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毛公鼎高清圖片
擴展閱讀
馬克思恩格斯高清圖片 2025-05-18 01:31:19
少女屁股圖片中間哪個 2025-05-18 01:22:20
感謝媽媽動態圖片 2025-05-18 01:12:05

毛公鼎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13 14:46:54

A. 中國三大鼎

中國三大有名的青銅鼎分別是:四羊方尊、司母戊鼎、毛公鼎,這三大青銅鼎堪稱是中國的國寶。

B. 誰有漢字的演變過程圖!(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 )

界上所有的文字,都是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都是全民的書面交際工具,這是共性。但是,各種文字又有它們各自不同的特點。文字的不同特點可以從兩方面去看:一是看文字元號所代表的語言結構系統中的單位,二是看文字元號本身的性質。為什麼要從這兩個方面去看呢?因為文字是語言的載體,是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研究一種文字自然要聯系文字所代表的語言系統中的單位和文字本身使用怎樣的符號來考察,只有這樣,才能比較全面地揭示一種文字的特點,也才能比較真切地看出不同文字的特點。

從這兩個方面去看漢字,漢字是一種什麼類型的文字呢?

1.從漢字記錄的語言結合系統中的單位看,漢字是語素文字。

根據一種語言的文字元號所記錄的語言結構系統中的單位來看,記錄語素的是語素文字,記錄音節的是音節文字,記錄音素的是音素文字。漢字記錄的是漢語里的什麼單位呢?漢字主要記錄漢語里的語素。例如「學習」這個詞,寫下來是兩個字,這兩個字代表了漢語里兩個最小的音義結合體,即語素。由於漢字記錄語素,代表語素,漢字也就有了所謂「字義」,顯然,這字義是語素義。漢字代表語素是漢字區別於表音文字——音節文字、音素文字的一個重要特點。表音文字所記錄的不是語素,而是純粹的語音單位。例如記錄英語的拉丁字母,除有形有音外,它不表義,它只代表音素,作為記錄英語的文字元號,它僅僅是表示一定語音的字母。

漢字也記錄少量非語素的音節,如「葡」「萄」「枇」「杷」等。這些音只有pú táo pí pā等語音,而不獨立表義。但漢字所記的這類音節,並不同於音節文字中的文字元號。因為音節文字中的文字元號是專門用來記錄語言中的音節的,如日文的假名「夕」是記錄音節的,而漢語中的這類音節僅僅是某個多音節語素中的具體音節,它們只有處在「葡萄」「枇杷」等多音節語素中,才具有代表音節的作用,否則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而且字形上往往還有標義的成分,如「葡萄」二字所從的「艹」,「枇杷」二字所從的「木」,標志著「葡萄」「枇杷」的種概念范疇,這種情況是音節文字不可能有的。

從漢字跟漢語的關系看,漢字是語素文字。

2.從漢字所用的文字元號本身的性質看,漢字主要是由意符和音符組成的文字系統。

文字所使用的符號大致可分為三類,即意符、音符、記號。跟文字所代表的語素在意義上有聯系的字元是意符,只在語音上有聯系的字元是音符,在語音和意義上都沒有聯系的是記號。表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漢字則三類符號都使用。漢字里的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以及形聲字中的形旁屬於意符,因為它們跟它們所代表的語素在意義上有直接聯系。漢字里的音符指形聲字中的聲旁。雖然漢字和表音文字都使用音符,但漢字的音符同表音文字的音符有很大區別。表音文字的音符是專職的,漢字的音符是借現成漢字充當的,屬借音符性質。在漢字發展的過程中,象形字大多變得不象形了。如古代漢字的「 」「 」演變成了今天楷書的「日」「月」,在字形上已經看不出與太陽、月亮的聯系了,因此可以說已變成了記號。但是這些「記號字」在形聲字中常作形旁或聲旁,還起著表意或表音的作用,可見還不是單純的記號,而是具有雙重的性質:對古代的象形字來說,今天已演變成了記號,從形聲字的偏旁看,這些字元號一直到今天仍保持著意符或音符的性質。

由於現代漢字以形聲字為主,而形聲字是意符和音符的結合,雖然音符是借漢字來充當的,但它畢竟是漢字的表音成分,記號在形聲字中還起著表意和表音的作用,因此,從漢字使用的字元來看,主要是由意符和音符組成的一種文字系統。

3.漢字是語素文字和漢字是由意符、音符組成的文字系統,這兩個方面是相關聯的。語素文字要表示語素的意義,所以會選擇意符和借音符性質的音符。把漢字兩個方面的性質聯系起來看,可以說漢字主要是由意符和音符表示的語素文字。

漢字的最初模樣 用刀刻在龜甲獸骨上的甲骨文是現在所知最早的漢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筆道很細,每個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畫的畫。 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金文,與甲骨文差不多同樣古老,它的筆畫比較粗壯,大小也比較勻稱。圖為毛公鼎及銘文。 古老的密碼:戰國文字 在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國被劃分為七個諸侯國。各國的文字差異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碼,很難破譯。 刻有楚國文字的銅節. 刻有秦國文字——大篆的石鼓 漢字的統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對漢字也進行了統一。從此奠定了中華民族文化統一的基礎,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圖為秦始皇。 秦代的統一文字:小篆,使漢字的筆畫和結構得到定型,奠定了漢字方塊形的基礎。圖為秦丞相李斯書寫的《嶧山刻石》。 鑄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漢字的演變 監獄里造出的漢字:隸書 隸書,是小篆的簡便寫法,最早流行於秦代下層人物中間,相傳為程邈在監獄中將其整理成一種新字體。圖為湖北出土的秦隸竹簡。 隸書在漢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發展,變無規則的線條為有規則的筆……

C. 中國十大奇石圖片

中國十大奇石圖片有雞雛出殼、東坡肉、中華神鷹等。

1、雞雛出殼


專家估價:1.3億,天然瑪瑙奇石。彷彿蛋殼破裂,一隻色澤淡黃的毛茸茸小雞伸頭欲出,石質滋潤、神態逼真。

2、東坡肉


▶專家估價1.2億

彎彎的鷹嘴,犀利的眼神,完美的線條形神兼似,配上金黃色的玉質,形同活物一般,讓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造物的神奇。

4、歲月

▶專家估價:一億

這塊奇石神似一位老婦人頭像,鼻子、嘴巴、額頭上的皺紋、頭發宛如真人,尤其是老婦臉上的皺紋都依稀可見。

除了以上的中國四大奇石外,中國還有以下奇石:

5、血膽金蓮

▶專家估價:1.65億港幣

內包血色水膽,通體晶瑩水潤,魚眼魚鰭清晰可見。

6、人之初

▶專家估價:1億

框內畫面是一個惟妙惟肖的還處於早期胚胎階段的胎兒形象,眼睛已經發育,其它器官以及四肢尚不明顯。整個形象猶如靜靜蜷坐在母腹中熟睡的嬰兒。

7、中國版圖

▶專家估價:9600萬元

這塊葡萄瑪瑙紫色與白色相間,葡萄球狀結晶十分完美,而且整體形狀與中國版圖極其相似。

8、藏羚羊

▶專家估價:8000萬

這是一件大自然的瑰寶,清晰可見的羚羊犄角、眼、嘴、尾巴,如同一隻奔跑在雪域高原的小精靈,非常可愛。

9、鍾馗

▶價值:6500萬元

「鍾馗」慨然仰天,英姿勃發,其頭頂官帽,身披戰袍,一身疙疙瘩瘩恰似刀槍不入的錚錚鎧甲,平添幾分殺氣。

10、中國虎

▶專家估價:5千萬元

中國大化石之王的大化石「中國虎」,它形成於2.8億年前,虎身長約一米,高約半米多,呈半蹲半卧狀。虎頭前伸,好像在昂首長嘯,石頭的顏色紋路也與虎皮相似。

D. 可以說說國寶「毛公鼎」輾轉不易的收藏史和歷史研究價值嗎

台北故宮博物院珍藏了650000多件國寶文物,是1948年被遷走的稀世珍寶,每一件都價值連城,包括舉世無雙的毛公鼎。

毛公鼎重現於世,是在清道光年間,陝西省董家村村民董春生,無意間在村西田地里發現的。當時有一商人花了300兩白銀購得此鼎,在帶走過程中被村民董治官阻攔,商人花重金賄賂當地知縣,以私藏國寶罪名將董治官逮捕。

之後毛公鼎被運走,輾轉到了西安商人蘇億年手裡。

毛公鼎銘文

從書法看,鼎上銘文比商甲骨文更穩定和規范,雖然體現的是西周金文的風格,但字體結構均勻、筆畫工整,體現上古時代人們的審美趨勢。

銘文的章法錯落有致,自然不做作,表出了大篆書體高度成熟的字體風貌,不促不懈,體態多樣,從中看出了天真爛漫的藝術情趣。

故毛公鼎的價值所在,一是它在我國古文字學價值,二是它在我國古文化的書法藝術價值,三是文物本身的稀世無價。

從3000多年前毛公鼎的產生,到後來它的各種輾轉與收藏,讓我們深感到遠古文物保護的諸多不易。歲月流轉幾千年,但它留給世人的燦爛文明卻會永遠熠熠閃耀,先民們的智慧只會越來越清晰如昨。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侵則刪)

E. 有沒有是四足圓鼎的圖片

一般來說鼎有三足的圓鼎和四足的方鼎兩類,又可分有蓋的和無蓋的兩種。四足圓鼎是極其罕見的。但也不是完全沒有。

比如下面的「西周夔龍紋四足圓鼎」就是四足的圓鼎。

上圖摘自《紫禁城》1992年05期《世所罕見的四足圓鼎》王光堯

相關論文參見: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IJC199205010.htm


關於「鼎」的來歷及作用(摘自網路知道):


鼎本來是古代的烹飪之器,相當於現在的鍋,用以燉煮和盛放魚肉。許慎在《說文解字》里說:「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

有三足圓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燒制的陶鼎,後來又有了用青銅鑄造的銅鼎。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於荊山之下,以象徵九州,並在上面鐫刻魑魅魍魎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

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器而發展為傳國重器。國滅則鼎遷,夏朝滅,商朝興,九鼎遷於商都亳(bó)京;商朝滅,周朝興,九鼎又遷於周都鎬(hào)京。歷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定鼎」。 鼎被視為傳國重器、國家和權力的象徵,「鼎」字也被賦予「顯赫」、「 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記載盛況。這種禮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響。

為慶賀聯合國50華誕,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95年10月21日在聯合國總部,向聯合國贈送一尊青銅巨鼎——世紀寶鼎。

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見證,也是文化的載體。根據禹鑄九鼎的傳說,可以推想,我國遠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銅的冶煉和鑄造技術;從地下發掘的商代大銅鼎,確鑿證明我國商代已是高度發達的青銅時代。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銅鼎,長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現存最大的商代青銅器。鼎腹內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為祭祀他的母親戊而鑄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頌鼎等都是西周時期的著名青銅器。鼎和其他青銅器上的銘文記載了商周時代的典章制度和冊封、祭祀、征伐等史實,而且把西周時期的大篆文字傳給了後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審美價值的金文書法藝術,鼎也因此更加身價不凡,成為比其他青銅器更為重要的歷史文物。

F. 中國頂級國寶有幾件哪幾件(附圖片)

怎麼樣才算是頂級的呢?

我翻看了《國寶檔案》,分青銅、玉器、繪畫等等,恐怕不是幾件能說清楚的……

暫且列幾個如下:

青銅器類:龍耳虎足方壺;毛公鼎(中國古代銘文字最多的青銅器);散氏盤;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玉器類:瀆山大玉海(中國最大的盛酒器皿),大禹治水玉山(中國最大的玉雕作品),漢代皇後之璽(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皇後玉璽)

瓷器類:乾隆粉彩六方套瓶,宋定窯孩兒枕,橋頭題詩枕,明素三彩鴨形熏爐,藍釉燈。

石刻類:滄桑石鼓(中國現存最早的刻石文字),昭陵六駿,《爭座位稿》碑

書畫類:富春山居圖,虢國夫人游春圖,鬥牛圖,五牛圖(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紙繪作品)

我怎麼覺得只能上傳一張圖片捏~~囧。。

G. 大篆書法作品精選

大篆字體非常的古樸大氣,創作出來的書法,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是很多書法收藏家都喜歡的收藏。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大篆書法作品精選,希望對你有用!

大篆書法作品精選欣賞

大篆書法作品精選圖片4

樸拙的大篆

大篆是西周金文、東周各諸侯國文字(包括石鼓文字)遺跡的總稱。它們各自創造,或天子所命,或諸侯私造,並沒有統一的整體規劃,因而各有各的樣子,但由於文字之形質已定,倒也小異而大同。正因為如此,更顯示了我們祖先的聰明智慧,竟創造出了這樣燦爛多姿而又彼此質韻相通的法書。

《毛公鼎銘》

前一章曾以《毛公鼎銘》為金文實例,而《大盂鼎銘》則比《毛公鼎銘》還早,是西周康王時的器銘,相傳於清道光年間在陝西眉縣禮村出上。此作近商,故還略有甲骨的形意上的影響,但總的來看,文字結構嚴謹,安排妥貼,已毫無荒率隨意之處;筆畫深沉含蓄、凝練渾厚、遒潤飽滿。通篇鼓盪著渾穆古樸的氣度。這種神韻,是西周金文的典範,也為後世書家提供了追求的方向。

《大盂鼎銘》

《散氏盤銘》為西周厲王時器銘,於清乾隆(公元1736一1795年)初年出土於陝西鳳翔。此盤是傳世之重器,它的書法風格特殊,奇崛拙樸;結字蕭散有致,錯落成章,疏密相間,布白自然;筆畫遲緩恬靜,火氣全無,更無松軟柔媚、矜持作態,但坦然大方,妙出逸趣。

《散氏盤》

《史頌簋(gui三聲)銘》是西周共和時的器銘。此器共四件,文字內容相同。西周晚期,大篆已經完全成熟,古文字筆畫、結構都走上規范化的道路。筆畫已經盡可能地達到了勻凈、統一;然而,卻在以剛勁為基調的情況下,不時雜以柔美;在縱筆抒放中,又不時收斂內蓄。結體雖然意在規整,也不時立身修長,又間或以橫扁取勢。所形成的格局肅穆庄嚴、凝重有度,圓轉中增多方正。於是在雋永里蘊其沉厚,莊重中不失娟美。

《史頌簋銘》

“石鼓文字”出於東周,堪稱最規范的大篆,當是金文規范化到最後的結果。其字已規整完備,無論在用筆、結字還是格局、布白上都已建立了統一的形制。

《石鼓文》

僅就以上所列,可以看出皆不相同,但又都是大篆體系,尤其可以看出秦篆必然是它們的歸宿。

大篆的書體甚多,觀賞起來,各有所嗜,善鑒者總會有所會心。雖然每體存字不多,但所給人的感受差別極大,這正是書法藝術的特點,在大篆上已經表現得很充分了。自大篆重新為後人重視以來,賞玩臨習者擎出,早已雄辯地證明了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