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簡述影響再認與回憶的主要因素
影響再認與回憶的主要因素:
1、識記材料的鞏固程度。對識記過的材料保持的鞏固程度,是決定再認或回憶的速度與准確性的最重要的因素。
2、再認與回憶中的線索。主要有信息本身的特點以及場合因素這兩方面的線索。
3、再認、回憶與情緒、情感狀態。在再認和回憶過程中,有時會引發激烈的情緒情感體驗。這些體驗有時有利於我們對往事的再現,有時也會妨礙人們對過去經驗的恢復。
(1)圖片再認是什麼泛試擴展閱讀:
對事物的再認有不同的速度和准確程度,這主要取決於以下兩個條件。取決於對原有事物或材料識記的鞏固程度。如果原有事物或材料很清晰、准確地被保持,當再次出現時,就容易再認,表現為速度快,准確率高;如果保持不鞏固或出現泛化現象,再認就困難,表現為速度慢,准確性差。
另外是取決於當前呈現的事物或材料同過去識記過的事物或材料相類似的程度。如果當前呈現的事物或材料與過去識記過的事物或材料變化不大,就容易再認;如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難以再認。
『貳』 人有時候會感覺到你自己正在做的事好像以前就想到過是什麼原因
這個感覺我經常有
前段時間,我看過一本心理學的書
介紹這種現象叫再認現象
這種現象共分為三種:
(1)正確的再認,即回憶
(2)半錯誤的,即"記錯了"回憶和再認時,經常會出現一種干擾的現象。一種是舊經驗的干擾。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無論是回憶或再認都需要利用中介性聯系,亦即利用舊經驗。有些舊經驗有利於回憶和再認,有些舊經驗卻起著干擾的作用。例如,學生在考試時想起了一種解決方法,雖然這種方法並不適用,卻反復出現在頭腦中,結果就妨礙學生回憶起其他適用的方法,因而不利於解答問題。另一種是情緒的干擾。學生在考試時由於情緒緊張而回憶不起某些知識,乃是常見的事情。占優勢的舊經驗或緊張情緒之所以能起干擾作用,從生理機制方面來看,是由於大腦皮質上的神經過程產生了負誘導,出現抑制,因而妨礙著回憶和再認。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是暫時轉移注意,過了一段時間,等抑制解除後,再進行回憶和再認。考試時若一時想不出某一試題的答案,就不要緊張,可以先做其他試題,然後再回頭來做原來的試題,這是一個較好的辦法.回憶和再認時發生錯誤,例如記錯了歷史年代,認錯了字等等,也是在生活和學習中經常出現的事情。這種情況之所以產生的一個原因,是由於在回憶和再認時運用了錯誤的中介性聯想,或是由於發生了泛化現象。學生常會錯認「荼」為「茶」就是這個緣故。這就要求隨時注意檢查,多方驗證回憶和再認的結果,及時地改正錯誤。
(3)錯誤的.這就是你所說的那種再認,往往表現為這種事其實並沒有發生過,但由於曾經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或畫面,在大腦中造成錯誤的印象,並反復加強,導致產生這種現象.
『叄』 重現和回憶有什麼區別
重現是原來的場景,記憶原封不動的顯現出來,和以前的一模一樣。
回憶帶著美好的,有紀念意義的或著是痛苦的記憶。是你的大腦自覺選擇,自覺保存在大腦中並浮現出來的記憶。是你自覺選擇的結果。
重現需要特殊的場景才能顯現出來。
回憶是你在不自覺中就能想起來的是,回憶保存在大腦的時間更長久一些
『肆』 再認名詞解釋
題庫內容:
名詞的解釋
(1) [noun;substantive]
(2) 表示名稱(如人、 動物 )的詞 (3) 除 代詞 外,在句子中用作 動詞 的主語或賓語的詞,或是在獨立結構中表示名稱的詞,或是在聯系動詞後作表語用的詞 詳細解釋 (1).術語或近似術語的字眼兒。 丁玲 《杜晚香》 :「抗美援朝, 晚香 還不及懂得這個新名詞, 李 家的小 兒子 就報名參軍了。」 柳青 《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 :「他要參加農業社,卻 不知 道這個名詞。」 (2).語法學稱表示人或事物名稱的詞。 章炳麟 《訄書·訂文》 :「語言必先名詞,次及動詞,又次及 助動詞 。」 (3).邏輯學稱表達三段論法結構中的 概念 的詞。
詞語分解
名的解釋 名 í 人或事物的稱謂: 名字 。名氏。名姓。名義。名分(坣 )。名堂。名落孫山。名存實亡。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做某事時用來作 依據 的稱號:這些人以「辦學」為名,行騙錢之實。 叫出,說出 詞的解釋 詞 (詞) í 語言里最小的可以獨立運用的單位:詞彙。詞書。詞典。詞句。詞序。片語。 言辭,話語,泛指寫詩作文:歌詞。演講詞。誓詞。詞章。詞律(文詞的聲律)。 中國 一種詩體(起於南朝,形成於唐代,盛行
『伍』 神經心理測驗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概述
- 4 神經心理測驗的適應證
- 5 神經心理測驗的禁忌證
- 6 准備
- 7 方法
- 7.1 HalsteadReitan成套測驗(HRB)
- 7.2 記憶測驗
- 7.3 失語症檢查
- 8 注意事項
1 拼音
shén jīng xīn lǐ cè yàn
2 英文參考
neuropsychological test
3 概述
神經心理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腦與行為的關系。神經心理測驗是完成此任務的重要手段之一。屬於心理測驗的一個分支,有心理測驗的所有主要特徵,同時又具自己的一定特點。與心理測驗的其他分支如智力測驗,以結構和任務為准,可劃分成兩類,一類是單個測驗,一類是成套測驗。單個測驗是一種結構,主要檢查一種腦功能(如感知覺,運動,視覺一切運動,記憶和思維等)。這類測驗歷史較長,種類繁多。成套測驗是根據編者的腦功能理論和經驗組合多個單個測驗,檢查腦的多種功能,以便對受試者的腦功能作全面評估。這一類測驗發展較晚,測驗種類不如第一類多。在採用標准化成套測驗時,根據不同對象和目的,也還需選擇另外一些聯用測驗。神經心理測驗與實驗室和臨床觀察一起,累積了大量神經心理學資料,為醫學臨床提供重要的診斷,治療和康復的信息。
神經心理測驗是臨床神經系統檢查方法的延伸,在臨床診斷中,常常需要鑒別腦部疾病病人的認知和語言能力,如失語、記憶力減退等,依靠一般的神經病學臨床常規檢查,不能完全達到應有的目的,而臨床神經心理學可以利用各種測驗,獲得心理功能損害的有關資料,為臨床診斷、疾病鑒別及評估治療效果提供有效的依據。
臨床神經心理學的測驗項目多是操作行為方面的內容,這些經過標准化的測驗能夠對人的心理行為作定量的分析。
神經心理測驗主要包括一些成套測驗和一些個別能力測驗(如Benton視覺保持測驗、Kohs積木圖案測驗、Seguin形板測驗)、記憶測驗等,這些測驗可用於腦器質性損害的輔助診斷和腦與行為之間關系的研究。
4 適應證
1.各種原因所致腦損傷的腦功能評估。
2.痴呆的診斷、治療及康復評估。
5 禁忌證
臨床中無絕對禁忌證,危重患者及不合作的患者慎用。
6 准備
與受試者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告訴患者要做什麼測驗,進行測驗的意義,最大程度爭取受試者的積極參與及配合,提高受試者完成測驗的自信心及動機。
7 方法
7.1 HalsteadReitan成套測驗(HRB)
我國由龔耀先修訂,形成中國的常模。HRB包括成人、少年及幼兒用3套測驗,每套測驗分為10個分測驗,分別測量大腦的抽象思維的概念形成能力、記憶和注意的能力、言語能力、感知運動能力等。HRB包含了多方面的內容,對於確定腦損害的程度和部位非常有利。如成人HRB有:
(1)范疇測驗:測驗概念形成和抽象思維能力。
(2)觸覺操作測驗:即形板測驗。測觸覺運動覺、協調能力及空間記憶能力。
(3)語音知覺測驗:讓受試者辨別語音,測持久注意、聲音辨別的能力。
(4)節律測驗:測受試者對音調、節律的辨別能力,這些能力也與注意、聽知覺辨別有關。
(5)手指敲擊測驗:測手的精細運動和速度。要求受試者在一種機械裝置上用雙手食指先後敲擊,檢查和比較其速度。
(6)連線測驗:測空間知覺、注意廣度和視覺運動協調能力。
(7)握力檢查:用握力計測量左右手,以區別兩手的偏利。
(8)感知覺檢查:這是常用的一些神經病學臨床檢查方法,檢查病人是否有手指認知不能,以及觸覺、聽覺、視覺缺失等。
(9)失語甄別:由言語接受和表達能力的測驗構成的言語甄別測驗。包括讀、聽、寫、算、命名等。
(10)側別優勢檢查:以確定受試者大腦半球的優勢側。
HRB神經心理成套測驗是鑒別腦行為障礙的一種較可靠的心理測驗工具,測驗結果有助於診斷腦病變的情況,並確定某些症狀群的性質和定位,評估腦與行為的關系。它根據5個基本的測驗(范疇、觸覺操作、手指敲擊、音樂節律、語音知覺)的7個分數指標計算大腦的損害指數,以腦損害指數來評估大腦損害的程度。其計算公式如下:
腦損害指數=測驗結果異常的項目數/7
這套測驗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測驗時間太長,結果處理和分析復雜,某些項目對癱瘓病人不適用,從而影響臨床應用。
7.2 記憶測驗
記憶測驗是臨床神經心理測驗常用的檢查,臨床應用的量表有韋氏記憶量表和臨床記憶量表。
(1)韋氏記憶量表:韋氏記憶量表(WMS)由韋克斯勒1945年編制,也是由湖南醫科大學龔耀先教授修訂,此量表測驗的是綜合記憶能力,包括7個分測驗,對知識、定向、計數、理解記憶、數字廣度、視覺再生和詞彙聯想方面的記憶功能進行評定:①個人和當前常識;②定向;③精神控制,包括3個部分,從20倒數至1,背誦字母表,每次跳3個數來數數目;④邏輯記憶;⑤記憶廣度;⑥視覺再現測驗;⑦成對聯想學習。龔耀先教授對其進行修訂,增加了圖片記憶、再認、觸摸記憶3個分量表,使之成為有10個分量表的記憶量表。
VMS常用於神經科和精神科臨床診斷方面。從病人的年齡校正分及記憶原始分得出記憶商(MQ)。即先計算各個分測驗的總分,然後在病人作業的原始分數上加上病人年齡的校正法,這就是病人加權記憶得分,再查表得到記憶商。MQ低提示存在腦器質性疾病或腦功能障礙。
(2)臨床記憶量表:臨床記憶量表是由中國科學院心理所許淑蓮教授等編制,主要用於臨床、記憶神經心理和記憶老化的研究。適用7~89歲,這個量表的特點是備有有文化和無文化2個部分的正常值,以便於文盲被測驗者應用。根據臨床近記憶障礙常見的特點,該量表側重於短時記憶和學習能力的檢查。
此量表包括甲、乙2套難度相同的量表,每套量表共分5個分測驗,包括指向記憶、聯想學習、圖像自由回憶、無意義圖形再認和人像特點聯系記憶,其中前2項屬聽覺記憶,中間2項屬視覺記憶,最後1項為聽覺與視覺結合的記憶,用於檢查回憶和再憶活動、語文和非語文記憶、與思維有關記憶等。
①指向記憶:包括2組內容,每組24個詞,其中12個詞屬於同類,即指向詞,12個混在其中的相似詞,為非指向詞。測驗時要求受試者通過聽覺記憶同類的指向詞。
②聯想學習:由12對2個字組成的詞構成表,其中容易的與困難的各6對。要求受試者通過聽覺記憶學習,記住每對詞。
③圖像自由回憶:包括2組有物體的圖片材料,每組15張,所畫的物體都是人們常見和熟悉的東西,如日用品、交通工具等。要求受試者對呈現出來的這些圖片能立即回憶,並在2分鍾內說出所有記得的圖片內容。
④無意義圖形再認:包括20張 *** 圖片,40張再認圖片。測驗時,先分別呈現20張 *** 圖片,每張呈現3秒,間隔3秒。然後再隨機呈現40張再認圖片,要求受試者將與 *** 圖片完全相同的圖片辨認出來。
⑤人像特點聯系回憶:包括6張黑白人像圖片。測驗時,測驗者向受試者順序呈現圖片,同時告訴每張圖片上人像的姓名、職業和愛好等特點,重復2遍,並要求受試者記住人像與特點的聯系。然後再以另一順序呈現這些圖片,讓受試者立即說出人像的姓名、職業和愛好等特點。
本量表的結果也以記憶商表示,即將各測驗的分數換算成量表分數,再將量表分數相加,最後按受試者的年齡得出相應記憶商。作為衡量人的記憶水平的指標。
(3)其他:單項記憶測驗有文字記憶測驗如數字廣度等,非文字記憶測驗有Benton視覺保持測驗、Rey復雜圖形記憶測驗等。
腦器質性損害患者在記憶能力方面較正常人有顯著下降。記憶力減退往往是智力缺損的一個主要方面,大多數記憶障礙常先發生近記憶障礙。詞語記憶方面,左半球損害較右半球損害的障礙更明顯。
另外,還可選取成套測驗中的一些分測驗組合使用,如HRB神經心理成套測驗中的連線測驗,本頓視覺保留測驗,WMS中的邏輯記憶及類似測驗等,這些測驗對器質性腦損害均較敏感,且測試簡便,針對性強。Kohs積木圖案測驗:為動作性智能檢查,由16塊紅、白、藍三色的立方體組成,根據設計圖案15分鍾內完成各種類型的組合,最後將得分換算成動作性智商。
7.3 失語症檢查
言語是人類最重要的認知功能之一,又與思維、學習、記憶有著緊密關系。言語障礙是臨床常見的高級功能障礙,了解失語症的言語功能損害情況,是研究大腦和言語行為關系的重要途徑,並為言語障礙的康復治療提供依據。
近年來,國內有關失語症的研究較多,通過較詳盡的失語檢查方法對失語症的言語異常行為揭示更准確,對不同類型失語的特點、可能機制及不同部位病變導致失語的特徵有了進一步認識。
較常用有明尼蘇達失語症測驗、波士頓失語症診斷測驗、Spreen Benton失語症測驗等,國內近年來在失語症的檢查方法上進展很快,如《漢語失語症檢查法(草案)》(中華神經精神科雜志1988,21(4):252),中國科學院心理所編制的《臨床漢語言語測評方法》;北京醫科大學編制的《漢語失語症檢查法》等。
失語檢查包括口語表達能力、聽力理解能力、閱讀能力、書寫能力和計算能力的檢查。如對口語表達能力方面,先對患者進行簡單問題的提問,請患者敘述病情或自身情況,判斷患者言語是否流利,有無刻板語言;然後請患者復述一些詞彙和短語,判斷有無復述障礙;最後請患者對圖片中物體進行命名,在1分鍾內說出20個以上動物、蔬菜、水果的名稱,以上順利完成者無語言表達障礙。
8 注意事項
1.只有接受過正規神經心理測驗的培訓,並獲得有關部門頒發的神經心理測驗操作資格證書者,才能從事神經心理測驗。有時神經心理測驗還涉及國家的執法,因此應慎重對待。
2.根據測查的目的選用測驗。例如,受試者的病情需要對其腦功能進行全面評估,則選用成套神經心理測驗;患者表現某些腦功能缺損,可因人而異地選用單項神經心理測驗,以驗證腦損傷的程度及功能部位。
3.根據受試者具體情況選用恰當的測驗,有時還應聯用其他心理測驗,比如智力測驗、記憶測驗、人格測驗,以全面評估受試者的當前狀況,以得出確切的結果。
『陸』 再認與回憶的區別
二者的區別: 經歷過的事物再度出現時能夠確認叫做再認,經歷過的事物不在面前時能在頭腦中重現叫做回憶。再認與回憶沒有本質的區別,但再認比回憶要容易,能再認的不一定能回憶,能回憶的一定能再認。 附:再認與回憶(一)再認再認指過去經驗過的事物再度呈現時能夠識別出來的心理現象。例如,能認出多年不見的同學,能認出多年前學過的課文,等等,都是再認的表現。考試時選擇題、判斷題都是通過再認來回答的。再認是記憶的初級表現形式,一般來說,再認比回憶要容易、簡單。 雖然再認比較簡單,但迅速、確定的再認還依賴於以下條件: 1、識記的精確性和牢固程度。對事物的識記越牢固、精確、熟練,再認就越快、越准確。反之,便會再認得慢且不準確,只有熟悉之感。 2、當前呈現的事物及其環境條件與以前經歷過的事物及其環境條件的類似程度。經歷過的事物重新出現時,若變化太大,就難以再認。甚至環境條件(如時間、地點)發生變化,即使本身變化不大,再認也會發生困難。例如,多年不見的童年時的夥伴突然在他鄉相遇,就很難再認出來。 3、主體的身心狀態。主體的身體狀態、情緒狀態、期待、思維活動的積極性以及個性特徵等均影響著再認的速度和准確性。人身體疲勞、情緒緊張時,再認會困難些;積極的思維活動有助於提高再認效果;獨立性強的人比依賴性強的人再認成績好;個體對事物的期待也影響再認的速度和准確性。 發生再認錯誤的原因,一般認為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於聯系的消失或受抑制而不能再認;一方面是由於聯系的泛化而發生誤差。嚴重的不能再認和認錯對象在病理狀況下經常發生。比如麻痹性患者對與他緊密相關的某一類事物甚至一切事物完全失去再認能力,這種症狀通稱為不識症。病態的似曾相識症則對他面前感到熟悉的人和事,無論其經歷與否,則確認是以前所經歷過的,產生了認識和精神上的錯亂。 再認對知識的遷移有積極和消極兩種影響。當已經獲得的知識、技能,甚至方法和態度對學習當前新知識、新技能有積極的效果時,稱為正遷移,否則就是負遷移或干擾作用。比如學習英文字母以前,由於掌握了漢語拼音,會對新知識產生熟悉的感覺。消除疑懼心理和緊張情緒,這是好的一面;但是初學英文字母,會在讀、寫過程中產生混淆行為,使其一些似是而非的知識不能迅速固定下來,從而影響了新知識的掌握,這是壞的一面。隨著新舊知識對比和鞏固,負遷移就會逐步削弱,再認能力也會隨之提高。所以我們應該正確地認識在知識遷移過程中所產生的影響,使之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由於再認有其方便性的優點和精確性的不足,在教學活動中,我們不能只依靠它來檢查學生知識的鞏固程度;同時,再認識對那些需要精細、准確掌握的知識,又不失為一種巧妙而有效的檢查手段。 (二)回憶1、回憶的概念 回憶是指把過去曾經經歷而當前並非作用於我們的事物,在頭腦中得其映象自行呈現出來的記憶過程。也就是在某種有關信號刺激下,引起頭腦中形成的相關暫時神經聯系的興奮,從而表現為某種知識經驗的恢復和提取的心理過程。例如,背誦以前所學的課文就是回憶。考試時填空、問答題都是通過回憶來完成。回憶比再認更困難些。一般來說,能回憶的就能再認,能再認的不一定能回憶。當再認發生障礙時,就會馬上轉化為回憶,在頭腦中追尋曾經的印象,這種現象被稱為追憶,是有意回憶的一種特殊形式。所以再認和回憶是緊密相關的兩個環節,兩者的根本區別在於再認是針對感官之外的事物而言的,而回憶是針對頭腦中所保留的事物的印象而言的。 回憶是識記和保持的結果,但回憶並不只是所保持材料的機械簡單的重現,而是通過聯想,在許多舊知識經驗甚至全部知識經驗中加以篩選並有思維參與的過程。保持和回憶雖有聯系,但二者畢竟不是同一過程,回憶可以說明保持,而保持下來的內容並非完全能回憶出來。 2、回憶的種類 根據回憶是否有目的任務,可將其分為無意回憶和有意回憶。無意回憶是沒有預定目的任務,不自覺地想起某些舊經驗。如「觸景生情」就屬於無意回憶。有意回憶是有預定的目的任務,自覺地去想起以往的某些經驗。如考試時回憶曾學過的知識,就屬於有意回憶。有意回憶有時比較容易,有時則較困難,需要較大的努力,費一番思索才能回憶起來,這種情況就是追憶。 根據回憶是否藉助於一定的中介,可將回憶分為直接回憶和間接回憶。直接回憶是無須藉助於任何中介,由當前的事物直接喚起舊經驗的回憶。間接回憶是需要藉助於一定的中介,才能喚起舊經驗的回憶。 回憶與聯想。回憶過程特別是追憶,常常以聯想為基礎。聯想是一種在頭腦中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動,它是客觀事物之間的關系在頭腦中的表現,聯想在記憶全過程中都有重要作用。回憶的聯想形式出現有如下規律: (1)接近律。在時間和空間上相接近的事物容易形成接近聯想。例如,由冬天想到下雪,由天津想到北京。 (2)對比律。事物間相反的特性容易形成對照聯想,例如,由冷想到熱,由苦想到甜,由痛苦想到幸福。 (3)相似律。當事物之間具有類似的或共同的特性時,容易形成相似聯想。例如,由秋天想到豐收,由李白想到杜甫。 (4)因果律。具有因果關系的事情容易形成因果聯想。例如,由雪想到冷,由勞動想到成果等。在因果聯想中,表現出人更復雜的思維活動,是一種更復雜的聯想。 綜上所述,記憶即人們對經歷過的事物經過識記,都可以作為經驗在頭腦中保持下來,並在一定條件下,實現再認和回憶。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是記憶的基本過程。在整個記憶過程中,可以說回憶和識記是兩個相反的過程,識記過程是將識記內容在有關經驗中建立聯系,而回憶過程是將所需要的內容從有關的經驗中「篩選」和提取出來。實踐證明,識記時聯系越豐富、越系統化,回憶就越容易;反之則越困難。所以,我們在識記過程中要盡量多地形成聯系和利用聯想,使記憶力獲得充分的發展。
『柒』 為什麼你看見一張照片會回想很多 甚至好像能感受到當時的情景
給你點專業的解釋。
長時記憶的提取
提取屬於信息的輸出過程。長時記憶信息的提取有兩種形式,即再認和回憶。再認是指過去識記過的材料再次出現,有熟悉之感,可以識別和確認。回憶是指過去識記過的材料在頭腦中的重新復現。這兩種形式對信息的提取都需要一定的線索,還要採取一定的策略,選擇一定的中介。關於如何提取信息,目前有兩種看法,一種理論認為,信息的提取是根據信息的意義、系統等來搜尋記憶痕跡,使痕跡活躍起來,可回憶出有關的項目。另一種理論認為,記憶是一種主動的過程,存儲起來的是一些元素或成分,回憶則是把過去的認知成分匯集成完整的事物。這兩種理論各自適合於不同的編碼形式。搜尋理論可能適合於表象儲存,重建理論適合於語義儲存。提取的效果一方面依賴於儲存;另一方面依賴於線索。倘若儲存本身是有組織的、有條理的,是有層次結構的,提取時只要使層次網路中的某些節點激活,使與這些節點有關的信息處於啟動狀態,回憶就會很容易進行。若儲存是雜亂無章的,提取就不會順利。線索在提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線索的數量多、質量高,提取就容易。線索的質量是指線索中的信息與記憶痕跡中的信息匹配聯系的緊密與否。一般來說,再認比回憶容易提取信息,這是因為再認時有關線索就是再認的感性依託,有較多的線索給以提示,可幫助盡快地確認。
再認與回憶
再認指經驗過的事物再度出現,有熟悉之感並能被識別和確認的過程。人在識別某一對象時,一方面要對它進行知覺分析,同時還要從長時記憶儲存的信息中提取有關的信息(模式)與之對照比較,經過多層次的連續檢驗,最後才能完成確認。當再認發生困難時,就要努力尋找各種有關的線索,力圖恢復過去已經建立的聯系。可見,再認也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它包含有知覺、回憶、聯想、比較、驗證等一系列的認知活動。
再認的速度和准確性主要取決於對事物識記的鞏固程度和精確程度。熟記了的事物一出現,幾乎可以無意識地、自動化地、在極短的時間內作出識別。在日常生活中,錯誤地再認時有發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種是由於識記的不鞏固、不精確,原有的聯系消失或受干擾,一旦識記過的事物再度出現,不能激活原有的記憶痕跡,僅有熟悉之感而無法從整體上加以正確的再認。或者對有關信息(模式)的提取發生了錯誤,導致錯認。另一種是由於聯系的泛化,導致錯誤的再認。例如,錯把一個陌生人當作一個熟人相認,這是因為他的許多特徵與熟人相似,這些特徵在頭腦中產生了泛化,因此導致了「張冠李戴」。在學習識別漢字時,常常會出現認錯、寫錯的現象。如像戍、戌、戎,這幾個字很相似,稍不細心知覺,又沒有精確將它們加以分化,時間久了,頭腦中的痕跡不清晰,極容易發生混淆,因此常常認錯。此外,病理性障礙也會發生不識物症或不識人症。
再認同「模式識別」直接關聯,目前模式識別已成為人工智慧的核心問題加以研究,因此再認有時被放入知覺范疇中去研究。
回憶是指過去經驗的事物不在面前,可以重新回想起來,這一過程稱為回憶。
回憶分為有意回憶和無意回憶。前者是有預定的回憶意圖和目的,在回憶任務的推動下,自覺主動地進行的回憶,後者是沒有明確回憶目的和意圖,也不需要努力地搜索,完全是自然而然地想起某些舊經驗。一件事偶然湧上心頭,浮想聯翩或觸景生情,漫無目的地,不由自主地引起種種回憶。這種回憶的內容往往是不連貫、不系統的。
提取的種類
無論再認還是回憶,若不依賴任何中介和提示線索,直接把有關信息從長時記憶庫中抽取出來,對信息的檢索幾乎是自動化的,甚至沒有意識到這一程序,這種提取稱為直接搜尋。例如,當你的一位朋友在電視屏幕上一出現,你能立刻把他再認出來,這是通過直接搜尋達到再認的,這種再認又稱為直接再認。若問你今年暑假同誰結伴旅遊,你會說出張三、李四等一些人的名字。這種回憶稱為直接回憶,而這種提取就是直接搜尋。有時我們的再認和回憶需要一些提示線索或中介性的聯想才能達到再認或回憶。例如,若問1992年的10月31日上午你在干什麼?對這個問題很難立刻回憶出來,往往要藉助日記、備忘錄或其他一些中介物,對問題進行某種預加工,以便確定回憶方向,把回憶的范圍逐漸縮小,此外還要提出一些假設,對假設要逐一驗證,排除無效的回憶線索,憑借聯想搜尋新的線索,直至完成回憶任務,提取出必要的信息,這種回憶稱為間接回憶。直接回憶與間接回憶不是絕對對立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本來可直接回憶的內容,由於荒疏、印象淡漠,再回憶時要憑借聯想搜尋,進行追憶。反之,間接回憶的內容由於聯系的鞏固和熟練,回憶時可不加思索迅速在頭腦中重現。聯想在回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所謂聯想就是由一種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動。當具有某種聯系的事物反映到人的頭腦中,並在大腦皮層建立起暫時神經聯系,只要一事物出現,就會引起對另一事物的聯想。回憶常常以聯想搜尋的形式進行。常見的聯想有以下幾種。
1.接近聯想
在時空上比較接近的事物,容易在人們的經驗中形成聯系,只要其中一事物出現,就會引起對另一事物的聯想。提起北大想起清華,這是因為兩校相鄰,空間接近之故。看到閃電想起雷鳴暴風雨,這是由於兩種現象是相繼出現,在時間上是接近的。
2.相似聯想
由一件事物的感知引起與它在性質上相似事物的回憶,稱為相似聯想。文學中的比喻常常借用相似聯想,作詩托物寄意也是靠相似聯想。
3.對比聯想
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憶引起同它具有相反特徵或相排斥的事物的回憶,稱為對比聯想。例如,由美想到丑,由草原想到沙漠,由黑暗想到光明等。
4.關系聯想
由事物的多種關系而建立起來的聯想。如部分與整體、種屬關系、因果關系等所形成的聯想均屬關系聯想。
在識記時,有意識地在事物之間多建立聯系,形成各種聯想,有助於回憶,聯想越豐富,回憶越容易。
聯想在其他心理活動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創造性思維活動中,憑借聯想可提供解決問題的資料、原則。舉一反三的聯想可開發人們的求異性思維,使思維流暢、變通,有助於問題的解決。在想像活動中,藉助聯想可喚起人們更豐富的想像,由聯想而進入發明創造活動。在情緒的研究中,利用自由聯想的方法還可探索人的心理狀態。
影響提取的因素
從長時記憶中提取出信息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既有積極的因素,也有消極的因素。
1.對信息合理組織能改善提取
從容量巨大的長時記憶庫中檢索提取信息,就像到一個藏書極多的圖書館查找某一本書一樣,能否順利地找到那本書,與對書的歸類編目存放有關。同理,人們對信息進行合理的組織或使它們處於一定的前後關系中可以增加線索,促進提取。
包爾等人(Bower,1969)做了一個實驗,要求被試記4張詞表。對一些被試給他提供的詞表是按照樹狀層次組織起來的。對另一些被試所提供的詞表上的詞是隨機排列的。識記後進行回憶的測驗,其結果表明,被試對有層次組織的詞回憶的正確率達65%,而對隨機排列的詞回憶只有19%是正確的。這個實驗證明了高度組織起來的材料,按層次網路儲存的材料有助於提取。這是由於材料的組織為提取時的搜尋過程提供了有利的線索。
而對隨機排列詞表的詞的搜尋,有如走迷宮,常常在某些詞上打圈子,影響順利地提取。這說明合理地組織材料,按組織系統儲存,可保證提取活動准確和高效率的進行。
2.使信息儲存處於編碼時的前後關系中有助於提取
由於事物總是處在一定的環境情景中的,我們識記時,這種場合因素微妙地伴隨著人對事物的識憶,當再認或回憶的場合與識記的場合越相似,就越有利於對信息的提取。也就是說,信息處於編碼時的前後(或上下文)關系中,這種場合本身就是最有力的提取線索。特別是在提取復雜材料時,與材料有關的上下文線索將有助於材料的迅速恢復。
3.干擾對提取的影響
生活中常會遇到一個記憶線索與幾個有關事物相聯系的情況,其中與一個線索聯系較牢固的項目往往會干擾與同一線索聯系較弱的項目的提取。例如,一個籃球運動員改踢足球,開始他總不能得心應手,其原因是,打籃球的規則與技巧已經很熟,甚至習慣化了,改踢足球後,原來形成的技能總會干擾對踢足球運動信息的提取,多次出現犯規行為。
與同一線索聯系的項目越多,通過該線索提取目標項目就越困難。如果將與同一線索相聯系的各個項目進行意義加工和組織,就會減少彼此的干擾。
此外,消極情緒也會妨礙對信息的提取。例如,考試時,一旦遇到一個難題答不出來,便產生緊張和焦慮情緒,引起種種擔擾心理,在這種心境狀態下反而會更加干擾對回答問題有關的信息,造成回憶的困難。
『捌』 有什麼好的圖像識別教程,主要是講原理的
圖像的組成:圖像由什麼組成的,這個問題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概念,它不是指圖片裡面有什麼我們可以看到的東西,而是圖像的光學組成概念。即圖像是由很多具備色彩種類、亮度等級等信息的基本像素點所組成的。
圖像的識別:計算機初始狀態只能識別像素點上的基本信息,這個和生物的視覺是一樣的,生物之所以可以分辨物體是由於生物神經系統對原始圖像處理後的結果。而計算機的圖像識別也是一個將原始光學信息進行邏輯分類處理的過程。
【圖為大腦神經元】
圖像識別的要點: 圖像識別編程就是對原始圖像點信息的綜合處理,圖像識別通常有輪廓識別、特徵識別、色彩識別、材質識別、物體識別等等。一般根據顏色、亮度等信息得出物體的輪廓,依據輪廓所對應的數據來確定輪廓的內容是什麼物體或是什麼特徵,及特徵及物體的判斷離不開輪廓及對應邏輯數據的處理。而材質識別的特點是根據問題的反光程度來識別,其同樣離不開輪廓的識別及邏輯數據的判斷。因此在圖像識別中,輪廓識別是重中之重。
圖像識別編程的要點:圖像識別編程時務必將通常的圖像概念刻意淡化而側重為視覺數據的邏輯化,並通宵人類識別數據是的依據。即人腦識別圖像的邏輯判斷依據從而得出正確的邏輯編程思路。
5
圖片編程的注意事項:圖片編程時不要將簡單的處理繁雜化,同時明確要識別圖像的目的及可以忽略細節的程度。盡量避免非邏輯必備信息的參雜,這個對於需要高速識別內容的項目尤為重要。
END
注意事項
有概念不清晰的請至網上自行查閱。
文中內容純屬個人經驗,對借鑒此產生的後果概不負責。
『玖』 [急]Photoshop裡面圖片顯示的很好,但是一保存jpeg後,圖片明顯泛白光,好像蒙了一層霧似的。
有可能圖像模式是CMYK的,在圖像模式里把模式改成RGB試試。CMKY模式在顯示器顯示就是泛白蒙蒙的,列印出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