗽)或是接觸傳染(接觸病人體液再摸自己的眼、口、鼻)傳染開來。
當前最可以直接避免罹患武漢不明冠狀病毒的方式,就是避免前往疫區。另外,黃昌鼎建議 可以使用酒精讓病毒失去活性,或是用熱水消毒常接觸的物品,60度C持續30分鍾冠狀病毒即失去傳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