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高清全堂佛菩薩像圖片
擴展閱讀
視頻拼接圖片軟體哪個好 2025-05-16 03:00:39
紅星麥田背景圖片插畫 2025-05-16 02:45:23

高清全堂佛菩薩像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24 20:35:36

1. 在佛教有全佛圖里都有誰,都叫什麼名字

全佛圖,基本上就是二十個人,頂排是三世佛,由左到右,阿彌陀佛,釋迦摩尼佛,葯師佛,兩尊者是年輕的阿難尊者,老的是迦葉尊者;第二排,騎白象是文殊菩薩,騎青獅是普賢菩薩,中間是觀音菩薩,侍者女的是龍女,小孩是善財童子;第三排中間是地藏菩薩,兩侍者是閔公和道明和尚,第四排中間是彌勒佛兩位侍者是伽藍菩薩(關公)和韋陀尊者,三四排外圍是四大天王,持國天王持琵琶,增長天王持寶劍,廣目天王持龍(蛇),多聞天王持傘;

2. 求最好看的如來佛祖圖片

地藏千佛網有很多庄嚴的佛菩薩像

回答你補充的問題:如果全家信佛、學佛,或者你是家長,或夫婦共同學佛,而家中尚有裕余的空間或裕余的房間,最好能夠設置佛壇或佛堂。
如果設置佛壇,應該選擇客廳的正位,也就是主人所坐位置的方向,佛像背後不可臨窗,應當面對門窗,陽光充足,使人進門便可一目瞭然。佛壇是家庭的中心,要能產生安定力和安全感的作用。至於地理師所定的方位可以作為參考,但也不必拘泥、迷信。只要不把佛像面對廁所、爐灶或直接面對自己的卧床就好。在設立佛堂時,應選擇一間靜室,不是小孩、貓狗嬉戲出入之處;也不是會客、談笑、宴飲之處,而只是用於禮誦、禪修,不作其他用途。
如果家中原供有關公、媽祖、土地、祖先等神像、神主牌時,不可由於信佛、學佛而把他們立即廢除,應該逐步進行。先將佛菩薩聖像安於正位,其他神像祖牌置於兩旁,不必另設香案、燭台。因為一切善神、祖先都會護持三寶且親近三寶,供設佛菩薩聖像之後,他們也能成為三寶弟子,得到佛法的利益。等到下次遷移佛壇和佛堂之時,便可把原先的神像視為古物而予以保藏。
至於祖牌可以移置於寺院的往生堂,家中並不需供奉。如果仍要供奉,則可置於佛像之下首或另移他處,改以較佛壇為小的祖壇,單獨供奉。例如寺院規模較大者,都會另設有往生堂,專供往生牌;寺院規模較小者,即以大殿佛壇的兩側供置長生牌和往生牌。如此,既能對祖先表示慎終追遠的孝思,也能顯出對佛菩薩的崇高信仰,而此崇高信仰有別於慎終追遠的孝思。
家庭供奉佛菩薩聖像,不需太多、太雜、太亂。可以一佛代表萬佛,以一菩薩代表一切佛菩薩。一般的家庭多半是供奉觀音菩薩、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葯師佛,任擇其一即可。如果已經有了佛與菩薩的聖像,則置佛像在正中或後上方,菩薩像在兩側或在前下方,務必要使佛突出,以顯其尊貴。聖像的大小尺寸,應該和佛壇、佛堂的空間位置比例相稱,不可太大或太小。如果聖像很小,且是以七寶所成,則可以雕刻多重的佛龕來襯托出佛像的偉大。【聖嚴法師】

3. 眾佛圖像都是哪位佛和菩薩

你說的是全堂佛像吧。第一排中間是釋迦牟尼佛。兩側老的是摩訶迦葉,少的是阿難陀。最左面是阿彌陀佛。有面是葯師佛。第二排中間是觀音菩薩,兩側是善財和龍女。最左面是普賢菩薩,最右面是文殊菩薩。第三排中間是地藏王菩薩,兩側老的是憫公尊者,少的是道明尊者。最左面和最右面是四大天王。最前排中間是彌勒菩薩。兩側分別是韋陀護法和伽藍護法。

4. 佛家的全堂佛都是那幾位

一、佛主:

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葯師佛。

二、菩薩:

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韋馱菩薩、伽藍菩薩。

三、護法天神:

四大天王及諸護法。

人物列舉介紹:

1、彌勒佛

彌勒佛(即 彌勒菩薩,也叫 彌勒菩薩摩訶薩)(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訶薩,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未來將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來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由無著菩薩、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大乘佛教大師支謙、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在一些漢傳佛教的寺院里,常見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或大肚比丘)以布袋和尚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學習包容。其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2、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梵語: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發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

所以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也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並且成為了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唐朝來華求法的地藏比丘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這位出身新羅王族的僧人所在的安徽九華山也被視為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並因此成為了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來香火鼎盛。

3、韋馱菩薩

韋馱菩薩,又稱韋陀天,梵名音譯為私建陀提婆,意為陰天,原是印度婆羅門教的天神,梵文:Skanda 。後來被佛教吸收為護法諸天之一(此外,佛教中還有另外一位護法天神韋天將軍。相傳他姓韋名琨,是南方增長天王手下八大神將之一,又是護法四天王手下三十二神將之首。有很多人把韋馱天和韋天將軍相混),是佛教中護法金剛力士的代表之一。

凡有規模的寺廟大多供韋陀尊天菩薩像,因為韋陀菩薩是佛祖的護法神,也是佛法的護法神,也護修行佛法的眾生,寺廟供奉韋陀意為護寺安僧,相傳釋迦牟尼涅盤時,諸天和眾王把佛陀火化後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養。韋馱也分得一顆佛牙,正准備回天堂。

一個捷疾鬼渾水摸魚,偷走一對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韋馱奮起直追,剎那間將捷疾鬼抓獲,奪回了佛舍利。諸天和眾王紛紛誇獎韋馱能驅除邪魔外道、保護佛法。於是,韋陀被人們稱為護法菩薩。相傳,浙江臨安天目山是韋馱菩薩的道場。農歷六月初三是韋馱菩薩聖誕。

4、伽藍菩薩

伽藍菩薩,就狹義而言,指伽藍土地的守護神;廣義而言,泛指所有擁護佛法的諸天善神。「伽藍」是寺院道場的通稱,佛教伽藍神的代表形象。

依《七佛八菩薩大陀羅尼神咒經》所說,佛教伽藍神是保護伽藍(寺廟)的神。佛說有十八神保護伽藍,即美音、梵音、天鼓、嘆妙、嘆美、摩妙、雷音、師子、妙嘆、梵響、人音、佛奴、頌德、廣目、妙眼、徹聽、徹視、遍視,統稱「十八伽藍神」。 以伽藍菩薩(關公)形象為代表。

5、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梵文:,Avalokiteśvara),觀世音來自於竺法護與其弟子譯於長安敦煌寺的 《正法華經》。竺法護初譯「光世音」 其弟子聶道真改為「觀世音」。 玄奘新譯為觀自在,中國每略稱為觀音。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系。他是西方三聖中的一尊, 也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而且還有說觀世音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 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而且,觀世音菩薩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

在佛教的眾多菩薩中,觀世音菩薩也最為民間所熟知和信仰。在中國的江、浙、閩、廣、台灣, 以及南洋華僑間,觀音信仰極為普及,所謂「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浙江的舟山群島,自古以來也一直被視為觀世音菩薩應化的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