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有什麼蝸牛圖片
擴展閱讀
一千米等於多少平方圖片 2025-05-18 04:16:28
能在圖片上寫上字的軟體 2025-05-18 04:10:35

有什麼蝸牛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06 03:47:08

⑴ 這個是什麼蝸牛,有沒有毒

錐形蝸牛和海蝸。
一般的蝸牛是沒有毒的,但是有些蝸牛有一定的毒素,比如錐形蝸牛和海蝸,蝸牛消化腺中的金屬污染物含量是反映土壤污染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通過檢驗這一指標,可以反映環境被污染的程度,蝸牛還可以做成食物供人們享用。

⑵ 這是什麼蝸牛

圖片蝸牛品種:蓋罩大蝸牛
蓋罩大蝸牛貝殼呈卵圓形或球形,殼質厚而堅實,不透明。有5-6個螺層,體螺層特別膨大,並向下傾斜,螺旋部較矮小,稍凸出,無光澤。殼面呈奶白色或米黃色,其上有較粗的紋肋、條紋和生長線,並且還有色帶。臍孔較小,常被軸緣所遮蓋。殼口向下傾斜,口緣鋒利,呈U形。殼高38-45毫米,寬
45-50毫米。主要分布西歐及東歐部分國家,如法國、德國、瑞士、英國、奧地利、比利時、義大利、希臘、盧森堡、南斯拉夫、羅馬尼亞、波蘭、捷克以及土耳其等。因其主要生活在葡萄種植園內,以葡萄莖、葉、芽、果等為食而又名葡萄蝸牛,是法國、西歐等國家群眾喜愛的傳統食品之一。

⑶ 這是啥蝸牛啊

非洲大蝸牛(學名:Achatina Fulica):是中大型的陸棲蝸牛。成體殼長一般為7-8厘米,最大則可長到超過20厘米。夜行性,雜食性,大多是在潮濕環境中活動,喜歡在下雨及夜間出沒。平時躲在陰涼的地方,且在殼口上做一層白膜(假口蓋),只餘一個小孔來呼吸,將螺肉縮入殼內以防脫水,等到環境轉好後再出來。[1]

食物包括農作物、林木、果樹、蔬菜、花卉等植物,飢餓時也取食紙張和同伴屍體,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500多種作物。該物種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尤其是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食用則危害極大。非洲大蝸牛一次可以產下30到700粒卵,繁殖很快。

是中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系中國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

  • 中文學名

  • 非洲大蝸牛

  • 拉丁學名

  • Achatina fulica

  • 別稱

  • 非洲巨蝸牛、露螺 、褐雲瑪瑙螺、東風螺、菜螺、花螺、法國螺

⑷ 請問這種沒殼的蝸牛叫什麼

叫蛞蝓。
這種昆蟲名字學名叫蛞蝓,俗稱鼻涕蟲,屬於一種害蟲。
食性極雜,尤其喜好取食幼嫩器官。
以齒舌刮食蔬菜葉、莖,造成葉片孔洞缺刻、千瘡百孔。
為害幼苗時可把幼苗咬斷,造成缺苗斷壟,萵筍、白菜、蕹菜等葉類菜常在盛產期受害嚴重。
蝸牛、野蛞蝓喜陰濕環境,多在夜裡和陰雨天活動取食,二者常混合發生。

⑸ 這是什麼蝸牛有毒嗎主要吃什麼

這就是普通的蝸牛,雨後特別多,無毒,主要吃枯枝敗葉,秋後氣溫低就藏匿起來,直到來年夏天雨後才能見到。

⑹ 這是什麼蝸牛

這是東風螺,學名是非洲大蝸牛,是有害的外來物種。非洲大蝸牛(學名:Achatina Fulica)是中大型的陸棲蝸牛。

食物包括農作物、林木、果樹、蔬菜、花卉等植物,飢餓時也取食紙張和同伴屍體,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500多種作物。該物種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尤其是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食用則危害極大。非洲大蝸牛一次可以產下30到700粒卵,繁殖很快。

環境破壞:

非洲大蝸牛是公認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最糟糕的一種蝸牛。它吃掉大量的本土植物,改變棲息地。競逐原生蝸牛。非洲大蝸牛也可能替掠食動物提供一個替代的食物來源,改變食物鏈,進而改變本土生態系統。

如果掠食動物也是入侵種,可能會有不幸的後果。舉例來說,在日本博寧群島,入侵的蔗蟾被發現會吃非洲大蝸牛。然而,自然捕食也可能幫助控制非洲大蝸牛的族群。例如,在聖誕島,非洲大蝸牛尚未在受干擾的雨林建立族群;一般認為原因是,本土聖誕島紅蟹會吃掉大量的蝸牛。

⑺ 請問這是什麼蝸牛呀

這是:煙管螺,屬於柄眼目、煙管螺科,是一類常見的陸生螺類,以苔蘚、植物葉片以及腐殖質為食,雨後常集體出現在潮濕的牆壁、樹幹上面。煙管螺常被認為是傳染血吸蟲的釘螺,其實從外觀很好區分,釘螺的螺殼為右旋,即大多數螺類的旋轉方向,而煙管螺為左旋螺,左旋螺在自然界種類不多,一眼就能認出來。煙管螺科品種眾多,看背面無法區分,要在放大鏡下看皺口的紋路才能確切地分辨種類。

⑻ 這是什麼蝸牛

這是我國養殖的散蝸牛。褐色殼表面布滿許多褐色的小斑點。散蝸牛其蝸牛體形略直徑約3厘米左右,螺殼質薄呈黃褐色並具4條紫褐色帶,殼表面布滿許黃褐色斑點。目前我國養殖散蝸牛品種已退化。因品種退化。

⑼ 吸血蝸牛長什麼樣

蝸牛的樣子是圓錐形的無脊椎動物,頭部顯著,具有觸角2對,大的1對頂端有眼,甲殼形狀像小螺,殼一般呈低圓錐形,右旋或左旋,顏色多樣化,頭的腹面有口。

渾身紅黑顏色的大蝸牛叫火蝸牛,是馬來西亞半島上最大的一種蝸牛,這種蝸牛相較於普通的蝸牛,體型顯得非常龐大,幾乎有成人的手掌大小。並且因為擁有極端的紅黑顏色,所以渾身上下散發著天生濃濃的哥特風,彷彿是蝸牛界的吸血鬼。

生活特徵

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疏鬆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因怕陽光直射,所以多在晚上出來活動。蝸牛常鑽入疏鬆的腐殖土中棲息、產卵、調節體內濕度和吸取部分養料,在其中的時間可長達12個小時以上。

蝸牛的整個軀體包括眼、口、足、殼、觸角等部分,背上的貝殼顏色、大小各不一樣,多數呈寶塔形、陀螺形、圓錐形、球形或者煙斗形等。頭部顯著,具有觸角2對,大的1對頂端有眼;頭的腹面有口,口內具有齒舌,可以來用刮取食物。

⑽ 吸血蝸牛長什麼樣

吸血蝸牛樣子如下圖:

相關介紹:

蝸牛為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門,腹足綱,肺螺亞綱,蝸牛科。殼一般呈低圓錐形,右旋或左旋。頭部顯著,具有觸角2對,大的1對頂端有眼。頭的腹面有口,口內具有齒舌,可用以刮取食物。

蝸牛有甲殼,形狀像小螺,顏色多樣化;頭有四個觸角,走動時頭伸出,受驚時則頭尾一起縮進甲殼中;蝸牛身上有唾涎,能制約蜈蚣、蠍子。六、七月熱時會自懸在葉下,往上升高,直到唾涎完了後自己死亡。

蝸牛是牙齒最多的動物,但它們的牙齒並不是「立體牙」。盡管擁有數萬顆牙齒,但它們無法咀嚼食物。這是因為它們用齒舌——一個帶狀結構,上面布滿牙齒——碾碎食物,以便消化。一生之中,它們的微小牙齒會慢慢磨損鈍化,而後被更鋒利的新牙取代。

蝸牛排泄是在靠近呼吸孔的地方排泄的,叫氣孔。它會把糞便排在自己的身上,通過腹足和粘液最終將糞便留在地上。

蝸牛的外套膜腔會在殼口處形成1個開口,稱為「呼吸孔」,這是氣體進出的地方。仔細觀察,呼吸孔常會一開一關,就像是蝸牛呼吸用的「鼻子」;而當蝸牛縮進殼內時,還是會將呼吸孔的開口留於殼口處以便呼吸。

外套膜常在足部或內臟團間,形成1個與外界相通的空腔,稱為「外套膜腔」。蝸牛的呼吸器官就藏於外套膜腔內,有時透過蝸牛的殼,隱約可以見到殼底下密布的肺血管網,大多位於前側,靠近頭部的方向,這正是外套膜腔的位置。